- 相关推荐
心灵启示录读书心得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心灵启示录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灵启示录读书心得1
前不久,我阅读了一本经典教育案例《心灵启示录》,其中有一篇霍懋征老师的文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读完之后,心中感受颇多。
霍懋征老师是北师大二附小(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一名特级教师,从教60余年,她的育人方法是:“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她始终认为学生“人人都是才,人人都成材”。
霍老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她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她的心,才成就了她今日的辉煌。当年,她的学校里有一名叫何永山的学生,是全校出名的淘气鬼,家长管不了,教师教不了,没有哪个班级的老师肯要他,霍老师却主动要求把他放到了自己的班上,并相信自己能把他教育好。因为她坚信:“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在霍老师爱的教育下,何永山成了一名优秀的学生。
是啊,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生命的代价。霍老师为了她的事业,先后失去了两个子女,从霍老师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她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了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有人将学生比作花朵。花朵是娇小柔弱的,容易折损,需要我们精心浇灌与呵护,他们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色彩。霍老师之所以能得花朵的尊重和喜爱,主要在于她有一颗慈爱之心。她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挚友,这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我想作为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更自豪的事呢?
心灵启示录读书心得2
近来读的《心灵启示录》给我的感触特别深,是一部经典教育理念案例的书籍,书中大量引用了一线教师的教育案例,通过故事的形式叙述,讲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在这些优秀教师的笔下,这些案例故事展示了教师的智慧、才华、感情、理念和责任感,这些大师的和做法给我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在教学方法上的成长与不足!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的'家庭教育与美国的家庭教育完全的不同。
美国家长对孩子的办法,不给钱,不骂人。自己需要什么,去努力,去创造,不干涉,经常让孩子有一些小的目标,一个一个去奋斗,去实现。如:买玩具、出去旅游,在家里或者勤工俭学什么的。自己挣的钱自己支配。
当今我们中国父母教育理念,什么事都由他们的家长代办。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无尽的呵护中长大。父母给孩子创造着最舒适的物质条件,但也在制造者世界上少有的孩子成长的恶劣环境----包办代替、纵容迁就、孩子优先、物质优先、重知识轻品质等,尤其是中国的部分母亲,她们对子女的爱可以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来概括-----“母鸡的爱”。溺爱孩子的父母,有可能成为葬送孩子美好前程的角色。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在多变的社会中很难适应其中的变化。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孩子百依百顺。
我比较喜欢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藏起一半的爱给自己,奉献一半的爱给子女”,这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父母的教育理念,环境影响着孩子的命运。藏起一半的爱并不是自私的行为,而是给孩子以更深沉、更理性、更科学的爱。作为父母,我们平时尽量多读一点教育方面的书籍,与孩子共同交流成长过程中困惑,走进孩子的心灵,更多地从精神上关注支持他们。毕竟物质的需要与精神的需要都是必需的,精神的需要有时甚至高于物质的需要。
我不能说美国的教育都好,都成功,但是,他们教育孩子的很多理念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心灵启示录读书心得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热爱学生。读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丛书之一《心灵启示录——经典教育理念案例》之后,我想了很多,怎样做一个好教师,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需要哪些教育的艺术?教育是一门科学,如何教书育人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拙劣的教师和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天壤之别。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如何施展你的教育艺术来达到育人的目的,这本书以一个个优秀教师不同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分为五篇:爱心篇、引导篇、尊重篇、真诚篇、激励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一个教师该如何对待学生。看了这本书,我受到不少启发,其中的一些事例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对待学生可以是这样的,而且也应该是这样的,以前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多么低级可笑啊。
在开篇的爱心篇中,第一个典型案例就让我知道了教师爱心的重要性,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艺术,如何爱学生,这里面讲到了,爱不只是给予,要严在关键处,爱在细微中,期待也是一种爱。学生像一株株幼苗,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呵护,离不开爱心的倾注,爱优生容易,爱差生难,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常常碰到这个问题,对优等生和颜悦色,对差生怒目相向,时不时要批评指责,有时还极尽挖苦的语言去羞辱他,难怪在自己手里转化的差生少而又少,这不是自己教育的失败吗?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神奇,一个老师要学会宽容学会表扬学会对差生充满期待,学会抓住他的优点表扬他,促使其转化,不能歧视差生,差生也有闪光之处,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不但但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作为教师更要无私地向学生奉献自己的.爱。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当你在播下爱的种子的时候你必将会收获满园果香。
