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时间:2024-07-23 01:40: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精选1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精选15篇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

  临近放假,就连午自修的气氛也浮躁了起来。早晨的闷湿拦不住下午的磅礴之势,像是太多急促的鼓点,席卷了烈日暴晒下的世界,窗外只有首尾不见明灭掩映的灰和黑,一点点攀爬上整个苍穹。你的眼神开始飘忽迷离,无暇顾及堆积如山的作业,连忙跪在椅子上向外探去。窗玻璃映出你一副惊奇而又专注的样子。风云摇动,光影迷离。后桌的像是忍耐了很久的样子,不屑的看着你,淡淡的说:“小孩子!”

  望着大雨倾注的江南的你依旧。

  已是春秋交接之际,草木开始肆意的膨胀起来。你用很慢很慢的步调走在操场的.花坛边,即使没有天白颢颢,葳蕤茂盛的无名白花还是覆盖了整个草垛,用鼻子靠近闻一闻,就有一股淡淡的青涩太阳的芳香,像是诗经里写的“蘼芜”。你兴奋地指着她们给同行的女友,不料女友慢慢地扣好书包上珠光宝气的搭扣,慢慢的说:“你不要用手指,像个小孩一样,说说就好了。你喜欢的话,下次我带你去花鸟市场看。”

  你无言,沉默却又耐不住好奇的注视着她们。

  风空洞洞的吹过,一年又在你的惊奇之余过去。你像是不谙世事的孩子,世界那么大,你却总是用自己柔软而又憧憬的心去捕捉一瞬间的诧异,譬如一句对生命的轻轻地赞叹。

  你看见清晨浅浅的阳光里,繁星透过晨雾洒下的斑斑点点,一个老婆婆挎着菜篮子弓着腰走下石阶,你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只是隐约的感觉,她的身影似曾相识,只是此去经年,柔弱如稻草。

  还是早上很早,光线来不及照穿整条冗长的弄堂。你看见两遍堆放的破箱子,锅碗瓢盆,以及有点腐臭的垃圾桶,都只能在雾里圈出一圈浅浅的轮廓来。头顶是深冬里飘荡着的白寥寥的天光,你的思绪开始漫游到二次元,那个被笛卡尔喻为的“精神世界”。你开始想象你可以长上翅膀穿过这个不见首尾的巷子,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种从未体会到的自由与快乐。

  你看见路灯,夜色朦胧里,把人行道上消防栓的影子胡乱的投射在废弃的断墙下,和着路树的枝影虚实交错的的掩映。你想到了恩培多克勒,想到了为了他为了哲学这项伟大的事业而毅然舍弃生命的悲伤,你很难过,因为你还不能体会那个时代的痛。

  周末你和女友结伴去泳池玩水。你奋力向彼岸游去,周遭所有的建筑在几秒中内只看的清轮廓。池底的灯散发的白光像深海里的游鱼从一片浅蓝中浮动出来,突然你想到了斯宾诺莎曾经说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作为整体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你有些困顿,因为现在的你似乎已经和世界融为一体。

  你开始思考你是谁,思考宇宙从哪里来,像一个小小的哲学家。你捧着你的小书,时而望天,时而沉思。

  这真的只是你单纯的好奇吗?你一遍一遍的问自己。似乎你永远无法认为这一切的理所当然,刨根问底像是你特有的潜质。哲学的深奥你暂时还无法深刻的体会,可是你能可以看见大人们看不见的东西,譬如街边赫然出现的一簇野菊花,你总是惊喜的停下脚步仔细端详着,像是看透了她喷薄的灵魂。

  “妈!妈!你看!多可爱的花!可是她们到底是怎么长成这样的呢?”

  “嗯。以后你就知道了。”她随口敷衍着,“你这个小孩子,快点跟上来,要迟到了。”

  像是苏菲的小小世界,所谓的“你”,不过是潜在在另一个世界的“我”而已。

  对了,这本书就叫做《苏菲的世界》。

  可惜世俗蹂躏,来年我来看此花时,还会这般惊奇吗。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2

  青灯黄卷。我缓缓捻起书页,思考着生命的命题,思绪随着月色渐飘渐远,化成无垠的惆怅。用哲学的眼光审视生活,直抵其核心。

  苏菲的世界》一书以跌宕起伏的侦探情节为背景,穿插着描述了世界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从德谟克利特到笛卡尔……细致入微地表述了自古以来全人类的哲学信仰,带我洞见了人类正在不断变化的世界观与自我价值取向。宗教信仰、自然宇宙、人类生命,世间万物的各种事物不断冲击与交融,形成了当今现代社会的主流趋势。

