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读后感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秘密》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秘密》读后感1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此类书籍,以往对这类书籍都兴趣不大,励志也好,灵修也罢,似乎都和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但这本书,给了我深深地震撼与启迪。震撼在这个秘密,将人的心智摆在了无比重要的地位,超脱一切事物,遵从自己内心的呼声。启迪在它所具有的强烈的实践价值,运用这种法则,为自己聚拢坚不可摧的力量,去改善自己的生活,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我刚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充满了疑惑和怀疑,带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吸引力法则似乎在向人们传授一种未经科学证实的神秘主义,将唯心论摆在了最为突出的位置。但后来深入阅读和领悟其主旨和内涵后,才慢慢发掘到了其中的精妙之处。这也是我阅读中所存在的一个巨大的问题,也是以后所需要改正的——不能在还未阅读此书之前,就妄下议论,做出判断,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不能以主义盲目否定一种思想,主义产生于思想,思想来源于认知。即使是从唯心主义出发,也是经过了无数人的有效性认知,才得以推广和传播的。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类思想所蕴含的无穷力量,当我们集中于我们所想完成的目标,所想得到的东西,并清除一切杂念,只留下对美好状态的真切感受和持久地凝神思索,我们便可以改变自己。书中也列举了许许多多的例子来佐证这一观点,“一切都是能量,你就是一个能量的磁铁,因此你也可以像电一般,让所有的事物都随着你而‘活化’,而你也可以随着你想要的事物来活化‘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能量的集合体,我们每个人身边也都有着一个强烈的`磁场。如何发挥能量和磁场的最大化作用,决定权在我们自己身上。
书中详细解释了吸引力法则实践的三步骤——要求,相信和接收。要求不是对过程的苛求,而是对理想状态的渴求,让你确定你想要什么,当你心中清楚要什么的时候,要求已经完成了;相信你所思所想的已经来到了你的身边,相信那就是现在的你,而不是未来的你;接收你所达到理想状态的感受,快乐,幸福,满足等喜悦的心情。按照这三个步骤,去想你所要的生活方式,来预先创造你的生活,你就能依自己的意识创造生命。
除了吸引力法则,全书还贯彻着另一个主题——爱。当然,二者也有着内在的联系。没有了爱和感恩,吸引力法则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只是一味的索取,而不懂得回馈,我们的存在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贪婪地汲取他人和社会的恩赐。因此在运用吸引力法则时,这也是我们应避免的误区。“赞美、祝福这世界的一切,你将化解其负面性与不和谐,让自己和“爱”这个最高的频率一致”。爱他人,爱社会,爱整个宇宙。同时,也要爱自己。
希望今后可以将吸引力法则运用到生活中,让自己得到一些改变,让自己更好的成为自己。
《秘密》读后感2
阅读《秘密》,感到人生最大的问题往往是逃避而不是问题本身,正如书中所提到的:“要改变你的状况,首先必须改变你的想法”,做到如此,成功离我们就不远了。其实,人生本无所谓“秘密”可言,但确实有着较为普遍的经验和规律。《秘密》的价值就在于总结、概括、阐明了那些经验和规律对人生的某种作用,并以可信的例子说服人们重视它们、相信它们、实践它们。正如书中所说:“如果能在心中想着你所想要的,并且让他成为你的主要思想,那么你就会把它带进你的人生。”那我们如何才能拥有光彩的人生,其实我们所要做的就如同书中所说:“找到我们主要的思想或者心态,并把它作为一块强有力的磁铁,同类相吸,就是法则。其结果必然是:心态会吸引与其本质相呼应的`状态。”相信:“生命最伟大的秘密就是吸引法则”、“你的思想会变成实物”那么你一定会有拥有一个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这个人生也是一个充满爱的人生,在书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书中所说:“爱的感觉是你所能发出的最高的频率,你所感受和发出的爱越大,所掌控的力量也就越大。”如果能把每个思想都裹上厚厚的爱,爱所有的事物所有的人,那么你的生命就会转变,你的思想就会吸引更多美好的事物,吸引与之同频的东西,把你心中所想,把你的困惑,你的感恩,写下来,视觉化它,不断的强化你想拥有它的思想,那么你就会吸引你期望的好的东西,你就会拥有它,那么人生将会发生奇迹。
我想,许许多多的别人正是和我一样——信心不足,但却努力追求美好。我们都在为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梦想在奋斗,并为之不惜远离亲人,远走他乡,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也许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还在坚持……在《秘密》一书中作者介绍了三个创造奇迹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书中所说:“三个法则:思想—变成—实物。”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要求、相信、接受。多么的言简意赅,找到自己心中所想,向宇宙自然索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拥有它,接受并享受拥有带来的美妙体验,简单的六个字却蕴藏了人生成功的秘密,很可能我们需要用我们的一生才能慢慢的体悟并领会于心。
