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景点的导游词

时间:2022-05-29 14:54:29 导游词 我要投稿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西景点的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1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车城——十堰!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是道教圣地——武当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相传为上古玄武得道飞升之地,有“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谓,故名,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当山位于湖北十堰市丹江口市,它最早的寺观为唐代所建,明永乐年间,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宫后,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马,浩浩荡荡开进武当山,共建造7宫,2观,36庵和72崖庙等建筑群。

  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名山。它在湖北省北部,北通秦岭,南接巴山,连绵起伏,纵横400多公里,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其余各峰均倾向天柱,蔚为奇观。宋代书法家米芾曾为武当山写下了刚劲有力的“第一山”三个大字。作为旅游胜地,武当山主要有三方面的特色。

  武当山上有宏伟的古建筑。据说,在建筑的规模上,超过了五岳。早在1320_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武当山即兴建五龙祠,宣扬道教。以后道教逐渐增多,武当山便成了道教名山。历代以来,许多著名道家如周之尹喜、汉之阴长生、晋之谢允、唐之吕纯阳、五代陈抟、宋之寂然子、元之张守清、明之张三丰等均在武当山修炼过。其中,张三丰把道家的太极阴阳与武功相结合,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创立武当拳派,一时名振天下。

  元朝末年,武当山上的古建筑大部分毁于兵乱。目前山上的宫观多为明代所建。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20_年),成祖朱棣派侍郎郭瑾等,役使30多万军民工匠,在武当山大兴士木,用了将近十年时间,建成了净乐宫、迎恩宫、玉虚宫、紫霄宫、南岩宫、玉龙宫、遇真宫、太和宫、复真观、元和观等33处大建筑群。此外,还建了39座桥染,12座台,铺砌了全山的.石磴道,整个武当山成为一座“真武道场”。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地形特点,布局巧妙,座宫观都建筑在峰、峦、坡、岩、涧之间,建筑精美,各具特点又互相联系,整个建筑群体疏密相宜,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现存的主要建筑有金殿、紫霄宫、遇真宫、复真宫、玉虚宫等。

  武当山北通秦岭,南接巴山,号称“八百里武当”。整个武当山包括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九井、九泉、十池、三潭等自然景点,“七十二峰朝至尊”,即七十二峰都朝向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的天柱峰,形成武当山独特的奇丽山色。

  就在这山色如画之地,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20_年,派工部侍郎郭琎率军民三十余万人,大肆营造宫、观,历时十四年之久,终于在绵延几十里的山旁、岩边和天柱峰山顶建造了一座座宫、观、堂共三十余处。其中天柱峰山顶的鎏金铜殿,金光闪烁,耸立在三面都是陡峭的悬崖之上。金殿建于1620_年,高五点五米,宽五点八米,深四点二米。除殿基是花岗岩铺垫外,其余殿体包括门、窗、瓦、椽、梁、柱等都是铜铸的,殿内供有五尊铜像,最大一尊是真武披发跣足像。

  此外,展旗峰下的紫宵宫,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殿内有玉帝塑像,殿前有座巨型龟碑。石龟高三米,长四米,宽二米,龟背上的石碑六米多高。坐落在悬岩峭壁之上的南岩,其建筑物全嵌在陡峭的绝壁之上。太子坡、老君堂、元和观、朝天宫、磨针井等,都是有名的去处。

  武当山风景兼泰山之伟、黄山之奇、雁荡之幽,北宋大书画家米芾将之誉为“天下第一山”,虽有夸张之嫌,却也可见得这里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在进入武当山前,我首先要提醒各位几点:1.进入道观后不要以手指点神像,无论其造型多么令人惊叹;也不要背对着神像;进殿时不要踏在门坎上,也不要高声喧哗;2.俗话说:“僧不言名,道不言寿”,道人修炼是为长寿,所以最好不要问道人的年龄。入道门的原因很多,如果没有深交,也不要问其身世;3.进山朝贡步入武当神道后,就要静默清心,不说污秽不净的话。供品中不能有石榴、李子、红艳花及鸡、犬等,不吃雁、鳗、龟、鳖、牛、犬、猪肉及生葱、韭、蒜、姜等荤腥刺激食物,不饮酒。这些都是武当主神真武大帝所忌讳的;4.武当山上许多地段都没有人烟,如果你对地形不熟悉,或没有足够的准备,请勿贸然进入。最好请个当地向导。

