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按解答应用题的步骤解题,学会列出演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通过应用题的'解答,对学生进厅’两史一情‘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同学们: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练习十五,通过练习来检查和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技能。
(二)基本训练
1.复习。
(1)请学生说说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口答“练习十五”第1题。
(3)问:如果第①小题去掉直接做第②③小题,应该怎样解答?
2.练习第二题。
(1)投影出示线段图,请学生理解图意。
(2)根据图意,请学生口头编应用题。
(3)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辅导中下学生。
(4)集体校对作业,比一比,哪组学生做得好?
3.练习第5题。
(1)学生读题、审题。
(2)分析:要求光这两个条约,我国就被索取白银多少万两?必须先知道什么?怎么求?
(3)学生列式回答,校对答案。
(4)通过计算,你懂得了什么?
4.练习第6、7题。
(1)、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校对答案,教师针对题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思考题教学
1.读题、审题,请学生说说题意。
2.分析:要求四人一共消灭苍蝇多少只,可以怎样思考?
提示:假如大春和俊俊消灭的苍蝇总数与小敏和小荣的总数相等,都是235只,那么四人共消灭苍蝇多少只?现在大春比小敏多54只,俊俊比小荣少15只,实际上四人共消灭苍蝇多少只?
3.学生尝试列式,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35×2+54-15
=470十54-15
=509
4.问:算式中为什么要加上54减去15?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第3、4、8题。
(五)课堂总结
要能正确解答应用题,必须读懂题目、理解题意、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列式计算是解题的重点;检验和写答案是解题正确的保证。
(六)作业:《作业本》第50页(五十)。
(3)发展的归一和归总应用题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倍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此类应用题,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倍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答
同学们做了12朵黄花,做的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3倍多4朵。
(1)红花做了多少朵?
(2)黄花的红花一共做了多少朵?
(3)红花比黄花多做了多少朵?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同时问其他学生各步所表示的意义
2、说图意并列式
二、补问题,再解答。
补充完整使应用题使其成为三步计算应用题:校园里有月季花46盆,菊花的盆数比月季花的3倍少20盆。
三、基本练习
1、红丰农场种油菜12公顷,种小麦的数量是油菜的2倍,种大麦的数量比种油菜和小麦总和还多4公顷。种大麦多少公顷?
2、红丰农场种油菜12公顷,种小麦的数量比油菜的2倍少5公顷。种油菜和小麦共多少公顷?
3、红丰农场种油菜12公顷,种小麦的'数量是油菜的2倍,种大麦的数量比小麦的3倍少9公顷。种大麦多少公顷?
4、红丰农场种小麦24公顷,种大麦的数量比小麦的3倍少9公顷。大麦比小麦多种了多少公顷?
四、编题练习
要求学生自己编一题倍数关系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一人编好后,前后4人任选一题,进行解答,再一起批改。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习五第3-6题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3
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有关求速度、时间等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板书: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2.出示复习题:一列火车从天津开出,平均每小时行79千米;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做完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解法。
快车相遇慢车
每小时79千米每小时40千米
天津济南
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79+40)×3
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79×3+40×3
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2题改成”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相遇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一辆车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该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求速度或时间等问题的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尝试
1.投影出示例5: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一列快车从天津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千米,慢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段图画出例5的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快车所行的路程+慢车所行的路程=天津到济南的铁路全长
3.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
解: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79×3+3x=357
3x=357-237
3x=120
x=40
答:慢车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
4.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并说说方程所表示的数量关系。表示相遇时,两车的速度和与时间的积等于两地间铁路的长度。
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例5,并把教材上的解答填写完整。
三、应用
1.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列出两种方程,如:
8x+23×10=430,430-8x=23×10
2.把题目中”共重430千克“改为”梨比苹果多30千克“,再让学生解答。
四、体验
相遇问题中求速度的应用题,列方程解比较简便。列方程解求速度、时间等问题时,首先要根据以前学习的相遇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再正确地解答。
五、作业
练习二十八第5~8题。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4
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练习六第15~18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比较熟练地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提高分析推理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人课题
我们今天继续练习应用题。(板书:应用题的练习)通过练习,要进一步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能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比较熟练地列式解答,并且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基本题练习
1.解答练习六第15题。·
让学生看表格,说明前两题题意。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1)题可以怎样想?第(2)题按这样的思路要怎样想?(指名几位同学分别从问题想起和从条件想起来说两道题的思路)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各题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哪一道题还有别的解法?为什么?
