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实习报告1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植物学实习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物学实习报告1
一、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
4、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出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出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出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收获
通过三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农博园,南山公园,岱王山),与植物的近距离接触。在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中,对植物的.分类及辨别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实习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植物的不同形态吸引着,让我记忆尤深。现在我将自己熟悉的植物展现出来。
四、实习心得
在这短短的几次植物学出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出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出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丽,烟台的风光。从这几次的实习中,我们收获颇多。
植物学实习报告2
一、实习目的:
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我们所学的理论落实到真正的事物上,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识别一些上课是没有涉及到,并且课本上也没有详细说明的植物,将理论系统化。使我们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刻更形象更具体地记住所学知识,并能更熟练地加以运用。
二、实习地点:
尖峰岭的热带树木园。
三、实习内容: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采集野外标本若干种,对其进行识别、分析,了解其生活习性、名字、科目等,并对其进行压制等具体操作。
四、具体行程:
1、xx月xx日是我们植物野外实习起程的日子,早晨12:40我们乘上了开往尖峰岭的汽车,一路上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计划着接下来为期一周的具体实习过程……到了大概是下午3:40我们抵达尖峰岭热带树木园,来到了热带树木园,也就是我们住的地点。由于时间比较晚,加上同学们一路坐汽车比较累,第一天就没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回寝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
2、xx月xx日,今天要去的是笔架山(三角山),路程比较远,大概要经过两个小时的步行才能到达,所以今天的任务量是比较大的,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大家走的也比较吃力,到达山脚已经将近十一点了,于是大家席地而坐开始午饭,歇息片刻才开始正式爬山,和昨天不同,笔架山没有台阶式的山路,而且树木也茂盛的多,所以对我们的挑战性也就会越大,由于山陡,我们一个牵着一个,很快就到了山顶,之后大家分散开始采集。
虽说这里环境恶劣了一点,但植物的种类却非常丰富,我们采到了龙胆、五味子、手掌参、川地龙、渥丹、狼尾草、并头黄芩等植物,采完后便回山脚集合,此时所有的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可是还要走十多里的路,有是一个难题啊!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下,终于按时回到了住处,这一天是最累的.一天,但也是最有意义的一天,它让我们变的更加坚强,同时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晚上7点开始压制标本,今天的任务就结束了。
3、xx月xx日,由于昨天大家都比较累,所以今天选择了一个相对较近的地点,这是一个小树林,虽然小,但事实上它的植物种类并不少,在这里我们采集到了白藓、观仓术、广布野火球、球果堇菜、色木槭、大戟等植物,中午就返回了住处。照例,下午三点开始压制标本,另外要求画两张标本图,这天的任务就这些。
4、xx月xx日,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去了五大连池的一个旅游景点,早8:00出发,半小时左右到达了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长长的石阶山路,于是,我们开始爬山,看了路标,大概爬到三百米时就感觉到累了,这时上面的游人已经有返回的了,还鼓励我们说:姑娘们加油啊!还没到一半的路程呢,你瞧八十岁的老太太都爬到了山的顶端……
听着鼓励的话,我们加快了步伐,一路上我们还拍了许多照片,尤其是到火山口的那一刻,真是兴奋至极,之后又去了仙女宫和水帘洞,目睹了石海的壮观,没一个地点都留下我们大家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就这样一直玩到了下午两点多,大概三点半,我们回到了原地。这一天就这样在快乐中度过了。
5、xx月xx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今天先后去了南饮泉和北饮泉,这里有许多风格别具特色的小建筑,其中“世界名泉”是最吸引人的地点,接着又去了药泉湖,记得这里的泉水是最具特点的,味道有点闲,而且对于这水还有其美丽的传说,随后我们又买了些小饰品,有五大连池留念项链,雨花石和磁石等,都很具有地方色彩。中午,我们以组为单位返回。今天下午6:00,老师对我们这几天的实习内容进行了测试,主要内容是对植物的识别,测试完成,今天的任务也就结束了。
6、xx月xx日,这是本次植物野外实习的最后一天,一大早我们就准备好自己的物品,4:00就离开了住处,踏上返回的列车,或许是出来时间长了,对学校便产生了牵挂,期盼着能够快些到达,期盼着把我们的经历讲给那些没来的同学听,就这样离五大连池渐渐的远了,我们为期一周的实习生活也临近了尾声。
五、本次实习中所积累的部分植物简介:
1、百合科(liliaceae):单子叶植物,隶属百合目(liliales),多年生草本,少亚灌木或乔木状。直立或攀援,具根状茎、块茎或鳞茎。叶互生或基生,少对生或轮生。
2、菊科(keyinwiki):双子叶植物纲,菊目的一个科,草本,半灌木或灌木,稀乔木,有乳汁管和树脂道,草本,头状花序,聚药雄蕊,瘦果顶端带冠毛或鳞片。
3、毛茛科(ranunculaceae):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较原始的一科。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数为藤本或灌木。单叶或复叶,通常互生。根据果实类型,通常分为具u果的金莲花亚科和具瘦果的毛茛亚科。金莲亚科主要有乌头属、翠雀属、金莲花属、升麻属。
4、唇形科(labiatae):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的一科。通常为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植株含芳香油,具有柄或无柄的腺体,或各种单毛、具节。多为二唇形,着色;雄蕊通常4,二强,稀2枚,通常前对长,后对较短,着生于花冠管上;子房上位,由2个心皮形成;花柱。
5、豆科(leguminosae):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灌木、乔木或攀援大藤本,花冠——一些是蝶形花冠。
6、蔷薇科(rosaceae):草本,灌木或乔木,常有刺及明显的皮孔。
7、花萼5裂或5枚,花瓣通常是5枚;花萼和花瓣通常着生在杯状或其它形状花托的边沿。雄蕊多枚,雌蕊1枚或多枚,雄蕊通常着生在杯状或其他形状花托的边沿。
六、实习心得:
这次实习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相结合,这种方法让我们轻松地记住课本上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实习过程中我们同学间的友情更深了一步,让我们更加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也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虽然偶尔也会觉得累,但是回想起来却是既充实又美好的,我们个个都是满载而归。
同时,也感谢几位老师一路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耐心的帮助,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懂得了许多,也了解了许多。这次实习教会我的东西会使我终身受用,这短暂的实习生活也将会令我终生难忘!
