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1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企业对求职大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再停留在只要求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上,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更加需要突出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使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及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必须使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校也给学生开设了职业素养课程,然而笔者认为纯粹的职业素养课程往往是系统的说教,不能和实际就业岗位相结合,如果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适时地融入职业素养的教育,既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完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将两者结合,会取得更加完美的效果。下面就笔者在多年教育教学过程中体会到的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在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职业素养内涵及其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不是低层次的技能培训,更不是培养普通工种人员,其先决条件和最终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特征所在。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总有一定的偏见,部分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对本职岗位兴趣不高,且毕业后跳槽的频率太高,与“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相去甚远。殊不知,现代社会用人机制不只看重学历,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素质和技能,高职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供不应求。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志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及培养学生就业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一些重要文件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均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高职院校要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任务。从大的方面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而职业素质是指学生具备与将来从事的职业相匹配的素质和能力,它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技能文化素质、职业健康素质。职业素养培养目标是:以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遵守企业规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提高应对竞争和挫折的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并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在制定计划时根据岗位需求设定学习项目把精力放在学生发展的核心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做好“择业指导”教育,介绍职业标准
在电子工艺课程一开始的课程介绍中教师就应该做好学生的“择业指导”教育。“择业指导”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放在学生所学专业今后就业情况以及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上。
1、介绍“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能使学生正确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工艺技术的发展使操作者主体地位增强的同时也发生了异化,现代化的工业已经不再需要简单的体力劳动者,而是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和掌握现代工艺技术的高级技术工人,能指导电子产品现场生产,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并且由于电子工艺技术涉及了相当广泛的技术领域,要求电子工艺技术人员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良好的文化基础,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又促使工艺技术人员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同时又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所以更加应该提高自己把握各种机会的能力。
2、介绍本专业或本课程对应的职业群有关的职业资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课程教学中应突出以职业岗位群为本,注重一专多能,若只针对某一岗位,学生今后的就业面就会很窄,创业与发展会更加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中的主要工作岗位做介绍,同时剖析各岗位的任职要求和标准,使学生了解职业的发展方向,将工作任务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譬如电子专业的学生在企业中主要从事的岗位有产品组装、车间技术员、品质检验员、产品维修、设备工程师、销售人员、软硬件开发人员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来初步选择自己的发展岗位,了解这些岗位所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带着目标和压力去学习,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以证促学”将会使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三、建设实训室文化氛围,培养职业意识
建设实训室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举措。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目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课程基本都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都在电子工艺实训室进行,那么在实训室中营造出电子企业的职业文化氛围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1、制度文化氛围的建设
将原本的实验室制度替换成电子企业的车间管理制度。例如:在课堂管理过程中修改原来的课堂点名考勤制度为上下班依次排队签名,实验室设备与器材的发放指定专门设备管理人员,摆放设备工具要保持清洁卫生,要求学生按照企业6s的管理标准来执行,并将6s的管理制度制作成车间文化标语张贴在车间内。
2、精神文化氛围的建设
在实训室中可以划出一部分空间用作展示柜。其中一部分用于展示电子产品中用到的各种元器件。一部分以典型的电子产品展示从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一部分将展示电子产品制作过程中用到的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使用不同的制作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一部分展示教师和学生的作品。当然也可以使用宣传图板等,使学生领略电子工艺技术的魅力。
四、模拟真实职业环境,加强职业规范教育
真实的职业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意识地在每一个环节中培养和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使学生在就业时实现“零距离上岗”。
1、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
实践训练中可以模拟真实职业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训练和熏陶。将实训室环境布置成不同的生产区域,如“装配区”、“检测区”、“焊接区”等,同时设置“生产车间”、“班组长”、“安全协管员”、“技术员”、“工艺员”等不同的职业岗位,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担任“车间主任”布置一天的“工作”任务,将任务书发给“班组长”。然后,“安全协管员”要对车间内的“员工”进行每天例行的“班前三分钟安全教育”。工作开始后,“技术员”、“工艺员”在各操作台前巡回指导,“员工”必须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来进行操作。每次课程结束后,“班组长”要对每天的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当然模拟的环境会因为实训设备的昂贵,实训场地的有限等而有所简化,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校企合作来解决模拟环境和真实性之间的差异。
2、以实际的电子产品为载体,了解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规范
在以往的电子工艺实践中我们往往是装配几个典型的电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的只是普通装配工的操作技能,如果能以实际的电子产品为实践载体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加入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这样能让学生站在技术管理人员的高度来思考整个产品的制造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产品的日产量,工人的工作时间和熟练程度,产品的工艺标准等等,并适时引入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要求,使学生能明白任何一点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或者不规范的地方都有可能会影响产品最终的质量。要求学生在编写工艺文件时利用iso9000的过程控制方法和电子产品装配工艺的知识,策划工艺流程、制定工艺规范、安排建立流水线。以此可以锻炼学生的工艺素质,培养质量意识,从而深刻地了解各种工艺方法。
