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色花》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
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满了幸福。
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听的过程中请你在脑海里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二、听读感知
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学生回答:
1、好,课文朗诵完了。跟随着诗的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场景里都有谁。(孩子和他的妈妈,还有金色花)他们在干什么。(捉迷藏)请一位同学总结前面同学的发言,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是。(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
你觉得这个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
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这孩子。
3、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明确:舒缓、深情
三、朗读品析
1、请大家用舒缓深情的语气齐声朗读课文,注意面带微笑,读出温馨、幸福的感觉。
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
A、朗读过程中解决字词:匿(nì)笑罗摩衍(yǎn)那
B、例
1:我从文中“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不告诉你,妈妈。
”知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淘气、撒娇、精灵般的孩子)
朗读指导:“笑嘻嘻”、“跳舞”读得轻快,活泼;“暗暗”“悄悄”轻声,声音渐弱。体现“我”兴奋、得意的心情。
例
2、我从文中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知道这是一个慈爱的妈妈。
焦急的语气。
3、除了活泼,慈爱。孩子和妈妈还有没有别的特点。揣摩一个人的特征可以从他的行为和他人的描述入手。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三幅“我”和妈妈嬉戏的场景,读一读,看看一天中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从中能看出人物什么特点。
a.首先请同学概括稳重描绘了哪三幅场景。
明确:清晨,当妈妈沐浴后祷告时,“我”散发出花香;午后,当妈妈在窗前读书时,“我”投影在书页;黄昏,当妈妈执灯去牛棚时,“我”变回了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
b.先看前两个场景,妈妈在做什么。
(沐浴补充沐浴常识、祷告)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虔诚)的妈妈,再读一读第4段,想象:清晨,刚沐浴完的妈妈一袭白衣,从金色的花荫下穿过,阳光透过树枝斑驳地照在身上。湿漉漉的头发细碎地反射着光线,看上去,妈妈好像笼罩着一层金光……你从树上看向妈妈,觉得她是那么……(美丽/圣洁)宁静的午后,妈妈捧着罗摩衍那坐在窗前细细品味,她那么陶醉,我把影子投在她的书页上,不知道她有没有察觉,妈妈十分……(沉静/安详/温柔)
在妈妈祈祷、读书的时候“我”做了些什么事。“我”给妈妈送去花香,把影子投在妈妈读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做。表现出“我”的什么特点。
(给妈妈带来幸福,体贴、孝顺妈妈)
c.第三个场景,黄昏到了,我在树上躲了一天,终于要结束这个游戏,又出现在妈妈面前,求妈妈讲故事给我听,妈妈怎么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什么语气。(焦急、嗔怪,又惊又喜)我回答“我不告诉你,妈妈。”语气(撒娇。得意。
俏皮。淘气)请同学读一读。
比较,变换了语序和标点符号后,表达上与原句有什么区别。
变换语序为:“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
”“妈妈,我不告诉你。”
明确:原文的句式强调“你到哪里去了”,妈妈的急切之情跃然纸上;强调“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的顽皮,自以为得意。这些情味改后的句子无法体现。
变换标点为:“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明确:原文第一句重在问,而改后重在责怪;这里的坏孩子不是真的坏孩子,妈妈只是嗔怪。
“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想让妈妈知道呢。
他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曾做过的事,自以为得意;但又希望妈妈明白自己曾做过的事——那是他的杰作。改为感叹句后,就变成绝对不想让妈妈知道了,不符合孩子的心理。
d、“我”为什么不告诉妈妈“我”到哪里去了。
明确:正如妈妈也从未列举过她为我们做过什么奉献一样,“我”也不用特意告诉妈妈我所做的事,默默地为对方付出才是更加真诚和诚恳的爱。
总结:妈妈的焦急、惊喜、嗔怪,“我”的撒娇、得意,俏皮,都体现出了“我”和妈妈的亲密和我们之间纯洁的爱。一样的意思,换一下语序、改一个标点,表达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我们以后写作的时候也要所注意这种细节上的精雕细琢。
