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4-24 07:09:36 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1.乙醇钠水解法:C2H5ONa+H2O→C2H5OH+NaOH

  2.乙烯水化法:CH2=CH2+H2O--H2SO4或H3PO4,加热,加压→C2H5OH

  3.葡萄糖发酵法C6H12O6--酒化酶→2C2H5OH+2CO2

  4.所有的醛(RCHO)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5.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果糖)

  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6.取代(水解)反应: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

  7.加成反应:烯烃水化、醛+H23.氧化:醛氧化4.还原:醛+H2

  8.实验中先将CH4气通入到KMnO4(H+)溶液、溴水中,后点燃,这样操作有何目的?

  排净试管内空气,保证甲烷纯净,以防甲烷中混有空气,点燃爆炸.

  9.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反应中副产物丙XX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10.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一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Cl2、HCl、SO2等.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

  有关元素性质和物质结构题解题的窍门归纳:

  (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2)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化合生成盐,该元素是氮。

  (3)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4)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溴,金属单质是汞。

  (5)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氟。

  (6)三种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皆能反应,则必定含有AI元素。

  有关元素性质和物质结构题解题的窍门归纳:

  (7)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是钠,焰色反应呈紫色的元素是钾。(8)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氯。

  (9)单质的硬度最大的元素是碳。

  (10)化学式为A2B2形的化合物,则只可能为Na2O2、H2O2、C2H2。

  三招攻克化学推断题:

  1、猜测出题者的意图。化学这一门的知识点比较多,而高考试卷又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涵盖,所以出题者要考查的也就是那些重点的内容,即一些经常碰面的元素,比如氮、硫、碳,重要的基本的化合物二氧化硫、氧化铁、硫铁矿等,以及和我们的生活比较相关的,比如氧气、氯气、铁之类等。因此在做推断题时大体的思考范围就要有个界限,不能漫无目的乱想。

  2、找突破口。题干越长,给的分支越多,往往题目就越简单。因为题干越长,分支越多,也就是给的信息越多,越容易找到突破口。一般的突破口就是一些元素的特性,比如能腐蚀玻璃的.单质,自然就知道是氟了;还原性最强的离子,就是硫离子了等等。找到一两个突破口,题就很容易解开了。

  3、如果实在找不到突破口,在大致范围确定的情况下,大可猜上一把。因为大致的范围确定了,就可以根据题目给的条件猜出几个可能的、常见的、常用的元素或是化合物,再用排除法找到答案。

  元素推断题技巧:(物质之最)

  1、氢化物沸点最高的的非金属元素是0

  2、单质是最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1

  3、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

  4、其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是NNH3+HNO3=NH4NO3

  5、其气态氢化物与其最低价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是S2H2S+SO2=3S+2H2O

  6、能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有石墨和晶体硅

  7、能与碱溶液作用的单质有AI、Cl2、Si、S

  元素推断题技巧:(物质之最)

  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

  9、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10、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E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

  1、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2、聚丙烯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都是取代反应。

  4、分子式为C6H12,主链碳原子数为4个的烯烃共有4种,不要忘记2–乙基–1–丁烯以及3,3–二甲基–1–丁烯。

  5、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苯甲酸→苯甲酸钠,苯酚→苯酚钠→苯酚,苯酚与苯甲酸钠溶液分层,可以分液法分离。

  6、维勒第一个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尿素,凯库勒最早提出苯的环状结构理论。

  7、取少量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片刻,冷却后先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黄色沉淀,可知卤代烃中含有碘元素。

  8、只用碳酸氢钠溶液能鉴别乙酸、乙醇、苯和四氯化碳四种液态物质,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乙醇溶解,苯的密度小于水,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

  9、从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出发,戊基有8种,丁基有四种,戊烯有五种。

  10、检验淀粉水解产物,可在水解所得溶液中加入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加新制的银氨溶液后水浴加热。

  11、符合要求的扁桃酸C6H5CH(OH)COOH同分异构体,从苯环的取代类别分析,一类是含有HCOO–、HO–和–CH3的三取代苯,共有10个异构体;另一类是含有–OH和HCOOCH2–的二取代苯,有三种。一共有13种

  12、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2C6H5O-+SO2+H2O= 2C6H5OH+SO32-

  13、酒精溶液中的`氢原子来自于酒精和水。

  14、一分子β-月桂烯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最多有4种,容易遗忘掉1,4–加成产物。

