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作文课,内容不是书中园地的习作题目,通过设计一个情境,获得一次体验,完成一次写话练习。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大环节:一游戏亲自实践
二动笔写写体验
三作品简单展现
设计理念: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对于他们来说,写作可能还是个难题,缺乏的不是写作的热情,而是不知该怎么写,写什么。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活动式导入,选择了一个小游戏,想通过游戏,提供一个写作素材,激发孩子的写作灵感,学生不会感到厌烦,不会把写作当做成一种机械,枯燥乏味的任务去完成,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课,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课。
这节课没有提出太多的写作要求,孩子不会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顺流利的.话来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感就值得赞扬和肯定。
课后名师点评:
1在说一说游戏过程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说。
2作品展现的同时要加入现场的点评。
课后自我反思:学生有真实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课后检查,基本都很充实完整,经过评改,已经抄写在大作文本上。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
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穿过小山包的密林。石板小路的尽头,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周围镶嵌着不大整齐的石头,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你要是踩上去,准会滑倒。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那悄悄地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可惜没有鱼,是水太清太凉的缘故吧?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不用说我是多么喜欢珍珠泉了。我很想知道,它哪来这么多冒不完的水泡?在小河断流的时候,在村里的井水干涸的时候,它还是不停地冒着水泡。难道是有许乡快乐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玩儿吗?他们一定玩得很高兴吧?每次,挑着阿爸给我做的小桶,来到珍珠泉边,我都这么想。
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一、授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14课《珍珠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能力目标: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像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扫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2、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叙述顺序。
四、导入课文:
同学们见过泉水吗?今天教师就领同学们去作家吴然的家,去看一看美丽的珍珠泉。
五、新授课文内容:
(一)范读感悟,激情融趣
教师先范读一下课文,同学们边思考有哪些字词容易读错,难以理解。(师范读)
指导读生字词(卡片):弯曲镶嵌朴素筛下干涸小桶
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课文。
(二)初读课文,总体感受。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谈一谈你对珍珠泉的感受。
同学们说得真好,说明你们回家预习了,教师十分高兴,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下课文,用笔划一划你认为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
(三)精读课文,深化目标。
1、现在请同学们读一下你喜欢的句子。
2、同学们有这么多喜欢的句子,现在你可以和同桌说一说你喜欢的这些句子的理由,一会来汇报。
3、重点指读者句子(读出感悟和理解)
(1)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
(2)水是那样绿,绿得像章是被周围的绿草染过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
(3)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夸奖)你能把你的感觉读出来,读得真美。
珍珠泉不但美丽而且有趣,还会笑呢,多美呀!谁能读出这种笑的感觉来。
(四)深化中心,感悟。
正因为有了这么美的珍珠泉,作者才自豪地说:(读课文)
此时珍珠泉在作者眼里已不再是一眼清泉,而是一个孩子,你们有什么话对珍珠泉说吗?你也可以用你们的话宣传一下珍珠泉,做一个广告也行。
(五)总结全文。
珍珠泉是这么有趣,这么美丽,他不仅是作者吴然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每一个人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努力,将来让我们祖国的山更美,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好吗?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珍珠泉》教学反思
《珍珠泉》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珍珠泉的特点以及它的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感觉有3点做得不错。首先,在讲解珍珠泉的特点小水泡时,鼓励并带着同学们一起想象,想想他们自己平时吹的泡泡,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小水泡这个特点,并认识到珍珠泉名字的由来。其次,反复强调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使同学们感受到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对家乡的喜爱。另外,利用课堂剩余时间,及时用来学习课后资料袋(我国有很多神奇的泉)。
然而,在讲解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
一、珍珠泉的特点讲到了,但不够突出,没有让学生反复读,去体会它的美。绿: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清:清得能看见潭底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二、在讲珍珠泉周围的环境时没有说明描写顺序。先写周围的石头、蕨草、花环,再写珍珠泉的水。还应该联系实际,提醒同学们平时写作要有一定顺序。
三、课文推进得较快。在熟读课文的情况下可行,初学是不可以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装满昆虫的口袋》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最后一篇主题课文。这个单元的“笔下生花”的要求是“写一写生活中有趣的现象”。三篇主体课文第一篇《大自然的语言》学生可通过仿写的形式写自己的发现。但三篇课文让学生从发现的角度让学生进行作文都有一定的难度,相反的《装满昆虫的口袋》一文,围绕法布尔迷恋昆虫这个中心词,记叙了两个小故事。全文总—分—总结构,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写人记事的优秀范文。
一、变序设计
在全文的教学中改变平常用的方法,两次采用变序教学。
1、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的变序设计,立体解读了文本,当学生通过两件事更深地懂得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后,再读第一自然段,实际上就是把学生零碎的印象进行归纳,让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对自然的浓重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第一自然段的总起作用,但一切又尽在不言中。
2、从第二件事的学习再到第一件事。
