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时间:2024-04-08 12:29:0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路。结合本单元和本课的特点,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知识技能方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朗读语气。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和观察课件,让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体会小蝌蚪急切找到妈妈的心情,享受家庭的温暖。

  (四)教学重难点: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课中,人物角色多,语言生动有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掌握青蛙的生长过程。自然而然,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准相应的语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策略。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再现策略。

  课堂上通过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故事

  2.合作学习策略。

  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具体情节和分角色朗读达到深层体验。

  3.迁移训练。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迁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素质。

  三、结合学情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所以我把本课的学习方法突出为“看、读、品”。看,就是图文对照,初步感受课文。读,是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品,是品词析句,积累运用。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

  1.出示小蝌蚪图片,描述它的样子。直接学习第一自然段。动画听朗读,体会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小蝌蚪?(快活的)但是他们也有一个烦恼,遇到烦恼怎么办呢?(解决)这不是他们贴出了一则寻人启事。

  2.寻人启事:我是你们的朋友小蝌蚪,我从生下来就没有看见我的妈妈,当我看到别人的妈妈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时候,就特别的羡慕。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长的什么样子?有帮忙能找到我妈妈的请拨打电话138********。我一定重谢他!

  这则寻人启事一定能激起孩子们的同情心,将他们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引出青蛙的样子。根据寻人启事让孩子们说出青蛙的样子,孩子自由描述。那我们就跟随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通过看动画,听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思考:小蝌蚪都去问了谁?最后找到妈妈没有?

  2.根据孩子的.汇报学习2-6自然段

  (四)精读课文,学习二—六自然段

  1.学习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看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在找到相应的自然段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小蝌蚪和鲤鱼妈妈说的话。

  (2)看图片比较小蝌蚪前后有什么变化?

  (3)思考小蝌蚪怎么想起来要找妈妈的?

  (4)抓动作词“迎上去”的理解。可以看动画也可以用实际动作演示。

  (5)练习说话,小蝌蚪看到鲤鱼阿姨叫小鲤鱼捕食,心里会想些什么?这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相信他们会说的很好的。

  (6)重点指导朗读。多种形式的读,可以分角色读,指明读

  (7)看动画,给动画配音。并比较。

  (8)总结学习方法:观察图,发现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他们之间的对方,并有感情的读一读。给动画配音。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和上一段的学习方法基本相同。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旨在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教育家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教不是为了教会已有的知识而是为了今后的不教而教,可见教会孩子学习方法是多么的重要。

  3.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合作学习:出示学习提示:观察图,发现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他们之间的对话,并有感情的读一读。组内分角色读。小青蛙后来干什么去了?给动画配音。

  (2)汇报交流。

  (3)相机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蝌蚪看到妈妈后会说什么?

  这是一个由伏到半伏最后放手的过程,对孩子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也是孩子由理论到实践的一个过程。合作学习是将老师教的方法内化为学习能力的一种途径。

  4.总结全文。

  课件演示青蛙的生长全过程。

  完成练习:

  5.拓展知识:一只小青蛙一年能消灭害虫一万五千只。保护庄稼。

  6.布置作业.选择性作业:

  (1)续编小青蛙遇到妈妈后的故事。

  (2)查资料,小青蛙消灭害虫的资料。

  (3)写一句保护青蛙的宣传标语。

  板书设计:

  小蝌蚪——小青蛙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二(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平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一群灰色乌龟宽嘴巴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宽嘴巴大眼睛(鼓)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 wā mā ma yǒu sì tiáo tuǐ,kuān kuān de zuǐ ba,gǔ zhe dà yǎn jing,pī zhe bì lǜ de yī shang,lòu zhe xuě bái de dù 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黑灰色长尾巴→长两条后腿→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习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习题3。

  《小蝌蚪找妈妈》知识点

  一、词语积累

  (1)好词积累: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快活地游来游去

  (2)数量词积累:

  一群小蝌蚪四条腿

  一只乌龟两只大眼睛一对大眼睛

  (3)读一读,记一记:

  脑袋口袋袋子袋鼠

  欢迎迎接迎风迎面

  水塘池塘鱼塘荷塘

  二、近义词

  快活——快乐连忙——急忙

  摆动——摇动天天——每天

  三、反义词

  长——短宽——窄快活——烦恼

  低头——抬头雪白——乌黑

  四、句子解析

  1.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见到妈妈的心情。从小蝌蚪称鲤鱼为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非常的懂礼貌。

  2.“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游过去、叫着”可以看出小蝌蚪找到妈妈后的愉快心情。“笑着说”突出了青蛙妈妈对小蝌蚪的喜爱之情。

  五、问题归纳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谁?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鸭妈妈带着孩子游过来,小蝌蚪迎上去问:“鸭妈妈,鸭妈妈,您知道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吗?”鸭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在荷花旁边,你们快去找吧!”“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

  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积累信息的能力。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借助插图,去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提示:注意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

  二、进入新课:

  1、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谁?在文中画出来。教师进行板书

  (三次、鲤鱼、乌龟、青蛙。)

  2、电脑出示问题,在下阶段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结合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筛选后的。)

  3、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内容同插图有联系?