  武当山地区有“朝武当”的习俗,含有上山祭拜山神的意思,其实这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又一种方式,就像扫墓总是与踏青郊游连在一起的,“朝武当”也成为一种爬山的乐趣。每年农历三月份春光明媚和八月份秋高气爽的时节,武当山里总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好了,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景区内参观!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2

  尧庙位于临汾市秦蜀路南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汾史称平阳,《尚书》载"尧都平阳"。司马迁《史记》云:"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足见华夏文明自尧始。

  尧庙位于临汾市秦蜀路南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汾史称平阳,《尚书》载"尧都平阳"。司马迁《史记》云:"学者多尧庙

  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足见华夏文明自尧始。

  尧庙原建于汾河西岸,晋元康中徙汾东,唐显庆三年(685年)迁至今址,距今已1300余年;历代均为祭祀之所,并进行过多次修葺与扩建,清康熙临汾和光绪帝以及慈禧太后曾御驾临此。

  尧庙现占地5.33公顷,主要有山门、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古建筑群,以及距今已1600余年的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鸣鹿柏、夜笑柏等景观。

  清代以前每年的4月28日在此举行祭尧仪式并逢庙会,康熙帝巡幸尧庙时,定为皇会,届时全国各省、各族及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前来谒祭,庙会之盛为华北之冠。历代帝王将相,达官司显贵,墨客骚人,对尧庙吟咏甚多,赞叹备至。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

  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中国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早的格局,平阳成为华夏文明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都之称。其中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殿高27米,四周的长廊内有42根石柱,柱上雕龙刻云,工艺不俗。由于老的广运寺已毁于火灾,现在看到的寺院是近年来重新修建的。

  庙内还有10多座石碑,上面记载了尧王的丰功伟绩。

  进了尧庙,首先看到的是秀丽的.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楼高十九点三米,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甚为雄伟。楼顶直立陶人三十余个,陶狮为中,风吹可上下走动,十分美观。据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既两位宰相。

  两位阁老)登楼远眺,而当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五凤楼的后面有尧井亭。该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亭为六角高檐楼阁形式,小巧玲珑,非常别致。亭中水井据说是尧王亲手所掘。井的直径八寸,井壁为两层,外层有卯榫砖九块一圈,叠圈砌成。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

  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是的地方,也是庙内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殿高二十三米,通进深二十六点三米,通面宽四十三米。

  殿内有十二米通顶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雕刻精细,狮子、麒麟栩栩如生,各式花卉竟斗可妍,实为国内罕见。大殿龛内,有高达二米八的唐塑尧王像,两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尧王,据说姓伊,是尧庙南八里伊村人。伊村现尚存刻有“帝尧茅茨土阶”的石碑。相传尧王以前就住在土阶上的茅草屋子里。《韩非子.五蠹》中写道:尧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调味,用土缸盛饮水,粗布仅掩身体,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烂不堪不换。可见尧王的生活十分艰苦。

  广运殿后是寝宫,始建于唐代麟德年间,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宫龛内塑有尧王和其夫人的像。据说尧王的夫人是鹿仙女,生于姑射山中。山上现有鹿仙女洞、鹿仙女照镜石(约一亩多大)、梳妆台等。庙内苍劲的古柏,植于晋代,高十数米,直径两米多,十分罕见。其中的柏抱槐、柏抱楸,每至夏日,柏树中间盛开着槐花、秋花、奇趣盎然,堪助游兴。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3

  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55年)的金代建筑,规模可观,气魄宏大,是国务院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正殿用减柱法建筑,乃国内孤例,堪称一绝,弥陀殿为全国金代最大建筑之一。

  崇福寺坐落在朔城区东大街,门前有石狮一对,自山门由南向北有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殿、地藏殿、大雄段、弥陀殿和观音殿,占地23400平方米,前后5重院落,布列适当、主次分明,是一座规模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崇福寺乃鄯阳古刹,藏经阁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明代重修后更名为千佛阁),契丹时,其地为林太师府署。辽统和间复为增会,这可能是隋、唐“舍宅为寺”的遗风,因名林衙寺,金天德年间(公元1149——1153年)赐额崇福禅寺。现寺内弥陀殿、观音殿为金建,山门为清建,其余为明建。弥陀殿为寺内主殿,建于金皇统年间(公元1141——1149年),由开国侯翟昭度负责施工,殿宇正檐下悬挂的“弥陀殿”竖匾,为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原物。