指出:因为第(2)题里桃树和梨树的行数是相同的,所以有两种解法。
让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在练习本上解答第(2)题,然后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这种解法是怎样想的?算式里第一步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计算呢?
提问:你根据表里的数据,还能求什么问题?
指名学生口答问题和算式,说一说解题思路。
小结: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可以从条件开始,想条件能求什么问题,(板书:条件一问题)一步一步求出问题的.结果;也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数量关系,找出需要的条件,(板书:问题一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求出问题的结果。
2.解答下面各题。
(1)果园里有14行桃树,17行梨树。桃树有168棵,梨树有170棵。每行桃树比每行梨树多多少棵?
(2)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各14行。桃树有168棵,梨树有140棵。每行桃树比每行梨树多多少棵?
提问:这两题求的都是什么问题?第(1)题从条件开始怎样想?从问题开始怎样想?第(2)题从条件开始怎样想?从问题开始呢?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为什么这两题前两步都用除法算?
指出: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要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联系解答。
提问:第(2)题还有别的方法解答吗?请哪位同学告诉大家怎样列式?(学生口述算式,老师板书)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呢?
三、对比题练习
1.说一说下列各题分别用哪个算式。为什么?
(1)①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后来又行了90千米,正好到达乙地。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②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后来又行2小时,每小时行45千米,正好到达乙地。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40x3+45x2; 40x3+90]
(2)①买了6束红花和5束黄花。红花每束24元,黄花每束15元。买红花比买黄花多用了多少元?
②买了6束红花和5束黄花。买红花付了24元,买黄花付了15元。每束红花比每束黄花多多少元?
[24x 6—15x5; 24÷6—15÷5]
2.做练习六第17题。
(1)让学生先做第一个问题。指名两人板演,每人一种方法,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种解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做第二个问题。指名两人板演,每人一种方法,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 ·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两种方法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提问:每一种方法是怎样想的?
(3)对比。
提问:两个问题的第一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两个问题的第二种解法哪里不相同?为什么不一样?
指出:解题时要看清题目,先思考数量之间的联系,再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选择正确的方法列式。
四、发展题练习
做练习六第18题。
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提问:题中有几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指名学生口答问题,老师板书。
追问:根据所提问题你能列式解答吗?
五、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应用题。在解答应用题时,要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想的时候,可以根据条件想能求什么问题,也可以看问题找需要的条件。在列式计算时,一定要按照数量之间的关系,想用什么方法解答。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六第18题,根据黑板上所提问题列式解答。
2.做练习六第16题。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7页例4和“做一做”的第1、2、3题,练习三十三的第1-2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习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其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1.8×50.78-0.330.6÷0.12
6.3+2.90.08×0.77.3-0.7
4.8÷0.62.4+0.521.5×40
2.做教科书第187页第(七)栏的口算题(直接写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知
1、自学复习题。
2、小组讨论:把这道题改编成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么办?做在练习本上。
3、汇报结果。
4、教师把学生可能列出的条件全都写在黑板上,然后分别讨论每道题的解法,(以编题者为主)
5、出示例5。让学生独立完成。
6、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7、教师巡视,注意帮助差生。
三、应用新知: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三十三第1题。
先分析题,画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2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解答,并写出检验。然后集体正。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又研究了一些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这些应用题也是在以前学过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所以,以后解答应用题时,要按照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去想、去做,注意弄清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解答出各种不同的应用题。
四、作业:练习三十三3、4题。
板书设计:应用题
例4: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多少棵?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6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25页例1、“想一想”和“练一练”,练习六第l一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求两积之和(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学会利用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从条件开始想起和从问题开始想起的两种分析方法,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解答复习题(1)。
出示教材第24页复习第(1)题。
学生口头提问题,并说明理由。再口述算式,老师板书。
指出: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相关的问题。(板书:根据条件求问题)
2.解答复习题(2)。
出示教材第24页复习第(2)题。
学生口答说数量关系式。.
