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常识>《中医养生小常识

中医养生小常识

时间:2024-05-15 12:25:11 常识 我要投稿

中医养生小常识15篇[推荐]

中医养生小常识1

  一、养阳

中医养生小常识15篇[推荐]

  春季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食,平补适合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

  什么是清补呢,其实,清补就是指选择一些偏凉性的食物,比如百合、梨、藕、荠菜等之类的`。

  二、养阴

  阴虚内热体质者,春季易虚火妄动,加重病情,宜多食养阴之品。可选大米粥、赤豆粥、莲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有些虚病在春天加重,可适当服用蜂蜜等养阴食物以增加疗效。

  三、养气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春季阳气生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而生发,为扶助阳气,在饮食上应该注意荽、豉、枣、芪等,还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四、养脑

  春天,肝阳上亢的人易头痛、眩晕。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克-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之。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芹菜以及红枣煮水当茶喝。

  五、养脾

  “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应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六、养胃

  “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上述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也易形成气体导致腹胀,增加胃肠负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七、养肾

  春天天气舒爽,是肾功能不佳患者养肾与调理的好时机,此时服用强肾配方与固肾药膳,对肾功能损害初期的疗效较高,患生活调理,饮食以清淡甘味为主。可食用清淡蔬果,如山竹、藕、薏仁、黄瓜及香瓜等。

  八、养热

  早春时节气候仍冷,消耗热量使人体耐力和抵抗力减弱。另一方面,人体为了御寒也需要消耗热量来稳定基础体温。所以,早春期间的饮食要保证一定的热量供给。除谷类制品外,还可选用糯米制品及黄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以及时补充能量。

中医养生小常识2

  1、防秋“燥”,护阴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2、调养起居

  调养从清晨开始。秋季气候干燥,但清晨却多是天高气爽,空气清新,一日当中为舒适的时候。早睡早起是好习惯,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此外,据有关专家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此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而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秋季的适当早起,可缩短或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秋季昼热夜凉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为了提高人体在冬天的御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人们应特别进行秋季锻炼,以保证机体顺利地从夏热与秋凉“接轨”以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

  3、调气养生

  秋冬季寒风萧瑟,多少使人触景生情,尤其年老之人,垂暮之感使得情绪低落。忧郁、烦躁的情绪变化会对身体的健康产生不少的影响。摆脱气候带来的情绪变换,应该调整好自身的精神状态,振作精神,调整状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4、静情绪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秋分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5、早起早睡

  秋天容易感到困乏,每到周末的时候,不少人可能会选择睡懒觉,但专家认为,秋天更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也是养生的一种方法。所谓天人相应也就是人与天地相顺应,最有效的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就是随四季的变化而调整作息规律了。

  6、适度饮水

  在“饮食的金字塔”中,水处于最底层。也就是说,水是人体最基本所需,也是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秋季天气干燥,易使人产生燥气。而秋燥最爱攻击肺,所以当燥气上升时,咳嗽、哮喘腹泻、皮肤干燥等疾病首当其冲。此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水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此外,秋天易出现身体困乏,也就是俗称的“秋乏”。而科学地饮水也可以缓解秋乏症状。

  秋季应多喝开水、淡茶等,以养阴润燥,弥补身体损失的津液,尤其应定时、主动多喝白开水,即使不渴也要喝。喝水时,要少量频饮,而不要一口气喝得太多。研究发现,此法既可使人体津液得以补偿,对内脏也没有损害。而一次大量饮水,反而会损伤肠胃功能,导致消化吸收紊乱。

  7、吃蜜少姜

  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蜂蜜具有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姜是好东西,但是到了秋季还是少吃姜为好。过去有句老话“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大概意思是秋天不吃姜,夜晚不吃姜。当然,这并不是说秋季就绝对一点也不吃,关键是不能“多食”和“夜间勿食”。

  8、调节饮食

  民以食为天,饮食调理对身体的保健功效同样不可忽视。遵循季节变换的规律,科学进食,由内而外地调养,这就是食疗功效。皮肤与口角干燥、口舌生疮、咳嗽、毛发脱落等现象,这些现象常被称为“秋燥”现象。当出现此种状况时,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的补品或药粥。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润肺生津,养阴清燥。时刻多补充水分及水溶性维生素B和C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不要过量吃瓜果,因为容易坏肚又损伤脾胃;少用葱、姜、蒜、韭菜、辣椒等的温燥热食物,以防温病热症。

  饮食除以酸、润为主之外,还须提醒的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强,加上秋收时候食物品种丰富,贪食的人们千万记得要管住你馋嘴,以免伤及肠胃。

中医养生小常识3

  中医认为,夏季阳气旺盛,阴气也从夏至开始滋长。养生应要顺应自然,一方面应保护阳气,不应让它过于旺盛而上火,另一方面也要滋阴调息,养护心脏。

  中医理论认为,夏季是养心的季节。炎热的夏季,更宜调息静心,“心静自然凉”。听轻音乐是一个调自的好方法,轻音乐能舒缓气息,使心里得到平静,让心脏得到休息。

  夏季,我们不忘皮肤的防晒,但后脑阳晒却被忽视了。后脑是全身阳气最盛的部位,后脑经常晒太阳等于体内不断聚焦阳气,阳气过盛容易出现中暑症状。所以出门应做到后脑的防晒。

  夏季常会出现胃肠不适、乏力倦怠、头晕头痛等症状,中医称之为“疰夏”。因此夏季饮食应采用清淡食材,宜吃冬瓜、萝卜、黄瓜、黑木耳、苦瓜、淡水鱼、养生茶及有利于和胃养胃的食物。

  由于夏季气温比较高,食物和水容易被各种病毒、细菌、寄生虫污染;加上幼儿的肠胃功能比较虚弱,所以幼儿易患肠胃炎。尤其是幼儿如果过多吃冰激凌等冰凉食物,加上呆在空调房里时间比较长,容易使腹部受凉,使肠胃受寒而引发腹泻等肠胃疾病。家长们都知道,当孩子感冒、腹泻痊愈后,胃口就会一下子变差了。其中一个原因是吃了抗生素后,影响了正常菌群的生长,使维生素的合成减少,而引起消化功能下降。而一些中医方法则没有这方面的副作用。

  相比于西医,小儿推拿没有副作用,不会影响食欲,且可以调理脾胃功能,起到预防肠胃疾病的作用。中医认为由于幼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征,在夏季更容易出现肠胃问题。所以幼儿在夏季更需注重调理脾胃,家长可自己进行尝试小儿推拿保健方法:可以每日采用补脾法(旋推大拇指螺纹面,按压5~10分钟左右)、捏脊(5~10次)等方法进行调理脾胃。