  弥陀殿建于2米多高的台基上,通高21米,冠于全寺,是全国现存较大的金代建筑。建筑面宽7间,进深4间入椽。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后与观音殿月台相连。单檐九脊歇山式。殿内梁架结构具有独到之处,随着殿内金柱的减少,主体结构与其他建筑不同。弥陀殿棂窗也很精致,镂刻透心图案纹样达15种之多,有三角纹、古钱纹、桃白球纹等,这些图案不仅是优秀的艺术佳作,而且对研究金代建筑装饰具有很高的价值。殿内中央砖砌佛坛上置三尊主像,中为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称“西方三圣”。主像两侧胁侍菩萨表情恭谦。别具神态。两大天王怒目狰狞,似在护法守职。主像背光为编条泥壁,图案呈草叶纹,边沿是焰光。中间背光浮壁13尊伎乐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内四壁满绘壁画,10躯高大佛像结趺而坐,端庄慈祥,分布于东西山墙和后墙。壁画上方为飞天,翱翔于五彩祥云之间。西尽间绘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姿,变化身,18面,千手,掌心各绘一眼,手中各擎一件法器,星辰日月,龙楼宝盘,刀戈剑戟,琴棋书画等应有尽有,千变万化。下左为婆薮仙,神情自若,老态龙钟,下右方为吉祥天,神情安详,持重彬彬。东尽间分上下两层,绘三佛三菩萨,后壁门榻上绘16宝观。整个壁画庄重宏伟,气势夺人,画工精细,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色彩绚丽,壁画与佛像交相辉映,大殿更加金碧辉煌。殿外九脊全为瓦条砌垒,殿顶上筒坂布瓦覆盖,绿色琉璃和脊饰剪边。两个高大邸吻矗立正脊之上,正脊中间置有瓦楼一座,将军居中,神志昂扬。戗兽、垂兽巨口獠牙,气势威武。整个弥陀殿集建筑、壁画、塑像、背光、琉璃、棂窗、匾额等于一体,虽经历代风雨寒暑,至今仍光泽灿烂。

  观音殿是仅次于弥陀殿的金代建筑,其梁架结构最富有独创性。为“四椽伏对乳伏用三柱”。殿内前槽金柱全部减去,后槽金柱置在佛坛两侧,使殿内前部更加宽广。因省去前槽金柱,四椽伏跨度加大到10米,所以为减轻其负荷,在梁上和平梁前端施较大的人字叉手,把殿前槽上部载荷传递到前檐和后檐柱上。这种神奇的建造能力,充分反映了古代建筑匠师的才能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保护文物古迹,1953年对观音殿进行了整修,1986年又拨款对弥陀殿进行落架大修。崇福寺,以其古朴巍峨的雄姿,再现于朔州大地。

  在朔州崇福寺,珍藏着一座展示我国北朝佛教艺术成就的珍贵文物棗北魏石塔。塔高2.5米,平面呈方形,因在塔刹、塔身和基座上雕有小佛像1349尊,故而也被称为千佛石塔。石塔的塔身是九层楼阁,楼阁四面皆雕有斗拱和塔檐,周围空间则布满小佛坐像,最下层每面中间都雕有一龛,龛内雕有一尊较大的主佛和左右胁侍佛两尊,龛的外部是五排坐佛。佛像大小不等,神态各异。整座佛像塔设计巧妙,工艺精湛,把中国古建艺术和印度佛塔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佛塔,令人惊叹叫绝。

  但让人痛惜的是,这件备受世人瞩目的'艺术珍品,因世事变迁,饱受风霜,在半个多世纪前身首分离,不能合璧。目前,塔杀只能以一级藏品保存于崇福寺内,塔身则被台北国立博物馆收藏。

  这座千佛石塔塔刹和塔身的分离,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千佛石塔建造于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46年),是献文帝拓跋弘宫中的小官曹天度为了祈求国家太平,耗尽全家资产,在平城(今大同市)所造。建塔的人把天下太平的美好祝愿寄托在千佛石塔上,但石塔的命运却与这个愿望大相径庭。1937年,中华大地阴去密布,血雨腥风,日寇入侵,国土沦丧。保存在朔州崇福寺的千佛石塔也未能逃此劫难。当时,日本出版的《艺术美术全集》中收录了千佛塔的全部资料。资料证实,当石塔在劫运日本装箱时,朔县城内一位爱国者,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冒着生命危险将塔刹暗自藏回家中。全国解放后,这位爱国志士把塔刹献给国家,交回崇福寺,而塔身归初被陈列在日本东京博物馆。

