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5篇[推荐]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公开课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
今天上午聆听了贾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心里感触颇多。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老师来说,能不温不火地、且颇有条理地完成这堂课非常得不容易。相比较她刚来时课堂上的青涩与生疏,现在的她已经慢慢地走上了正轨。这与她一学期以来孜孜不倦地学习与脚踏实地地工作密不可分,当然,她的师傅更是功不可没!
纵观这堂课,教师的设计比较合理,知识的储备含量也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掌握情况。教学伊始,老师以有趣的谜语导入,能够迅速地抓住学生的眼球,接下来的自由提问更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有效地将全文的核心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为接下来的提炼文章内容埋下伏笔。教师的板书设计也很有趣,巧妙地概括了故事的核心内容,更能学以致用,让学生结合板书再次地复述课文内容,而不是单纯地仅仅为了板书而板书。这些优点可圈可点,值得保留,值得坚持。
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一些个人的看法。开头的谜语导入很有吸引力,但一开始的“向日葵”谜语和本课关系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可以去之。在生字词教学时,老师请孩子们说出自己的“记字”方法,但很明显,孩子们的方法都怪怪的,或者说不能称之为“记字”的方法,这还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引导。作为三年级的教学,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必不可少,像“气势汹汹”、“一拥而上”等词语,完全可以在第一课时进行一些词意的渗透。在接下来的范写环节中,老师比较含蓄,一带而过。其实,在范写生字时,老师应该放慢速度,关键部位更要边写边渗透,这样才能真正地起到指导写字的.作用。另外,由于田字格较小,范写的生字显得不够清晰。复述课文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建议老师可以将“分自然段读课文”放在“结合问题写板书”之前,这样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会更加熟悉,无论是答疑、还是复述都会更加得得心应手。展示学生的作业,是一个很好的环节,但仅仅是“描红”,效果不明显,如果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生字,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老师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亲切自然的教态非常重要,也许因为比较紧张,她整个人显得比较拘谨,情绪也不够高。但听了贾老师的课,我还是很激动,因为课堂的些许不成熟掩饰不了贾娟老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我相信,假以时日,这颗星星一定会更加闪亮!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2
《荷叶圆圆》是一篇培养学生朗读及想象能力的散文诗。这篇文章语句优美,轻快活泼,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充满童趣的夏天,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快乐的心情。听了胡名珠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一课,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在此我记录一下的一点感触。
首先,我认为胡老师教态自然、亲切,声音甜美,语言充满童趣,很适合低年级教学。胡老师在上课前,作了精心的准备,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进入了一个荷叶的世界,在展示荷叶的图片中,让孩子们领略到了荷叶的`美,充分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识记生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胡老师在生字教学中,通过学生自由读生字、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有效地巩固了对生字的识记。
其次,注重朗读的训练与指导。听了胡老师的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全班小朋友的朗读非常投入,大部分小朋友声情并茂,相信这和胡老师平时的引导和课堂朗读环节的设计有关。在本节课中,胡老师采用了自由读、范读、男女生读等朗读方式,其中让学生扮演“小鱼儿”来表演读,让学生体会小鱼儿的欢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体上来说,我认为胡老师的整节课的教学环节设置得较饱满,重难点突出,教学流程、思路很顺,是一堂很不错的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3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谓科学,是说它遵循着铁一样的规律;所谓艺术,是说它具备水一样的灵活。课堂教学艺术是一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它可以出神入化,化平庸为神奇,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学懂。追求教学艺术之美,旨在优化课堂教学,使小学学科吧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最近,我听了田以明老师执教的苏教版语文第四册《少年王勃》一课,深有感触。田老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运用课文中美的东西去感染学生,还是教师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都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将学校规定的功课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无论是听课的老师还是田老师的学生,无不在田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中享受了一番。
一、思维美
