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反思(优秀)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物理教学反思1
从做教师的第一天就在努力打造学生喜欢的物理课堂,每年都在努力,每年都随着不同的学生群体在做不同的变化。今年面对求实高素质的学生群体,努力打造出适合他们的物理课堂。在最近的问卷调查中有80%的学生喜欢幽默、有趣、生动、活跃、以学生为主的物理课堂。根据这种情况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打造幽默课堂
每年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欢的节目是相声和小品这种有风趣幽默的艺术类节目。而我们学生也渴望“物理课堂的幽默”,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要求。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新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幽默的课堂教学艺术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可以使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记得在讲《光的折射》时,告诉学生我们看水中的鱼其实是鱼的虚像,不是鱼的真实位置,我把这种鱼形象的称为“假鱼”(甲鱼),学生哄堂大笑,这部分知识学生印象很深。在讲“高度是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三层楼高的天空中有一片树叶落向你的头上,你会怎样?”接着问:“如果三层楼的高空中有个铅球落向你的头上,你会怎样?”这样的问题肯定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幽默有利于课堂教学,但我们决不能纯粹为了“幽默而幽默”幽默过度会使课堂华而不实,“课堂幽默得有分寸,做的幽默不失本分,欢乐不乏启迪。
2、课堂上让微笑多一点
微笑作为一种面部表情,它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微笑上课,学生不但会感到亲切,而且会觉得轻松,没压力。这样学生就会敢于也乐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思维才会处于活跃、兴奋状态,才能听得进、记得牢。给学生一个微笑,回报你的将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3、课堂上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
在课堂上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学习的时间,不能让学生的学习、讨论流于形式。当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特别是他们紧张回答不上来时,我总是给于相应的等待,不能着急,更不能一脸的不耐烦,反而态度更要和蔼地让他们放松心情,给他们一定的思考的空间。就是实在答不上来也要给于相应的肯定,千万不要急于找下一位同学回答。我们老师不要小看这一点等待时间,它能很好的保护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能使学生从心底感激老师对他的理解和尊重。
只有创建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独立人格和能力差异,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主动。畅所欲言。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物理教学反思2
新课程在教材内容、教法等方面都有所变化,需要有新的教学方法,我于是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反思,同时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那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中老师到底要教什么?学生到底想学什么?是不是中考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我说非也,素质教育我们喊了许多年,进入21世纪又遇到新课程改革,怎么还能老思想、老观念呢?课程改革了,我们的思想就要跟上,就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举个例子,初学物理的学生会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原因是在他们的脑海中一些基于他们过去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的直觉经验,所以有这样的“错误概念”;除此之外,在他们的脑海中还包括对学习过程、学科本质和学科知识结构的态度、信念和假设等,如果说前者会成为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障碍,那么后者将影响他们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科学素质的养成。所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1、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数据研究表明中国的学生学习知识有一共同的问题,学生总认为老师讲的就一定是对的,老师就是知识的权威,所以在学习时就不假思索的接受了。为什么学生会这么“容易”被动“接受”知识呢?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父母在教育小孩时喜欢把孩子的的事情全部包办下来,我们的老师也具有这样的'教育观念,于是就把学生学习的某些过程自己就不知不觉代替完成了。所以说我们要有新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过程基本上由教师来完成,学生的学习就是通过阅读课本、认真听讲将外在的知识复制到自己的头脑中并在考试时将其再现出来。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策略等的选择性被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被压抑了。而恰恰许多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现代科学哲学认为,知识是变化的,是能动的,是人努力的结果。对学生来说,知识在被接收之前是不具任何权威性的,因此教师不能以知识的正确性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而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建构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总的来讲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人类建立科学大厦的全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堂物理课老师只讲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原理,然后就用大量的练习来轰炸学生,最终给学生能够留下的也仅是些专业名词、公式和概念。这些专门的词汇、孤立的概念和原理等零散的知识只不过是科学大厦的一些砖瓦,无法让学生看到科学大厦的整体和人类建立科学大厦的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生觉得空洞乏味,我们应该从人文的角度去处理教学内容。“科学本身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概念的相互关系、世界观、对人类和知识本性的看法”。传统物理教学往往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教师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本学科知识与技术、社会以及相关学科间的关系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观点和概念不是死记公式解题。
学习物理绝不是死记定理、公式,不是空洞、单一的解题训练,仅注重其形式化的表面,是无法把握物理的实质的。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就是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学习的重点也应该是理解观点和概念不是简单的死记公式解题。
4、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生活。
许多学生认为物理知识太难,又与日常生活没有大的联系,所以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物理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物理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但这并不是让物理课程脱离学术轨道,而是使物理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给已有充分发展的学术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动力;从学生的生活中给学生以启迪。让生活给学生当一部优秀的课程,让社会给学生当一个更大的课堂,使学生每一时每一刻都能处于教育之中,使学生具有永远鲜活永不干涸的知识源泉;我们还应强调物理课程的个性化、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课程个性化问题实际上也是因材施教的问题。