  塔刹高57厘米,中间是两层楼阁,在每层的四化个转角处都刻有一个负重交脚菩萨。楼阁上部雕有九道相轮及摩尼宝珠。经过无数的风雨沧桑,宝刹虽已残痕累累,然而其细腻精巧、匠心独具的艺术风采仍然熠熠生辉。每当人们在崇福寺欣赏千佛石塔塔刹的时候,总有一种遗憾,总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千佛石塔何日才能身首合一呢。

  石塔身分两地的这种状况,多年来备受仁人志士的热切关注。1979年,奥地利格拉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弗兰茨先应我国文化部邀请来华访问,将其所著的《中国塔及堵波》一书赠予中国历史博物馆,著名考古学家史树青先生发现该书中收录的千佛石塔是崇福寺之物,史先生著文予介绍和考证。1995年台北国立博物馆典藏组主任黄永川先生给崇福寺来函称:“贵寺收藏‘曹天度造九层塔’一件,该件石塔为日本抗战期间掳掠,胜利后归还我国。该件石塔之塔顶据悉尚存贵寺,可谓大幸。现阶段虽未能璧合,但该塔之价值不会因顶身分离而逊色。”历史为我们制造了冬天的残酷,也给我们讲述着春天的故事。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4

  五老峰原称五老山,晋代张僧鉴的《浔阳记》中有“五老峰横隐苍空,其形势如河中府虞乡县五老山”的记载,《虞乡县志》中有“五老山,在县南十五里,玉柱、太乙诸峰之总名也”的表述。五老山之五老,源出于古代传授伏羲《河图》《洛书》五老之名。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有“奇峰霞举,孤标峰出,罩络群泉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项”的描写。北宋魏野《送陈越之河中宁亲》有”三台筵上飞觞送,五老峰前负米归“。元代初年的`嘉善大夫、诗人王恽在其所作《五老歌》中写道:“晓披五老峰上云,晚钓五姓湖中鲤。”历代文人墨客都有文章诗赋予以记述,如碑文记述“条山秀甲三晋,五老峰嶙峋萃律秀丽更甲条山”,20余通明清时代修庙的碑刻记载了当时朝山庙会的盛况。

  据现存石碑记载,五老峰的建筑最早见于北周,即在西寨子所建的佛教寺院圆通寺和观音阁,唐代的细绳纹砖,宋代的花纹方砖随处可见。五老峰的碑石记载了其千年繁荣纪事以及民间传说轶闻,如宋代杨业在此屯兵练武,兵围普救寺的孙飞虎在此安营扎寨,道教八仙中的张果老、吕洞宾等人物的趣闻等。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5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大佛光之寺,我是山西商务国旅的导游员张艳红。很多现代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够梦回唐朝,但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国土上,大致有两个地方可以帮您实现心中这个遥远的梦。一处是敦煌莫高窟,另一处就是大家现在身处的这座千年古刹——大佛光之寺。

  佛光寺位于佛教圣地五台山。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亚洲古建筑”“亚洲佛光”之称。他的发现者、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将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彩塑、壁画、题字誉为于“四绝于一身”。称赞佛光寺是国内古建的瑰宝。

  但在梁思成先生发现佛光寺之前,曾有日本学者扬言,“中国人要想看唐以前建筑,有到我们日本的奈良来”。作为一名有着强烈爱国心的建筑师,梁思成和林徽因女士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越条件,回到了不安的祖国,从1932年起,开始了艰苦的古建考察工作。整整六年的时间里,他们踏遍祖国的千山万水,调查古建2738处,一座座伟大的木结构建筑先后被发现,独没有唐代的建筑。一次偶然的机会梁思成先生在北京图书馆看到了法国探险家伯希和绘制的《敦煌石窟》第六十一窟中的《五台山全图》,其中的大佛光之寺引起了他的'注意。在1937年的6月的一个傍晚,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女士骑着毛驴来到了五台山。这天笼罩在灿烂余晖中的大唐建筑迎来了它历史上虔诚的造访者。当他们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时,梁思成的眼泪夺眶而出,他终于可以向世界宣布,中国有属于自己的唐代木构建筑。在后来的回忆中,梁思成说,这一天是他十几年古建考察生活中幸福的一天。在他们考察完佛光寺,走到山西代县附近时,得知“卢沟桥事变”爆发了,在这一年的后几个月里,这位伟大的建筑学家开始了漫长的逃亡之路。