  在预防上,饮食调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夏季饮食宜清淡卫生,不要吃过冷、过烫的食物,以及大量的水果,更忌暴饮暴食。另外还需注意局部保暖:睡熟以后腹部要盖以薄被或毯子;空调的温度不能调的`太低,并避免电风扇和空调出风口直接对着身体,特别是直接对着腹部。此外,为了让孩子消化功能恢复得快一点,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恢复肠道菌群的药,如妈咪爱、整肠生等。当然,以上的几种小儿推拿保健方法,也同样可以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现象:外界温度太高会全身出汗;精神紧张或痛觉刺激时会手心、脚心出汗;吃了某些刺激性食物会脸上冒汗。不过,除了这三类情况,其他不该出汗的时候有汗或出汗过多都应该引起重视。

  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出现异常的出汗,所以,中医常常根据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和特点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首先要排除是否疾病所致。一般情况下,糖尿病、甲亢、高血压、充血性心衰、偏瘫脊柱外伤、肿瘤、结核等都会导致异常出汗,并伴随明显的相应症状。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控制病情,而后多汗情况就能解决。当然,更多的情况是没有明显疾病症状的异常出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按出汗时间分:一种是白天出汗过多。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

  另一种是晚上出汗。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按出汗部位分:一为头汗过多,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

  二为手足心多汗,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三为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身。

  按气味辨别:正常的汗没有明显的腥臭味,如果汗味腥臭,多与热证或湿热证有关,属肝热,这种情况可通过清淡饮食,或用中药菊花、茵陈等泡水饮用;若腥臭明显,应找大夫诊治。此外,若在夏季闷热的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中暑先兆,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补充一些淡盐水,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症状不能恢复或严重者,要及时就医。

  除上述情况,还有一些出汗表现,如汗液颜色的改变,有黄汗、红汗、黑汗等,这种情况需由医生综合判断后诊治。如果重病的病人突然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或大汗、呼吸急促等,则预示着病情的凶险。

  总之,一旦异常出汗的情况严重或伴随其他严重表现,应及时就诊。

中医养生小常识4

  一、秋季中医养生禁忌。

  无病乱进补。一方面会增加自己的经济负担,花一些没有必要花的钱,另一方面,是药三分毒,还会危害你的健康。比如说如果没有什么身体上的需求的话,过多的服用鱼肝油会引起中毒,过多的服用葡萄糖则会引起胆固醇增多诱发病症和心血管疾病。所以要明白缺什么,补什么。

  不要认为吃肉就是补。肉中含有较高的营养,但是吃多了却不容易消化,对于肠胃而言无非是一种负担,而且过多的脂肪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果需要大量的进补,可以选用维生素片,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

  不要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是一种科学的观点,药物中本身会含有其独特的`功效,如果没有病症就吃药进补,会在体内积攒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物质,相反地,很多蔬菜都有治疗的作用,例如萝卜可以健胃消食,山药可以补脾胃。小食物有大功效,通过饮食的调养,同样可以变得健康起来。

  二、秋季预防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很容易就发生呼吸道感染,容易造成“老慢支”的复发。

  伤风感冒。气温降低,且变化无常,容易因为衣物增添不及时导致伤风感冒。

  胃病。气温降低,人受凉后,血液中一种叫做组氨酸的物质会增多,引起胃酸分泌的增加,容易使肠胃发生痉挛性收缩,致使胃病复发。

  三、中医养生美味食谱。

  生地粥。用25克生地黄、75克大米和适宜量的白糖,煮成白粥进食,可以滋阴益胃,对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十分有益。

  清补瘦肉汤。用5两瘦肉、2钱生熟薏米、莲子百合和玉竹茨实各1钱、2钱淮生煲成清汤即可食用。可以祛湿开胃,适宜身体瘦弱的人食用。

中医养生小常识5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通过推拿来进行养生。这是因为推拿按摩经济简便,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为此受到众多的消费者的欢迎。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其实推拿按摩上肢的四个穴位可以长寿哦。究竟是怎么回事,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推拿是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然后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上肢与胸部和颈部相接,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认为,上肢有很多穴位,有劳宫穴、内关穴、外关穴等等,其中有4大穴位是常用穴位,常按摩可疗疾、助长寿。

  劳宫穴

  取穴方法:握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轻压掌心,中指与无名指两指间即是穴位。

  动作要领:将一只手握拳,然后用曲骨处叩击另一手的劳宫16次,之后再换手叩16次。

  作用:清热泻火,开窍醒神,能除心烦,治心火过盛引起的口腔溃疡,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

  内关穴

  取穴方法:仰掌微屈腕关节,掌后第一横纹上2寸,在两条大筋之间。

  动作要领:屈臂手心向上,用另一手大拇指按压穴位。稍用力,以感酸、胀为度,左右各按1~2分钟。

  作用:可以起到宁心安神、疏肝降逆、调和脾胃、活血通络之功效。

  曲池穴

  取穴方法:仰掌屈肘,肘横纹头呈现凹陷处即是穴。

  动作要领:以拇指尖按摩另一臂的曲池穴,两手交换按摩1~2分钟。

  作用:祛风解表,调理肠胃,疏利关节,能调理脏腑功能,泻火去热,是治疗上肢偏瘫的主要穴位。

  合谷穴

  取穴方法: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上,拇指关节前弯曲,拇指尖所指凹陷处即是穴位。

  动作要领:一手拇指张开,虎口拉开,另一手拇指按压穴位进行揉按,两手交换按压1~2分钟。

  作用:具有通经镇痛、解表清热、开窍醒神、熄风之功效。主治头面五官疾病,治牙痛有特效。

  中医提醒,按摩穴位时,要掌握力度,不可过轻或过重,过轻达不到理想中的疗效,过重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发生。

  推拿不当影响健康

  推拿是指医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通过不同的推拿手法达到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等作用。推拿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被广大医者所推崇,发挥着重要医疗作用。而且脚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器官和运动器官,具有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功能,被视为人体的第二个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说推拿可以给你带来保健功效,但是如果你不遵守一个适当的原则或者选择一个比较正确的推拿方式,那么就有可能会威胁到你的健康,所以希望大家在推拿的时候都能够注重这些问。

  1、晕厥

  推拿时发生晕厥,主要可能是病人过于紧张、体质虚弱、疲劳或饥饿的情况下,因推拿手法过重或时间过长而引起。一旦病人出现晕厥,应立即停止推拿,让病人平卧于空气流通处,头部保持低位,经过休息后,一般就会自然恢复。如果病人严重晕厥,可采取掐人中、拿肩井、合谷、按涌泉等方法,促使其苏醒,也可配合针刺等方法。如属于低血糖引起的晕厥,可让受术者喝些糖水。

  2、破皮

  在使用擦法时,因操作不当有时可导致受术者皮肤破损,此时应做一些外科处理,且避免在破损处操作,并防止感染。不使用擦法时,不可硬性磨擦。

  3、皮下出血

  推拿一般不会出现皮下出血,若病人局部皮肤出现青紫现象,可能是由于推拿手法太重或病人有易出血的疾患。出现皮下出血,应立即停止推拿,一般出血会自行停止,2—3天后,可在局部进行推拿,也可配合湿敷,使其逐渐消散。

  结语:上述内容就是关于中医养生中的推拿养生的一些常识的详细介绍,大家看完之后对于中医养生推拿应该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吧?还有就是,推拿不当的话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为此建议广大的朋友,在进行推拿养生的时候,一定要请专业的人操作哦!