《秘密》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城的秘密——吸引力法则。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唯心的论述,然而,我想郎达是想告诉我们:无论是学习、生活、工作,我们都要用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去认真的面对每一件你所在意的事情,这才会成功。《易经》中也有言:“天助自助者”。可以理解为:上天会帮助那些自己努力奋斗的人。我想,如书中所说,首先,你要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你才能去向宇宙要求,最后,你才能真正的拥有并享受它。我想,少一些抱怨,多一分承担;少一些懒散,多一分专注;少一些偏执,多一分宽容,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自己想要的事情上,这样我们才会成功,才会真正的成功。
《秘密》读后感3
这本书的前言写的很煽情,“这个秘密已经流传千百年,曾被埋藏、令人觊觎,更被禁止、遭人偷盗,甚至被天价锁购。而过去知道这个秘密的,竟然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柏拉图、伽利略、贝多芬、爱迪生、卡耐基、爱因斯坦,以及许多非凡的发明家、卓越的科学家、伟大的思想家。现在这个秘密即将公布于世。了解这个秘密,就没有做不到的事;不论你是谁,你想要什么,这个秘密都能给你!当你学会这个秘密,你将会知道如何去拥有、成为、或去做任何你想要的。你会知道自己的真实面目。你会知道,那等待着你的、真实华丽的世界。”
于是我带着很大的好奇开始这本书的阅读,感觉它的大概思想内容与《积极心态的力量》、《不抱怨的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处,但这本书主要是通过采访了西方世界各个层面的人,包括心理学家、教授、企业家、作家、演说家、通过他们对遇到不顺利的事所保持的心态,把他们采访笔记的摘要汇集到此书当中,把这种面对困境时积极的心理状况,以及保持这种乐观心理状况所带来的转机,他们被作者总结出来,并为了从吸引读者的角度来给本书定义为“秘密”。其实通读全书来看,我认为作者所讲的秘密,其实就是叫人们乐观、遇事往好处想,不要总是把事情往坏的想。只是他的表达方式是西方式的`,与我们传统的说教不太一样。
但是我认为这本书还是有切实说到人心里上的地方,比如书里在“吸引力法则”这篇中写到“如果你感觉很好,就是在创造一个符合你向往的未来,如果你感觉不好,就是在创造一个偏离你向往的未来。你在生活的同时,吸引力法则也时时刻刻在运作着。我们所想和感觉的一切,都在创造我们的未来。如果你担忧、恐惧,那么一整天下来,你就吸引更多担忧和恐惧来到你的生命中。”“如果你从拥有美好的一天开始,并且沉浸在那种快乐的感觉中,只要不让某些事转变你的心情,依据吸引力法则,你就会吸引更多类似的人和情境,来延续那种幸福快乐的感觉。”以及“如果你抱怨你将吸引更多的抱怨”。书中的这些话对我来说都是很有启发的,因为我们生活当中确实存在悲观失望、抱怨不满的心理状况,可是如果你意识到当心理存在这些消极念头的时候,要时刻记住,停止抱怨,停止悲伤。因为它们不会让你改变现状,只会引来更多的抱怨与不幸。永远要想好的那一面,永远要有正面的力量。不仅要给自己,更要给家人。
有人说过,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不再抱怨。我们经常把自己的不快乐于向人倾诉、抱怨,但其实你把消极的心态传给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被你的悲观情绪所感染。所以,让自己充满美好的感觉,幸福的感觉、乐观积极的心态,并且把这种好的正面的力量传递给你的家人,你的朋友。就像书中所说的,“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包括你正在抱怨的事,都是由你自己吸引来的。”所以,合上这本书,我理解了作者所要告诉我的“秘密”,那就是永远要吸引美好的事物,心里永远要想到好的事物,保持乐观。那样,你的生活中将会吸引到幸福、健康、财富、快乐与爱!
《秘密》读后感4
之前读过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觉得作者的写作手法生动,有趣,以一些平常常被人忽视的东西作为切入点给我们阐述了一些哲学的基本问题,例如,“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等,如果没有接触过哲学的人来读,可能会一下子被这些问题困住,得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从而怀疑自己先前得到的结论是否都是正确的,怀疑自己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还是自己只是别人意识层面上的一部分而已,或许读完此书后会陷入莫名的恐惧中,但却收获了以不同角度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思维。于是,又找到了乔斯坦·贾德的另外一部关于哲学的书籍《纸牌的秘密》。
该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汉斯。汤玛士的小男孩,为了寻找为追寻自我而离家出走的他的`母亲,汤玛士和他的父亲从挪威出发,打算穿过整个欧洲,前往希腊,在前往雅典的途中汤玛士得到了一把放大镜和一本小圆面包书,书中记载了一个叫做付罗德的水手在经过一场海难后,独自漂流到了加勒比海的一个荒岛上,在上面生存下来,就好像鲁兵逊一样,不过在岛上陪同他一起生活的不是星期五,也不是牲畜,而是付罗德随身携带的一副扑克牌。这五十三张扑克牌竟然变成了五十三个侏儒。其中唯一一个会对身边事物产生兴趣,经常发问的侏儒,就是“小丑”,他每天都向身边的同伴提出问题,但是遗憾的是,身边的同伴没有一个能够理解他所讲的话,所以小丑是孤独的。就像古希腊的哲人们,对于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动,普通的老百姓是不能理解的,也许他们会对着一颗树,一朵花思考一整天,而普通老百姓则会用这些时间来劳动,就像书中其他牌所变出的侏儒一样。
书中的纸牌们所变成的人大都很矮,而且都比较笨,日复一日地在干活,就像当代社会的人一样,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下,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被迫放弃自己的兴趣,放弃自己的本性,放弃自己的欲望,屈服于现实,毫无目的的活着,变成了一个接受一切,不会思考的躯壳。可是,谁何曾不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过,何曾不拥有过一颗赤字之心,文中的小丑就是这样一个人,永远保持着童真,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不为生活所压迫,不为物质所诱惑,仅仅从自己的本性出发,去探讨万物。就像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这些哲学家一样,他们不屈服于权贵,不贪慕虚荣,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生活于自己的丰富的精神世界里。我认为每个人出生都是一个带着帽子的含蓄的小丑,拥有毫无保留的想法,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在与这个残酷的社会接触后,孩子的心灵就被逐步地污染,被这人心的阴暗面,被社会的不公平所污染,说好听点,就是所谓的“成熟”了。这与书中的其他侏儒一样,他们就是小丑脱掉帽子,然后戴上属于自己的面具的人,活在形形色色的人生。也许主人公的母亲发现了自己虚伪的一面后,打算努力地找回属于自己的那顶小丑帽子吧。
