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登山》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山》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山》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深渊”、“毅然”、“征服”、“望而生畏”、“意志”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简明的话说说段落大意。
3、懂得不应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继续练习说段落大意。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按照课后第2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讲述列宁故事的课文我们学过哪些?故事中的列宁是怎样一个人?
(2)今天我们读的课文也是讲列宁的,讲他登山的`故事(出示课题)。在登山的过程究竟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2.听录音,了解大意。思考:
(1)列宁和谁一起登山?
(2)列宁选择了一条怎样的路上山,又是怎样下山的?
3.自读课文,自学并检查。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新词并自学。
读准字音:皇、刹
认清字形:避、渊、若、脊、悬、黎、锻、炼等字。
理解意思: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语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
躲避环绕深渊狭窄毅然陪伴经历
望而生畏征服锻炼意志
②说说“深渊”、“毅然”等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③读通课文,(给学生充分时间朗读。)指名朗读课文,互评是否读通。
4、给课文分段。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课后第2题,投影提示。
(3)默读课文,尝试分段。
(4)交流、讨论分段的依据。
5.作业:《作业本》2、3题。
《登山》教案2
活动名称:登山棋
领域:特色(棋类)
班级:大班
设计意图:
在“你变我变大家变”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中,结合幼儿对单双数的掌握,我们设计了登山棋。登山棋是一款借助扑克牌来行棋的传统棋类游戏,玩家通过能否快速判断对方扑克上数字的单、双,来控制自己棋子的行棋步数,最先到达目的地的玩家为胜利者。在游戏中幼儿用上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会有一种成功感,同时对那些对单双数掌握不好的幼儿来说,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在游戏中学习的机会。游戏简单有趣,易于上手,还有利于培养幼儿友好合作,公平竞争意识。
活动目标:
1.会根据双方所出棋子区分单双数。
2.与同伴分享登山夺棋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登山棋棋盘每2人一个,棋子每人一个。
2.扑克牌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棋盘,向幼儿介绍登山棋的棋盘、棋子。
2.介绍登山棋的玩法。
3.找出两位小朋友一起玩,幼儿将自己的棋子放在起点,另外每人取10张扑克牌。游戏开始,两人“剪子、包袱、锤”,赢方先开始出扑克牌让对方判断是单数还是双数,如果判断正确,判断方就可以前进一步,判断错误就呆在原地不动,然后另一幼儿开始出牌,依次进行。
先登上山顶(小旗处)者为胜。
4.幼儿下登山棋。
活动延伸:
将棋盘、棋子放在棋类区,让幼儿自由操作,随着幼儿的'逐步熟练加深难度。规则可以改成:2幼儿同时出扑克,按两张扑克上数字的和(或差)判断单双数,判断正确者前进。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操作兴趣浓厚,比赛气氛积极热烈,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并巩固了对单双数的掌握。
不足之处是个别幼儿规则意识不强,在游戏中,有故意犯规的现象,在以后的活动中,应根据此类现象制定相应的措施,会更有利于游戏的进行。
《登山》教案3
课题 :登山游戏
教学环节
一:导入环节
教师:我们周围有哪些山?你爬过哪些山?把爬山的经过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 ...
教师:我们身处的这个市叫黄山市,我们安徽就有九华山、黄山、齐云山、大蜀山、八公山和大别山等等,在江西有五台山、太行山等等,我们周围有这么多山,大家爬山时候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学生1:刺激、兴奋
学生2:很累,流很多汗
学生3:登上山顶的那一刻很自豪、骄傲
教师:确实登山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会,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看看登山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
二:新授环节
1.欣赏视频:清华大学天伦登山队20xx 年登山纪实。感受登山的魅力以及登山队员的耐力挑战和勇气,感受登山的辛苦,以及攀登高峰时候的自豪感。
2.了解我们身边的山:黄山,欣赏黄山的几个著名景点,讲解黄山的小故事,感受山的'魅力。
并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山。
3.用黄山路线图复习登山游戏路线图的做法,讲解路线图设计的步骤以及重点难点。
4.展示教师制作的“登山达人”游戏棋盘,请部分表现好的学生帮助一起找到刚讲好的景点放入游戏棋盘中,共同完成游戏棋盘。
5.教师展示转盘的做法,讲解制作步骤,现场制作转盘。
三:巩固提高
1.优秀学生作业欣赏
2.布置作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一份登山游戏,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意义的事情!