中医养生小常识6

  春天,春暖花开的好季节,也是调理身子最重要的时期,中医,讲究调理,那么你知道春季中医养生小常识有哪些吗?接下来将为你介绍春季中医养生小常识。

  春天,春暖花开的好季节,也是调理身子最重要的时期,中医,讲究调理,那么你知道春季中医养生小常识有哪些吗?接下来为你介绍春季中医养生小常识。

  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早春吃点葱姜蒜

  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乍暖乍寒。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

  仲春多吃野菜

  古人云,春应在肝。肝亢可伤脾,影响脾胃运化。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茂荣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择食。

  暮春要吃得清淡

  气温日渐升高,此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春季养生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入手。

  1.养肝为首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那么,春季应当怎样养肝呢?在饮食方面,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研究表明,大蒜不仅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甚至还有补脑的功效。大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预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此外,饮食中应少吃性寒食品,如:黄瓜、茭白、莲藕等,以免阻止阳气生发。

  2.增甘少酸

  春天,肝的功能旺盛,如果再多吃些酸味食品,肝气更加旺盛,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气过盛。春季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气,如: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山药也是春季饮食佳品,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

  3.多吃蔬菜

  经过冬季之后,人们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多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肤病等,这些均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失调。因此,春季到来,人们一定要多吃蔬菜。

  4.多喝粥

  在早餐或晚餐中进食一些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保健粥,如鸡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猪肝粳米粥。

  5.补充蛋白质

  春季,饮食中还要多补充优质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如鸡蛋、鱼类、牛肉、鸡肉和豆制品等。

中医养生小常识7

  中医养生注重天人合一,形神一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中医认为,顺应自然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方法。人与天地相应,四季养生,当顺应自然,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春季宜捂不宜冻,秋季宜凉不宜暖,主张养心宁志,收敛神气。夏季防暑,长夏宜防湿。冬季宜防寒,冷暖适度防外泄,防止邪伤正气,保持内外阳气的闭藏状态。此四季养生之大要,不可不知。

  养生之法虽多,但不离精、气、神三条,精乃健康之基,气乃健康之本,神乃健康之魂,精充、气盛、神安,为生命之要。恬淡虚无,精神愉悦,心胸坦荡,真气内存,自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

  养神先养心,心境宜宁静,心诚意正到心悦神宁,神安到形壮,自能顺养天年。暴怒易伤肝,郁闷则气滞,思过则气结,气滞则血瘀,气血淤滞,百病乃生。

  养生先养胃,保养脾胃,气血化生,身体赖以强壮,自能养生长命。饮食宜多样,口味宜清淡,食酸以宜养肝,食辛以养肺,食甘以养脾,食苦以养心,食咸以养肾。不偏食偏嗜,不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忌过食生冷,少食辛辣,戒烟限酒,饮食适宜,五脏安康。

  养体先养肾,肾为先天之本,内含真阴真阳,故当保养。房事宜适度,精神宜安宁,神安心静而不妄动,清心適欲而青春常驻。气宜充盛,气机宜调畅,过劳则耗气,过逸则气滞,劳逸适度,常动少静,自能气血调畅,远离疾病。

  “要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阳气偏盛,肾气未充,故宜节制饮食,防止过逸过暖。老年肾气渐衰,体力渐减,事事当量力而行,处处应加以呵护。

  要言之,顺应四时,行神两调,保养脾胃,运动肢体,激扬正气,防御外邪,科学养生,求健康平安;和谐处事,获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小常识8

  祛风药:能让“风”型的疾病发散。

  生姜(偏热);薄荷(偏寒);菊花--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你可能没想到吧,吃个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够达到“发散”病邪的作用。

  祛热药(寒凉药):能够驱除“热性疾病”。

  大家都会记得,在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发烧症状的非典,一时间,板兰根成为药店里最强手的药物,那只很长时间脱销,那时候,要送礼,一大袋板兰根是最为贵重而有情谊的礼品。--非典的症状是发烧,而板兰根的特点是“寒型药”,能有驱散热疾之效。

  黄连,是大家最熟悉的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就是黄连。

  祛湿药:能够泻利祛湿、化瘀活血、理气化滞(注意:“湿”的概念很广,包括痰、瘀、滞等)。

  冬瓜皮,也是中药,如果小便不通,冬瓜皮煮汤就能很快通畅水道。而巴豆,是大家在电影中常看到的,古人捉弄人和喜欢让对方误食巴豆,这样就会让人大泻不止。

  月季花,也是中药;桃仁,也是中药。你可以想象:武侠小说中,桃花岛上的黄药师,能用月季花、桃仁制造化瘀活血的妙药,避免武打争斗中的淤血之疾。

  祛燥药:能够驱除“燥性疾病”。

  杏仁能够润燥,秋天常喝杏仁茶,能够起到润燥通肺的'作用(秋天属金、肺)。

  蜂蜜也是中药,如果老年人大便干燥不畅,蜂蜜具有润华、宣泄的功效,喝点蜂蜜,很开能够通泻肠道,畅通大便。

  祛寒药(温热药):能够驱散“寒型疾病”。

  花椒、胡椒,都能让人吃得满头大汗(陈佩斯在春节晚会小品中就演过一个喜欢猛撒胡椒粉、吃面条大汗淋漓的人)。花椒、胡椒就是典型的热型中药。

  这样,我们对中药有了简单而直观的认识。

  其实,以上我们对中药只是说了一半,现在开始说剩下的另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药包括两大类,一大类是用于“祛邪”,即对病邪(具体指上节所说的“风、热、湿、燥、寒”六邪)进行驱逐。——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邪实”。

  其实,“邪实”只是外因,是因为有病邪侵入而造成;还有一类情况是:并非因病邪侵入造成,而是由于自身的虚弱而造成,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正虚”。