二、读写结合
1、第一自然的学习,学生可以仿照课文用复句的形式,还是采用关联词“无论……都……”用排比句的形式写自己的兴趣爱好。课文最后一段,学生稍作变化即可用自己的'作文中作为总结句。
2、课文中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记叙的两件事,第一件事主要是侧面描写,第二件事既有正面描写,又有对比衬托。第二件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品位表达的作用,揣摩作者的写法。因此在学习第一件事时,我们引导学生想象事件的具体情境。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有创意的表达。作为教师还应该告诉学生:“我们在记叙自己的兴趣爱好时,还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是否写出自己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动。”
写人文章中的一件事的描写必然是写好一个自然段,才能写好一个段群,然后才谈得上谋篇布局。
3、课文围绕“迷恋”二字来表达法布尔的兴趣爱好。学完全文可以指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先想一想哪些事情能集中说明自己有什么正确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两件事,学习运用作者的方法组织语言。
通过资料的交流,学生认识一个更加丰满的法布尔形象,联接学生自身让他们从文本中走出来,走向生活,生发感情,受到感染,真正提升语文素养。
课标指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由是一种最高境界。学生必须积累一定量的语言和生活表象,掌握一定的表达方法,才有可能不拘泥形式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非是无序的,凌乱的。
当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前提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只有这样的创造才能有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4
在教学《瀑布》一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激情引入,整体感知。
首先我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瀑布情境中。真实的瀑布,动人的音乐,激情的范读,三位一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读,感悟语境,体会气势。
文中第一节比喻瀑布的水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让学生观看“浪涛翻滚,松涛轰鸣”,的动画,在此基础上学生感情朗读,揣摩作者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的比喻突出了瀑布先声夺人的非凡气势。这样避免了对比喻句作复杂的讲解,让学生从自身体验语言的美丽,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文字的音效化将学生的体验与重点句的欣赏,理解结合起来。
3、质疑启思,突破难点。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要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去理解。“你喜欢哪小节?”“读了这小节,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促进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孩子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在协作交流中逐渐学会与人交往、沟通,消除人际交往中的自卑、紧张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可能。这样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新型师生关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用“挂”与“衬”作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动态图,此时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瀑布”与“白银”的相似以及“衬”字的贴切。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以语言文字为依托,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审美陶情,融为一体。
欣赏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后,我再用录像展现了第三节描写的近看瀑布的情景。当学生欣赏到瀑布飞流直下,腾起水汽,缓缓飘落,如烟、如雾、如尘的美景时,他们陶醉了,此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为这种亲自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这种审美感知力也就是审美素质的核心。在多角度欣赏了瀑布的壮丽和柔美之后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在读中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赞科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情感,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感情的自然结果。”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虽然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朗读,但学生模仿朗读多过于自身慢慢从朗读过程中体会。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
我所讲的是寓言《亡羊补牢》。由于这则寓言较短,所以一课时完成。在这节课中我始终贯穿着幻灯片教学。根据学习寓言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内学习课文内容。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去组内学习。本课我是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及学习生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我设计了组内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了合作精神。三年级是开始写作的最初阶段,在学文的同时要为写作打基础。在本节课中,我利用插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编演才能。为了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我采用了一段flash动画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补牢事件。最后教给了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生字在最后做了短时呈现。以上是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本节课还存有许多不足之处:
1.语言运用不恰当。有罗嗦现象,导致课堂延时。(还有不该自己讲的东西自己讲了。)
2.由于时间关系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例子。这是讲课中的一个失误。
3.在演示flash动画的运用过程中前一部分可以删去,只运用后一部分即可。
4.没有拓展延伸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6
风筝是孩子们喜欢的事物,放风筝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对课文中随风飘荡的各式风筝进行想象补白!再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孩子们美好的理想。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有描写“我”和小强的句子,我让学生想象水兵在海上巡逻时和飞行员驾驶飞机时在蓝天上翱翔的情景,读出骄傲和自豪。
