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端午节>《端午节的散文

端午节的散文

时间:2024-05-15 11:21:55 端午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端午节的散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的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的散文

端午节的散文1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在延续了一千多年之后,今天又如期而至。

  尽管韩国人已经把我们神圣的节日拿去作为了他们的民族文化遗产,并已向国际组织申遗。自然也不会衰减我们中国老百姓对于这一天的深厚感情。

  没有自嘲,也没有嫉妒,更不用自卑。龙舟照样划,粽子照样吃,祖祖辈辈不间断,我们现在仍旧不会间断。尤其是今天,我们国家还把这一天定做了国家法令假日,更是叫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为之称颂。

  三天小长假,对于所有的上班族来说真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出门旅游逛风景,走亲访友串家门,一时间成为了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

  压力已经够大了,我也不妨趁假期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给自己一点懒散与慵怠——懒觉是一定要睡好的,三餐也可以减少。不去想琐事,不去想明天,不去想未来的日子该怎样度过。

  没想到的是,当时钟走到生物钟的那个档口,思维的轮子还是照样地旋转起来。闪念的思想还没有记录,该写的书也还没有完成,所有的美妙构思都还只是停留在那瞬间美好的状态……我哪里还能安稳在床上啊?!

  没有太多的节日回忆与怀想,也不再走进儿时的草丛去沾几滴露水洒向鬓边,更没有把屈老爷子请进自己的情绪。推辞掉所有的生意与应酬,我想一个人静静地打发这个难得的节日时光。

  我想,当年的屈老也应该是常常处于这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境界的吧?

  可是,现代不同于古代的主要区别就是:喧嚣与宁静、强加与独享、骚扰与静谧……

  当我还来不及把自己好好封闭的时候,手机上的短信、电视里的宣传,甚至连街上的音乐也防不胜防地从窗外飘进来挤满了我的小屋。

  哎,毕竟是节日啊!“人生逢节莫虚度。”曾记得爸爸在世时经常对我们讲这句话。尽管他老人家今天已经不能分享这节日的快乐了,但老人的话却是那么深刻地映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是啊,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今天还鲜活的生命,说不定哪天就不声不响地没了;今天还拥有的幸福日子,说不定哪天就随风而逝了。有谁能说得清楚今天、明天和明天的明天呢?

  是节莫虚度!趁着外面正热闹,我赶紧走出了家门。徒步走在大街上,任目光飘飞、任思绪起舞。假如有缘能看中一件像样的衣物,能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也算是件很不错的事啊!

  深圳的东门步行街,是一个富裕得让人眼谗的地方。在这里,除非你口袋没钱,不然你所想要的东西,无论上中下等、无论大小物件、无论家电细软,你随时随地都可能如愿以偿。

  走入商场,我信步在密集的'商业铺面中暗暗寻访。只见那三尺柜台连接起买卖双方,商人在察言观色中淄洙必取,顾客在斤斤计较中分文必争,交易在讨价还价中慢慢地谈拢。

  让脚步在物质的夹缝中穿梭,一个不小心,我突然发现自己很快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挤窄了眼光、被横流的物欲淹没了思想。浑身的不自在叫我进退两难!

  不敢购物啊,不敢购物是怕物质把理想的脊梁压弯,不敢购物是怕铜味把灵魂熏染!

  当我一无所获地摆脱开繁华与喧嚣时,我的心突然无比沉重起来:曾几何时节日的光芒能将古人与现代承接?曾几何时幸福的光芒能将灾难与幸运转接?曾几何时物质的享受能将精神的追求淹灭?

  节日的时光仍然在飞逝,节日的旋律却不曾减少。可是,想到本该是一个令人忧伤和缅怀的日子、本该是一段灾后重建的岁月、本该是一腔家愁国忧的情怀……怎一个节假日能够承受得了?!

  好一个20xx年的端午节!这个端午节过得真叫人如此凄凄切切!

端午节的散文2

  又到端午了,又到了吃粽子的季节

  忘不了那糯糯的,飘着清香的粽子…课间轻松阅读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满街都飘满了粽子的香味,

  你在远方可闻到了家乡的'粽子香,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今天也买点粽子,一起过个快乐的端午吧!课间轻松阅读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我送你一枚粽子,

  友情是外皮,里面第一层是祝福,第二层是幸福,第三层是心想事成,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对了,第四层阖家幸福平安!

端午节的散文3

  每年过了端午节,家乡的小麦就要开镰,我和五弟也会考虑向单位告假,回老家帮母亲割麦子。母亲属虎,今年72岁高龄了,还领着我大哥,艰难地耕种着承包多年的土地,春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如今还好,端午节放假三天,趁此机会回家,再东拼西凑,拖延几日,便能满足母亲的心愿。

  四月麦黄,五月麦香。帮父母割麦,是我多年的必修课程。因为每年麦收时节,往往正值学校放假,当学生也好,当老师也罢,都能有一段宽裕的时日。前些年,家乡人种植的冬小麦,都要到农历的六月初,才能收割。最近几年,或许小麦品种换优了,或许古老的节气前移了,反正麦收时间也有了变更。一进入五月,家乡的小麦,就都熟透了。火热的太阳底下,沉甸甸的麦穗,平展展铺满山前山后的田地,放眼望去,一片金黄,微风拂过,遍地芬芳。

  最早帮父母种地,是上初中的时候。那是八十年代初期,家乡刚刚推行责任制,人们也才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那时候,父母也还年青,劲头十足,信心百倍,再苦再累也不计较。不过,他们种得实在太多,真是忙得天昏地暗。麦收时,父亲带着母亲和大哥,天不明就上地,趁着夜里那点湿润,一刻不停的割麦打捆,要赶在太阳朗照之前,割完一块地。然后,顶着酷热,一回回往家里背运。我们那儿都是山地,干活出门就上山爬坡,而且路程都比较远,最少也得三五里地。

  这样吃苦受累的活儿,父亲原本是不叫我和弟弟们干的,怕我们流汗,也怕把我们晒黑。五六月里的太阳,要多毒辣有多毒辣,小孩子的皮肉嫩,一会儿就晒得发红,发黑,要破皮。父母亲最担心的,还是下雨。已经成熟的麦子,遇上一场暴雨,就完蛋了。如果拖延几天,还会出芽,小麦出芽快,一出芽就成了麦糠。眼看着天要下雨了,父母便动员我们早早晚晚也上地去,帮帮他们,毕竟,多个人手,多份力量啊。

  我割麦子最怕扎把,就是割一小把,就要用麦秸秆扎住,便于后面打捆。早上还好点,太阳出来一晒,麦秸秆一折就断。扎把的时候,要稍稍吐点唾沫,湿润一下,还要用大拇指把麦秸秆折进去,才能弄牢靠。可是在太阳底下,口中干渴,连多余的唾沫星子都没有,再加上我手上没有劲儿,往往把麦秸秆折不进去,反复多次,就弄得手指甲底下红丝丝地渗出血来,还麻酥酥地痛。还有就是打捆,把遍地散乱的小把麦子集中起来,打成一人两手围起来那样大的麦捆。当然这事都是父亲或者大哥来完成,我试过几次,很吃力。因为打捆的时候,正是要收工的时间,太阳就像火球一样。

  农家的孩子,大都吃得了苦,懂得生活的艰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每年帮着父母割麦子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心忧碳贱愿天寒”的句子,天越晴朗,太阳越辣,割麦的人越高兴。就这样,体味到劳动的艰苦,品尝到太阳的炙烤,面对着生活的无奈,农家的孩子就过早地成熟了,懂事了。至于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理解,对把东山的日头背到西山的感悟,也最为深刻。其实,真正的农民,没有一个感受到劳动的快乐的,有过切肤的体验,才有真实的感受。也许,当麦子长势喜人的时候,当别人夸赞说自己打得最多的'时候,当孩子们香甜地吃着新麦面馍馍的时候,在父母的脸上,掠过过一丝苦笑,但那样的笑,也太沉重了。这样苦笑的前前后后,充满着无尽的辛酸,充满着无尽的劳累。

  及至到读完师范,当起老师的时候,我才更加理解了父母。一个农民家庭,就指靠着几亩薄地,维持生计,供孩子上学,真的比登天还难啊。20xx年的6月初,刚刚收完麦子的父亲,突患脑溢血,离开了我们。我四弟说我嘴太甜了,天天哄得父亲高兴,他才那样不肯放弃劳作。想想这话,说得很在理,我也默认了。当老师那些年,每年放假都帮着父母割麦。我还跟父亲说过,种地其实最好,思想单纯,身子骨硬朗,仓廪实则心安啊。曾经下四川跑陕西讨过生话的父亲,最爱听这样的话,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劳动得更勤快了。

