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实验工作小结

时间:2022-11-15 08:19:43 小结大全 我要投稿

课改实验工作小结3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相信大家这段时间以来的收获肯定不少吧,将过去的时间汇集成一份优秀小结吧。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改实验工作小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改实验工作小结1

  当新课程理念化作雨露甘霖洒向神州大地时,我们如同干渴的土地看到了希望,期待着丰收。一年多来的课改实验,让我们在苦涩和迷惘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未来,也更加坚信“课改必胜”。当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我们也开始学会了冷静的思考: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得到了些什么?

  一年多来,我们根据上级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树立一个理念,依托两个载体,落实三项制度,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重点,扎实地推进课改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一、树立一个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去年暑假,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上级有关文件,聆听专家讲座,开展了人才观、价值观、教育观等主题讨论活动;学校领导带头学习新课程理论,从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始。每一次的新课程培训、教研活动、公开教学、社会宣传等,学校领导都认真组织、参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尔后,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了理论学习与研讨,促进了教师新旧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使每一位教师的认识在学习中提高,观念在讨论中更新,行为在交流中转变,从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依托两个载体——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

  1、课题研究学校在重组教研组的基础上,通过酝酿,反复论证,确立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并把研究重点确定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上。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必须整合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情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设计”是原学区的研究专题。一年多来,学校课题组经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究、反思研讨、总结提高”,摸索出一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新路子——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努力遵循“大主题、长周期、慢节奏、重过程”的实施原则,充分体现自主性、综合性、探究性、活动性、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并逐步开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的探讨,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今年四月份,我校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研讨活动。两位执教老师以其活跃的课堂气氛、自主开放的合作探究方式、充分自由的个性化展示,获得了市教师进修学校教育专家及与会教师的充分肯定;我们也在研讨会上得到了专家的悉心指导,解决了一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明确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2、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块难肯的硬骨头,它又是课程改革的一项创造性、开拓性的工作。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重新审视学校的教育哲学,分析学生、学校及社区的发展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设了必修与选修两大类、12小类的校本课程门类。如,通过挖掘海外侨亲艰苦创业的历程,热心教育的事迹;xx人在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思源思进所形成的精神等,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时代变迁与发展历程,本地人在海外的创业经历,激发学生爱国爱乡思想感情,使学生从小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科学的工作程序,必修课实行学段管理,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选修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水平,打破年级界限,开展活动。

  三、落实三项制度——学习、研究、常规管理

  1、落实学习制度。我们认为,实施新课程成败在于教师,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在于不断地学习。为此,我们制订了业务学习制度:每周一至少安排两小时集中学习课改实验指导性文件、课改典型经验,并围绕学习内容展开讨论;不定期邀请专家到校讲座,接受专家的思想传播,解决实验中的困惑与问题;组织教师外出参观交流,了解课改的研究动向,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学习中,我们努力做到学校领导带头学,实验老师跟着学,非实验老师赶着学;使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课改实验中来,自觉地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此外,我们还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学习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做好摘要记录。通过学习讨论,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理论认识水平和科研能力。

  2、落实校本研究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课程改革向前推进的'保证。

  (1)、学年初,我们制定了制定了“十个一”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并做好记录和评析,每周做一次个案分析或教学反思,每人至少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以上教学观摩研讨课,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优秀个案。

  (2)、我们把每周四定为校本研讨日,上午开设两节校级教学研讨课,当晚举行教研沙龙活动,开展主题研讨、说课、评课。在研讨中,我们提出了四项要求:

  (1)、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科需要,围绕一定的研究专题开课,并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要严格遵循研讨的程序:备课——上课——说课——反思——评课——小结;

  (3)、每节研讨课的材料(教学设计、说课材料、教后反思、研讨记录)必须整理完整,交给教导处存档。

  (4)、每周六开展周末研讨活动,通过反思本周教学工作、交流学习心得与教学、研究下周教学设计,达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效果;有时也邀请专家到会与老师们面对面,为老师们答疑解惑,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提高校本教研效果。此外,我们鼓励教师开展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实施“跟班听与教”、“教学新秀观摩课”、“骨干教师讲座”等教学研讨活动,并把这些措施的落实纳入教师的业务积分中,作为评价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一年多来,老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育研究活动中,学会了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3、落实常规管理制度。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为了在课堂上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让课程的生命存在于课堂,让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我们制定了新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考试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具体来说,要求教师从备教案向备学案转变、从管理者向参与者转变、从单一书面作业向综合性作业转变,引导教师在实践中自我反思,转变角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中获得发展。为了让老师们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着力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评价教师和课堂教学,看“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否有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展。评价学生,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表现,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突出评价的开放性、多元性、多样性,看每一位学生是否在原有的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写话训练。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延伸课文内容,丰富写话内容、活跃写话形式。三是在引领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基点展开想象翅膀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生动、富有个性地写话训练。