指出:根据要求的问题,可以想数量关系式,找出需要的'条件。
(板书:根据问题想条件)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根据条件想问题以及根据问题找条件的方法来分析、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用这两种方法来学习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
提问;题里有哪几个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谁来说说看,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例l的题意?(画线段图)
请哪位同学来看着线段图,说说例1的意思。
(2)请大家看着线段图想一想,从条件开始想,可以怎样想?
如果从问题开始想,又可以怎样想呢?根据什么来求杉树的棵数和杨树的棵数?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要分几步做,每一步算什么?
请同学们自己分三步,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让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谁来说一说,怎样列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
(3)提问:算式中4x24求的是什么?3x20呢?第三步为什么要相加?
请同学们在第25页上把这道题算完。同时指名学生板演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指出:例1是先求出两个部分各是多少,再用加法求出一共多少。
2.教学“想一想”。
(1)请大家看下面的“想一想”,书上又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
出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让学生读题。
(2)提问:这道题根据条件想问题,可以怎样想?根据问题找
条件又要怎样想?按照这样想的过程,这道题会解答吗?
让学生做在自备本上,指名学生板演。
(3)请同学们把这两道题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这两步会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不同?
指出:在解答应用题时,不管用哪种方法想,都要按照题目里数量之间的联系,确定用什么方法做。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提问:题里有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指名学生用两种思路说一说,这道题可以怎样想。
然后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2.做练习六第l题。
(1)提问: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哪两个问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提问:这两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先要求出大米的千克数和面粉的千克数?
为什么最后一步计算方法不一样?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解答应用题可以用哪两种方法来分析解题的过程?
说明:在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以后,还要注意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联系,确定每一步的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2、3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4题。
提问:这里的计算题,哪几道可以用简便的过程使计算简便?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例4,第16页“做一做”的第1—3题,练习四的第4—6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答这类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理解它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做练习四的第4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二、新课
教师出示例4,请一位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提问:这道题说的是什么事?要求的是什么?给出的条件是什么?
待学生一一弄明白这些问题后,教师提问: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呢?让学生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把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把表示120米的线段平均分成3
第一队: 份表示修了3天。)
第二队: (把表示102米的线段平均分成3
份表示修了3天。)
教师:注意要把两条线段左端对齐,这样才容易比较两个队平均每天修路的米数。
教师:知道了两队3天各自修路的米数,要求出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的米数,应该怎样计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动脑筋想一想,自己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看一看是否有不同的解法。
学生解答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集体订正,教师把学生的解法写在黑板上。如果有不同的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哪一种解法是对的,为什么是对的;哪一种解法更为简便一些。如果学生没有得出第二种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解法。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如教师画出第二种解法的线段图:
第一队:
第二队:
可提问:
从线段图上看,第一队右边长出的部分表示什么?(表示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的米·
数。)
为什么会多出那么多?(因为是3天多修的。)
知道了这一部分是3天里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的路,那么怎样求出多修路的米数呢?