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必须随着教学目标的不同,而寻求最优的状态。”美的教学思维决定着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设计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具体地说,是教师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节奏、图像等手段,创造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在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每一环节都体现着这种艺术:课前背背学过的唐诗,逐渐将学生引入人才辈出的唐朝,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王勃的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描绘的意境呈在学生的.面前,既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把握重点,排除难点,掌握知识,又令人感觉美不胜收;在理解“拍案叫绝”这个词的时候,田老师的设计更是令人叫绝,先进行字面意思的理解,然后对学生精彩发言采用“拍案叫绝”的方法进行即时表扬,再结合课文的语境引领着小朋友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教学过程是那么地自然、流畅,其中,最受益的是学生。
二、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田老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诵,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神态维妙维肖的模仿,对课文展示的典型环境栩栩如生的描述,,促使学生个个学得兴趣盎然,体现了低年级学科吧教学的语言美,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震荡学生的心灵。值得一提的是,田老师在教学中,一贯坚持不依赖现成的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充分展示自己在这方面的特长,给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提供了绝好的示范,这是录音绝对无法做到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当田老师范读完写滕王阁周围美景的一段文字时,问小朋友:“美吗?”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回答:“美。”田老师随即插了一个小插曲:“是课文美还是田老师美?”学生说:“田老师和课文一样美!”这时,老师和学生之间,还有什么距离呢?其中,最受益的还是学生。
总之,田老师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美,善于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用儿童喜爱的形式去指导,使学生不仅跟随教师思路走,而且还能借助教师的思路自己摸索着前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4
各位领导、同行们,大家早上好!
在这初冬时节,我们欢聚清茶飘香、人杰地灵的大寨,共同参与、见证云县教育局举办的三优活动,更感荣幸的是我能代表小学语文评委组向大家汇报小学语文组的竞赛情况。
下面,我将通过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与同行汇报我们组的评课情况。
一、感受
1、活动组织严密。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十月份就发文要求各乡镇精心准备,这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
2、各乡镇对活动高度重视,选派的选手年轻、优秀,能代表各乡镇的最好课堂教学水平,并能引领全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3、大寨镇党委政府、教办、学校全力支持,使活动得以成功进行。
4、大寨完小教师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我们感受到了温暖,而孩子们真诚朴实的笑脸和一声声礼貌的称呼、问候以及好学的精神也深深感动了我们。
二、课赛的亮点
本次课赛是对我县一学期以来的课堂教学改革情况的检阅,所以意义深远,它既是对我县课改工作的一个小结,也将对我县今后的课改工作指明方向。
此次参加小学语文组竞赛的共有来自12个乡镇及云县爱华完小的13位教师,课赛内容涵盖了小学一到六年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参赛教师年轻化,最小的教师虽仅有21岁,但他们给我们展示了新时代教师积极向上的风采与阳光健康的精神风貌,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十三位教师的整体素质都较高,他们精心准备,风采各异,为我们提供了十三节精彩纷呈的优质课。
1、授课教师有语文意识,能把握住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来教学。有依据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意识和理念,设计课时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目标设定及环节安排上皆有所思考,教学内容的把握基本能按学段目标突出教学特点;教学呈现方式上注重文段选点铺设,注重朗读理解感悟,基本杜绝了肢解文本来学习语文的做法,努力在点与面上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2、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明显,面向全体学生,从一个“请”的手势、点头、微笑或翘大拇指等动作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平等相待;师生参与、互动交流氛围浓郁,如幸福镇的李仕玲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就是通过教师不断的引导使学生深入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感悟、掌握文章的主旨。
3、教师的基本功扎实,知识底蕴丰富,课堂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能力高,环节设计合理,能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有的教学设计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爱华镇的沈嗣瑜老师的《月光曲》的小组合作部分的设计就较为新颖,利于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有的教师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有亲和力,便于与学生平等相处;有的教师板书工整,设计既能体现文章脉络,又较美观。
4、注重情感教育,充分体现情感目标。各位教师利用创设情景、多读感悟、重点词句理解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情感,引领学生走进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引起共鸣,从而感受人间真情,并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大寨的王仙老师、涌宝杨永晶老师执教的《假如》就是在让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抓住诗歌的补白点续编诗句:假如我有神笔,我会……有的学生说要给盲人带来光明,有的学生说要给农民画出粮食,还有学生说要给自己的外婆画一个会煮饭的机器人等等,学生稚嫩的语言让人感受到童真的可爱与美好。
5、课堂教学评价不再单一,出现了多元评价的现象。如栗树的王祖伟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和大寨王仙老师执教的《假如》就出现了学生对教师的朗读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应该是一个可喜的转变,表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具体的转变。