5、让学生重视数学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老师们早就知道物理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物理学主要是揭示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并使之形成规律。在研究物理中,有时是通过一定的数学手段使自然现象变成物理规律。有时在物理问题中利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因此数学知识与物理学存在相当大的联系,正如俗语所讲:“数理是一家”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有掌握好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在学好物理,才能更好地应用数学工具处理好物理问题,并能提高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6、增强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动性。
我们很多学生在信息处理上获取能力和努力程度都不够。举个例子,有的同学物理成绩总是不能有效提高,在做物理练习时不能很充分地、努力地挖掘一些隐藏的信息。说白了就是审题不过关这是一个普遍的实际问题。审题不过关说到底就是方法、习惯不过关,要过好物理审题这一关,我认为要努力做到以下八个字:“眼看”、“嘴读”、“手画”、“脑思”。
“科学教育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学习的基础、态度、动机和期望等因素,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反馈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我们强调要将学生培养成会学习、会思考、具有自主性和创新精神的素质型人才而不是一个知识接收器。对于缺乏知识的学生来说,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应该重视这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策略等的选择性,重视这类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对于全体学生,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学反思3
这一年来,我担任高一(5)班和三个实验班的物理教师,虚心向洪钟主任和梓欣老师学习,努力借鉴前辈老师的教学经验,再一次看到了科学的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一年过得很充实,收获真不少。现在把这一年的一些收获写出来,以博方家一笑。
这一年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感受最深的是,不在于课堂上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能够领悟多少。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关键在于“热情”两个字。不管是学生方面,还是老师方面,都要“充满热情”。有这样一种说法,天才都是具有某方面的狂热。我觉得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学生的学习上。比如高一(3)班的丁一同学,学习物理几乎是狂热的,很多高二的物理知识,甚至大学的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知识,都钻研得津津有味。事实证明,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很让人放心,根本不用担心他物理考不出好成绩。
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的`热情必须由教师的热情来带动。打一个比方,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一个良好的载体,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我在下面一些上课环节作了尝试。
1.扎实的基本功能保证学生听课质量。比如板书要大而清晰,讲解思路要慢而清晰,关键地方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听懂了,有了收获的喜悦,自然会把热情回馈于你。
2.讲述枯燥无味的物理公式时,可以穿插讲述妙趣横生的科学家轶事。科学家也是人啊,越是大科学家,越有故事讲。
3.通过动画演练一些公式。比如讲平抛运动时,我找来了在飞机上扔炸弹的动画,把它投影在屏幕上并说明了游戏规则,虽然只有10多分钟,但学生参与热情极高,课堂极活跃,完全展示了孩子爱玩的天性,这时候不失时机的点拨,相信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愉快而深刻的印象。
4.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规律,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要点。这个过程肯定也有不少笑料,比如有学生这样描述两个物体的相撞,他这样说:“冥冥之中一种力量让他们相遇,并发生了一次闪电式的拥抱”,底下的同学笑成一团了。
5.习题课中,可以让学生来分析练习题,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思,一方面可以由点及面的把握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抓住学生回答问题时模棱两可的地方不放,深入挖掘,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有些时候可以用一些易错题来迷惑学生,特意误导学生得出相当荒谬的结论,或者自相矛盾的结论,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说了这么多,其实有很多我自己还做得不够充分。借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来总结,“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教学会更有效。
物理教学反思4
开学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高一初始阶段,我注重了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现将我的实际工作反思如下。
一、教材及学法分析
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由初中升到高中首先不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老师已经把他们当成高中生对待,然而学生总是表现出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的特征,比如时常犯“小性”,为了很不值得的事情和同学、老师冲突,无法正确理解教师的用意等等。
环境的不适应,升入高中学生大多数所处的学习环境改变很大,学生间由于不熟悉,再到我校的合作学习,这些无疑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要求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和氛围,尽快适应学校的 课程改革的形式,尽快使学习走向正轨。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2)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难点之
一。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触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这个跨度非常大,l+l=2,1-1=0,- 2<1,“天经地义”,现在突然变了,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合可能等于0,而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学生难以接受。
其次在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上对高中学生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最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三、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学生和老师正在逐步走向合作学习的正轨。
物理教学反思5