  如果说人类哲学史是一条车轨,那么文艺复兴时期就是一个最大的转折点。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得一样:“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混沌蒙昧的岁月;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的年代;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长夜晦暗的季节;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径直奔向天堂,我们都径直奔向另一条路。”对于之前完全迷信宗教的观念,在那个时代有所作为的哲学家身上已经荡然无存。他们开始怀疑,提出泛神论的学说,提出上帝即自然的观点,对后来柏拉图提出理想型世界的理论影响深远。介于时代背景的取向,有一部分人受到了教会的残害。他们在这个时代的缝隙中踌躇独行,他们的肉体亡于当代,而思想却盛于千秋。

  纵观全书,从古至今人类都在试着诠释着同一个命题——生命哲学,在这一主干下有若干分支。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则用这一宗教的学说与方式解释着对生命的看法。显而易见,他们从同一起点出发,走过不同的道路,但最终都抵达同一个终点。这就是哲学的妙处。我们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框架定义某个学科,因为每一样智慧都是相通的。依我拙见,所有的学科皆是哲学的分支,而他们的所有最终都要上升到哲学层面。

  书中令我印象颇为深刻之处有三。

  首先是公元前四百年的雅典神秘哲学家苏格拉底。他对于人类最高智慧的认知一改前朝主流,提出最聪明的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的人。这种观点与我国古代的“大智若愚”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对人类本身自我认知的一大提升。他还指出,每个人只要运用自己的常识,都可以了解历史。这对于当今对未来有无限憧憬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同时也正面表述出历史与哲学的相互交融。

  二是柏拉图回归灵魂的渴望。他执着于关注永恒不变的事物和流动的事物。而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常量,也关心人类道德与社会中永恒不变的真善美。他将世界分成两部分:感官世界和理型世界。他主张用理性去观察万物,而非一味依赖感官。这避免了进入形而上学的误区,也奠定了后世以理性研究哲学的基础。

  三是犬儒学派对于生命幸福的追求。现在对于“犬儒”的定义与苏格拉底学派下犬儒学的意义所指大相径庭。记得犬儒学者戴奥基尼斯的故事,据说他住在一个木桶里,除了一袭斗篷,一支棍子与一袋面包之外,什么也没有。有一天他坐在木桶旁,舒服的晒太阳时,亚历山大大帝前来探望他。亚历山大站在他的前面,告诉他只要他想要任何东西,他都可以赐予他。戴奥基尼斯答道:“我希望你闪到旁边,让我可以晒到太阳。”就这样,戴奥基尼斯证明自己比亚历山大这样伟大的将军更富裕,也更加快乐。对于该学派的学者,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部环境上的,真正的幸福从不依赖稍纵即逝的物质,而是在精神层面上如鱼得水,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哲学是一个极大的范畴,且不能直接落实于纸笔间。关于哲学的思考完全是在意识与认知中完成的,缥缈而神秘,抓不住、吹不散。在生命命题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寻求不同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幸福。每当我回望往事,以前总在追逐诗和远方,执着于那种怡然自得的生活,但从未两者兼得。如今放下执念,细细感受生活的乐趣与闲适,才发现诗和远方就在身旁。哲学也是如此,越是死死抓住越无法触摸,唯有在赤裸面对灵魂之时,才能感受到淡淡一抹余韵。

  柏拉图说:“每一种生物都是理型世界中永恒不变形体的不完美复制品。”但在理性中掺杂感性,人类的完美就因为其自身的不完美。这种命题中思想的摩擦碰撞,看似矛盾实则合理,相辅相成,我想这就叫做辩证。

  都说哲学有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深以为然。但同时,我也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哲学?”如果没有哲学,人类就不会有历史。哲学是人类认知发展的体现,是人类自身对于理型世界追求的方式,也是实现人类文明螺旋式上升的指示。人类生活在自然中,必体现哲学,只是主体自身有无意识到而已。哲学是所有学科的最高级,同时也渗透在各种事物中。在哲学国度,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是与非,每一种思想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人类之所以称之为人类,是因为其会思考。倘若人一生都沉醉在物质中追寻纸醉金迷、灯影摇红,那么其一生必是麻木而无意义的。笛卡尔说:“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人类真正存在的意义不是活过走过,而是想过思考过。我们是人类,只有思考才会找到出路。且将新火试新茶,就让这团哲学之火熊熊燃烧,传承人类的思想文明;让当代的少年打破民族冲突的桎梏,探索人类未来的最高智慧,诗酒趁年华!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3

  玫瑰不叫玫瑰,还是玫瑰吗?你不叫这个名字,还是你吗?如果是,你就是你吗?如果不是,那你又是谁?