6、现代教育技术成功引进课堂。虽然我县各个乡镇条件不一,但是大家都将多媒体用于辅助教学,而且大部分多媒体课件设计精美,把文字、图片、视屏、动画、音乐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是教学资源的主动扩充,也是教师教育观念进一步转变的体现。特别是偏远的栗树、后箐等乡镇的老师努力打破了条件限制,大胆尝试运用,尤其年轻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效果和使用熟练程度都较好。
7、多种资源、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丰富语文课堂。文本、课件、卡片、头饰、简笔画和讲授、朗读、游戏、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穿插课堂,生动了课堂,并且真正辅助了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其中爱华完小的潘红梅老师巧妙地运用优美的体态语言帮助学生学习,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生动传情,而且活跃了课堂,引起了学生的强烈情感共鸣。
8、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老师们重视课前游戏,轻松活泼的游戏能使学生放松心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欲望,使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再者,无论是导入还是课堂学习与交流展示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教师们均注重入情入境的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用生动的语言、故事、音乐或课件创设出生动的情景和互动的氛围,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景,尽快感悟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如漫湾的字文香老师的.导入就是通过自己的现场演唱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顺利进入教学环节。
9、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激励语言和激励方式丰富多彩,有的激励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如潘红梅老师的“这个小组开始学习了”或“这个小组真会合作”等,促使别的孩子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不是生硬地要求学生;忙怀的周文俊老师跟读书读得好的学生握手等等。
10、重视了双基的教学与巩固,低年级教学突出了识字教学;大部分课堂重视朗读训练,通过教师激情范读、配乐朗读、听录音和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清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并在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内化为自我认识,使自我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11、大部分教师注重教学拓展,既重视利用教材教学,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大胆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字文香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就不局限于高山与流水,还引导学生感悟明月与清风,从而使学生更能理解知音的含义。
12、注重学法指导,例如李仕玲老师的给文章批注,潘红梅老师的学法归纳、引导。
三、有待改进之处
可以说,即使一节成功的课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败笔之处,正视不足能让我们更快成长。纵观十三节语文课,亮点多多,但不足也不容我们忽视。
1、目标设定上把握还欠妥,有些课设定的目标过大,过全,导致课堂容量太多,难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些课目标设定上有偏向,没有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过于偏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问题设计不够精炼,琐碎问题过多,有些课通篇都是问题,而效率不高。
3、选点之后的分析过多,强化阅读感受的时间安排过少,而且部分教师包办了学生能归纳总结的地方和内容,对学生信任不够,导致教师不敢放手,致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更好发展,个性得不到张扬,心灵得不到放飞。
4、教师们的评价语言及与学生交流后临时生成的语言呈现方式有待提高,有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和无意义,不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
5、多媒体的运用辅助了教学,但有的教师忽视了它的辅助作用,过多依赖媒体,该板书的不板书,该示范的不示范,有的甚至过多脱离课本而用课件代替,失去了媒体的辅助作用;有的教师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课件上的错误不能当场纠正,甚至连音乐播放的声音都不会自行调整,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掌握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学手段刻不容缓。
6、大部分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但大都没有取得很好的实效,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有的教师所设计的合作探究问题过于浅显,没有探究的价值,学生不需要合作就能完成,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有的小组合作只有形式,没有内容。
7、对学生的激励做到了适时适度,但忽略了对学生的表扬既要有肯定,也应该有委婉的指导和引导,不能只说“你真好”或“你真棒”,而应明确好在什么地方或棒在哪,有的教师甚至滥用激励语,读个课题也表扬说真聪明,难道这不是一种明显和无意义的语言贿赂吗?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没有丝毫的好处。
8、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努力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规范普通话发音和板书的正确示范,尽量杜绝口语化和随意性较强的现象。
9、有的教师对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视而不见,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只顾按着设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感觉把学生当成了协助自己表演的道具,有的甚至对学生的错误回答置之不理,有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唱读不加以指导。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5