《秘密》读后感5
以前没当幼儿园教师之前,认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担任幼儿教师,但自从接触之后才知道,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耐心和照顾孩子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我自从当了幼儿教师之后,不断地向同事学习他们的工作能力,而且园里也给予我们理论上的学习。这次我阅读了《童年的秘密》,说实话,刚开始打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心理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文中的第二章说道,弗洛伊德用“压抑”这个词来描述成人教育儿童的方式,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当一个儿童受到成人压抑时,他就不能独立坚强的发展和成长。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围的人,甚至我们幼儿老师。成人总是认为是过来人,自己给孩子做的决定是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弯路,浪费孩子的时间和我们大人的金钱,其实他们的想法是有一定错误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有个相处四年的同学,学习一直是班级第一名,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不拖,刚布置就要做完。同学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才知道,她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学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父母就是这样教导她,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给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反而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时缺乏主见,不知怎样去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和陌生人说话时也会脸红。这就是在成人的压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长道路。而我了解的其他同学却截然相反,不仅处事经验丰富而且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通过我看这本书结合我身边朋友的经历,让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们老师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儿童一个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会给朋友及家人介绍读阅,让成人有个更好的方式来教育祖国的花朵。
《秘密》读后感6
读了《童年得秘密》得几个章节,我首先感觉到得是儿童教育远远比高等教育以及精英教育要复杂得多,教育者得责任也重得多。
婴幼儿教育所探索得信息点更隐秘,也更加易变。如果说婴幼儿在思维成熟前会有一个相对独立得期间,而这个期间又不是想我们很多成人所认为得那样是白纸一张,那么,在这个时间段里,他(她)得心理信息应该只有通过成人得解析和表述才能为外界所承认。许多教育学者和儿童心理专家往往通过大量得心理测试和案例对比来分析和表述婴幼儿得心理历程,进而形成科学理论,成为教学方法,应用到所有得早教、幼教和义务教育中,儿童得可塑性也配合了教育理论得印证。于是,现代教育得成品在许多学者、教育家和社会工作者所组成得生产线上完成了生产再造过程,正式推向市场。
蒙台梭利博士得教学方法被很多人列为典范,很多教育学者都将蒙氏教学认为是一个划时代得产物,是教育和人权趋于成熟得标志。蒙氏得教育理论在我看来,它得独到之处是将婴幼儿得心理发展演变成了开放性得学科。它不再像以前一样对儿童心理发展下较为生硬得定义和规定权威得概念,也不再像先前得心理学研究者一样对所有儿童得行为进行病理学一样得研究。总之,蒙氏得贡献首先是教育了教育者本身更加谦虚,就像序言所说:“我们必须摆脱成年人得那种所谓无所不知得心理角色,披上蒙台梭利所说得‘谦逊得外衣’。”这是《童年得秘密》给我得最为深刻得印象之一。
蒙台梭利博士得教学思想,让我们对婴幼儿教育开始小心翼翼起来,既不敢肆无忌惮得放任生命像野草一样疯长,又不敢擅自划分成长得界限,因为当你面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得造访者时,蒙台梭利博士会在你每每想做出一个胆大妄为得行动时,及时得在你耳边叮嘱:“这是一个生命。这个生命与你我得没什么不同,想象下他(她)对你所做得会有何感想?”这时,我相信,即使你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或是皮亚杰,手心都会冒汗了。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蒙台梭利得教育方式和理论无论是多么经典和具有指导意义,其研究方法依然没有超出根据大量案例得统筹归纳。范例是蒙氏教学得主要依据。所以,对婴幼儿教育者来讲,我个人认为蒙氏得教学方法应建立在理论基础上,并以此为平台,探索出自己得社会,自己得人群,甚至是自己得社区得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毕竟,一个在哥特式教堂穹顶下敬畏上帝得少年和一个远在东方泥土里耕田得孩子,对自由得概念得理解还是存在差别得。
作为这个世界得真正主宰者得一员,面对生命,我也须低下头,谦逊得审问自己:我真得正确吗?
