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读后感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读后感1
阳光透过窗帘,照在那本《森林报·春》之上。这时,我想起:现在是春天了。
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从桌面上拿起那本《森林报·春》,细细品味其中的每一个字。
《森林报·春》,是由维·比安基所写。维·比安基是前苏联作家。文章用简短的笔墨记录下了森林中生物的活动,而且不像那些人写的那样杂乱,而是简单明了。
文章以报刊的形式把这些给记录下来,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发生在大森林里的奇妙故事。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明明白白地读到这些生物的一举一动,以及它们每天经历的喜怒哀乐,生存与毁灭,斗争与帮助……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息繁衍,其实都隐隐约约地揭示了要保护大自然的平衡,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从维·比安基的笔下我们体会到了许多美景,如动物的冬眠初醒,一些候鸟回到南方,以及所有生物的欢歌笑语等。我们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有维·比安基的文学功底。
其中,最有趣的应该就是打靶场吧。打靶场中,有着许多大自然的问题,你只有细细品读才能解开这些问题。当然,如果你真的不会就只能看答案了。
广告栏中,有许多好看的等你探索。如征房启示,水上芭蕾,还有“火眼金睛”称号竞赛题,其中的内容都是极有趣的。
春,是欢乐的;大自然,是奇妙的。而《森林报》使我一生受用。
《春》读后感2
当我听妈妈说起《森林报》这个名字,我还以为是关于森林的报纸。当妈妈拆开快递包装拿出《森林报》时,我才明白它是一套颜色鲜艳的书。这套书分为四本,分别是描写了春、夏、秋、冬森林四季所发生故事。
在开学时,我读了第一本《森林报·春》,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大家可别以为森林里面就没有新闻,其实那里可热闹了!这本书讲述了春天的大森林里,多姿多彩的动、植物们之间的故事。
在森林中,他们每天忙忙碌碌的干自己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不同的事情,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林中大战》这一篇。我本以为森林里的老战士——云杉它们始终都是保持着忧郁和沉默。通过阅读后,我才知道:植物之间也有激烈的战争,它们需要不断的占领自己生存的空间。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发生在五月的故事——《谁在笑,谁在掉眼泪》。它讲述了大森林中,大家都开开心心,只有白桦树正在哭泣。炎热的阳光下,白桦树的树浆顺着身体愈流愈快,这些都是树皮毛孔流出来的'。因为人们认为白桦树浆是味道好又健康的饮料,所以人们就切开白桦树皮,用瓶子来收集白桦树浆。
但是人们忘记了,因为白桦树的树浆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重要,这样不仅让白桦树伤心甚至会上它们死亡,更破坏了大自然的美丽。我们应该爱护大自然,让大自然更漂亮,让世界更美好!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大自然的许多奥秘与神奇,使我更加了解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更想去探究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春》读后感3
看完《春妮》这本书,我非常激动,久久不能平息。没有爸爸妈妈的时候,春妮只有十二岁。从此姐弟俩和残疾的奶奶过着艰苦的生活。
但是,春妮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用自己柔弱的肩膀给家里撑起一片天。早上,春妮早早地起来先去卖烙饼,然后去上课,下午放学回家割草、放羊。暑假她去城里干活,寒假她去城里卖虎头鞋。春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从不做小动作。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能工工整整的完成,教过她的'老师没有不喜欢她。她还是班里的班长,热心助人,经常帮助满树同学补课,使满树同学学习成绩后来居上。春妮在六年级的时候,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每个星期六都要到八十里外的城市里求学去,从城里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春妮在小学毕业的时候,考上了市里重点中学。
春妮经历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波折,凭借着坚强不息的精神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最后守望到生命的阳光。这个故事虽然不长,但是很感人,教会了我很多,让我懂得了自立自强,不能总依靠父母,在自己能做的范围里做好许多事,在我以后的人生路上遇到再多困难我也要一一克服。
《春》读后感4
暑假我读了《春》这篇散文,读完之后仍然记忆深刻。
《春》这篇散文主要描写了春景,春天的日子在慢慢地靠近我们。春天到来的时候,整个大地都醒了,来迎接美丽的春天。散文中讲述了桃树、杏树、梨树等等的景物都在忙活着迎接桃花、幸子、梨的到来,它们的到来,给春天充满了勃勃生机,充满了希望。文中,有许多的语句都描写得十分生动,有声有色的,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天给大地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文中的比喻十分生动,将春天变成了一个七彩的天地。这是多么的地方呀!整个大地都精神抖擞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正如文中提到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计在于晨。”我们要追赶我们时间,我们要追赶每天的太阳,去拥有美好的生活。
《春》这篇文章给人感觉: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它一个有着活力、生机的娃娃,它给我们美好的憧憬,美好的希望。春天的景色多么呀,我们要去拥有它。春天是我们希望的开始,是我们美好的开始,我们一起努力吧!它是希望的种子、是生命的开始、是美丽的象征。我们就从春天开始奔跑,去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春》读后感5
今天,我又回顾了那本汇集了无数悲伤感情的作品——巴金的《春》。
可以说,他是作者呕心沥血地写出来的,是包涵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的。
静静地读着“序”,我突然间感到一股暖流腾了上来,仿佛此时此刻,那位伟大的作家——巴金,正一脸慈祥地坐在我面前,与我对话。
这本书里没有一个人是主角,也没有一个人有什么“惊天动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他们跟我们一样,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只不过他们的生活比我们的更黑暗些、再黑暗些。那个所谓的“家”早已变成了口中的代名词“苦海”。
又看了看这本书的背景——那是一个充满了陈观念的社会。我不禁感到十分同情这本书中的人物,他们被旧观念束缚着,不能有自己的思想;我也羡慕那些虽被束缚住却仍不放弃的人,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能坚持下去呢?