第二篇引导篇主要是讲了一个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焰,教师怎样做到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都是教育,课堂上如何启发学生,教师之为教,不在全部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孔子也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摒弃过去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更多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第三篇是尊重篇,“尊重”在教育中有两种表现:教育孩子尊重和尊重孩子的教育,如何让学生学会尊重,就是要让学生在尊重中感受尊重。其中有一篇《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印象极深,一个截去左脚的老师的前后两句话,让一个没有手的学生获得了自信和尊重,前面一句是“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后来发现有一个学生是没有手的时候,这位老师把这句话改为“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老师先带头,那个学生被感动了。这个教师是幸福的,他又治愈了一个小小的心灵。这则教育事例给我的触动很大,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那么细心有心,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那么那些有缺陷的,无论是身体残疾,智力缺陷,能力低弱,生活的污点,成绩的缺憾都能得到老师的尊重,不再成为嘲笑的对象,这是多么重要啊。
真诚篇中讲到,真诚是心灵沟通的桥梁,教育需要真诚,师生交往不能没有真诚,只有真诚对待学生,教师才能深入孩子的心灵,只有真诚赢得真诚,孩子的心弦才会受到触动。教师犯了错误怎么办,是虚伪地掩饰,还是真诚地道歉,值得思考。难道我们仍然可以用一副高高在上的,以师道尊严的面目出现吗?一句“孩子,对不起。”会令你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更加高大更完美。
激励篇中谈到,经常地肯定,赞扬和赏识,会带来孩子的自信、勇敢和创造,一味地挖苦、贬低和挫伤,会导致孩子的自卑,逃避甚至反抗,在教育中有一种赏识教育,赏识使人成功,教育也不能无视“差距”,差生更需要表扬,对他们的一句鼓励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也许会对其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甚至改变其一生。在教育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差生,“恨铁不成钢”,但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如何正确对待差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我们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多多表扬,多多鼓励,让优秀生更优秀,让差生也在表扬声中快乐成长。一个教师应该多贯彻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读完这本书我掩卷长思,想到以前的一些想法做法我感到无地自容,自己多么需要上这样一堂课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让生本主义等科学理念在自己心底扎根,如何打造一个学生首先得让自己变得更像一个老师。
心灵启示录读书心得4
作为一名教师,熟读各种教育理论专著及经典案例是提升个人素养的一个极其有效的途径。参加工作十几年来,我读过很多教育专著,但其中最钟爱的却是张仁贤老师主编的《心灵启示录————经典教育理念案例》一书,每次翻看,都能给我带来心灵的感动。
这本书是“中小学新课程教学问题探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系列丛书之一,在“总序”中编审委员会主任顾明远老师就教育工作者对于新课程应该有怎样的基本态度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告诉我们在中国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及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善于学习,高屋建瓴,实事求是,科学对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态度来进行我们的教育活动。
另外,在每个版块的序言部分,都有像诗一样美妙的句子来形容教育的真谛,如“爱心篇”中写到“爱心是孩子的阳光,是教育的绿色。教育从爱起步,由爱伴随,因爱结果。教育的一切都源于爱学生,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学生”。在“爱心篇”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报复与报答》这个小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坏孩子”前后经历了两个老师的谆谆教导,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的经历。第一个老师冷嘲热讽,用尽能用的惩罚,尽一切刁难之能事,可结果却是孩子以他能想到的办法,以他自己的方式去反抗,去报复。“坏孩子”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中一天天变得更“坏”。另一个老师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他,用热切的期待去要求他,用真诚的.沟通打动他,用赞赏的语气表扬他,“坏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报答”老师的不抛弃,不放弃。慢慢的,一个浑身“毛病”的“坏孩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着很多“闪光点”的好学生。前者的教育显然是失败的,而后者成功的原因也很简单,即老师对孩子热切地期待,潜移默化地鼓励,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慢慢的,学生接受了老师积极的心理暗示,树立了信心,从而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再如“引导篇”中提到“教育不是灌输,不是压制,不是围墙,而是启发,疏导,教人主动发现,教人自我修养的艺术,它应给知识发现以方法,给智慧开启以钥匙,给行为指向以方向,给思想畅达以道路。”在这一篇章中,各个案例中的主角——教师,都采取了疏导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训练,而不是把学生禁锢在课堂教学的框架中,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展的潜能,把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出来。几位老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善于营造教学情境,善于激发学生的灵感,给学生以宽松的氛围,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如“真诚篇”中所倡导的“‘真诚’是心灵沟通的桥梁,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穿流一条理解的小溪。教育需要真诚,师生交往不能没有真诚,教育应求真求诚。只有真诚对待学生,教师才能深入孩子的心灵。只有真诚赢得真诚,孩子的心弦才会受到触动。”……这些理念的提出,和我们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所大力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理念不谋而合。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在师长充满真诚的引导下,在感受到平等、尊重的氛围里,一定会快乐的学习、成长。