(120-102=18) ’
知道了第一队比第二队3天多修路18米,怎样求出第一队比第二队每天多修路的'米
数呢?(18÷3=6)
这时黑板上的板书是:在黑板的左侧和右侧,线段图的下面,并列写着两种解法。
教师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第16页,阅读两种解法。
教师提问:他们的解法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说明两种解法都是对的。
教师提问:哪一种解法比较简便呢?为什么?(小强的解法比较简便,因为这种解法只
需要两步计算。)
教师综述:通过上面的例题,我们看到:要求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多少米,需要知道两个条件。但是,所需的两个条件不只一组,可以有两组。有哪两组呢?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把两组条件分别写在黑板上两个算式的下面:(也可用小黑板。)
平均每天第一队比 平均每天第一队比
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 \ / \
第一队每天 第二队每天 第一队比第二队 修了几天?
修多少米? 修了多少米? 一共多修多少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道题有两种解法,而且这两种解法,不但方法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决。这样就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应该掌握这种解法。我们平时在解题时,要注意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解法。
三、巩固练习。
做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3题。
第1题,做完后,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后,教师可提问:如果把这题“平均每人糊5个”改成“一班平均每人糊5个,二班平均每人糊7个”还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为什么不能呢?引导学生讨论,集体得出结论。
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作业。
练习四的第5、6题。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8
教学内容: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材第18-19页例5,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五1-2题。
教学目的:
1.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3.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4.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出示口算卡片)
56×2+56=78×4-22=45÷(3+2×6)=
168-17×4=100-100÷5×3=(100-100÷5)×3=
2.复习题: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共栽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利用转板改复习题为例5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再让学生直接在书中填空,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形成板书: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级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引导学生回顾例5的解题过程,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抓住关键句理解数量关系,依据关键句确定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
6.小结
引导学生观察:在解题过程中,56这个已知条件用到了几次?分别是在求什么时候用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解答应用题时,有的已知条件不只用一次,具体怎样用,要根据题目内容而确定。
7.反馈练习:教材第19页做一做1题
同桌讨论,关键句是哪一句,再根据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确定2~3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分步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四、巩固发展
1.做一做第2题、第3题
同桌每人选一题,互相说一下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1题
先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计算应用题。
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只用一次。
六、布置作业:练习五第2题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9
教学内容:教材14页例3
一、素质教育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分步解答含有四个已知条件的三步应用题,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接替思路,掌握接替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二、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出发引出新课,运用知识迁移,指导学生学习新知。
2.引导学生试算,掌握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确定求某个问题需知道哪两个直接条件,进而确定解题步骤。
2.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2.改(3)为下面习题。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三年级和四
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这道题要求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缺少什么条件?
要求学生直接补充四年级人数。列式,分步解答。
(二)探究新知
有个学生是这样补充的条件,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你能不能解答呢?
如果能解答,该怎样解答呢?
出示例3:
(通过补充条件的练习,自然引出例题,可使学生容易建立起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步、两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进而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与复习题的区别和联系。
(补充了两个条件,有四个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没有改变。)
(2)、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
三年级有多少人?四年级有多少人?
(3)、让学生自己解答。
(4)、想一想,如果把上题的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该怎样解答?
4.反馈练习:“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发展
1.练习四第1、2题
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
2.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口头列算式解答。
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
(通过此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二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深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解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及解答方法。
六、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3题
七、板书设计(略)
教学内容:教材15页例4
素质教育目标:
1、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能够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和事物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使之成为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请说说解题的思路和相应的算式。
(2)、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2、教学例4:
出示例题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想一想:根据题里的条件,前面的线段图该怎样修改?所求问题在线段图上怎样表示?