  如今,母亲还是这样,只要腿脚还能动弹,就是不愿放弃种地。母亲对粮食有着更深的感情,每天吃了饭,要是不下地,就心急火燎,好像缺一点什么,很不自在。其实要是算账的话,如今种地,已经入不敷出,得不偿失了,可我们再怎么劝她,我五弟甚至赌咒,不许母亲再耕种,她都不理不听。逼得急了,她还会大发雷霆,骂我们忘了根本。在母亲眼里,除了粮食,什么都是次要的。家里没粮就心慌,养大过5个孩子的母亲,从那样艰难的岁月里走过来,对粮食的热爱程度,是无法形容的。

  其实也好,母亲种地,我们每年就得按照节令,常常回家,总不能真正不管不顾。清明前后,点瓜种豆。小麦上场,核桃有瓤。过了九月九,小蒜香破口。常常回家,就能记住这些农谚,因为城里是不知季节变换的。常常回家,我们就能继续体会那份劳动的辛苦,就能和土地经常保持联系。常常回家,还能闻见五月的麦香,还能跟父老乡亲们保持零距离。

  其实,劳动是快乐的,真正理解,需要站在一种高度。

端午节的散文4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书上说的是为了纪念楚国的大夫屈原。其中赛龙舟,以其场面的恢弘和热烈,掀起了端午节的高潮。不过,我们那儿的端午节似乎与屈原没有什么关系。

  我记得儿时过节。

  端午节没有清明节那样隆重而浓烈。

  清明节,每个山坡上噼哩叭啦的鞭炮声,将清明节的气氛与声势渲染得足足的,让人想起刚过去两个多月的春节,只是它还没有春节那么浓烈,没有春节那么热闹,没有春节那么的欢快与祥和。我认为清明节应该是阴间的春节。年长的人却说,阴间的春节是鬼节,是农历的七月十五,而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祖先、融洽亲情的节日。

  端午节则是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我觉得所有的节日好像都是为小孩子们特意安排的。在节日里,最高兴、最快乐、最幸福的就数小孩子了。因此,他们最盼望的便是过节。在过节时,不但可以不干活,就跟大人们笑骂的样:“尾巴都耍脱了!”众多小孩子也能聚在一起玩耍,“把一个晒坝都要抬起来了!”(大人语,说的是小孩子的欢闹声很大)还可以吃好的,平时难得吃到的,在节日里就能吃到。

  到了端午节这天,我们小孩子的瞌睡竟然少了。不像平时,大人来催了:“快起来了,太阳都晒到屁股了!”仍想赖在床上不起来。有时惹恼了大人,被大人从床上拉起来,在屁股蛋上啪啪两巴掌,虽说打得来不觉得疼,但这毕竟是挨打,心里还是不快的,这种不快会影响到一早晨的心情。小孩子不快的心情没有大人们的恒久,他们的心里是容不下不快的,因为快乐都装不下了,那还有空间来盛这不快呢!

  我们一早就爬了起来,比大人还早。大人装出很吃惊的样子说:“嗬!今天这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我们如同得到了奖励,特别的高兴,哼着儿歌,跑到外面去,叫上小伙伴,到野地里去找陈艾和菖蒲去了。

  在乡下,陈艾属比较贱的植物。我们说某种植物贱,是指这种植物多,生存能力强,却没什么用处的意思。农历的五月,正是植物长势最旺盛的时期。田野里,满眼青翠、碧绿,葱茏、蓊郁,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只有这时节,才真正称得上是绿色的世界。

  我们来到坡上,在荒地里寻找。这里是野草的乐园,它们都在疯长着,它们的世界也是遵循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吧。我们对野芝麻草、野地瓜藤、岩蒿蒿、苦蒿、荨麻等都不加以理会。我们只是专心的搜寻着陈艾,挑选那些高大壮实的陈艾。不过,要拔起这些陈艾却要花费我们很大的气力的。我们是不怕花气力的,因为这气力用了又会有的,不管怎么用也用不完。那些长得根深蒂固的,不能力擒,我们就智取。我们把它前后左右的摇动,看到根摇松动了,一用力,就拔起来了。

  陈艾有股子苦味,不好闻,这应该是它不讨人喜欢的原因。就如同一个人身上有狐臭一样。平常时候我们都不会去理睬它,它也没法引起我们的青睐。它既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来讨我们的喜欢,像桃花、李花、杏花。它似乎也能开花,那花跟它泛白的.叶子差不多,像营养不良的人那张青白的脸,一副穷愁潦倒、落魄无助的样子,似乎是为了获得人们的同情。它自身长得太平淡,不可爱,又身无长物,不像灯笼花(蒲公英),那花像一只白色的灯笼,一看就让人喜欢,提起来,用小嘴一吹,那花絮就飞啊飞啊,飞得很远很远的,把我们的想象也缥缈到了那远方;也不像麻豌豆草,它结的荚,我们可以用来吹叫叫(哨子),有的吹出的声音浑厚苍劲,有的吹出的声音尖细锐利,我们很是喜欢。另外,它又没什么用处,不能作猪草来喂猪。一年中,只有到端午节它才走进我们的视线里,被派上了用场。这也说明了天无弃物。

  早晨的陈艾沾上了很多的露水,有了露水的滋润,陈艾便有了些鲜活的气象。我们扯了一大抱陈艾,这跟我们小孩儿爱争强好胜有关。我们的裤子与衣袖都被露水打湿了,虽说是夏天的清晨,可我们也还是感到有点凉幽幽的,有的还打起了喷嚏。

  我们把陈艾扛在肩上,一蹦一跳的往家里走去,陈艾便在我们的背后一摇一晃的,像是在向谁热情洋溢的招手或点头。大人们见我们扯得多回去,就假嗔道:“扯这么多回来打老虎啊!”我们不管,把陈艾扔在门边,又去弄菖蒲去了。

  这菖蒲是水生植物,有些人就在自家屋前或屋后栽种,他们栽种也只是为了端午节好用。我们没栽的就到那些栽了的家里去扯。不管他屋里有人没人,用不着对方同意的。我们把裤脚挽得高高的,走下水去就扯。要是被这家主人看到了,他也不会生气的,他反而会为自家的东西有了用场感到很高兴。但他们会不露声色,故意高声的喊叫:“哇!逮到了哇,扯别个东西哇!”我们听了,并不惊慌,回答道:“扯别个的,关你屁事!”

  “嘿!怎么不关我的事呢?那菖蒲是我的呢。”

  这时,我们的脸上带着瞧不起人的神色,用轻蔑的语气说:“哦呀!硬是扯了你两根菖蒲了哦,就舍不得了!”对方听说后,就会嘿嘿的笑着说:“谁舍不得了,我是跟你几个娃娃儿开玩笑的。”我们马上回敬道:“开玩笑(完校),我看你是在开板板笑(村校)!”于是,我们都笑了起来。

  我们把扯回来的菖蒲与陈艾,按一扇门两把来分,一把中只有一支菖蒲,其他则是众多的陈艾,好像两位菖蒲大将军,各自带领着一队陈艾小兵为我们把守着门,不让那些邪气进来,保我们一家平平安安。

  端午节为什么要在门口挂菖蒲、陈艾,我们曾向大人们问起过。

  他们有的说是为了避“邪”。“邪”这种东西在我们的头脑里很模糊,好像跟鬼不是亲戚就是邻居,反正不是好东西,一个人若是沾惹上了它,你就会倒霉的,生疮害病啦,亏本折财啦,家庭不和啦,喂鸡鸭养生不顺啦等等就会围着你团团转。我曾看到有个人,好端端的,却突然倒在了地上,人事不省的。大人们便说,他这是撞到邪了。于是,为了把他身上的邪赶走,有人就用白线把中指的第一节缠绕住,然后用针扎中指头,把指头上的血涂在那人的额头上,边涂边不住的叨念着什么,我现在还能记得有“百无禁忌”这一句。涂完念完后,如果当场有鸡,就会逮住鸡,扯几匹鸡毛,粘在这人的额头上。这粘鸡毛的招术,我觉得他们是跟道士学的,那道士最爱粘鸡毛了。人们常说:“拿到鸡毛当令箭。”我不知道他们这样做是不是为了起到令箭的作用。经这么一捣弄,不久,这人果真就醒转来了,他对刚才所发生的事一无所知,连自己为什么倒下的也不知道。大人们便会对围着的我们说:“这个人这样子,就是撞到邪了。”

  我们自然是极不愿意撞到邪,可邪这东西就像是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就是你撞到它了你也不知道,这可叫人不知道该咋办才好了。

  为什么像陈艾、菖蒲这样的草草能够避邪呢?我们觉得很奇怪,又去问大人。大人就会笑着对我们说:“你去拿一把锄头来!”