  2)分别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再请学生根据自然段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图片把图贴在黑板上。

  3)同桌之间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图画的内容:

  (第二自然段开始介绍小蝌蚪的变化,几天以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妈妈去了哪里,从鲤鱼妈妈那里他得知: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第三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看见乌龟后,错认乌龟为自己的妈妈,从乌龟妈妈那里得知:自己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第四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变成了小青蛙。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教师:整个找妈妈的过程,课文是抓住了动物的语言和动作来描写的。自己认真地读读,找出描写动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词语,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为什么这样写。结合学生说的教师板书有关动词:“迎” “追” “游”

  (小蝌蚪“迎上去”说明小蝌蚪与鲤鱼游的方向是相对的,他在有礼貌地打听。鲤鱼妈妈的一番话,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看见乌龟后,就“追上去”说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表现出小蝌蚪急于找到自己妈妈的心情。乌龟的话使小蝌蚪进一步了解了妈妈的外形特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小蝌蚪看见青蛙妈妈后,就“游过去”说明他看见妈妈后,十分高兴。 )

  4)根据画面内容,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还可以说说读书时有什么困难?

  教师进行指导:小蝌蚪想找妈妈,他们询问鲤鱼妈妈时,要有礼貌,读出渴望找到妈妈的心情;鲤鱼妈妈的回答语速放慢,非常可亲可敬,读出关心孩子的语气。小蝌蚪叫乌龟妈妈时,要读出既高兴又着急的语气。乌龟在与小蝌蚪说话时,要读出宽容、耐心、稳重、热情的语气,读书时速度放慢。小蝌蚪看见自己的妈妈后,要读出高兴的语气,青蛙妈妈的话要读得:亲切、自然。

  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还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演。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评一评读书情况,为什么?

  4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是怎样变成一只小青蛙的呢?

  学生自己说说: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说,可以用笔画出生长过程,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明。

  在小组内与同学说说,交流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出示电脑画面: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 ),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再过几天,( )变短了,渐渐地,( )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 )。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试着进行填写。

  请学生把答案板书到黑板上:长出后腿 →长出前腿 →尾巴短了→尾巴不见了。

  师生共同读一读。

  根据电脑画面画出小蝌蚪生长过程,与电脑博士比一比。

  三、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借助课外资料谈。)

  教师小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四、积累所得信息:

  让学生想想通过学习打算积累哪些信息。

  在全班范围内说说,相互交流。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

  教学准备

  课文中各种动物的头像和小蝌蚪变化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图及字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利用投影出示四幅小蝌蚪找妈妈的图片,由教师来引导学生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它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有什么变化?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予以指导。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并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请学生来读自己标出的生字并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老师及时予以指导。

  3.注意指导学习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10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

  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鼓:13画,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并能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

  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小蝌蚪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通话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增强对科学通话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读题

  2.质疑:①小蝌蚪长什么样?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三、探究新知

  (一)通课文

  1.自由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

  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二)习生字

  见PPT

  会认字

  塘、脑、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

  会写字

  两、哪、皮、跳、就、肚、孩、

  (三)习课文第一节

  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一字开花”,复习生字词。课后练习设置“读一读,记一记”栏目,运用多种扩词方式,让学生积累由本课要认的字扩展的新词,这些字一般都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如“袋”扩展出“脑袋、口袋、袋子、袋鼠”,“迎”扩展出“欢迎、 迎接、迎风、迎面”,“塘”扩展出“水塘、池塘、鱼塘、荷塘”,这些词语都是学生认知经验中的常用词,学生只要读出字音,就能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不需要教师的讲解。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建立字形和字音之间的联系,扩大了词汇量。

  2. 自由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一边读,一边记住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样子,记住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

  3. 借助板书中的图片和文字说一说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样子。

  4. 变换角色自述,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教师板书鼓、披、露、雪白、碧绿等词语。

  【设计意图:把文本的语言在理解后,通过朗读,用自己“读”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朗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体验,促进学生积累和转换。】

  5.迁移仿写训练。

  (1)辽阔的草原上,走来一头大象,__________的耳朵,__________的鼻子,__________的象牙,__________的身体,________的四条腿,__________地走来走去。

  (2)竹林里这只_____的大熊猫,身体_____的,竖着_____的耳朵,脸上嵌着一对______的眼睛,边上的毛黑黑的,好像_________ ,_____着一身______的皮袄,它正在__________ ,可爱极了!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积累运用词语,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此处主要是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

  二、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1.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自己读一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标出来。

  2.朗读标出的句子,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提取文本中比较明显的信息能力。再经过整理、串联、记忆相关信息,实现完整、清楚地表达。】

  三、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讲述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借助板书提示,运用文中的语言说清楚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四、分角色演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老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朗读--戴头饰分角色读读演演。