4、三幅场景刚好是一天的时间,这一整天里,看似“我”在躲着妈妈,其实“我”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妈妈,陪伴着妈妈,依偎在妈妈的身旁。可以看出“我”对妈妈的(依恋和爱),“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我”的幸福源自哪里。
(沐浴母爱)
下面,我请三位同学分别为我们朗读三个场景,这是三幅宁静祥和的图画,徜徉其间,我们可以体会纯洁的爱,要读得舒缓深情,全班女生读第八段,男生读第九段。老师先起个头,读前面三段。希望我们合作愉快,读出诗的美感来。
四、探讨释疑:
这次读得好多了,看来比起刚开始上课时大家对这首散文诗的理解更深了一步,你们还有没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1、“我”为什么要变作金色花。
明确: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才变作了金色花。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比作金色花,有什么作用。
明确: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作用:借物抒情。
五、拓展训练
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让你变成有魔法的精灵,你愿意变做什么来陪伴妈妈。
例: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你。
我要变成水的涟骑,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将学生创作进行交流。
例如:
妈妈,我愿意是你的影子,静静陪在你的身边,在你沐浴之后,站在大树下,阳光温暖地照着,你是否能知道,我就在你的身边。
六、结束语
不管你会变作什么,唯一不变的,是那一颗奉献给妈妈的赤子之心。这颗心里装满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这颗心里也有妈妈对孩子的关切之情。让我们带着这颗感恩的心,齐读课文,让诗的语言替我们传达那说不尽的爱意。
【板书】
“我”金妈妈
天真活泼色虔诚美丽
体贴孝顺花温柔慈爱
爱。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满了幸福。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听的过程中请你在脑海里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二、听读感知
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学生回答:
1、好,课文朗诵完了。跟随着诗的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场景里都有谁?(孩子和他的妈妈,还有金色花)他们在干什么?(捉迷藏)请一位同学总结前面同学的发言,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是?(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个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这孩子。
3、 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明确:舒缓、深情
三、朗读品析
1、请大家用舒缓深情的语气齐声朗读课文,注意面带微笑,读出温馨、幸福的感觉。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A、朗读过程中解决字词:匿(nì)笑 罗摩衍(yǎn)那
B、例1:我从文中“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不告诉你,妈妈。”知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淘气、撒娇、精灵般的孩子)
朗读指导:“笑嘻嘻”、“跳舞”读得轻快,活泼;“暗暗”“悄悄”轻声,声音渐弱。体
现“我”兴奋、得意的心情。
例2、我从文中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知道这是一个慈爱的妈妈。
焦急的语气。
3、除了活泼,慈爱。孩子和妈妈还有没有别的特点?揣摩一个人的特征可以从他的行为和他人的描述入手。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三幅“我”和妈妈嬉戏的场景,读一读,看看一天中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从中能看出人物什么特点。
a.首先请同学概括稳重描绘了哪三幅场景?
明确:清晨,当妈妈沐浴后祷告时,“我”散发出花香;午后,当妈妈在窗前读书时,“我”投影在书页;黄昏,当妈妈执灯去牛棚时,“我”变回了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
b.先看前两个场景,妈妈在做什么?(沐浴补充沐浴常识、祷告)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虔诚)的妈妈,再读一读第4段,想象:清晨,刚沐浴完的妈妈一袭白衣,从金色的花荫下穿过,阳光透过树枝斑驳地照在身上。湿漉漉的头发细碎地反射着光线,看上去,妈妈好像笼罩着一层金光??你从树上看向妈妈,觉得她是那么??(美丽/圣洁)宁静的午后,妈妈捧着罗摩衍那坐在窗前细细品味,她那么陶醉,我把影子投在她的书页上,不知道她有没有察觉,妈妈十分??(沉静/安详/温柔)
在妈妈祈祷、读书的时候“我”做了些什么事?“我”给妈妈送去花香,把影子投在妈妈读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做?表现出“我”的什么特点?(给妈妈带来幸福,体贴、孝顺妈妈)
c.第三个场景,黄昏到了,我在树上躲了一天,终于要结束这个游戏,又出现在妈妈面前,求妈妈讲故事给我听,妈妈怎么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什么语气?(焦急、嗔怪,又惊又喜)我回答“我不告诉你,妈妈。”语气(撒娇。得意。俏皮。淘气)请同学读一读。
比较,变换了语序和标点符号后,表达上与原句有什么区别?