在这本书里,作者着重刻画那些丑恶现象,来讽刺黑暗的旧社会,同时也深刻、细致地描绘了“觉慧”、“淑英”等“进步青年”。
我认为,巴金这么用心地刻画这些人物,不仅是为了讽刺旧社会,还体现出他作为一个“爱国者”,迫切的想让祖国强大,旧社会拉开新的一幕,脱离沉旧、败的老规矩。
那么,我将用巴金写过的一句话结尾:春天,是我们的!
《春》读后感6
今天,我看了《暖春》,影片讲述的是:在一个偏僻的穷山村里,一位失去双亲的小女孩小花,孤立无援,被饥饿折磨得晕倒在荒凉的草地上。一位老爷爷含着眼泪把她救回了家。可是,老爷爷家也太穷了。小花被她的“婶娘”送走了多次,是老爷爷多次找到她,以宽厚而温暖的胸襟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把这个孤儿培育成人。影片中最让人感动的是老爷爷对小花无微不至的爱:一天,他上山采柳条,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老爷爷全身都被雨淋透了,老人也终于累倒在泥泞的山路上,小花拿着一块塑料薄膜去接爷爷。小花看见爷爷的时候摔了一大跤,爷爷也摔倒了……“爷爷,请留下我吧!”“爷爷,爷爷……”听到小花撕心裂肺的的'叫喊,我眼里的泪花在眼眶里打转,禁不住泪流满面 ,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
是呀,为一个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的小女孩而操劳成疾的老人,怎能不感动呢?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身上流淌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善良、真诚,面对孤儿,用暖春般的真诚关怀她,感染着周围的人。我希望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老爷爷这样一份暖春般的美德!这种美德,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春》读后感7
昨天晚上看了cctv-6播出的《暖春》,不知是因为感伤,还是因为心灵的触动,泪水不由而然的掉下来,是感叹影片中小花的命运波折,是被那没有血缘关系的祖孙两代的亲情所感动,还是深刻理解那个时代人们质朴善良的心....我想都有吧.
那个在暴雨中为了让小花上学而拼命背回柳条的爷爷,是那么的熟悉,好像在我的心灵深处,博爱,宽容,善良,一个不幸的小花能够遇到这样的老人应该说是一种幸运吧.我想就是亲生的爷爷也不过如此吧.
影片拍得真实而美丽,清新的田野,儿时的游戏,人性的体现.无一不表现的恰到好处,与时代而十分的符合,也许这也是引起观看者共鸣的细微之处.虽然那个时代经济的不发展但人们的心灵是纯净的',即便是小花的婶娘为了不要这个孩子而三番两次的送走她,但这个女人本质上是善良的.看到小花为了给她治病而费尽努力为她抓的那瓶瓶罐罐的蚂蚱,那一切的怨恨和不接受在这一幕中都被化解了.
也许好的电影真能够带给人们很多的反思,心灵的洗礼,让人的心路历程回归自然.我们希望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多出一些像此类的影片,让满身铅华的身心能够舒展一些吧。
《春》读后感8
前几天,亓博睿借给我一本书——《春浅路7号站》。它主要写一枚戒指在一个叫春浅路7号站的公交车站丢失,在各种巧合下牵扯到了四个少男少女的命运。
七年前,江潮的妈妈病重,可江潮的家并不宽裕,他爸爸又忙,只好让他去外婆家拿一枚一代代传下来的绿宝石戒指来卖掉给妈妈看病。谁知,戒指在被拿回江潮家的时候掉在了春浅路7号公交站。后来,戒指被一个名叫宋秋橙的女孩子捡到并寄给了她的一个家里贫穷的笔友——纪屿,可纪屿并没有收到戒指,而是被她的一个朋友扣留了,还放到了当铺里,当纪屿去寻找戒指时,当铺的老板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做生意,纪屿在去那个城市的车上认识了周舟,之后因为车祸死去,周舟幸存下来,并被纪屿的父母收养,最后,在周舟考上大学要走时,那枚绿宝石戒指到了她的手中,她要把戒指交给她的一个朋友,猛然发现那个朋友竟然是江潮的爸爸……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又让人感慨万千。
《春浅路7号站》告诉我:要珍惜现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论是亲情也好,友情也好,对某些人的`忌恨也好,那都是自己在最美好的时光里丝丝缕缕的回忆,时光留不住任何东西,只能在美好的时刻留下记忆,就让我们一起珍惜并珍藏号点点滴滴的记忆吧!