  “邪实”分为风、热、瘀、寒、水五小类,“正虚”也分为五小类:阴、阳、气、血、津液。

  对于“正虚”,中医采取的办法是进行“补虚/扶正”。

  “补阴”:鳖甲算是最常见的补阴中药,吃个王八补一补。龟鳖在深水里,属于“阴”所以用来补阴,而不是补阳。

  “补阳”:鹿茸是用来补阳的。读过小说的人一定记得喝鹿血能够激发男人欲望的故事,所以,鹿茸补阳就变得特别好理解了。

  “补气”:我们常听说过,人参是大补。电影上,碰到快断气的病人,中医大夫会用人参汤进行补气。--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们吃的红枣,也具有和人参一样的补气的作用。

  “补血”:鲜红的枸杞子,似乎在人们的印象里,是滋阴壮阳的补品,其实,在中医里,是用来补血的良药。同样,送礼的阿胶,也是用来补血的中药。

  “补津液”:我国著名播音员宋世雄的嗓音之所以那么好,据说是因为他听从老中医的遵嘱,每日饮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润嗓,让宋世雄的播音更加洪亮淳厚。

  杜仲茶

  杜仲性温,味甘微辛,能补肝肾、强筋骨,对肾虚所致的腰脊酸疼、足膝软弱无力、小儿肾虚两下肢麻痹以及妇女肾亏引起的习惯性流产者,最为适宜。正如明代医家缪希雍解释说:“杜仲主腰脊痛,益精气,坚筋骨,脚中酸痛。盖腰为肾之府,动摇不能,肾将惫矣。杜仲补其不足,益肾故也。”

  宜用白瓷盖碗杯或茶壶。每次3-5克,可根据个人口感喜好放量。如投茶3克,加水150-180毫升即可。水温一般85度左右即可。建议第一次以5秒,10秒,15秒以后逐渐时间接近加倍延长,刚开始接触的人出水稍微快点,然后每泡茶尽量沥干!

  蒲公英茶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据《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促进消化、催乳、清血、强健肝脏、利尿,改善胆石、便秘、畏寒、青春痘、气喘。 可清热毒、化食毒、消恶肿。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蒲公英植物体中含特有的多种健康营养的活性成分,同时含有丰富微量元素。其钙含量为番石榴的2.2倍、刺梨的3.2倍,铁的含量为刺梨的4倍,更重要的是其中富含具有很强生理活性硒元素Se。除此,蒲公英是天然的利尿剂和助消化圣品;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不仅可以帮助预防缺铁引起的贫血症,而且它的大量钾成分还可以与钠一起共同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并使心率正常;因此,蒲公英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学价值。

  薏苡仁茶

  中医认为: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解毒之功,对平衡血压和血脂也有好处。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薏米有防癌的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为薏苡仁脂、薏苡仁内酯等,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用于胃癌、子宫颈癌的辅助治疗。健康人常吃薏米,能使身体轻捷,减少肿瘤发病机会。

  取薏苡仁15克,绿茶3克。将薏苡仁捣碎,与绿茶共放入茶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饮。具有温肾止遗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遗精早泄、阳痿不举、性欲低下、心烦失眠等症。

中医养生小常识9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静坐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20、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1、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2、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3、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4、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5、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6、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7、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

  28、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29、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30、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中医养生小常识10

  中医理论的应用

  在中医减肥理念是调理加瘦身,即内服外敷,双管齐下,而中医角度来分析,它会分为“寒底”或“热底”这两种属性。

  而不少女士往往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寒底”或“热底”,若然不慎误解自己的体质,对饮食宜忌一知半解,有机会会出现反效果。

  【寒底】

  特征:

  瘦削身形

  怕冷,手脚经常冰冷

  面色苍白

  喜热恶寒

  口淡乏味

  肥胖特征:

  下半身水肿,特别是腰间位置肥胖

  甚至少吃东西都容易发胖

  针灸减肥,名不虚传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针刺一个疗程能减4至10公斤,有时针刺一次就可以减一斤左右,效果之好,令人不可接受。

  针刺取穴: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门(双侧)、天枢、大横。

  辅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配穴:胃肠湿热型配:曲池、粱丘、内庭;

  脾虚湿热型:阴陵泉、水分、水道、脾俞;肝郁气滞证配肝俞、太冲、阳陵泉、三阴交。

  辨病取穴:

  1;肥三针:中脘、带脉、足三里。

  2、减肥三穴:胃肠湿热证加肥一穴中脘旁开一寸;

  气滞痰阻型加肥二穴肚脐旁开一寸;

  脾肾阳虚证加肥三穴关元旁开一寸;

  辨证取穴:

  有人总结1994-20xx年针灸减肥的文献发现:肥胖分型主要有六型,胃肠湿热型、脾虚湿阻证、肝郁气滞证、心脾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6型。其中,六型都取足三里、三阴交;4个证型都取上巨虚、天枢、关元、脾俞;有三个证型都用到曲池、公孙、丰隆、支沟、肝俞。

  肥胖原因:

  “寒底”人士的新陈代谢比较慢,以中医来说,是属于脾虚和肾虚的

  从腰间开始发胖,严重者之腰以下部位容易水肿,特别是双脚

  水肿最主要原因是淋巴阻塞,其次是肾和脾的功能失调加上常食生冷食品,引致肥肿难分

  人体吸收了水份后,由肾过滤后排出,肾功能差,喝愈多水会愈胖

  脾的'特性喜燥恶湿,若经常饮冰冻饮料,亦会令它受损

  治疗方法:

  少食寒凉的食物

  戒冻饮

  多吃蔬菜类及姜可驱走寒气

  多吃温热性的水果,如荔枝、龙眼、榴梿、椰子

  因肥胖而抑制胃口,导致身体缺乏能量,新陈代谢会变得更加慢

  可选择拔罐针灸治疗,若针对下半身的通淋巴疗程,两至三个月可以减去十多磅。

  【热底】

  特征:

  强壮身体

  怕热

  面色红润

  ※喜寒恶热

  口干口气重

  肥胖特征:

  身体内积聚大量毒素,属于全身脂肪型肥胖,亦有胃腩人士

  肥胖原因:

  “热底”人士的食量比较多,愈食愈想吃而引致肥胖原因

  经常进食煎炸油腻食物,导致湿热积聚在脾胃而出现肥胖

  主要问题是来自胃部,因饮食不当引来的火气,俗称‘胃火“。

  治疗方法:

  抑制胃酸分泌,排清宿便和毒素,令胃酸分泌少

  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多吃寒凉性的水果,如西瓜、芒果、苹果、橙、香蕉

  可选择适当的针炙治疗五脏六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达至减肥效果。

中医养生小常识11

  1、饮食调养

  通常可以通过食用一些补血养血的食物来调理,例如黑木耳、菠菜、胡萝卜、荔枝、桑葚、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猪肉、羊肉等食物,它们都是具有补血养血作用的食物。

  2、慎防“久视伤血”

  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因此长时间看书、看报、看电视等,不仅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使本来就不足的血更虚。一般目视一个小时左右,应适当活动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恢复目之疲劳。