《秘密》读后感7
《童年的秘密》中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这是《童年的秘密》第一章今日儿童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无法忘却。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否运用教师的压制了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蒙台梭利还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儿童的发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碍儿童的发展的。第一、成人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强迫儿童长时间睡觉。蒙台索利指出,如果我们要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帮助,鉴于儿童是一个弱者,那么有着更强个性的成人在指导儿童的时候必须控制自己。第二、蒙台索利认为,儿童并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发展,而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因此,成人必须调整自己以帮助儿童享受行走的乐趣。第三、蒙台索利表示,当我们评价儿童的心理发展时,我们应该根据言语的出现以及从工作中激发出的手部动作的出现来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第四、蒙台索利批评成人并不是从儿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帮助儿童,而是取代儿童完成了所有他们想要自己独立完成的活动。第五、蒙台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动取代儿童的行动不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还表现为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第六、蒙台索利认为,由于成人不理解运动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阻止儿童的身体活动。而一个“失去肉体自由”的人要比耳聋的人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惨也更严重。第七、蒙台索利独辟蹊径地提出,儿童具有天赋的特殊的“爱心智力”,这种爱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观察他们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于儿童对我们成人的爱,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被唤醒。如果没有儿童帮助成人振奋精神,那么人类就会颓废。
看本书时。让我想起赵岭老师在课堂上说起儿童享有的权利——这是《儿童权利公约》赋予与规定的。1、有生存权——每个儿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和健康权;2、受保护的权利——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被保护的权利;3、发展权——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儿童有权接受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以及儿童有权享有促进身体、心理、精神道德、智能的权利;4、参与权——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儿童利益的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
给我的启示:面对儿童的成长,我们应该像蒙台梭利那样,学会观察、学会引导、学会等待,用“有准备的”适宜环境导引儿童的内在生命力,并耐心的等待儿童完成其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不是用我们成人自以为是的“对儿童的帮助”去打扰其破茧而出的过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苗助长”的严重后果。
《秘密》读后感8
《倩达的秘密》是暑假里我读的一本书,故事很感人,但读来却让人有些沉重。16岁的女孩倩达和妈妈相依为命,可妈妈不知道什么时候染上了艾滋病,重病不起,倩达很难过,想给妈妈治病,但因为自己没钱,一直没为妈妈买药。好在邻居塔法太太是个好心人,帮助倩达给妈妈买了药,可惜,妈妈还是去世了。可怜的倩达!
比起倩达,我不知要幸福多少,我有严格要求我却有极其疼爱我的爸爸妈妈,我有时常惦记着我吃穿的'外婆和爷爷,还有一个虽然总和我抢东西但无比可爱的小妹妹。
读着《倩达的秘密》,让我想起了我家的一次家庭日活动。
那是去年的冬天,老师让我们制定一份家庭日计划。星期五晚上,我制定了一张详细的计划表,我负责打扫房间,爸爸负责打扫客厅,妈妈负责打扫卫生间,全家合作打扫露台。我把计划表给爸妈看,他们都没意见。哈,我的家庭日计划周六就可以实施了。
星期六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妈妈很吃惊:“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怎么这么早就起床了?”“妈妈,你忘了,今天是家庭打扫日,我当然要早起,还要监督你们一起和我打扫呢!”我俏皮地对妈妈说。
我拿起了扫把,先打扫爸爸妈妈的房间,他们的房间很大,不过小妹妹出生后加了小床,另外靠窗的一排柜子下面堆满了小妹妹的尿不湿和奶粉,要打扫的地方并不多。我很快就把房间打扫干净了,还用拖把拖了一遍,地板顿时闪闪发光,啊,一个房间搞定。
我又走到自己的房间,房间我昨天收拾过了,桌面、床上的物品摆得井井有条。可是地面,我昨天来不及打扫,落了不少纸屑,我拿扫把很快把纸屑解决了,却发现床底下积了厚厚的灰尘。我使劲伸长手臂用扫把去够,灰尘好像顽皮的小捣蛋,从这里跑到了那里,我折腾了好一会儿也没打扫干净。对了,妈妈买的扫地机正好派上用场。我搬来了扫地机,先把房间里的椅子往旁边挪,然后打开扫地机的开关,最后把房门一关。哈,让扫地机替我打扫吧!
趁扫地机工作时,我偷偷溜到卫生间看妈妈,浴缸已经被妈妈擦得洁白如新,掀起马桶里面散发出柠檬的清香,洗手台上被擦得乌黑发亮,没有一丝水迹,还有那镜子也已经闪闪发光,妈妈的速度可真快啊。
我又跑到客厅看爸爸,原先堆满物品的藤椅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爸爸正坐在上面看电视呢!“爸爸,你地扫了吗?”“早扫好了。”爸爸自豪地说,“我已经用拖把拖过好几遍了。”
“那我们一起去打扫露台吧。”我用命令的口气对爸爸妈妈说,“爸爸你负责东面,妈妈你打扫楼梯,西面就归我了。”全家拿起了扫把合作打扫起露台来。哈,人多力量大,没过多久,露台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等我回到房间,扫地机已经停止了工作,我仔细瞧地面,嘿,真干净,连一点灰尘都没有了。
“家里变干净整洁了,看看就舒服。”外婆抱着小妹妹一进门就说。啊,全家总动员,我家变了样,我的家庭计划成功了!