《最终一头战象》的教学已经结束了。此时此刻,悲情依然萦绕于怀,感动震撼依旧在心中激荡、蔓延,真是课已止,情未息,意无穷……
在夏教师的引领下,我们与台上的孩子们一齐走进一个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撼人心扉、令人动容的悲情故事,结识了一头有血有肉、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战象嘎羧,并与战象嘎羧一同经历了生命大限将至时的心路历程——从英雄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时的英武豪迈,从重临旧地时的深切缅怀到安葬自我时的坦然安详,真是:英雄垂暮近黄泉,重披战甲忆当年。凭吊故地念战友,庄严归去共长眠。
夏教师的课是有魅力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的课能从以下几方面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教益,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褪尽浮华,返璞归真,这是一节本色的语文课堂。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课堂披上了华丽的外衣,成了一个花架子,课堂俨若热闹的市场,想怎样学就怎样学,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想读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看似热闹的课堂里,学生究竟又能学到些什么呢?课堂中不再有琅琅的读书声,不再有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不再有认认真真的学法指导。在热闹浮华中,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发生了“错位”。蓦然回首,我们发此刻新理念的冲击下,我们有些迷失了自我。于是清醒后的大家开始寻找自我,回归本色。
本色语文,就是让学生徜徉在内涵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用自我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自我的情感和体验去关照语言文字,用语言文字滋养稚嫩的心灵,用自我积淀的语言文字去放飞心灵。就是让学生吮吸着汉语言文化的乳汁健康幸福地成长。本色语文说白了,就是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语文的魅力在语文里。很欣赏王菘舟教师的一句话:“语文教师要用语文的眼睛看语文,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
夏教师的课就是一节本色的阅读课,它的本色主要表此刻以下几点:
1、本色导入。夏教师的导入方式简洁实用,没有渲染的语言,没有翻新的花样,紧扣题目中的“战象”,以一句“你们见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引领学生快速进入了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在对象兵的介绍中学生感受到了战象在战场上的作用,它们不光驮着象兵浴血搏杀,还像一位勇猛无谓的展示奋力杀敌,“长鼻劈敌”、“象蹄踩敌”,它们像象兵一样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它们哪里是象,分明是战士,是士兵。对这样的战象,未曾走进故事,便已肃然起敬。在了解了战象的作用,交流了印象之后,夏教师很自然地引出最终一头战象——嘎羧。这样的导入方式没有花架子,充满了语文味,刘教师是在用语文的方式导入新课。
2、本色理解。审视夏教师的阅读理解过程,一个主问题(核心问题)贯通全文——“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情感的呢?”,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主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首先走进了“段落”的丛林——披挂象鞍,快速阅读,感受战象的所作所为;然后又走进“句子”的丛林——找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圈画体味交流。此时,学生已经走进了语文的丛林中去感受体味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但这还不够,刘教师又继续引领学生在密林中探幽寻踪,那就是抓词语——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深厚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描述战象嘎羧动作、神情的`关键词语来交流体会,摩挲、泪光闪闪、久久地、呼呼吹去、久别重逢。
二、删繁就简,长文短教,这是一节简约的语文课堂。
《最终一头战象》能够说是人教版六个年级十二册教材中篇幅最长的一篇课文,约有两千字。这么长的一篇课文,夏教师只用了一个课时,在和学生没有任何接触的情景下,不仅仅让学生浏览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还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把握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还引导学生读懂了课文,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引导学生品味了课文的语言,揣摩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很多教师两课时都未必做得完、做得好的事情,夏教师一课时便达成了,课堂教学到达了高效,可谓是长文短教的典范。
三、学法引路,由扶到放,这是一节自主的语文课堂。
学生是自主的个体,他们有自主发展的权利,学法指导就是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自能学习奠基铺路。刘教师这节课有几个学法习得点:
①联系课文资料理解“战象”的含义。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久别重逢”。
③抓主要事件概括主要资料。
④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理解资料,体会情感。
⑤在书上作批注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比较适宜于高年级的学生,刘教师很善于在学生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归纳点拨学习和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习法、悟法、得法。
当然习法、悟法、得法的目的是为了用法。课堂教学中,夏教师安排了一个环节十分好,那就是让学生运用阅读“重披战甲”时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后面两部分的资料,教师由扶到放,学生刚刚学到的方法有了用武之地,学以致用,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自主学习的本事不愁不提高。
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学”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相信学生的潜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便是自主的语文课堂。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6