讨论题:
(3)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
3、引导概括
解答应用题不但方法可以不一样,而且计算的步骤也不相同。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答。这样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所以解题时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
4、综合与应用:(课件)
5、板书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5及第19页“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讨论、试算,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出示口算卡片)
56×2+5678×4—78
168—17×4100—100÷5×3
2.复习题:
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二)探索新知
1.利用投影片改复习题为例5。(课件演示)
(抓住复习和例5的联系点,设计了复习题,为学习例5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
(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再让学生直接在书中填空,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形成板书: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例5的解题过程,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抓住关键句理解数量关系,依据关键句确定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
引导学生观察:在解题过程中,56这个已知条件用到了几次?分别是在求什么时候用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解答应用题时,有的已知条件不止用一次,具体怎样用,要根据题目内容确定。
7.反馈练习: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讨论,关键句是哪一句,再根据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确定2-3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分步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1、“做一做”第2、3题。
同桌每人选一题,互相说一下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1题
先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还是两步
计算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2题
七、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上的例3,完成“做一做”中第1-2题和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掌握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小黑板出示复习题。
根据一个已知条件和问题,口头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列式解答。
2、教师让学生打开教科书,做书上的复习题。
让学生填上适当的条件,然后独立解答。解答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时自己是怎样想的,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二、新课
教师将复习题改成例3,(四年级的人数不直接给出,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请一位学生读题。
读题后,让学生想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提问:要求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
教师指名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析。
第一步要算出三年级有多少人。由“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算出三年级的人数:
40×4=160(人)
第二步的要算出四年级有多少人。由“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算出四年级的人数:
38×3=114(人)
第三步把两个年级的人数合起来,求出两个年级的人数。
分析完后,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解答完后,再让学生复述解题过程。
教师提问:如果把上面的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该怎样解答?
教师让学生独立解答,解答之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5页上“做一做”的第1、2题。
2、做练习四的第1题。
四、作业。
练习四的第2、3题。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11
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例3、“想一想”和“练一练”,练习七第l~5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与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联系,认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掌握分析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分析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线段图: 提问:谁能根据线段图编出一道应用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学校美术组有18人,书法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倍,美术组和书法组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这道题要怎样想?
请同学们把这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二、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我们刚才根据美术组18人和书法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倍。求出了美术组和书法组的总人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我们将复习题增加一个条件,重新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例3。(出示例3)
学生默读题目后老师提问:这道题和复习题有什么不同?告诉 我们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l
学生回答后,老师边指图边叙述:根据题意,我们已经知道,美 术组有18人,书法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倍。
提问:合唱组的人数与这两个组的人数有什么关系?美术组和 书法组的总人数是指什么?
老师叙述:把美术组和书法组的人数合并在一起就是这两个组的总人数。老师边叙述边把线段图合并成:
这就是美术组和书法组的总人数。
提问:这两个组的总人数是不是合唱组的人数?为什么?合唱组的`人数在线段图上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画完整。
提问:请同学们看线段图想一想,要求合唱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要先求美术组和书法组的总人数?
美术组和书法组的总人数能不能一步就求出来?为什么?
你能求美术组和书法组一共有多少人吗?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求合唱组有多少人要怎样想?
提问:这道题应该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要求学生分步列式解答,解答后让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提问:应该怎样列综合算式? ·
指名学生板演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其他学生列在课本上,并要求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老师叙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三步计算应用题)
提问:例3与复习题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强调:三步计算应用题是从两步计算应用题发展而来的,与两步计算应用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与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一样,要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根据题意直接列综合算式解答。解答后要再检查一遍,看看列式和计算是不是都正确。
3.出示第31页“想一想”,先让学生进行分析要怎样想,再独立解答。
提问: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解答时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做第32页“练一练”。
让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说出分析的过程。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要求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并结合第二步提问:为什么要先求出松树和柏树的总棵数?
2.讨论。
出示以下两题:
(1)果园里有桃树40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苹果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多25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2)果园里有桃树40棵,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2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先让学生分别口头分析,再列式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后提问:这两题的计算结果是不是一样?两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说明:第(1)题先要求出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第(2)题先要求出梨树的棵数。
改变第(1)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梨树比桃树少10棵”。
改变第(2)题的问题,把问题改成“苹果树的棵数等于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苹果树有多少棵?”
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提问:改变后的第(1)题与原来的第(1)题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第(2)题求苹果树的棵数就是求什么?