  今天我们看到佛光寺坐东向西,整座寺院松柏苍翠,环境幽古,占地34000平方米,但据说历史的佛光寺比现在要大得多,乡间有“上马关山门”的说法。同时大家可以发现,佛光寺的布局与我们以往看到的寺院不大一样。通常的寺院采取延中轴线分布,而佛光寺采取了我国现存寺院中绝无仅有的十字交叉形布局。所以,站在寺院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将寺院的全貌一览无余,这种“开门见山天地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风格与通常所见的寺院“庭院深深深几许”、“小园香径独徘徊”形成鲜明的对比。

  随着刚才踏上的72级阶梯,我们眼前的这座大殿就是佛光寺的东大殿啦,整座大殿给人以很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台基低矮、檐柱短粗、斗拱硕大、屋顶出檐平缓且深远,整座大殿色彩单纯。”有人说,这大大的屋顶就像庄子笔下的大鹏鸟欲展翅高飞的样子。这正是大唐文化的完美体现,是那种胸怀坦荡、自信十足、包容天地的大气魄。是那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气象。若赶上夏雨时节,整座院内香风花语,或在院中信步闲游,或坐在大大的屋檐下看骤雨垂帘,远山明灭,将近四米的出檐,再大的雨也不会溅到身上。可以如此悠然的感受夏雨带来的清凉气息,真的和唐朝无二致啊。说到这里不知大家是否梦回到了久远的大唐王朝。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6

  孝义市位于省境中部西侧,吕梁地区南端,面积943平方公里,现辖6镇12乡,人口36.32万,市政府驻城关镇。孝义,春秋时晋置瓜衍县,西汉属兹氏县,三国魏中阳县来治,西晋永嘉元年并入隰城县,北魏改置永安县,隋属西河郡治,唐贞观元年以邑人郑兴孝行闻于朝,敕赐名孝义县。1991年设县级市。

  孝义市城区不仅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而且是晋西和陕北的物资集散地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该市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为太原盆地的组成部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是主要粮棉产区。中部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梯田遍布,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西部山地属吕梁山支脉,主要山峰有龙盘山、凤凰岭等,海拔分别为1163米和1365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文峪河、磁窑河、下堡河、兑河等。

  该市属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0.1度,一月均温--5.6度,七月均温23.7度,年均降雨量470毫米,霜冻期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70天。孝义市现有耕地52.88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高梁、玉米、谷子、大豆和薯类,另外,荞麦、莜麦、糜子等杂粮也有较大面积的种植。经济作物主要有核桃、柿子、棉花、油料等。孝义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铝、石膏、铁等,其中以煤炭储量最大,已探明煤储量为71亿吨,是汾西矿务局主要煤炭开采基地。其次是铝土矿,是山西铝厂的矿源基地。主要工业有煤炭、炼铁、化肥、水泥、农机、塑料、陶瓷、纺织、酿酒、毛皮、玻璃、印刷、食品加工等。孝义市交通便利,介西和孝柳两条支线铁路横贯全境,是孝义市对外交通的主要门户。

  孝义至午城、汾阳至介休等干线公路途经该市,此外还有县级和乡镇公路多条,连通全市各乡镇。位于县古城中央的中阳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古颇享盛誉,因当时孝义为中阳县所辖而得名。孝义生产的'“羊羔美酒”,颜色洁白,似羊羔之毛色,故而得名。孝义是“汾州核桃”主要产地之一,其特点是果形美观,果实个大,皮薄肉厚,出仁率高达52%,含油量达70%,是该市大宗出口物资,远销海内外。孝义市东许、高阳、兑镇、白壁关等乡镇盛产柿子,畅销省内外。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7