四:展示评价
将做好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并评选出大家“最喜爱的登山游戏”
教师对获奖团队鼓励并颁发奖品,并请获奖团队代表谈谈制作过程中的心得。
五:课后扩展
1.邀请同学玩游戏,体验成功,分享快乐。
2.思考和寻找: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游戏棋?
六:照片欣赏
《登山》教案4
登山(体育)
目 标
通过快速奔跑的动作练习,锻炼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双手的灵活性。培养幼儿协作克服困难的精神。
准 备
1.手绢人手一条,“梅花桩”若干(梅花桩用5个易拉罐灌沙后捆扎在一起,固定好)。旗杆两根。
2.场地布置如下图。
玩 法
1.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列队站在起跑线后。
2.游戏开始,幼儿齐念儿歌:“山再高,路再险,登山队员都不怕。”教师发信号:“登山开始!”各队排头的.第一名幼儿手持手绢,走过一段“梅花桩”地,向表示高山顶峰的旗杆处奔跑,跑到旗杆下把手绢系在旗杆上表示登上高峰。然后在旗杆旁招手致意,第二名幼儿看见招手,立即手持手绢出发。走过“梅花桩”,继续向高峰快速跑去,把手绢接着系在旗杆上。后面的幼儿依次同样进行,直到全队人员登上高峰,齐声说:“我们胜利了!”最后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建 议
1.活动前组织幼儿收集易拉罐,自制“梅花桩”。
2.走“梅花桩”时,从哪落地就从哪里重新踩上“梅花桩”。
3.教师注意保护幼儿的安全。
《登山》教案5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意志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构想
教学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14课,出示课题:《登山》讲的也是列宁的故事,又表现了列宁的什么品格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讲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列宁为什么要走危险的小路?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二、三段。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生共同归纳。
(1)指名读直接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2)有关这条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样说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巴果茨基是怎样通过这条小路的?
A、指名读相关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B、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巴果茨基轻轻舒了一口气,说明什么?
(4)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
4、下山的时候,列宁仍然坚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师生归纳。
A、第一次必须走,因为要看日出,时间不够。第二次是列宁自己坚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动。第二次走:先走、毅然决然
(三)学习第四段
1、从山上回来,列宁为什么还要走小路?
2、课文最后,列宁讲了什么话?这段话每句讲什么意思?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3、齐读第四段,反复朗读列宁的话。
4、在两次走小路中间,作者还描写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写的非常美,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为什么写这一段?(蕴含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从查找关于列宁的资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看日出 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
登山 碎小的步子移动 自觉磨练
走小路 自己意志
(危险)第二次:先走、毅然决然
《登山》教案6
教学目的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炼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有详有略的写法。
4.继续培养阅读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涵义。
教学难点
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示课题,引出问题
教师:谁把课题补充完整?
学生:列宁去登山。
列宁登山时,走了两次险路。
列宁登山,饱览了日出的景象。
教师:列宁去登山,为什么要走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的小路?大家读书。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指名读书。
2.找出从哪儿到儿是写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课文哪些段落是叙述列宁第二次走险路的经过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三、分段读书、想段意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了起来。”
第三段:从“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到完。
第二课时
一、分段读书,概括段意
1.读第一段,说段意。
第一段的段意是: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
2.读第二段,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体会列宁的品质。
(一)用笔在书上划出描写小路“险”的句子。
(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看图,理解峭壁、深渊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峭壁?什么是深渊?