  看似一个无聊的问题,你一定会想:我就是我,你管我是谁,反正我又不是你,我又怎么可能是你?的确,你我属于不同的个体。我们不一样。但换个角度想想:你怎么就知道你不是我?这有概率分布的可能。也许你是假的,你只是我创造出来的,是我思想的投射罢了。

  此时此刻,你是我,我不是你。这看似荒谬无厘头的自言自语让人一头雾水,但理解了就可以知道它是《苏菲的世界》的写作角度,让人极为震撼又沉醉其中,书中书像画中画一样引人入胜。正如第一章伊甸园的开头早已下了定论:

  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苏菲的世界为你打开大门

  从“我是谁?世界是什么?”这些问题中苏菲和她的导师艾伯特带着我们走进一个浩瀚的哲学历史。神话故事美妙动人、哲学的摇篮雅典闪耀着灿烂光芒:自然派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基础,饱受诟病的黑暗中世纪、人性之光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还有耳熟能详的笛卡尔、洛克、康德、黑格尔和弗洛伊德等大师级的哲学智慧结晶。探索哲学的路上疑雾重重,作者匠心独运地埋下很多极其怪异离奇的悬疑线索: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小狗、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苏菲沿着线索一路寻找蛛丝马迹,却发现一个惊人大秘密……

  你只是我创造出来的,

  是我思想的投射。

  此时此刻,你是我,

  而我不是你。

  这是个虚假的平行世界。

  苏菲在艾伯特的提示下发现自己是假的。她只是书里的一个人物,只是席德爸爸送给女儿席德的一本书上的人物,仅仅为了讲清楚从古到今的哲学故事而创造出来的虚构人物。

  多重视角下,席德收到爸爸寄来的书并开始看《苏菲的世界》,而我在现实世界看着席德品读苏菲的故事,宛如上帝般存在,这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

  设想下:是否有人在另一个空间看着我读着苏菲和席德的故事呢?或许我和苏菲一样也是不明空间里窥探世界的一个扯线木偶,我也是假的,我该怎么办?

  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皮发麻的设想,只能借用《红楼梦》里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也无”以释怀。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沧海一声笑,无谓我思故我在,或我在故我思,唯有静心思索,无畏前进.....

  Pascal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浩瀚星辰下沧海桑田,人如沧海一粟般微不足道,恐怕是竭力一生也无法逃过死亡的归宿。思想却能形成人的伟大,给予人尊严。即人的伟大来源自他有思想。

  思想来自哪里?借用《苏菲的世界》的比喻:“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因此这场戏法要数十亿年才变得出来。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安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

  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此一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来,有些人死命攀住兔毛不放,并对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大声吼叫。

  他们喊:“各位先生女士们,我们正飘浮在太空中呢!”但下面的人可不管这些哲学家们在嚷些什么。

  这些人只会说:“哇!哲学家真是一群捣蛋鬼!”然后又继续他们原先的谈话:请你把奶油递过来好吗?我们今天的股价涨了多少?番茄现在是什么价钱?你有没有听说黛安娜王妃又怀孕了?”

  所以,要学会思考,首先要有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一个睁着眼睛的盲人无法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但他会通过听觉、触觉和心里感受去构建一个属于他的世界。孩子亦如此,他们总是有很多问题,很多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对于孩子而言,一旦面临新奇、神秘的、自相矛盾的事务就会产生三种形式的探究行为:感官探究、动作探究、言语探究。正是通过这些探究性,孩子有选择性地了解事务,并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

  只可惜,很多时候,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也慢慢习惯了这个世界。当他们会对身边的事情都习以为常时,他们就会陷入琐碎无味的生活而浑然不知,即使有新的火花出现,他们也早已习惯熟视无睹,生活也就固化了。

  他们就变成了我们。

  而我们的名字叫做成年人。

  成年人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务和现象,缺乏认知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苏霍姆林斯基

  好奇心作为人的天性,无论在孩子还是老师之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老师要用好奇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继而发掘其潜在的天赋,去思考和探索更好的师生交流模式,在教学管理中最大程度的保证孩子的好奇心。或许我们会遇到好奇心比大象还要大的孩子,或许这些孩子天马行空,令人不知所云,就像法国电影《蝴蝶》里的丽莎一样脑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老师们总是回答不出她提出来问题,可回答不出又如何?答案已经不重要,好奇心已像一把钥匙,为对世界充满热情的孩子打开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在摘星的路途,孩子们成为了我们的老师,因为他们总能告诉我们不一样的世界。

  老师和孩子都成为好奇心的守护人。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4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的发现信箱里放着神秘的一封信。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上面仅仅写着——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苏菲在一位不曾谋过面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学的大门。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可以说,《苏菲的世界》完全可以当作哲学启蒙书来阅读,绝对能使你受益匪浅。另外,本书的小说部分,苏菲所经历的一系列怪异的事情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盟友仙境》,让我们沉迷其中。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学的心情。