  3、不要劳心过度

  人的血液循环与心有关,大脑的血液靠心脏源源不断供给,若思虑过度,挖空心思,就会耗伤心血。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虚体质的老年人不可用脑过度。一旦感到大脑疲劳时,就要调节一下,或欣赏鸟语或观赏风景,使人心情愉快起来,就能很快消除脑的疲劳。

  4、保持乐观情绪

  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找朋友谈谈心,或听听音乐,或看看幽默剧等,争取主动排解忧愁,使精神尽快振奋起来。

  5、药物治疗

  积极参加体育,老年人经常感到这里痛那里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血不够用,血虚老人更是如此。而时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加强气血运行,这样可减少或避免疼痛。但运动量不宜太大,运动项目的选择也应以传统的健身运动为佳,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还可进行郊游、踏青,这样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活动筋骨。

  夏季养生注意事项

  1、最佳调味品--食醋

  酷夏热出汗多,多吃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醋还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短时间内即可杀死化 脓性葡萄球菌等。对伤寒、痢疾等肠 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夏天人易疲劳、困倦不适等,多吃点醋,很快会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2、最佳蔬菜—苦味菜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中医学认为,夏季人之所以不爽缘于夏令暑盛湿重,既伤肾气又困脾胃。而苦味食物可通过其补气固肾、健脾燥湿的作用,达到平衡机体功能的目的。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苦味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都是佳品,可供选择。

  3、最佳汤肴—番茄汤

  夏令多喝番茄汤既可获得养料,又能补足水分,一举两得,番茄汤(烧好待冷却后再喝),所含番茄红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护心脏的功效,最适合于男子。

  4、最佳肉食—鸭肉

  切莫以为夏季只宜吃清淡食物,而夏季照样能进补,关键在于选准补品。这里向你推荐鸭肉,鸭肉不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疾疗病。其奥妙在于鸭属水禽,性寒凉,从中医热者 寒之的治病原则看,特别适合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如低烧、虚弱、食 少、大便干燥和水肿等多见于夏季。鸭与火腿、海参共炖,炖出的鸭汁善补五脏之阴;鸭肉同糯米煮粥,有养胃、补血、生津之功,对病后体虚大有裨益; 鸭同海带炖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可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鸭肉和竹笋炖食,可治痔疮出血。

  5、最佳饮料—热茶

  夏天离不开饮料,首选的既非各种冷饮制品,也不是啤酒或咖啡,而是极普通的热茶。茶叶中富含钾元素(每100克茶水中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绿茶10.7毫克,红茶24.1毫克),既解渴又解乏。据英国专家的试验表明,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乃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

  6、最佳营养素—维生素E

  维生素可让你平安度夏,最佳桂冠非维生素E莫属。德国科学家强调,人在夏天会遇到三大危险,即强烈的日照、臭氧与疲劳,而维生素E可将这三大危险降到最低程度。维生素E在麦芽、麸皮面包、 胡桃泥、奶制品等食物中含量较多,夏天可多安排一点。

  7、最佳运动—游泳

  夏令最好的运动是游泳。游泳不仅锻炼人体的手、 脚、腰、腹,而且惠及体内的脏腑,如心、脑、肺、肝等,特别对血管有益, 被誉为 血管体操。另外,由于在水中消耗的热量要明显高于陆地,故游泳 还能削减过多的体重,收到健美之效。

  8、最佳服色—红色

  不少人认为穿白色衣服度夏最佳,其实穿红装更好。其奥妙在于红色可见光波最长,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不 受伤害,防止皮肤老化甚至癌变,而其他服色(包括白色)此种功效较弱。至 于面料,当以混纺的T恤衫为佳,其最佳混合比例为33%的棉和67%的聚酯。

  9、最佳取凉设施—扇子

  从健身角度看,取凉设施是扇子最佳。扇子虽然已是老古董了,但其健身效果却是其他任何现代降温设备所无法比拟的。摇扇是一种运动,可锻炼肢体(若有意识地换用左手摇扇,还可收到活化右脑、开发脑潜能、预防中风的意外之效)。同时,扇子获得的风也最宜人。

  10、最佳保健措施—起睡定时

  夏天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而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一些相应的调整,以迟睡早起为佳,而且应尽可能地定时起、睡。定时是体内生物钟的要求。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定时,可造成动力定型,使身体具有最好的适应性和预定性,在夏季,更应给自己规定一个严格的起睡时间,决不无故违反,即使休息日也不例外,夏季最佳就寝时间是22:00-23:00,最佳起床时间是5:30-6:30。夏季炎热的天气很容易影响人们的睡眠,但你一旦养成了定时起睡的习惯,就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早晨也会自然舒适地醒来,体内的生物钟就不会出现错点现象,各种生理节律均可安然运行。

中医养生小常识12

  中医养生保健的影响因素

  第一、坚持锻炼身体。生命在于运动,不管是健康还是生病都要坚持体育锻炼,坚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可以通过运动预防疾病的发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生病的患者可以通过运动增加自身的抗病能力,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在运动的时候,可以增强意志、促进身体肠道的消化、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

  第二、精神情感上的健康。中医养生保健,最注重培养我们健康稳定的精神状况,只有这样才能都稳定我们的情绪,不大喜大悲,正所谓中医所说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样足够说明保持一个良好稳定的状态是多么的重要,精神心理和稳定的情绪也是我们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之一。

  第三、良好的饮食习惯。正所谓并从口入,平衡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养生保健的必要因素之一,健康的食物,摄入均衡的膳食一直是被认为达到延年益寿的重要关键因素,合理的安排自身的饮食和适当的进行食补,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目的。

  中医养生小常识

  第一、饭后五千步预防糖尿病。饭后散步的好处非常多,不仅可以预防大肚腩的生成,还可以起到预防糖尿病的作用,可以促进葡萄糖迅速的.进入肌肉组织,加快体内糖分的氧化利用,增强身体各个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预防糖尿病的生成。

  第二、可以多食用含锰的食物达到预防骨质疏松。比如黄豆、扁豆、茄子、萝卜、绿叶的青菜,这些食物中的含锰量都是非常丰富的,如果身体中缺锰过多的话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

  第三、可以多吃橙子预防胆囊炎。因为橙子的维生素C可以转化为抑制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并且雌性激素会使胆固醇更多的积聚在一起,容易形成胆结石,所以多吃橙子就可以大大减少胆结石形成的,从而达到预防胆结石发生的作用。

中医养生小常识13

  感冒介绍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q…[详细]感冒的病因|感冒的症状|感冒的治疗|感冒的预防搜索:感冒

  相对西医来说,中医离我们的生活最近,也最为密切!

