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初中生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朝花夕拾》初中生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朝花夕拾》初中生读后感1
暑假,天气格外炎热,知了在树梢唤个不停。而我,却丝毫不畏惧那浓浓的暑气。因为,手中捧着一本《朝花夕拾》的我,已然沉醉在许多有趣的片段之中。在这本回忆性散文里,鲁迅给我们刻划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善良朴实的长妈妈,贪玩好奇的小鲁迅,和蔼方正的寿镜吾先生但是,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鲁迅的父亲。
提起鲁迅的父亲,大家一定会想到《五猖会》这篇文章吧。在文中,父亲的形象是严厉、专制、古板和迂腐的。他会在孩子急切想去看迎神赛会的时候,忽然要求他背诵“无聊至极”的《鉴略》,令少年鲁迅万分扫兴和痛苦。虽然,父亲心中也不乏对孩子的爱,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扼杀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在鲁迅心中留下了永远不能抹去的灰色。
在鲁迅的父亲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现代家长们的缩影。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在孩子身上倾注了爱和希望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我们经常会在培训班或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幕:家长怒目圆睁,或厉声呵斥,他们的孩子则可怜兮兮地坐在书桌前,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捏着笔在作业纸上踌躇着什么。这,便是现代教育对孩子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记得去年暑假,我不停地在课桌边为奥数而奋斗着。假期本应是孩子与大自然嬉戏,与花和树木作伴的时候,可我却被迫面对着一摞厚厚的作业本发呆。那天,我正陶醉在“明天去旅游”的美好畅想之中。忽然,一声厉喝把我从梦中惊醒:“这100道题你要是做不完,就不许出去玩。”无奈,我只好提起笔,又在草稿纸上涂抹着那些百无聊赖的数字。一直到夜幕已然深沉,我才颤抖地放下了手中的笔。
百年前,鲁迅就向压制人性的封建教育发出了大声地呐喊,进行了无情地批判和抨击。可是,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仍旧被束缚在另一种扭曲的教育中无法自拔。十一、二岁的花季,应该像天空中飞翔的鸟儿一样,充满蓬勃的朝气;而不是囚着的笼中鸟,失去本该拥有的自由。我们的童年应该如彩虹般斑斓,而不是在作业前只投下灰色的暗影。家长们也不应该是像鲁迅的父亲一样,专制而刻板;而应该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们的立场想事情,做事情,让孩子拥有一段充满天性的童年时光!
《朝花夕拾》初中生读后感2
初读鲁迅先生的书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开始时可能会觉得很平淡,但回味后齿唇间都是余香。初读时,你也许感到有一些不知所云,细想来才能感到其中之真谛,然后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灵。亦如这本《朝花夕拾》,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的是信念。
《朝花夕拾》像细数鲁迅先生从年少发生的一些小故事,如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的事,父亲生病就医的事。但细读下来并不是只有故事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想透过故事来揭露社会,揭露出那样一个“人”吃“人”的社会,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大众清醒。
站在这样的一个和平年代去看战争年代的鲁迅去看他的《朝花夕拾》,我觉得这书中满含着无奈。一场大火之中,所有人都被困在了火海之中,所有人都在沉睡之中,但却有些人醒了,他们希望让周围的人都能清醒然后一起逃出去,可周围的人却怎么也无法喊醒。鲁迅无疑是这早醒的人,他也想用他的文字使人们清醒,但这却收效甚微。
即使是这样,鲁迅先生却不愿意放弃,从《朝花夕拾》我看到更多的是信念。一种坚信着中国能够站立起来的信念,回顾往昔,也许会有那些恶象,会有那些在封建礼教中挣扎的人们,但这一切必然会过去,在那样的时代,写出那样书的人必定有着坚定的信念。