《春》读后感9
事情大概讲述了董奉医生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米,再把米献给贫苦的人们吃。他那医术、医德是多么值得赞叹,这让我想起曾经报道的一则消息:一个医生每去病人家治病,顺手牵羊偷了几件有价值的东西回家去。他和董奉相比,这医生是多么可恶。
董奉救济穷人时,我想:这好比是山洪暴发后的救济衣服——雪中送炭啊!穷人接受大米时,一定很感激他,让穷人难忘他的恩情和他的品德。这时,董奉内心一定是很高兴和欣慰,高兴的是他们不用受苦受累了,欣慰的是自己的劳动没有白费。
我想,他靠给人治病为生,家里有时应该揭不开锅,但还是大方的把米捐给了贫困农民。我们现在不少吃不少穿,就少这样善良的医生。
董奉的精神是多么值得学习,那高尚的医德和救济穷人的心是多么重要呀!如果没有那董奉的高尚品德和救济穷人的心,我们可以想像有无数的人受苦、受累、挨饿;如果没有那颗责任心,有多少病人将死于病魔手中;如果没有那颗爱心,将有多少病人家属为求医而着急万分的东跑西跑;如果没有那颗心……
现在的医生可以做到这样的可能不多,我不求医生做到救济穷人,但最起码要有董奉的高尚医德,能及时为穷人治病。
我真想到那片杏林,因为那是这位伟人的`汗水凝结成的,它同时也是穷人的希望。
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爱心、责任心,让我们现在社会再出现无数个董奉吧!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关爱,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
《春》读后感10
我看了这部书以后,使我大受启发。那是一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有个小姑娘叫小花,她原本也有一个温馨的四口之家,因为家境贫寒,她爸爸到私企的煤窑去工作,不慎去世,她妈妈和奶奶,因伤心过度相继而死,小花家的土地,故意装做好人,把小花领回了家,每天要她干活,却不给饭吃,小花小小年纪承受不了,趁他们不注意,就偷偷地跑出来,因为饥饿过度,晕倒在路边。幸好名叫二狗的`好心哥哥给救起,拉回村子里,那时,太穷了,谁也不敢领养一个野娃。
谁也没想到村里最最困难的一位老爷爷给领走了,从此,爷孙俩相依为命,因为家里穷,连饭都吃不上,可爷爷还是想把小花送上学,为了凑够学费,爷爷不顾自己年老,上山去砍柳条,编成筐,换成钱,小花也每天去帮忙,上了学后,小花每天放学还要给爷爷做饭。功夫不负有心人,小花姑娘也不负爷爷的期望。终于考上了大学,完成学业。
我看完以后,使我感到很惭愧,一个小姑娘能在这么困难年代,爸爸妈妈不惜一切把我送到这么远的好学校,而我有时候上课还不认真,做作业还要人催。吃东西还要挑食。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以后一定学小花姑娘一样努力学习,长大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春》读后感11
《史记》是司马迁的名著,记载了很多人物,我对战国的历史特别感兴趣。今天我翻开了《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由于秦国采用商鞅变法的政策,使得秦国的势力不断加强。对周边的各个国家采用军事打击,秦国通过武力打败了赵国,并且接下来要攻打楚国,这个时候春申君出使秦国。向当时的秦昭王,讲明白攻打楚国的利弊。他告诉秦王,如果攻打楚国,势必会两败俱伤,其他的`国家一定会在这个时候攻击秦国,就这样,秦昭王同意了春申君的说法。并且给楚王送礼,两国结为友国。
后来春申君有说服秦国,让秦国放了楚国的太子。这个太子就是后来的楚考烈王。后来六国担心秦国强大。于是联合起来攻打秦国,春申君为主帅,六国军队联合攻秦,秦国出动全国的军队抵抗,六国军队被秦军打败,楚考烈王将问题归咎于春申君。从此开始冷落他。后来有人告诉春申君楚考烈王没有儿子,将自己的妹妹送给春申君,然后春申君将他的妹妹宠幸后送给楚王。后来那个人担心事情败露。于是找了一个机会,杀死了春申君。
读完这个故事以后我为春申君的才华感到敬佩,以一人只扣就能说退百万秦军。但是我也看到春申君的私心他宠幸了准备送给楚王的女人。在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楚事情的对错,思想也要端正,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春》读后感12
《春》描写的景物很真实,有花,有草,有雨,有风,也有风筝,小孩子。春没有夏的烈,秋的愁,冬的无情。春只有可爱温柔,春雨沙沙,春风习习,轻柔而可爱。春,不冬不夏,春天的雨细而密,春天的风,草,花,也是如此。风,温而凉;花,多而美;草,嫩而绿,春天就是一颗流星,那么美丽,又那么短暂,春天是最美的。
面对如此美丽的春天,我何尝不与朱自清先生一样也心旷神怡的.陶醉其中,让我不由得想起古人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让我身临其境,仿佛处在真实自然界中!