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我采用结合“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这句话和全文在脑海中浮现孩子们放风筝的画面。体会空中的热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并思考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结合世界,结合课后第二题,说说自己想扎一个怎样的风筝?为什么?学生能说出理想和简单的理由,教学效果很好。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7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继续,话题是谈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学生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活动,有了一定的亲身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事例来谈。交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说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二是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
话题导入的方式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择:可以从课文《可贵的沉默》或《妈妈的账单》导入;可以运用抒情性的语言激情导入;也可以先讲述关于父母之爱的动人小故事,然后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交流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整理自己想说的内容,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注意引导学生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还可以提醒学生口语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如,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可以只谈具体的事情,也可以结合感受来谈。学生谈的比较多的可能是生病时的照顾,节日买礼物带来的快乐等,这是一个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对自己的爱。谈应该怎样爱自己的父母时,可以谈谈以前是怎样做的,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做了哪些关爱父母的事情,有什么感受。如果自己在向父母表达爱时遇到问题或困难,可以提出来,互相交流,大家想办法,出主意。
教师应注意关注情况特殊的孩子,如父母不在了或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等,尽量使他们同所有的学生一样感受到亲情和爱。
如果有条件,请父母一起交流,可召开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会,以帮助学生和家长加强沟通。
习作
习作是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有口语交际课上的交流作为基础,学生比较容易有话可写。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口语交际课上的发言,再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上交流的内容,也可以重新选取素材。
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或课外阅读中接触的相关文章,想一想这些文章在内容、形式上给自己的启发;还可以尝试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也可以回想一下口语交际课上其他同学的发言,以拓宽思路。
动笔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就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交流;写完后,根据学生习作情况,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父母听,并请父母提出修改意见。对习作的修改,可以在家长提出建议的'基础上,师生合作共同来完成。对本次习作,一要强调表达真情实感,同时对有创意的表达要进行鼓励;二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改和互改,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水平。
口语交际
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明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在第一组的第一个句子里,光是只、单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是光线的意思;第三个句子里,是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的意思;此外,光还有多个意思,(1)景物:如,风光;(2)光彩;荣誉:为国增光;(3)比喻好处:沾光;(4)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5)明亮;光明;(6)光滑;光溜:这种纸很光;(7)身体露着:光着头。
在第二组的第一个句子里,抽是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来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是(植物)长出的意思;在第三个句子里,是打的意思。此外,抽还有(1)从中取出一部分:抽查;(2)吸:抽烟;(3)收缩:这件衣服刚洗了一次,就抽了不少。
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读读这两组句子,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自己能否发现这些特点。教师可以仿照例子说一些类似的句子,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如,第一组:妈妈不光为我做饭洗衣服,还教我读书。明亮的灯光,洒在我的作业本上。我很快就把饭吃光了。第二组:爸爸从书架上抽出了那本他最珍爱的书。小麦抽穗了。他把鞭子挥一挥,猛抽了一下。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目的是归类识字。要求认识的字基本上是带木字的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进行指导。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要求认识的字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查,然后教师抽查本班学生认读情况。桐、桑、棕、橡是后鼻音,桑、棕是平舌音,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可以让学生在读韵文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关于树木的常识。
读读背背栏目中配合本单元专题,选编了乐府诗《游子吟》,诗的大意是,孩子要离开母亲远行,母亲一针一线仔细地为他缝制衣衫,针脚缝得密密的,担心他不能早日归来。母亲的关怀就像春天的阳光,哺育了小草,这样无私的母爱,做子女的如何能报答得尽?可让学生大致了解诗意,然后把全诗背下来。也可以找一些相关的诗词名句让学生积累。
展示台
教材提供了几种展示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的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必受示例限制。应根据本班教学实践,灵活选择展示的方法和方式。每个活动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教师可在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可以让学生在全班汇报之前进行组内演练,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参与其中,相机进行指导,让成果展示的同时展现学生的自我风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在展示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还可以跟口语交际和习作结合起来进行,如,可以请学生朗读优秀习作。建议把成果展示与对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反思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回顾本次活动的过程,把活动成果与参与程度、态度、合作意识等各方面结合起来,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同时巧妙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争取做得更好。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8