学生:像墙一样陡的山崖就是峭壁。
学生:深渊是指很深的水。
教师:走这样的险路,一失足就会粉身碎骨。列宁为了看日出,果断地决定走这条小路。
(3)和列宁同行的巴果茨基是走过几次这条小路的,他这次走的时候有什么表现?读书上的句子。
学生:他这次走的时候“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走过最险的地方“轻轻地舒了口气”。
(4)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巴果茨基心里怎么样?用词语概括他的表现。
学生:(害怕)(心惊胆寒)(提心吊胆)
(5)列宁第一次走这条近路时害怕吗?划出描写列宁走这条险路时的词语。
学生:列宁是有些害怕的。
学生:我划的词语有: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列宁头昏目眩了。
学生:列宁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动。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过了这段危险的小路。
教师: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深渊,这危险的处境是不由人不害怕的。人站在极高极险的地方,头晕目眩,心慌腿软等感觉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列宁害怕了,但他退下来了吗?(没有)他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了过去,他有什么品质?
学生:他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学生:他有临危不惧的品格。
(6)列宁、巴果茨基登上山顶,看到了日出。书上有一段美丽景色的描写,大家读一读。
教师:这段景色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历经险路,正好赶上日出,饱览美景时的喜悦之情。
3.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教师:用谁和谁怎么样的句式来概括。
学生: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
4.读第三段,比较不同。
教师:两人观赏完日出,本不必走那条险路,列宁却仍旧要走,这是为什么?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大家读书)
(1)找不同之处,看有几处不同?
学生: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三处不同。第一,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第二,这次是列宁先走。第三,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2)书上两次叙述了列宁走险路的经过,哪次写得详细,哪次简略?
学生:第一次详细,第二次简略。
教师:作者用了有详有略的写法,详略得当。
(3)列宁在回来时为什么还要走险路呢?
投影:
“就是因为我害怕它。”列宁说:“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教师:读列宁的话,看他一共说了几句?每句是什么意思?
学生:一共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讲列宁坦率地承认自己“害怕它”。第二句讲革命者对待害怕的正确态度——“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第三句讲“革命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教师:列宁为什么要走这条险路?
学生:列宁是在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
5.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学生: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他是在自觉地磨炼自己的意志。
二、用段意串联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找三人说段意。
2.用“先……接着……最后”怎么样的句式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先讲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接着讲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最后讲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他在自觉地磨炼自己的意志。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书
四、联系实际谈理解
教师:列宁说:“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1)“每时每刻”、“随时随地”是什么意思?
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
(2)谈自己的理解。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概括内容
1.找三人按段读书。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自学生字,检查巩固
1.读准生字。
2.重点辅导:渊释毅锻
渊:什么结构?第4笔是什么?
你怎样记住这个字?
深渊指的是什么?
释:第7笔是什么?
右下有几个横?
毅:这个字一共有几笔?
第10笔,第11笔是什么?
毅然决然是什么意思?
(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第二次走险路时,列宁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锻:这个字共几笔?
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3.在生字本上抄生字字头。
三、读词语,写词语
读书105页—4。
沙皇 搜捕 巍峨 深渊 峭壁 蔚蓝
刹那 闪烁 歌喉 解释 锻炼 毅然决然
对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一查字典。
投影:
用直线连词语:
把读读写写的词抄一遍。
四、理解词语,练习造句
闪烁:
(1)读读书上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
山顶上的雪霎那间变成了粉红色,树丛和草地上的露珠儿也开始闪烁着光芒。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阳光的照射下,山顶上的雪霎那间变成了粉红色,树丛和草地上的露珠也忽明忽暗,闪着光亮。
(3)造句。
闪烁——江面上隐约闪烁着夜航船的灯光。
锻炼:
(1)读读书上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
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2)解释词语。
锻炼就是磨炼的意思。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警和维护集体利益等品德。
(3)造句。
锻炼——通过冬季长跑活动,锻炼了我们的毅力。
锻炼——通过军训活动,同学们在思想上、作风上都得到了锻炼。
五、写作业
《登山》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活动,对序数活动感兴趣。
2.掌握1-10以内的序数,能够使用第几名来表示小动物的登山排名。
3.能够积极主动分享自己的作业单,并收纳好工具。
二、活动准备
水彩笔、作业单、展板、小狗、小猴子、小兔子、大象、乌龟动物的卡片若干、胶棒、PPT课件、序数卡、轻音乐。
三、活动重点难点
1、掌握1-10以内的序数,能够使用第几名来表示小动物的登山排名。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出活动主题,教师出示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有位新朋友告诉了我一个小秘密,它说动物园今天要登山,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出示ppt
1.教师提问:都有那些小动登山了?