  “拿锄头来干什么呢?”我们疑惑的问。

  “好挖根根噻!”这时大人就会笑出声来了。

  我们这才知道是大人们在取笑我们,也就不做声的了。我们只是在心里感到纳闷:这问问题怎么不能问到底呢?后来,我们想,这肯定是大人们也不知道,所以他就这么来堵我们的嘴。

  有的大人说的又是一样。他们说是在张献忠洗四川时,有一个人为张献忠带了路,张献忠叫他回去后,在自家的门上挂上菖蒲、陈艾,他们就不会杀的。这个人回去后,就在自家的门两边挂上菖蒲、陈艾,其他的人见了,也照他这样子挂起菖蒲、陈艾。大家也就躲过了这一劫。后来,家家户户每年都在自家的门口挂上菖蒲、陈艾,于是挂菖蒲、陈艾就成了一种风俗习惯了。

端午节的散文5

  还没有到端午,粽子就吃了起来,这些粽子居多是在店里买的。现在不少的女同志是不会裹粽子的,她们年少时未从母亲手里习得这个本领,所以买了吃。吃粽子到现在是吃个面子了,大家防着隔日碰头问吃否时回答中气足点。这肯定是场面上的事情。想想当年,海边村里,吃粽子是一件非常隆重的大事情。那时候裹粽子的糯米来自来之不易,居民户要凭粮票与购粮证到米店去买糯米,购粮证就是人头的多与少,有钱还不行;农民呢?是队里上一年分配的糯米,是按照劳动力的等级再加上人口分配的。所以裹多少只粽子是由米的多少决定的,有些农家的孩子胃口好、饭量大、又喜糯食,母亲只好在糯米里放一点梗米充数。

  说起来还真是有点小意思,糯米不多,猪肉也不多,但那个时候的芦苇特别多,随处都有,不但多,长势、长相也非常的好;这个芦苇长得特别粗,特别长,也特别清爽;那个芦叶呀也就特别宽,有三四个手指并合的宽度,叶子也特别长,最长的将近两尺;而且那个时候也有少许的箬叶,箬叶的长度比不上芦叶,但中间的宽度明显增加,两片箬叶相叠后就可以把粽子裹得严严实实。箬叶皮薄,但密度比芦叶高,韧性足,不脆弱,裹起来弯转自如,绝无断叶露口的可能,所以裹的粽子味道几乎不外漏,吃起来感觉比较纯正。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些蹊跷的。大家想想,满世界都是芦叶的时候,糯米不多,猪肉不多,也不要说箬叶了,箬竹的出生地在浙江,我们这里本来就少,现在几乎绝迹了;现在的芦苇呢?海边村的'许多的河流填掉了,新开的河流都是石驳岸了,芦根的穿透力不如青草,自己认输,不长就可以了吧。上回我去崇明湿地,看见了河流边上的芦苇,心里有些激动,走进一看,懊恼全生,芦苇都是病怏怏的样子,东倒西歪,没有一点自然之气。这个样子我真想不通哎,没有米的时候,芦苇遍地都是;没有芦苇的时候,糯米到处都是。哪一天样样都有了,该都好啊。想来这样的日子还是有盼头的,因为大家都晓得平衡的好处,芦苇如此,米这样,肉也一样,人当如此,就是连裹个粽子也得讲究平衡,所以平衡真的不可少的。

  平衡永远存在,只是生活中的许多平衡我们无法实现了,这段时间里都让我们的随性、随便、随意给毁了,也给自己的贪欲毁了。还是回到粽子的事情吧。我记得春节后不久,母亲就叮嘱我们兄妹四个摘芦叶去。母亲说四个人一道去,大的两个摘,小的两个看。为什么要立即摘芦叶呢?母亲告诉我,这是老祖宗规定的,老祖宗是谁?我们不得知。母亲又说,二月过后的芦苇,没有蚜虫的叮咬,叶面非常整洁清爽,另外这个时间是芦苇最茂盛的时间,像个青年人,正当时。现在呢,我没有看到过二月里去乡下的河流边上采摘芦叶的人儿,大家都没有了功夫与兴致,裹粽了就立马临时抱佛脚,去摊头买一点,有点有钱的任性;接下去说说裹粽时扎粽子的线绳吧!用箬叶裹的粽子,过去地道的妇人是用圆针将箬叶的头在粽身里拉过去的,是不用线绳扎的,很像现在说的无缝链接;用芦苇裹的粽子必须用线绳扎的,这比箬叶裹粽已经跌了一个层次,不但如此,现在扎粽,有的用了鞋线,用鞋线也不错,因为鞋线是棉线。有的干脆用其他的线了,比如用聚乙烯制成的那些五颜六色的线,我看见过也有用扎大闸蟹的线来扎粽子的。其实最好的粽子线应该是稻柴,是一根根的稻柴,这个稻柴是上一年秋天里的稻柴,我们的母亲老早在脱粒稻谷的时候看中了,她们将那些粗壮的结实的牢固的,黄橙橙金灿灿的稻柴收拢后囤了下来以备后用。用稻柴扎粽子,颜色匹配,张弛有度,而且稻柴有股稻谷的香味在里面。大家想:这一切都是来自田里的,土里的,水里的,天底下的,风里的,雨里的,真正气象合一,天人合一,物我合一,你说这样的粽子好处吃不好吃?

端午节的散文6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每当端午节来领之际,孩子们活蹦乱跳的盼望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大人们也开始忙乎着准备包粽子的佐料。

  小的时候,对于吃粽子只是一种奢望,一来那个时候没有充足的粮食;二来那时会包粽子的满村也没有几个。自我记事到十四五岁完全懂事,也没有吃过几次粽子。到了我十五岁以后,吃的粽子歪与好在,每年都在端午节吃一次粽子。

  在过去吃粽子,没有一颗软大米;只有大软米。说了软大米和大软米也许好多人分不清,就连我自己以前在农村期间,因为见的软大米很少。现在我细细解释一下这两种米的区别:软大米就是用稻子碾的米,稻子又分为软硬两种,这个也许好多人都懂;而大软米则是用“糜子”碾的米,这糜子也像稻子一样,分为软硬两种。一般农人不种些软糜子,因为人们觉得种软糜子产量太低,种软糜子不划算。糜子碾下的米金黄金黄,吃起来香甜爽口,盛世美味;但是要是包粽子光用大软米包的粽子,总觉得没有软大米所包的粽子光滑爽口,再加上人们总觉得买来的白花花的软大米包的粽子一定很好吃。当然这是孩子们嘴里念叨的,大人们总是说“还是我们自种自产的软糜子碾的米黄阁搓搓(方言,表示特别黄的意思)的,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

  要说农村人过去吃粽子,那才有趣。因为绝大多数人不会包粽子的缘故,也是由于好多人舍不得买包粽子的粽叶,所以有的人想吃粽子,就在锅上放上锅屉,铺上笼布,然后撒一层金黄色的大软米,撒一层洗干净的枣;有的为了简单,就把大软米和枣放在一个小盆子里,用快火蒸熟,凉冷以后,美餐一顿;有的'人买来了粽叶,但是不会包,又不好意思请人,所以他们就铺一层粽叶,然后一层大软米,一层枣的蒸熟,然后挖在一个小盆子里,晾冷美餐一顿。

  在过去的时光里,由于人们吃的少的缘故吧!会包粽子的人少之又少,自我记事以来,只要是村里人包粽子,经常叫我的妈妈去包粽子;到了我十五六岁的一个端午节,妈妈在家里包粽子,我们姐妹几个早已在山上砍一些篓草(一种野生草本植物,叶子类似粽叶,窄而短小),回家以后,把植物的茎喂了羊,叶子留下,在妈妈包粽子的不远处放一些土和一些小石子,代表米和枣,妈妈的手动一下,我们姐妹们跟着妈妈动一下;三番五次的重复,终于我的第一个成功了,但是姐姐妹妹怎么也弄不成功,后来她俩索性放弃了,再也不学了。从此以后,我学会了包粽子,一次妈妈包过时间长,一时难以把握哪个巧道,我还指点妈妈。

  自从我学会包粽子,也重复了妈妈跑遍全村包粽子。每到端午节来临,我可是忙人了,东家门里进,西家门里出的忙乎着。

  记得在我十八岁的那一年,我去姐姐家里做客,走到姐姐家半道上,开始包粽子,从中午的十一点开始,一直包到下午五点;在三婶(姐姐的三妈)家安营扎寨,张家三升米,李家二升米,大家都是姐姐的婶婶和妯娌,从中午到下午一共包了一斗八升米的粽子,还不算枣,那么多的米的粽子,枣基本占粽子的百分之三的空隙吧!可想而知包了有多少个粽子啊!那么多的粽子,只有姐姐的一个嫂嫂给我打下手,别的人就在一边说笑话,开玩笑。那一次包粽子,让我刻骨铭心的记忆犹新。三婶是得了癌症晚期的患者,她对吃粽子兴趣最大,但是她又不敢吃大软米粽子,而且不敢放入红枣;所以三婶给她自己泡了二升酒谷米(用谷子碾的米,也属于软性的。),当三婶看到我包好的一个个粽子,口里咽着口水,仿佛已经吃到自己嘴里。三婶吃了那一次粽子三个月以后去世了,我一想到三婶看我包粽子的眼神,以及她哪渴望的贪恋口水,心里真不是滋味。