《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实现了自己的七个愿望。教学时,我通过引导、讨论,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珍妮用最后一个花瓣做了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帮助维佳健康起来。大家都喜欢这个可爱善良的小姑娘。我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争着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与别人分享。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交流时间。然后,再和全班同学分享。学生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我要很多钱,送给所有贫穷的人,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一个同学说。“我要建很多学校,让孩子们都去上学。”另一个同学说。有的说:“我希望所有的病人都能健康起来。”有的说:“我要建很多漂亮的房子,让无家可归的人都有房子住。”“我要世界上所有的妈妈和女老师永远年轻漂亮。”“我要让我们班上的汪淑婷同学和我们一样健康,能上体育课。”“我要所有的老人不孤独,所有的孩子都快乐。”学生的.愿望还有很多,很多。有的刚说完又抢着要发言,连平时不喜欢发言的同学也跃跃欲试。我尽量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还特别照顾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
课堂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只要留给学生思维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加上老师的引导、鼓励,学生的灵性可以得到舒展。这一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感动。我发现孩子们都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心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9
《荒芜的花园》是一篇含义深刻的文章。讲述了贝尔太太的花园由盛到衰的经历,揭示了人生的哲理:与别人分享快乐,将拥有更多的快乐;而自私的人,面对的是孤独和寂寞。
教学之初,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试图以花园前后的环境变化为线索,来体现主人公贝尔太太的自私所带给她的孤独与寂寞。上课之前,花了半个小时来指导朗读,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体会人物的心情。我尝试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精心设置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知识。如引入部分以一组花园的对比演示,设置学习的悬念,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贝尔太太落寞、孤寂的心情的教学中,以一幅“荒芜的花园”的影像,从而产生了进一步探究、寻找花园变化、人物心情变化的原因,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情感,使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可能。
在拓展训练的这块,我希望采用想象说话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贝尔太太后悔的领悟,我设计了如果你是贝尔太太,望着这样一座荒芜的花园,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我安排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写成一个小短文,大部分同学说的不错,可是写到作业本上,就不太令人满意,内容都差不多,新颖的不多,在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方面我还做的不够。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0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参加了20xx年浦东新区新教师培训。临近尾声,我接到了来自第二中心小学陆老师的来电。她说要对我的专业发展进行一次“诊断”,这让我非常欣喜,因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的机会。
先由陆老师为我上一堂示范课,再由我借班上课。我选了三年级下册的39《“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
陆老师为我上了第二课时,她扎实的课堂训练和清晰的教学思路,让我非常敬佩。她以保罗两次想错了的句子作为主线,分别展开深入的学习。通过对词语的品评和对句子的理解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她还时时点拨我,上课时,一定要抓住重点,加强学生质疑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此外,她还不忘告诉我,三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要抓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和复述等。这让我对这篇课文的脉络掌握得十分清晰。
在我借班上了这堂课后,陆老师还不遗余力地适时点评了这堂课。她指出了几点:
1、在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环节,我出示的是:
一个(时间),保罗看见一个小男孩,保罗以为,但是。当保罗邀请他坐车兜风时,小男孩,保罗又错了。原来。三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学生在回答“保罗以为________”这个空时,说“保罗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这样的新车。”而应该是“保罗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这样的一个哥哥能送给他一辆新车。”在这个回答中,我未能指出学生的错误回答。
2、由于我是用一课时来上这篇课文,所以时间上略显仓促。第5小节中,小男孩对他弟弟说的话未重点指导朗读。
3、最后,我给出了文章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复述课文,这对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陆老师建议把难度降低,分两个部分,创境复述。
在这次的新教师培训中,我觉得真的是受益匪浅。在上课,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磨练自己。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说清自身喜欢的生日形式和原因。
2.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3.鼓励学生大胆陈说自身的见解,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口语交际教学也应在生活实际或者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所以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创设情境来组织活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推荐,所以在教学中要求推荐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听与说的双方都是主动的,双方的角色是随时互换的。要求人人参与,实行“点面结合”的组织形式。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有关过生日的图片以和本地过生日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今年几岁了?(绝大局部学生9岁,本地有逢1、3、6、9、15岁大庆的习俗)你是怎样度过你的6岁或9岁生日的?你都收到过哪些生日礼物?