随着新课程改革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死扣难、偏、怪题,不为考试而考试的宗旨和指导方针,要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务实,重实效。只有这样,教师就会放开手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和思路。挖掘教材和研究教法,力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一、中考复习抓好课本和课程标准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教学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如我在讲授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一章的内容时,把教材的编排顺序通过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给予调整,使学生学习轻松易懂。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初中理学的难点,但教材编排时将该内容放在了这一章的第一节,先认识功,再学习机械能,让学生的学习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借鉴了以往授课的经验中,将机械能的学习置于本章的开始,先认识了能量,然后引出物体具有了机械能,我们就说物体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现有章可循。因此,有益的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对教学方式多注重精讲多练
教学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
三、对学生应该学会分层次教学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活的活动,是师生通过课堂对活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 在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先设计了几个问题做到猜想,如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漏斗口,从细管向乒乓球吹气等,让学生从平时的经验中做到猜想,然后实际操作,从简单的实验现象得出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新课标提倡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反思是教学的催化剂
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了物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长期有效地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做好及时有效地教学反思。反思可以是课后,还可以是课前。如教学设计完成后,可以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课堂效率是否高,学生会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师生交流是否会顺畅,授课的进度,内容与时间分配在实施过程中会不会产生不协调。同时,学生的反思也是课后反思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自己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缺憾,如何使自己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又有个性。
物理教学反思6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教育教学的材料及实践基础。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物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物理教学情境中,从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反思自己教学观念和行为
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尖子生的学习状况,而忽视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状况,忽略了对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往往只关心物理的相关知识的传授,而忽略相关学科的知识的联系;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乃至割裂知识与生活的必然联系;往往只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忽略了问题意识的培养,忽略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物理教学反思7
2月16日我有6节课,每个班2节课,上午一个班一节,中午回到家写一写,上午上的这三节课的反思,为教学水平的提高做点工作。
8点9分,上课的的预备铃响过之后,我拿着高一册的物理书,走出办公室,直向三楼高一四班的教室走去,走到班级门口,8点10分的铃声刚好响起来,我拉开门,走进教室,进门后,一边向讲台上走,一边环顾同学们,有的学生说,老师胖了,有的说老师瘦了,有的说,有头发了,我说那以前我没头发?学生笑起来,那个学生马上说,头发长了。这对了不是有头发,而是头发长了,同学们有什么变化呀,没有,是呀,我们才分开20几天,没什么太大变化,在家过年,过得好吗?好。
大家把书翻开,看火车,同学们有点发愣,我把书翻到第一页,转过来给同学样看,同学们纷纷把第一册的物理收掏出来,有的同学说,没带呀,不要紧的两人看一本也行呀,看有的同学已经兹兹不倦的地学上了,火车在轨道上行驶,火车象个大虫子,跑起来,有没有腿,同学们都笑了。好了下面同学们仔细读一下图下面的话。
过了2,3分钟,我问同学们,读完了吧,这段内容说的是什么,没有人回答,我只好一个人说,火车行驶,也就是物体在运动,火车由静止运动起来,原因是什么呢,是力,这一段话是对我们上学期学习内容的领起,第一章是学习力,第二章是学习物体的运动,第三章牛顿定律是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关系是,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的合力不是零,就会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有速度的变化,也就是状态发生了改变,如果这几个力的合力是零,物体将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这个问题提出后,同学们有了响应,静止或匀速运动,我主这就是处于平衡状态,同学们接受了我的说法,这就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内容。
咱们再把书翻一页,看这又来了一个图,是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不动的那段时间的图片,我说看这个图,还记得期末考试题中就有他的影子,问题是怎么问的,还记得吗,同学们七嘴八牙地说,我说那道选择题,说这一状态是超生状态,对不对,这是什么状态,应当是平衡状态,什么时候是超重状态,什么时候,是失重状态呢,当从地上接着杠铃由静止向上运动起来时,是超重,再向上升到最后停的过程中,是失重状态。同学们想想对不对,稍稍给同学们一点时间,并又细解释了一下,向上加速时,加速度向上,合力就是向上的,所以支持力大于重力,向上减速时,加速度向下,合力向下,这时重力大于支持力。
这个图是这一章的代表图,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看这个运动员,两眼发直,直冒蓝光,说到这同学们就笑了,但我没有笑,继续说,看他胳膊上的肌肉,腿上的肌肉,青筋暴跳,疙疙瘩瘩,你们感受到了力吗,同学们都说,感受到了,有个同学说,老师,他的腿怎么有一个粗,有一个细呀,一个同学说,照片的拍摄角度的问题吧,我仔细看看图,说不对他的右腿是在前面的,反而细,应当是粗一些,这个人可能是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同学们又是眼睛咪成了线,同学们看这样一个人,小时得过小儿麻痹症,都能成长为优秀的运动员,咱们同学虽然基础差点,只要咱们努力,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能成功,大家努力学习,一定会有个美好的未来的。
我顿了一个,再调节一下气氛吧,从这幅图,我又有所感慨,我们中国人人口这么多,要挑点好的运动员,难到还不容易,我们现在的体制有一定的问题,向刘祥这样的人物,何只刘祥自己,还有好多,只是有千里马,而无伯乐,现在唱民歌的阿宝大家知道吧,同学一下子兴奋起来,他在电视上讲了他的经历,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有的同学说,他是陕西的,如何如何,我简短地叙述了他在茶坐唱歌的经历,在茶坐,他唱得好,结果补排挤,先是不给他伴奏,后来就是明着赶走了他。
现在的电视节目成全了他,在星光大道走红,终于取得成功。被人们认可,真是太不容易了,他凭借自己的实力,由周冠军,月冠军,一直走到年末部冠军。同学们只有x你们来改变这一现状了,你们加由哇,是现在的电视节目的形式,改变了阿宝的命运,王小丫,拿着考题,当主考官,李永,一伸手,伸出两个手只,呀…,说得同学们心情愉快,你们当中不知道谁能成为能够改变中国现状的人物,你们要好好努力呀。将来你也做名主持人。
好了,这节力有哪些知识点呢,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力是矢量,如何表示一个力呢。用力的图示,或更简单点用力的示意图。