五、严格考核标准,精选教学案例,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情感教育
90后大学生,特别是目前的一部分高职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是专业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电子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必须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质量第一,用户第一;遵章守纪,严格操作;钻研技术,精通业务等职业道德。
1、严格考核标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堂教学中如何将这些职业道德灌输给学生是值得研究的内容。譬如在手工焊接练习的考核中,笔者给出的考核成绩只有优秀和不合格,经常会有学生觉得非常委屈,这时教师应适时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在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中,一个焊点的虚焊和漏焊都有可能造成整机系统无法运行,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每一个焊点都要力求完美,虽然由此可能会进行多次的返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能理解任何事情都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再如在工艺文件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细微繁琐,工作量又大,很多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想偷懒等别人做完后直接拷贝一份作业上交了事,一旦发现此类情况,该学生的项目考核成绩一律不合格,并且返工重做。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首先诚实守信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其次工艺文件的编制好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是关系到企业生命的大事,作为工艺技术人员必须调整好心态,要有认真、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
2、案例教育,培养职业情感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激励教育,列举一些优秀毕业生的事迹,讲述他们如何表现出优秀的职业品质而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实例。如果能以学生认识的师哥师姐为例,会对学生产生更好的激励作用。
六、小结
只要每一个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适时地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并且在教学中以职业规范要求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职业训练,使学生在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适应社会的需求,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职业素养的教育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2
当前,国家启用新编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在日常教学中,针对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养成的培养,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笔者结合自身从事德育教学三十多年的实践,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积极心态,全方位了解、分析、掌握中职生的行为习惯特点及情感,对中职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了教学探索,小结如下几方面。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对任何人的习惯养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认为让中职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自我约束
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职业道德行为是十分关键的。然后,正如我们所知,任何习惯的养成都得靠自身行为约束,要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从自我约束做起,认真对待自身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持之以恒,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2、从身边小事做起
“水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十分明白,但要完完全全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并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因此,作为德育教师,我们应让学生们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简单道理,让他们从自己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严格自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处理并妥善解决身边的日常小事。
二、在学习中培养
大家都知道,作为人民教师就得“为人师表”,因此,老师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课堂内外,作为教师,我们得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到表率作用,树立起好的榜样。我们知道,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而课堂也正是学生获得文化及专业知识的重要场所。
1、增强职业意识
遵守职业规范、职业意识是人们对求职择业和职业劳动的各种认识的总和,它是职业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职业规范是指某一职业或岗位的准则,包括操作规程和道德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在专业学习和实习中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这是未来干好职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2、重视技能训练
作为职校的老师,要对每位同学都要重视技能训练,向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学习,刻苦钻研,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三、在社会实践中培养
社会是培养学生的最好舞台,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得在社会上得以实践。
1、把学和做结合起来
社会是检验知识的最好,也是最终的场所,因此社会实践,也就是实习阶段对中职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此阶段,中职生虽然脱离了学校,在社会上进行相关的实习,但却能得到实习老师的指导,因此实习是学生从校园向社会转化的关键阶段。每个学生都应珍惜并好好利用这短短的一年的实习期,把在校园里学到的专业知识真正地转化到自己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实践中去。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中职生应珍惜实习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怕苦不怕累,在此阶段内好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在自我修养中培养
“修”是指陶冶、锻炼、学习和提高;“养”是指培育、滋养和熏陶。“提高”意为使水平、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同志有段名言:“要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不然,你的思想就会生锈,就会受到腐蚀。”自我修养应注重一下两条。
1、体验生活,经常进行“内省”
“内省”一要严于解剖自己,善于认识自己,客观地看待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二要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三,要有决心改进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
2、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慎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时期各行各业涌现出了无数的职业道德先进人物。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更要向先进人物学习,激励和鞭策自己,自觉做到“慎独”,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五、在职业活动中强化
职业活动是检验一个人职业道德品质高低的试金石。IQ(智商)可以得到录用,EQ(情商)可以得到提拔。在职业活动中强化职业道德行为,首先应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其次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
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3