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天》,我感慨万千。按照情感发展的顺序,作者用六个自然段落,贯穿了《望春》、《叙春》、《颂春》三个部分。并按照远近、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是为大家精心准备《春》的读后感300字,仅供参考
《春》读后感13
合上书本,我长长的吸了一口气,很惬意地伸伸懒腰。这几天,我一直在看巴金先生的三部曲——《家》《春》《秋》。
故事结束了,但我那激动的心情还没有平息。我闭上双眼,想着高家人后来的故事。
觉慧和淑英会回家吗?觉新还是那样羸弱吗?报社发展的.怎么样?……好多好多问题需要我自己回答,我兴奋地握紧了手,用想象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我想,觉慧和淑英一定会回家,因为那里有他们牵挂的亲人;高家已经分房,他们不用担心遇到讨厌的、愚蠢的长辈;他们离开后许多兄弟姐妹因旧礼教所害,他们需要回家纪念那亲人……觉新软弱,但《秋》的结尾写道他终于在长辈的压迫下抬起了头,开始反抗了。未来,就不用担心他还是那么软弱了。报社的未来一定发展得更好,因为有那么多能干的新青年支持着它,拥护着它……
我想了好久,终于微微睁开双眼,回到了现实。我看了看表,看完书到现在才一分钟!我惊讶极了,感叹着时间的奇妙——有时它如箭那么快,有时它比蜗牛还慢。
《春》读后感14
一直觉得那些计划自己每年各种类别分别要读几本的人好酷,因为相形之下,自己过于随意,总是各种书毫无“章法”想读就读。很有意思的是,即使如此,我意外地发现,自己每年都会读几本历史和自然科学,看几本画册或摄影集。这些书突然就这么来了,我就这么看了。可说是偶然中的必然。
这次看竹久梦二四本对应四季的画册,就是这种“偶然中的必然”使然。总体打三分,在我的概念中属于“只感平平或感到困惑”的分级。原来看完春之卷可以打四星,不想作品一路开高走低。
画册采用的形式类似俳画(日本一种画派,常以图画搭配俳句出现),笔触却靠近浮世绘。只不过因作者个人的精神主张,并没有传达浮世绘的意蕴,转而呈现出古朴清新的画风。作者反对故作深远雅致,更倾向表达直观的生活的触动和美。比如柔美的`女性,比如摇曳的草木。在这一点上,有看过丰子恺画作的,一定会感觉到二人作品笔触的相似性。
作者诗画俱全,在图画旁题写的两三句诗,本身文采不俗,和图画相映成趣,甚为动人。可惜除了春之卷,在其它三本中这一点的体现越发淡薄。
潦草收尾的作品,反复出现的羁旅主题之作,都使我感受到作者时有的漂泊无依的心境。如果让我根据这四卷画册来描画作者的形象,那大概就是: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春》读后感15
《春》这篇文章看完之后,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奇妙感觉。
每次读都有一种神游其中的感觉,这种感觉很轻柔,每一次读课文时,我似乎可以感受到那些景物,这种感觉很好玩,每次读课文时,我似乎可以看到春天的风筝,那些可爱的风筝在天上飞,飞得很高。
《春》描写的景物很真实,有花,有草,有雨,有风,也有风筝,小孩子。春没有夏的`烈,秋的愁,冬的无情。春只有可爱温柔,春雨沙沙,春风习习,轻柔而可爱。春,不冬不夏,春天的雨细而密,春天的风,草,花,也是如此。风,温而凉;花,多而美;草,嫩而绿,春天就是一颗流星,那么美丽,又那么短暂,春天是最美的。
面对如此美丽的春天,我何尝不与朱自清先生一样也心旷神怡的陶醉其中,让我不由得想起古人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让我身临其境,仿佛处在真实自然界中!
【《春》读后感】相关文章:
春的说课稿11-25
春的读后感10-08
《春》的读后感07-27
《春》读后感02-21
《春》朱自清读后感11-08
《春》读后感【合集】11-18
《暖春》读后感09-21
朱自清《春》读后感02-23
朱自清春读后感11-28
春教学设计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