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4-15 08:01:0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劳动风格,学习边唱歌边用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2.根据音乐的快慢变化拍出节奏型。

  3.体验用"嗬嗨"的语言表现歌曲的力度。

  活动准备:

  1.《加油干》和《瑶族舞曲》A段的音乐磁带各一盘、录音机。

  2.幼儿用书:《加油干》 。

  活动过程:

  (一)对比欣赏乐曲《加油干》和《瑶族舞曲》的A段

  1.教师出示一张幼儿抬桌子的图片。幼儿倾听《加油干》和《瑶族舞曲》的A段,将图片与乐曲进行匹配。

  教师: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听听老师放的'两段音乐,觉得哪一段音乐和小朋友做的事情比较像?

  2.带领幼儿在《加油干》中的重音处匹配上语音节奏。

  教师:你们听听在音乐的什么地方,需要我们使很大的劲呢? 、3.教师和幼儿共同在《加油干》的重音处口呼语音节奏。教师反馈幼儿的语音节奏,例如"嘿嘿""嘿哟"等。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在最用劲的地方说"嘿嘿"。

  (二)学唱歌曲《加油干》。

  1.教师范唱歌曲《加油干》。

  教师:听听我是怎么为大家加油的吧!

  2.教师和幼儿共同学唱歌曲2到3遍。

  3.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和力度。

  (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用拍手的动作表现歌曲。

  1.教师:我们用拍手的动作为他们加油!请大家边唱歌边拍手。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拍手的节奏。

  教师:音乐慢的地方,我们拍手的速度怎么样?

  音乐快的地方,欧姆拍手的速度又怎么样呢?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4.幼儿边听音乐边练习身体动作。

  5.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由来:

  谈话活动:

  我们住在哪里~!引出北京孩子们都非常愿意讲述自己在北京游玩的感受,根据孩子的表现需要,我与其他老师共同商量,带领孩子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北京的风景名胜、现代化建筑,其中加入北京特有的风俗、文化艺术等活动形式,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城市,更加热爱北京。

  一、依据《纲要细则》中大班幼儿培养目标1.了解和认识北京的风景建筑和文化时事。

  2.观赏各种戏剧表演,初步了解戏剧布置、服装、道具的意义,能理解戏剧大意,简单讲述。

  3.讨论:会发起谈话,并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会轮流发言,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

  4.表达:愿意当众表达,能大胆地运用各种语言,能够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和愿望。

  5.收集使用信息,能在生活中使用多种途径(图书、电脑、口语交流等)发现与学习相关信息,学习初步收集,使用信息。

  6.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建筑、节目、景色、自然风景等),喜欢大胆用美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感知和思考,主动参与各种美术活动。

  7.利用自然物或废弃物材料的形状、质地等特点,大胆修改、添加、组合、设计和制作有趣的物体。

  8.环保: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二、主题教育目标

  1.了解和认识北京的风景名胜及现代化建筑。

  2.了解北京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京剧、相声等)。

  3.利用多种材料制作与主题相关的作品。

  4.引导幼儿学习收集,使用与学习相关的信息。

  5.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主题活动网络:

  四、主题墙饰及活动区创设墙饰一:"我爱北京"的主题活动墙饰是随着主题活动的进展逐步丰富起来的,它分为三大部分:北京的建筑,北京的文化、北京小吃、环保,主要以照片、图片展示为主,给孩子们以直观的感受。使孩子们在活动进展中能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

  主题活动墙饰的创设。孩子们积极参与,墙面上各个单元的图片、照片,这些图片、照片使我们的主题活动变得生动直观,同时体现了孩子们良好的责任意识,使孩子们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利用长城的直观形象给孩子一个初步的感受墙饰二:天安门是北京的象征。"我和北京最亲密"孩子和家长在北京游玩的照片。通过自己的亲上经历对北京进行更深一层的了解。

  墙饰三:展示幼儿去过那些北京的风景名胜、建筑,(收集图片)。通过对比,引导孩子们了解建筑的不同特点,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对中国建筑文化的热爱之情。

  活动区域(一)美工区:

  投放照片古老的北京小院、天安门、长城、等等,请孩子一起在美工区利用一些纸盒、纸桶,通过剪、贴、画等形式制作。现在的孩子一般都住在小区的楼房里面,周围的环境也是高楼大厦,对于北京以前的民房建筑了解得很少。于是我们找来了一些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在了解北京的四合院、胡同之后,孩子们感受到了北京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图片"现代的北京"老师与孩子在美工区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与"古老的北京小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孩子们生活在北京这个城市,能够亲身感受到它的发展变化。漂亮的高楼大厦,各式各样的立交桥,在孩子们眼里都是很熟悉的,因此在制作过程中他们可以加入自己的感知经验。

  表演区:

  投放相关北京的3首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北京欢迎你》《北京的桥》引导幼儿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地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能力建筑区:

  孩子们在了解北京建筑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在建筑区大胆地表现出来,搭建了中央电视塔、北京西客站、立交桥等建筑。

  图书区:

  在"我爱北京"这个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对一些相关书籍图片资料进行收集,进行投放。也请幼儿从家中带一些相关的图片,丛书.高。

  五、方案的实施过程集体活动:(见网络图)六、主题活动预设问题:整个主题幼儿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1.北京市长是谁?

  2.北京的市花、市树是那些?

  3.北京有什么有名的小吃?

  4.在北京小朋友出去玩都乘坐什么交通工具?知道在没有汽车、地铁这些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时候,人们出去都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吗?

  5.北京有那些文化特色?

  6.北京的建筑特色?

  7.北京的饮食文化(小吃)?

  8.现代的北京与老北京有什么不一样?

  9.了解北京地图?幼儿要知道北京位于中国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10.环保--为什么要知道节约用水?为什么不用一次性碗筷,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11.让孩子知道自己现在是北京的小主人,未来是继续创造北京的人.需要从现在开始爱护它。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初步体验量的守恒。

  2、懂得做实验后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实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从杯中倒水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一粗一细两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学具:粗细不同的杯子若干(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兰色的水,细杯子里盛有红色的水),粗细不同空杯子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出示粗细不同的杯子):这两个杯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杯子有粗有细。

  ——教师: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觉得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呢?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实验方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猜得对不对呢?

  ——鼓励幼儿思考,并提出建议。师幼归纳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难度,现在没办法做。鼓励幼儿发现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活动

  ——两位幼儿共同做实验,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个空杯子。先猜猜两杯水是否一样多,谁多谁少,然后再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儿先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个标记后把水倒回去。另一个幼儿幼儿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儿在自己杯子的水位处作标记,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个幼儿将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标记的杯子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儿取的空杯与其中某幼儿的一个杯子一样大小,则可以让另一幼儿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两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儿实验时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将水泼出来。同时要将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们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介绍实验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光用眼睛看,结果不一定正确,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正确的结果。

  中班科学:大蒜哥哥,葱弟弟和韭菜妹妹

  目标:

  1.在捡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比较,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

  2.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根能吸收营养,帮助植物生长。

  准备:

  1韭菜 .大蒜 .葱。

  2筐若干个(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过程:

  一 .谈话

  你们在家吃过韭菜 .大蒜 .吗?那认识它们吗?

  二 .拣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场一早送来许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几种菜混在了一起,给厨房的厨师带来了许多麻烦。厨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把这些菜分开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儿一边拣菜一边把菜分别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们来帮厨师把菜分分开,把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

  好,我们把菜分好了,那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分开 摆放呢?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4 .引导幼儿说出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像妹妹。

  刚才我们说了为什么要把这三种蔬菜分开,那谁能来说说这三种蔬菜,它们有什么特征。如果它们是一家人的话,你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又像妹妹呢?

  5 .师小结。

  韭菜妹妹的叶子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的,叶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叶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宽又扁;葱弟弟的叶子中间是空的,圆柱形的。

  三 .种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葱(有根的)。

  1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现在我们要来种植这三种蔬菜,那该怎么种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葱,切下其下半段。

  每个小朋友先选其中一样蔬菜,然后把你选的这样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还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 .把它们种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谁长的高。

  我们把三种蔬菜的下半段种在花盆里,看看它们谁长的又快又高。

  4 .幼儿种植蔬菜

  5 .把它们放在自然角中,鼓励幼儿学着照顾,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欢快与幽默,以不同方式感受ABA段式。

  2、在童话的情景中愉快的欣赏音乐,能根据音乐用相应的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3、在音乐中大胆想象,积极的表现感受,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自制易拉罐乐器,(装豆子的或橡皮筋的)人手一份

  2、啤酒桶波尔卡音乐

  3、啤酒桶头饰

  4、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今天,啤酒桶乐园的啤酒桶们,要请小朋友们到啤酒桶乐园去玩,啤酒桶乐园离我们这很远,我们要先开汽车,再坐火车,然后再开汽车,才能到,那让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二、欣赏第二遍音乐,啤酒桶跟小朋友问好,引出节奏型。

  啤酒桶看到小朋友们来玩可高兴了,他们要跟小朋友们打招呼了,:小朋友|你们好||

  刚才小啤酒桶用拍手的方式跟小朋友们打招呼了,那你们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跟小朋友打招呼啊?