3.做练习七第4题。
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要求什么?求这个问题可以先求什么?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了三步计算应用题。三步计算应用题是由两步计算应用题发展来的,与两步计算应用题有密切的联系。解答
三步计算应用题,也要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分析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然后列出算式来解答。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七第1~3题。
家庭作业:练习七第5题。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12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例2、“想一想”和“练一练”,练习六第5~9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有两种方法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不同解题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把数量关系式说完整。
l行杉树的棵树+1行杨树的棵数=( )
2.每行杉树的棵数x3=( )
3.每行杨树的棵数x3=( )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杉树和杨树各栽了3行是什么意思?
线段图怎样画?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出线段图。
(2)用第一种方法解答。
提问:按照例1的解题思路,要求杉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先要求出什么? ’
学生回答后,自己在书上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说出分析过程,在学生说出分析过程的同时,教师出示板书:
3行杉树的棵树+3行杨树的棵数=杉树和杨树一共有的'棵数
(3)讨论第二种解法。
教师在线段图上表示杉树棵数和杨树棵数的第一段画上红色。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
提问:线段图中上面第一段的红色部分表示什么?下面第一段的红色部分表示什么?这两段红色部分合起来表示什么?求出了一行杉树和一行杨树的棵数后,再怎样求栽的杉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用手势表示一共的棵数是这样的3部分)
按照这样的方法,要先求什么?怎样求呢?(板书算式和结果。)
接下去怎样算呢?请大家在书上把题目做完。
指名说出每一步求的各是什么。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这一题的分析过程。可以从条件开始说,也可以从问题开始说。(先由老师带着说,再指名成绩较好的学生说,然后由同学问互相说)
在学生说出分析过程的同时,老师出示板书:
1行杉树和1行杨树的棵数x3:3行杉树和3行杨树共有的
棵数
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综合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要在算式中加上括号?
(4)组织比较。
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几步计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几步计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两种方法的解题过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
提问:24x3表示几个几?20x3表示几个几?3个24加上3
个20表示几个几?(3个44)
提问:(24十20)x3表示3个多少?(3个44)
所以两种解法的结果怎样?哪一种解法比较简便?
说明:第一种解法算式表示3个44是多少,第二种解法算式也是表示3个44是多少,计算结果相同。但因为解题思路不同,解法也不同,第一种解法先求出杉树和杨树各有多少棵,再求出杉树和杨树共有多少棵,用三步计算;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1行杉树和l行杨树有多少棵,再求出杉树和杨树共有多少棵,用两步计算。
2.讨论。
把问题改成“栽的杉树比杨树多多少棵”。出示完整的题目。
提问:用第一种解法,应该怎样解答?
指名学生说出分析过程,集体列式解答。再指名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提问:用第二种解法,应该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指名学生说出分析过程,集体列式解答。再指名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比较:这道改编后的题和例2比,第一种解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第三步计算不一样?两题的第二种解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云第一步计算不一样?
3.小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今天学习的例题因为栽杉树和杨树的行数相同,因此有两种解法,一种解法是用三步计算,另一种解法是用两步计算。今后在解题时,可以任意选择一种解法。
三、巩固练习
1.数量关系训练。
把数量关系式说完整。
(1)1盒皮球和1盒乒乓球的个数x5=( )。
(2)1盒皮球比1盒乒乓球多的个数x5=( )。
(3)每行的人数x男生和女生共有的行数=( )。
(4)每行的人数x男生比女生多的行数=( )。
2.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按照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辅导。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两种解法的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做练习六第7、8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5、6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9题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27页例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分步解答含有四个己知条件的三步应用题,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明确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自由
3.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答的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解题思路,学会根据信息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计算机硬软件一套及每个学生一张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了解学生:现在正是春天,老师想知道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参加什么活动。
2.播放春游片断:如果老师请同学们组织春游活动,事先你们会考虑到哪些相关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屏幕显示如下内容:
春游
|去哪儿→走哪条路线→组织哪些活动|去多少人→租多少辆车→付多少钱|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春游中的几个数学问题。首先来关注"去多少人"这个问题。
二、提供材料,研讨新课
1.屏幕出示:
同学们参加春游活动。三年级去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去3个班,每班38人。
2.引导思考。
(1)仔细阅读这段材料,从中你们知道些什么?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2)根据空答课件补出例3问题:三、四年级一共去多少人?