另外,激励也是一种艺术。在本书的“激励篇”中,对这一理念多有论述,并辅以相关的案例,让教师反思。其中大家熟知的“陶行知与四块糖的故事”又一次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陶行知先生的宽容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可同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看到的都是学生的缺点,并苦口婆心地去“教育”,久而久之,得不到肯定和激励的孩子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使我们充满“爱”的叮嘱在他们眼里毫无价值。其实学生犯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并时时保持一种“向善”之心。很多情况下,只有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学生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而不重犯”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期待。而要实现这一点,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对犯错的学生宽容以待,这样做最能引发他们心中的愧疚之感,使其产生感激之情,从而努力改掉以前的毛病。“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融化不了的坚冰”,也许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古人有“余音绕梁”之说,掩卷沉思,我方解其中滋味。这本书不愧称为“心灵启示录”,它带给我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收获足以让我受益终生。
教师是一个平凡、普通的职业,而教育则是一项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是教育的重大责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管理有方,但无定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会不断地学习实践,让更多先进的理念和经验给心灵更大的启示,与时俱进,逐步提高,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绵薄之力。
心灵启示录读书心得5
近来读的《心灵启示录》给我的感触特别深。细想想自己在教学中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我有了许多与往日不同的感触。
一、 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智慧与道德
如果你真心爱自己的孩子,请把尽可能多的智慧与道德给我们的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的家庭教育与美国的家庭教育完全的不同。对于美国父母来,重要的他们为孩子做了什么;对于中国父母来说,重要的是孩子为父母争了光没有。基于这一认识的不同,中国父母中的相当一部分,在成为世界上最无私的父母的同时,也不觉得沦为世界上最自私的父母。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做到为孩子终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这个基础应该就是----智慧与道德。拥有了足够的智慧,辅之以良好的道德,孩子才能在一生的发展中有可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人。
文化在塑造人的文明灵魂与文明形象时,所使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材料,就是智慧和道德,智慧是人类文化的最高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衡量尺度。道德是用以规范社会关系的,是每一个个体籍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文化在于育人。做人、情感、人性、人格的教育也就是文化教育。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做人先于做事,人性重于灵性,情感重于智力,正是体现了文化育人的要旨。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对孩子约束的同时尽可能多的给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
二、溺爱成了一种潮流,一种时尚。
教学十余载,我发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更多的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什么事都由他们的家长代办。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无尽的呵护中长大。父母给孩子创造着最舒适的物质条件,但也在制造者世界上少有的孩子成长的恶劣环境----包办代替、纵容迁就、孩子优先、物质优先、重知识轻品质等,尤其是中国的部分母亲,她们对子女的爱可以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来概括-----“母鸡的爱”。溺爱孩子的父母,有可能成为葬送孩子美好前程的角色。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在多变的社会中很难适应其中的变化。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孩子百依百顺。
“藏起一半的爱给自己,奉献一半的爱给子女”,这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父母提供的家庭环境影响着孩子的命运。藏起一半的爱并不是自私的行为,而是给孩子以更深沉、更理性、更科学的爱。作为父母,我们平时尽量多读一点教育方面的书籍,与孩子共同交流成长过程中困惑,走进孩子的心灵,更多地从精神上关注支持他们。毕竟物质的需要与精神的需要都是必需的,精神的需要有时甚至高于物质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们学校推行的诵读经书的活动是必行的。
【心灵启示录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大学启示录如何读大学心得体会01-07
读《心灵的眼睛》有感02-06
读《心灵眼睛》有感04-24
心灵密码读后感12-29
心灵的力量读后感04-12
心灵鸡汤读后感02-03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6篇03-12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12-26
有吸收力的心灵读书笔记范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