接下来我们看生活中常见的力有哪些呢,重力弹力,摩擦力,现在我们对重力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这是因为我们的目光短浅,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指的是垂直于这里的水平面向下,如果你考上了大学,进北京了,那里的天真蓝呀,我们这的天空和北京的天空是一样的蓝,但重力一样吗,不一样了,在北京,重力也是竖直向下的,但把你的眼光放开,地球是什么样的,有的同学说是圆的.,我说不是,是地球是球,同学们又是惊诧,又是认同,那么我们这的水平面,和北京那的水平面是不是同一个平面,这两个平面是相交关系,同学们有点目瞪口呆,现在还没学立体几何,真是不一样呀,把地球切开,才是一个圆,对不对,同学们认可了,想想这两个切面是不是相交,同学们,不在做声了,都服了。我站在这里,刚说到这,有的同学有点不老实,有说闲话的,我说有的同学坐不住了,真往起蹦,同学们面面相觑,没看到谁这样呀,我接着说,不管是跳起,还是由一层楼走到10层楼,还是由地面上到龙塔上去,我们都认为重力是不变的,而神舟六号离地球那么远,也没逃脱地球的束服,在远一点的月亮也是这样,但万有引力要小的多,如果是无穷远,这种引力就没了,所以放开眼光,重力是要发生变化的,这些知识就是这学期要学的内容,学习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现在我们理解重心,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重心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不是,是把物体的重力看成集中于一点,是为了便于分析,重力如何测量,是利用了平衡原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重力的大小与拉力的大小相等,测重力是间接的,直接测得的是拉力或压力,时间好紧张,我要上学校去了,如果拉着4页1-2图中甲图的弹簧秤向上加速,这时示数就会变大,向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示数就会变小,我们感觉物体好象重了,或是物体好象轻了,而实际上在这个小的活动范围内重力是不发生变化的,为什么会提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呢?是人们思维的一种定式造成的,本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图甲的情况是二力平衡,弹力的大小与重力的大小相等,而状态改变时,这两个力显然是不等,但人们头脑中的原来的想法并没有变,还以为弹力的大小是多大,重力的大小就多大,认为弹力大了,重力也就大了,弹力小了,重力也就小了,因此定义了两个错误的概念。实质是忽视了条件的改变,状态改变时,本应就是这样,拉力与重力不等。
看4页乙图,如果把物体从托盘上提起一定高度然后释放,物体砸在托盘上后,会有什么现象?给同学一点时间思考,然后提问个别学生,提问李韩,回答是:秤的示数变大,是超重。我进行评价,说不完全对,砸上之前有一定的速度,砸上后物体将做向下的减速运动,是超重,现实中物体会上下忽悠,也就是上下振动,示数也会变大又变小,然后逐渐稳定,物体在弹起,向上减速运动时,是失重。重力这节的知识点就复习这些,弹力这节有哪些知识点呢?同学们想一想,两物体间要发生弹力作用,这两个物体一定是互相接触的,也就是它们两个必须挨着,是不是挨着就有了呢?不是的,两个物体还得互相挤压,这样物体就会发生形变,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我给大家做的演示实验,两个相同质量的大钩码,用细绳连结,中间跨过定滑轮,用手把右侧的钩码停在某处,它就停在此位置,高点就高点,低点就低点,听话着那,在桌面上放几张白纸,用力往下按,把它按在桌面的纸上,然后放手,同学们说说,此时纸面对钩码有没有向上的弹力,把纸抽出一张,抽的感觉是什么样,同学们多数都想来了,这时是一种临界状态,刚好没有支持力,这个钩码受到的绳向上的拉力与它的重力大小相等,已经平衡,如果再有支持力,物体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就矛盾了,另一个钩码也是处于平衡状态绳的接力与重力平衡,定滑轮只改变了绳拉力的方向。如果左边挂的钩码质量较小,当把右面的钩码举高后,松手后,它不会停到任何位置,而是会掉下来,它与纸面接触后,纸面会对它有支持力的作用,其大小应当是两个钩码的重力的差。也就是接触和挤压是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弹力。
是不是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会产生力的作用呢?不是的,不接触的物体间也会有力的作用,比如空中的飞鸟,与地面不地球不接触,也有力的作用,把一个条形磁铁玻璃的一面,另一面放一根针,当磁铁在玻璃上移动时,针也会跟着移动,说明不接触的物体间也会有力的作用。弹力的方向是什么样的?是与接触面相切,如果是绳,绳的弹力的方向是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杆的弹力的方向可以与绳相似,如用力拉杆时,杆中的拉力是沿着杆,指向杆收缩的方向,如果用力顶住杆,杆补压缩,这时间杆的内部分子间显示斥力,这时间杆的弹力,是沿着杆,指向杆舒张的方向,杆的弹力也可以是侧向的,古时的战争有十八般兵器,比如枪可以拉,扎,也可以砸,这就是向侧向用力,看书中6页右上图,小孩蹲在岸边,用小棍推圆木,小棍产生的弹力就是侧向的,方向很复杂,让同学们看自己的胳膊和手腕,用体态来表演,小棍发生弯曲形变,同样类似的,用左手挡住右手,右手向基顶,右手腕弯曲,手腕上部分子间距离变大显引力,下部显斥力,也就是右手腕要恢复原状,这时右手指尖的弹力方向就是侧向的。我们再看跳水运动员跳水,这是跳台跳水还是跳板跳水,同学们一口同声回答是跳板跳水,我说这个跳板就相当于一个杆,他的弹力就是侧向的,为什么做成板,而不做成杆呢,是因为变成杆,人就站不稳,可能摔倒,也就是脚下的支持面在大一点,人的重心要落在这个面内,人才不会倒,如果板变成杆,人要站稳就要经过更高的训练,象走钢丝,需要平衡伞或平衡棒,特别了不起的人,可以不用这些,用两个手臂,摆来摆去就可以走钢丝了,这样可以调整重心落在支持面上,如果把两臂砍掉,你在试试,那就不可以了,有的同学说,用头晃来晃去,我没批评学生,有的学生看没批评,就也说,耳朵长点,来回摆耳朵,大家都笑开了,这个想象好特别。同学们看看这个弹力的方向是不是沿着杆的,同学们又在想,是不是侧向的。
同学们再看下面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稍等一会,再说这个实验用来演示微小形变,我们用手压桌子时,发生了形变,但我们可能感受不到,利用这一装置让你感受一下,如果不是木制桌子,而是一个一尺厚的钢板做的桌面,用力压,会不会形变,同学们,都能理解,说会形变,这个形变会怎样呢,就会更加小,但一定的有形变。
但有一个问题同学们要注意,就是不要被这个实验误导,在分析物体受不受弹力时,不能去追究是否形变了,然后分析是否有弹力,而应当在受力分析时结合运动状态的分析,这样才是正确的。比如一个光滑的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与一斜面组成的一个角上,处于静止状态,斜面对球就没有弹力,如果有,物体就不会处于平衡状态,这时你扒着小眼去看形变,就是误入了歧途。是不是这样的图形,斜面总不会对球产生力的作用呢?这样想就片面了,如果整个装置向水平方向加速,球仍与斜面相对静止,则此时斜面对球就会有弹力作用,这三个力合力才不能是零。如果没有斜面的弹力,球将不会加速,这是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我们做的题目中,也就是这两种情况,一种是状态不变,另一种就是状态发生改变。这一改变在生活中的例子是什么?同学们想一想,稍后。有的同学说坐车,对了,同学们刚从家反校,坐车时,x背什么时候对你有弹力。现在车上的x背是可以调角度的,大家想想x背如果是光滑的,又是斜着的,加速度很大,人会怎样,有的同学说,人就会起空,是的人就会沿斜面上窜。x背如果是粗糙的,x背就会对你有弹力,同时也对你会产生摩擦。这节课到了下课的时候了,40分钟就这样过去了。
物理教学反思8
初三物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兴趣上,或者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上,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多做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有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我还从生物实验室借用了试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实验。在学习色光的三原色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装有水的圆形塑料瓶)观察自己家的电视机的颜色,是否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
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并积极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马上指出,而是引导学生
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就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还有问老师来解决。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的乐趣。
三、尽要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
看看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例子。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再用来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噪声,同学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减弱噪声的三个环节来控制噪声。也可以利用回声,来估测一些生活中的距离。这样,同学们既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又会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热爱,对拥有知识的自豪感,也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四、不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恐惧感