(3)借助线段图怎样表示这些条件和问题?生答后电脑分步画图。
3.学生独立解答在课本上,组织汇报交流,师完成板书。
4.思考课本"想一想"。
(1)刚才还有同学说知道"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去多少人?"他没有计算怎么就知道三年级比四年级去的人数一定多呢?(渗透估算和推理意识)
(2)这个问题在线段图上怎样表示呢?(课件显示改变问题和线段图)
(3)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怎样列式呢?
5.课堂小结。
观察例3和想一想,在分析解答这两道应用题时我们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根据问题想,也可以根据条件来想,师板书课题。)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师:我们已经解决了春游中的第一个数学问题:"三、四年级一共去多少人",学校还计划在春游中组织植树和捐赠体育用品两大活动(课件显示相关情境)。请同学们帮的做一做。
1.独立做一做。
(1)学校向希望小学赠送体育用品。要买3个排球,每个30元;买2个足球,每个4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课本做一做第1题,两积求和,基础练习。 )
(2)同学们计划植树。一班有4214人,一共要植树126棵;二班有40人,一共要植树160棵。哪个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多多少棵?(课本练习第2题,两商求差,变式练习。)
学生练习,组织集体订正。
2.相互议一议。
师:同学们帮助学校完成了春游中的活动计划,下面可以考虑乘车春游了。客运公司告诉我们:一辆大客车5小时行175千米,一辆小客车2小时行140千米。(屏幕显示课本练习第3题,两商求倍改为综合练习。)
你能根据条件和算式提出问题吗?哪几个问题需要经过三步计算呢?
(1)175÷5=35(千米)
(2)140÷2=70(千米)
(3)70-35=35(千米)
(4)70+35=105(千米)
(5)70÷35=2
3.分组试一试。
师:刚才的问题都与速度有关。现在租车我们不考虑速度了,只考虑人人都要去,租金又要少。客运公司还告诉我们:大客车限坐乘客60人,每辆租金1000元;小客车限坐乘客30人,每辆租金600元。(课件继续显示相关材料)、
(1)谁知道这里"限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乘车要限坐一定的'人数呢?
(2)如果春游的师生共有328人。该怎样租车呢?客运公司主动服务,为我们提供了4种租车方案。
序号大客车辆数小客车辆数座位总数应付租金(元)
一0 11 330 6600
二1 9 330 6400
三2 7 330 6200
四3 5 330
(3)引导学生观察、评价和优选方案,并用所学知识验算原方案。
①师介绍第一种租车方案。谁来说第二、三种方案是怎样的?
②第四种租车方案的租金没告诉,你们能知道吗?如果有学生发现规律,猜想是6000元,师肯定后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步验算。
③比较这四种租车方案提供的座位总数和春游人数,你们认为座位够吗?
④再看租金这一栏,你们愿意选择哪一种租车方案?为什么?
⑤你们相信客运公司提供的这个方案是最好的方案吗?'我们能不能自己找到新的方案呢?
(4)组织每4人一组分组讨论,尝试设计新方案。(师巡视,参与讨论)
(5)汇报和评价新方案。
①哪些小组有了自己的新方案?还有不同的方案吗?
②在设计这些方案时,你们是怎么想的?(可能有的学生是发现规律再设计验证,有的学生则是根据条件推理计算而设计,师都给予充分的鼓励。)
③现在你们还愿意选择客运公司提供的方案吗?为什么?(师生共同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128页做一个做第2题。
附:板书设计
例3:
(1)三年级一共去多少人?
40×4=160(人)
(2)四年级一共去多少人?