  不会包粽子当然是比我们大多的婶婶阿姨们,自从我结婚以后,村里同龄的媳妇们陆续进门,村里会包粽子的人也多了,但是每到五月端午来临之时,还是摆脱不了一些不会包粽子的邀请。

  而今人们都吃的是软大米粽子,就是从农村拿来一些大软米,人们也会如获珍宝,舍不得多搅如,搅一小部分,偶尔在粽子中撒几粒金黄色的大软米,也是一种稀罕。

  如今每当和邻居们坐在一起包粽子,总是免不了和邻居们讲讲过去的故事。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十几年前,邻村的一位二十几岁的妇女,由于常年舍不得包的吃粽子,那一年她早早准备好包粽子的佐料,二升大软米,一升左右大枣,二斤粽叶。把米泡好以后,请村里的一妇女包粽子,母子几个沉浸即将吃粽子的喜悦之中,孩子们活奔乱跳到处宣扬自己家在包粽子,母亲声称今日能美餐一顿粽子了。请来的包粽子妇女给她把粽子包好,并且放到锅里面,给她交代了如何煮粽子。包粽子的走了,这一妇女烧火煮粽子,她不懂火候,在上面压的东西过轻,快火煮了一个多小时以后,二升米的粽子成为一锅糨子,急的这妇女坐在地下大声啼哭。从此以后,这煮粽子也是一种教训,开始要慢火煮,并且在上面压上较重的石块或者水盆,这也是一种巧道吧!

  我做粽子的基本渠道是。头一天把米掏一遍,然后倒水泡上,这泡米的过程一般是一天两夜,中途换水两次。包粽子一般是下午的两点左右,包好粽子正好到做下午饭时候。把粽子整整齐齐放入锅内,放的时候棱角压好,这样煮出的粽子不易变形,然后在上面压上一块菜石。生火一边煮粽子,一边做饭,饭做好了,粽子慢火蒙的差不多了,为了让粽子煮出好看,所以把慢火蒙一个多小时以后的大菜石拿出,放一小盆水,为的是比刚才轻一些,快火再煮几个小时以后,天气黑了,粽子煮差不多了,孩子们闻到香味,早已垂涎三尺了,叫着喊着妈妈,问能不能吃了,挖出一些粽子,一家人说说笑笑吃粽子,锅里面的还是不往出挖,因为粽子再蒙一夜,粽子既酥软,又爽口。我这人做别的做不好,煮粽子从来没有煮破过,也没有煮的把粽子之形状变形过。

  自从住到县城以后,每年端午节包的粽子包的不少,自己一家人吃,捎回老家爸爸妈妈,公公婆婆也吃。年年如此,但是吃的人越来越少,让人不免有点心酸;开始是四位老人吃,后来公公去世,对于捎粽子总是一视同仁,不分爸爸妈妈两个人,婆婆一个人之多少,总是捎同样多,为此邻居经常提醒我“你爸爸妈妈两个人多捎一点,你婆婆一个人吃得少,少捎一些嘛。”我总是说“一样的老人,一样对待吧!”而今年的端午节,捎粽子只有爸爸一个人吃了,妈妈去弟弟家带孙子,婆婆去世了,就是想给吃,她们也吃不上了,不免有点心酸。

  回忆中的包粽子很有趣;回忆中的往年吃粽子时,老家等待捎回的粽子香味飘溢两边,而今只有爸爸一个人吃到我亲手包的粽子,却快乐不起来了。

端午节的散文7

  粽艾飘香的节日过得真快,很快又到傍晚。晚风徐徐吹过,河边的柳树扭动着腰肢,翩翩起舞;树上的蝉鸣,一阵接着一阵,不知疲倦地在风中飘扬;远处放牛的牧童,头顶着荷叶帽,手执一根柳条,在大水牛的身上划过;近处的鸡鸭,叽叽喳喳、不守纪律,结伴回到鸡圈。夕阳被黄糖酒醉红的脸,渐渐要滑落地平线以下时,母亲又开始忙碌起来。从墙上收起晒蔫了的艾草和石菖蒲,放入锅中,加入清晨挑的'井水,武火速熬。我在灶膛前添加柴禾,可心不在这儿,扯长脖子,眼睛盯着母亲的动向。

  插在门楣上的荆条和艾草,经过一天的晒烤,已经柔和地耷拉着头。母亲像一位调配专家,把它们合成一小捆,分别握在两只手中,从屋里往屋外,左右交替,在空中一路平扫而出,口中念念有词。

  “五月五日端午节,虫羔蚂蚁听我雪(说),快快飞到山里切(去),不要留在房里歇(睡),如不听话快飞走,荆条艾草抽你出脓和血。”

  每间房子,从角落到门口,都经过母亲手持仙草空扫和叨念。她那专注的神情,像是教化蚊虫的顽愚:别在家里叮人,快回到山上吸取露水。更像请来保护神,虔诚地把荆条艾草插回门楣上,口中还在叨念,心里想着多念一遍,就少些蚊虫叮孩子们。

  我继续不紧不慢地往灶膛加柴,等烧好草药洗澡水,母亲便开始张罗孩子们洗澡。焦黄色的长柄竹筒,是为孩子们分开草药水的工具。舀一半草药水,一半清水倒入洗澡盆,母亲用食指和中指,伸入水中搅动,专注地试探水温,待水温合适时,孩子们就光着身子跳下水。浅绿色的水,像一层绿色透明的薄纱,拂过孩子们藕白色的身体,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分不清是草药本身的香味,还是母亲手上的草药香味?伴随水的温热,尽情地把孩子们包围。

  母亲的手背十分粗糙,似乎被岁月刻出一道道纹路,可在我眼里是最美的手。她的手心也长满了老茧,像一颗颗按摩珠,老茧并不影响母亲为孩子们搓背的舒适度,反而那种麻酥酥的感觉,轻轻地传遍全身,更有一种清香在母亲搓背的手心传来,一阵比一阵更浓更暖。这算是最早的药浴,是我记忆深处的臻品。

端午节的散文8

  而今,我虽然过上了小时候向往的城市生活,也看遍了城市里的节日盛宴。但对家乡的端午节,我情有独钟。家乡的端午节,没有粽子、也没有赛龙舟,更没有现代人的漂洋过海和万水千山。但我们可以垒高高山、挂荷包、栓花花绳、吃花馍馍等,那种最原始的味道和最淳朴的欢笑里隐藏了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气息。就像北方的大山一样,沟壑纵横却最具有生活原始的风貌。端午节是自春节过后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是告别严寒迎接夏日的分界点,也是准备收麦的季节。端午节在家乡又叫五月五,五在农村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代表着五福临门,也预示着有个好收成。所以家乡的端午,写满了故事,印满了记忆。

  家乡端午节的第一项活动就是点高高山。点高高山也叫垒高高山,全村人在端午节前夕会贡献出一些枝条、树杆、麦秆等,在山顶堆成一个小山丘,哪个村里的高高山垒的高,就说明哪个村的收成好。

  相传,这项活动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朝廷内斗流亡在外十九年。后来,在介子推和一些忠臣良将的保护下,他东山再起,统一了国家。但在归途中,介子推被敌方偷袭而死。重耳为了厚葬介子推,当时就焚烧了一片森林作为陪葬。后来就被人们流传下来,成了当今的高高山。

  点高高山的时辰也很有讲究,听村里老人讲,在五月五凌晨12点整点燃最好,凌晨12点是阴气高涨的时间,所以在这一刻点燃火焰,可以辟邪,也会保佑村里人全年平安,也预示着全村人的生活红红火火。当火焰燃烧着木柴噼里啪啦的响时,大人们和孩子们会围着火堆跳舞祈福。

  看完高高山后,兴奋了一天的孩子们回家倒头就睡。在孩子未睡醒前,父母偷偷地把荷包挂在孩子脖子上,花花绳拴在手腕上和脚腕上。荷包,又名香包,里面放有薄荷、香草等,既驱邪又祈福。花花绳,又叫五彩绳,防五毒。

  端午节前后,天气渐暖,杂草丛生,这个季节也是蛇出洞的季节,听老人说,拴上花花绳,蛇会绕道而行。等到第一场大雨时,解开荷包和花花绳,扔到水渠里,让水冲走,连同一年的晦气冲走。我想这也是父母为孩子祈的福,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

  烙花馍摸,又叫存干粮,更是家乡端午的一大特色,端午节前几天,村里的媳妇们就开始烙花馍馍了。发面、揉面、捏花型等。为什么对烙花馍馍特别讲究呢?

