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7篇【经典】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各种奇妙的桥的特点和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把你最感兴趣的桥的特点和样子介绍给大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
2、听写词语
3、过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4、这篇课文介绍了哪些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
5、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各段的段意是什么?1,大家知道造桥的材料很多:木头、石头、钢铁等。2-5写了玻璃桥,纸桥,盐桥的特点和样子。6,写了这些用特殊材料作成的桥可真奇妙啊。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5、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本段的质疑问难,教师先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互相帮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
6、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材料可以造桥呢?(根据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发言)是呀,多么神气呀!玻璃、纸张、盐都可以造桥,用这些特殊的材料造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知道吗?想看看吗?
7、出示各种用特殊材料造成的桥的图片和资料,共同欣赏,并谈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2-5)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本段的质疑问难,教师先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互相帮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
5、小组讨论,看到这些奇妙的桥,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6、用横线画出课文中各种奇妙的桥的'特点和样子的句子。
7、找出你最感兴趣的段落,谈谈你的体会。(小组内先谈,推荐代表发言)
8、学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我们人类真是伟大,可以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让人想不到的事情总是发生了。玻璃可以造桥,纸可以造桥,连盐也可以造桥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全班齐读本段。
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说说这些桥的奇妙之处。
五、总结
这篇课介绍了哪些奇妙的桥?玻璃可以造桥,纸可以造桥,连盐也可以造桥。
读了这篇课,你有什么感受?围绕科学的神气和学生热爱科学这些主题进行发言。
六、作业
1、回答问题;为什么说这些桥是奇妙的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收集一些用特殊材料造成的桥的资料或图片。
七、板书设计
18
奇妙的桥
玻璃桥
晶莹透亮
纸桥
强度很高
奇妙
盐桥
万丈长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3个“倏、瘸、截”。积累词语4个“凄惨、拦截、机警、不约而同”。
2、联系语境,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形容马鹿叫声的词语和表示“看”的四个词语。
3、体会马鹿的情绪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从解题入手,抓课文重点,深入学习。
5、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无私而伟大的母爱。
重点难点:
1、积累并理解形容马鹿叫声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马鹿的叫声、动作、眼神所表达的感情,体会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师:世界上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情”了。人有情,就连大自然中的动物也有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充满真情的课文。
2、板书课题:58、马鹿有情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马鹿有什么情呢?让我们打开书,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马鹿有什么情?从哪里看出?
2、生按要求读课文。
交流
说明:
开放的问题旨在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同时发展个性、发展思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
发展创设条件。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师:课文中还有许多描写马鹿叫声的语句,让我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并用直线划下来。
2、生按要求默读课文,划句。
3、交流
板书:凄惨
低沉
大声 叫
柔和
欢快
指名读
师:不同的叫声表达着不同的情感,让我们共同走进老爷岭,研究它们的叫声吧!
4、师:联系上下文想想马鹿为什么这样叫?
5、交流
(1)凄惨的鸣叫
师随机引读第3节。(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同桌配合读
(2)低沉的叫声
大声地叫着
出示第6节。(齐读)
交流
随机交流:马鹿向前走了几步,停下脚步,他可能在想:……
马鹿回头用期盼的目光望着我,好像在说:……
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说明:
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真切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激起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
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与书本之间达到了情感的交流,产生了思维碰撞,朗读的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6、师引读9-11节。
师:叫声引起了猎人们的注意,他们赶忙跑到老柞树下观察……
师:此时大马鹿的叫声是——(柔和的)
为什么?
小马鹿呢?
说明:
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如:引导学生看图;声情并茂的范读;换位思考、拓展想象……)让学生灵活扮演角色,随机进入课文,通过角色转换,促进心理揣摩、情感体验,从而变旁观者为当事人,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与课文、与文中人物的情感差、心理差,以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切地体会,真实地感受,真情地感悟。
四、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师:大马鹿和小马鹿终于相聚了,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2、出示填空:
大马鹿和小马鹿终于相聚了, 。
同桌互说,指名说。
说明: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展开想象,丰富学生语言的同时培养了语感。
3、出示:“我们没有见过这种场面,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师:句中的“这种场面”指的是什么场面?
生答
4、师小结。
语文教案 篇3
一、设境激趣,引出课题。
1、出示春景图,引导谈话。
小朋友你们瞧,春天来了!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有位神奇的客人要来到我们中间,她会是谁呢?(学生猜测)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出示课题,指导读题。(学生友好地向小池塘打招呼)
这样的开头快速地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兴趣被有效地激发起来
二、配乐朗读,激发兴趣。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悠扬的伴奏声,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之文句本身的优美,必将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
三、多向导读,入情入境。
(一)导读第一自然段。
1、读了课文,我们对小池塘有了一些了解,课文内把小池塘比作了什么?