有家人的陪伴,劳动也幸福!倩达,你是不是很羡慕我呀!
《秘密》读后感9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是半年前的新教师培训大会上,主讲教师向我们推荐的,本书由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蒙台梭利是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医学女博士。
蒙台梭利致力于诊断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她从智力、节奏、运动、人物角色认识等多个方面对儿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敏感期”理论,抓住“敏感期”,对儿童的成长可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阅读本书时,我常常被作者温柔的话语打动,蒙台梭利女士把儿童放在与成人平等的地位,观察儿童的行为,分析成人应该改进的方面,让我尤为感动的是《爱的智慧》这一章节。
儿童热爱成人,并且尊重成人。很多时候,作为家长的成人,发出的命令如果儿童没有听从时,就会认为是儿童在闹脾气,却没想到,这是儿童成长中的必然,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立即大发雷霆,而是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用爱去包容儿童,用爱去理解儿童,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避免一味地指责。
我一直认为,用爱浇灌长大的孩子和普通的孩子是不同的。在学校里也能感觉到,有的孩子会非常勇敢地表达内心的爱,会在课余时间大方自然地与老师表达情感,不畏惧老师,在这些孩子的心里,成人和他自己是可以平等交流的。但有的孩子总是很腼腆,甚至有时面对老师的主动关怀,他们会下意识地逃避,甚至无助地涨红脸跑开。用爱浇灌的孩子,就像小太阳一般,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周围一切都充满友善和真诚。
奇奇是我班上的一个小男孩,大大的眼珠子总是骨碌骨碌转,他常常蹦出几句天真的`话语,老师们听了都忍俊不禁。就是这么一个天真善良的孩子,总是在早晨偷偷地将一盒牛奶,或者一只苹果放在讲台上。
在一次单元练习中,奇奇获得了满分,一年级的练习难度并不高,全对的人数也比较多,其他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从我手中拿过练习纸,只有他,快步跑上来,轻轻地拥抱了我,对我说“谢谢你,石老师”。我很惊讶地问,为什么要谢谢我呢?
他说,因为是你教了我知识,我才能全部做对。
那一刻,我真正地感受到了为人师的喜悦。晚上和他妈妈聊了这件事,他妈妈的声音很温柔,但又充满力量,对我多次地表达了谢意,感谢我对孩子的付出,也为孩子这么暖心的举动感到自豪。
在和他妈妈聊完之后,我思考了很久,果然,只有心中充满善良和爱的妈妈,才能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如果说奇奇是一件“小棉袄”,那他的妈妈,就是温暖的太阳。
作为家长或老师的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和爱,在孩子取得进步时,真诚地说一句“孩子,你做得真棒,我很爱你”,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长此以往,他也会成为一个不吝惜表达情感的人,一个温暖而有力量的人。
《秘密》读后感10
看了《秘密》一书,觉得非常的好,因为他解答了我对人生的一些重要的疑问。并且让我知道了原来我们是可以真正做到心想事成的!可以轻松喜悦的创造我们的人生。让我的生活变得积极而乐观,琐碎的生活也开始充满了乐趣。因为我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怎样让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
一个人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就相当于宣布自己已经精神破产!一个人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就会懦弱、滋生恐惧之心,懒惰也如影随形而至,而恐惧和懒惰是影响成功的两大阻力!但当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时候,有了自信的时候,他就会变得勇敢、坚决、热爱行动,变得勤奋!而勇敢和勤奋是影响成功的两大助力!想早成功、想更成功,就要根除阻力!加强助力!