2.教师小结:原来小狗、小猴子、小兔子、大象、乌龟等都来登山了
3.教师提问:小狗在第几个教师与幼儿一同数小狗在第几名。出示ppt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正确的找到了小狗的排在哪。原来它在排在最后面。兔子的身后。那兔子排在第几名呢
(三)教师出示ppt,掌握1-10以内的序数。
(1)教师提问:哪位小朋友想试一试找一找小猴子的排名?
(2)教师小结:我们先要从上往下数出小猴子的排名,再从下往上面数出它排在第几,就能够知道小猴子的排名了。
(3)鼓励幼儿数一数其他小动物的.排名。
(四)幼儿完成作业单,并进行分享
(1)先完成的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板上,与同伴共同分享作品。
(五)游戏我的新座位,活动自然结束
教师:小动物的排名都找好了。那现在我们看看自己手中的卡片找找你们自己的新座位吧!
《登山》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感受他不让害怕压倒自己,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3、培养学生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4、学生从小受到不怕困难,自觉磨练意志的教育。
重点难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猜一种运动方式。(一条一条说)
提示:
①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
②不用借助任何辅助器械。
③运动主要靠腿部力量,适于穿运动鞋。
求助①“电话”求助
方式②降低难度
二、新授
1、板书课题。
质疑:谁登山?登山干什么?登山途中发生了什么?
解疑:齐读全文,自读自找。
设计目的:划分文章的段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直插重点段落第二段。
(1)学习2一l 3自然段
①读列宁与巴果茨基的对话,让学生初步了解这是一条“太窄、太危险”的小路和列宁走小路的原因,为下文真正理解这条路的“险”和列宁为什么选择“险”路的原因做铺垫。
导读: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小路跟前,巴果茨基说:“你看看,是这样的路。”
②课件演示:(山图片)
总结出:侧面看山:路宽只能容一只脚。(太窄)
仰视山:一边是峭壁(高而陡)。(太危险)
俯视山:一边是深渊(深)。
③通过从不同方位观察,让学生体会出文中描述小路“险”的程度。
④情景假设:如果是你,看到这样险的山,还敢从这儿走过吗?(不)
因此,巴果茨基用肯定的语气对列宁说:“你不能从这儿过。”联系第一段分析巴果茨基说这句话的真正原因。(自析)
(2)学习1 4——1 6段自然段。
①列宁是怎样做的?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在表演时注意体会以下字词含义区别。
贴移碎
靠走碎小等……
②课文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写得比较详细。
情景模拟:我们把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情景表演出来,好吗?
(可找来两条长凳接起来,靠在墙边当小路,把黑板当墙壁,凳下面为深渊)
学生熟悉钻研“剧本”,想想特别要演好哪些动作,可加上小圆圈提醒自己。
③重点抓住:列宁停在最险的地方,巴果茨基大声喊:“往回走!”
教师趁机导入:“他站立了几秒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怎么才能战胜自己这种害怕的心理?学生自想、自说
再导:哪一个词说明他战胜了自己,经受住了考验?(不慌不忙)
学生体出会列宁他那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此时突破重难点,理会人物超人的意志品质。
(3)学习l 8自然段
当列宁战胜了自我,勇敢地走过了峭壁与深渊之间的小路,登上山顶时,他觉得此时看到的日出……。
学生自己品读,用无比喜悦的心情,读出看到日出美丽和壮观的景象,体会人物无比喜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承接上文:日出已看完,列宁和巴果茨基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地走大路。列宁又是怎样选择的?为什么?