学生踊跃发言,老师要求学生说完整话。
师小结:刚才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感慨很多,发现有的同学生日过得热热闹闹,有的甚至风风光光,收到的生日礼物也是非常的精美甚至高贵。当然也有的同学生日过得平平淡淡,收到的礼物也是平平经常。尽管过生日各不相同,但生日都饱含着亲友对我们的爱和希望。那么我们学生究竟应该怎样过生日呢?过生日要不要送礼物?送什么样的礼物合适呢?请看情景剧。
二、创设情境,为口语交际作准备
情境l:一学生过生日,大摆宴席,热闹非凡。(课件出示)
情境2:一学生过生日,要求家长送这送那,但迫于条件,家长没答应,该生与家长怄气。(学生扮演)
情境3:一学生过生日,与家长一道,在院子里种下一棵小树苗。(课件出示)
讨论:你喜欢哪种过生日的方式?为什么?
三、自主参与,小组内大胆陈说
1.幻灯出示推荐的话题:
(1)我们学生应该怎样过生日才有意义?
(2)过生日要不要送礼物?送什么样的礼物?
2.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推荐讨论,要求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记下组内成员的意见,选出一名代言人,代表小组在班上陈说意见。教师巡视并认真听取个别小组的发言,进行恰当的指导。
四、班内汇报推荐
1.各小组整理自身的意见,理清条理。
2.各小组代言人上台发言,要求声音洪亮,吐词清楚,说话有条理,其他同学认真听,做到不插言,等他人的话说完了再发表自身的见解,以养成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对每个代言人的表示还要作出公正的评价。
3.给没有上台的同学一个大胆陈说的机会:针对个别小组的发言,大胆发表自身不同的见解。
4.民主评议,选出最佳代言人,并陈说理由。
5.教师给最佳代言人颁发奖品,以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五、拓展交际
1.我们这里过生日都有些什么习俗?推荐课前搜集的资料。
2.师针对过生日铺张浪费大摆宴席的现象,发表自身的看法,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推荐讨论:怎样过生日才有意义?这样做,能达到减少“红色名片”的目的。
3.学生将与家长推荐情况写在日记本上。
教学反思:
《生日和生日礼物》是语文乐园七“语文生活”的内容,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前准备阶段,我要求学生搜集本地过生日的'一些习俗,学生非常有兴趣,完成得很好,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充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胜利地建立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学习模式,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示的机会。
2.利用创设的交际情境,有效地组织交际活动。我创设了3个情境,两个是课件出示,一个是学生模拟扮演,这3个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自如地表达和交际。
3.注意点面结合,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参与是提高每个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保证,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我设计了小组活动,为了发挥典范的作用,我还设计了全班性的活动。这堂课学生的参与面达到了100%。
4.注意双向互动。在教学中,我强调了听与说双方的互动,尤其关注了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应对能力,要求听的学生不能被动地听,要随时准备发表自身的意见,要求说的学生和时调整自身的讲话,防止重复他人说过的话。
5.学生精彩的语言再现。例如:“我喜欢过生日时去照相,因为它能记录我的生长。”“我过生日喜欢
里来许多客人,因为那天家里很热闹,而我是主角,我有众星捧月的感觉。”“我平时老是一个人玩儿,很无聊,但我过生日时家里会来几个小伙伴,我就不觉得孤单了。”“家里来了客人,才会显示出我热情好客。”“我不喜欢家里来很多大人,因为他们一来就打牌。”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2
《燕子》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刀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学习本课,一是要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要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前我作了以下设想:
一、学生在课前独学时读相关资料了解燕子及春天的特点,并认识生字、新词,学会写1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生在群学讨论、全班交流展示中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并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结合教学设想与导学案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燕子,一说起来,学生就兴致勃勃,都非常喜欢。因此课前,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插图再现课文里的春光美,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教学伊始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视频《小燕子》将孩子们带进美好的童年,带进充满生机的春天,并巧用课文插图,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课堂检测、落实课前独学
上课前,我首先检测学生认字词、朗读课文情况。在检测过程中,我发现有少部分学生在课前独学不到位,如本课字词不能全认识,课文朗读不正确不流利,更不用说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的,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没有充分地朗读熟课文,就无法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了。如何让课前独学落实到位,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地地方。
三、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教学中,结合导学案,学生在小组内突破独学过程遇到的难题后,确定中心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展示导学案中“导学引领”中的任务,通过全班各小组的展示交流、补充,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时在教学中我还适时的插入课件,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学习写作方法。
四、研读感悟、以读促情
为了在学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以读促感,彰显师生的.风采。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住每一个可以展示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读、说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的给与鼓励。如抓住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在学习拟人句的时候鼓励学生说出积累的或是自己创编的拟人句,并分析这句子的好处,让他们在合作的基础上集中汇报交流,不仅增强了合作意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锻炼了语言能力,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五、丰富想象,写作指导