  相传伏羲年代,有一次伏羲重病,为了治好她的病,走访百家名医。也未见好转。一天夜里,经过一个村庄,伏羲因重病再加上路途劳累晕厥了。女娲的哥哥以为饿晕了,就把家里的干粮喂给伏羲。后来伏羲醒了,病也好了。伏羲就和女娲哥哥结婚生子,制造了人类。

  人们为了纪念人类的神祖,每年端午节,都会去伏羲庙祭拜伏羲,村里的媳妇也会将自己做的花馍馍作为贡品献上。谁做的花馍馍很好看,就说明谁家媳妇心灵手巧。所以烙花馍摸成了当地端午的特色项目。

  又因为端午节前后,离收麦还有一段时间,播种的早已完成,所以农民比较清闲。多烙点花馍馍,存点干粮,大家既可以敬神,又可以看戏带着吃。在家乡端午节一定要唱戏(又叫耍社火)敬神的,各个村里的人都会集中到一个地方去看戏,有时候懒得回家吃饭,就会在戏场吃点花馍馍接着看二台戏。

  从家乡的端午节里,能嗅到浓浓的迷信气息。而我却不认为是一种迷信,而是一种浓浓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在这个同质化的.高速社会里,眼花缭乱的事物着实让人着迷,但这几千年的历史,能存活下来,必然有它的道理可在。这样的节日气息是凝聚着一个地方的人文习惯和文化特色,也是当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寄托。而这样的一种过节方式,却是我整个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无论我在哪里,每当端午节,家乡的节日气息充斥着我的整个脑海。

端午节的散文9

  对于桂林的印象,始于小学时期学的一篇课文《桂林山水》。虽然已过而立之年,校园时光早已远去,而课文中的部分语句我至今难以忘怀,尤其是文中的第一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于是乎“荡舟漓江“便成了我一个魂牵梦萦的梦。

  可毕业后的日子便像歌词写的那样: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很多少年的梦想便就此搁浅。

  如今小孩大了,工作生活都没有以前的忙碌便想起趁着尚存的时光去看下童年时就慕名的漓江。

  6月10号带着刚满6岁的女儿跟着旅游团从广州出发。在车上听着导游对当地民俗文化的讲解,心中想象着“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好画卷。

  由于端午出行人数较多,六小时的车程开了近十个小时,在一片睡意朦胧中到了目的地桂林市阳朔县。

  来到阳朔的三天两夜中,感受了蝴蝶泉的美丽,银子岩的壮观;也体会了遇龙河飘游的轻凉惬意,聚龙潭的曲径迥然,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图腾古道的神秘和漓江的感慨!

  图腾古道——甑皮岩人与自然的和谐-

  图腾古道位于十里画廊的中心地。据说这里住着的是皮肤黝黑,身着兽皮的甑(汉语拼音zèng)皮岩人,导游把他们称作“野人”。相传甑(汉语拼音zèng)皮岩人是桂林人的祖先。 北有匈奴,南有南蛮。虽然知道今天我们游行中看到的“野人”应该是当地的村民装扮而成的,但充满地方色彩的风俗文化及原始味浓厚的表演着实还是另我耳目一新,帮助我好好普及了下南蛮文化。

  听着当地导游的`讲解,我惊讶于古人面对大自然表现出的顽强和智慧。从类人猿到人类的转变,从直立行走到文字的出现,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每一次转变都是一次升化,都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和契机。无论沧海桑田,变化将是这世界永远的主旋律,惟有适应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的人才有改写历史的资格,才有享受成果的机会。

  漓江——让我充满充期待满目惆怅的地方

  漓江是我此次旅游的焦点所在。在6月10日前往阳朔的车上时就听导游说起这几天桂林大雨,漓江水很急,所以这几天都在封航,此番能否游成漓江就看我们的缘份了。11号早上得知的消息就是水位依然很高,只能先游其它的景点。

  直至于11号下午才接到消息明天可以游漓江了。便觉得一阵窃喜,觉得多年的心愿终于可以实现……

  12号走到漓江边上时才发现,江水的颜色真如导游所讲,因为下雨的原因已变得犹如黄河一般,再也没有小学课文中讲的那样“清、静、绿”的感觉。我想课文中描述的桂林山水的情境可能已然只能在课文中看到了。好在两旁的青山依旧在,只是绿水可能因为近些年游客的增加及生活垃圾的出现变得不复返了。

  乘坐在加有燃料的木伐上,身旁充斥着浩浩荡荡的旅游队伍,再也找寻不到“一叶扁舟横野渡”的情景了。我想这便是现代文明吧。

  事物总是不断进化的,一如与当地人民合影,当地人都会举个牌子告诉你:“合影收费10元”。 旅游搞活了经济,经济改变了生活。看来如果想要生活的好,还是要回到现实中多创造价值才行啊!

  此时便想起老生常谈的一句话:“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所有的事物”。只是“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这种情景或许只能出现在梦里了。呵呵。

  不管如何,漓江我来了!

端午节的散文10

  適逢紅袖,二八之歲,恰遇五月,正值端午,外省歸來,故壇重遊。豈料論壇,沸揚不堪,諸君罔顧,謾罵成風,倒板之風,甚囂塵上,喬君悲憤,怒而抹版,故饗同祭:

  君子之言,不責其俗,以彰其明;君子之行,不貴茍難,以顯其哲;明以趨吉,哲以保身。故君以言,詩之誨之;故君以行,歌之名之。皭然清操,流垂今古。

  蓮出汙水,蟬蛻淖泥,察察之身,哺糟之鼠,歠釃之輩,其可同謂?

  觀諸版主,綁架上墻,用而生疑,諫而受謗,憂壇費事,備受謾罵,屢遭辱沒。富君德者,勸之止之;小人之心,公器私用,刪之毀之,以至途窮,無奈之下,全體死節,親者恨之,仇者快之,滿地雞毛,喬君奈何?

  世之君子,喜德愛美,辭潔信芳,文約旨遠,其情諄諄;天下小人,貪淫好色,汙言穢語,詞不達意,臭鼻惡心。

  斯文猶在,日月同輝。屈子既沒,諸君尚在,企仰大夫,吾等後學,拙語劣文,何足壹哂?

  清烈已去,天下燕安,斯文流芳,斯德千古,不甚希噓。

  戲如人生!

  尚饗!

端午节的散文11

  出身于农村,又赶上物质匮乏年代,小时候,经常盼望过年过节。只为过年过节,才有好吃好玩的。端午节也是如此。

  记得童年过端午这一天,插艾蒿,包粽子、煮咸鸡蛋、抹雄黄酒、挂香囊是过端午的主要大事。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这天,家家户户赶早来到野外田埂地头,趟着露水,割几把或一捆长得半人高的绿叶艾蒿,插在门楣、窗户、猪舍等地方,用以驱虫避害。整个村庄都散发着艾蒿的浓郁清香。

  包粽子、吃粽子,据说起缘于楚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忧国忧民,却被奸臣陷害,不被楚王重用,强进谏不听,反被流放,最后不愿看到楚国被秦国灭亡,怀着悲愤抱石自沉于汩罗江。楚国民众有感动于屈原忠诚而哀怨于楚王的昏庸。听说屈原投江后,为了不让鱼类伤害屈原的尸体,沿江里撒下糯米,演变成今天的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

  端午的鸡蛋,清香鲜美自不必说。因为平时,自己都舍不吃,拿去卖了换油监和零用钱。只有过年过节才是个例外。

  喝雄黄酒可以驱虫避邪。奶奶说,当年,许仙就是在端午这天,劝白娘子多喝了雄黄酒,才现了原形,吓得许仙逃进金山寺不回家,气得白娘子和法海施展法术,水漫金山。可见雄黄酒的效用、威力。小孩身上抹一雄黄酒,蚊虫远避。大人们做的五彩线香囊,这天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寓意平安吉祥。

  当然,童年端午,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有关吃的记忆。那时,一天到晚都在饿着过。能吃饱一顿,已是一种满足,过节能吃上一次美味,更是美上半年。

  农村过端午,新麦收割,新面下来,家家户户都炸炸馍。若遇上生产队长高兴,杀头大肥猪,家家分得二三斤,让人人尝尝断了半年的荤味。记得过节的前一天杀猪,队里派几个身强力壮的人,放倒肥猪,屠夫用长刀,捅进猪脖子放血,直到猪滴尽血断气,然后,用刀尖从猪脚处剔个口,插个竹管扎紧,用打气筒,把猪打得全身滚圆,四肢朝天,放进烧热的大锅里褪毛。毛剔净后,放在门板上破肚开膛,掏出内脏,挂在木架上,按家户大小分。一大群小孩围着跟前看。等肉分到手后,跟着大人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守在灶台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父母肉。

  端午早上,吃粽子,煮鸡蛋,剥蒜头,喝米汤,在我看来,只算是像吃酒席前的打尖。中午才算正餐。大人们半晌,早早收工,炸炸馍,炒肉,蒸米饭。温润如玉,醇香可口的.粽子,更是早晨已经做好。小孩们早早地围在灶台和桌前,等饭菜一端上来,迫不急待地下筷,狼吞虎咽起来,一个个吃得肚子滚圆,嘴角流油,还不肯下桌。夜时睡觉,梦里嘴还在嚼得津津有味。醒来,我还在跟弟弟说,要是天天过节过年多好啊。