1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教育部颁布的《面向二十一世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曾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也同样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问题提上日程,是一件异常严肃的事情。同时,因为会计专业人才工作后面向的是社会中各种类型企业的经济业务,这就要求在对会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将职业素质融入人才培养之中,从而帮助学生成功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职业素质是从事职业活动的时候,人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它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在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的基础之上,在实践中潜移默化,最终在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形成统一。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上,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
1.1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所有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会计职业道德都是必须要给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就将会计人员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能力、职业责任等众多伴随任何一个会计人员一生的基本要求告诉学生。但是高职在校生的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其性格品质正是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的时候,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学生一入学,刚开始接触会计这门学科的时候,是非常必要的。它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
1.2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个会计人员,需要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账簿中的单纯数字,而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型社会。我们培养的会计人才,在面对日新月异的新问题时,如果不能对新问题马上找到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他们的工作责任将不能有效完成,同时,遇到的问题也将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变化之中,需要我们培养的会计人员有勇气去迎接挑战,有信心去承受压力,有能力去面对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完成工作。
1.3良好的沟通能力
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需要与众多各种各色人员来往,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必须的。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企业内部,需要与企业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科研部门等众多人员往来,只有高效地沟通,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和记录企业的各种经营情况和日常经营活动,才更方便向企业的管理层提供更多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在企业外部,企业会计人员还会涉及到与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只有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才会更出色地完成日常工作。
1.4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
会计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有专业知识,同时,它还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要能够实践。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之一,只有具备实践能力,才能够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充分发挥会计专业知识优势,适应新环境对企业的要求,改革创新会计工作模式,适应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发展。
2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养成途径
社会的不断变革,要求会计专业人才要具备更多的职业素质,在帮助学生养成职业素质时,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能从更高层次上思考会计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工作,要将这一工作贯穿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
2.1职业技能是前提
在将我们考虑如何增强会计专业人才素质的养成教育时,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将会计专业的专业性置之脑后。会计专业是一门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学科,要求学生在遇到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时,能够使用会计语言将其记录下来。在对会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会计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当然,在掌握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将职业素质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会计工作。所以,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前提。
2.2掌握方法是关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学生仅仅用在校的时间,想将所有以后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都学会,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在对会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要重点教育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学生了解遇到新的问题去哪儿,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可以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从这个问题中能够分析出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才能够独立应对变化莫测的工作环境中的各种经济问题。因此,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是关键。
2.3社会实践是核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更是高职学生形成良好职业素养的核心。在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重教有余,重学不足,实践性教学课程安排相对较少,使得学生实训业务与会计实践业务脱节。在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养成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社会实践,加大社会实践所占的比重,对会计专业人才素质养成教育有重大现实意义。
3结语
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为前提,以帮助学生获得解决方法为关键,以社会实践为核心,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在职场中取得比较竞争优势。
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4
从目前中职生的就业形势看,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伦理要求,对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从中职生的学校教育入手,在引起广大师生重视职业素养教育的前提下,摸索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已经越来越成为中职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那么,什么才是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呢?它在中职学生的学校教育模式和就业环节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如何利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失时机地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为此,笔者从职业素养概念的相关分析入手,在强调职业素养重要性的同时,提出有效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相关措施和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何谓职业素养
关于职业素养的问题,不管是在学术界还是劳动职业界都是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和统一的,那就是职业素养是针对劳动主体而言的,它具有专业和非专业两方面的素质要求。具体到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职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素质;二是中职学生在职业道德和意志品质等方面体现的相关能力修为,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综合性。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应用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和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学校的学习,是中职生培养这一职业素养的重要基地,是进入社会的重要准备场所。在这方面,中职学校的职业素养教育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光荣的历史责任。只有以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才能做到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在要求,而且是社会对中职学校职业素养形成的外在动力。