和平年代的我们也需要这样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也许与先辈们想要振兴中华有所不同,但我们必须有信念。信念是你可以一生坚守的东西,一生追求的东西。可以想象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必然会是一个茫然的人,他眼中透出的是迷茫,不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这必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从今时今日的.我们身上,我们有看到信念吗?有人是有的,但大多数人身上是没有的。你没有自己坚信不移的东西,没有了指路标,你必然会迷路。最近总是看到无数多的少男少女自杀,仅因一些小事而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反观在重症监护室中的一些病人,也许只有一口气支撑着,但他们仍在坚持着,这也许就是对生命的渴望,这就是信念。难道一定要等到那种时候,人的心底才会有信念吗?其实不然,信念是需要你确立的坚守的。
《朝花夕拾》中所传递的信念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让我明白了很多。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参悟出更多的道理,指引着更多的人在信念的光辉下不断前行。
《朝花夕拾》初中生读后感3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这是鲁迅先生说过的话。而我 们对于他并非很陌生。一旦说到鲁迅便可以将他基本资料:鲁迅现代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后改名为周树人。《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他代表作。便可朗朗上口。现在让我们走进的窗口,站在自己的记忆窗口,站在作者的高度,观看作者童年经历和青年回忆。
文章开篇讲到长妈妈将自己的隐鼠踩死并隐瞒了真相,使自己以为隐鼠被猫叼去。真相暴露后,对于长妈妈恨之入骨。从此改口称呼“阿长”,向母亲告状,对她冷言冷语。《山海经》在那时是很难得的,没有多少户人家可以得到这全套,而阿长却将整套搞到手。从此,对她稍有几丝好感,对于每晚抢占整个床也有了理解。自长妈妈去世后,追念她“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朝花夕拾》中有这样一篇名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没错我们在预备 年级时早已学习过。如今,再次翻阅这本书重温。曾经老师的讲课内容;同学们 的反应;鲁迅先生的童真的将何首乌拔出,只为了找到那人形一样,从而成仙。 但这又是那般难,作者屡屡失败,但从不放弃。这些有趣的行为、故事……历历 在目。虽然不能说已经达到过目不忘的境界,但不得不说作者的这一连串文字中 具有巨大的魅力,充满诗情画意。让读者体会了一个学生与大自然相处的无忧无 虑。这一篇以移步换景的手法表现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滔滔不绝、绵绵不 断的.喜爱之情。
书中更有九幅插画,这是作者的记忆。见证着他从孩童步入青年的路途。其中把封建社会父子之间的低位,也体现父亲将生活的沉重压力寄托几岁的孩童身上,使本可以享受童年美好的孩子,牺牲了快乐,及早步入了世界。告诉我们当时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甚是巨大,只要加入了那些剥削他人的人的行列中就等于有了出息,为父母争光添彩。
《朝花夕拾》初中生读后感4
一、《二十四孝图》
鲁迅在文章开头,就以无情的笔调批判诅咒了妨碍白话者,也就是阻碍文化发展者,在我看来,只有大众化、通俗化的文学才是至上的。接着由妨碍白话者联系到了儿童图书,儿童的时候是要有快乐的,不快乐就没有了童年,儿童未来的希望必然要顺应时代,而这个时代需要想象力、创造力,就足够说明童年快乐有必要了。
慢慢地,鲁迅开始引入自己儿童时期,我认为,他看自己的童年还是相对满意的,而《玉历宝钞至传》我也是见过的,其中图片模糊不清,对生死的观念极度宣传,实乃迷信之书本,但作为一种信仰,也是不可否认的。鲁迅儿时所有的图册,大都是传宣“忠孝”思想的,而且是极端化了的,鲁迅从这儿转手正题——————————《二十四孝图》。
鲁迅着重写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理儿”等的孝道故事,并且附上自己儿时的看法,写出了对古代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的.批判。
那些十分无情的孝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而今天,竟有人拿“二十四孝”来规定子女的“孝”实在是不应该啊!