(1)扩写:列宁第二次走险路,课文没有作叙述,只用了“毅然决然"一词进行了概括。
(“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
(2)出示表格(笫二次与笫一次走“险”路的不同)对比,领悟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小结:列宁正是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解释了他所说的话的含义。
三、总结:(结合板书)
1、列宁面临三次选择:
①为了看日出,赶时间,列宁决定走险路。
②列宁走到最险的地方,停下来,……继续走。
③下山时,列宁再次选择仍旧走险路。
2、这三点无一不说明列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
四、巩固练习
1、议一议:你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锻炼过自己的意志?
2、讲一讲:让学生处理好锻炼自己的意志与盲目冒险的关系。
3、实践活动:开展“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活动。
《登山》教案9
一、课时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感受列宁作为一名革命者不怕困难,勇于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二、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前准备:
一、复习入手,直奔中心
1、写词语:躲避、搜捕、脊背、悬崖、狭窄、毅然等(不直接报出词,而是说词的意思。)
2、这篇课文中有一段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话让我们印象深刻,是哪一段呢?打开书找找看。
生读: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二、紧扣中心,辐射全文
1.学习第一句话,结合有关段落,感受走险路的惊险和艰难。
(1)这段话共有几句,让我们先看第一句吧,这出示: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
(2)思考:句中的“它”指什么?“它”是怎样的?
(3)理解“望而生畏”。为什么说它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
① 生汇报:“巴果茨基的脊背……巴果茨基轻轻地舒了口气。”
A、画:要求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出哪些词语让你感受的这条路的可怕:背贴、扭头不看、碎小、慢慢、移动、舒。
(引导推敲品评所画字词的`内涵:“背贴”说明小路狭窄。“扭头不看”可见山渊之深。“碎小”、“移动”着力表现行走的艰难。“舒”反衬出原先内心的恐惧,从侧面表现小路的险峻,行走的危险。)巴果茨基为什么这么走?
B、演:我们把这情景给演演好吗?怎么演呢?(建议:让黑板当悬崖,在地面画一条线当小路。)
C、读:谁能把这种心惊胆战的感觉读出来?
②“列宁跟在他后边,就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宁头昏目眩了。”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4)讨论:从列宁说“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
2.学习第二句话。联系相关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
(1)对,就像他说的,出示读: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
(2)列宁对”害伯”抱有怎样的态度?
(3)从哪里可以看出?(生汇报后指导读出列宁镇定又小心的样子。)
(4)走过小路他们终于达到目的地,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日出景象呢?
A、 生找句子并汇报
B、 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这景象?(很美,很壮观)那请一位同学美美的读一读,让我们一起随着优美的乐曲来读读这一段吧!
C、现在老师把一些词语去掉你们能填起来吗?出示:他们登上山顶,一股( )阳光正好射穿( )的薄雾。远处( )湖水开始反射出( )亮光。山顶上的雪( )变成粉红色,( )露珠儿也开始闪烁着光芒。( ),鸟儿们放开歌喉,( )唱了起来。
这些填的词是不是可有可无呢?(所填写的词语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的。它们在句子里起了形容、修饰的作用。使日出的景象生动、形象,显出壮观。不只是看见了阳光、湖水、雪、露珠儿,听到了鸟儿叫,就觉得优美、很壮观,关键是看到了什么样的阳光、什么样的湖水和什么样的雪,鸟儿叫得怎样动听,等等。)
3、学习第三句话。结合学习两次过小路的表现。
(1)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三句话,出示句子: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2)“每时每刻、处处”是什么意思?具体表现在哪里?
(3)找语句。让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4)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推翻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组织同学们讨论。
小结:去的时候为了看日出,可以走这条危险的小路,否则就看不到美丽的日出,那么回来呢?还有必要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吗?完全可以不走!但列宁所处的时代、环境不一样,他必须事事处处时时锻炼自己的勇气,否则,关键的时候就容易被吓倒。假如老师带着你们秋游,宁愿不看日出,也绝对不会让你们去冒险,因为,在和平年代,生命最珍贵。但,年代不是永远都和平,在不和平的年代,一个人把生命看待越重要,生命就越没有价值。
4、齐读中心段,谈谈对列宁说的三句话的理解。
5、总结: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革命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这是列宁曾说过的一句名言,出示: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三、畅谈感想,延伸课外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的启发?(提示:你今后准备怎样面对困难?)