变换语序为:“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妈妈,我不告诉你。”
明确:原文的句式强调“你到哪里去了”,妈妈的急切之情跃然纸上;强调“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的顽皮,自以为得意。这些情味改后的句子无法体现。
变换标点为:“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明确:原文第一句重在问,而改后重在责怪;这里的坏孩子不是真的坏孩子,妈妈只是嗔怪。“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想让妈妈知道呢?他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曾做过的事,自以为得意;但又希望妈妈明白自己曾做过的事——那是他的杰作。改为感叹句后,就变成绝对不想让妈妈知道了,不符合孩子的心理。
d、“我”为什么不告诉妈妈“我”到哪里去了?
明确:正如妈妈也从未列举过她为我们做过什么奉献一样,“我”也不用特意告诉妈妈我所做的事,默默地为对方付出才是更加真诚和诚恳的爱。
总结:妈妈的焦急、惊喜、嗔怪,“我”的撒娇、得意,俏皮,都体现出了“我”和妈妈的亲密和我们之间纯洁的爱。一样的意思,换一下语序、改一个标点,表达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我们以后写作的时候也要所注意这种细节上的精雕细琢。
4、三幅场景刚好是一天的时间,这一整天里,看似“我”在躲着妈妈,其实“我”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妈妈,陪伴着妈妈,依偎在妈妈的身旁。可以看出“我”对妈妈的(依恋和爱),“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我”的幸福源自哪里?(沐浴母爱)
下面,我请三位同学分别为我们朗读三个场景,这是三幅宁静祥和的图画,徜徉其间,我们可以体会纯洁的爱,要读得舒缓深情,全班女生读第八段,男生读第九段。老师先起个头,读前面三段。希望我们合作愉快,读出诗的美感来。
四、探讨释疑:
这次读得好多了,看来比起刚开始上课时大家对这首散文诗的理解更深了一步,你们还有没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1、“我”为什么要变作金色花?
明确: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才变作了金色花。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比作金色花,有什么作用?
明确: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作用:借物抒情。
五、拓展训练
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让你变成有魔法的精灵,你愿意变做什么来陪伴妈妈?
例: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你。
我要变成水的涟骑,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将学生创作进行交流。例如:
妈妈,我愿意是你的影子,静静陪在你的身边,在你沐浴之后,站在大树下,阳光温暖地照着,你是否能知道,我就在你的身边?
六、结束语
不管你会变作什么,唯一不变的,是那一颗奉献给妈妈的赤子之心。这颗心里装满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这颗心里也有妈妈对孩子的关切之情。让我们带着这颗感恩的心,齐读课文,让诗的语言替我们传达那说不尽的爱意。
【板书】
教后反思: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全诗在宗教般圣洁的氛围中流淌着母子间的深深爱意。这种爱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过多地分析讲解文字,反而破坏了诗的美感和情感的传达。因此,我选择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赛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次次朗读水平的提高,正是他们一步步情感体会的深入的体现。本堂课我用大量描述性的语言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意图渲染圣洁、温馨的氛围,将学生带到诗的情境中近距离接触妈妈和孩子的活动,以期更深刻地体会妈妈与孩子的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爱。并且我将板书设计成一个大大的爱心,突出诗爱的主题。整堂课下来环环相扣,思路清晰。
当然,初出茅庐的我上课的不足之处还是相当多,如开始时由于紧张以至于示范朗读时有读错与停顿的现象,课堂行进中,也有讲错话表述随意的现象出现。教态上,无意识保持双手抱胸的防范状态,与学生产生不该有的距离感。同时怕忘词而利用学生朗读的时间看教案,使得自己游离于课堂之外,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营造。这一切都表明了我还不够老到和成熟,应该多锻炼。
另外,课堂上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并不十分明显,课堂效果不如预期。可能是朗读指导未做到位,不应该一概否定性评价学生的示范朗读,并且最后一次个别朗读时应请读得好的学生起带头作用,这一点没有利用好。当然,也与我过于紧张以至于课堂气氛渲染不够有关系。这些说明我的课堂经验还远远不够,应该多多学习。
这次开课从设计到磨课到最后正式开课,每一次都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次次的改正让我有很大的收获,感谢同组帮我磨课的老师,也希望我能在不断实践中成长为一位成熟的语文教师。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初步体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初步理解诗歌意象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4、感受诗歌轻松愉悦的意境美,温馨圣洁的情感美,体验人间至真至纯的母子深情及诗人博爱的胸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教师以舒缓深沉的语气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在20xx年6月的《语文新圃》上刊载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说长大要当解放军,有的说要当老师,有的说要当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闯入老师的视线:“我的愿望是当一条狗。”老师又惊奇又好笑,接着往下看:“我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山村的夜很黑,听人家说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妈妈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经不在了。还听人们说,家里有狗,鬼就不会来了,可我家连狗也没有。我多想变成一条狗,夜夜守在妈妈的门口,那样妈妈就不再害怕了。”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①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这个小故事导入,并适时提问,既开篇就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情感,又切入主题,一石二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出声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