教师简笔画“大眼睛”。
通过简笔画形象地突破了“睫毛这个难点。
2、小池塘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眼睛?(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导看图,说说哪儿像大眼睛,哪儿像睫毛?
4、各小组一边齐读课文,一边想象小池塘的样子。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参与评价。相机指导读好“轻轻”、“一闪一闪”长长”。
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交流,老师还将评价让位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导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小池塘这只大眼睛看到了什么?
2、学生上台板书: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请四名学生代表上台在黑板上板演小池塘看到的景物,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强调书写姿势,要求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
将教师板书的权力让位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参与板书设计的乐趣,又解 决了如何在阅读课中渗透写字教学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
( 1)、学生选择喜爱的句子上台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
教师走下了讲台,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听学生的见解,从旁指导着学生的自主发展。讲台成了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表现的舞台。
(2)、相机播放.课件,使学生感受池塘倒影的美丽,读出喜爱之情。
(3)、反复诵读表现美,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这里通过让学生多诵读几遍自己喜欢的句子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情绪化的“场”,让学生主动地读,达到自读自悟,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指导背诵。
《学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池塘美、春更美。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教师及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能够加深对教材的体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素养。
(1)、教师背诵课文。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背诵课文。(可看板书、找规律、画简笔画、边背边想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背诵,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
5、放飞想象,拓展训练。
还有什么景物也能倒映在小池塘里?它们又像什么呢?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之间的差距,创设一个让学生当小诗人来作诗的情境,这样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
( 三)、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 (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来表现课文。)
让学生找合作伙伴,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表现课文,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多元化的大胆尝试,学生在此情境中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体验到了成功。
板书设计 : 3.小池塘
设计者为打破语文课堂"一头沉"的局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她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解难、设计板书、上台展示成果,用读来抒发自己的体验,逐步将学生带进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境界。教师转变观念,转变教的方式,由原来口授、设问、解答变为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的条件引导学生把以往过多依赖老师学习的只听、只记的学习方式变为提出疑问,借助讨论和老师提供的学习条件设计其活动,多方位探索。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资源,创设情景;运用教材,感知课文;整合课程资源,质疑探索;处理信息,拓展学习,最终达到知识建构的目标,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和借物抒情的手法
2.体会诗歌中联想的重要作用及对主题的表现作用
3.体会哀歌式的忧郁美和人与自然重构世界的瞬间之想象思维
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9世纪俄罗斯民族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从小受文学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一些歌颂自由、反对**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的监视下埋头写作。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
普希金的作品富有强烈的人民性,因而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他一生写共写抒情800多首,如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致诗人》;叙事诗《茨冈》《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和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果戈理曾评价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就会立刻想到俄罗斯民族诗人。事实上,在我们的民族诗人中,没有一个及得上他,而且没有一个人能更适宜于被称为民族诗人……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精神,俄罗斯的语言,反映得这样的纯洁,这样的净美,有如突出的光学玻璃上面所反映出来的风景。”高尔基盛赞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他“无论在诗句的'美或是在感情和思想的表现力上,从来没有人能够超过的一位诗人”,他是“伟大的俄国文学之始祖”。
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别林斯基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击剑一样坚强有力。”高尔基说:“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如同走进了一片树林的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
三、写作背景
1824年夏天,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而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这一篇诗作——《致大海》。
四、分析鉴赏
全诗十五个诗节,可以分作三个部分来读。开头两个诗节,诗人向大海告别;中间十一个诗节,写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最后,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所充斥,永不忘怀。
(一)第1、2节:“再见吧……你召唤的喧响。”
这两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诗人把大海人格化,直接同大海对话,向大海告别。
第1节:“自由奔放”、“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写出大海的特有的品格与美丽的形象;
第2节:“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即将与大海离别,诗人对大海至为留恋。诗人把大海视为知己,所以,“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怒诉”向大海诉说自己的向往与悲苦,这里,大海这一意象无疑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大海发出的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其实正是诗人忧郁之情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大海所召唤的自由之神的一种向往。
(二)第3节至第7节:“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使我留在你的身旁……”
这五节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海外,追求自由的隐秘的愿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失去自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愁苦满怀。
第3节:“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诗人开始了回忆。
由于沙皇**制度的黑暗,诗人曾想从海上偷渡去国外一游,他也因为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一个人茫然地徘徊在海边。
第4节:再次写大海的美好——“阴沉的声调”、“深渊的音响”、“沉寂”、“激情”。
第5节:写大海的双重性格。
第6节:这里“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是指诗人将要离开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远地离开”是指诗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寻求那自由的生活。进而诗人想象离开囚禁之地时的“狂欢之情”,并用“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这一形象的诗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创作,再也不必担心遭到监禁,但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因而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苦恼心伤”!