⒉.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和日常生活中,搜集勇于战胜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人和事。
《登山》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本课位于第五单元,教学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考虑到课文内容较多,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中只起到了练习和巩固作用,因此决定将此放于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的品质。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具使用:
自制课件、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为抓课文内容做下铺垫。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目标:温故知新,导入
课题。1、
出示绿色的办公室的图片
2、导语: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克服困难,如此顽强?[略停顿]
3、今天学习一篇同样背景的关于列宁的课文(板书课题:17.登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目标:从多方面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针对此教学过程
做适当调整。
步骤: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书上的语系标记,汇报你的预习情况。
(1)分段;
(2)两次经过那条危险的小路;
(3)路很危险;
(4)根据预习要求画出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案一]画出了(出示小黑板)
这段话在课文中确实有很深的含义,还有哪些同学也画出了这段话,一起来读。
[方案二]没有画出
预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画了吗?
(5)质疑问难
(注:以上几个小步骤均可以打乱,对于同学没有汇报到的内容,教师可以做适当点拨。随机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预习汇报,教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课前就做到了一边读一边想,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大家共同存疑的地方,可边学边理解,也可以随时提出。
3、过渡:预习汇报中,有几位同学曾经提到列宁两次经过了一条危险的小路,请同学们自读(2-18)自然段,从书中画出直接写小路险的句子。
(三)重点学习课文内容:
目标:第二段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小路的险,是第一目标;感受到列宁的害怕是第二目标;体会列宁的勇敢是第三目标。第三段,重在分析两次走过小路的不同,体会列宁话的深刻含义。
步骤:
1、学习第二段
(1)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你从书中画出的句子。(出示路宽。)
(2)自己读一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
(3)重点词下加点(容、峭壁、深渊)。
(4)结合课件,谈理解。
(5)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2、小结: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体会出小路的险。(板书:路险)
3、过渡: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险呢?
4、出示巴果茨基一段话。
(1)抓住背贴、扭转、不去看、碎小、移动这几个重点词体会路险。
(2)自己体会读,感受路险。(自己读→个别读)
(3)文中还有写巴果茨基的句子吗?体会出什么?(联系上文走过几次,体会出巴果茨基紧张的心情。)
(4)过渡:小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小路时仍旧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体会出险呢?
5、出示列宁跟。
(1)体会路险
(2)列宁害怕了。(自己体会着读)重点抓住头昏目眩
(3)过渡:小路太险了,列宁头昏目眩,他害怕了,可是他定了定神,仍然走了过去,从这里你看出什么?(列宁很勇敢)能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16自然段)
(注:学生在体会列宁勇敢时,还可联系自己。)
(4)小结:经过刚才的.理解,我们发现这条小路太险了。走过小路,列宁轻轻地舒了口气,与巴果茨基向山顶走去。
6、(出示课件:日出时动态景色)教师配乐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
总结: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小路,列宁与巴果茨基站在山顶,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他们心中充满了愉悦。(随机加上对话表演)他们用勇敢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7、学习第三段
(1)过渡:回去的路上,本不必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了,但是列宁仍旧选择了它。列宁这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19-28)自然段,然后展开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边说,教师随机板书。
(3)过渡:通过分析列宁两次经过小路时的不同,我们知道列宁这一次不仅走在前面,而且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4)出示这一次我先走。走了过去。谁能读读这句话?
(评读后,齐读)
(5)这一次,列宁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呢?书中没有具体地写出来,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补充出来。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由一位同学执笔把它记录下来。(也可根据图,注意图上列宁的神态)
(6)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7)简单小评之后,以插入语的形式、带入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8)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记录下来。(选取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完后,站起来直接读。)
(9)过渡:同学们刚才所写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中的真正含义!