在课堂交流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春天的美好,抓住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借助具体语句来想像燕子的优美姿态,并把想象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语言来描述,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从而达到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此外,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学语言的凝练,精准,富有感召力、吸引力是我追求的一个更高的目标。
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孩子们似乎长大了,听得那么专注,朗朗书声那么动听,每一个学生都在用心投入地学习。
两节课上得都很顺利。《燕子》是一篇老课文,篇幅短,借对燕子的描写赞美可爱的春天。一开课,先指导了“燕”字的写法,接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说说小燕子的样子:乌黑的羽毛、雪白的肚皮,剪刀似的尾巴,轻快的翅膀。顺势引入第一段,读出小燕子的机灵可爱。
第二段的教学侧重于理解“像赶集似地聚拢来”一句,感受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第三段阅读前创设情境:“我们就坐在绿草如茵的小河边,看到小燕子在空中飞翔,有的.....有的......”你能想像到小燕子怎样飞吗?学生提出几个很有价值的字词:“掠”“沾”“一转眼”。通过能这些字词的品味,使孩子们理解到燕子飞行的特点:轻盈、欢快、敏捷。
最后一段是全文很有诗意的段落,呈现了一幅安静的画面: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原野、清澈的河水、空中的细线和音符。比喻更增加了燕子与春天的美感。本段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同样引导学生促进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为什么用几‘痕’细线,而不用几‘根’?”
全文的教学体现了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燕子的美,配乐的朗诵让学生入情入境,重视朗读和对语言的品味与积累。学生觉得比较投入,多数孩子已经能在当堂背诵重点段落。不足是段落间教学似乎还缺少更为精妙的过渡,全文体现了阅读的“整体到部分”的框架,而缺少再回到整体的,如对燕子整体特点的回顾,如果最后让学生再来说说是不是更好呢?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点】
目标1、2、3。
【教学难点】
目标2、3。
【教学准备】
1、学生:
收集牛郎织女(包括乞巧节)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及其它神话故事。
2、教师:
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神话故事的课件(展示故事主要情节,并教师配说对白。见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本单元导语
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
(板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
二、了解“乞巧节”,学“乞”
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29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齐读“乞巧”(“乞”三声,区别乞──气)
2、通过课前搜集的信息,你了解“乞巧”吗?
(四人小组交流、抽说、补充。见124页)
三、读诗,(学“霄”),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1、自读,齐读诗。
2、学“霄”(“霄”夜。上“雨”字头,下“肖”)
3、诗中讲了一个什么神话故事?(板书:牛郎织女)
4、生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讲故事。
⑴ 四人小组交流、补充(可用图书),教师参与交流补充。
⑵ 抽讲,其他学生可补充。
⑶ 出示课件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画面,师说白。见后
⑷ 每位学生自己讲讲故事:
(再出示故事课件)
出示简笔画,天上的星星是不是真有这样的故事?
(板书:古人的丰富想象)
四、读诗,理解大意
1、根据故事和信息自读理解诗意,小声说话。
2、四人小组交流,师参加。
3、抽说,其余补充(一年一度的七夕(即乞巧节)又到了,这天夜晚,家家户户的`人们抬头望无际的夜空,只见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见了。家家好在乞巧节时望着秋月,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
4、读诗、背诗:
⑴ 齐读;
⑵ 比赛朗读;(男女生)
⑶ 同桌互读;
⑷ 齐读;
⑸ 背:
(提示:根据第1、2句意)
① 自背;
② 互相抽背;
③ 齐背。
五、拓展
你还知道什么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资料: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她心灵手巧,能织出五彩的云锦。织女和牛郎结为夫妻后,织女再也不给天帝织云锦了,天帝用天河将她们夫妻隔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一次。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
《用冰取火》是北师大版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智慧”为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伍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要动手生火做饭时,打火器找不到了。一个年轻的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利用太阳光聚光点燃了火,表现了探险队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全文共八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到达南极-陷入绝境-冰透镜拯救探险队。其中第三自然段用一句话点明了火的重要性,第六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怎样取火,第八自然段结束在队员们快乐的气氛中。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今中外的聪明与智慧故事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用冰取火》是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还应进一步落实这一训练点。行课过程当中,我对生字新词进行了检查,看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其中“徘徊”、“一缕”、“束手无策”这三个较容易出错的词语进行强调,然后进入细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环节。