一年级学生进入校园,在教室中学习才两个多月,但一堂课下来,几乎没有发现一个孩子随意说话、随意搞闹,从头至尾,每一个孩子都以非常高昂的激情投入于学习之中,是什么牢牢地拴住了每一位孩子的心?我想,是陈老师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那投入的状态,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毫无浮华粉饰的扎实的教学过程,是“趣”字贯穿了整个课堂始终,才使得孩子们学得如此投入。下面,我从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激发兴趣,感受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在教学《影子》这一课时,陈老师首先通过猜谜语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中来,激发她们喜欢影子的情感。然后老师通过范读故事,感受影子的有趣,让她们更快的走进课文情境中去。
二、抓住重点,趣味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课堂教学的重点,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让课堂变得更活泼,更有趣,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教学时,陈老师采用了各种方法调动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1、对字形的描述形象化。比如,认识“影”的时候,她是通过编故事的:一轮红日照着京京,旁边就有一片影子;认识“黑”的时候,陈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说说谁有办法记住。学生则描述:“黑”的.四点底就像黑色的墨水,里就像瓶子。这样趣味性的描述,将字形和字意有机地结合起来,识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孩子们兴趣盎然,学得愉快,学得有趣。
2、以游戏形式识字。学习“跟着”时,陈老师请学生当她的影子来演一演。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会了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
3、归类识字。当学习反犬旁和足字旁的字时,陈老师还让学生说一说这一类字的特点,并举一些这类的字。
三、以“趣”学文,提纲挈领。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教师应根据“课情”、“学情”因势利导找准切入点,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陈老师在教课文时,以“影子有趣在哪?”这个主问题做为切入口,以“趣”字引领学生学习文句,将“趣”字贯穿对文本的感悟、文本的感情朗读。陈老师的这种提纲挈领的教学,让孩子们的思维有了连贯性、整体性,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如果说这节课还有遗憾的话,那就是课堂的时间分配。那么最后的写字环节学生会学得更加扎实一点。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7
本堂课的教学返璞归真,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简简单单
课堂上没有繁琐的目标,庞杂的内容,零碎的讲解,新奇的形式,热闹的活动,有的只是简明的目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简要的讲述、点拨、激励。
二、实实在在
实实在在的读,实实在在的说。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实实在在的指导,教师不厌其烦的指导学生学习概括,有要求,有点拨,有引导,有激励,有示范……让学生用通顺流畅、规范的语言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无不耐心细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是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今天,听了严老师所教的这一课,让我感受较深的是:
教学设计体现了新理念、自主探索、互动学习的观念,且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突出教材的特点。如上课伊始,教师以歌词导入新课,能激发爱好,调动起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其次、围绕阅读提示,抓住重点,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便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上圈点勾画,划出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互相交流,互相评价,老师再作小结。这一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师生合作的新理念。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最后的课外延伸拓展,让学生设计一则保护黄河的宣传语。这样,突出了文章主题,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纵观整个教学的过程,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在书上圈点勾画,进行交流,主动地进行学习,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但这节课的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课堂结构安排上不够合理,呈前松后紧的局面。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在读书练习中,虽然也进行了指导,但学生读得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读书的练习与指导。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8
上午,伍明镇中心小学请到了合肥海棠小学青年教师xxx为全镇四、五、六年级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少年王勃》,感触匪浅。《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王老师从引导学生复习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发,初步介绍了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带着这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去研读文章,再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阅读、思考、感悟。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探究懂得文章要表达的深刻主题。整个学习的过程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有自己的收获,在纵向和横向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大部分学生能用书中词语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学习的目的!