二、中职生职业素养重要性的分析
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和培养对于中职学校和中职生自身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这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大力发展应用型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加强中职生自身职业素养的肯定性表达。笔者侧重从培养中职学生过硬的职业素养出发,探讨这种重要性的具体表现。
1、职业素养的提升是中职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从上面对职业素养内在要求的分析看,一个有着良好职业素养的中职生将十分有利于其在严峻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中诸如诚信、正义、平等属于职业道德伦理范畴的价值规范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而这在职业素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如果中职生在校期间就能在这些方面有较出色的表现,就会在就业竞争中获得较高的工作岗位,这正是中职学校要进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2、职业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实现中职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从职业素养所包含的内容看,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教育对于中职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这有助于实现中职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在中职生实现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同时,能不断完善自身在道德伦理方面的内在修养,正可谓一举多得。
3、职业素养的提升有利于中职生早日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素养是用人单位在招聘用人时考察和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有着良好职业素养的中职生在知识技能相同的情况下肯定会首先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三、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1、学校职业素养教育,是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
中职课堂对于中职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来源,也是人生职业素养养成的一个关键环节。那么,如何利用好中职课堂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呢?在笔者看来,一是学校重视相关课程的设置和课时的充足安排。让学生在掌握足够的应用知识技能的同时,了解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充足和优秀的人文课程的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在踏入社会之前就了解和熟悉如何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究诚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不忘做到与奉献社会、实现社会价值的统一。二是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加大师资投入力度,特别是思想政治专职教师的投入,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和动力。三是学校要积极引导中职生对自身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失时机地利用在学校的时光,锤炼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2、做好中职生的人生职业规划,助推职业素养的形成。
中职生的人生职业规划是一种对中职生以职业要求为目标的目标管理,在完成预先设定的目标或者在追求该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中职生适应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助推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中职学校应不失时机地利用中职生在校的机会,开展有利于良好职业素养形成的适合中职生全面发展要求的人生规划课程,充分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专业学生开展小班授课,使中职生全面系统地接受职业素养的教育和相关培训,助推个人综合素养的提高。
3、开展课堂延伸教育,注重在实践中提升职业素养。
所谓开展课堂延伸教育就是要求中职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注重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这里的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如何正确发挥所学专业知识,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只有在实践中磨炼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意志,才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让学生形成稳定的职业素养。具体来说,学校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开展诸如校内勤工助学岗、校园学雷锋、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我校开发的职业操进行反复练习,让中职学生在踏入社会岗位前就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做对社会有用的社会主义新型应用技术人才。
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5
职业教育的成功开展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虽然在现今的职中教育理念中,职中毕业生的成长往往是为了日后更好的进入工作岗位,但是职业中学毕业生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广泛实施仍然存在着很大难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势必要让职中教育工作的开展,从学生入学初始,就应当对其进行系统性而周期性的教育。
1、健全职中毕业生就业观念,培养职中毕业生就业素质
职中毕业生在面临就业与发展的问题最关键的阻碍因素,就是自身能力发展与用人单位对其专业技能要求过高的矛盾一直未能解决。如何让职中毕业生成为在思想上有较强发展觉悟,在行动上时时更新实践技能,在技术上勇于人先、不甘落后等多面高素质人才,已经越来越成为职业中学教学所要面对的严格问题。笔者将结合职中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浅谈从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完善教学对毕业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1.1培养毕业生就业敬业意识,完善毕业生就业发展渠道
敬业的重要性对于职业学校的培养来说还不能完全领悟,但是这却是每一个毕业生未来就业所要面对的最为基本的社会素质。社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需求最根本的原因是对应用型人才的渴望,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的完善有助于企业能够长久的对毕业生个体的培养以及企业内部对人才的消化与利用。所以说,敬业素质的'培养是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激发毕业生的敬业乐业精神,有利于实现毕业生对自我专业的认识与价值。在措施方面,职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各类实业型企业进行实地观摩与培训;组织相关就业与发展征文比赛,内化其就业敬业思想。
1.2加强毕业生专业技能规范化训练,培训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工作教育是面向社会与时代的发展的,毕业生个人素质的完善必须能够有效形成其在职业行为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实干高效的奉献精神,忠于职业的服务态度是符合现代社会企业的优良的行为习惯,这也是最基本且最需要领悟的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素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它需要职业学校的教师们能够本着为学生个性培养与发展为原则,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专业技能规范化训练,发展和培养未来毕业生的技能实践素质。
1.3善于挖掘就业发展信息,全方位武装毕业生的就业思想
就业与发展是一种经济现象,如何正确理解与看待这样的思想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在未来工作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走向。所以在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与发展工作教育的开展与培训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的深刻教学与认识,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合理的就业、创业以及再发展的空间内发展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当下的经济与商品信息的学习与理解,掌握与领悟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内化自己的就业创业与发展的创新思想理念。
2、发展毕业生多重择业就业途径,实现职业中学教育社会功能
职业学校的就业与发展等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依赖于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只有设置合理的专业,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才能长久培养出适合社会与时展的高效率、创新型毕业生人才。笔者就职业学校对人才培养措施角度分析,探讨如何才能优化日常职业教育,做到让毕业生就业与发展长期受益。