植物学实习报告3
一、实习感受
转眼间,一个星期的植物病理学实习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实习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回忆起来,实习的日子还记忆犹新,而我们也收益颇丰。
三次的外出实习令我们大开眼界。在教室里永远也学到真正的植物病理,必须要走到田地中去,参加实习,才能在实习中得到真正的充实。而这些外出实习真的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从病害常发生的环境,采集病害的方法,压制植株标本到实验室里的病害的鉴别,还有标本玻片的制作病原物的分离,每一步我们都在亲自实践,每一环节我们也都有不同的体会。而最深的感受就在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必须要应用于实践当中,实践里面出真知,在实践中我们才会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课本的东西是别人总结的,一种病害它的特征它的危害单靠文字的描述和和几张图片并不能令我们学的真切和深入,而一次外出的实践,自己亲眼的观察,亲自的采摘,亲自的总结,才会令我们印象深刻,令学习更加深入。另外,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我们的专业知识很多还不及当地农民,令我们羞愧的同时,这也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热情。我们学习的任务就是将来要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业,只有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结合,并不时地去请教老师,请教农民朋友,并使自己做出深入的研究才会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这次实习我们都感到很充实,但外出的时间并不算太长我们所认识的病害种类也十分有限,这一点我们也感到十分的遗憾,希望今后能够有机会进入山区或其他地方的农田开阔我们的视野,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另有一点遗憾并且很惭愧的是在外出实习中发生的一点小意外,坐公交车这件事情也使我们受到了文老师的批评和教导,这使我们十分的惭愧,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行为并没有体现一个大学生应有的素质也将自己的安全于不顾。从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严重的缺点,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我们也会牢牢记于心中,今后不会在做出类似鲁莽的行为,在自己今后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会保持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品质。这次实习安排在了各门考试频繁的阶段,大家在实习的同时也要兼顾复习,很多实习的时间都用于背书了,希望以后的实习能排在时间宽裕的时候,这样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实习,也会研究的更为深透。
二、实习内容
此次实习主要分为:病害植株的采集,标本的制作及病害的鉴定,玻片的制作,病原物的分离。
1、病害植株的采集
这次实习我们共外出三次,分别去:毛庄,森林公园和农大第三生活区。病株的采集让我们亲眼了解了常见病害和发病植株的各种特征。像是去毛庄我们认识最多的便是小麦。文老师更是亲自深入田间并详细的为我们讲解各种病害植株的鉴别。像是小麦赤霉病麦穗上会有粉红色粉状物且麦穗多比正常麦穗发白,这让同学们在找的时候更加容易。大家的积极性也十分高,都分散的去寻找有病害的植株,遇到不懂得都积极的去问老师,而文老师也十分耐心的为大家讲解,使大家受益匪浅。
2、标本的制作及病害的鉴定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对于含水量少的标本,我们组采取集随采随压制,保持了标本的原形;对于含水量多的标本,我们等到自然散失一些水分后,再进行了压制;同时,我们对有些标本进行了可适当加工,如标本的茎过粗或叶子过多,先剪掉一部分再压制,防止标本因受压不匀,或叶片重叠而变形。有些全株性的标本,将标本折成适当形状后再压制。在前期标本材料整理过程中,为避免压制的标本变形,并使植物组织中的水分易被标本纸吸收,标本夹好后,我们用绳子将标本夹捆紧,放到干燥通风处。每天勤换标本纸,使标本尽快干燥,以保持原有色泽,并避免发霉变质。干燥后的标本移动时我们始终十分小心,以防破碎。对于茎秆、枝条等粗大标本,我们放在宿舍通风处进行了自然干燥。然后又进行了标本的分类,并利用我们从图书馆借的大量书籍对标本进行了鉴别,共鉴别了34种植物。
3、玻片的制作
这是一个十分细致的工作,我们从一些病害比较严重的植株上挑去菌落菌丝及孢子并将其分散在滴有蒸馏水的玻片上。压片是个技术活,经常我们压了几次都还有气泡,后来陶家顺从中找到了技巧,我们一同学习,技术也娴熟起来。封片也算比较难,还好都还做得不错。这个过程全组都认真参与,最终也做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4、病原物的分离
这个过程是我们认为最难但最有意思的过程。我们以前的实验中也用到过几次培养基,但做培养基还是第一次,全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一心,成功的做出了NA培养基,看着从最初的'一些原料变成了一个个凝胶状的培养基,心里说不出的满足。再做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时,大家更是认真仔细。由于是最后一小组,我们组的成员都认真的观察了前面几组做实验的过程,并从中总结了很多经验,由毛培和韩钊杰在无菌室中进行操作,由于看了多遍实验过程很顺利的完成了实验。但其中病原物小麦纹枯病的分离可能由于灭菌时间长并没有成功,我们又重新做了一次,做的是玉米斑病,这一次很成功。另外,我们组还额外做了病害植株的保湿,最后也十分成功。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了很多实验的技巧和很多专业的知识,收获十分大。
经过本次实习,让我懂得知识不仅仅是从课本上学来的,还要深入田间,了
解病害的基本情况。此外,明白了病害的发生不仅局限于病害的发病情况,还与田间管理有关。“书上得来终觉浅,不若田间半日长”,深深地的让我理解了田间了解病情的重要性,只有以“课本知识”为基础理论,以“田间知识”为拓展方向,才能做好植物病害这一大课题,才能解决植物病害这一问题。当然,随着植物病害防治的进步,病害也在不断进步,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彻底解决植物病害这一问题,而在于将植物病害,充分的、有效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极高的提高农业产率。毛主席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农业上来讲,“一切的病虫害,都是纸老虎”。只要一手抓理论知识,一手抓田间知识,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采取“两手都要抓”,以消灭植物病害为目的,以有效控制植物病害为基础,争取以植物病害消灭于萌芽状态为崇高理想,为中国农业做贡献,为老百姓谋农业,彻彻底底解决植物病害这一块。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为这一理想,这一目标,不懈努力,不懈奋斗!
实习在同学和老师们的汗水和勤劳中结束了。作为我们专业重要的学科之一,这次实习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使我们体会到了一个农安工作者道路的艰辛。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将学习和实践联系了起来。让我体会到了一些学以致用的好处。掌握了正确地描述一些病害症状的方法,加深了对一些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了解了一些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了解了植物病毒、细菌和真菌所致病害的外部症状的区别,并掌握利用这些特征进行诊断的一般方法。通过这次实习,我了解一些预防措施,我们不能根除病害,但我们能认识病害规律后可以预防病害的发生。同时,通过这次实习,磨砺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我们团队协作的意识和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植物病理学的实习主要是采集病害植株,在还没有采集之前,我以为采集植物应该是很容易的,但真正开始的时候,我才知道,其实病株的采集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我深刻体会到“经验”对于农安工作的意义所在。对于缺乏经验的我们,在经过病害植株的时候,完全视为不见。而老师经过的时候,就可以轻易的发现,当提醒我们它是有病的时候,我们才蜂拥而至地去采集。我经常会将虫害叶子拿给老师帮忙认,她看一眼就知道这是虫害而并非病害。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到,“经验”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只具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对于一个合格的农安工作者来说是不足的,农安工作是一份重实践的工作,还应有充足的实际操作来充实自己,而“经验”就是最好成果和工具。
实习中,每一个环节,自己都亲身经历过,所以知道每一步都是多么的不容易。长途跋涉的采集过程、操作细致的鉴定步骤、费力繁琐的标本制作,可以说辛苦的同时,也是一个考验我们耐力的过程,而当我们见到病株的时候、鉴定到新的病原物的时候,成功的喜悦也是难以言喻的。
以前在书本学习的知识在这次的实习中得到很极好的验证。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是植病诊断首先要分清楚的事情。经过这次实习,我意识到在接触病害的时候,特别是没有病征的病害,我们应该把把想象的空间放大,不能单纯以为无病征的就是病毒病害,因为譬如气候等造成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状和病毒的病状非常的相似。
鉴定的过程,我始终认为是最难的。挑取病原物是很有讲究的,挑针的力度把握要合适,用力太轻无法挑取病原物,用力过猛不仅挑不到病原物,还有可能连寄主的组织一同破坏掉。针对比较干的叶片,可以在病原物的部分滴少许水,这样可以提高挑取的成功率。另外,制片的时候要保证载玻片上的病原物没有其他病原物的污染。用显微镜的时候,不能急,应该慢慢调试。在参考书籍的选择上不宜选年代过久的鉴定书,因为随着植病的发展,很多属名或者病原物的名称等都有少许的改动,特别是在无性和有性阶段不同上,所产生的名字也是很多的,这给我们的鉴定带来一定的难得,但也要求我们要分清其无性和有性阶段。
压标本是很繁琐的一个过程,一定要有耐性。标本一定要干,否则就会发霉,可以带标本到日光充足的地方晒,这样可以有效地蒸发水分。不过,最有效的还是换纸,换纸讲究的是一个“勤”字。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充分体会到水分给标本带来的损害有那么大,所以换纸没有很勤。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的标本中,前期的可能有少许的发霉,但后期的标本会有很大的改善。
植物学实习报告4
1、前言
通过一年植物学的学习,我们学到并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为了让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野外实习。
我们接触大自然,了解到了生物的多样性。这次实习激发我们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1、1实习目的与意义:
实习目的:
(1)通过学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2)学会识别植物的途径,增强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
(3)初步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4)学会利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
(5)搞清亚热带气候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点;
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
(2)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通过实习可以接触大自然,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1、2实习时间:20xx年5月20日至20xx年5月25日;20xx年6月29日至7月3日。
1.3实习地点与实习地自然概况:
5月20日~5月25日:寸金公园,森林公园,校周边植物,校园内;
6月29日~7月3日:南亚热带植物公园,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花卉公园;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渔港公园。
本次实习的地点主要为校内和湛江的周边地区。湛江地处北回归线的南侧,为南亚热带和北热带的交界地区,是三面临海的半岛,气候资源优越。年平均温度21℃以上,全年无霜,雨量充沛,植物资源较丰富,盛产热带、亚热带作物、农林牧业产品。该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较为规范,管理比较完善,符合本次实习的要求。
2、实习日程与实习内容:
5月19日:植物学课程实习动员大会,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讲授。
5月20日:常见观赏植物的形态分类特征观察与识别。
5月21日:常见野生植物的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2日:山地植物的识别、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3日:常见农田杂草的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4日:鉴定与整理标本。
5月25日:休息。
6月30日:热带经济植物种类识别
7月1日:了解当地种苗培养技术,参观花卉市场。
7月2日:红森林生态调查,参观渔港公园。
7月3日:温习寸金公园,校内植物的鉴别。
7月4日:植物鉴别考试,实习资料整理,实习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1)植物标本采集与植物标本制作:
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识别,对采集部位的不同要求,野外采集保存方法等。
学习干制腊叶标本制作方法。包括:高等植物的标本选取,整形,野外资料记录,整理和标本编号,干制过程。
(2)农田杂草的物种调查:
学习和掌握植物样方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了解植物的分布规律。
(3)植物的常规分类鉴定:
学习借助《植物检索表》,《植物志》和其他资料,观察,分析标本形态结构特征,对植物种类进行准确的识别和鉴定。
(4)后期整理:
学习干制标本的后期制作,进行分类学实习资料的整理。
3、实习结果与分析:
(1)到寸金公园、森林公园、校内、南亚热带植物园、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花卉公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的结果分析。
20xx年5月20日至7月3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植物实习,对湛江植物的分布、植物种类等进行了考察,选择了寸金公园、森林公园、南亚热带植物公园、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论在知识面,还是在野外的生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对亚热带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点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其中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很多植物,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寸金公园处于湛江市区内,座落在赤坎区西侧,是湛江的八景之一,是湛江市最大的亚热带园林式公园,是市区内保存得较有价值的“植物王国”。20xx年5月20日至20xx年5月21日两天,我们分组对寸金公园的植物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寸金公园的两天考察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全面踏查,对公园里的植物进行全面的辨认,记录植物名称用途,且进行了全面整理。进行了两天的寸金公园考察后,我们认识了寸金公园内众多的植物种类,了解了其植物分布:公园里的植物以乔木为主。道旁主要是高大树木,譬如棕榈科的砂糖椰子,油棕,乔木类的大叶榕,萍婆,黄葛榕,石栗等等。湖里有睡莲,水棉等水生植物,阴暗潮湿的斜坡上长着密集的草本植物,蕨类……在这两天中我们也进行了标本采集和压制标本。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工具书的查阅,我们基本上认识了寸金公园的植物,并深入了解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其植物的科属、种名、用途如下:
(1)桃金娘科:桃金娘,全株药用,果可食用和酿酒。
(2)使君子科:榄仁树,观赏植物,种子供炸油食用或入药,树皮与幼叶可作为染料。
(3)棕榈科:大王椰子,庭院及行道绿化观赏树。
(4)苏木科:洋蹄甲,木材供农具及家具用材,可作行道及庭院绿化树。
(5)苦楝科:桃花心木,木材作农具及舟车等材料,作行道、庭院绿化观赏。
考察完寸金公园后,我们去考察广东省湛江东海岛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地处雷州半岛,受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沿海滩涂上分布着较大面积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红树植物有12科、16属、17种,是除海南岛外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保护区为我国现存红树林面积最大的一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听取有关人员作详细介绍和观察室内的红树林的模型、看到东海岛红树林的形成过程的录像对红树林进行了解。“红树林”名称的由来源于一种红树科植物——红茄,这种树的木材、树干、枝条、花朵都是红色的,其中树皮的部分可以提炼红色染料,马来人于是称它的树皮为“红树皮”,而中文名称则叫做红树林。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口、海岸沼泽区域的耐盐性常绿灌木或乔木,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红树林是陆地过度到海洋的特殊森林,因随潮水涨落而出没,故有“海上森林”“海底森林”和“潮汐林”之称。而海岛红树林是“海上森林”。由于不同红树林种适应滩涂土壤条件、海水漫泡程度以及演替阶段不同,各个种都有特定生长区域,分布在滩涂的不同部位,在滩涂平面上形成与海岸带相垂直的生态序列。通过考察调查,我们得知红树林有红海榄、桐花、秋茄、木榄、白骨壤等品种。
在20xx年5月22日至20xx年5月25日,我们还分别对森林公园、校周围植物进行了考察。在这几天的考察中,认识了印度紫檀、金银花,虎刺梅,野生猪笼草等等。6月30号我们对南亚热带植物园进行了考察。导游带我们快速踏查了南亚热带植物园,真的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认识了很多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如:绞股蓝,疯痳树,指甲花等。我们不仅看到了很多珍贵的`人工培育品种,而且看到了许多珍贵的野生植物品种,如印度紫檀、印度第伦桃、澳洲坚果、能改变味觉的神秘果,有特殊香味的百香果(鸡蛋果)、听到音乐会跳舞的跳舞草,世界最毒的植物之一——见血封喉等等。我们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特别是森林公园的植物、南亚植物园的奇花异果,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眼光,使我们都不断称奇,都伫立在它们面前不想离开。我们这次实习的时间比较匆忙,很多植物还没深入了解,分析它们的形态结构的异同,进而了解它们所属的科属的特征。
通过这次实习,我印象最深的是豆科,因为它十分常见,又喜欢吃豆类食物。从它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分析它的特征是木本或草本。常有根瘤。单叶或复叶,互生,有托叶,叶枕发达。花两性,5基数;花萼5,结合;花瓣5,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雄蕊多数至定数,常10个,往往成两体;雌蕊1心皮1室,含多数胚珠。荚果。种子无胚乳。
(2)农田杂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经过周密的调查、细心的调查,我发现农田作物与杂草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作物叶变黄,被虫子吃。杂草分布过多,导致作物养分不足,生长状况不良。我觉得,适当的除杂草、除虫能改善作物和杂草、昆虫之间的营养关系,缓和竞争关系。这样才能使作物得到更高产量,更好的质量。
(3)标本的压制。
标本采集回来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标本的压制和干燥,目的是迅速压干新鲜含有较多水分的植物标本,将其制成扁平的腊叶标本,保证植物的形态和颜色不起很大变化,并防止植株部分脱落。
1)标本整理和修剪的注意事项有:
①将标本折叠或修剪成与台纸相应的大小(长约30厘米,宽约25厘米)。
②将枝叶展开,反折平铺其中一小枝或部分叶片。调整植物体上过于密集的枝叶及花果(保留叶柄以表明叶片的着生方式和着生位置,花果部分不要重叠)。
③茎或小枝要斜剪,以便观察中空或含髓的内部结构。
④大叶片可从主脉一侧剪去,并折叠起来,或可剪成几部分。
⑤草本植物可折成V形或N形、W形。如根部泥土过多,则应整理干净后再压制。
⑥野外采集的弱软花朵花序可散放在餐巾纸或卫生纸中干燥;若为筒状花,花冠应纵向剖开。
⑦若果实过大可切成片状后干燥。
2)标本压制的注意事项:
注意调整由于标本的原因造成的凹凸不平,使木夹内的全部枝叶花果受到同等的压力。压制时应注意植物体的任何部分不要露出吸水纸外,否则标本干燥时,伸出部分会缩皱,枯后也易折断。在最初的几天,特别要勤换纸,每天应换干燥的吸水纸至少1-2次,标本基本上干燥了,则可隔天换一次,直至标本全部干燥为止。换下的湿纸要及时晒干或烘干,备以后使用。在换纸的同时,还应注意对标本进行继续修整,铺展枝叶,收藏脱落的花果和清除霉烂等。
由于之前有些事项我们没有注意到,例如大叶片可以剪成几部分,大的果实可切成片,因此我们组几乎没有大叶子标本,大的果实没有切片,整个压制,干燥不了,发霉坏掉了,或不敢要植物的果实。压制过程,我们并没有对标本进行继续修剪,霉烂清除得也不够。放假时,标本已基本干燥,但偏逢上南方的雨季,我们都回家去了,标本再没换过纸,一些标本因此坏掉了,但总的来说还算成功。
4、实习收获和感受:
这次实习我们达到了预期目的,虽然说有点辛苦,但收获匪浅。通过农田杂草物种调查综合实验,进行农田杂草样方调查,农田杂草物种调查;我大体上认识湛江周围的植物,尤其公园中的植物;学会了通过辨认植物的科属,进而辨认植物我们开阔了视野,巩固和深化了理论知识。在实习中,我们开阔了视野,巩固和深化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初步的野外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将所学知识在野外工作中运用,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我们还培养了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在互助中增进了友谊,锻炼了意志品质。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我还了解到:每一种植物既有与其同科植物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性,因为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植物本身的特性来辨认它们,例如:桃金娘,水蒲桃等有自身各自特有的气味:木麻黄有退的鳞叶;对于同一科的植物则可以通过比较法来分辨,例如短长鱼尾葵可通过是否是簇生来区别:椰树树杆比假槟榔树杆光滑和节间较短等;通过对湛江植物分布的观察可以得出亚然带地区的植物埀直分布规律:阔叶林——灌木林——草甸区——水域;对于采集标本一定要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前提,可持续地采集。
整个过程,我一直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从没有把实习当作旅游,而是认真对待。在实习时,认真听从老师指导,细心辨认植物,采集标本,作记录,不懂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请教老师。采集植物回来以后认真辨认和压制标本,记好实习日记。实习中,我认识了200多种植物,了解部分植物的用途,了解到红森林的作用:红树林由于特殊的位置、环境,注定其有特殊的作用。
(1)红树林生长茂密,根系发达,相互交错,减缓风浪对海岸的冲击,保护堤坝基围。
(2)红树林能净化水源,防止赤潮发生。
(3)丰富渔业区,这为鱼类、无脊椎动物和腐生植物提供了栖息地。
(4)药用价值:因富含单宁,它有收敛、止血等作用。
(5)食物利用:海桑果实可直接生食,其它的经处理可食用、作软饮料等。
(6)旅游业开发:由于红树林的特殊作用,可利用作环保宣传、科普教育等。在这次实习中,我们通过植物辨认,了解植物的科属的特征,进而加强巩固了课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更真切深刻的认识,实习的过程是难忘的,学到的东西将使我终身受用。知识要温故而知新,所以,我们有时间就得常逛逛公园,多跑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更多的生物知识。
5、实习意见和建议:
我们的野外实习没有真正到野外去见习,虽然经济不许可,但我还是觉得植物野外实习应亲临野外,亲临大自然。湛江地区的植物分布不是很集中,植物的种类不是很多主要是适应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植物。有一些情况令我们担忧,有些植物、植被,由于围海造地、围海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遭到了破坏,树木被砍伐、红树林遭破坏等。在此,我建议加强植物保护区的管理,在各中小学加大保护植物的教育宣传力度,深入农村对村民进行保护大自然教育,加强环保意识,宣传开发的科学发展观,使开发利用应有序化,避免出现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效益的情况;发展高新科技,人工研究与繁殖植物,实现物种的快速繁殖。还要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制意识,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减少急功近利,经济利益的驱动的破坏行为。
政府要适当增加一些植物品质的引进,使湛江公园的植物更加丰富,成为科学考察、科学实验的试验基地。我们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去保护公园的植物,使湛江成为度假、旅游、休憩的场所。
植物学实习报告5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
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平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xx国家森林公园实习成果
通过实习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xx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1)平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xx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xx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习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xx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
实习总结