  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生姜红糖汤”喝一喝,盖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我们在吃生姜的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温热”型的中药。

  而“薄荷”(比如我们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则感觉有些凉丝丝,其实,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药,属于““寒凉”型的中药。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姜),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了两类:热型、寒型。

  事实上,中医的分类更加细密些,一般分成五类:风、热、湿、燥、寒。--这种分法实际上是”五行“的体现。

  春天(木月)容易起“风”;夏天(火月)就会炎“热”;长夏淫雨霏霏产生“湿”气;秋天(金月)容易干“燥”;冬天就会“寒”。

  下面,我们就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或者时常听说的中药:

  祛风药:能让“风”型的疾病发散。

  生姜(偏热);薄荷(偏寒);菊花--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你可能没想到吧,吃个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够达到“发散”病邪的作用。

  祛热药(寒凉药):能够驱除“热性疾病”。

  大家都会记得,在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发烧症状的非典,一时间,板兰根成为药店里最强手的药物,那只很长时间脱销,那时候,要送礼,一大袋板兰根是最为贵重而有情谊的礼品。--非典的症状是发烧,而板兰根的特点是“寒型药”,能有驱散热疾之效。

  黄连,是大家最熟悉的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就是黄连。

  祛湿药:能够泻利祛湿、化瘀活血、理气化滞(注意:“湿”的概念很广,包括痰、瘀、滞等)。

  冬瓜皮,也是中药,如果小便不通,冬瓜皮煮汤就能很快通畅水道。而巴豆,是大家在电影中常看到的,古人捉弄人和喜欢让对方误食巴豆,这样就会让人大泻不止。

  月季花,也是中药;桃仁,也是中药。你可以想象:武侠小说中,桃花岛上的黄药师,能用月季花、桃仁制造化瘀活血的妙药,避免武打争斗中的淤血之疾。

  祛燥药:能够驱除“燥性疾病”。

  杏仁能够润燥,秋天常喝杏仁茶,能够起到润燥通肺的作用(秋天属金、肺)。

  蜂蜜也是中药,如果老年人大便干燥不畅,蜂蜜具有润华、宣泄的功效,喝点蜂蜜,很开能够通泻肠道,畅通大便。

  祛寒药(温热药):能够驱散“寒型疾病”。

  花椒、胡椒,都能让人吃得满头大汗(陈佩斯在春节晚会小品中就演过一个喜欢猛撒胡椒粉、吃面条大汗淋漓的人)。花椒、胡椒就是典型的热型中药。

  这样,我们对中药有了简单而直观的认识。

  其实,以上我们对中药只是说了一半,现在开始说剩下的另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药包括两大类,一大类是用于“祛邪”,即对病邪(具体指上节所说的“风、热、湿、燥、寒”六邪)进行驱逐。——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邪实”。

  其实,“邪实”只是外因,是因为有病邪侵入而造成;还有一类情况是:并非因病邪侵入造成,而是由于自身的虚弱而造成,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正虚”。

  “邪实”分为风、热、瘀、寒、水五小类,“正虚”也分为五小类:阴、阳、气、血、津液。

  对于“正虚”,中医采取的办法是进行“补虚/扶正”。

  “补阴”:鳖甲算是最常见的补阴中药,吃个王八补一补。龟鳖在深水里,属于“阴”所以用来补阴,而不是补阳。

  “补阳”:鹿茸是用来补阳的。读过小说的人一定记得喝鹿血能够激发男人欲望的故事,所以,鹿茸补阳就变得特别好理解了。

  “补气”:我们常听说过,人参是大补。电影上,碰到快断气的病人,中医大夫会用人参汤进行补气。--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们吃的红枣,也具有和人参一样的补气的作用。

  “补血”:鲜红的枸杞子,似乎在人们的印象里,是滋阴壮阳的补品,其实,在中医里,是用来补血的良药。同样,送礼的阿胶,也是用来补血的中药。

  “补津液”:我国著名播音员宋世雄的嗓音之所以那么好,据说是因为他听从老中医的遵嘱,每日饮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润嗓,让宋世雄的播音更加洪亮淳厚。

  这样,可以让你多神奇的中药有着清晰地把握。尽管中药有几百种之多,但是,都离不开上述的清晰分类。

  (责任编辑:实习董川霞)

中医养生小常识14

  梳头,是一件在普通不过的事情,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梳梳头的,女孩子更是,可能每天梳头的次数不止一次呢。其实,梳头在中医养生中也是一种养生方式,大家知道吗?梳头可以刺激头部的一些穴位,从而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究竟梳头养生法究竟是怎么样的,它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其实,自古以来,梳头就是一种养生保健方式,被历朝历代的养生学家所推崇。晋代著名医生孙思邈非常注重养生,他就推崇梳发养生法,他长期坚持“发宜常梳,年过一百了却依然身强体壮,精神硬朗。还有,慈禧太后也非常推崇这个,她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太监为她梳头按摩,据说到了花甲之年,秀发没有一丝白发,仍浓黑稠密。

  《养生论》中有“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之说。《黄帝内经》也有“一日三篦,发须稠密之名言。在《养生方》中说到梳头,还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发不落而生和“头不白的神奇效果。现代人头发早白、脱发现象日趋严重。其实,古人的梳头妙方是通过头部神经的反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加对头皮及毛发的血氧供应,使头发乌黑光润。

  头部按摩时间最好是在早晨

  人体经络遍布全身上下,脏气的输养全靠循环功能起传导作用。头顶正中央的“百会穴就是结合各经络的穴位。头部按摩时间最好是在早晨,早上是阳气升发之时,以牛角梳、木梳、玉梳为好。每天早晚双手伸开,用手指指尖触及头皮,顺经络走向从前额正中开始,以均匀的力量向头顶、枕部、颈项顺序梳理,逐渐加快速度,动作缓慢而柔和。

  然后再梳理左右两侧至于头顶。梳齿与头部表面要倾斜一定角度,逆向顺着头形梳理,每分钟约20至30下,每次3至5分钟。如头痒或出现少量脱发,则可每次增加50下,刺激头皮神经末梢和头部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消除疲劳,促进头发生长之疗效,以头皮有热、胀、麻感为佳。脑力劳动者和职业女性,常用梳子梳头数分钟,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备感轻松舒适。

  中医这样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头为身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发为血之余、肾之华。其实大家知道吗?我们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穴位数量可是高达50个。而梳头的话可以对头部这些穴位起到按摩的作用,使得人体的头部的.经络气血更加通畅,加强头皮经络系统与全身各脏器间的沟通,起到清心醒目,开窍宁神的作用。

  另外,梳头时梳齿与头发间频繁接触摩擦,可产生静电感应,对头皮末梢神经是一种良性刺激,有利于中枢神经的调节,使老年人记忆力增强,延缓大脑衰老,改善头皮及颅内营养,对顽固性失眠症以及颈部酸痛有一定作用。头皮末梢神经是一种良性刺激,有利于中枢神经的调节,使老年人记忆力增强,延缓大脑衰老,改善头皮及颅内营养,对顽固性失眠症以及颈部酸痛有一定作用。

