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个园导游词

时间:2023-11-29 15:20:48 导游词 我要投稿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1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盐阜东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4A级风景区,它是扬州众多盐商住宅的杰出代表。盐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商人,也有官品,被誉为红顶商人。清朝全国一半税收来自于盐税,而盐税的一半又来自于两淮,所以说扬州盐商富可敌国。正是盐商促进了扬州经济文化饮食的全面发展。个园的主人黄至筠就是清代八大盐商商总,因他爱竹,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所以就取清代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为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试想,个园的花园以一个田径场大小的面积跻身于全国四大名园,必然有它的独到之处。下面请各位游客随着我一起去领略一下个园风采。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个园的竹园,这里竹种很多。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门见山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大家看这杆最令人称奇的竹子,竹节有规则的短缩对接,像乌龟的背壳图案,得名龟甲竹,在古代有龟龄鹤寿的说法,龟甲竹寓含长寿的意思。这种竹子平时很难见到,大家可以拍个照作纪念。拍完照我们继续参观。再看这种竹节平滑的丛生竹种叫孝顺竹,像遵从孔子古训父母在,不远游一样,新笋紧靠老竹生长,家人团聚,各尽爱心。

  现在大家看到前方有一个门,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竹西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于是大家就用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竹西佳处的甬道两边都是桂花树,有丹桂、金桂、银桂,但种植最多的是银桂,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主人是盐商,喜欢白花花的银子,就种植花色偏白的银桂,而是银和迎谐音,表示夹道桂花,迎接贵客的意思。

  我们现在看到的两层楼建筑是书房,叫丛书楼。书房建成楼房,是因为书籍需要隔湿防潮。这座丛书楼是由马氏兄弟所建,他们收藏了大量书籍,供文人赏读。这个楼有两层,有楼必然有楼梯,那丛书楼的楼梯在哪呢?大家不妨进去找一下,找不到不要紧,在这边我们留一个悬念,答案到后面自然会揭晓。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大家看到的是一个两面青砖的夹墙过道,叫火巷,它是消防通道。整个南部住宅分中、东、西三纵,每纵三进,三纵分别以福禄寿为主题。我们先从东路参观,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先去看看黄家的厨房,这是东路建筑的最后一进,由于厨房早已废弃,大家现在看到的陈设,都是后来的恢复性的布置。传说黄至筠每天的早餐是:燕窝、参汤,外加鸡蛋两只。他吃的鸡蛋据说是每天喂食人参、红枣的鸡下的,两只鸡蛋就是普通人半年的口粮。其子黄小园则常备十几种点心和十几种粥在早晨待客。由此可见黄家财力的雄厚和生活的奢侈。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是第二条火巷,这条火巷是扬州所有火巷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我们回头看一下,火巷两端的尺寸明显不一样,南边宽北边窄,看上去近大远小,视觉效果显得深远,火巷的北端是后花园,火巷越走越窄,到了花园豁然开朗,起到欲扬先抑的效果。当然,越走越窄的路不符合中国人的期望的,我们都希望路越走越宽才好,所以园主人对这条路做了精心的升华:设计了几个台阶,一个比一个高,这叫步步高。

  穿过火巷,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个园的门额了,大家看个字的笔划,就是写成半个竹字。我们再看这里竹林里的石头造型,明显是石笋,竹林里面有石笋代表着雨后春笋,象征着春天。过了月洞门,还是同一座春山,还是竹石图画,意境却完全不同了。造园者为了进一步渲染春意,用形态别致的太湖石构成了一幅十二生肖闹春图。当然我们要从象形的寓意这个角度去欣赏,否则看到的只能是石头一堆、一堆石头,领会不到造园者的意境。