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可以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应该抱着爱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虽然实验目的之一是要“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除了开总结会的时候老师会提得比较多以外,我们自己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深刻感受。我们在认种的过程中,对植物所处生境没有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理解“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认种成了唯一重要的内容。在三次的进山经历中,前两次老师偶尔还会提醒大家注意周围的植被变化或介绍典型的热带沟谷林,但在第三次的登山过程中由于旅途的艰辛,我们眼前只有那条陡峭的路,哪里顾得上观察周围植被的变化!我走在前面,所以偶尔还能听到凡强老师的讲解,但是后面的人估计就只有爬山喘气的份儿了。我认为“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是本次实习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习生物学就应该始终注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思想。在本次实习中,这部分内容的缺失让我深为叹息。当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但是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给予我们多一点引导,因为我们除了跟老师去认种外没有什么机会自己上山。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老师们能加强对环境部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另外,之前听老师提过以后可能会采取集体讲解的方式,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虽然解决了这次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很可能依然会忽略“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因为在讲解的时候植物只是作为标本放在桌子上而已。
想法和建议可能还很不成熟,但是希望能够对黑石顶实习的不断改进起到一点帮助。
植物学实习报告6
1、实习目的与任务
1、1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状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2透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透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2、实习步骤与资料
2、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最高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构成高大乔木。
2、2实习资料
7月5日上午从珠海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资料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108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7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114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8日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39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资料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7月10日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日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回到珠海。
3、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此刻,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明白,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理论联系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权威,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简单很多。之后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椆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透过与身边同学的'比较,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就应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透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能够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之后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之后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必须会更多。
4、比较学习、群众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透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能够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群众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忙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齐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群众的温暖。我觉得,群众学习气氛比较简单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群众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应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好处。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一向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向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之后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以前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此刻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此刻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能够明白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一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xx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齐打篮球一齐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但是到此刻都没搞懂就是了……期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期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比较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齐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十分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最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应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就应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一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应对面的交流代替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个性是在最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最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群众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但是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务必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善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推荐:
1、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不仅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是不是能够思考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2、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能够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明白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就应抱着爱惜的情绪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推荐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3、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虽然实验目的之一是要“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状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除了开总结会的时候老师会提得比较多以外,我们自己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深刻感受。我们在认种的过程中,对植物所处生境没有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理解“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认种成了唯一重要的资料。在三次的进山经历中,前两次老师偶尔还会提醒大家注意周围的植被变化或介绍典型的热带沟谷林,但在第三次的登山过程中由于旅途的艰辛,我们眼前只有那条陡峭的路,哪里顾得上观察周围植被的变化!我走在前面,所以偶尔还能听到凡强老师的讲解,但是后面的人估计就只有爬山喘气的份儿了。我认为“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是本次实习十分重要的资料,因为学习生物学就就应始终注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就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思想。在本次实习中,这部分资料的缺失让我深为叹息。当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但是我觉得老师们就应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给予我们多一点引导,因为我们除了跟老师去认种外没有什么机会自己上山。所以期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老师们能加强对环境部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体
会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另外,之前听老师提过以后可能会采取群众讲解的方式,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虽然解决了这次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很可能依然会忽略“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因为在讲解的时候植物只是作为标本放在桌子上而已。
想法和推荐可能还很不成熟,但是期望能够对黑石顶实习的不断改善起到一点帮忙。
植物学实习报告7
实习时间:20xx年5月22日——20xx年5月26日
地点:深圳大亚湾东山珍珠岛
任务:常见的植物分类,外出辨别野外植物,采集和压制标本
环境: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大亚湾位于其东面。大亚湾地处惠州市东南,在惠东县、惠阳区和深圳市之间。东考红海湾,西临大鹏湾。
实习内容:
(一)辨认标本
通过第一学期所学的《植物学》内容以及平时积累的,为这次野外实习特别准备的知识和有关的资料,通过植物的形态特征,比较分析,辨认出其所属的科。在实习过程中,植物学老师几乎每天都带我们外出认识植物,老师除了介绍植物的特征外,还教我们如何去辨认各科的特征。
(二)采集和制作标本
在这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如何采集和压制标本。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制作成标本的,所以在采集标本时,一定要选择其特征明显的部位,以便于将来的标本鉴定。采集完好的标本只是压制标本的开始,在压制标本时,要注意的问题更多,一定要讲究技巧,对于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压法,还要经常换纸。要制作一个成功的标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植物的分类