教学中,王老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课堂上重现了朗朗的读书声。文中有很多词语含义深刻,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王老师又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胸有成竹”等词语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词义讲解,使课堂气氛兴趣盎然,从而揭示文章中心:阁都督夸王勃“奇才,真是奇才”。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读的过程中,将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王老师在指导学生背诵第三小节时,先引导他们体会秋景之美,激发他们记忆的兴趣,使他们活记乐背。在体会秋景之美时,又安排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课件,所以学生理解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时水到渠成。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9
一、课前导入,干净利索,直入主题;谈话质疑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发现?你想了解什么?(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生:回答。
评价:
1、课题就是中心,直入主题,干净利索。
2、启发学生质疑,一方面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筛选出了中心问题,为后面的探究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从而提高了探究性学习的实效。
二、在教学中注重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在初读课文时,老师提出了自学要求,让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把学习的空间完全留给了学生。在汇报交流的时候,老师尽量的.让学生互相交流,放手学生,让学生自己理解字词。在检查课文朗读时,也是让学生自读自评。
三、注重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非常注意对学生的评价。不论是读课文,还是回答问题,老师都会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评价,而且注重学生间的互评。
建议:
一、再次读课文后,老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讲到人类的老师有哪些,他们教给人类什么,并让学生先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一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一边看,一边对照自己画的。
评价:对这个环节的设计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集体交流,就应该指名让学生汇报,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这样既避免了一个学生在上面写,其他同学在下面干等,造成的冷场局面,又可以让学生经历倾听和参与表达的过程。如果这样,不但使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最后,老师用大屏幕出示人类的老师教给人类什么?边放课件边板书,忙了个不亦乐乎。
评价:这个环节,我认为还是先让学生汇报,老师可以点拨。最后让汇报的几名学生一起上台板书。这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了学生。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0
尊敬的各位xx:
大家好!
本月一共听了四位老师的公开课,受益良多,感受颇深。方xx老师的甜美的语言风格,让人心旷神怡;张xx老师的循循善诱,发人深省;吴xx老师的激情澎湃,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黄xx老师的复沓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作为语文老师,带给学生的应该是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个性的发展。针对这四节课,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课堂上,适当地等待是一种美。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不能以教师的描述性语言代替学生的思考,当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抛出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因为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有一个过程,即从接触文本到情感的输出,是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以往的经验等加工分析,最后才会形成相对完整的情感体验。如,在吴xx老师《与象共舞》一课中,当老师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泰国,人和象有没有距离?学生在没有充分研读文本,在没有真正走进字里行间去体会的前提下,教师急于给出了答案,并且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让学生在“人”字边上写“象”字,其实,这个环节设计的很好,只可惜上一环节没有落到实处,这个环节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从教育目标达成性的角度来说,学生情感体验没有很好达成。课堂上,教师适当地等待,或许学生会给你一个惊喜。
二、课堂上,好的学习方法是一种美。
新课标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关键句,通过对它们的体会来达到对整篇课文情感的理解、感悟,这就是所谓的“聚焦”教学。它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既感受得深,又能提高课堂效率。怎么抓课堂的重点,突破难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方xx老师《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中,对于居里夫人坚持不懈的精神,可以聚焦到“可能”一词,从成功和不成功两方面创设情境体验,相信学生的感悟会更深,对于后文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对于阅读课的教学,切忌泛泛而谈,泛泛而读,切忌面面俱到,没有取舍这样既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学到最后感觉这课不上,我也能懂。
三、课堂中,科学的板书设计是一种美。
语文板书是辅助性地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板书能点睛指要,给人以联想;形式多样,给人以丰富感;结构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不仅仅在公开课上,对于板书设计要精心,在平时的课堂上,也要对板书设计下一番功夫。在张xx老师《妈妈的账单》一课,板书设计是母爱、无私、无价。个人认为内容单调了点,形式上也不够新颖,学生看后可能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如果在初读课文后,顺势在黑板板书故事的主要人物小彼得(写左边)妈妈(写右边),紧接着根据账单内容,在小彼得下面写60芬尼在妈妈下面写0芬尼,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感悟相机在0芬妮下写上无私、无价。最后在升华课题时,画一个红色的大爱心,这样的板书设计,在视觉效果上和板书内容上是否会更完美些呢?