  4、在“仿”字做文章。以写段为重点,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抓好“句→段→短篇”这样一个渐进的习作实践过程。以课文为抓手,读中导写,读中仿写,读中促写。我总结了一些仿方法:一是“临摹仿影”式,联系课文内容,仿词仿句仿段仿结构。二是“移花接木”式:将课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三是创情设境式,以课文内容为情境,引导学生写段。四是“浓墨重彩”式,扣课文中的好词,让学生以此为基点渲染描写。五是“红线串珠”式,找准各单元的联系点,提炼出连接诸多文章的“红线”,设计适当的小练笔。六是“众星拱月”式,为训练某一项技法,罗列多篇课文,进行对比,从不同的方面予以模仿,习得规律,形成“自动化”。

  四、本学期课题阶段成果: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强了科研意识,使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由于我大胆实践,勤于探索,积极总结,我撰写的《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被阳城县教育局教育网站选登,受到广大教师的好评。

  五、今后研究思路:

  1、要充分挖掘阅读资源,拓宽读写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作文、运用作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

  2、进一步与有效教学结合,要精心开展实践活动,切实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等习作能力的立体积累,为读写结合补充营养,注入活力。

  3、加大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积累资料。

  4、编写研究成果集,学生作品集。

课改实验工作小结2

  当新课程理念化作雨露甘霖洒向神州大地时,我们如同干渴的土地看到了希望,期待着丰收。一年多来的课改实验,让我们在苦涩和迷惘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未来,也更加坚信“课改必胜”。当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我们也开始学会了冷静的思考: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得到了些什么?

  一年多来,我们根据上级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树立一个理念,依托两个载体,落实三项制度,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重点,扎实地推进课改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一、树立一个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去年暑假,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上级有关文件,聆听专家讲座,开展了人才观、价值观、教育观等主题讨论活动;学校领导带头学习新课程理论,从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始。每一次的新课程培训、教研活动、公开教学、社会宣传等,学校领导都认真组织、参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而后,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了理论学习与研讨,促进了教师新旧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使每一位教师的认识在学习中提高,观念在讨论中更新,行为在交流中转变,从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依托两个载体——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

  1、课题研究

  学校在重组教研组的基础上,通过酝酿,反复论证,确立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并把研究重点确定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上。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必须整合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情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设计”是原学区的研究专题。一年多来,学校课题组经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究、反思研讨、总结提高”,摸索出一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新路子——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努力遵循“大主题、长周期、慢节奏、重过程”的实施原则,充分体现自主性、综合性、探究性、活动性、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并逐步开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的探讨,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今年四月份,我校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研讨活动。两位执教老师以其活跃的课堂气氛、自主开放的合作探究方式、充分自由的个性化展示,获得了市教师进修学校教育专家及与会教师的充分肯定;我们也在研讨会上得到了专家的悉心指导,解决了一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明确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2、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它又是课程改革的一项创造性、开拓性的工作。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重新审视学校的教育哲学,分析学生、学校及社区的发展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设了必修与选修两大类、12小类的校本课程门类。如:通过挖掘海外侨亲艰苦创业的历程,热心教育的事迹;xx在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思源思进所形成的精神等,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时代变迁与发展历程,本地人在海外的创业经历,激发学生爱国爱乡思想感情,使学生从小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科学的工作程序,必修课实行学段管理,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选修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水平,打破年级界限,开展活动。

  三、落实三项制度——学习、研究、常规管理

  1、落实学习制度。

  我们认为,实施新课程成败在于教师,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在于不断地学习。为此,我们制订了业务学习制度:每周一至少安排两小时集中学习课改实验指导性文件、课改典型经验,并围绕学习内容展开讨论;不定期邀请专家到校讲座,接受专家的思想传播,解决实验中的困惑与问题;组织教师外出参观交流,了解课改的研究动向,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学习中,我们努力做到学校领导带头学,实验老师跟着学,非实验老师赶着学;使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课改实验中来,自觉地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此外,我们还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学习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做好摘要记录。通过学习讨论,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理论认识水平和科研能力。

  2、落实校本研究制度。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课程改革向前推进的保证。

  (1)学年初,我们制定了制定了“十个一”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并做好记录和评析,每周做一次个案分析或教学反思,每人至少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以上教学观摩研讨课,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优秀个案。

  (2)我们把每周四定为校本研讨日,上午开设两节校级教学研讨课,当晚举行教研沙龙活动,开展主题研讨、说课、评课。在研讨中,我们提出了三项要求:

  1)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科需要,围绕一定的研究专题开课,并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要严格遵循研讨的程序:备课—上课—说课—反思—评课—小结;