(10)哪位同学愿意读读列宁说的这段话?(出示一个革命者。)
(个别读→齐读,读时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啊![停顿]
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革命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教师(用课件)出示列宁的一句名言: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七、板书设计:
17.登山
路险
第一次
必须走
在后
停住
第二次
仍旧走
在前
毅然决然
《登山》教案11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结尾列宁说的话。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学汇报
(掌握自学方法,养成预习习惯。)
1、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
2、汇报朗读情况。
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4、汇报自学的词、句。
如:“躲避、隐居、巍峨、深渊、狭窄、头昏目眩、峭壁”等词语。多音字“刹”。
5、从这篇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整体入手,初步挖掘文章的内涵,体会人物的特点。)
6、质疑。
二、精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写列宁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做批注。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列宁的特点。
3、指导朗读“他们登上山顶,一股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这一自然段,体会它的作用。
4、理解文章结尾列宁说话的含义。
5、鼓励质疑。
(教师讲清在生活中既锻炼意志又注意安全的道理。)
三、感情朗读,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高尚品质。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实践活动
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既锻炼意志,又注意安全?
板书:
14 登 山
去: 出发晚了走近路
回: 仍走近路 (靠近深渊的小路)
自觉锻炼意志 临危不惧
《登山》教案12
●重点生字
渊:(淵)yuān
深水,潭:渊水。渊谷。渊林。渊薮(“渊”,鱼所聚处;“薮”,水边草地,兽所聚处;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深渊。临渊羡鱼(喻只作空想,不作实际工作)。深:渊博。渊源。渊浩。渊玄。渊邈。渊儒。渊识(精深的见识)。姓。
笔画数:11;部首:氵
造句:不要掉进空想的深渊。
蔚:wèi
茂盛,荟聚,盛大:蔚然成风。蔚为大观。蔚蓝(晴朗天空的颜色)。文采华丽:云蒸霞蔚。
笔画数:14;部首:艹;
造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重点词语
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
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
搜捕:搜索,巡捕。
●学习目标
1、理解“头晕目眩、望而生畏”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列宁作为一名革命者不怕困难,勇于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小路危险的句子和表现列宁勇敢的句子。
3、懂得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4、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重点
《登山》一文,采用多种手法烘托列宁坚强的意志和品质。
描写环境烘托精神。“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山路又窄又险,然而为了赶上看日出,列宁决定走这条近的险路。特定的环境烘托了列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巧用对比衬托品格。首先,巴果茨基几次走过这条小路。此次,他“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看深渊……”可见他仍然提心吊胆。而列宁面对深渊,“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头晕目眩之时“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过”险路。对比突出了列宁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的品格。
其次,返回时,列宁仍旧走险路,而且先走。他在最险处没有停,毅然决然地走过去。这说明列宁比第一次走险路更从容,意志更坚定了。此外,巴果茨基两次劝阻列宁不要走险路,中途让列宁往回走等语言描写也反衬了列宁意志的坚定。
人物语言画龙点睛。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列宁的话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登山》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望而生畏”“头昏目眩”“深渊”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2、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时时锻炼意志对人的成长的帮助与作用。
3、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整体感知
1、课前师生围绕名言、格言展开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段话
“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2、引出课题:登山。
3、了解预习情况。
(1)这段话是谁说的?(结合课件简介列宁)
(2)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初知课文大意)
二、质疑定向,合作探究
1、自由读列宁说的话。
2、读了这段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主提问)
3、教师梳理学生问题,确定主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
4、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重点问题。
(1)提示学习程序。
寻找合作伙伴确定学习方式(朗读、谈体会或表演,任选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2)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学习方式。
(3)分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①表演:表演前适当提问,创设情境。(结合课文理解“巍峨””悬崖”“深渊”等词)
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评一评刚才表演时有没有把路的.“险”充分表现出来。着重抓“紧紧贴”“扭向一旁…”“狭窄”“碎小”“舒了一口气”“险些”“头昏目眩”等词句。
②朗读:请朗读小组读有关描写小路险的段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结小组学习情况。
6、课件展示日出美景,配乐范读15自然段。
7、师生合作有感情读1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日出的壮美,体会登山的乐趣。
三、展开辩论,升华认识
1、引出辩题: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
2、组织辩论。
(1)自由组成正方反方。
(2)双方各自从课文中找充分的理由。
(3)展开辩论(教师当辩论会主席,适当点拨)。
3、教师小结。
4、再读列宁的话。
四、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大家一定深有感触,请把自己对列宁说的这番话的理解和对全文的感悟,浓缩成一两句话。(引导学生学写格言)
2、布置课外作业 。
课外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从相关的课文、课外书以及网站上去搜寻列宁的故事,两周后召开“感悟列宁”综合学习报告会。(形式自拟)
《登山》教案14
一、复习导入
引导同学们共同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
1、质疑引趣。
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一想,哪句话是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请你拿出笔,用“—”把它画出来。
2、引导学生感受小路的险。
(1)请同学们读出画好的句子。
(2)出示教学软件,请同学们观察小路小路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要怎样读才能读出小路的险呢?