也许正如吴xx老师的发的说说那样,教学,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要学的还有很多,只有不断地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积极汲取他人优秀的做法,加之理论上的指导,我想,终有一天,会修成正果的。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1
今天听了我们二八班刘老师的喔要的是葫芦,一直都想去听刘老师的课,想去看看她的管理,看看她班的学生。然后今天真的是满足了这个心愿。
正好是星期五,课堂作业得25次A+的奖励一个本子,这就是奖励法,每周五他们班都是一个总结与奖励。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以后我也会在周五进行一个周总结,表扬一部分学生批评一部分学生。对一周的工作进行分析改进。
开始正式上课了,先开始是对上节课的学习的内容复习,黑板的正中间是上节课学习的8个生字词,让学生读记生字,刘老师用了7种读记得方法:(1)先读拼音,再读两个组词,生字三遍。全班齐读。(2)提问学生读,开火车,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度不同,老师点的速度也不同。(3)每个字读三遍,全班齐读。(4)抢读,老师指字,学生抢答。(5)让学生挑战读。(6)每一大组站起来读,读字。(7)同桌互读1分钟,如果同桌检查不到位,同桌负责。这七种读生字词的方法真的很实用,很多我都没有在我们班实验过,听了他们班的这种读法,我也会改进自己在教生字方面的方法。多选用几种方法,灵活使用。
接着,开始上新课,首先老师范读课文,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问题一步步的逼近,几个人种葫芦?然后让学生齐读课题,两遍连读。指导“葫芦”放在一起的时候“芦”字读轻声,单独的“芦”读第二声。接着,看图片提问有没有不长叶子就结果的,得出结论叶子起了一个保护作用,所以推出种葫芦的人做法是错误的,举例子,我们学习也应该一步一步的来,只有付出努力,才会有好成绩。
学习生字,ppt出示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1)老师教读,先教三个字,指导书写“藤”这个字难些。(2)快速教读,开火车,让学生读。(3)再教三个字,先看哪个词学过,再教读这三个词两遍,学生齐读每个词两遍。(4)教剩下的两个词(5)让全会读的举手,学生齐声读所有的字词两遍,提问学生读所有的字词。在这个环节中我需要学习的是在教学生读字词的时候应该分开,三个三个的教读,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也很方便老师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一点对我很有启发,我平时都是全部一块教读,这样一来对于程度差的'学生来说比较吃力。
然后是疏通课文,让学生填空。知道课文里关键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知道植物的生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叶子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剩余的3分钟,让学生将上节课的组词抄一抄,做黄冈小状元。
总的来说,听刘老师的一节课,真的是收获不小啊。无论是从教学还是管理,教学学会了教学生读生字的很多方法,学习会认的字时应该分开,三个字词为一组,这样便于学生掌握,效果好。管理方面,他们班的学生上课真的纪律特别好,无论坐姿站姿,很规范,让干什么都非常的快。这样他们班的学习效率也特别的快。我收获很多好方法,自己消化消化,再结合我们班的情况融合。听课真的能让我学到很多,以后还得多去听课,多多学习!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2
一、先请执教人何老师说说自己的授课思路和讲课后的感悟、反思
二、评课:何老师对自己的课说出了自己的认识,下面按从低到高年级的顺序由老师们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评价。
三、今天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们请在座的领导,为我们指点迷津,给与《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块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课。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个平面图形的最表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准确分辨并说出每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它的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老师在设计上以“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主动、
灵动”的数学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基(需)求。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习。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说请来了三个老朋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这是复习,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二、突出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数(素)养的培养。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告诉学生把物体的一面放在纸上,拿笔沿着边描出来。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陈述操作过程,培养他们数学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使学生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体会到“面从体出”。
三、动手操作,巩固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辨认这四种图形,老师又设计了“摆一摆”这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棒摆出这些图形,并说出摆这些图形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学生说:“我发现摆正方形时每条边用的小棒一样多,摆长方形时,上下两条边用的小棒一样多,左右两条边用的小棒一样多”;“我摆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圆不能用小棒摆出来”等等。学生在动手操作、归类比较的过程中明确了每种图形的特点。这样,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每种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巩固了对四种图形的认识。