刚接触物理,在带给同学们新的知识的同时,也让有些同学产生了恐惧。教师要了解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状况,要求他们写物理总结,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向。对感到物理有困难的同学,及时进行问题的解决。不让他们的困难和疑惑,越积越多,从而感到物理很难,一点都不懂。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何时刻提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个老师,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思考的的问题
篇五: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一、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物理教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于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高,与时俱进,才能够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让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不注重能力培养,事实证明由于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想提要成绩是很困难的。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于是我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放心大胆的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合作交流,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反思呢?
首先要反思的是自己的教学理念。我过去上课一切以我为中心,认为只要自己把该讲的都给学生讲了学生就掌握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事先都给他们讲讲就算尽到作教师的责任了。从不考虑学生的感受,结果事与愿违,有些问题讲了很多遍学生还是掌握不了。通过新课改的学习和我自己的深刻反思我意识到物理教学要想教好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个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中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自主的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虽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针对不同的课题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研究性课题要大胆的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例如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积极动手,团结合作,不怕失败,大胆猜想。有一组学生猜测: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导线的长短有关?而有一组学生猜测: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有关?通过实验他们都得出了结论且都认为自己的结论没有问题对方的结论是错误的。大家争论不休,让我来判断,我并没有直接说哪个对而是告诉大家你们说的都不错,让他们自己找出差别和原因,同学们也感觉很奇怪,立即查资料,看书找出其中的原因,经过他们的交流讨论最终得出了正确结论;同时也加深了对电磁铁的理解。而对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内容,也不能放任自流,主动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有教学就有问题,有问题就要反思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学而不思则罔,只有这样才能在反思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的物理教师。
物理教学反思9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高一物理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能及时更新
1、习惯于浅显的定性研究,不肯动脑进行深入的定量探究。
2、不认真看教材,不习惯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3、不肯花功夫记忆知识,基本概念、公式、原理不去熟练掌握。
4、做作业时图完成任务,过分的依赖教材、参考资料或同学,独立完成作业的意识不强。
相应措施及设想:
课堂上尽可能的把定量探究的实验交给学生去完成,强化探究意识,培养科学、严谨的探究态度;课堂上进行教材阅读训练,先是由老师就教材内容提问,让学生讨论回答,逐步过度到要学生对教材内容质疑,学生讨论、老师指导解决,从而培养认真阅读、深入钻研的学习品质;为了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的理解和记忆,课堂上增加一些小测验,用几分钟的时间对上一堂课学过的重点知识进行检测,并请成绩优劣不同的学生上台展示,练习中增加一些对概念的判断、公式的推理、原理的一解多题训练;为了增强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意识,除了从道理上讲清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之外,还适当布置当堂练习,在老师督查下完成。
二:学生基础薄弱
1、描述物理现象、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解答物理问题时,文字表达能力差,不能较准确的使用物理语言。
2、解题素养差:不规范、不严谨,缺乏条理和逻辑。
3、数学运算和推理能力太差,必备的数学知识如函数、方程、平面几何等掌握不好,给学习物理造成很大障碍。
相应措施及设想:
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去描述物理现象并通过自己的抽象、归纳出物理概念,练习中增加问答题和论述题的份量,还布置课外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操作过程、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论、实验误差分析和反思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时,先让学生上台板书他们的解答过程,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讲评,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应该怎样表达更规范;督促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当课堂上要用到某一个数学知识点时,课前提醒学生做好准备。
三:课时安排不够
虽然在36个课时内能免强完成一个模块基本内容的学习,但缺少时间在课堂上进行训练和解题指导,难于达到熟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相应措施及设想:
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上,挤时间进行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指导。
几点建议
1.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2.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3.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
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4.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
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
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小结: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反思我在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再有就是教学过于死板,平时让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总是满足于自己一言堂。不给学生机会出错,而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断的向周围的人学习和请教,为早**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努力。
物理教学反思10