  几十年后,忆起每年端午那天能吃那么饱,吃得哪么香,都是大人们舍不得吃原因。既是吃点,顶多是“土地爷吃蚂蚱,大小沾点荤气”,为的让娃娃们吃得饱吃得好,补偿下平时的愧欠。想到这些,心里就常常发酸,泪涌眼际。

  现在,人们终于过上天天像过年过节的好日子。端午这天,更是美味佳肴满席。在这个举国欢乐的日子里,我们更不能忘记,过去艰难的日子。让那痛苦的一页,成为历史,永不再现。我想,只有这样,屈原的在天之灵才会感到无比欣慰,这样的端午节,过得更有意义。

端午节的散文12

  今天端午节,

  愿骑友乘坐好运的龙舟,

  饮一杯消灾的雄黄酒,

  采一株长寿的艾叶,

  佩一个吉祥的香囊,

  吃一个香甜的粽子,

  有一个祥和的家庭,

  多一个幸福的微笑。

  祝你端午节快乐,

  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好朋友的祝福

  那年我失去最好的朋友和我爱的人,你们相爱我和悲伤共生共存。

  ——题记

  还记得那年我们曾经,现在的我们又变成了什么,我不知道以后的生活还会不会和你再有交集。但我却从未想过有一天你会走出我的世界,但是如果不是因为那件事,或许我们一直会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闺蜜。

  虽然别人总说世界上没有蓝颜、红颜之称,但是我们却不像他们口里所说的那样,我们还是我们,他们爱说什么说什么,其实那些日子,我很快乐,没有你的后来,虽然我也很难过,不过我想想总有一些人会离开,让你学会长大,学会放手。

  但是你离开后的那段日子,至今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过的,虽说我们不是什么情侣,还是男女朋友,但是在你还在我的世界里,还是我的闺蜜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过要有一个男朋友,虽说那段时间,也有好多好男孩对我很好,但是头脑里想念的还是你,念的还是你,我才知道,我犯了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我喜欢上了你。

  其实那段时间我回想我们之间的一切,美好的爱情,和纯洁的友谊,我不知道我该选择哪个。如果我们只适合做好朋友呢?

  每晚我都会因此而湿了眼眶,我开始远离你,躲着你,你总是问我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我却不晓得怎么告诉你,好像说什么都是错误的一样,好像我喜欢上你就是个错误。所以我选择了把这份喜欢埋在心底,我们依旧是我们,就这样就好。

  我永远都忘不了那天,我终究没有忍住,我还是告诉了你。是谁说的,喜欢一个人是会生根发芽的,就像我和你,那些天你去天津做兼职,好远啊,那段时间你还是会和我聊聊天,还是会关心我,我才知道其实你并没有生我的气,都是因为自己的任性,才会和你远离。还好你还是那样的好,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因为qq上有匿名消息,你非要说是我说的,可是那段时间我根本没有用过手机上线,在那一刻我才发现,你是那样的不管我说什么,你都不会相信,我不知道我还要说什么去让你知道真的不是我说的。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你会要我的密码,我也想到没想告诉了你,你说你要上上看,那一刻我知道我们之间的信任没有了,在那一刻瞬间崩塌了……我不知道我该去向谁诉说我是多难过。当然,那个匿名消息不是我,你也知道了,我想这样就够了。

  只是现在的我们,不再有以前的那样好的关系,虽然在网上相遇,你也不会和我说一句话,也不会关心我了,不过,这样也好,美好的东西终不会一直陪伴与你。

  但是如果我们之间没有那一段插曲,没有我喜欢你,这一段插曲,我想现在的我们依旧是好朋友,依旧是知己,是闺蜜,只是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不是吗?

  这几天我一直在回想那段我们渐渐冷漠的日子,想我们是因为什么而远离了对方,都说小孩子才会问你为什么不理我,而大人只会默契的远离。而我们是不是也像大人一样远离对方呢?

  其实我特别感谢那段时光,你能够陪伴在我的身边,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温暖与感动,只是后来的我们怎么分开了。

  其实这几天我挺怀念那个时候的我们的,好想回到以前,至少你是那个懂我的人。

  我们的友谊不会这么轻易结束的,不是吗?

  祝福自己生日快乐的'说说

  一、 随着现实观念的增强,这个社会物欲横生,尔虞我诈,其实大可不必大富大贵,披金戴银,但是对于那份“静谧”,那份“舒心”,那份“惬意”的追求,应当是永无休止。

  二、 噢耶,祝自己生日爆爆乐。

  三、 亲爱的自己,今天是你的生日,生日快乐,永远不要为难自己,比如不吃饭、哭泣、自闭、抑郁,这些都是傻瓜才做的事。(祝福自己生日快乐的说说)

  四、 亲爱的自己,永远不要轻易对别人许下承诺,许下的承诺就是欠下的债!

  五、 用嘻哈的蓝调精神来过二胡一样的生活。祝自己生日快乐

  六、 据说,人只有两个选择,忙着死或是忙着活,我想我有了第三种选择:忙着等死。祝自己生日快乐

  七、 如果我们都是孩子,就可以留在时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边听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边慢慢皓首。祝自己生日快乐

  八、 亲爱的自己,永远不要为难自己,比如不吃饭、哭泣、自闭、抑郁,这些都是傻瓜才做的事。

  九、 想要你和我一辈子,祝自己生日快乐

  十、 颓废的是殷红的烧痕,发黄的手指和沉寂的心灵,比较在一个冬天眷恋爱。祝自己生日快乐

  十一、 更多唯美的句子请关注:唯美意境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祝自己生日快乐

  十二、 亲爱的自己,今天是你的生日,生日快乐,不要太低调了,有时要强悍一点,被欺负的时候,一定要讨回来!但是一定不要记恨,小人之见随他们去好了,怜悯会使你高贵。

  十三、 明天就是我的生日了 我最想听到是你的祝福。(祝福自己生日快乐的说说)

  十四、 一只野兽受了伤,它可以自己跑到一个山洞躲起来,然后自己舔舔伤口,自己坚持,可是一旦被嘘寒问暖,它就受不了。祝自己生日快乐

  十五、 娇艳的鲜花,已为你开放;美好的日子,已悄悄来临。祝我生日快乐!

  十六、 受伤害能磨练你的心志,受欺骗能增长你的见识,受遗弃会教你自立的本领,受批评能助长你的智慧。祝自己生日快乐

  十七、 根是地下的枝,枝是天空中的根。祝自己生日快乐

  十八、 我会陪你过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生日。过了那天。我会自觉的离开你。再也不会纠缠你。

  十九、 明年这个时候我一定要找2个女朋友给我过生日 一起伺候我

  二十、 行路不仅仅在于快慢,还在于是否能够持续;前进不仅仅在于速度,更在于能否保持正确方向。祝自己生日快乐

  二十一、 层层绿意中,祝福一重重.祝我生日快乐!

  二十二、 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祝自己生日快乐

  二十三、 亲爱的自己,永远不要跟别人搞暧昧,你玩不起!

  二十四、 亲爱的自己,记得要常常仰望天空,记住仰望天空的时候也要看看脚下。

  二十五、 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祝自己生日快乐

  二十六、 有时多点糊涂会少点烦事,有时多点知足会少点烦恼,有时少点计较会多点平安,有时多点吃亏会多点平安。祝自己生日快乐

  二十七、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倘若不开心时,吃一颗糖果,告诉自己今天的日子就是甜的,就是快乐的。尽管微笑不一定快乐,但微笑是一种传递,是快乐的接力棒。因此,请微笑,轻轻地嘴角上扬。祝自己生日快乐。(祝福自己生日快乐的说说)

  二十八、 支支灿烂的烛光,岁岁生日的幸福,幸运的我,明天会更好!

  二十九、 今天是我生日,我从来也没有忘记在这特别的日子里祝自己,生日快乐青春常驻,越来越靓女!

  三十、 对你的爱一直都在,只是你不知道,知道你不问我,一直在逃避这我。祝自己生日快乐

  再见时说句动人的话

  忧愁在心中搭起帐篷

  何时何地

  再有放牧的草原

  悲伤是你窗中的枫叶吧

  哪个季节不在郁郁苍苍

  以前的点点欢愉

  被当成书签

  夹在了看与未看的岁月

  都过去了,成摞的往事

  在大恸之时,放在心的角落

  俩人数星星,目光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相遇

  就此说一句话吧

  一句很动人的话

  祝福在天之上地之下

端午节的散文13

  五月的端午节还没有莅临,端午粽子、端午粽叶早已疯狂上市,到了接近端午节的时候,粽子火爆的信息更是一浪高过一浪,粽子叶也是从最初的五元一市斤逐步涨到十几元一斤的,东西越贵的时候,越是没有还价的余地的,昂贵的粽叶,飙升大枣,抬高的大米、江米,贵的你不敢去讨价、还价,几乎都是不让你用手去摸的,买东西的人就是有点吊诡的,愈来愈叫人捉摸不透的。有人说:枣庄买卖一群羊。不是玄乎,事实就是如此,买点粽叶,你要是一连跑几家的,其实仿佛是商量好一样的价格,一样的零售,如若那一家摊点前只要有几个人去买,不一会工夫,就会黏上好多好多蜂拥齐上一大群人的,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挤得你浑身是汗水不罢休。鸡蛋也是水涨船高,艾叶到了快煞黑的傍晚,更是叫你只好掏钱只管买了。问一问价格那是更不敢的,否则就没有了。因为时间不饶人的。这么个时候,能有人去卖都不错了。其实就是有人专门去在煞黑的时候才从家里用自行车子驮来故意的去卖个巧钱的,这就是抓住了人们心里还没有来得及买的因素。巧钱巧钱,不巧,不卖钱,不巧不赚钱。图的就是巧钱的。

  粽子和艾叶同煮着吃,是端午节的特有的节日,在头一天晚上煞黑的时候,没有人知道的最好,在自家门上插上一两枝子艾枝子,说是辟邪,说起辟邪来,我是不信的,几枝艾叶就能够辟邪?能够驱鬼什么的?辟什么邪?也许是心里作用吧。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跟人随大溜的,图的就是心里作用,图的就是大吉大利的说法的。不啻能够纪念逝去的屈原,但愿能够带来辟邪,带来好运、吉祥!