四、有效设计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习题还是巩固练习,都能紧扣教学内容、符合低段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又将触角伸向周边的学科,实现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后。老师出示的各类安全标志,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再讲含义等。这是学科整合的良好体现。
五、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这个环节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平面图形?”这样设计就是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然后,课件出示交通标志牌,说说它们的形状,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3
现在我重点来讲讲《泉水》这一课这节课。陈老师能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理解上,情感的体验上,特别是语言的迁移运用上,设计了一个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读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有以下几点和大家探讨。
一、读中品味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教材。因此,陈老师能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齐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提高了审美的情趣。
二、自主学习为主
陈老师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用师生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互动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依据课文语言特点,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能适时地给予点拨、引导、调控,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愈加高涨。
三、重视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陈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写话练习,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里的语言。从而,学生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总之,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恰,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听了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一小浓浓的教研气氛,教师们浓浓的朝气!这是一种好现象,希望以后能多多向你们学习!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4
听《七子之歌》:总的感觉是老师在努力用语文的规律和特点教语文,但是针对不同体裁如何教学以体现真语文理念值得研究。一是教师用小讲堂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的特点。二是教师指出“七子”是拟人的写法,强调澳门的澳和香港的港字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是语文知识和方法的运用。
七子之歌是一篇诗歌,而且是一篇很优秀、小学语文教材不多见的几篇情感真挚而浓烈的诗歌。老师为什么不在音乐的辅助下,先声情并茂的`朗诵呢?写澳门:“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多感人啊!再如,写香港:“母亲啊,我哭泣嚎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如此感人的诗句,还从字词入手,显得太平淡和乏味了。我以为,真语文不是不要感情,也不排斥声光电等辅助手段,关键是要有真感情,关键是要以声光电为辅。我们设想,如果这样开头:“同学们,假如你的东西,被人夺走,你会有什么反应,你一定会大喊大叫!假如你的国家的东西被别人掠夺走,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反抗,而诗人则用手中的笔和心中的情————诗的语言来表达。”(音乐起,进入《七子之歌》的朗诵。)这首诗在这个时候用声光电辅助朗诵,学生学习和感受的效果会大不一样。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5
听《圆明园的毁灭》:总的感觉是老师用语文的规律和特点教语文,体现了真语文的特点。一是抓住语文点训练学生,用语文的办法解决语文的问题。比如老师说副题,让学生补充主题,体现了语文知识训练,也拓展了学生思维。二是在讲课中抓住听说读写四个环节整体推进。比如学生写了一黑板字,老师问同学,哪一个字最漂亮,大家一致认为可耻的“耻”字,引导学生工整书写,再比如朗读,老师经常提醒学生,你应当用眼光与同学交流,有效指导学生有声语言与辅助语言的综合运用。三是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堂进行讨论,完成让学生充分表达的功能。这是一堂展示性的课,也就是说通过这堂课,我们可以看到老师长期以来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成果,如无平时的`训练,这样类型的课是很难上下来的。
这堂课存在问题主要是:课堂应体现出教师解惑的过程。试想,如果学生什么都会了,这堂课还有上下去的必要吗?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和解惑作用一定要体现出来,这是真语文之真应有的含义。还有,学生说了那么多主题,呐喊、阿Q精神、仇恨等,其中一个学生的主题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如果老师能抓住这个点深问一句,点拨一下,对启发学生思考会更有帮助。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04-01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05-21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范文11-14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优秀09-25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5篇04-01
小学语文公开课《影子》评课稿07-22
语文公开课《卡罗纳》评课稿01-16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范文【通用】01-13
数学公开课评课稿06-12
数学公开课的评课稿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