  15、CH2=CHCH3的名称是丙烯,CH3CH2CH2OH叫做1–丙醇,CH3CH2CH(CH3)OH叫做2—丁醇,CH3CHClCH3叫做2 -氯丙烷

  加热

  醇溶液

  16、(CH3)2CClCOOH+ 2NaOH CH2=C(CH3)COONa+ NaCl + 2H2O

  17、由乙烯制备乙酸,既可以通过乙烯→乙醇→乙醛→乙酸的路线,也可以通过乙烯→乙醛→乙酸,或由乙烯直接氧化成乙酸。工业上具体采用哪一条路线,取决于原料、设备、环保、投资、成本等因素。

  18、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器开关外壳、灯头等都是用电木塑料制成的。电木塑料的主要成分是酚醛树脂,由苯酚和甲醛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缩聚反应得到。

  19、要了解一点化学史知识。

  20、了解减压分馏的原理和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21、乙醇、乙二醇和丙三醇(俗称甘油)都属于饱和醇类,官能团种类相同、个数不等,分子组成上不是相差若干个CH2,它们不是同系物。

  22、当氨基酸在水溶液中主要以两性离子形态存在时,溶解度最小,可结晶析出晶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4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

  ①种类多

  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易分解,易燃烧

  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

  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 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 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1)、氧化性

  点燃CH+2OCO+2HO; 4222

  CH不能使酸性高锰酸甲褪色; 4

  (2)、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

  光照CH+ClCHCl+HCl 42 3

  光照CHCl+ClCHCl+ HCl 3222

  光照CHCl+Cl CHCl+ HCl 2223

  光照CHCl+Cl CCl+ HCl 324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三、乙烯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性

  ①可燃性

  现象:火焰明亮,有黑烟 原因:含碳量高

  ②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上与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现象:溴水褪色

  催化剂CH=CH+HOCHCHOH 22232

  (3)加聚反应

  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量小的化合物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这种由加成发生的聚合反应叫加聚反应;

  乙烯 聚乙烯

  四、苯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2C6H6+15O2 = 12CO2+6H2O (火焰明亮,冒浓烟);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

  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 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五、乙醇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 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氧化性

  ①可燃性

  点燃CHCHOH+3O2CO+3HO 32222②催化氧化

  催化剂2CHCHOH+O2 CHCHO+2HO 32232催化剂2 CHCHO+ O2 CHCOOH 323(2)与钠反应

  2CHCHOH+2Na2CHCHONa +H↑ 32322

  六、乙酸(俗名:醋酸)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 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 乙酸的酯化反应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浓硫酸:催化剂和吸水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 (2)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 (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5

  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也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熵减反应,故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将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1)高压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高压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压强不能特别大。

  (2)反应过程中将氨从混合气中分离出去,能保持较高的反应速率。

  (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进行得越快,但温度过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

  (4)加入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

  3、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在合成氨生产中,达到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条件有时是矛盾的,故应该寻找以较高反应速率并获得适当平衡转化率的反应条件:一般用铁做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700K左右,压强范围大致在1×107Pa~1×108Pa之间,并采用N2与H2分压为1∶的投料比。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6

  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又叫碳水化合物

  单糖C6H12O6葡萄糖多羟基醛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果糖多羟基XX

  双糖C12H22O11蔗糖无醛基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麦芽糖有醛基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多糖(C6H10O5)n淀粉无醛基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遇碘变蓝水解终产物为葡萄糖

  纤维素无醛基

  油脂:比水轻(密度在之间),不溶于水。是产生能量高的营养物质

  植物油C17H33-较多,不饱和液态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脂肪C17H35、C15H31较多固态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非必需的氨基酸有12种

  蛋白质的性质

  盐析:提纯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显色反应:加浓XX显黄色灼烧:呈焦羽毛味

  误服重金属盐:服用含丰富蛋白质的'新鲜牛奶或豆浆

  主要用途: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7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三、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用电子式表示出下列物质:

  CO2、N2、H2S、CH4、Ca(OH)2、Na2O2、H2O2等如: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8

  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

  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三、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B)

  (OH)2.8H2O与NH4Cl反应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C.铝与稀盐酸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电能(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

  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四、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

  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

  ①种类多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

  ①种类多

  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易分解,易燃烧

  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

  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 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 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1)、氧化性

  点燃CH+2OCO+2HO; 4222

  CH不能使酸性高锰酸甲褪色; 4

  (2)、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

  光照CH+ClCHCl+HCl 42 3

  光照CHCl+ClCHCl+ HCl 3222

  光照CHCl+Cl CHCl+ HCl 2223

  光照CHCl+Cl CCl+ HCl 324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三、乙烯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性

  ①可燃性

  现象:火焰明亮,有黑烟 原因:含碳量高

  ②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上与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现象:溴水褪色

  催化剂CH=CH+HOCHCHOH 22232

  (3)加聚反应

  聚合反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0-17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2-15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01-14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12-23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01-17

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02-26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05-10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04-23

必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1-17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