最后,作者以童时的眼光表达对“二十四孝”的恐惧,进一步说明了“二十四孝”的不可施行性。
二、《无常》
鲁迅童年的趣事,便在于看迎神赛会,迎神赛会最大的乐趣,便在于话无常了。
“无常”虽然是个鬼差,却十分善良,当今社会,“披着羊皮的狼”并不少见,社会上比比皆是,在此,作者借“无常”讽刺这些人。
“无常”十分爽直而且公正,这样的品行,在当时是十分少有的,作者在此批判了所谓“公理”、“正人君子”等一些虚假的东西,此文章中,鲁迅所描述的“无常”的喊唱十分难懂,便也无法更深探讨,只好草草了事。
三、《父亲的病》
看完此文,第一感便是气愤,那医生也忒不负责任了,只懂一味榨钱,似乎完全不懂医术,简直就是害人的“人!他们的品行不配让他们作“人”。
其次,便是对封建礼制的悲哀,烧什么“高五经”啊、喊什么话啊,一切的一切都是无谓的,装装样子罢了。鲁迅在文末也表达了此行的惋惜。
鲁迅在此文中,提示了当时所谓“名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鲁迅的文章令人深思,我要读懂它,读通它。
《朝花夕拾》初中生读后感5
合上《朝花夕拾》,细细回味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鲁迅先生年幼时的天真,年少时的狂放。《朝花夕拾》,书名就已经点出了文章的内容。在年老时回想起幼儿时代的点点滴滴,心里应该会有对幼儿趣事不同的看法和滋味吧!花儿在清晨绽放,是因为有了晨曦的守护,会显得格外的娇嫩,而到了夕阳西下时让人采摘,是因为夕阳的余晖洒在花儿上,又会显得分外的悠远,伴着清风的护送采起,又别有一番风韵留在那儿。
鲁迅先生的作品很直白,我非常喜欢,他的文字简单易懂,不是整篇整篇的好句,却是让人赏心悦目,像吸铁石般吸引着我。
课文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等十多样乡村特色景物。从这一篇中,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怀恋百草园,怀恋与虫子们为伍,与野草们为伴的生活,听昆虫们的演奏会,这样的童年,谁会不喜爱呀!冬天雪地捕鸟,幼时的鲁迅和闰土结伴在雪地里扫开雪,支起竹筛,撒下秕谷,等候着鸟儿们的到来。可心急兴奋的小鲁迅往往捕不到太多。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我们看到了:有趣的藤野先生,“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简单朴素的几句话,道出了藤野先生的`“不拘小节”。敬业的藤野先生,“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他只是个日本的任课老师,却如此重视一个中国留学生,与其他日本学生一视同仁,还把讲义错误的地方都一一的修改好,一直持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细心的藤野先生,“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他特别关注了鲁迅先生,还担心不肯解剖,真是细心呀!
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托人买《山海经》,总是买不到,反而是他一直很讨厌的长妈妈买来了,使我对她的态度开始转变。长妈妈深知文化、知识对孩子是有多重要,因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人的命运,出人头地。
我们的童年也已经远去,品味品味鲁迅的《朝花夕拾》,体验不一样的童年!
《朝花夕拾》初中生读后感6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虽然在书塾读书很烦闷,但是我觉得鲁迅的小时候还是很快乐的,看到这,总是能回想起小时候的趣事,在现在看来,总觉得小时候无忧无虑,我多麽想再回到小时候,在体验一下那小时候的事情,虽说现在回想起小时候的',感到无聊,没趣。但在小时候,是多麽值得回忆的事啊。
还记得那一次,我去乡下玩,和小伙伴下水捉鱼和虾,虽说是个小溪,但还是令我恐惧,但是为了面子,还是下去了。很快我就适应了在水里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拿个小篓子捉鱼捉虾,我不会捉,看着小伙伴捉,看着看着我的手痒痒了,于是我也开始捉了,虽说不大会但是好歹我还捉上来了一两条。我便沾沾自喜。我在水里摸索一会,摸到一个长长的,滑滑的,我一想:不好我赶紧把捉的东西往岸上一甩,一看——啊啊啊!!!蛇啊!这是小伙伴围了上来,打家讨论来讨论去,把它嘿嘿!小伙伴拿着几个小棍,把它挑来挑去,不让它走。蛇不大我们便把它的头压住,然后生起一堆火,然后把它的尾巴放在火里
那次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深。
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