  “我思故我在”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对于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苏菲的导师给苏菲的名为奇怪的生物的一封信,上面讲到的关于兔子的比喻,我感觉实在再恰当不过了,非常适用于我们现在包括小孩,大人的生活。一个嚎啕大哭的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用奇特的眼光面对着这个世界。那么他们就好比生长在兔子细毛的顶端,他们惊讶于种种事物。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打拼,不断的前进,也就越来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往那层最舒服的毛皮走区,于是,他们就在那儿安居乐业,感觉非常束缚,不员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这危险的一步,其中有些人掉下来失败了,但有些人死攀着兔毛不放。可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却依然在讨论他们一成不变的话题:今天股******了多少?某某蔬菜现在是什么价钱?……一系列家庭的琐事,放在他们的嘴里,就等同于嚼一块泡泡糖那么有劲儿。

  所以说,我们要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不要只满足与此时此刻的舒适温暖,泡在蜜罐固然爽快,但那会渐渐磨掉你的意志。我们不如去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兔毛的最顶端,再度以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5

  都说《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普及的哲学读物,一本写给大众的哲学史。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完了这本书,感受颇多。

  作家总是要尽力让自己的笔下的人物鲜活真实,然而《苏菲的世界》的作者乔斯坦却没有刻意如此,他只是让我们读到了一个真实如你我的苏菲,经历了许多谜一般的事情,随着哲学家艾伯特的出现进入了哲学的世界。在作品的中途作者又突然提示,这无数谜一样的原因不是苏菲,而是席德父亲假想出的人物。残忍的是,作者还要苏菲自己知道这个事实,知道自己是一个虚幻。更别出心裁的是,乔斯坦竟让苏菲与艾伯特去反抗那个主宰他们命运的席德父亲,而且最终逃脱,来到了永恒之地,甚至影响了席德父亲的那个世界。

  是的,《苏菲的世界》不仅是一本普及的哲学读物,还是一位普通的哲学教师对哲学终极问题的思索。《苏菲的世界》原着副标题虽是“一本关于哲学的小说”,我却认为它真正的主题乃是“存在与虚无”。

  这是一个绝妙的影射。人类本是平凡如苏菲一样的生活着,并没必要思索存在或是虚无。然而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本能——爱智慧,让人转向哲学,思索自身的存在,沿着这条路越走越远,直到惊惶地发现竟毫无办法证明自身的存在,发现这一切都是虚无。

  这正是整个西方哲学的映射。“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苏菲接到的这两个问题,是早在三千年前,就被希腊先哲固执地提出,他们不甘心仅仅只活在这个世界中,他们偏要去认知,思索这世界的本原,证明真实的存在。从泰勒斯到普罗泰格拉,从苏格拉到亚里士多德,他们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奋斗终生,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他们将他们的事业命名为“爱智慧”,不是“智慧”而是“爱智慧”,便是意味着也许他们的问题永远无法真正解决。但对于智慧的热爱让人成其为人,让哲学家成其为哲学家。千百年来,关于存在的思索在一代代哲学家中延续,即使未找到答案,却也从未断绝。面对这些对于人类太过于沉重的问题,我们曾求助于上帝。如是,可以认为自己站在宇宙的中心,生来就是其他物种的统治者,但这一切终归幻灭。

  我们也求助于理性,如是,便可以认为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天赋,动物所没有的理性,但终究无法忽视太多的非理性因素。非理性主义与虚无主义渐渐滋生。因为人类日渐发展,却也日显无助。人类争取着自由,但却突然发现自己被孤零零地抛到这世界上,没有上帝,甚至没有任何永恒的存在之物可以依靠。我们自由了?也许。但,我们没有任何选择地不面对自身的自由,我们最终,同样没有任何选择就必须失去所有的自由。这自由轻到无法承受。存在?抑或是虚无?人类前所未有的惶惑,甚至是痛苦。无论是在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还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中,我都能或多或少地读出这种无奈。如果,如果人类不曾想过这些不必思考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的痛苦,但,如果那样,我们,也就不是人类。爱智慧是我们的本性,来自智慧的痛苦是我们的宿命。

  《苏菲的世界》中,我能读到这种悲哀、压抑与无奈。苏菲是席德父亲笔下的人物,席德父亲又是作者笔下的人物,那我们呢?我们以为自己每天真真切切地生活着,然而也许,我们不过是另一个作家笔下的人物,我们没有自由的意志,那个作家就是我们命运的主宰,我们的上帝,理性不能。是的,无人能够证明,以为是存在的东西也许不过是虚无,虚无,一切皆无,没有任何东西是坚实而又可以确定的。

  《苏菲的世界》中,我却也能读到一种顽强,一种带着悲剧色彩震撼人心的顽强。当苏菲和艾伯特知道了自己是虚幻的人物,他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反抗。而最终,他们虽然未能使自己成为真实存在的人物,却逃出了小说的本身,作为虚幻的人物来到了“永恒之境”。

  是的,也许哲学的所有终极问题,都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答案,但正是对他们的思考,让人类,与众不同,如哈姆莱特的著名台词:“存在抑或虚无?这是个问题。”而目的,则是自我,是希腊德尔菲神庙上那句如带魔力的铭文“认识你自己!”