  那我们现在就听着音乐跟啤酒桶问好吧

  欣赏第三遍音乐,出示图谱

  今天,啤酒桶请小朋友来玩,是想让小朋友们帮它们实现个愿望,你们知道它们的愿望是什么吗?啤酒桶们给了老师一幅图,说它们的愿望就藏在了这幅图里,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的愿望到底是什么?

  三、欣赏第四遍音乐,让幼儿变成啤酒桶变出手和脚。

  四、出示易拉罐,让幼儿探索易拉罐可以怎样发出声音。

  刚才我们帮啤酒桶实现了愿望,可是啊,刚才有个啤酒桶说它还有个愿望,就是,它们想跟小朋友一样,能唱好听的歌,那小朋友们帮它们想想办法,怎样让啤酒桶唱歌啊?

  五、乐器伴奏,让幼儿根据老师的指挥伴奏

  六、结束:圆圈舞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带领幼儿在教室自由选择圆圈位置坐下来,为活动开始创设了轻松的环境,便于孩子能过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开始欣赏音乐,我结和音乐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让他们能主动的去感受音乐的变化。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马上对这个音乐充满兴趣,这也是活动成功开始的第一步。让幼儿通过图片了解乐曲的结构和连贯流畅的旋律。在我讲完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之后,能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活泼、灵巧。在创编动作上幼儿的动作不是很丰富,在表演的时候我还要求幼儿调整自己行进的方式和动作的幅度,避免和其他的幼儿碰撞。

  其次,幼儿对音乐形象和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我利用形象的图谱和身体动作引导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情节变化。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给与幼儿充分聆听的时间和自主表现的空间,做到宽容和尊重,自由和开放,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投入的用肢体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结束部分,我采用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学习找空地方自由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想像和情感体验。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不仅促使幼儿积极投入音乐情境,而且培养了幼儿的旋律感、节奏感、和音乐表现能力;促进了幼儿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每个音乐活动,都有不同的情绪特点,因此,教师创设的氛围应该符合音乐本身的情绪特点,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带动幼儿全身心的的投入,可以令音乐活动达到和谐状态。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分析:

  春天来了,我喜欢带着孩子们去户外活动,发现孩子们对踩影子这个游戏很感兴趣。能不能围绕影子设计一堂教学活动呢?引导孩子在玩耍中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在操作中探索光、物体、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影子、发现影子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知道影子是物体挡住光线而形成的。

  2、体验各类影子游戏的乐趣,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

  3、大胆表达游戏探索的发现。

  活动准备:

  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室外活动,玩影子

  1、踩影子。

  2、藏影子。

  师:踩影子真有趣呀,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不让别人踩上呢?

  幼儿有的跑到大树底下,有的躲到大滑梯旁,有的藏到墙角……

  小结:影子是物体挡住光线而形成的。

  二、动手操作,发现影子

  1、在教室里蒙上窗帘,布置暗室

  黑黑的地方,什么也看不到,也没有影子。

  2、幼儿人手一份手电筒

  打开手电筒,把一束光线投射到墙壁上,没有看到任何影子。

  3、请小朋友试试怎样出现影子

  照射到别人身上,把自己的手挡在手电筒前,把手电筒照射在椅子、桌子、书包等物体上。

  4、你发现这些影子是怎么来的?

  有光、有物体挡住光线,才能产生影子。

  三、玩手影游戏,感受影子带来的乐趣

  1、启发小朋友学做小狗小兔小鸟等手影游戏

  2、人手一份手电筒让幼儿自由分组合作做手影,互相猜一猜像什么。看谁做得更像。

  课后延伸活动,画影子:做个观察记录,每天不同时段去观察,画下同一棵大树的影子在太阳的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变化。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3-23

中班教案03-23

中班教案03-23

中班教案03-23

中班教案03-23

中班教案03-23

中班教案03-09

中班教案03-09

中班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