38×3=114(人)
(3)三、四年级一共去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四年级一共去274人。
教学设想
本节课所教学的内容是含有四个已知条件求两积之和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三步应用题的开始。基于本节应用题中的数关系比较简明,生活中应用又较普遍,因而遵循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我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设想:
1.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由于教学本课时正是春天,春游为学生所熟悉和向往,因而本节课以"春游"为主线,围绕着教学的整体目标改造教材,、通过研究春游中的午个个数学问题,使学生自觉产生求知的需要。
2.努力体现开放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有了开放的情境和问题,学生往往便会有宽广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本节课开始让学生积极思考春游前应考虑哪些问题,课中又让学生根据材料展开说你知道些什么,反馈时让学生充分地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尽量让学生认真动脑、主动探究和积极表述,力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分组讨论和全班汇报等多形式的开放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3.注重解题思路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
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设计在分析例题时,先让学生根据材料想得到了哪些显性和隐性信息,再思考借助线段图怎样表示这些信息,然后分析每一步算什么。练习中通过基本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让学生在"做、议、试"中想和说,口述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意信息的选择和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创新。
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社会,需要我们学会选择、加工和处理各种信息。本课在租车练习中,注意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验算原方案,进而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优选新方案,结果有的学生是通过观察和猜想,有的学生则是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到了新方案。不同的策略解决相同的问题,学生不仅会在"创造"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质疑探索的科学精神得到培养。
5.突出?"应用"中学应用题,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理念,更应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不懈追求。本节课围绕目标所教学的"去多少人→租多少辆车→用多少钱"这些问题不仅相关联,而且都来源于生活。通过解答这些应用问题,能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两积之和(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学会利用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从条件开始想起和从问题开始想起的两种分析方法,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求两积之和(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新
二、学习新课
三、巩固练习
出示复习题,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明理由。
指出: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相关的问题。(板书:根据条件求问题)
出示复习题,学生口答说数量关系式。
指出:根据要求的问题,可以想数量关系式,找出需要的条件。(板书:根据问题想条件)。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根据条件想问题以及根据问题找条件的方法来分析、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用这两种方法来学习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
1.学习例1
(1)出示例1,学生读题。
(2)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画出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思考:第一步要先求出什么?第二步呢?第三步呢?
(5)把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6)学生自己看书上的有关内容,质疑问难。
2.学习“想一想”。
(1)出示“想一想”。
(2)学生进行尝试练习。
(3)引导学生比较例1与“想一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做“练一练”的题。
指名学生用两种思路说一说,这道题可以怎样想?然后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讲评。
课后感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类似的题目,所以教起来比较轻松,完成得也比较好。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15
教学内容:课本第49页例3。
教学要求:使学生较熟练地应用一般应用题的解
题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分析法来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综合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列式:
2.准备题:
工人们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现在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2.出示例3。
工人们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现在每天比原来多修3米,现在几天修完?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与问题,并与复习题比较。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要知道现在几天修完,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路的`总长和现在每天修多少米)这两处条件都是是未知的,要求路的总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计划每天修多少米和几天修完)要求现在每天修多少米,又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原来每天修多少米与现在每天比原来多修的米数),这两个条件在题目中是已知的,所以可以列式解答这道题。
板书:
分步列式:
〖1〗.这条路长多少米?12×10=120(米)
〖2〗.现在每天修多少米?12+3=15(米)
〖3〗.现在几天修完?120÷15=8(天)
列综合算式:
12×10÷(12+3)=8(天)
(3)检验与答案。
3·补充例题。
工人们修一条公路,如果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现在每天修15米,可以提前几天修完?
(1)读题,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这道题与复习题、例3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要求可以提前几天修完,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要先求什么,再求考验什么?
(4)学生尝试练习。
4、指导看书,教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课本第50页做一做。
2、练习十二第12、13、14题。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应用题教案04-10
应用题数学教案04-04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04-09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04-09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04-12
《简便计算》教案02-23
小数加减计算教案03-18
中班计算活动教案03-22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02-26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