在这次野外实习中我们一共辨认了几十个科的植物,所达的的种类超过一百种,以下就列举一些常见的种类:
被子植物:
木兰科:木兰
榆科:朴树
桑科:垂叶榕、斜叶榕、木菠萝
桃金娘科:乌墨葡桃、番石榴
苋科:红龙草、刺苋、野苋菜、土牛膝、空心莲子草
锦葵科:大红花、赛葵、黄花棯
含羞草科:台湾相思,含羞草
椴树科:布渣木
大戟科:细叶洒金榕、土密树、大飞扬、小飞扬、毛果算盘子、叶下珠、蓖麻
炸酱草科:炸酱草
无患子科:龙眼、荔枝、倒地苓
炸酱草科:炸酱草
葡萄科:爬墙虎
茄科:少花龙葵、水茄
茜草科:龙船花,九节,白花蛇舌草
菊科:白花鬼针草、银交菊、加拿大飞蓬、一点红、胜红蓟、长柄菊
裸子植物:
杉科:杉树
蕨类植物:
海金沙科:柳叶海金沙
实习总结:
为期五天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在26号下午压制完标本后宣告结束了。此次的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开拓了眼界,更让我们对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对植物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虽然这次因为天气恶劣的关系,我们的行程收受到很大的影响,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穿着雨衣冒雨前行,穿梭在植物丛中,没有丝毫的退宿。
此次的野外实习收获很大,我学会了如何通过植物的外部特征去辨认植物的种类,如先观察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看叶子是对生还是互生、看果实的类型… 在采集标本时,不同种类的植物要求也不同,对于禾本科的要求根、茎、叶都要齐全,而对于木本植物,则需要花、果还要完整的叶子生长,能够让我们辨认出其叶子生长类型,而且在采集标本时,我们不呢不过选取那些比较嫩的植物,因为如果植物太嫩,在压制标本时不好压,很容易变形,而且植物太嫩,它的特征也不够明显,因此,选取植物标本,一定要选取其特征明显的部位,这样既方便我们辨认标本,而且在压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容易压成标本,而那些果实就可以另外晾干,不必放在标本夹内,等制作标本时在放回原位。
在所有的植物中,就压制标本而言,蕨类植物是相对比较容易成功的,而木本植物就相对难一些,因为它的叶子容易脱落,容易发霉……
植物学实习报告8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二、实习步骤与内容。
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最高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2、实习内容。
xx月xx日上午从xx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xx月xx日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xx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xx月xx日上午在xx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xx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xx月xx日上午在xx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xx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xx月xx日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xx月xx日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xx月xx日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
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
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理论联系实际:
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权威,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沟囊蹲尤喙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沟闹匾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种”: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
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
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
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xx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最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1)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不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2)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可以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
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应该抱着爱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3)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虽然实验目的之一是要“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除了开总结会的时候老师会提得比较多以外,我们自己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深刻感受。我们在认种的过程中,对植物所处生境没有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理解“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认种成了唯一重要的内容。在三次的进山经历中,前两次老师偶尔还会提醒大家注意周围的植被变化或介绍典型的热带沟谷林,但在第三次的登山过程中由于旅途的艰辛,我们眼前只有那条陡峭的路,哪里顾得上观察周围植被的变化!我走在前面,所以偶尔还能听到凡强老师的讲解,但是后面的人估计就只有爬山喘气的份儿了。
我认为“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是本次实习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习生物学就应该始终注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思想。在本次实习中,这部分内容的缺失让我深为叹息。当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但是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给予我们多一点引导,因为我们除了跟老师去认种外没有什么机会自己上山。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老师们能加强对环境部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另外,之前听老师提过以后可能会采取集体讲解的方式,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虽然解决了这次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很可能依然会忽略“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因为在讲解的时候植物只是作为标本放在桌子上而已。
植物学实习报告9
一、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
4、通过观察、解剖、描述和采集、压制、制作标本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等,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学会鉴定植物的方法。
5、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加强学生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通过实习,进一步培养独立能力。
7、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内容
1、动员大会
6月25日我们召开了野外实习动员大会。实习地点是五大连池,在大会上老师和我们说明了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时间内容安排。老师主要告诉大家野外实习的注意事项。
2、具体行程
a、6月28是日是植物野外实习启程的日子,早晨10点出发,下午3点左右抵达我们住处。第一天没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准备。
b、6月29日是我们开始实习的第一天,目的地是笔架山。我们8点半准时出发,徒步行走了将近3个小时,由于天气炎热,大家走的都比较吃力,在途中稍作休息后又继续行进。到达山脚已近中午,歇息片刻便开始爬山,笔架山没有台阶式的山路,树木也很繁茂,山坡很陡,经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散采集,每个人都采到了不少奇特植物,之后便下山乘坐客车回到了旅店,休息一下我们又开始压制标本。这天很累,但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下我们终于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务。
c、6月30日是最重充实的一天。我们7点出发,乘车去了火山熔岩冰雪洞游览区。到了游览区,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在山脚下采集了一些植物,然后老师便带领我们参观了冰洞。把采集的植物送回旅店后,我们又继续参观了药泉湖。下午压制标本。晚上参观了二龙泉,并爬上药泉山。
d、7月1日我们集体参观了老黑山国家地质公园。
e、7月2日早晨我们乘车返还。
3、植物的形态学观察、描述和分析,植物多样性
我们分别对常见观赏植物、山地植物、树木的植物形态特征、种类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分析和鉴定。对不认识或不清楚的植物我们就通过查阅植物志、检索表等进行鉴定。
4、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这次实习的重要内容。标本的采集要讲究技巧,必须要有花或有果的、叶子较完整的、长势相对较好的植物才有价值。标本采集回来必须及时进行压制。压制时全小组都参与,这样有利于大家都掌握压制方法。压制时除了要注意叶子要翻平之外,还要注意叶子应该要有正、反两面。压制完之后的头三天要每天都换纸,之后可以隔一、两天再换,直到压干为止。
四、实习总结或体会
记得在大一刚开学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说在第二学期期末要进行野外实习,从那时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认为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实习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兴奋与期待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正值酷暑,爬山时又要穿上长衫长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到一个实习地点,大家就先认真采集植物,然后见到不认识或听不清楚的就拉着老师问个不停,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把老师都问到烦了也不肯停下来。在这洒满汗水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这短短的几天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麻楝和人面子大体看上去就很像,很多同学在辨别这两种植物的时候就发生了困难。我们只要摘一个枝条下来比较一下他们的叶子和枝条就很容易辨认的了:麻楝的叶子和枝条都有毛的,摸上去很舒服的感觉,而人面子就没有这些特征。而且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毛茛科等各科属的代表性植物,如渥丹(又称细叶百合)、升麻等。有的同学还采集的了有药用价值的刺五加及的寄生植物菟丝子。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去了五大连池的风景区,山色秀丽,风景怡人,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特别艳丽、有些果长得很奇特、每当这时同学们就特别高兴、问题也特别多。这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还扩大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在国家地质公园,我们看到了在康熙年间喷发的火山经历了几百年岁月以后的'状态,那里有火山杨对生命的赞歌,有火山喷发后石海的奔腾,有站在火山口俯瞰整个五大连池看到的人间仙境。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新奇与壮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因为我们实习的时候正值一年中最酷暑的时候,而且我们选的地方差不多都在野外,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实习经验,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大二的第二学期期末我们还要到魅力之都——大连的海边去实习,有了这次的实习经验,我相信,到那时我会做的更好!