  3)每节研讨课的材料(教学设计、说课材料、教后反思、研讨记录)必须整理完整,交给教导处存档。

  (3)每周六开展周末研讨活动,通过反思本周教学工作、交流学习心得与教学、研究下周教学设计,达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效果;有时也邀请专家到会与老师们面对面,为老师们答疑解惑,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提高校本教研效果。此外,我们鼓励教师开展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实施“跟班听与教”、“教学新秀观摩课”、“骨干教师讲座”等教学研讨活动,并把这些措施的'落实纳入教师的业务积分中,作为评价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一年多来,老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育研究活动中,学会了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3、落实常规管理制度。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为了在课堂上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让课程的生命存在于课堂,让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我们制定了新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考试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具体来说,要求教师从备教案向备学案转变、从管理者向参与者转变、从单一书面作业向综合性作业转变,引导教师在实践中自我反思,转变角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中获得发展。为了让老师们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着力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评价教师和课堂教学,看“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否有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展。评价学生,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表现,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突出评价的开放性、多元性、多样性,看每一位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尝到了课改的快乐: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乐趣,课堂成为教师展示生命价值的舞台。同时,我们也取得了丰硕的果实成绩固然令人欢喜,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课改之路依然漫长。以科研创品牌,为把我校建成有特色的一流学校而努力奋斗。

课改实验工作小结3

  石臼完小张小迪我三年级班进行《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课题实验已经有一学期时间了。回顾本学期的实践历程,感受收益颇多,现将近阶段实践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学习理论,更新观念、大胆实践

  本学期,我认真组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关于习作教学的教育科研理论著作和经验文章,努力汲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提高理论和研究水平,确定研究方向,并将课题分解落实,明确了习作与阅读的真正内涵,并将学习到的新理念大胆地运用到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去。让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在读中写,在读写中成长,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虽然研究工作千头万绪,教师负担繁重但是我们能以极大的热情,认真的态度,勇敢地去实践这项工作。

  二、课题交流研讨,学生形成合力

  我在实验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努力提升研究成果质量。由于本课题实践研究具有开拓性、探索性,所以在研究初期我们就制定了详细了课题研究计划,在计划中加强了理论学习的内容,强调以主体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指导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注重课题实验及实验案例总结,注重加强理性思考和科学分析。另外,本学期我校开展了有效教学,我将课题与有效教学有机整合,共同进步。

  三、课题研究进程

  (一)课内读写结合,突出阶段性。

  由于我研究的重点是读写结合阶段性,因此,在研究中我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和《新课标》精神与要求并参考他人研究成果,确立的不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来确定各学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与能力训练重点,做到既相辅相成又突出重点。

  1、读图诱写法。

  我从每个单元的插图中选择一至两幅引导学生观察,并诱导其将自己看到、想到的东西试着写下来。通过研究,大家总结了指导读图写话的“四部曲”:

  一是诱导学生“读”——读图写话,读图是基础。

  二是诱导学生“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是诱导学生“说”——组织学生开展“说话接力赛”,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一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为写话奠定基础。

  四是诱导学生“写话”——在诱导学生看图写话中,逐步让学生分清楚主次、重点,抓住最主要的东西来写;把握住时间、地点、事物或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话写通顺、写完整;把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上,就是指导学生抓住图画中所反映事物的主要情节及其与主要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和心里活动等来写。

  2、读文促写法。

  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模仿性和充分利用范文的感染力,引领学生读写结合、模仿写话、从读学写。

  一是引领学生读诗歌写诗歌。

  二是在拓展延伸课文内容中引领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写话训练。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延伸课文内容,丰富写话内容、活跃写话形式。

  三是在引领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基点展开想象翅膀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生动、富有个性地写话训练。

  3、在“仿”字做文章。

  以写段为重点,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抓好“句→段→短篇”这样一个渐进的习作实践过程。以课文为抓手,读中导写,读中仿写,读中促写。我总结了一些仿方法:

  一是“临摹仿影”式,联系课文内容,仿词仿句仿段仿结构。

  二是“移花接木”式:将课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创情设境式,以课文内容为情境,引导学生写段。

  四是“浓墨重彩”式,扣课文中的好词,让学生以此为基点渲染描写。

  五是“红线串珠”式找准各单元的联系点,提炼出连接诸多文章的“红线”,设计适当的小练笔。

  六是“众星拱月”式为训练某一项技法,罗列多篇课文,进行对比,从不同的方面予以模仿,习得规律,形成“自动化”。

  (二)改革评价,突出多元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兴趣,我尝试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除了小组评价外,我们还开展了学生的.自评、互评、老师点评,家长再评等方法。另外,我们也注重搭建平台,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我编辑了学生作品集《雏鹰试飞》、《雏鹰起飞》、《雏鹰展翅》;校内《习作原地》每半月更换一次学生作品;有展示学生作品的“习作角”;每周评选写作之星……多元的评价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得课题研究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四、本学期课题阶段成果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强了科研意识,使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由于我大胆实践,勤于探索,积极总结,我撰写的《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被阳城县教育局教育网站选登,受到广大教师的好评。

  五、今后研究思路

  1、要充分挖掘阅读资源,拓宽读写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作文、运用作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

  2、进一步与有效教学结合,要精心开展实践活动,切实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等习作能力的立体积累,为读写结合补充营养,注入活力。

  3、加大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积累资料。

  4、编写研究成果集,学生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