  一提起五台山,就知道它是五台山香火最旺,许愿最灵的寺庙。万佛阁是五爷庙的正式名称。它创建于明代,现在大多遗存的是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五爷庙面积不大,占地仅20_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有人说,五爷庙是杨五郎的庙。究竟是不是呢?下面揭晓答案。

  五爷庙,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

  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

  五爷庙是不是杨五郎的庙呢?请听下面这个故事。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恐。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据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龙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为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一座唯的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所以,由以上的小故事可以充分看出,五爷庙不是杨五郎的庙。有机会到五台山,一定要亲自看看!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8

  天龙山风景区,海拔1700米,山恋起伏层叠,古柏苍松泛翠,为省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高欢的避暑行宫。寺内有大雄屋殿、禅院、九莲洞、钟楼、药文殿等建筑。最有名的是天龙山佛教石窟造像和道教石窟—龙山石窟。

  在龙山风景区气候条件和晋祠(在晋祠景区西北10公里处)相近,日温差较大,有时干燥多风,但环境优雅,天气凉爽。该景区是太原市近年开发的',具有极佳的观赏和游览价值。市区通往景区的道路,宽阔平坦,十分便利。其它多种服务(餐饮为主)方便、实惠,能迎合游人的要求。

  天龙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四周山峦起伏,遍山松柏葱郁,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山前溪涧清流潺潺。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自东魏至唐,历魏、齐、隋、唐四个朝代。以唐代最多,达十五窟。石雕体态生动,姿式优美,刀法洗炼衣纹流畅,具有丰富的质感。第九窟中的弥勒大佛比例和谐,容貌端庄凝重;下层观音璎珞富丽,纱罗透体。明人张冕《天龙寺》诗有“门对虬松欹偃石,殿围龙柏倒撑丘”句,即指此景。

  龙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龙山山巅。满山林密叶茂,秋来红叶遍山,景色宜人。石窟开凿于元初,道人宋德芳于太宗六年(1234年)主持营造龙山石窟及昊天观。现庙宇残坏,石窟尚存,共八龛,因供奉和雕像不同,分别为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大法师龛、七真龛及两座辩道龛。各龛雕像数额不等,共四十余尊,大都保存完好,雕工朴实,衣着庄重,与佛教石窟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石窟顶板上还雕有龙 凤及花图案,两侧入前壁上留有元代题记,为研究道教石窟艺术和道教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9

  五老峰史称东华山,历史上为北方道教名山,海拔1809.3米,奇峰险峻,需攀链而上,属丹霞地貌。这里是层层峰峦,森林古木,各种生物覆盖着整个山野。花红草绿,山光水色,风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台观库存宇,南在五老看风光”之说。游人往县城西南远眺,见有东锦屏峰、西锦屏峰、太乙坪峰、棋盘山峰四山峰仙态神姿,隐现于云烟苍茫之中,将高1809.3米的玉柱峰环抱其中,“有偃蹇伛楼之伏”,犹如五位老人抱拳作揖迎贵宾之势,故名五老峰。

  主峰玉柱峰,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云霄,又名“云峰”、“灵峰”,游人需攀链而上。峰顶上有3000平方米的担地,北高南低,有七大人文景点:南天门、灵官庙、菩萨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师庙等建筑遗址。以玉柱峰为中心,左有东锦屏峰,峰腰建药师洞;右有西锦屏峰,峰下有雷公洞;北为太乙峰,有五老殿、玉皇殿;南为棋盘峰。“四峰帮立不敢前,俨然商皓翌帝子”。还有五指峰、笔架峰等大小山峰31座,或作仙女弄姿,或像猿猴爷视,或如椽笔耸天,或或者笔架横列,珠辉玉映,惟妙惟肖,共占地有50平方公里。其间寺庙观宫分布其间有64座,洞穴有12个,源泉有9处。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马蹄印的张果老洞等洞穴深邃幽静,形状各异,对地质学、成因学、气象学、水文学、生物学等分支学科和考古学都很有研究价值。泉水清纯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只有一碗大小,却舀之不尽,涌而不溢。这里的山奇水秀,无处不绿,还有松涛、云海、奇石、怪崖、松翠、流泉、飞瀑等景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游人到此,恰似在神奇的图画之中。