植物学实习报告10
一、实习时间:
20xx年2月21日至20xx年3月21日
二、实习地点:
三、实习目的:
园林植物学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植物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园林植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观赏园艺、园林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经营与管理、推广与开发、教学与科研等,本次植物学综合实习的重点在于园林苗木的播种繁殖、栽培养育以及销售经营等方面。通过在苗圃场见习一个月,跟随苗圃场工作人员学习一些常见园林苗木的繁殖养育以及销售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培养园林专业学生对园林苗圃的兴趣,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园林毕业生。
四、实习主要任务:
1、墨兰的上肥、分株、装袋
2、黄杨的育苗装袋、扦插
3、桂花以及细叶榕的移栽
4、九里香的盆栽春季修剪
五、实习执行方式:
以五或六人为以单位,个人为小组进行实习任务。
六、实习主要内容:
实习时间:2月25日——3月8日
实习地点:xxx
实习内容:
1、墨兰的上肥、分株、装袋、上盆等
(1)栽培基质
我国传统盆栽兰花多用其原产地林下腐殖土当地人称兰花泥种土腐殖质含量丰富、疏松而无粘着性常呈微酸性栽培兰花优良盆栽用土,在仙湖苗圃,培植墨兰的基质是花生壳和细
砾石按照2:1的比例进行配置的,淋水腐化之后,是比较优良的培养基质。
(2)分株与消毒
分盆时首先用左手五指抓住兰苗基部盆倒置过来并轻轻叩击盆周围使盆与盆土分离再细心土坨轻轻拍打抖落泥土小心清理兰根剪去腐烂根、断根、枯叶及干枯假鳞茎用清水冲洗干净兰根放入托布津1000倍液或高锰酸钾800倍液进行消毒杀灭伤口附近病菌,最后就可以进行分株了,分好后妥善保管。
(3)上盆
盆选用10#的聚乙烯塑料育苗袋,种植前先盆底排水孔上面盖大片碎瓦片并铺窗纱接着铺上山泥粗粒即放入兰株(兰株根系分布要均匀、舒展勿碰盆壁)往盆内填加腐殖土埋至假鳞茎叶基处并泥表面再盖上层白石子或翠云草既美观又保持表土湿润接着用盆底渗水法使土透湿取出用喷壶冲净叶面泥土放置蔽荫处缓苗周转入正常管理。
(4)上肥
墨兰施肥宜淡忌浓般春末开始秋末停止施肥时气温18摄氏度—25摄氏度宜阴雨天均宜施肥肥料种类有机肥或无机肥均生长季节每周施肥次秋冬季墨兰生长缓慢应少施肥每20天施次施肥喷少量清水防止肥液沾污叶片施肥必须晴天傍晚进行阴天施肥有烂根危险。
2、黄杨的育苗装袋、扦插
黄杨,黄杨科黄杨属。高可达7米。喜光,亦耐半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并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湿润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耐干旱和贫瘠;生长缓慢,耐修剪。主要以扦插方式为主。
(1)装袋扦插苗培育袋应选择7#—10#的塑料培养袋,土壤选用黄土泥或者菜园泥,清除草根、石块后,即可用来装袋,装袋时注意不要装入过大的石
块或者土块,装好袋之后将其均匀放置在整平好的荫棚底下,等待插苗。
(2)插穗选择
黄杨用扦插繁殖可随时进行,但以夏季采用当年生长的嫩枝条作插穗成活率高。插条选取当年生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优良枝条。插条采集后,剪截插穗宜在阴凉背风处进行,用的刀剪要锋利。在截剪时,对节间已长出小枝的枝条,沿节上下各0。5厘米处截断,再按小枝的着生位置把茎节剖成两半,分两枝扦插,对未长出小枝的枝条必须留2节,上端在芽的上方1厘米处截成平切面,下端在离芽0。5厘米处截成马耳形或平切。
3、扦插
扦插宜浅不宜深,小枝分株扦插平截面向下,深度以母株入土1厘米为宜;大枝扦插的深度为下一茎节插入上中1厘米,插穗与地而成45度左右倾斜,浅插斜插有利于插条提前生根成活。扦插后要把插穗周围的土壤压实并随即浇一次透水,使插穗下部与土壤贴实。扦插的行距一般为16——15厘米,株距6——8厘米。扦插时,插穗上的叶片不宜留得过多,也不宜全部剪除,下部叫叶片可全部连叶柄剪去,上部留2片叶,再根据叶片的大小,每个叶片冉剪上1/2至2/3,减小水分与养分的过多消耗。
黄杨扦插后,要求搭棚遮荫,以减少蒸腾量和阳光直射苗床。早春或晚秋扦插时,还应加盖薄膜,以防冬害。扦插后还应经常浇水,保持苗床土壤湿润,以苗床表面土壤不显白为宜。扦插苗追肥可结合浇水进行,也可用磷酸二氢钾加尿素进行叶面喷施。除草工作要十分细致,不要碰撞插穗。
3、八月桂的移栽
(1)整地移栽的八月桂苗的植株比较大,但不论是大小,整地方式都是先全垦、放基肥。八月桂高在10米以上,所以整地是挖坎种植,坎的大小直径在2米,并且开好排灌沟。
(2)起苗八月桂是在阴天早上起苗,留根长度(主根)约75厘米;带有大土球,土球大小为径级的6至10倍。因为要长途运输,所以起苗后及时用了黄泥浆蘸裸根苗,并用湿润的稻草或薄膜等进行包,并扎紧成捆。起好后八月桂放在了背阳、背风的地方,并用阴网覆盖根部。
(3)装车运输装车时间是在当天上午10点。八月桂裸根苗采用竖着装,装车时比较注意,没有踩伤树干、树根,带土球的要立放着装车,装好车后,立即给八月桂苗木
盖上篷布或阴网,并且及时运到了目的地。
(4)种植前苗木的处理八月桂苗运到目的地后,立即卸了车并将苗木坚立放在背风、背阳或用遮阳的地方。种植前再一次修剪八月桂的枝叶及根系,所留的枝叶占总枝叶的1/3至1/2,因为土球过大,所以多留了些。
种植:因为是挖坎种的八月桂苗,所以先在坎底回放少量的松土,把苗立在坎中央,坎面高出苗的根颈部3至5厘米,扶直回填土至坎的1/2左右,稍微提一提苗,然后至坎面2至3厘米处,四周均匀压实并回填土到坎满。如种植时天气干燥,可用黄泥浆加1%的过钙来浆根后种植,还可在坎内拌泥浆种植。种植后应及时浇透水。
(5)植后管理种好后的八月桂关键在于水分的管理,在第一次浇透水后用稻草覆盖,并保持土壤的湿润,避免过干过湿。培植池垒好后进行后期管理大苗还应用竹材把苗撑牢,以防风吹摇动使苗倒伏或歪斜,影响根与土的粘合。如是秋季种的最好还用稻草包树干,以防裂皮。同时在新种时的天气如果干燥,应进行叶面喷水或树干喷水,苗成活后转为正常生产管理。
七、实习总结与体会
一个月的实习历程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师傅阿姨们的热心指导,使我受益良多。在各项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苗场不能学到我想要的园林施工技能,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通过几天工作和领导师傅及阿姨的交流加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一线工人请教使自己对苗圃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刚步入工作岗位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领导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在苗圃中,很多工作都是孤燥的,或许千遍一律,比如套苗,把土球8公分的苗套种到25公分的袋子中,然后填土,虽然这也是一个简单的活,只要谁有力气都可以,其实不然,还需要一个人的耐心和细心。刚开始的时候,我也犯了错误,没有把苗种到袋子的居中位置,太过偏移与袋沿,那是不正确的,在师傅的讲解下,终于明白那会影响苗木造型。
苗场作业也是挺辛苦的,不过,通过一线的实践,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是接触不到的作业操作技巧,对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实习工作中,苗圃负责人刘总对我们实习生也诸多照顾,指导我们加强实践技能的同时,还教导我们要尊重一线工作的工人。他说,有时候,在某些方面,资深的工人比自己还懂得多,你们有不懂的就虚心请教,只要态度好,师傅们都不会藏私的。同时,他也告诉我们,他们公司对刚招聘入职的实习生也是先安排到苗圃工作学习的,为的是让员工对苗木的生长习性也更深一步的认识,在以后实际施工作业中,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一个月前,我怀着对社会、对工作满心憧憬和几分迷惘,离开学校,开始了实习的生活。在这段不算短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也明白了要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为数不多在在校学习生活。有付出就有回报。我是学园林技术的,在书本上学过很多专业知识,但从未付诸实践过,当我真正踏入园林行业,真正搞园林的时候才体会到难度有多大。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段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走的路做准备
一个月的实训结束了,真的学到了很多在学校所没有学到的东西。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自我学习,如何适应陌生的环境,如何克服面对一个人在外的不易。懂得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品尝工作中的艰辛和快乐。我认识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打算做好以下几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一、做好学习工作计划,继续加强对园林公司各种制度和业务的学习,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公司的各种制度和业务。二、以实践带学习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注重学习的同时狠抓实践,在实践中利用所学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三、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以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更加热情的作风努力学习。
植物学实习报告11
实习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我们所学的理论落实到真正的事物上,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识别一些上课是没有涉及到,并且课本上也没有详细说明的植物,将理论系统化,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使我们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刻更形象更具体地记住所学知识,并能更熟练地加以运用。
实习地点:尖峰岭的热带树木园
实习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采集野外标本若干种,对其进行识别、分析,了解其生活习性、名字、科目等,并对其进行压制等具体操作。
具体行程:
6月27日是我们植物野外实习起程的日子,早晨12:40我们乘上了开往尖峰岭的汽车,一路上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计划着接下来为期一周的具体实习过程……到了大概是下午3:40我们抵达尖峰岭热带树木园,来到了热带树木园,也就是我们住的地点。由于时间比较晚,加上同学们一路坐汽车比较累,第一天就没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回寝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
6月28日是我们正式野外实习的第一天,今天的地点是热带树木园,早晨7点半集合,步行大约四十分钟到达那里,这是一个天然植物园,同时也是一个旅游景点,沿着山路登上了半山腰,这里有许多种植物,大家开始以小组为单位采集标本,其中有藜芦、玉竹、土三七、黄芪、黄花菜、野火球、棉团铁线莲、歪头菜等二十几种植物,有些是平时不太常见的。大概到了中午的时候,我们开始集合准备返回。下午3:00开始压制标本,并查检索表标记每种植物的`名称、科、属等,今天的任务就按计划完成了。
6月29日,今天要去的是笔架山(三角山),路程比较远,大概要经过两个小时的步行才能到达,所以今天的任务量是比较大的,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大家走的也比较吃力,到达山脚已经将近十一点了,于是大家席地而坐开始午饭,歇息片刻才开始正式爬山,和昨天不同,笔架山没有台阶式的山路,而且树木也茂盛的多,所以对我们的挑战性也就会越大,由于山陡,我们一个牵着一个,很快就到了山顶,之后大家分散开始采集,虽说这里环境恶劣了一点,但植物的种类却非常丰富,我们采到了龙胆、五味子、手掌参、川地龙、渥丹、狼尾草、并头黄芩等植物,采完后便回山脚集合,此时所有的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可是还要走十多里的路,有是一个难题啊!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下,终于按时回到了住处,这一天是最累的一天,但也是最有意义的一天,它让我们变的更加坚强,同时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晚上7点开始压制标本,今天的任务就结束了。
6月30日,由于昨天大家都比较累,所以今天选择了一个相对较近的地点,这是一个小树林,虽然小,但事实上它的植物种类并不少,在这里我们采集到了白藓、观仓术、广布野火球、球果堇菜、色木槭、大戟等植物,中午就返回了住处。照例,下午三点开始压制标本,另外要求画两张标本图,这天的任务就这些。
7月1日,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去了五大连池的一个旅游景点,早8:00出发,半小时左右到达了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长长的石阶山路,于是,我们开始爬山,看了路标,大概爬到三百米时就感觉到累了,这时上面的游人已经有返回的了,还鼓励我们说:姑娘们加油啊!还没到一半的路程呢,你瞧八十岁的老太太都爬到了山的顶端……听着鼓励的话,我们加快了步伐,一路上我们还拍了许多照片,尤其是到火山口的那一刻,真是兴奋至极,之后又去了仙女宫和水帘洞,目睹了石海的壮观,没一个地点都留下我们大家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就这样一直玩到了下午两点多,大概三点半,我们回到了原地。这一天就这样在快乐中度过了。
植物学实习报告12
一、实习小组分工
组长:李景川
组员:刘亚香、李菊阳、刘科、刘晓贞、禄健、陆园、罗标、李光平组长负责协调和管理全体成员的行程,安全以及协调组内的实习工作的分配合作,保证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组员在本次实习过程中认真完成各科老师布置下来的实习任务,服从实习老师和组长的分配与调度,与本组员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全程实习。
二、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及与人协作的能力。认识施秉县云台山地区植被的主要特征及分布规律,对该地区常见的植物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掌握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的方法,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植物,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通过观察、描述和采集、压制、制作标本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等,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学会鉴定植物的方法。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础。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和种。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
1、7月6号上午xxx
2、7月7号xxx国家地质公园(徒步云台山)3、7月10号回贵阳、11号整理实习资料
四、实习主要内容
(一)黄平飞云崖
飞云崖作为黄平最为著名的景点,因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奇丽的自然景观,散发着贵州特有的浓郁的民族风情,每年吸引着众多的观光游客和文化研究者。我们来到飞云崖已经是下午了,不过看到如此郁郁葱葱的森林,我们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投入这大自然的怀抱.
①地理环境
黄平处在黔中丘原向黔东丘陵的过渡地带上。地势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逐渐降低。海拔高度在6001200米,最高峰在西北部纸房的轿顶山,海拔1367.2米,最低点位于东南角的清水江畔镰刀湾,海拔为519米。云贵高原的地质构造形成这里山、丘陵、河流、溶洞、峡谷、坝子等地形地貌,地形北部为武陵山的余脉,多为中低山,坡陡谷深,南部为苗岭山脉余系,为中低山丘陵,中部为河谷坝子和丘陵地带。境内坝子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黄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13℃--16℃.年均降雨量1307.9毫米。雨热同季,适宜林木的生长。
②种质资源
共有137科392属75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银杏、银杉、红豆杉、水杉等,二级保护树种有台湾杉、福建柏、翠柏、香樟、鹅掌楸、厚朴、凹叶厚朴、金银花、榉树、喜树、香果树、杜仲、伞花木、十齿花、马尾松、金钱柳等。主要植被以亚热带阔叶林和马尾松纯林为主的森林类型,分布在全县十四个乡镇,目前朱家山、大湾山等局部地带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分布,其它地区的植被均为次生植被。
(二)、苗岭国家地质公园(云台山)
(1)概况
云台山位于施秉县城北十三公里处,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
该风景区由云台山、外营台、轿顶山及大田垴等群峰组成。面积约二百一十平方公里,主峰团仑岩海拔一千零六十六米,突起于群山之间,因山形四面削成,独出于云霄之半,山巅如台,加之云雾缭绕,故名云台山。整个地势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水热同季,气候温暖湿润,素有舞阳明珠之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区,气候具有季风性、高原性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和湿润,太阳辐射弱,日照时数少,年总辐射每平方米3538兆焦耳,日照时数1197小时年平均气温14℃16℃.来到云台山我才知道什么叫做爬山,那石梯子简直就是成直角,上坡不容易,下坡更困难,腿直接就是抖着下来的.。
云台山受人为破坏较少,因而森林茂密,植物种类繁多。群峰鼎立,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怪石崛起,加之溪水清澈,植被茂密,已被列为贵州省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间珍稀等植物近400种,珍贵等动物近百种,被称为植物宝盆、动物宝库,是贵州东线探险寻幽的旅游宝地。
山上植被完整,现存木本植物58种、143属、340科。其中,红脉械、穗花杉、红豆杉、八卦木和深山含笑,系国家级保护植物。具有观赏价的奇花异卉,种类繁多,随处可见。野生动物有猕猴、野牛、锦鸡、麝、麂、飞虎等,飞虎毛如金丝,双目炯炯,红宝石。
云台山薄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山体底部优势种为灯台树,灌木有,香叶树,川钓樟,楼梯草,冷水花,劲草,苎麻,合欢,朴树,响叶杨,野扇花,刺秋,秋海棠,楠酸树,鹅掌材,黄精,中上部以鹅耳枥,匙叶栎为主要种,山顶部土薄,山顶部还有松树,金发草,云贵鹅叶栎毛黄栌。属喀斯特地形风貌,主峰海拔为1064m。独峰突兀云霄,四面悬崖峭壁,而山顶平坦,古柏环抱如云,云雾缭绕,故名云台。云台山的植被以森林植被为主。总体上分为针叶林、常绿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常绿林主要分布在山顶。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山腰以及附近邻山上。常绿落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山脚。在林下有莺尾群丛、冷水花群丛等。云台山地区的针叶林,马尾松一油茶一铁芒箕群落分布在施秉县白垛乡大庆付对面的马尾松林。该群落,其地海拔980多m,属于黑冲风景区。其外貌呈翠绿色,林冠疏散,层次特别分明,明显地划分为三层,乔木层该层主要以马尾松,为建全优势种。
(2)植物种类及测量方法
主要观察植被
植物分类依据:花、果实、叶互生还是对生。
①樱桃花:蔷薇科,叶子边缘有锯齿,单叶,有典型的横型皮孔。(蔷薇科:多具托叶、萼片、花瓣均五数,雄蕊多数,聚合果,核果或梨果。常见有蔷薇、月季、悬钩子、草莓、梨、苹果、桃、杏、李、梅、樱桃、绣线菊等)
②天门冬:百合科,单子叶植物,中草药,花瓣是3的倍数。(百合科:多为草本,花3的倍数,子房上位,中轴胎座,蒴果或浆果,如贝母、葱、天门冬、铃黄精、百合、麦冬等。)
③香叶树:樟科,叶互生,搓有香味。(樟科:木本,具芳香,叶互生,花瓣6裂,裂片两轮排列,花药瓣裂,果内含1枚种子。常见树种有樟树、山胡椒、肉桂等。)
④楼梯草:茎肉质,叶互生。
⑤苎麻:苎麻属,属荨麻科植物。其中苎麻分成白叶种及绿叶种.为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地下部分由根和地下茎形成麻兜,可活数十年,茎丛生,背有茸毛,叶广卵形或近圆形叶,背面密生白茸毛为白叶种,而无白茸毛称绿叶种,单性花,雌雄同株,复穗状花序.