第7节: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为此诗人长久地“苦恼心伤”,面对浩瀚的大海,诗人悲愤地呼唤“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三)第8节至第13节:“有什么好吝惜呢……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这六节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作者精神相通,也与大海的精神相通,在这里,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
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诗句“世界空虚了”
(四)第14、15节:“哦,再见吧……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这两节写诗人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诗人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由奋斗不息。
《致大海》写出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羡慕与依恋:
大海有广阔的襟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所以,诗人热爱大海;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他失去自由的懊丧,在变相的流放中,他感到像“囚徒“一样,所以,诗人羡慕大海;是大海使他缅怀起举世震惊的英雄,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茫然”和“苦恼心伤”,这时“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这里的“你”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这种理想带到“荒漠之乡”——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所以,诗人更依恋大海。这正是诗人把大海说成“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是他“心灵的愿望之所在”的原因。
五、总结主题:这首诗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抒发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苦闷,表现诗人在残酷**下的崇高的自由精神。
六、特点分析:
1、借大海的形象表达自由的精神
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2、强烈浓厚的抒情气氛
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是诗人对大海的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激情,并蕴含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
3、人与自然相逢、同一,并重构世界的瞬间
诗人与大海相遇,他胸中涌动着海一样的澎湃。诗人把岛、岩石想象成凝固的浪峰,已是诗人改变的自然,接着,诗人由观照海,到由海反观,最后与海同一了。这一瞬间,海是诗人向远方的延伸,是海向俄罗斯土地的延伸,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思维流程。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读3个字。ABC
2.能区别指定的四组形近字,并组成词语。ABC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黑炭条、以免”。
4.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ABC,
5.读书质疑,进行二次预习。AB
教学重点:
1.“溪、教、互、免”的字形
2.理解词语“黑炭条、以免”。
3.正确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生字“溪”的书写和记忆;读书质疑,进行二次预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3分钟)同学们,你们上学路上都做什么?有哪些开心的事情?
板书课题:上学一路歌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问:小作者上学一路上都做了什么?“一路歌”唱的是什么歌呢???)
二、检查读书学习生字新词。(22分钟)
(一)检查读书,随机学习生字(完成教学目标1)
1.读课文,初步感知。
2.结合预习本,说说你学会了哪些生字?随机指导。
(1)字形记忆:溪儿歌记忆:三点水,爪字头,一扭一扭碰石头,溪水都往大海里流。
(2)确定偏旁:“互”查一横。“免”是刀字头。“或”是“戈”字旁。
(3)引导学生归类学习:熟字加偏旁的字:弟——梯孝——教骨——滑亡——忙更——便才——闭熟字去偏旁的字:惑——或兔——免熟字换偏旁的字:到——室教师:检查自己的预习,对错误及时改正。
3.练习:(完成教学目标2)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梯()或()免()闭()第()惑()兔()才()便()教()室()滑()更()孝()到()骨()
(2)选择字义。滑:A光溜,不粗涩。B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C狡诈,不诚实。光滑()滑头()滑梯()
(二)学习词语(完成教学目标3)
1.理解重点词语:黑碳条:看图理解以免:为了避免,害怕发生某事的意思“蒲公英、二月兰”看图理解
2.象声词:叮咚叮咚嗒嗒嗒你能说几个象声词吗?
篇二:语文第五册学段目标及全教材分析
识字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xx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一.全册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继续学习巩固汉语拼音,进一步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
2、学习普通话,纠正方言。
(二)识字学词学句
1、认识生字219个,要求读准字音,去掉拼音也会认。多音字16个,要求知道不同读音,知道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能学会235个生字,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会
2、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重点辨析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初步掌握以反问、比喻、拟人为主的修辞手法说话写句。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6、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四)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五)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流,在交流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
(六)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材编排的基本结构。
1、全册共24篇课文,分为8个单元。
2、每个单元包括课例、古诗诵读和语文乐园三大部分。
3、每单元的课例又由三篇课文组成,其中课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有带“△”的思考题,供学生选做。
4、每组课文后安排了一次古诗诵读,共八次。
5、语文乐园由四个板块组成,分别是: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其中语文乐园(二)(四)(六)(八)中还有一个板块为综合性学习。
变化:
1、课文中的字均不再注音,不认识的字在生字栏和查字表注音。
2、语文乐园中不认识的字随文注音。
三、教材编排特点
(一)关于课例
1、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在教学的同时,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简言之——学做人!