  据史籍记载,早在晋代张僧鉴的《浔阳记》中就有“五老峰横隐苍空,其形势如河中府虞乡县五老山”的记载。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有“奇峰霞举,孤标峰出,罩络群泉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项”的描写。历代文人墨客都有文章诗赋予以赞美和记述,如碑文记述“条山秀甲三晋,五老峰嶙峋萃律秀丽更甲条山”,誉为三晋之第一胜迹了。据考察,在山上的古建筑遗址中,有南北朝的石雕佛像,有唐代的细绳纹砖,宋代的方形花砖,明代的彩塑人像,以及大量的碑竭石刻,说明古代五峰山早为游客的留连忘返之所,更是佛道之士修炼、禅坐、栖居之地。道教排列为“第五十二福地”。

  从众多的碑石上看,五老峰曾有千年的`繁荣纪事,又有许多民间传说轶闻,宋代杨业在此屯兵练武,兵围普救寺的孙飞虎在此安营扎寨,道教八仙中的张果老、吕洞宾等人物都有许多传奇的趣闻,更增添了五峰山的神秘色彩。每年的七月初一到十五是朝峰庙会,南北商贾官吏云集人数多达数万。现存明万历年木刻《条山玉柱晴峰图》、民国初年印制的《新绘山西虞乡县西南五老峰胜景全图》都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繁荣景象。直到日军人侵前,从山下的虞乡西关到山上的玉柱峰顶,沿途开设的茶馆、饭律就达四十多处。山口的寺庙、梨园社戏轮番献艺,余音缭绕,民间娱乐活动及迎神赛会尽情抒怀,热闹非常。之后,出于多种原因,五老峰便逐渐衰落而鲜为人知了。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10

  王家大院在灵石县静升村。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总面积34650平方米。东大院俗称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初年,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城堡因地布局,顺势而建。鸟瞰东大院,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中部是两座主院和北围院;东北部是俗称"柏树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城堡的四面各开一个堡门。东堡门位于主院前大通道的东端,西堡门开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南堡门开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间,北堡门开在小偏院的东北角。南堡门外是一条长50米、宽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主院前的大通道长127米,宽11米,全部用青石铺成。大通道的南面是高高的砖砌花墙,墙内建有60多米长的风雨长廊。东大院主体建筑是两座三进四合院,院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石台阶等。从布局看,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之别。院内因地而异,修有甬道、幽径、低栏、高墙等。院中有院,门内有门,窑顶建窑,房上座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两座花园式庭院组成的,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后院是由一排13孔窑洞组成而又分隔为四个小院的护堡院。整个东大院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出东大院的西堡门,走过一条马蹄形的沟涧小道,就是西大院。西大院俗称红门堡,是一处十分规则的城堡式封闭型住宅群,面向与背靠同东大院完全相同。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只有一个堡门,开在南堡墙稍偏东的位置,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祯堡"的青石牌匾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人们都叫西大院为"红门堡"。堡墙外高八米,内高四米,厚二米多,用青砖砌筑。堡墙上有垛口。堡门外正对堡门的地方,有一座砖雕照壁。堡门左右及堡墙东北、西北角各有一条踏道可上堡墙。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主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院划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座。堡内东南角、西北角各有水井一口。堡内共有院落27座,除顶甲为6座外,其余三甲均为七座。各院的布局大同小异,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正面以窑洞加穿廊为主,顶层有建窑洞或建阁房的。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也有一部分院落为偏正套院,院门偏在东南方向,院门内是一条较长的通道,通道西侧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门,北端是通往后院的门。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村北端黄土丘上。北距太原150公里,距灵石县城12公里。院落座北面南,居高临下,面对静升村,视野开阔。

  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宏大,有东大院、西大院、孝义祠三部分,总面积达34450平方米,相当于祁县乔家大院的4倍,为灵石王家官商皆有的院落,王家大院不仅是一组民居建筑群,而且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王家大院布局的构思独特,结构合理,“三雕”艺术精湛。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兽吻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独具匠心。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与此同时,绘画、书法、诗文熔于一炉,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姿态秀美,是晋中民居中的一处奇葩。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11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是文明遐迩的晋商发祥地之一,是盛唐诗人白居易的祖籍,近代名人孔祥熙的出生地。久负盛名的`清宫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出产于太谷。明末清初,太谷达官富贵云集,因资本一度集中而成为山西的金融、商业中心,固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太谷县总面积1033.6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农业人口21万人。