连续教了多个九年级物理,转回身来到八年级,却不知道该如何上课。《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第一节,因此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应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本课的教学核心概念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在此前往往关注的'是动作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状态。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想突破难点,就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认识到“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后,再次提供音叉,让学生设计实验,用视觉看到物体的振动。这样处理,使探究“振动”的内涵由易到难,由显到隐,由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逐步丰富概念外延。思维的顺应和激活,实现了教学的“层递性”。
课堂中,重视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既拉进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消除科学的神秘感.同时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的利用身边简单器材在课下进行小发明,小创作。
但是在课堂上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不能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环节;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足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及时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适宜的情境,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
物理教学反思11
今年高考已经结束,结合今年高考试题,并且为了能更好的进行今后的教学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总体来看理综试卷既有适当难度,又有较好区分度。其中物理试题注重考查“双基”、注重考查潜力、注重考查各学科核心知识。试卷的整体结构稳定,与学生平时练习的知识结构没有太大差异。
回想一年的高三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令自己比较满意的是我透过用心参加各种教学活动,认真分析考试大纲,把握高考动向,认识到"3+x"物理教学体现的是中学教育性质是基础教育这一导向,立足这一点我想"3+x"的多数题目跟以往的考题相比无本质变化,复习基点应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因为基础的东西往往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最是可能作为综合潜力的测试点。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化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相信学生如果能踏踏实实的跟复习,认认真真的答卷,不犯眼高手低的毛病,在高考中即使不能把所有的试题答完,仅答好中低档题成绩也会不错。
当然,高考复习中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资料多,时间紧。由于我在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潜力,所以对于综合潜力的提高及冷点知识的复习时间相对较少。这样不利于满足优秀学生的进一步提高。高考试题是选拔性考试,它务必有区分度,持续必须难度,因此对高考物理复习,不论什么层次的学生首先要强调他们重视理解。物理是一门不是*记忆、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学好的学科。物理题利用不同的物理情景、不同的设问方式来考查对物理基本概念、规律、方法的掌握和应用状况。复习中只有重新深入理解概念、规律,力求对物理知识、方法的掌握和理解到达一个新的层次,构成较高的潜力,才能理解高考的选拔。
其次要做好归纳。复习中抓住主干知识,构筑起一条整个中学物理资料的主线,对中学课程中典型的物理模型及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技巧、题型也要做好归纳。在做好归纳,条理清楚的基础上,还应带领学生复习边角知识,在有所侧重的基础上力求全面。
吸取了今年的经验教训后,为了提高以后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抓住考纲、回归课本
1、紧紧抓住考纲逐一落实考点。考纲是考试出题的依据,所以在今后的复习中用考纲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状况,才能做到全面无遗漏。要对照考纲一个一个知识点落实,从考纲对知识点的要求的程度对照学生掌握的状况看是否达标。
2、重视课本,带着问题看书。今年高考中也体现了对课本知识的回归,例高考题中的第21题就是课本中的原实验。注重课本知识是务必的,关键是看你怎样去利用课本,只是通读课本不会有太大的收获,如果带着问题看书和笔记,研读教材资料,使其看书和笔记有必须的目的性,便于弥补自已基础知识弱点,融会贯通教材的基础知识结构,使其回归课本目的性强,才能充分利用时间,真正到达查缺补漏的目的。
3、正确处理好“热点”与“冷点”。最后阶段复习中,不仅仅要注意考纲中的热点问题,在看书时要重视考纲中的重点资料,同时更要关心所谓的“冷点”。因为前一轮复习中在综合试卷里所谓的重点知识、热点知识出现的机会较多,通常都进行了反复的强化,恰恰在所谓的“冷点”的地方出题较少,重复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没有考查过,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必要的给以加强。如:今年试卷上15题中的偏振现象和22题探索黑盒子中的电学元件实验都是平时练习较少的`知识点,以后应注意在“冷点”上的复习,能够防止在高考当中出现一些知识上的死角。
二、联系实际培养潜力
纵观近年的高考卷,生活、生产、科学研究中的物理问题已成为高考中的热点。平常的物理教学强调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缺少与科学技术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在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训练时,往往是简化后的物理对象、场景,把所有物理问题变成了理想化、模型化,而实际生活问题则往往不同,它并不明显给出简化或理想化的对象及物理场景,例如今年25题中电磁炮问题,因而需要培养学生学会抽取物理对象和物理场景的环节。而且今年的实验也不再是较常见的电学实验而是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探索性实验,这要求考生平时做好每一个实验,具备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的潜力。试题中还出现了决定雷电发生的位置的问题,对学生的估算潜力、分析潜力都有所考查。
三、做好归纳,注重综合
1、要善于归纳总结,不仅仅要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对物理习题最好能构成自己熟悉的解题体系,从而在高考中应对陌生的试题能把握主动。
2、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不强调跨学科的综合,重点应放在力学、电磁学的综合,加强训练、归纳、总结,反思、提高分析综合及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潜力。复习应以本学科知识为主,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跨学科综合试题上。
四、重视训练,注意答题的规范化
1、平时训练中要让学生抓住自己有困难的问题认真分析,针对性的训练。最后的阶段应避开难题、做少量的练习。要选取难度适中,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题目和一些基础题目来做,要保证质量和做题的效率及情绪和信心,透过做题持续良好的解题潜力。
2、规范答题。物理试题的解答比较重视物理过程和步骤,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在解答物理题时要规范。解答计算题时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有必要的图示,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要有方程式和必要的演算步骤,计算结果要思考有效数字和单位。让学生在练习时尤其在做高考题时要仔细看一看计算题就应怎样样表述,答案的评分标准如何,力争做到能做对的题目就必须不丢分。
期望经过前一段工作的历练,经验的吸取及教学的反思,在校领导及老师的帮忙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我今后的工作潜力能逐步提高,教学效果能越来越好。
物理教学反思12
一、教学反思及其必要性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什么是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笔者在两年的新课程教学中做了些初步的探讨。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二、物理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主要特点有:
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
例如,每章都有精彩的导入,旨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导入有的浅显易懂、幽默风趣,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物理学习;有的高度概括,从科学技术的现代应用开始,启发学生思考;有的则从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指导学生从不起眼的小事思考物理学的问题;有的导入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学习兴趣;有的则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将学生引入课堂。教材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物理学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注意从身边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2、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教材继承了我国物理教材的优势,强调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注重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循序渐进,注重内容表述言简意赅、条理分明、深入浅出。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
3、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体现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从整体结构上为学生的自主发展留下了空间,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小实验和低成本实验的引入,这不仅让学生们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让他们经历一些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由此看出,物理新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现代科学知识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师不可能在学校教育时间里,把物理学的事实和原理都传授给学生.但是让学生理解了科学的过程,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依靠自己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三、新课改物理教学中的反思案例
新课改前,我校积极地提倡“启发式”教学,坚决地废除“满堂灌”,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学习成绩的提高只能代表学生“获得到了更多的知识”,意味着这批学生将来会比较顺利地步入重点大学的殿堂。但是这些学生离开学校、离开了老师的怀抱,究竟有多大的能耐?他们能否在人类高科技的激烈
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的教育真的成功了吗?真的无可挑剔了吗?笔者经过反复的学习和论证,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成绩只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这一维目标。让学生动起来,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这才是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如何由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进发呢?笔者作了大量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下面就以“原子物理”的教学为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在“原子核式结构”的教学中,过去是教师引入新课,如电子的发现使科学家想到原子的结构问题,因为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是中性的,正负电将如何分布呢?著名科学家汤姆生提出了诱人的“葡萄干布丁”模型,这个模型是否正确呢?接着教师呈现出几个重点问题:什么国家的哪位科学家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得出了何结论?这个结论与“葡萄干布丁”模型是否相符?为了解释这个现象,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模型是怎样的?用这个模型又如何成功地解释了实验现象?……诚言这种授课方式,比起传统的“满堂灌”优越了许多。但同新课标要求的教会学生用科学家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相差甚远。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教师先将学生分成了八个学习小组,教师提出问题: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是否正确呢?假如你是科学家,你如何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大家各抒已见,热闹空前,有的小组提出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但立即受到这样的反对,当时有电子显微镜吗?有的小组提出做实验,但不能拿出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大家激烈地讨论了许多分钟后,终于有同学提出用极细的子弹打击物体中的原子,从而探讨原子内部的结构。教师欣喜地表示,这是个了不起的主意。同时启发学生,探索物质的内部结构通常采用黑箱原理,就是先向黑箱输入某些信息,看它的反馈信息,从而对黑箱的内部结构作出推理。教师进一步引导:极细的“子弹”如何获得呢?“子弹”如果能“带电”,我们就能根据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如何获得“极细的、带电的”子弹呢?让我们来看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的吧。同学们兴趣十足,这时再引导学生看课本及动画“α粒子散射实验”。最后教师同学生一起得出在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究中,科学家的思维是:提出问题(电子的发现导出了原子正负电荷如何分布的问题)、作出猜想(汤姆生的原子模型)、设计实验并做实验(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获取数据(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作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分析论证(汤姆和的原子模型站不住脚,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交流评估等。最后教师因势利导地鼓励同学们,有些同学很有创意,他们对生活的用品稍作改动就成了方便实用的新型工具,这些同学就是善于用科学家的思维来探究问题。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界仍有很多问题未得到解决,同学们要奇思异想,敢于质疑,大胆猜想,大胆实验,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为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
笔者在整个原子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都一直在灌输科学探究的思想,从汤姆生电子的发现,到卢瑟福核式结构的提出;从核式结构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到玻尔的原子模型,到量子论的“电子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体现当时科学发展的历程。让学生生动体会到粒子世界的奇妙和微小,体现攀登科学高峰的艰辛与喜悦。枯燥抽象的原子物理学,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曲折动人的原子结构发现的故事,变成了提高科学探究素养的乐园。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但学到了新的知识,更重要的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物理学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物理定律的发现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够精心策划好每节课,适时地渗透科学探究的理念,就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这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这正是新课教的初衷和目标。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反思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四、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要丰富物理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要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