2、选文题材、体裁丰富多样。
科学内容与活泼形式结合,注重了教材生动通俗、情趣化。翻开本册课文,可以看到选文题材丰富多样,有反映学校生活的、有反映家庭生活的、有反映祖国与世界文化的、有反映自然之美的、有反映人文亲情的、还有反映动物世界的。从体裁看,有小诗,如《信》、《大地巨人》,有童话,如《青蛙和蛇》、《雷鸟太太的时装》,有故事,如《守信》、《不瞒真情》,有散文,如《泉水》、《山茶花》等。这些课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使学生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去积累语言,激发阅读兴趣。
——变教师家长的“教本”为学生的“学本”。
3、课后习题充分关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特别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就非常关注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许多课文后都安排了一些主观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得独特的感受。如《信》这篇课文中,“你想帮谁写信?”这些习题为孩子们自己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产生独特的体验提供了清晰的向导,为他们在阅读之后疏理个性化体验提供了清晰的线索。
另外,部分课后练习中还安排了选做题,如《煮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请你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体现了教材的弹性,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关于语文乐园
体现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快乐学习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复习学过的同偏旁的字;区别形近字;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巩固要求会认的了;会用“常常”口头造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会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第一课时
(完成一——六题)
一、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三》的内容。板书:复习三)
二、练习第一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指名读题目,讲清要求。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言字旁、绞丝旁、女字旁、口字旁”这四种偏旁),指名说出这四种偏旁的名称。
3.写出带有“言字旁、绞丝旁、女字旁、口字旁”这四种偏旁的字。(指名一人写在小黑板上,其他人写在书上。)
提示:想一想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呢?一边想一边写,“言字旁”、“绞丝旁”每个偏旁写三个字;“女”“口”每个偏旁写两个字。
4.订正小黑板上的字,并读一读。
答案:
言字旁——许、识、让、说、话。
绞丝旁——经、绿、红、细。
女——妈、好。
口——叶、听、叫、吹、响。
三、练习第二题: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小黑板:
日——目羊——样本——木
王——玉石——右向——响
指名读一读。
2.说一说每组后面的`字与前面的字相比,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目”比“日”多一横;“玉”比“王”多一个点;“本”比“木”多一横;“样”比“羊”多个木字旁。“响”比“向”多个口字旁;“右”的撇出头,“石”的撇不出头。)
3.指名口头组词,区别字义。
四、练习第三题:
1.读一读题目。
2.先自己小声拼读音节,再指名读音节。
3.看拼音写词语。
4.订正。
五、练习第四题:读一记
1.出示小黑板,自己练习小声读。
红旗英雄集体白鸽燕子
帮助结实勇敢杀害静悄悄
2.指名认读,要读正确。
六、练习第五题:看图说句子,用上“常常”这个词
1.读一读题目,讲清题目要求。
2.说一说“常常”是什么意思?和“天天”的意思一样吗?