2.1针对学生择业实际,制定相应培养目标
职业学校学生中毕业出路多数选择就业,学校当以学生整体性发展为考虑,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与学生发展的不同差异,制定具合理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学校教育模式。优秀而实际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有利于让学生认识自我,明确不同企业、不同职业对人才的不同素质要求,从而在对自己进行人生职业规划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优势技能,尽可能快的发展和适应企业需求。同时,职业学校的因材施教教育模式,可针对不同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采取集体技能训练与个体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既发挥每个学生特点,又满足社会不同需求。
2.2开展校外第三课堂,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所谓校外第三课堂就是指学校利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组织每个学习阶段的学生,分层引导其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服务于社会各个阶层中去,比如机电专业的学生可以深入基层进行供电线路的安装,或者和教师一起“三下乡”帮助农民修理农机和排瀣设备;文秘专业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实习开展工作,帮助企业设置企业宣传栏,组织会议的筹划工作等。开展此类“第三课堂”形式的实践活动,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巩固已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同样的,学生在与社会大环境的相互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更早的接触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顺应各种环境的发展,为日后正式毕业上岗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3、发扬埋头苦干的实践精神,不断更新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理念
更新职中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教育观念,开阔毕业生广泛的就业与择业视野,在适当的情况下,鼓励毕业生自力更生谋划更为进步的就业道路。同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依据职业教育的自身规律、性质与教学任务等相关原则进行办学,切记不可遵循传统的普通教育的办学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其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再教育。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公关知识、专业技能等综合性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效发展过程。
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6
教育部职成教司德育处刘处长曾表示:“职业教育要培养人才,不是培养工具。职校生既要动手能力,更要职业道德素质。”从企业需求看,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企业招聘员工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中职生能否顺利就业和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常看到一些刚迈入职场的学生在企业里因为沟通不良问题、不能适应厂规厂纪、不能承受挫折等因素而被淘汰。可见,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已是职教人的共识,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就如何培养和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从小处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中职生的教育,首先应该从行为习惯入手。通过军训,知道该怎么做,树立作风意识;在生活中,从“学会微笑、学会讲卫生、学会打招呼、学会让道、学会爱公物”这些简单、具体的内容入手,循序渐进,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课堂、课间、自习、实训、活动等细微处,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专心听课、独立完成作业、自控自理、团结协作、反思自我等。规范语言、行为、形象,对学生的穿着、发型、语言和行为举止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在规定的地点做好规定的事情,做什么事情就做好什么事情。由于中职生已处于职业准备阶段,学生的心灵一旦被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就有明确的职业动机和职业理想。
二、树立自信。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无自信,难自强”。对于中职生来说,因为曾经在学业上的失败和世俗的眼光,很多人都有一种自卑感,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未来没有正确的人生规划,提高中职生的信心是提高职业素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活动,是树立中职生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是班级团队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话,如:唱歌、演讲、技能竞赛、征文比赛、体育项目或趣味性的参与等多种形式,提供锻炼的平台和舞台,鼓励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实践中受到教益,树立“我行”“我可以”的信心。在活动中,老师是舞台的搭建者和指导者,老师的角色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一次次的进步、信心,就是从学生这一点一滴可以感受的进步中累积起来的。
三、渗透企业文化。培养多元化的职业精神
据调查,企业最希望学生具有敬业、诚信、创新、奉献和合作等职业精神,这些职业精神从何而来?就在日常的教育中培养、在反复强化中训练出来。例如:忠诚之心,从点滴小事中训练学生的忠诚度——热爱集体、热爱同学和老师,信守承诺,乐于为集体服务,服从管理等;责任心,在班级建设中,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作为个体正受到重视,树立团队意识,让学生时时处处明白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与团队荣辱与共,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有主人翁的意识,人人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每个学生在承担责任、得到信任的同时都能潜移默化地增强责任感和协作精神。
四、开展普通话、口语或形体训练等,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和竞争意识
良好的言谈举止,既能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也是沟通的桥梁,很多企业在选择员工时,都希望员工有较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中职生在实践中往往比较缺少自我表现能力,以至于错失良机。针对这种情况,在职业教育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听、多说、多读、多写,逐步形成的。很多学生在入学时,胆子小、说话声音轻,即使在本班都不敢在全体学生面前大声说话或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给予学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五、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灵活的思维和学习能力
专业知识是中职生就业和发展的根基。课堂教学中,通过项目课程、理实一体等教学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有效的思考,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训练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愿望,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把握每个项目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在认真参与中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分类指导,使不同学生的思维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形成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触类旁通的能力。对那些具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中职生,应提供他们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平台。如:指导他们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这些学生在集训过程中,能大胆释放思维的火花,让思路变得流畅,学会探索,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长进,特长、个性与才能得以充分地展示。
【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相关文章: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11-20
培养良好的个人职业素养11-20
如何培养职业素养03-23
如何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03-23
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04-13
职业素养培养11-20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03-23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11-20
自我职业素养培养计划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