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陈与义咏牡丹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陈与义咏牡丹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时间:2024-05-05 11:01:14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陈与义咏牡丹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咏牡丹

陈与义咏牡丹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宋代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译文/注释

  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注释

  ①一自:自从。

  ②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③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④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⑤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⑥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 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全文赏析

  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之感,思念故园之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极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风景”来烘托感昔伤今和漂泊他乡的凄苦之情,陈与义用看异乡的牡丹来抒发万千感慨,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强烈艺术效果。

  前半回忆往事,既有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国破家亡欲何之”这和杜甫因安史之乱而漂泊江湖,走投无路的境况也很相似。对于历史背景的交代陈与义更为明确。

  后两句化用张商英“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东风看牡丹”,但陈与义写得更为含蓄,更为深沉。杜、陈二人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一样,所表现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连,所以写得一样深刻。而艺术技巧还是杜甫技高一筹,写得更含蓄。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他虽身离官场,但心系魏阙,对国事非常关心。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传布人口的佳作。

【陈与义咏牡丹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相关文章:

程颢秋日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05-04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04-26

程颢郊行即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05-04

咏牡丹原文、注释、赏析09-19

王安国清平乐·春晚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04-23

《相思》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02-29

韩缜凤箫吟·锁离愁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05-02

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04-26

贺铸子夜歌·三更月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