一个人通过工作和生活了解人际关系和获得专业技能都是很重要的事情。智慧的东西和身外之物的根本区别是属于你自己的,谁也拿不走。因此建立自己的能力和发现自己的智慧比什么都更加重要,而这些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只能靠自己去努力获得,而不能凭借外力实现。做好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就是给自己增添筹码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就是给自己未来提升创造条件。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一个人能否真正的成功其实就取决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上怎么想的和在行为上是怎么做的。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影响,一个内心向往成功的人就一定能够成功。我还是想强调因果定律的真实性和永恒性。如果你相信大自然是平等和公平的,其他的你都可以不管。发自内心的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并能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工作,然后百分之百地去努力做好,一切就都OK了。我们要努力去造哪个能使我们永恒幸福与快乐的因,造好了因,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结果就只能是自然的。事实是你现在的位置,你做事的方法都是开启你通往更高层次大门的钥匙。而对工作怠慢不认真的态度只会将你送入失败的深渊。你的工作质量将决定你的生活质量。养成永远做到最好的精神状态,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不要故步自封,安于现状,把你的工作看成是真实生活的大学堂,在这里你可以锻炼、深化上帝赋予你的能力。把工作看成是塑造人、锻炼品格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手段。要把工资看成工作的附带品,而工作带给你更多的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世界上最狭隘的人就是那些只为工资而活的人。
动力在哪里?金钱能成为动力吗?房子能成为动力吗?我认为真正的动力在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里。作者说你生活的真正目的就是你的动力。这的确是一个合适的角度,我们只要观察一下周围的人的行为,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动力是什么。大多数人的动力来自于外部,他们多数都过的是碌碌无为的生活,而只有那些有内驱力的人才可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找到你的动力,就是找到你生活的真正目的。作文
《秘密》读后感11
卫栩欣最近我读了《秘密花园》这本书,正如《纽约书评》给《秘密花园》的评语所说,这是“一本神奇的、充满糖果香味的书”。说它神奇,是因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说它充满糖果香味,是因为全书充满童趣和想象。
文章主要讲述了克雷文先生是一座庄园的主人,在他的妻子过世后,他的性格就变得极其古怪、消沉。为了阻断对逝去妻子的思念,他把花园的钥匙埋藏了起来,十年内任何人不许出入花园。任性而孤僻的小女孩玛丽,因为一场突来的霍乱变成孤儿,被送往英国约克君克雷文姑父家里生活,可这让她变得倍感孤寂了。后来她开始尝试寻找自己的乐趣,在知更鸟的指引下,她发现了秘密花园,并且找了开启花园的钥匙。在秘密花园里,玛丽结识了迪肯一起耕种,让这废弃的花园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一天夜里,她隐隐地听到了笑声,在好奇心(驱使)下,她被带到了忧郁沉闷的柯林少爷身边,了解情况后,玛丽宽慰她,并把他带进了秘密花园,渐渐地,柯林也变得乐观了。在外漂泊的克雷文先生,因为一封信和一个他妻子的梦,最终重返庄园,找寻快乐。
一个尘封已久的花园,因为新生命焕发出了生机。不得不说,这是生命创造出来的奇迹。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能因为一件事放弃生活,我们要乐观快乐的生活!
卫栩欣最近我读了《秘密花园》这本书,正如《纽约书评》给《秘密花园》的评语所说,这是“一本神奇的、充满糖果香味的书”。说它神奇,是因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说它充满糖果香味,是因为全书充满童趣和想象。文章主要讲述了克雷文先生是一座庄园的主人,在他的妻子过世后,他的性格就变得极其古怪、消沉。为了阻断对逝去妻子的`思念,他把花园的钥匙埋藏了起来,十年内任何人不许出入花园。任性而孤僻的小女孩玛丽,因为一场突来的霍乱变成孤儿,被送往英国约克君克雷文姑父家里生活,可这让她变得倍感孤寂了。后来她开始尝试寻找自己的乐趣,在知更鸟的指引下,她发现了秘密花园,并且找了开启花园的钥匙。在秘密花园里,玛丽结识了迪肯,她们一起让废弃的花园生机勃勃。一天夜里,玛丽发现了忧郁沉闷的柯林少爷,了解情况后,玛丽安慰他,并把他带到了秘密花园,柯林渐渐地变乐观了。在外漂泊的克雷文先生最终重返庄原找寻快乐。一个尘封已久的花园因为生命焕发出了生机,不得不说这是生命创造出来的奇迹。这让我想到了我以前邻居的小女孩,她因为从小比较内向,没有什么朋友,所以我就经常对她说,让她在学校里多交一些朋友,可是她还是不敢,我就耐心地和她交流,并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她,慢慢地,她在学校里的朋友多了起来,性格也变得开朗乐观了。看到了她的变化,我的心也不由得开心起来。
《秘密花园》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只有乐观积极,微笑着面对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精彩、更幸福!
《秘密》读后感12
假如你有一个宝葫芦,你会怎样让它给你服务呢?要是你没有宝葫芦,没关系,王葆有一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王葆和他的宝葫芦的秘密吧!
喜:宝葫芦之心想事成
我估计这是宝葫芦最大的本领了!可以让王葆想什么就来什么,真是如意手,通天臂!王葆一时间好像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管不了他,就连他的爸爸也要听他的话。谁叫王葆有一个宝葫芦呢?这下子,他成为联合国秘书长都没人可以拦着他,宝葫芦宝葫芦,这可真是活生生的一个宝贝呀!是多少小朋友都梦寐以求的呀!假如我有一个宝葫芦,唉,想都不敢想了,那真是如痴如梦的生活啊!可真是幸福啊!这宝葫芦可真是一件大宝贝!你看,王葆想要有什么吃的就有什么吃的!苹果,熏鱼,冰糖葫芦…...作为一名资深吃货,这些食物怎能不让我动心呢?王葆还拥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像电磁起重机,陶瓷娃娃,还有好多好多呢!这可是我做梦都想要的呢!最最让我羡慕的是还有各式各样的书籍,这下小书虫我就只能剩下羡慕、嫉妒的份了!
