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1
用了书中“前言”的标题作为本篇随记的标题,因为觉得实在没有比这个题目能够更恰当地表达我读时及读后的感受的了。
一开始想用“今生只作会心一笑”这样一个题目的,是因为开始读前刚好将QQ签名改为“会心一笑”,而前言第一段的文字,也似乎与此意味相近。“原来有一种岁月叫慈悲,因为它懂得,在这寥廓的人间剧场,一个人要从开场走到落幕,是多么不易。所以它如此宽厚,让尝尽烟火的我们,依旧拥有一颗梨花似雪的心。”似乎人生本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可以大悲大喜的。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均在自我的掌控中。
然而,事实却原来并非如此。
在读这本书以前,我对张爱玲是不了解的。虽然很早之前就知道了张爱玲的名字了,也知道张爱玲是民国一大才女,作品是很有影响力的。也看过她写的一些作品,如《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等,只是以前读她的作品,好像有种读不下去的感觉。现在书橱里还有她写的《怨女》、《小团圆》等作品。想象中,张爱玲就应该是一位穿着旗袍的、生活安逸的、可以玩玩文字的上海富家大小姐。
读《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反差太大了!我完全为书中的文字所击中,阵阵的寒气袭击着我。读着,几次停下来,眼睛会呆呆的凝视一个地方,深吸一口气才能继续读下去。
书中的文字告诉我,张爱玲后来的生活,完全是由于童年时所受的心灵创伤所造成的。她是一个有着心理阴影的人。她生活圈子的封闭,她文字中的冷静,她性格中的冷漠,她最后的伴侣的选择,都似乎与其童年生活的环境有关。
一个出生在没落贵族家庭的女孩,受着生活失去了方向的父亲的虐待,心理的早熟和性格的封闭成为了一种必然。
“逃避无用,这世上,别人无法代替你去成熟。”“人也许在面对自己心灵的时候,才会摘下行走于世俗的面具,看到最真的自我”。这是一个有着高贵的灵魂的人在困境中挣扎时的发出的心灵之声。
“原来,一个人只要内心沉静,无论你处身于怎样的繁华闹市,亦可以清明简然。”“无论对待什么,她都不轻易用情。别人认为感动的',她不觉感动。别人要流泪的,落不下泪来。她用情,竟是如此理性。”这又是一个有着太多伤感记忆的人在脱离困境时所期许的生活情景。
她的生活唯有文字。文字是张爱玲最好的朋友,所以便有了《不幸的她》,便有了《倾城之恋》,便有了《半生缘》。“她的作品总是会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冷漠,缺少温情和悲悯。那是因为她把柔情藏在心底深处,试图用无情来掩饰自己。”
我似乎明白了,读张爱玲的小说的困难在于,你必须得理解她作品中的冷静和冷漠感。唯有如此,你才会与作品产生共鸣,你才有读得下去的可能。
同样是白落梅写的传记式的文字,同样是情感类的文字占重要的成份的,《你若字好,便是晴天》中林徽因的理性是温暖的,沁人心脾的;而《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中张爱玲的理性却是寒冷的,压迫神经的。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更像是一种逃避,更像是一种把自己藏起来,避免受伤害的想法。而这样的人生,也只愿“今生只作最后一世”,不希望它再有重来的可能。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2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高一19班的沈婷。无用的话不说,今晚,我只要借用你们的耳朵!
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栖居江南。她文字清淡,心似兰草,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而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正是其中一朵嫣红落梅——《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上海有一佳人,乳名唤作张瑛。有人会奇怪这张瑛是何方人士?但若我说“张爱玲”大多数人必定了然一笑:“她啊,大才女!”由此可见,张爱玲一名的影响。太多人描述,称赞过她的才华,美丽,孤傲,而我却更想了解这绝代佳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两岁那年,他们举家搬到天津。那时的张爱玲身穿小洋裙坐在花园的秋千上背唐诗;那时的张爱玲拥有专属于她的保姆,步步紧跟的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可好景不长,美丽孤傲的母亲不愿被囚禁在潮湿发霉的老宅,毅然选择割舍亲情,远赴重洋!在没有母亲细心呵护的年月里,张爱玲独自成长。按理说,她应该埋怨母亲的自私无情,可她却说:“我是以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的母亲的。”其实,以她的`心性和情怀比任何人都要深刻理解母亲的选择,所以她不怨。只因懂得,所以慈悲!
24岁,一个不算早也不算迟的年龄,在这一年,张爱玲遭遇了一个男人,一个让高傲如她也甘愿低到尘埃里的男人——胡兰成。提及胡兰成,可能大家会一脸鄙弃地丢出二字:“汉奸!”和大家一样,我也很怨他,恨他,但不因他的身份,而是因为他折下花一朵却不好好珍惜,嗅够了香转身就抛弃。可张爱玲呢?她甘愿为他卸下冷傲面具,为他丧失理智矜持,只因,他懂她。就这个理由,如仙般高洁的张爱玲坠入凡尘,被世俗烟火缠身。如若离了这动荡不安的背景,这对璧人也许真能执手到老;如若这游荡花间的赏花人能满足,这对恋人也许真能岁月静好!可哪有那么多的“如若”“也许”?!于是,情理之中的,胡兰成抛弃了张爱玲!昨日那场倾城之恋埋葬于滔滔江浪之中,连同她的深情,她的天真。曲终人散,胡兰成懂得,却不慈悲!