  马儿为什么叫马,何为马,在没读着本书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能是某一时间,爸爸妈妈拿着一张图片或是我偶然间从电视上见到这种东西,爸妈对我说,那是马儿,我从此就认识那是马了吧,每天总会见到许多人,许多事,我却从未提出一句:为什么?不只是我,每个人都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当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这些东西,《苏菲的世界》可以告诉你答案。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的发现信箱里放着神秘的一封信。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上面仅仅写着——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苏菲在一位不曾谋过面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学的大门。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可以说,《苏菲的世界》完全可以当作哲学启蒙书来阅读,绝对能使你受益匪浅。另外,本书的小说部分,苏菲所经历的一系列怪异的事情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盟友仙境》,让我们沉迷其中。

  对于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苏菲的导师给苏菲的名为奇怪的生物的一封信,上面讲到的关于兔子的比喻,我感觉实在再恰当不过了,非常适用于我们现在包括小孩,大人的生活。一个嚎啕大哭的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用奇特的眼光面对着这个世界。那么他们就好比生长在兔子细毛的顶端,他们惊讶于种种事物。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打拼,不断的前进,也就越来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往那层最舒服的毛皮走区,于是,他们就在那儿安居乐业,感觉非常束缚,不员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这危险的一步,其中有些人掉下来失败了,但有些人死攀着兔毛不放。可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却依然在讨论他们一成不变的话题:今天股价涨了多少?某某蔬菜现在是什么价钱?……一系列家庭的琐事,放在他们的嘴里,就等同于嚼一块泡泡糖那么有劲儿。

  所以说,我们要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不要只满足与此时此刻的舒适温暖,泡在蜜罐固然爽快,但那会渐渐磨掉你的意志。我们不如去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兔毛的最顶端,再度以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苏菲最终只是希德书中的一个虚拟人物,我们又是谁呢,苏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也唤醒我们生活的智慧。十三岁第一次读苏菲,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会收获更多。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6

  我记得自己是在看完同名电影后去找来《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看的。我在图书馆找到唯一的一本92年版的《苏菲的世界》。说是“唯一”毫不夸张,当时的网上除了对电影的简单介绍,几乎找不到书的相关情况,“苏菲的世界”是一个非常冷门的词组,所有的中文网页搜索结果也只不过三页,而且大多是繁体。翻着泛黄的书页,我用了整个暑假的时间咀嚼完。期间思考的乐趣以及原著带来的惊喜伴我度过了几十个不眠之夜,受益匪浅。虽然电影的内容远没有原著的丰厚充实,但还是非常感谢它带领我走进了那个“世界”。看原著的过程像是登山,一级一级地爬上去,走到最后,你发现自己仿佛已经远离了芸芸众生,远离了庸碌的生活细节,你抬头望着星空,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崇拜和敬畏,然后,你试着向周围的同类呼唤,却发现他们总是不屑一顾。他们没有嘲讽,只是不解,然后走开继续他们无关痛痒的蜚短流长。

  《苏菲的世界》本身只是一本所谓的哲学启蒙书而已,并不包括一切。可笑的是,我当时像一个意外获得宇宙最大秘密的小孩一样,对书上的每个字都视如蕴藏巨大能量的咒语。随之而来的是对生活中琐碎事务的极大厌倦感以及对大众口味中的盲目部分极度反感。这里不想赘言书中的内容,只是觉得一场梦醒来之后,人类是多么的孤独和可笑。在感叹宇宙和生命的同时,我也不禁唏嘘:人类只是进化链上的一环,那么的渺小!于是不得不对生命和自然产生敬畏,对上天的馈赠心存感激。哲学让我清醒,我学会了在不容乐观的.现实中平静地走在路上,没有悲观,也没有愤世嫉俗,只是想明白了一些事情之后,一种坦然的心境。我很庆幸当时的自己在陷入迷惘前仔细读完了它,我知道,自那以后我的人生和态度将会改变很多,能有这样的改变也就够了。

  《苏菲的世界》最好是仔细读过、思考过,至少要浏览过,毕竟它的讲解章节有些枯燥,需要很大的耐心。如果我到现在才读到它的话,相信自己已经习得的知识和形成的观念会影响阅读的质量,以那种废寝忘食的痴迷状态阅读一本厚达五百多页的哲学启蒙书,我想以后是不会再有了。所以对这本书更怀有特殊的感情。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7