忧:宝葫芦之秘密的代价
想必大家都想拥这样一个无所不能,随心所欲的宝葫芦吧!可如此本领大的宝葫芦也有着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是个:秘密。秘密就像影子一般,一旦没有了光源,就消失在世界之中。宝葫芦的'秘密就是一旦被他人知道它的存在,它的魔力就会瞬间消失。当然,王葆可不希望这样。他唯一做的就是极力去遮掩。遮掩就是问题!当王葆从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一下子有了那么大的本领,谁会相信哪?一名考得不好的小学生,一下子就能考个双百?以前一条鱼也钓不上来的人,现在一口气都能钓上金鱼来?我问问你们,谁信呐?宝葫芦的秘密一旦被传了出去,这个宝贝就保不住了,这个宝贝也就失灵了,看看,要想保住这个宝贝是多么的难呀!并且,要是在别人眼前一下子出现那么多的食物或东西,别人肯定会问个究竟的!怎么样才能保住这个宝葫芦呢?
看了王葆喜忧参半的宝葫芦,你有何感想呢?其实宝葫芦真的存在吗?其实并不然,宝葫芦并不存在,它其实只是人的懒惰所想象出来的,宝葫芦这种呼风唤雨的东西是不可能存在的,就像我们在书中的结尾所看到的,到头来,只是一场梦。与其做梦,还不如多改变一下自己呢,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帮不了你,要想有宝葫芦来帮你,那么只有你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如果你的智慧与努力不够强大,你就无法拥有一只宝葫芦,当你的智慧与努力强大了,一切也就理所当然的心想事成了,你也就拥有了一个真正的“宝葫芦”了!让我们用努力的汗水去浇灌一个心想事成的宝葫芦吧!
《秘密》读后感13
在后三分之一的书里,我学到的是企业文化,对华为文化的认知与了解。“文化”是抽象意义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以,不能像产品一样说出其规格和性能来。但文化是可以感知的,可以潜移默化的,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内心的。
华为的《基本法》,一直贯穿本书,总有提及。就如毛泽东建国时的纲领一样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要有魂”,这个魂就是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的确是发展不长远的。作者分析了进入企业有三类人:一类是有识之士,有理想有目标的,誓于公司同生死、共命运;二类是平庸者,只是为了谋生找个平台,捞个丰衣足食,安度小康;三类是投机者,居心叵测。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是可以教化的,可以重塑。企业文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跟员工的悟性和文化的含量多少有关。华为的文化核心是绩效文化。经营的本质是赢利,管理的本质是效率。这些都落脚于绩效。
书中提及了电影《可可西里》我刚刚看完。整部片子散发着淡淡的哀怨,我的`心一直被悬着,久久不能平静。人性是可悲的,为了满足私心、贪欲,残杀藏羚羊,还像杀羊一样地杀害巡逻者。他们黑暗的欲望就像那青海雪山里的阴霾。而相对的那些志愿者们,却无畏地默默地牺牲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多么讽刺的不公的结局。这就是现实的一部分吧。我想企业所提倡的企业文化,就是让员工成为阳光,远离阴霾。
而《千手观音》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是有其背后故事的。古代妙庄国国王的三女儿为潜心修炼,逃避继承王位,拒绝了荣华富贵,毅然走出宫廷,隐居荒山,结茅为蓬,与鸟兽做伴,念经修行。最后不计前嫌,为父治病,折断手臂用作药引。因其修成正果,后长出无数手臂,故称千手观音。而表演千手观音的都是残疾人。“人生都有圆有缺有满空,这是你不能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人生的角度,多看人生的圆满。”所以,对这个节目更要肃然起敬了。
我们选择一家企业,如果你眼光够长远,首先要看它的发展空间。一般进一家小企业,你进去得到的可能是个好职位,也有成就感,但这样的企业容易榨干你,让你的学识消耗殆尽。不知不觉,你已经晃了好几年,然后发现也没有更好的职位,你的所学已经用光了,但你并没有真正成长,没有得到灌溉。其实你浪费了青春,唯一所长的就是你的年龄和皱纹。
我对“职业规划”一直很有意愿去更深地了解和研究,因为我知道它的价值有多大,对一个人的成就起着多大的作用。书中因文化而提及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转变,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一个大学毕业生在进企业之前应该有哪些知识和能力,而这些是学校没有安排教育的,需要我这样的有意愿的讲师去完成训练、去指导的。
《秘密》读后感14
寂静法师说:"成长是生命最大的财富,成长是生命唯一的财富。除了成长,财富一无是处。除了成长,生命一无所有。不把精力放在成长上,我们所有的想法都将成为梦幻泡影。"是啊,一个人的成长是最大的事情。那么作为学生和家长如何超越成绩,获得成长呢?