  端午节,是个纪念的节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跳江不让大鱼什么的吞噬了,屈原值得人们怀念,每到五月五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个诗人能够值得全国上下人们纪念,能够值得人们给予纪念的日子,能够值得于韩国共同争斗屈原的节日,确实是了不得的,伟大的人物。

  年少时,我家的门前就是芦苇汪的,芦苇茂盛稠密,苇子叶是那样的大,不像现在的那样的瘦小,一个苇子汪,就是能够满足一个村子上所有人来劈了,苇子叶是厚厚的,翠绿的,家家到苇子汪里去劈开掉大大的苇子叶子,到家里在大盆里洗洗,用水冲一冲的,然后用一支苇子叶卷曲好,装入大米、江米、大枣两个,再包好用线缠上,放到大锅里,然后再放些鸡蛋、艾叶一同水煮,直到水煮好,再在锅里闷上一会,就可吃了,到了太阳还是没有出来的时候,就早早的煮好了,吃完后才可以出门的从事其他事情的。在这一天里,家里吃鸡蛋的时候最多的,也是最滋滋的了,少富有的家庭里几乎每个人能够吃上超过两个鸡蛋两个粽子的,肚子里有粽子和鸡蛋是消化慢的食物,到了中午吃午饭的时候,肚子里还是没有饿的感觉的,母亲说都是鸡蛋撑得。家里剥下的鸡蛋壳,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里,母亲都是舍不得扔下的,留着给小鸡吃的。捣碎后放到小鸡面前,小鸡都是你争我抢的嘴叨着吃的,也是挺香的样子。艾叶茶据说能够治病的,艾叶茶我们是必喝不可的,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艾叶是传说中能够驱寒除湿之功效,艾叶茶能够清洗小孩子除病之功效,艾叶茶还能够调节止血等功效。在这一天里,家家到湖地里,割些艾草,晒干,到了晚上用艾叶烧,不着的最好,沤烟,家家炊烟袅袅,一股特殊的艾香,熏的蚊蝇飞逃夭夭,深夜,烟消,人们进入酣梦入睡香甜。

  眼下,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信奉艾叶驱邪的理念更是虔诚至深,晚上,夕阳刚刚“入睡”,就有人家鞭炮齐鸣,经商的人最为信邪的,在家里摆上香烛、粽子、烧鸡、水果等贡祭品,全家人全桌满汉全席,好酒佳菜,看着电视,听着音乐,伴着鞭炮声此起彼伏,洋溢着端午节的'浓浓的的温情高潮,一家人其乐融融,饭后,小孩子拿着艾枝子到处的追打着、嬉戏着,在外追打着萤火虫,到了很晚很晚才收手上铺躺下。

  端午节早已作为政府规定的假日,说明节日愈加重要,家家更是忙碌,端午的节日里,是五月的节日,是孩子还没有出高考成绩的时候,孩子心理是十分兴奋满满的,如若出来成绩,那就更当别论的,有高兴的,有郁悒的,有悲伤的,有悲痛的……,眼下是高兴的,尽兴的,儿时的端午节,令我神往,令我魂牵梦绕,多少个端午节里,漂泊的居住的我,每当回忆少年时代的时候,那清晰在目的情怀,总是萦绕在心头,使我的心变得温柔湿润,幸福的泪水随着岁月春暖花开。

端午节的散文14

  在我的老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端午节已经演变成小孩子的节日了。这是一年所有节日里小孩子们最舒适、最快乐的节日。

  每年农历五月初,就是阳历六月中旬。这个时候,在老家农村,天气还没有大热起来,太阳只在中午肆虐那么一会儿,早晚还很凉爽。不冷不热,“花未全开月未圆”,正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这个时候,也是老家三夏大忙前夕。站在塬上,放眼望去,坳里大片大片金黄的麦浪翻滚。丰收在望,大人们心情喜悦,在做好收割准备工作时候,也不忘赶集时给自家的孩子买一身新衣。甚至有巧手的母亲白天干完农活,晚上又在油灯下熬夜给自己的孩子用丝线绣制“五毒”花肚兜,“虎头”毛眼眼鞋。

  村里添丁进口的人家,也早早做好待客的准备。端午节,亲朋好友,尤其是小孩子的外公外婆家一定会来给孩子“追节”(送节礼)。带来的礼物里,小衣小帽小鞋是不能少的;“五毒”花肚兜、“虎头”毛眼眼鞋是不能少的;各色彩线、花布做成的“耍活”是不能少的;艾叶花馍也是不能少的。

  我们家姊妹几个都大了,自然不会再有亲戚来“追节”。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沉浸在喜悦之中。塬上的小麦是渐次成熟的,山边坡地上的小麦也许已经开镰了。这时候,在外工作的父亲也该回家割麦了----这是我们与父亲每年两次的团聚之一(另一次是过年)。父亲回家,带回来钱,带回来新衣,带回来好吃的,更带回浓浓的父爱。

  平日母亲一个人在家拉扯四个孩子,其中艰辛可想而知。但端午节她也不会让我们“短精神”(受委屈)。新衣新裤新鞋新肚兜,不会保证每人一套,每个孩子至少也会有一件。记得每年端午节前,母亲干完农活,晚上都会坐在油灯下,用她早就搜罗的各色布头,赶集买来的丝线,给孩子们做“耍活”。

  “耍活”是老家人对端午节彩线针绣的布艺小玩意的专有称呼。给每个孩子做他的属相“耍活”,这是必不可少的。我属鸡,母亲就给我做一个金色的大公鸡,鸡爪子下垂着五色的穗子;弟弟会得到一个憨头憨脑的小黑猪,猪身子下挂的是红穗子;两个妹妹则会得到老虎、盘龙的“耍活”。

  除了做我们的属相,母亲也会做别的动物,猫啦、狗啦、牛啦……也会做花卉、水果、香囊……做的最多的是寿桃、柿子、花朵。我还记得母亲做的柿子:绿色四叶底盘,上面托着一个用棉花撑的鼓鼓的金黄色圆球,这个圆球硬是被红色丝线从中间勒出了四条印痕,像极了老家秋天山野成熟的柿子。

  母亲做的花朵也让我们爱不释手:五瓣或七瓣的花叶是红色方块布头从中间两次对折,折出的尖角朝外,破口朝里,用线串起来,连成一个圆形。再把黄色或白色的圆形布片贴在破口上面,用针线缝好,这算是花心了。一个花叶的角上垂着穗子,花朵就缝制成功了。

  端午节的前夜,母亲用五彩丝线搓成“花花绳”,把给我们做的各样“耍活”包起来,和赶集买回来的几味香草粉混在一起,挂在门栓上。母亲说经半夜落下来的雾气浸润,香草的香气就会浸透“耍活”,我们戴在身上就会香香的了。

  端午节早晨,我们早早起床,母亲给我们每个人的脖子、脚踝、手腕上都缠上花绳,耳朵里再抹点雄黄——据说这样辟邪,虫蛇不近身。我们胸前戴上属于各自的“耍活”去学校。到了学校,课间大家当然要比一比谁的“耍活”最多,谁的“耍活”最香,谁的“耍活”做的最像。然后,自然就评出谁的母亲手最巧了。

  这天上午放学,大家都迫不及待的赶回家,去享受一顿丰盛的午餐。早上出门没顾上看,大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给家里所有的门框上、窗户上插满了艾蒿,饭桌上的菜盘子比平时多了几个。饭桌上一定会有的,是雪白的、用梳子压出点状、条状花纹的艾叶花馍。家道殷实的人家也许会割肉,那么,下午回家就会享用一碗油汪汪、香喷喷的刀犁浇汤臊子面了。