  我们可以断定的是柏拉图关心的是永久不变的事物与流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他既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及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所以世界才没有不会分解的物质。属于物质世界的每一样东西必然是由某种物质做成。这种物质会受时间侵蚀,但做成这些东西的模子或形式却是永恒不变的。(比如虽然说人不可能踏进头一条河流,但你不得不承认,河流在某一方面存在着共同点,只要它存在,必然会冠以河流的'称呼,虽然他在许多方面细细想来,是发生了变化的。)

  对柏拉图而言,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

  简而言之,我们对于感官所感受到的事物,只能有模糊、不精确的观念,但是我们却能够真正了解我们用理智所理解的事物。(比如,即使我们看过了许多个不规则的圆形,我们脑海中却依然记住一个圆形内所有的角度加起来一定是三百六十度,也许这个圆形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不过我们依然清晰地感觉出来。)

  柏拉图认为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其中一个是感官世界。(我们用自己的感官约略认识的世界。)另外一个是理型的世界。(我们用理性来确实的世界,这些理型或形式是恒久不变的。)

  所谓理想国就是一个虚构的理想世界,也就是我们所称的乌托邦!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8

  近几个月来,不知为何,对哲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所以说,拜读了一下哲学大师“乔斯坦_贾德”的巨作——《苏菲的世界》与《纸牌的秘密》当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还是《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讲述了一位十四岁的少女苏菲,不断地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她开始思索——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最终,通过导师的指引与讲解,解开了一切谜团。然而,苏菲却惊恐的发现,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象得更怪异——她,还有她的导师艾伯特,只是一个父亲为他女儿写的书中的人物罢了……

  品读过《苏菲的世界》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对生命,宇宙万物都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悟。《苏菲的世界》好似一曲可以浸透心灵的华美的乐章。它使我如何去从哲学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这个社会。如何去打开心锁,认知事物,就如:“面包师傅可能做出五十个一模一样的姜饼人吗?,为什么所有马都一模一样?”这些问题看似是十分可笑的,愚蠢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却高不可测。就拿姜饼人来说。如果做出五十个一模一样的姜饼人,就用一个模子就可以了。那么一模一样的马呢?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马,就像没有一模一样的DNA一样。但是,为什么你一看到一匹马,你就能说出它是马?而不是鹿呢?因为所有马都有共同的特点。这写特点,就构成了我们心中理型的马。也就是说,不管这匹马是被砍了几条腿,被带上个面具,你也能认出是马。再回想姜饼人,他们都一样吗?没有可能。也许有的.肚子稍稍鼓起,有的会薄一些,有的有裂缝,有的没有。即使外表完全一样,你又怎能保证,它们是由相同数量的原子(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组成的吗?所以说,没有两个姜饼人会一样,为什么看起来会一样的,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理型姜饼人。由此可知,世界万物都是奇妙的,只有善于思考,才可得到真理。

  《苏菲的世界》也不时的散发,挥洒着人性的光辉——例如苏格拉底,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言论。一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品质。一种良心上,一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精神,塑造了苏格拉底宁死不屈的形象品质。还有苏菲,一种对真理,去积极探索,不断思索,不断感悟的一个虚拟的人物,她表现了人类勇于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就像居里夫人。

  《苏菲的世界》也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学习和思索。思索便是学习,没有思索的学习,只可称作背诵罢了。

  品哲学之精,悟人生之道。

  明世间真理,知万千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9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0

  前些天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人们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义的。“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

  苏菲是个14岁的挪威小丫头,生活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地方,过着小女孩的小日子。可自从一个不请自到的哲学老师艾伯特突然走进她的生活,苏菲的世界便完全改变了。作者乔斯坦。贾德,这位从教多年的作家完全采用侦探小说的构思,借助艾伯特给苏菲上的哲学课而将一整部西方哲学简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们婉婉道来。可以说《苏菲的世界》是一本西方哲学的入门读物。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乔斯坦·贾德带着我们走进《苏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学。作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年少的苏菲跟随着一封封神秘的来信,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她的哲学课。我们也仿佛如苏菲一样沿着历史的足迹浏览历代哲人的精辟论述。而正当我们略显疲惫之时,本书的副线却又使人精神为之一振。我们沿着苏菲的足迹寻找神秘的老师和从未谋面的席德。主线与副线自然交织,浑然天成,足见作家艺术修养之高。但更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则是:作家灵活而娴熟的运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哲学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观点、探究哲学的真谛。《苏菲的世界》是将艺术与学术完美结合,通过我们熟悉的载体传达我们陌生的信息。