现在好多孩子的家长,经常拿自己的孩子本身不好的缺点,去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对比。你也许经常会听到"看您的孩子考了第一名,我们的孩子这么差""谁谁家的孩子成绩怎么怎么样,我们的孩子怎么怎么样""谁谁什么科考多少,你咋学不会"等等,灭自家孩子信心的话语。以前我也非常关注孩子的成绩,每次考试比儿子还紧张,考试结束后总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孩子班里属老几,年级里位居第几位。还时不时地拿儿子与周围朋友的孩子对比,有时还刻意夸大别人的成绩,心想这样可以引起儿子的注意,督促孩子奋起直追。儿子小时候还可以,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却越来越事与愿违,引起了儿子极大反感,我常常还会听儿子质问我:"妈妈,为什么总是自己妈妈说人家孩子好?"对于孩子学习问题的教育,我越来越感到束手无策,除了批评,还是批评。
直到我读了寂静法师的《让孩子成长的秘密》后,我不但找到了说服我自己的理由,我也找到了帮助孩子面对好成绩和不理想成绩的`妙方。当孩子考第一名的时候,我都是希望他继续再考第一名。如果下次考试得了第二名,我都会深感生气。而寂静法师却说:"父母要跟孩子说‘成绩是一种体验。孩子,好好体验一下第一名是什么感觉,什么滋味?’等孩子给你讲是什么滋味、花了多少时间获得、怎样努力的等等之后,父母要对孩子说‘咱们体验过了,下个学期让给别人。’这样既能让孩子去掉占有欲,又可以在下次考砸后能有一颗平常心来看待,绝不会出现因成绩差了而哭天抹泪。当然当孩子考最后一名后,我们也可以用类似方法跟孩子交流 …… "这真是听圣人一席话,我心里豁然开朗,仿佛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一下子找到了光明一样,兴奋极了。
兴奋之后,对于孩子的成绩我开始心里慢慢找到了平衡点,我慢慢学着用平常心对待。我不断说服自己,我不能让孩子因为我而变得疯狂,因为我而在成长的道路上变得痛苦不堪,我要让我的孩子正确对待分数和成绩,正确理解生命的真相。我要让我的孩子,甚至我的学生们,在成绩里边去真正体验,去成就,去悟道,这才是我给孩子们的最大礼物。
《秘密》读后感15
春天到了!踏进花园,呼吸着新鲜空气,让我们一起走进《秘密花园》吧 !
一次瘟疫夺去了玛丽父母的生命,她成了孤儿,被送到英格兰米赛尔斯威特庄园,由姑夫克拉文先生收养。十年前,姑妈在花园生下儿子不久,不幸离世,当时克拉文先生很悲伤,从此封闭了花园。儿子柯林长着和妈妈一样美丽的外表,每次见到他时,总会引起克拉文先生更大的悲痛。因此,他不想再见到柯林。从小失去母爱的柯林体弱多病,从来没有用自己的双脚走过路。然而,玛丽找到了那个花园的门和钥匙,与狄肯救活了花园,把柯林带到花园,使他第一次站了起来。在狄肯妈妈的劝说下,克拉文先生结束了旅行回到了花园。他看到了一个健康、快乐、全新的柯林。
读完这部作品后,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感人。玛丽本是一个犟小姐,但拜访秘密花园后,她变得开朗、活泼、可爱、大方、乐于助人。改变后的玛丽和狄肯去帮助和感染柯林不再厌世、不再歇斯底里。更重要的是,他们帮助柯林第一次用自己的双脚站了起来,并学会了走路,甚至奔跑,并立志要做一个运动员。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介绍一下书中另外一个人物,就是一共生育了十二个孩子的妇女——苏珊·索尔比太太。这是作者笔下理想化的人物,善良、美丽、慈祥、和蔼,具有人类母亲所有的美好品质,当她得知玛丽有厌食症并且身体虚弱时,她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些钱来买了一根跳绳托女儿玛莎之手送给了玛丽,让她去室外锻炼。当她听说柯林有严重的大少爷脾气并且还厌世,有着动不动就发火的.坏毛病时,她又托女管家梅德洛克太太之口说“地球就像个橙子,不属于任何人。每个人都只能拥有属于他的一个角落,有时候,你会觉得这个角落太小。但是你们不要以为你们能拥有整个橙子,要想拥有整个橙子——连皮带囊——是荒唐的。要是你想这么做,很可能连籽都得不到,而籽是很苦的,根本不能吃,”的确,地球就像是一个橙子,而这个橙子不属于任何人,每个人都只能拥这个橙子的一个角落,而无法拥有整个橙子,可定会受到严重挫折,连苦的籽也得不到,而籽根本不能吃。苏珊·索尔比太太多么像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呀!
玛丽由一个令人厌恶的女孩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活泼可爱的女孩,她用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唤醒了秘密花园,把柯林从一个失去生活信念的人变成了一个开朗快活、充满阳光,有理想的男孩。正如一位读者所说:“他们对秘密花园的拜访,事实上会改变他们所有人的生活,而对于造成这些改变的方式,即便最挑剔的读者也会深受感动。难怪这是一部让人爱不释手的 经典著作,”玛丽由专横变得开朗活泼,柯林由自闭变得充满阳光,狄肯本身活泼,变得更活泼了。故事结束了,给文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秘密》读后感】相关文章:
秘密读后感04-30
《秘密》读后感03-11
《秘密》教学设计11-07
有关秘密的名言12-27
《秘密花园》心得05-01
关于秘密的名言11-30
秘密花园读后感(精选)09-22
秘密花园读后感12-25
秘密花园读后感【精选】07-24
《秘密花园》读后感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