1.测量方法:样方法
2.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
(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
(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
(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3.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是样方的边界。
4.样地面积
规格:20mx20m
分为5x5共8个小样方
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地形条件山地土壤条件黄壤,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种类组成:乔木灌木草本大明松种常绿阔叶林。在这一区域内,调查植物类型和组成结构,并量取各类植物的树高、枝下高、胸径、冠幅。
树高指树从地面到最顶端间的垂直距离。枝下高指树第一棵枝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冠幅指树冠外缘垂直投影到地面的一个圆面积记录3.14r2形式,单位㎡。
胸径指树离地1.3m处的直径,单位cm.采用围尺测量。
由于条件限制,树高、冠幅均采用目测方法,枝下高部分目测,部分实测,误差在所难免。最后详细记录所得数据,并处理所得数据,求出其平均值,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植物群落的成层现象是极其重要的特征。一般优势层能较好地反映外界环境,其他层则更多地表现出群落内部环境。层是群落的最大结构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落的外貌特征和群落类型位置。群落调查一般均以层为单位分别进行,森林群落一般分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及小灌木)层、地被层四个基本层。每层内若由一些不同高度,乃至有不同生态特征的物种构成时,通常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亚层。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被列入层外植物(或称层间植物),单做记载。
结果统计与分析
(1)分析群落各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数量特征,比较不同类型群落数量特征的差异。
(2)计算群落各层中不同植物种的重要值,根据重要值大小分析不同种类在该层及群落中的重要性及形成原因。
(3)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指数计算、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
五、实习心得体会
这一路的实习,白云山之游,如今还一幕幕得印入眼睑。到实地进行考察,确实能将我们从书本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来。我们对云台山的自然植被环境进行调查研究,从当地植被的覆盖情况情况中了解环境人们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当然,我们还能通过调查过程,对植物群落调查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懂得了一些植物调查的专业术语,比如:胸径,冠幅,枝下高等等,认识了更多的植物,初步掌握了一些野外植物的一些主要鉴别特征和这对于本科生的我们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爬白云山,高九百多米,我们班全部的人坚持下来了,所以我们看到了最美的风景;炎炎夏日,我们坚持下来了,所以我们实习有了很好的收获;离校在外,我们不是单独的个体,我们坚持,团结一致,我们的实习圆满结束。
植物学实习报告13
实习目的与任务
1.1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实习步骤与内容
2.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最高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2.2实习内容
7月5日上午从珠海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108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7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114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8日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39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7月10日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日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理论联系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权威,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椆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先“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
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xx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最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不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可以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应该抱着爱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虽然实验目的之一是要“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除了开总结会的时候老师会提得比较多以外,我们自己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深刻感受。我们在认种的过程中,对植物所处生境没有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理解“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认种成了唯一重要的内容。在三次的进山经历中,前两次老师偶尔还会提醒大家注意周围的植被变化或介绍典型的热带沟谷林,但在第三次的登山过程中由于旅途的艰辛,我们眼前只有那条陡峭的路,哪里顾得上观察周围植被的变化!我走在前面,所以偶尔还能听到凡强老师的讲解,但是后面的人估计就只有爬山喘气的份儿了。我认为“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是本次实习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习生物学就应该始终注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思想。在本次实习中,这部分内容的缺失让我深为叹息。当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但是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给予我们多一点引导,因为我们除了跟老师去认种外没有什么机会自己上山。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老师们能加强对环境部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另外,之前听老师提过以后可能会采取集体讲解的方式,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虽然解决了这次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很可能依然会忽略“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因为在讲解的时候植物只是作为标本放在桌子上而已。
想法和建议可能还很不成熟,但是希望能够对黑石顶实习的不断改进起到一点帮助。
植物学实习报告14
一、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
4、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收获
通过三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农博园,南山公园,岱王山),与植物的近距离接触。在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中,对植物的分类及辨别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实习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植物的不同形态吸引着,让我记忆尤深。现在我将自己熟悉的植物展现出来。
四、实习心得
在这短短的几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丽,烟台的风光。从这几次的实习中,我们收获颇多。
植物学实习报告15
前言
20xx年8月1号早上,我们一个班的同学准备前往拉萨周边三个地方进行为生物专业的野外实习,此次实习是我们第一次外出实习,也是我们生物专业的一次很重要的专题实习。此次实习共三天,地点分别是拉萨地区的甲玛沟、羊八井和扎耶巴沟。主要进行动植物的观察和标本采集制作。
1 实习的简要概况:
1.1实习时间:20xx年8月1日---20xx年8月3日。
1. 2地点:拉萨周边的甲玛沟、羊八井、扎耶巴沟。
1. 3参加人:全班29人,共分三个小组,每组10人,由两名老师带领。
1. 4任务:常见动植物分类,外出辨别野外动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 标本的采集:
2. 1动植物标本的辨认:通过第一学期所学的《植物学》和《动物学》内容以及平时积累的专业知识,为这次野外实习特别准备的知识和有关的资料,通过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比较分析辨认其所属的科。在实习过程中,老师每天都带我们外出认识动植物,老师出了介绍它们的特征外,还教我们如何去辨认各科的特征。
2. 2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在这次野外实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如何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很多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动植物都可以制作成标本的,所以在采集标本时,一定要选择其特征明显的部位或具有代表意义的生长期的动植物,以便于将来的标本鉴定。采集完好的标本知识制作标本的开始,在制作标本时,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一定要讲究技巧,对于不同的动植物有不同的做法,在压制植物标本是还要经常换纸。因此,要制作一个成功的标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需要我们去努力学习和实践。
2. 3动植物的分类:在这次野外实习中我们一共辨认了动植物各十几个科的,所达的种类接近一百种,其中大多是西藏特有的高山动植物类群,这些动植物都需要我们能够加以辨认和牢记,想要记住并辨认出这么多的动植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需要我们的努力学习和足够的实践。
3实习的行程及内容:本次野外实习共经历3天时间,三个站点,走过了甲玛沟、羊八井、扎耶巴沟等三个地方,主要进行的是动植物的调查、认识和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3. 1 8月1日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拉木区甲玛沟
早上九点自西藏大学新校区出发11:00到达甲玛沟,然后徒步沿山路行走,进行动植物的观察和辨认,并采集植物标本。下午2:00在海拔高度为4057m,北纬29度43分37.12秒,东经91度40分24.63秒处休息吃饭,并采集动植物标本.晚上八点回到学校实验室学习动植物标本的制作(在该地区所见动植物见附表1、2)。
该地区为藏南河谷灌丛草原区.气候特点:1气候比较温和,年平均温度为7.5摄氏度-17摄氏度.2河谷地干燥,温度高.3是农业中心区,有西藏粮仓之称.
3.2 8月2日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
早上出发,十点左右到达目的地,该地区为高山草甸景观,特有植物为松草微孔草等低矮植物.常见动物为鼠兔高原蛙红嘴山鸦高原兔等.期间还做了关于该地区植物种类多少情况的样方调查,并做出了一个图标(见附表3),在该地区见到的新的动植物种见附表1、2。
3.3 8月3日扎耶巴沟
早上出发,十点左右到达目的地,然后沿山路上山,边走边观察辨认动植物,并采集标本,期间见到了肉质雪兔子等西藏特有植物。中午一点半休息吃饭,然后下山。下山后在河边一处草地上进行动植物野外实习考试,下午五点左右回到学校.这标志着我们为期三天的野外实习宣告结束。
4 小结
为期三天的生物专业野外实习,在3号下午考试并回到学校后,然后制作标本,在标本制作完成后,此次野外实习宣告结束了。此次的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开拓了眼界,更让我们对野外的动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次的野外实习收获很大,我学会如何通过动植物的外部特征去边人他们的种类,是属于哪个科那属。如辨认植物时,先观察花,在观察叶和根等特点。了解了西藏特有的动植物和高山特有植被分布;以及高原特有动物,如牦牛、鼠兔等。还学会了如何制作动植物标本,如何使用一些精密仪器等等。
通过此次野外实习,无论《动物学》方面还是在《植物学》方面的知识,对我来说最大的体会就是:西藏的动植物种实在是太丰富了,或许对于其他学科的人没有多大意义,但对于一个生物专业的人来说,可以生活在这样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大省,还有这么好的机会去亲身经历大自然的神奇,实在是太幸运了!
【植物学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植物学实习报告01-11
植物学实习报告(15篇)01-21
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12-17
实习的报告11-23
实习生实习报告03-09
关于物流实习的实习报告12-19
实习期实习报告02-24
实习离职报告02-05
生产实习报告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