  岁月流转, 时光匆匆。十几年过去,我也开始以母亲的身份给儿子操办端午节了。属于儿子的端午节更快乐,节日的气氛更浓郁。

  那时我们住在县城。端午节前一周,县城东大街的整条街道就已经摆满了农家巧手媳妇手工缝制的各种端午节布艺制品。竹竿上挂着的.是大大小小、造型不同的各色香包(就是小时候母亲缝制的“耍活”,现在它与时俱进,有了一个雅致的名字“香包”),大至二尺多高,小到一两寸的造型都有。也有五彩丝线搓成的盘成一捆的“花花绳”,玻璃、塑料材质的小铃铛、猫狗小动物、手链串珠……地摊上摆着色彩鲜艳、憨态可掬的“老虎枕头”;带着卷曲小尾巴的“虎头”毛眼眼鞋;白肚皮绿脊背,眼睛凸起,嘴巴张开,脚爪向前伸展的青蛙;耳朵竖起,毛色金黄,买来缝制在小孩子肩头的蹲虎;红色棉布或针扎或刺绣着青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的“五毒”花肚兜……琳琅满目。一圈转下来,真让人目不暇接。这个集市后来发展的越来越壮观,现在终于衍生成了老家每年端午节前必不可少的节日——“香包节”。

  每年这个时候,下午下班后,我总要领着儿子去端午集市上逛逛。一为欣赏,二为给儿子买好端午节穿戴的肚兜、小鞋、香包……

  端午节的前一天,家里早就洗好了粽叶,浸泡好了江米,洗净了红枣。这天下午,大家围坐在一个大铝盆跟前,一手拿粽叶,一手捞起浸在水中的江米,包粽子。“十里不同天”,这是和我的农村娘家不同的习俗。小时候,我没有包过粽子,也没有吃过粽子。

  包好的粽子放进一个“二凡”大铁锅里(估计口径有二三尺吧),锅中灌满水,先用石板压住粽子,再盖上锅盖(否则粽子煮散了就不好吃了),文火慢煮。五六个小时过去,到第二天早上揭开锅,粽香四溢,可以开吃了。

  包一大锅粽子,一家人哪里吃得完呢?包粽子,很大程度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为了送:送邻里,送亲戚。刚出锅的粽子,这家送四个,那家送五个,一天下来,也就所剩无几了。包粽子,包的是心情,送的是情谊。

  县城里的端午节,从早晨四点多就开始了。这天早晨,家家户户的门框上、窗户上都挂满了艾叶。我给儿子胸前挂满用香草粉熏得香香的各样香包,脖子、手腕、脚踝都缠上花花绳——就像小时候母亲给我打扮的那样。然后,领着儿子去逛端午早市。

  早市真早啊!早市上的人真多啊!平日里这个时候,县城还在一片沉睡与寂静之中。可是,端午节这天,东、南、西、北四条街道,简直是万人空巷的场面。街道两旁似乎是一夜之间就冒出了这么多熟食、小吃摊子,挤挤挨挨,一家连着一家:卤猪肉、酱牛肉、熟猪腿、烧鸡、面皮、凉粉、御面、饸饹、豆腐脑、凉拌菜、锅盔馍、糖心油糕、咸甜麻花 ……当季的甜桃、麦黄杏、水梨、李子、西瓜等水果更是数不胜数。林林总总,应有尽有。

  奇怪的是,每个摊子前都是人头攒动,拥挤不堪。这么多的东西!这么多买东西的人!更奇怪的是,八点刚过,所有东西就卖完了,摊子也随即撤走了。瞬间,围着摊子的人也像潮水般退去了——买好东西,大家都急匆匆赶回家过节了。这时,初升的太阳照在空荡荡的街道上,似乎刚才人潮涌动的场景只是我不小心做的一个梦……

  离开老家,我在陕北已经度过了十个端午节。陕北的端午节,和老家相比,节日的气氛不浓。街道上偶见几个零散的小摊子在卖香包,也挂着串着小铃铛、玻璃珠的花绳、手链。但这些香包大多是机器缝制的、千篇一律的,已经没有了老家端午节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老家唯一相似的,是家家户户都包粽子。甚至端午节前夕,从街道走过,也会看见有人坐在道沿上的门口包粽子。陕北的粽子,也是江米红枣的甜粽,样子比老家的包得粽子精致、好看:是饱满的、立体感很强的三角粽子,不像老家的粽子是扁平的四边形。每年端午节,也会收到同事送的自家包的粽子。于是,这个节日便有了暖暖的惊喜。

  今年的端午节,我是在学校过的。中午时分,一个人躺在床上看书,刚好翻到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时,老天突然变了脸色,窗外竟然下起了大雨,不由回忆起自己人生中的几次端午节经历。给我的童年带来无限欢乐的亲人,至爱的老父亲已经去世,垂暮之年的老母亲疾病缠身;在我庇护下度过童年的人,我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在异地打拼,有他自己的天地与事业;而我,几乎转瞬之间,就两鬓生华,到了知天命之年。往昔的美好或者悲伤都成了回不去的记忆,不觉就有了江湖人老的沧桑之感。

端午节的散文15

  端午采艾草是我坚持了多年的习惯了。今年端午节也不例外,大清早,太阳还没升起来,我就悄悄起床,穿好衣服轻手轻脚拉开门,准备到早就观测好的那片山坡上采艾草,想到那一片绿意葱笼,挂着露珠散发着青香的艾草,心里就禁不住地欢快起来。

  原以为起得已经很早了,心下有一种莫名的窃喜,谁知推开门,却惊讶地发现,对门邻居家门口已经整齐地摆放着一束沾着新鲜泥土,颜色青绿的艾草,转头一看我家也同样有一捆,显然,艾草是邻居赠送的。浓烈的艾香在楼道中飘散,深吸几口,沁人心脾。端午节的艾草同情人节的玫瑰,母亲节的康乃馨,重阳的茱萸是被人们赋予了特殊意义的花草,其中包含了深深的祁愿和祝福。端午节赠送艾草,得有多么美丽的心思才想得出来啊!我感到温馨又激动,决定亲手采回艾草分赠给更多的邻居,也把我的美好情意传达出去。

  搬到新居还不到一年时间,与单元里的各家邻居其实还很陌生,见了面只是打声招呼而已。对门邻居一家是外地人,语言发音有差别,尤其难交流。第一次见女主人是房子装修的时间,两家因为互相交流装修经验,而有不少接触,她不到四十岁的年纪,细腻微黑的.皮肤,长卷发,不是特别漂亮的那种女人,不知为什么身上就有种深藏的味道,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感觉,总之挺让人味。因为用的是同一家的装饰材料,与同一个老板打交道,彼此更多了些间接了解,有一会,无意说起对门邻居家的装修情况,老板埋怨说,邻居女人特别精明而且嘴巴利害,从装修方案实施到各种材料使用,步步紧随,从不肯吃半点亏。这让没有城府又怕与人打交道的我有点心里发杵,所以一些不必要的交往都尽量免除了。去年正式成为邻居以后,有时会听到家里有爭吵声,大多是男人的叫嚣,只是偶尔听到女人清亮的嗓音,还是能够证实女主人嘴巴的厉害的。见过家里的男主人,是一个高大健壮,气质却有些愚陋的男人,与女主人冥冥中有些不搭,或许这又是人间的一份错误的相遇?人间的感情本就充满了无尽的玄虚,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一天早晨,单元门口来了两位女人,像是母女,从爭吵的内容看像是男人的前妻和女儿来爭要钱款的。爭吵很激烈,一度惊动了110。邻居们在弄清事情真相后,都纷纷把窗门关上,避开吵闹。奇怪的是平日灵牙利齿的女主人却没说什么话,竟从单元门静静地走出去了,也许这场战争本就与她没有多少关系。

  这场闹爭的激烈程度,让我有些后悔挨到了这样的邻居,真怕这样闹腾的日子无休无止,心里确实生出了讨嫌的感觉,虽然没怎么表现出来,但再见到时就不太喜欢说话,只是点头致意一下而已,女主人倒是有些讪讪的谦疚的样子。日子长了,也就慢慢淡忘了。想不到她趁着节日欢快的氛围,又用了这种巧妙委婉的方式,向邻居表达了心中的谦意兼谢意,应该道歉的是她吗?吵架的人不是她啊!哦,她是女主人啊!心中本就剩下不多的不快一下烟消云散,对女主人雅致的道歉方式竟生出敬意来。

  端午节过后,再见面都没有相互去感谢,有此处无声胜有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妙感,女主人没有了讪讪的谦意,多了亲和与从容。张弛有度,不卑不亢,自然随心。心下觉得佩服,似乎有些能够明白邻居女主人的这份特别了,难道这就是文章里描述的那种灵魂沾有香气的女人?

  今年端午让我难忘,艾草的清香久久不散……

【端午节的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的教案02-21

散文答题技巧08-07

大班散文教案02-22

《散文》的教案14篇02-22

《散文诗》的教案02-27

端午节_端午节日记02-15

关于端午节端午节习俗11-22

关于端午节端午节的考试11-22

关于建军节的散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