  走过春天的路面,我们看到脚下出现了鹅卵石,中国园林中用鹅卵石铺设路面代表水波纹,地面一片水意,我们还看到朵朵莲花图案,这里用水纹和荷花点题,表示夏天。但真正反映夏天的还是假山,最精彩的是抱山楼前这一段,云头涌动,遮挡住楼的三分之一,一看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把盛夏雷雨来临前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夏山掩映的抱山楼上有横额壶天自春出自《个园记》不出户而壶天自春,表达了园主人向往神仙世界的精神追求。大家拍完照,我们一起游夏山,夏山从外面看是一朵云的形状,所以我们游夏山还有平步青云的意思。进入夏山后别有洞天,可以感受到小壶洞天的效果,和苏州等地的假山不同的是它的通风采光效果很好,视线通透,感觉清凉,所以说夏山宜游。登上夏山,我们看到上面种了很多植物,当然少一种或多一种没有太大差别,但是紫藤却是不能少的,这株紫藤长在这里有什么含义呢?我们这座假山的名字叫夏云,大家知道下雷雨之前天上是乌云,如果踩着乌云上来那不是成了妖怪了?所以要想平步青云,就要在山上对云进行改良,上面长了一株紫藤,云顶上有紫气,那叫紫气东来。踩着彩云上来那才是神仙,这就是植物与建筑的一种契合关系。现在我们过了抱山楼,那肯定是秋景了,我们发现在长廊的尽头有一个桂花的图案,这是点题,桂花在秋天开放。我们个园的长廊号称是全世界最长的因为从夏天走到了秋天,这里的假山号称是全世界最高的假山高不见顶,屋檐挡住了山顶,另外个园还有一个最:就是我们这个园子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私家花园走一圈就是春夏秋冬一年时间。拂云亭栏杆的装饰图案是民间装潢的最高规格叫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来基本上是一百年才出一个。与拂云亭相对的是咱们扬州建在假山上最大的建筑住秋阁,园主人为什么要在此修建这样一个建筑呢?这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他父亲早逝,家道中落,生活非常艰辛,后来到扬州经营盐业,经过多年奋斗,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人生的秋天对他来讲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有谁愿意这样的日子匆匆溜走呢,他建住秋阁就不难理解了。住秋点出了秋的魅力,也是秋山的点睛之笔。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留下的疑问丛书楼的楼梯在哪里?我们眼前的这条石径就是丛书楼的楼梯,曲折的石径不仅表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同时主人把楼梯设置在书房的后面也是希望子孙后代在书房读书时不被打扰,可谓是用心良苦!秋山游览口诀是三句话:向上不通向下通,明的不通暗的通,直的不通弯的通,这是逆向思维,走一次你会发现思维空间得到拓展,是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三句话试一试,不过大家小心点,山虽不高,坡度还是挺陡的,请注意安全。

  各位游客离开了秋天,那就是冬天,说着冬天,已在脚下。请看路面,秋山出口的路面的青石板中间夹了白石板,但地面不是全白的,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青、白相间表现了季节的交错。冬景以腊梅点题。这里假山所用的白石头是宣石,它造型并不漂亮,材质也不统一,表面还有杂质,但正是黄褐色的杂质才突出了白色的结晶,看上去是积雪犹存、残雪消融的景象,雪融化的感觉点出了冬天的特征。冬天是一年的最后季节,所以主人就在这里栽种了一棵高大的有吉祥含义的榆树,榆树结的种子俗称榆钱,意思就是年年有余,多多余钱。在榆树的后面,墙上开着二十四个孔洞,这是暗喻二十四个节气,开在冬景的窗户叫寒窗,寒窗就是读书的意思。寒窗旁边高高的榆树,暗示着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高层次的盈利。每当阵风吹过,这二十四个孔洞,会发出不同的音响。现在我们一转身就能看到身后的两个圆孔,从透风漏月的圆孔,能看到春景的翠竹、石笋,这叫春色在望,就像写文章一样,首尾呼应。望春的圆孔并不大,而且还有一块石头挡着,这叫犹抱琵琶半遮面。正是这挡着的石块和后面的圆孔,才能结合成一句诗的意境,叫满园春色关不住,这就把春天的生命力表现出来了。

  我们最后再去参观宜雨轩,宜雨轩在花园里起挡景的作用,如果没有它,整个园子的景色一览无余。轩名由刘海粟题,抱柱对联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由林则徐撰句。

  游客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2

  个园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朝廷的税收大户)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园中的四节假山很有特色,游园一周,仿佛经历了春夏秋冬。

  个园不大,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北部品竹观赏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区。整个园区有北、东、南三个门,北门只进不出,东门只出不进,南门可进可出,其中南门就在著名的东关街上。个园不大,无论是北门还是南门进入,沿南北走向游览即可。

  与其他著名园林相比,个园的精髓在于以四季为题的假山叠石艺术,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当你在园中游览时,可以观赏到一座石峰竖立在稀疏的`竹林中,这就是“春景”,象征着春回大地,雨后春笋复苏的景象;在春景的北边是“夏景”,清澈的水流穿过岩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在春景的东侧,可以看到“秋景”,一堆叠石周边,几株枫叶,一片肃杀秋意;而在春景的南侧,靠近南门处,就是“冬景”,这里的叠石都是雪白色的,就像大雪纷纷的严冬。叠石四景,位于园区的南部。

  除了四季叠石,在园中北部的竹林里散步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即使是炎炎夏日,但走在绿意盎然的竹林中,却能感到相当清凉。

  游客在园中的北门和南门,可以请到讲解员,费用在80元左右。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3

  大家看到楼在眼前却找不到上楼的楼梯,我们一起进屋看看,那么楼梯到底在哪呢?先留个悬念给大家,游园快结束时我为大家揭示谜底。楼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颇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意味。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依照坐北朝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住宅分别以“禄、福、寿”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每条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由两条火巷分隔。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九宫格布局”。