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
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物理教学反思13
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本学期所学的新编高级中学:第一章力;第二章 直线运动;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
第一章讲述力的基本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引入运动学的参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并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这章是力学和运动学的纽带,特别是牛顿第二定律。第四章则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平衡)的规律。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废,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首先要找到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到运动学的知识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理则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物理教学反思14
20xx届高三很快进入全面复习,经过一段的复习,学生中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反思近一段的教学,自我认为今后的复习还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复习
在复习中发现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基础知识但是关是造成学生题不会做的主要方面,例如在进行浮力计算时由于公式不记得,看到浮力题感到无从下手,在分析力的有关知识时,由于对于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分析不清楚,分析不清物体受到几个力,造成许多的力学问题无从下手。基础知识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前提,也是中考中的重点资料,因此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应是物理复习的重中之重。
二、搞好试卷讲评,提高应试潜力;
试卷讲评是下阶段的主要课型之一,透过试卷讲评一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二是及时反馈信息,发现、解决教学疑难,查漏补缺;三是总结吸收教与学的经验和教训,改善教学。四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潜力。只讲评不练习,只练习不讲评,或虽讲评但却不及时,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①独立审题,独立地弄清物理情景、独立地提取信息,这是学生务必具备的基本的解题潜力,也是近几年中考命题所看重的热点问题。近几年出现“信息给题”、“联系生活、生产、社会和科技的题目”,意图之一就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独立审题潜力、是否能够透过自己的阅读理解,从中筛选出有用信息,进行求解。为何这类题得分率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独审题独立解题的`潜力差。因此,在复习中,在分析例题或者讲评试题的时候,教师要把审题的机会还给学生,从读题开始,独立完成解题全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审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力。要透过例题、习题,养成对具体物理过程作具体分析的好习惯,学会分析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维方法
②规范解题
语言规范:个性是目前比较注重探究题、论述题,要求学生能清晰的理解物理概念并能准确的表达,叙述应有较强的逻辑性、条理性,要简明、扼要,直奔主题,要写出主要的步骤。尤其是实验填空题,最后结果表述不规范,就可能把解答过程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浪费掉。书写规范:对作图题更要个性注意认真规范。
物理教学反思15
教育并非是一个单向道路,也是一门无止境的学问,教师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每一次的教学反思。针对刚刚结束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教学,我深感其中所蕴含的成功和挑战。在此,我愿和各位分享我的教学反思报告,希望能为更好的教育教学作出贡献。
首先,我要表达的是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鼓励和肯定。在我教导的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中,学生们展示了对物理科学的热情和好奇心,他们的积极参与,使得课堂氛围活跃,这也为他们的学习成果增添了一份信心。同时,学生们的主动思考和积极反馈,也给我重塑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技巧提供了宝贵的反馈。
然而,挑战也并行而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理解一些物理概念上遇到了困难,例如牛顿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概念,他们往往在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理解的落差。另外,部分学生在实验环节的参与度不高,基本操作的功力需要加强。于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如何鼓励和引导他们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成为我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增加直观教学和多元化教学方法来改进。例如引入更多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案例,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语境中理解和学习物理概念,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同时,强化实验教学,亲身参与并实践学术理论,可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也有助于深化理解。
不过,虽然我认为上述教学策略有可能有效,但实际执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灵活调整,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方式和学习风格都是不同的,我们需要探索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总的来说,在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教学汇报中,我深深感受到,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的改进,才能更好的教育。今后,我会继续以开放的心态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面对各种教学挑战,以期给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让我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同事们,他们的建议和鼓励让我始终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教学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永无止境。我希望,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我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物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物理教学反思06-12
(经典)物理教学反思05-15
物理教学高中教学反思04-14
物理教学反思【荐】06-24
物理教学反思【热门】06-25
【推荐】物理教学反思06-26
物理教学反思【精】06-20
【热】物理教学反思06-21
(优选)物理教学反思07-10
物理优秀教学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