(4)学生自由练习,交流汇报,老师适时点拨。
3、过渡。
从对小路的直接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小路的险,那么从巴果茨基的哪些话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小路的险呢?
4、引导学生从巴果茨基的话中体会小路的险。
(1)引导学生画出巴果茨基的话。
(2)让学生喜欢读哪句就练读哪一句,从巴果茨基的话中体会小路的'险。
(3)学生练读,交流,老师点拨。
5、引导学生从列宁和巴果茨基过小路的情形中体会小路的险。
(1)画句子。
(2)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小路的险。
(3)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及学生的表演,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4)引导学生从句中谈体会。
6、让学生体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道理。
列宁和巴果茨基终于走了这条危险的小路,赶在日出之前来到了山顶,现在就让我们和列宁、巴果茨基一起去领略一下山顶的美丽景色。(播放山顶的美景)
7、激疑引探,深入体悟。
领略了山上的美景后他们开始往回走,走的还是那条小路,这第一次走和第二次走有什么不同呢?(出示第二次走小路的图片)
8、让学生通过研究讨论体会列宁坚强的革命意志。
(1)你怎么知道列宁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请你用列宁自己的话来回答。
(2)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对小路的直接描写中体会到了小路的险,从列宁和巴果茨基的话中,我们感受到了小路的险,从列宁和巴果茨基过小路的情形之中我们更体会到了小路的险,那么,就在这险情、险景、险境中。更突出了革命者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伟大品格。
四、质疑
(1)引导学生质疑。
(2)教师质疑(依情况而定)。
《登山》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品质。
2、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把握。
1、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2、谁能把列宁和登山联系起来说一句话?(能不能把登山的.原因补充进去,列宁在登山时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事?)
3、课文写了列宁几次走小路?
二、初读课文,谈谈收获。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中写列宁两次走小路的段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时间读完)
2、谈收获:你读懂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找三五个学生)
三、精读课文,读悟探究。
1、追问提出“路很险”的学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适当地补充介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引导学生读好第10、14段,通过读悟出险,表现出险。
(四人小组交流读,比较读,评价读等)
3、齐读第10、14、17段。(适当鼓励学生)
4、列宁第二次又是怎么走的呢?
(1)通过指导读第25段,品“毅然决然”。
(2)男生读第25段。
5、列宁这次登山有什么收获?
(借助课件,范读,指导学生读好第18、28段)
四、回归课题,总结延伸。
欣赏到壮丽的日出,体会到做人的方法,这些是列宁的收获,也是我们的收获,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把它记在心里,带到生活当中去。
【《登山》教案】相关文章:
《登山游戏》教案09-01
登山活动总结01-17
登山活动方案01-12
登山事故的反思总结05-24
工会登山活动方案03-12
公司登山活动方案03-06
五四登山活动总结09-22
团队登山活动方案05-18
登山活动策划方案05-11
户外登山免责声明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