  读者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腊,聆听苏格拉底的教诲;犹如置身于中世纪的古堡,见证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尽情沐浴文艺复兴的和煦阳光,沉醉于巴洛克强烈反差的艺术氛围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只觉真理的伟大和艺术的魅力。随后,穿梭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体味现代哲学的曙光。面对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一连串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我们还来不及抒发心中的崇敬之情,启蒙运动的先驱便闯进了历史的大舞台。飞速发展的工业推动着历史的车轮驶入了崭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学巨人。黑格尔、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兰西人的浪漫发挥到了及至。而后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三位伟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个领域的革命巨浪,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1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被公认为上世纪末西方社会最优秀的哲学通俗读物之一。本书以14岁女孩苏菲收到的一封封神秘来信为主线,从古希腊、雅典到现代,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马克思、弗洛伊德,从世界的起源到未来的宇宙,从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到牛顿的万有引力、达尔文的进化论……乔斯坦将整部贯穿着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思想史娓娓道来,同时也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纵收眼底。

  苏菲Sophie,在希腊文中是智慧的意思,哲学在古希腊语里的本意即是“爱智”。本书重点在于哲学发展史的介绍,并不很侧重哲学思想本身,书中关注更多的是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并用容易让人理解的例子来阐释如何进行哲学性的思考。

  文学是优美的,美学是怡人的,科学是严谨的,哲学是智慧的,也是与我们的生活最息息相关的。哲学是什么?它是耶稣基督降生前六百年左右,在希腊演进的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在神话故事领域,希腊神话无疑是鼻祖,而这也造就了希腊哲学的兴起。当希腊神话被荷马与贺西欧德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时,神话也就可以加以讨论了。当人们的思考模式从神话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时,早期希腊哲学家的目标便形成了: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释。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只有哲学才能给予我们智慧。

  在哲学领域,给出一个好的问题远比给出一百个好的答案要困难得多。哲学家对哲学问题的回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无法证明那些答案,但哲学家在研究问题时采用的方法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就像黑格尔说的,这些哲学性的思考,会使人类朝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了解自己。就像书中说的,哲学虽然不能回答问题,但至少我们可以顺着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来越多的看到外面未知的.领域。

  哲学与科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智慧是哲学的本质,而人生是哲学的外在意义。我们现在谈到的“以人为本”,其实早在公元前450年的雅典,已成为哲学家的兴趣所在。当时,一个拥有人民议会与法庭等机构的民主制度正在雅典逐渐形成。谈到雅典,就不得不说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公元前399年),他也许是整个哲学史上最神秘难解的人物。虽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却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重大的人物之一。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位古典派哲学家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了整个欧洲文明。苏格拉底的神秘难解,使得一些在学说上大相径庭的学派都可以宣称他们是苏格拉底的传人。我们之所以能够得知苏格拉底的生平,主要是透过柏拉图的著作,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后来也成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苏格拉底尤善谈话的艺术,从来不会明确指出别人的思想上的弱点,而是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讨论使对方逐渐认识到自己理论上的弱点,领悟哲学的真理。他“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苏格拉底认为“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知善者必能行善”,即对“关于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幸福”的诠释: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乐的人就会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他认为明白是非者必然不会为恶,因为世间哪有人会想要成为不快乐的人?这也许就是智慧的一个重大意义。

  《苏菲的世界》即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哲学,使我们从困惑走向觉悟,指引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哲学史就像一出分成许多幕的戏剧,每位哲学家、每种学说都可以写成一本书。一篇短短的读后感连哲学世界的冰山一角都无法触及,但以哲学的思维方式指导生活却可以继续……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2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并要我开门拿包裹。”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

  苏非用手指着镜子里的自我说:“你是谁”此时苏非和我的脑子里想得是一样的:我是谁不用说,我是庄子婷,可是这个叫庄子婷的人又是谁是我。得,又绕回去了:我是谁我居然不明白自我是谁,这不是太可笑了吗我甚至无法去决定自我的长相、父母、家族,我更没有选择自我是人还是兽的权利,这不是太不合理了吗但这些却是我不得不理解的.事实。

  “世界从何而来”我不明白,说实话,到此刻为止没人真正明白不是吗

  哲学问题是永恒不能改变的吗是,也不是。有关于宇宙之类的各种事物的来源,各种各样的类似问题在人类脑海里占据了几千几百年了,我还想不着,没有人能够解决或回答这些疑问,而人类也永远不会停止自已的思考和探索。同时,随着人类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巨大改变,新的问题每一天会不断冒出来,机器人会有自知力吗人脑是如何进行运作的人类和机器的实质区别在哪里

  这些问题太烧脑了,来我们说些能够实时解决的。想要保护地球的多样性,我们就应当彻底改变自我的思考方式、生活模式,把我们所处的时代当做生活的中心如同把地球当成宇宙的中心一样可笑。对我们来说,当下自然是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重要,我们应当像尊重此刻一样尊重未来。