  太谷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无霜期175天,降雨量462.9毫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9600立方米。农业基础条件好。因盛产粮、棉、油、果、菜、肉、蛋、奶而著称三晋,是山西省的商品粮基地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师范区,全国的瘦肉型猪基地。太谷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0_余家,目前已形成玛钢铸造加工、精细化工、农机、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制药、纺织、运输等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城乡基础建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太谷县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四十五亩粮田,适宜北方各种农作物生长,而且是全国八个最适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除了稳定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田面积外,大力发展蔬菜、林果、色素、酿酒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

  其中年产小麦0.6亿公斤,玉米0.5亿公斤;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3.2亿攻击;红枣、核桃产量1.4亿公斤;水果产量1.2亿公斤;色素种植年加工菊花和辣椒0.3亿公斤;法国葡萄拈阄葡萄种植3000亩;畜牧业方面已形成规模养殖小区206个,鼠年饲养量38万头,鼠年饲养量300万只,产蛋3700万公斤。通讯十分方便。城内程控交换机容量10000门,农村交换机容量5000门。人均拥有电话量名列全省前茅。无线寻呼机和移动电话畅通,实现了全国联网漫游。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发达。本世纪初孔祥熙就在太谷创办了铭贤学校,目前县境内还有“一大三专”,即山西农业大学和太谷师范学校,晋中卫校、山西交通技工学校等三所中等专业学校,县内还驻有山西果树研究所、山西生物制药厂、兵器工业部753厂,航天工业部513所等研究单位和军工企业,为我县增添了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医疗卫生方面,县内有山西省精神病院、晋中二院、人民医院、中医院、职工医院等较强的理疗体系。

  本县工业已初步形成玛钢、农机、化工、建材、食品五大支柱产业,其中玛钢管件年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中华精品飞象牌农用车、“远”字牌龟龄集和定坤丹、糖醛、树脂、顺酐、硫酸、水泥、铁锹、药用曲颈安瓶及乳制品、电力金具、纸面石膏板等名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教高声誉。农业基础交好,规模种植、养殖、林果业发展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瓜、果、菜、肉、蛋、奶之乡和农副产品基地。同时,商业兴盛,市场日益繁荣。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12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境东北部,东与河北省以太行山脊为界。面积2865平方公里,辖6镇24乡,人口30.25万,县政府驻城关镇。五台县,因境内五台山而得名。西汉置虑县,北魏太和年置驴夷县,隋大业初改名五台县,金升为台州,明洪武二年复为五台县,今因之。境内山峦重叠,地形复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五台山雄峙县境东,由东、西、中、南、北、五台组成,其中最低南台海拔2485米,最高北台3085米,号称“华北屋脊”。中部为丘陵区。

  全县平川极少,主要分布在豆村、茹村两个小盆地和沟南、东冶一带。河流主要有滹沱河、清水河等。五台县位置偏北,地势又高,气候寒冷,素有“华北小兴安岭”之称。年均气温5℃,一月零下11℃,七月21℃。年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90—150天。全县共有耕地51.03万亩,农作物以玉米、土豆、谷子为大宗,高梁、莜麦、蚕豆等也有种植。成片林50多万亩,零星树一千多万株。五台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硫磺、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等20多种。工业有煤炭、化肥、机械、化工、建材、采矿、陶瓷、大理石、工艺美术等。向外销售的主要产品有硫铁矿、大理石、铝床、塑料制品、铸字机等。交通较为方便,忻州至长城岭、忻州至繁峙、盂县至繁峙等干线公路途径县城,还有通往繁峙西留属的支线公路以及各种县级公路。此外,往东有公路可通河北阜平等地。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峰耸立,峰顶如台,其顶壑、顶崖之间及台怀修建有大小不同的寺庙,成寺刹者百余处。其中有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重建于唐建中初年的`南禅寺;荟萃北魏、北齐、唐、宋、金、明、清各代多种建筑风格于一体的佛光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与洛阳的白马寺并称中国最早寺院建筑的灵鹫寺(显通寺);另外还有卓有声誉的塔院寺舍利塔、龙泉寺汉白玉石牌坊、碧山寺缅甸王佛等,为佛国风光增添了色彩。五台山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日本及东南亚国家也享有盛名。它以成为中外友好往来的纽带和佳宾云集的旅游胜地。五台县主要特产有台参、台蘑、大理石、般若矿泉水、五台山石砚、中药舒筋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