  梳理头发既能清理头发灰尘、污垢、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物的同时,还能改善头部皮肤新陈代谢和皮脂腺分泌,实在是妙不可言的健身之法。

  梳子养生的好处

  梳子梳背能促进血液循环

  梳子梳背俗话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很多白领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久了就容易背痛,肌肉容易僵硬,血液循环不畅,尤其是背心窝,总觉得应该用什么硬物顶住,以痛治痛才觉得舒服。如果平常用梳背或梳柄常拍打背部或按摩背部,可以起到按摩背部、促进血液循环的养生作用。

  梳子梳颈可预防感冒、颈椎病

  我们人体颈部有一个大的椎穴,它位于经不得下端,如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如果您的突起骨不太明显的话,可以试着先活动一下脖子,不动的那个骨节就是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如果用梳背或梳柄经常按摩这个养生穴位,则可以起到预防感冒以及颈椎病等疾病的作用。

  小梳子大学问

  在忙碌的都市里,简单的头部保健可以从一个小小的梳子开始。

  女性寿命比男性长跟梳头多有关

  梳头养生的说法在古今医学、养生、生活等各领域广为流传。中医认为,头部是人体的主宰,也是五官和中枢神经之所在,被誉为“精明之府、诸阳之会,掌管着身体各个部位的健康。

  梳头的时候刺激头部经络和穴位,可以使头部毛孔张开,排泄邪气的同时疏通经络。隋朝名医巢元方早就提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散湿,使发不白的作用。养生保健书《清异录》说:“有二事乃养生大要:梳头、洗脚是也。

  近代研究人体健康与长寿的专家也发现女人比男人寿命长,与女人比男人梳头多有关。

  头部有50个穴位与全身器官有关

  中医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发为血之余、肾之华。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有近50个穴位。

  经常梳头,可使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百脉调顺,阴阳和谐,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清心醒目、开窍宁神、平肝熄风的功效。通过梳齿与头发的频繁接触摩擦,还有明目祛风、消除头痛、稠密头发的作用。

  每天用木梳梳到头皮发热发麻为佳

  对于很多生活忙碌的人来说,梳头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保健方法了。像我们以前用的木梳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具体方法为:由前额向后梳,用力适中,动作缓慢柔和,两分钟内梳一百次为一回,每天早晨梳2-5回,下午或傍晚也可再梳一次,以头皮有热、胀、麻感为佳。梳齿宜圆滑。其余闲暇时间亦可,切忌在饱食后梳理,以免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所用头梳宜取木质如桃木或用牛角等天然材料制成。

  根据自身体质和状况,有重点地梳理

  容易感冒的,可着重梳正面专门抵御风寒的膀胱经;经常头晕的,常梳督脉这条中间线,不仅能缓解头晕头痛,还会越梳越精神;胃肠不好的,在发际线上下一寸左右的部位来回多次梳理,可缓解症状。

  身体健康从疏通头部经络开始,梳头则是疏经通络最直接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养成好的梳头习惯,长期坚持,不仅能提高免疫力,还能远离疾病困扰,永葆健康和活力。

中医养生小常识15

  很多人都喜欢收藏甲骨辟邪之物,因为把这种“神物摆在家里,既可以镇宅,又可以辟邪,还有强身健体的寓意,所以,甲骨辟邪之物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除了可以带在身上辟邪之外,甲骨辟邪之物还有另外一个非常实用的好处,那就是用甲骨辟邪之物来按摩我们身上的经穴。

  用甲骨来按摩身上的经穴,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吃惊,这个神物怎么用来点穴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把它当成我们的指腹就可以了,用甲骨来按摩身上的穴位,力道非常好控制。

  但是,我们一定要切记,用甲骨来按摩,首先一定要用光滑的一面来进行,切记不能有针刺状等突起,以免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好的后果。

  甲骨按摩穴位的好处

  用甲骨来按摩我们身上的穴位,实际上就是通过我们的肢体动作所产生的一种力学刺激,作用于一定的穴位之上,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中医理论上认为,经血“通者不痛,不通者痛,人的很多疾病,往往都是由于我们的气血循环不畅通而引起的。

  在我们用甲骨来按摩到我们身上的穴位的时候,我们相应的部位就会受到刺激,局部的皮肤温度也会增高,血液的循环也会有非常明显的加快,新陈代谢也会随之有很大的提高。

  这种血管的良性改变,往往会影响到我们的全身,从而也会改变我们整个肌体的血液循环的情况,从而增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抵抗能力。

  利用甲骨来按摩穴位,不仅在维持我们的身体健康方面疗效非常的显著,在调节我们的情绪和我们的心理等方面,也有着非常特殊的功效。

  利用甲骨来对我们的穴位进行按摩,是一种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好方法,每天早晚的空闲时间,利用甲骨来给我们的身体进行一下按摩,刺激一下我们身体当中的长寿学位,保健效果更佳。

  而且中医理论上认为,我们身体的经络是康复疾病、延缓衰老的最快通道,利用甲骨来按摩我们的身体可以明显的增强我们五脏六腑的功能。

  而且还能有效的调节我们身体的体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增强我们身体的免疫力,还可以调整我们神经系统的功能,最终会实现我们身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现在的社会是瞬息万变的,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遇见什么惊喜还是惊魂!生命无常,有的时候会被突如其来的疾病活生生的夺去宝贵的生命,带给人们无限的恐惧。谁都不想生命如此草率的失去,请别惶恐,小编有对策解决您的隐患,为您生命上“保险,有效应对生命的无常,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总所周知,人体拥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每一个穴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我们的生命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面对生活中各种突发的疾病,哪些穴位可以起到及时的缓解救命的作用呢?今天就带您一起去深入了解一下!