  “民以食为天”我们首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黄家大灶为五眼灶,从大到小一字排开,各有各的用途,借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户人家厨子下人为准备美味佳肴的繁忙场景。灶台边沿悬挂隔板,起到了隔离油污,颇有现代围裙的用途。大灶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小灶,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小灶”,同样是五眼灶,用来煲汤再好不过了。

  个园主人的饮食很讲究,据说吃的鸡蛋,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的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的成本价要“一两纹银”。当时一石大米的售价才一两多“纹银”,园主人每天早上要吃“两枚”鸡蛋,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粮的费用。厨师每天早上还要为主人蒸出十几种点心来招待客人,荤素营养搭配,南北风味俱全。淮扬菜之所以能把中国普通的菜肴发扬到极致,扬州众多的盐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们所到达的就是黄家的餐厅了,餐厅的横梁上采用的是金丝楠木,所以又称楠木厅,楠木千年不朽,万年不腐。采用如此粗大的楠木作为大梁完全是主人家丰厚家资的真实写照。我们再来看看正前方条案上摆放的物件,东边是一只花瓶,西边是座插镜,东瓶西镜,我们这里取其谐音“平平静静”的意思。中间这张圆桌是由两个半圆的桌子拼起来的,当时男主人不在家,桌子两边分开靠墙摆放,男主人在家拼成圆形,寓意“团团圆圆”。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4

  分峰造石当为扬州叠石的一大特色。个园是这方面的代表。该园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于明寿芝园旧址重建。清时为马曰璐兄弟二人别墅,小玲珑山馆,二马是安徽祁门人,虽经营盐业,但雅好书画,尤其不惜重金收藏典籍,家中藏书百橱,积十余万卷,《清史列传.儒林传》谓其“藏书甲大江南北”。家中有丛书楼,觅句廊、看山楼、红药阶、透风透月两明轩,至今旧制尚存,故名仍袭。全祖望曾写《丛书楼记》,称:“百年以来海内聚书之有名者,昆山徐氏、新城王氏、秀水朱氏其尤也,今以马氏昆弟所有,几过之。”可见其藏书之丰。可贵者马氏并非将典籍深藏秘阁,宁饱蠹虫,不轻易借人,而是编成《丛书楼目录》,方便文友查阅,使书尽其用。诗人卢雅雨,学者惠栋,藏书家赵昱都曾借抄马氏秘籍,而全祖望、厉鹗都曾长期寓此写成了学术专著。如惠栋所赞:“玲珑山馆群疆俦,邱索搜较苦未休。”

  黄虽为巨商,但也喜爱文化,人称主人“生态竹”,自号“个园”,以号作为园名。

  该园据说出自石涛的手笔,他一生多游历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使之在个园设计中取材自然,却又敢破常格,因而以四季假山汇于一园的独特叠石艺术闻名遐迩。

  未入园门,只见修石依门,筱竹劲挺,两旁花台上石笋如春笋破土,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园门正中的“个园”匾额,微风乍起,枝叶摇曳,只见墙上“个”字形的花饰不断移动变换,“月映竹成千个字”(袁枚),你会不自觉地叹出“活了”!

  过春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夏山,全是用太湖石叠成,秀石剔透,夭矫玲珑。步入曲桥,两旁奇石有的如玉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雀登梅,笑迎远客;远处眺,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过曲桥入洞谷,洞谷如屋,深邃幽静,左登右攀,境界各殊。山涧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窗前阶下,雨打芭蕉玉立亭亭。人行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是眉须皆碧了。

  秋山最富画意,山由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堆就,其石有的颜色赭黄,有的`赤红如染,其势如刀劈斧削,险峻摩空,山隙间丹枫斜伸,曲干虬枝与嶙峋山势浑然天成;山顶翼然飞亭,登峰远眺,群峰低昂脚下,烟岚飘隐其中,虽是咫尺之图却有百千里之景的磅礴气势。

  如果夏景是以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犷豪放的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一具北方山岭之雄,一兼南方山水之秀,峻美、秀美风格迥异,却又在咫尺之内巧以楼前立体长廊相连,浑然一体而不突兀,和谐统一极富画意诗情。

  从黄石东峰步石而下,过“透风漏月”厅,是用宣石堆起的冬景。宣石中含有石英,迎光闪闪发亮,背光皑皑露白,无论近看远观,假山上似覆盖一层未消的残雪,散发着逼人的寒气。山畔池旁,冬梅点点,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霜高梅孕一身花”(袁枚),真是“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晴雨露竹影多姿”。有人说景石四标准:“透、漏、险、瘦”,似乎已成定论。不!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已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你看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路随景转,景随路换,叠山之外,园中又因势散散落落布置一些厅馆楼台、石桥小院,配上联对匾额,更有鸟啭莺啼、蜂舞蝶恋,恰到好处,点到人心,构成美的和谐。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5

  扬州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的北段,是中国园林中以叠石见长的著名园林景观,亦是全国的四大名园之一。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

  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绷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