可张爱玲终归是张爱玲,她的美让人情不自禁想靠近。1946年,因柯灵介绍,张爱玲结识了一位温润如玉的男子——导演桑弧。正是因为桑弧的赏识,信任,鼓励,让张爱玲第一次拥有反驳胡兰成而带给她不良舆论的机会。但,桑弧与张爱玲的相识并不是最好的时候,处在被负心人伤害的阴影下叫她如何去爱?于是,错过!
所幸,在辗转,漂泊了几年后,张爱玲在美国邂逅了过花甲之龄的作家赖雅。这极具文学天赋又温厚待人的外国老人成了张爱玲在异乡的温暖。没有人愿意猜测他们之间是否真的有了爱情。她需要的只是一个懂得的男子。
都说,曾在红尘路上擦肩而过的人终有一天会相遇。可白落梅却说:“我们亦不要期待会与张爱玲有那段机缘,因为今生只作最后一世,她永远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当然了,以我的水平不足以深入剖析张爱玲的内心,所以,如果大家在听完我并不完美的介绍后对这位佳人有兴趣的话,我推荐白落梅的这本《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3
今日恰巧翻到白落梅忆张爱玲与胡兰成那段倾城往事的书,封面上的那段话很打动人: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地一问:“噢,你也在这里吗?”
落叶空山,寒枝拣尽,在这个温暖的午后,采一束阳光,读着白落梅优雅清新的文字,日子陶然忘机。时间好似流水般划过指尖,哭过、痛过、伤过,爱过、悲过、绝望过,等到青春逝去了,恍然发现物是人非。
张爱玲曾在《我的天才梦》中写道:“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句话从年仅19岁的张爱玲口中说出的确惊世骇俗。让我们不得不赞叹张爱玲对生命的洞察之深。
在我看来,张爱玲的每句话都是淡淡的,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真实的让人感到贴心。关于她的一生,多是充满迷幻的。
张爱玲是一个落魄的贵族,是晚清名人李鸿章的后代,她的母亲在她尚为年幼之时便远走他乡,在张爱玲年轻时,她遇见了胡兰成,这样一个携妓潇游的汉奸,她为他低到尘埃中,在尘埃里开出花来,可惜花开的再好,他只不过匆忙一瞥,根本无法与她相守。
“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昼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
雨后的空气那样清新,经过无数历练的人会蜕变得更加美丽。一九五二年,32岁的张爱玲离开上海,踏上了香港这片土地。在那里她修养身心,恢复了她隐藏的傲气,停留在香港的那段时间里她翻译了不少国外的作品,日子清淡如菊,平静到让她快要忘记了世间的熙熙攘攘,她是那样素雅,与世独立。这就是张爱玲,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她都是与生俱来的耀眼。
后来,张爱玲遇上了她的沧海桑田——年过花甲的美国老人赖雅。赖雅与张爱玲颇为投缘,最后他们结为伉俪。可是赖雅毕竟年事已高,张爱玲只有为他劳碌奔波,直至赖雅去世。
张爱玲的一生是坎坷的,但同时她的一生也是精彩的。《倾城之恋》、《小团圆》这些书我虽未曾读过,但也算略有耳闻。胡兰成说张爱玲是临水照花人,她不用经历多少世事,这个世界自然会来与她交涉。曾经的《十八春》震撼了整个上海滩,年纪尚轻的张爱玲凭着自己的才情滟滟在上海的文坛之中为自己找到了立足之地。这个女人确是风华绝代,有句话说得好:“内有诗书气自华”,即便她并不具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姿,但言语间的'气质却能让那些读过她的书的人深深陶醉。这大概是为什么到现在都有不少张爱玲的书迷的原因吧,世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论张爱玲,这就是永恒的美丽。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一朵美丽娇艳的花朵,纵使开得再夺目,终归有凋零的那一天。在与胡兰成彻底决裂的那一刻,张爱玲的心已化为灰烬。她曾深爱过,她曾幸福过,她曾痛恨过,她曾心冷过,这是苦是甜,只有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论世人如何去评断她这一生,这一切的一切终究还是化为烟尘,飘散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但是即便身化为黄土,但她的作品仍会继续流传于世间,而那段倾城的往事,只会让人对她更加难以忘却。
有人说:这世上唯有一个张爱玲,千千万万的人中能遇上她可谓是莫大的福分。这样的人,注定是要在她的时代中熠熠闪光。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相关文章:
因为在乎所以生气的经典说说文案12-27
因为痛所以青春读后感06-23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10-28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6篇09-02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10篇09-20
《因为爱,所以爱》演讲稿02-27
《没有翅膀,所以努力奔跑》读后感10-02
学会懂得珍惜的说说11-23
因为有你的说说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