首先请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火的作用非常大,学生通过默读总结出是第三自然段,“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读一读这句话,联系课文抓重点词句,说说自己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联系上下文便可抓住“变化无常,寒冷和风暴”……“这团红红的火驱散了死的威胁,带来了生的欢乐”……这些重点词句,对第三自然段的.这一句话进行理解。这时再通过指名读、集体读,进一步体会火的重要性。之所以要设计这个问题,跳跃式的把第三自然段先拿出来,是因为这篇课文“火”是比较核心的线索,由于在南极洲非常需要火---到没有了火源----再到用冰取火都紧紧围绕火字为线索,所以这个问题对整篇文章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既然火的作用如此大,那么在南极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如果找不到打火器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读一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继续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体会探险队员们此时的心情。学生读文可抓住“一筹莫展”,“陷入绝望”,“束手无策”的重点词,其中“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学生是用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得解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明白了队员们此时的无助和绝望。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四、五自然段就更能体会到火是多么重要。在这部分学习中,我还设计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的是“柔和的太阳”,为什么现在却说是“惨白无力的太阳呢”?这个问题。通过前后的对比,更加体现队员们此时绝望的心情。他们真地会默默等待死神的到来吗?他们是怎样做的呢?第三个环节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学,读一读课文的第6、7自然段,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探险队员是怎样做的?这部分安排小组讨论的目的是“冰透镜”聚光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小组讨论可以你议我说,有问有答,集思广益,化解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用冰取火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加以总结。这时用一个课件,即半球形的冰透镜,以及阳光透过冰透镜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我认为在这里一个好的课件演示,既能轻松的化解难点,又能有效的增加课堂时效性,这时课件出示整个第七自然段指名读,教师指导朗读这一段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队员们此时的心情,洞察他们的聪明才智,顽强的意志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与“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在自读感悟的环节中,学生分别画出了能够解决疑问的重点词语,来理解取火的方法。因为学生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然后再安排组内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互相碰撞,以便从别人身上汲取灵感,互相补充。接着,在理解取火方法时,安排小组用自己组内喜欢的方式,可以抓词语谈理解,也可以画图来理解年轻探险队员的做法。这样做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指导学生合作的方法。采用画图法更能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将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图画的过程,需要孩子们在交流的时候思维碰撞,畅所欲言,才能完成小组内共同的成果。这种合作是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学生有的可抓,有的可说,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说是比较有效的。
人们常说,讲课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下来,总有些感到遗憾的地方。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大多数学生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合作方法,但是总体感觉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合作方法上,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或者分工就耗费了不少时间,显得学习过程不够紧凑,效率不够高。还有,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在状态和效率上有较大差别。有的小组四个人合作默契,小组长发挥很好的作用,效率较高。有的小组可能和学生性格有关,整体感觉还是比较沉闷,缺乏一种合作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从小组成员的配置、合作意识、合作方法等方面,做更细致的指导和训练。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字里行间包含着对南沙群岛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在初步感知课文时共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南沙群岛的美丽:地理位置、物产丰富、景色迷人。再逐段理解,体会每个部分所介绍的特点。其中第二部分物产丰富所用时间较长,不仅要理解“蕴藏、贮存、用之不竭、曾母暗沙”等重点或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还要让学生感知本段总——分式段落结构的'特点。以及为什么称南沙群岛为“巨大的蓝色宝库”这个总领问题。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达成了这一段的教学目标,不过我感觉引导讲解的多了一些,学生接受的比较多,但自主理解、体会还不够,特别是“海洋动力”中的潮汐能,尽管花了时间描述和讲解,但是学生还是没有一个深层的认识,今后在这方面还要抓一抓学生的课外阅读,我准备另外再找时间补充些视频资料,将这一块补上去。
第三自然段与第二段结构相似,因此在写作方法的理解上比较顺利,用时也不多,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找找“景色迷人”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相对而言理解的难度比第二段要简单一些,配合图片进行理解,以学生自己说为主,重点指导理解“翡翠与蓝玉合璧”、“碧波浩渺”、“蔚为壮观”的意思。再指导朗读。从效果来看,理解的目标已达成,学生也比学第二段更加自主、参与性更高。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04-18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9-21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02-14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06-27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2-04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06-10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翠鸟》06-07
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教学反思09-14
人教版下册语文《静夜思》教学反思01-27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精选25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