  我们是生活的主角,人类则是地球的主角。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3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在很久以前就听女性朋友介绍过,她们评论说是一本小女孩和大女人都适应的一本书,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会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有感悟的地方。它是以小说的形式,把我们引领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全新的、哲学的世界。该书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作者在书中创造了两对人物:少女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少女席德和她的父亲。然而这两对人物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你在扑朔迷离中跟着作者一路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在这里"这些哲学问题。"你是谁?"可爱的.小苏菲第一次看到这个命题时仓皇失措,在镜子面前反复地追问。我想大多数人开始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无法给自己一个清楚的定位。那我和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姓名?外貌?思维?性格?倘若我换个姓名整下容换种思维方式,那我就不是我了吗?这是人存在的意义问题,初看似乎有些迷惑,但作者正是将我们生活的世界当成透明的,并与一些可能存在而我们未发现的"可能性"结合在一起才写的这本书。

  翻开第一章,我立刻被苏菲收到的匿名信"你是谁"所吸引,也正是"你是谁"这个问题带着苏菲走进一个哲学的世界。之后各种怪事在苏菲身上发生,当然苏菲的哲学老师也跟着浮出水面。当整本书看到一半时,我被故事角色的真实性搞得脑袋发胀,到底苏菲和他的哲学老师是现实的还是席德和她的父亲是现实的。但当我看完整本书后,一切都已经水落石出,所有的疑问都已经解开。其实仅仅看书的目录你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如"伊甸园……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少校的小木屋 ……镜中女孩的双眼眨了一眨……"、"中世纪 ……对了一部分并不等于错……"等,这些小标题有时是为我们说明一些哲学观点,有时是为了向我们透露苏菲将要遇到的神秘事件。

  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本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书,看完之后可以感觉到哲学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它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因此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是人类文明的通史。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书中有一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为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如果把文明当成一天,那么各个阶段的发展便有了一个更加明晰的概念。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哲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真实的我们应该好好地去看这个世界了,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上所有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它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这样世界才会不停地发展,我们才有生命的意义。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4

  工作后,时常觉得失去了读书时代好行空幻想、好溯源刨根的秉性,变得安于现状,显得枯老呆板,顺应了机关循规蹈矩的工作,对人生的思索越来越狭隘,对自身的追求越来越单一。

  此时,《苏菲的世界》走入我的精神世界,《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感觉像是专为我们80后刚进入社会的一代而写,这一代已经对生活越来越麻木,要不就开始野心膨胀,物质欲排山倒海,但内心最深处依然有不小的位置藏着对生活的本真。而苏菲,小说的主人公唤醒了我学生时代的真实。

  看人类的哲学史其实就象有一个小孩子对世界态度的变化,虽然我们绝对不会那么去钻牛角尖分门别类建造体系,但书里很多出现的问题肯定是伴随过我们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我小时候就很喜欢想,甚至很入神的观察我自己的意识。时而迷惘,觉得我只不过是掌控这个躯体,我并不是我!可是这不就是我的意识在观察吗?那我怎么观察意识?我不是我那我又是谁?时而自大,觉得我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为我而造,大家绕着我转,所有人事都存在我意识之间,认为自己以后是大人物流芳百世人间传奇。虽然在中学政治课上系统学习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知道我只是浩瀚宇宙中一个像沙砾一般的小小星球上的一个偶然的生命,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当时的'我依然固执,不甘心自己如此地无足轻重,不愿我来到这世间的使命只是“载着基因的船,流向下一代”。相信这也是学生时代,敦促我奋进向前,不甘人后的精神动力。

  工作后,认为人生目标已经实现,前进的渴望已被暂时的满足所取代,种种的不甘心已然不复。虽偶尔触动心扉,也只是蜻蜓点水,失去了进步固执的追求。但感谢苏菲,感谢她在唤醒我本真的同时,激励我再次扬帆起航。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但是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工作负责。如何负责呢?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活着才是最好,知道我们不能如此无所谓地活着,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

  土地督察是承载的我人生船只,不能再随波逐流,需要用不懈的追求精神驾驭他。就如哲学家所说的,坚持怀疑、反对传统、保持好奇才是看待世界的方法。我想,这也是我们在督察工作中需要拥有的品格。督察需要无情的精神,摒弃传统人情社会的魔杖;督察需要怀疑的精神,善于发现事件背后的真相;督察需要有创新的精神,实时顺应多变的社会情况,督察需要有乐观的精神,耐住寂寞和孤独,守住清贫和繁苦。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5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苏菲的世界心得08-03

《苏菲的世界》心得07-19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02-19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01-07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02-17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范文06-08

【精】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05-29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5篇)10-28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精选15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