2、指明个别朗读。(穿插识字环节:匿、嗅、祷、摩、衍等)
3、思考讨论:诗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画面,用一句话概况)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在通读中扫除文字障碍,落实字词教学。
(三)美读探究
师:诗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该如何读出这孩子的个性与情感。诗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该怎样读出妈妈的心情?
1、小组合作品读,互相揣摩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指明个别朗读,读后点评。(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好,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不够好,请说出理由,并试着朗读。)
语言品味重点语句参考: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句中妈妈的话语要读出焦急的心情。从“暗暗”、“匿笑”中体味孩子的调皮、可爱。
②……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中“突然”表现孩子调皮、可爱的个性,同时表现要给妈妈带来惊喜的心情。“求”表现孩子撒娇的天性和恋母、爱母的情感。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句中“坏”字读出母亲又惊喜又嗔怪的语气,贬词褒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句中“不”字拉长读升调,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天真、得意的语气。)
3、听录音精彩片断朗读,对比再点评:录音读得好,还是学生自己读得好,说出理由。
(这环节有条件可尝试一下,鼓励学生说真话,敢于质疑专家,肯定自己。说不定学生的朗读更切近诗中孩子的真实情感。)
(四)助读感悟
师: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1、 生自主讨论交流。
2、 借助课文注解理解: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把儿童想象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既赞美了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着母爱的光辉。
师:从文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生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2、 介入资料,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资料一、泰戈尔,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但是他是一位不幸的人,幼年丧母,青年失去心爱的人,中年妻子病逝儿女夭折。但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他仍然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他心中对生命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是何其博大!
资料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泰戈尔
设计意图:此环节修改,介入资料一、二,①意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解读文本,更加深刻体会诗人内心情感。②让学生在体会世界伟人博大胸怀的同时,得到情感心灵的熏陶和陶冶,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五)拓展抒写
1、结合实际,谈谈感悟:你从诗中悟到了什么,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2、真情表达,借物抒情:以“假如我 ”句式,写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体验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水到渠成进行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母爱犹如春风细雨随时沐浴着我们的身心,只是平时缺乏感受。
②以“假如我_____________”句式写话,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及时运用文中所学借物抒情的方法。
(六)作业延伸
1、学做诗人,请把课堂上所写的这句话,拓展成一首小诗,或一段话,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2、积累知识,收集有关母子之爱的诗文、名言或典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诗人。
设计意图:
作业①:为了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
作业②③:学习语文功夫在课外,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总结:同学们,母子深情是人间至爱。母爱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一声轻轻的叮咛,一丝会心的微笑,甚至烦人的唠叨,严厉的斥责……都是浓浓母爱的表现。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不懂得感受,不懂得珍惜。如今请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回报吧。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金色花教案03-23
初中金色花教案02-22
《金色花》《纸船》教案09-18
关于《金色花》优秀教案(通用14篇)10-08
诗两首《金色花》《纸船》教案03-05
公开课教案11-08
公开课教案02-28
《翠鸟》公开课教案01-23
公开课幼儿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