3.观察第一幅图。
先给两个小朋友起名字。(小明和小刚)
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小明和小刚给小树浇水。)
用上“常常”这个词,这句话怎样说?(小明和小刚常常给小树浇水。)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小明和小刚经常给小树浇水,不是只浇一两次。)
4.观察第二幅图。
先给图中的小女孩起个名字。(小兰)
说说小兰在干什么?(小兰帮妈妈洗碗。)
用上“常常”这个词,这句话怎样说?(小兰常常帮妈妈洗碗。)
“小兰帮妈妈洗碗”和“小兰常常帮妈妈洗碗”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七、练习第六题:读一读
1.自己小声练习读。(提示: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上面的音节。读的时候遇到标点符号要停顿。)
2.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写字。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写字。下面我们先来认认几个字。
二、指导写字
1.出示卡片:打、快、很、轻、路、领,指名认读。
这几个字都是左右两部分组成的。按什么笔顺规则来写呢?(这一问不必回答)
2.老师在田字格小黑板上逐个写这六个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左右两部分组成的字,按什么笔顺规则写呢?(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写。)
3.指导写“打”。
(1)观察范字。
看看左右两部分一样宽吗?(左窄右宽)
再看看左右两部分一样高吗?(左高右矮)
接下来看一看每一笔写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上。
(2)老师示范。
先写左边的提手旁,提醒第三笔是“提”。再写左边的“丁”。“丁”的横写在右半格横中线上边一点,竖钩的收笔处与提手旁的下端在同一水平线上。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描两下,临写四个。
4.“快、很、轻、路、领”这五个字的指导方法、练习步骤与指导“打”字基本相同。要求学生先观察好左右两部分所占的比例,再看看左右两部分是否一样高,最后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每个字描两个,临写四个。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4.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5.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的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且学习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
请学生提前搜集民俗活动和对应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
师:中国的人口众多,民族文化更是各有特色,斑斓多姿,在悠久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熠熠闪光,给人类留下了宝贵而难得的精神文化!而民俗活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感受它们的异彩纷呈,体会人类智慧的结晶,体验民俗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语文园地。(板书:语文园地)二、请学生朗读《北京的春节》,回答以下的问题:(板书: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
1.这篇文章有几个段落?(11)
2.通过观察(字数比较),有什么发现?(有的段落字数多,有的少,还有中间几段字数差不多。)
3.哪几个部分,作者写得比较仔细?哪几个部分作者只是简单几句话?
4.作者为什么不把每个段落都写的一样多?有详有略的写法,作者想突出表达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详有略是为了突出重点,主要是想介绍北京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这样写可以让重点突出,但是简要的介绍也让文章更加立体全面,详略得当让整个文章有韵感,更有美感。)(板书:详略得当)
5.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内容?(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和场景。)
三、揣摩优美词句,体会字词的有趣。(板书:词句段运用)
1.请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体会画线词语。出示课件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2.请学生来说说不同的词语在同一句子里的意思。
3.想一想,在句子中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巧妙之处。(可以避免重复,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板书: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
4.动脑子和同学比比,谁还能想出类似用法的句子?想想它可以被用在哪里?(作文)
举例:
班上的调皮鬼又闹笑话了,淘气包率先没绷住,笑得是前俯后仰,班长也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就连班上最文静的小书虫都情不自禁地嘴巴一抿,险些笑出声来。
教师总结:原来这些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意思相近,是一组近义词。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用哦,一定会让你的作文读起来更加有趣!
四、了解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板书: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
师:我们生活里有很多的民俗,民俗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人们为了有个好的寓意,通常会给这些民俗活动取一个说法,比如说课本中的过年的时候吃年糕,这是人们想要万事如意年年高,这样类似的说法就是民俗活动的寓意。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其他有寓意的民俗,比如说冬至的时候吃饺子,是寓意耳朵不受冻。春节的时候贴对联,是寓意辞旧迎新、驱邪保平安。春节前倒贴福字,是寓意福气已到……
师:那你还知道其他民俗活动和吉祥寓意吗?
(比如说傣族泼水,寓意去除污秽,迎接美好)
(比如,元宵节吃汤圆,寓意合家团圆)
请和同学交流交流,并且完成课本中的题目。请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答案,和大家交流。出示课件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万事足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事事顺
五、教师布置作业。
尝试背诵《长歌行》。
鼓励学生提前了解《长歌行》的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诗背景。通过预习课外搜集资料和课外搜集,请学生为新科做准备,更加熟悉和了解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堂作业:模仿《北京的春节》,写一写你家乡的'其他节日的场景。(不少于150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2.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
二、临摹句子,感受汉字的魅力。(板书:书写提示:提升书写速度)
教师提醒学生用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进行书写,一笔一画认真照着写。
鼓励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写一遍,看看写字速度、和字体有没有新的变化。
教师可巡回指导,同时将写得又好又快的作品挑选出来,供大家学习。颁发奖品,并交流讨论提高书写速度的技巧。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这位名人的话,想想其中的意思,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三、朗读并背诵《长歌行》(板书:日积月累《长歌行》)
(1)请学生快速诵读《长歌行》,体会其中意思。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意思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
【诗歌意思】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诗歌讲解】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板书:时光易逝奋发向上)
四、鼓励学生以剧目表演的方式,体验《长歌行》的情景和人物心情。
以身临其境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体验该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习得抓住特点描写、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通过词语比较,了解了不同词语表达同一意思的表达方法。
3.结合生活体验,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丰富了生活体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10-01
语文教案(精选)09-19
语文教案【经典】09-10
语文教案【精选】09-16
语文教案(经典)10-10
【经典】语文教案10-19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08-06
【精选】语文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