  一、保命的“救命穴

  1、劳宫穴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也无形中增加了,当代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出现一个非常新颖的词“过度死。

  有的人心事比较重,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绪容易带到生活中,喜欢在睡觉之前回想一天中的生活琐事,然后对其进行反思。

  面对压力,人们的本能反应就是进入应激状态,而处于这种状态下,人体会分泌茶酚胺类的物质,这种物质是引起血压变化,造成心律失常,从而诱发心肌梗、中风等脑血管疾病。

  如果人们长期面对高压力状态,心脏则会受到严重伤害,容易导致心脏病突发,更易导致心脏突然间缺血而猝死。

  因此,当我们情绪特别压抑紧张的时候,可以按揉劳宫穴,在手掌心,可以振奋心气,缓解焦虑,释放压力。

  首先,我们的中指要自然的弯曲,点在我们手掌的中间部位,然后用力握拳,如果希望效果更好,可以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揉劳宫穴,中指和食指按揉掌背外劳宫穴,用力刺激,会有酸胀放射感,可缓解压力。

  2、三阴交穴

  肾脏是人体五脏六腑之一,肾脏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健康养生的关键便是养肾脏。

  对于一些肾脏不好的患者来说,任何原因的肾出血问题,在体内会形成血块,在这些血块经过输尿管的时候,会对输尿管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导致痉挛以及梗阻等情况产生。

  在我们的身体当中有一条非常神奇的“通道和“漩涡,分别是经络和穴位。中医理论上说到:经络是运行气血和联系我们身体脏腑与体表以及全身各部的通道,经络也是我们身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穴是人体中医针灸和按摩的基础,也是中医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我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且经络和穴位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当中,一直在为了保障我们身体的健康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穴位,又是我们身体经络线上面的非常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上面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等方法相应的刺激我们的经络,通过这个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穴位是我国文化和中医学当中特有的一个名次,而且穴位大多是存在于神经末梢和血管比较多的地方。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经络和穴位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呢?

  如何通过经络来进行养生

  我们身体当中有很多不同的穴位,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操作方法,而且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

  经络的按摩疗法是利用一些非常简单容易的操作的按摩手法,来按摩刺激我们身体上的一些穴位,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并且可以有效的治疗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些常见的病症,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而且效果都非常的好,最简单的按摩手法有三种:

  1. 点揉穴位

  我们的家里通常都会有一些辟邪之物,然而这些辟邪的物品除了物品上下都散发出来的灵气之外,其实它们还有一个特别的用处,就是可以被我们当作是点揉穴位的工具来进行经络疗法的实施。

  如果我们的家里有一些可以辟邪的物品,比如甲骨、灵玉等物品,一般都是用手握起来非常方便的,而且我们在点穴揉穴的时候手指上面的力道也不够,也不会始终纠结拿捏要下多大的力量。

  只要用那些物品来代替我们的手指,我们只需要用我们的手腕来恰到好处的控制力道就可以了,而且非常的方便,比如用我们的手指按压我们肚子上面的穴位,不管何时何地,我们只需要手上有东西,而且可以空出一只手就可以了。

  2. 推捋经络

  推缕经络的方法,又包括了直推法和旋推法,还有分推法。

  直推法

  直推法就是用我们的拇指指腹或者是食指、中指的指腹在我们的皮肤上做直线的推动,或者是拿着我们手上的“神器,取光滑的一面,没有尖状物的一面在我们的皮肤上做直推的运动。

  旋推法

  旋推法就是用我们的指腹在我们的皮肤上面做螺旋状的推动,当然“辟邪神器也可以在旋推法上面派上用场。

  分推法

  分推法就是用我们双手的指腹在我们的穴位中点向两侧方向推动,比如走路走的太多了,感觉到非常的疲累,两眼发沉。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自然的坐下,然后两手分开,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指和中指的位置推的就是脾经和胃经,脾主肌肉,推脾胃可以有效的疏通这两条经的经气,从而达到放松肌肉的效果。

  3. 揉敲经络

  揉敲经络这个敲,就是借助保健锤等工具刺激经络的方法,然而小编觉得我们家里最常见的“辟邪甲骨就是一个非常天然又非常有灵气的保健锤。

  主要方法就是将我们的指端或者是大鱼际或掌跟,吸定于一定的部位或者是穴位上面,然后做顺时针或者是逆时针的方向旋转揉动,就是揉法。这种方法相对于推和捋来说,刺激性要更大一些。

  经穴疗法的注意事项

  经穴疗法虽然可以帮助我们祛病健身,但是经穴疗法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我们应该知道,不然我们盲目的去进行经穴疗法,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首先,我们要找准穴位。

  如何找准穴位

  穴位在经络图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非常的难找,其实,我们只要找到一些技巧,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我们要找的穴位。

  首先我们要看反映,我们的身体有异常,在我们身体的穴位上就会出现各种反映,这些反映包括用手一按就会痛,或者用手指触摸会有硬结,然后稍微一刺激我们的皮肤会变得非常痒,而且还会出现黑痣和斑点,和周围的皮肤有温度差,比如会比周围的皮肤发烫或者是发凉。

  所以说,我们在找穴位的时候先压一压或者是捏一捏我们的皮肤,如果有以上的反应,那么就说明我们的位置找对了。

  然后就是学会利用我们身边的器物,比如我们找到了穴位以后,要按摩刺激它,我们可以用身旁的任何一个圆润不致伤的东西,比如那些辟邪的圆润物件。

  其次是我们刺激穴位的时候最好不要抽烟,因为香烟当中含有的有毒物质非常多,如果在穴位治疗之前抽烟,尼古丁进入我们的身体当中,会造成我们身体的交感神经紧张,血管也会收缩,严重影响疗效。

  经络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针灸、点按、艾灸刺激等手法来刺激到我们体表的穴位,并且通过我们身体当中全身经络的传导,用来调整我们身体的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可以达到一个扶正祛病且又能治病保健的目的。

  通俗一点来讲,我们身体的经络可以有效的强身健体,还可以帮助我们治病和防病。

  如果我们的身体生病了,我们根据发病的部位相对应的穴位稍微的进行一下刺激,就可以很好的达到治病的目的。

  我们身体的经络对于我们身体健康的作用,其实早在《黄帝内经》当中就有了非常系统的记载了。我们身体的经脉,分布在我们的身体当中,就像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大网,虽然我们看不见又摸不着,但是我们的经络可以处理百病,还可以调虚实,更重要的,还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死。

  从中医理论上面来看,处百病主要说的就是我们的经脉之气运行正常,对于身体出现的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络疗法对于治疗疾病是非常有效的,而且最近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多的经络养生和经络疗法来保健我们身体健康的场所,中国的医学,自古以来便是以非常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经络疗法的效果,经络疗法就是刺激经络而调整自律神经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中医认为我们的身体内循环系统会发生紊乱,也就会生病,然而这种紊乱就是自律神经的平衡失调的状态,这种失调的状态只需要我们通过经络疗法就可以很好的进行治疗。

  结语:我们的身体存在着许多奥妙,所以我们在保证我们健康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要多学习一些关于自己给身体治病的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身体出现的一些状况,自己当自己的医生,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帮助我们增加一些保健养生的知识,这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无害的。

【中医养生小常识】相关文章:

中医养生小常识05-15

中医秋季养生小常识07-31

中医养生保健的小常识03-02

养生保健的中医小常识03-10

中医养生小常识【精品】05-15

中医养生小常识【热】05-15

夏季中医养生小常识有哪些?03-04

中医养生小常识15篇(热)05-15

关于养生的中医理论小常识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