  4.学生配乐表演读(一名学生扮演小蝌蚪,一名学生扮演鲤鱼阿姨,一名学生扮演乌龟妈妈,一名学生扮演青蛙妈妈,一名学生读旁白)。

  五、完成课后第二题,按顺序连一连图片,再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六、读写拓展、延伸总结。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一只中等黑斑蛙一天约吃70多只虫子,一年按捕食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5万只左右;一只泽蛙每天最多可捕食260多只,年消灭害虫4万多只。

  生拍手读儿歌:

  玻璃瓶,小嫩手,妹妹塘边掬蝌蚪。 瓶里蝌蚪游不走,妹妹摇摇笑开口。

  我劝妹妹不要捉,青蛙就是小蝌蚪。 吃蚊子,吃害虫,保护庄稼得丰收。

  妹妹想想点点头,小心放掉小蝌蚪。 小蝌蚪,黑溜溜,自由自在水中游。

  妹妹小手拍红了,跳着唱着塘边走。

  【设计意图:补充儿歌升华主题。孩子们对小蝌蚪非常了解,也有不少孩子亲手捉过蝌蚪,结合这一情况和学生喜欢读朗朗上口的儿歌的习惯,补充儿歌,既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记了生字,又避免说教,巧妙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小蝌蚪就是小青蛙,应该保护它。水到渠成地向学生渗透了保护蝌蚪和青蛙的意识。】

  七、以文带文,拓展读。

  读故事《毛毛虫找妈妈》,想一想毛毛虫的妈妈是谁,毛毛虫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画出来。再跟同学或者爸爸妈妈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温儒敏教授在部编教材国家级培训班上指出: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是远远不够的。主张采用“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加大课外阅读。】

  八、巩固练习。

  1. 填空练习,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的脑袋,( )的身子,甩着( )的尾巴。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他们( )着( )的衣裳,( )着( )的肚皮,( )着一对大眼睛。

  2.观看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设计意图:动画短片《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也是一部带有科普意味的影片,讲述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出世了,寻找自己的妈妈,一场有趣而感人的寻亲之旅。告诉小朋友“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也教育孩子们要全面的看问题,不能片面化。它取材于绘画大师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笔调细致的水墨画和细腻的动作设计,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并一举获得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和法国第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古琴和琵琶乐曲悠扬而起,会把小观众带进一个优美抒情的水墨画世界,和一般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比,更具有渗透中国文化因子的审美价值。】

  板书设计:

  附:

  小蝌蚪

  小蝌蚪,在小河,/游来游去像跳舞,/就是不唱歌。/波浪就像五线谱,/

  蝌蚪就像小音符。/小小音符我问你,/为啥光跳不唱歌?/蝌蚪说:

  等我甩去小尾巴,/再把黑色外衣脱,/变成好看的绿青蛙,/

  咕儿呱,咕儿呱,/天天唱新歌。/

  毛毛虫找妈妈

  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天气也变暖了,蝴蝶妈妈在树叶上生下了一个个黑黑圆圆的卵来。

  过了几天,小毛毛虫从卵里爬了出来,它看到自己的妈妈不见了,就决心去找自己的妈妈。毛毛虫爬呀爬呀,看见蚕姐姐长得和他很像,便迎上去叫了起:“妈妈,妈妈,我找到你了!”

  蚕姐姐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蚕姐姐,你们的妈妈有一双翅膀,到前面去找吧。”

  毛毛虫告别了蚕姐姐,又向前爬去。他看见一只小小蜻蜓正张开一对小翅膀飞来飞去,便高兴地叫起来:“妈妈,妈妈!我可找到你了。”

  小蜻蜓亲切地说:“我不是你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很漂亮,正在前面花丛中采蜜呢!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毛毛虫来到花园里,看见一只漂亮的小蜜蜂便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终于找到你了!”

  蜜蜂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的翅膀是五颜六色的,很美丽!”

  正在这时,小毛毛虫看见了一只蝴蝶,她有一双五颜六色的翅膀,正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便跑上去叫起来:“妈妈,这次我一定找对妈妈了!”蝴蝶说:“好孩子,快到妈妈这里来。”毛毛虫兴奋地爬上去,好奇地问:“妈妈,我怎么长得跟你不一样呢?”蝴蝶妈妈说:“我小的时候也跟你一样,过几天你就会长成我现在的样子了。”

  过了几天,小毛毛虫吐出了白丝,缠成了一个茧[jiǎn],躺在里面一睡就是好几天。

  又过了几天,小毛毛虫的茧上裂了个缝,从里面爬出来一只蝴蝶。他和妈妈一起在花园里幸福地生活着。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塘、脑、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这些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开展活动,让学生表演来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变化过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学生懂得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自然段,并展示上节课中的四幅图片

  在学生熟读课文并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照画面,理解“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朗读中体会“甩”的意思。“甩”在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二、图文对照,读讲第2自然段

  1.对照第二幅图,看看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学生借助图片展开联想,然后再结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说一说。

  3.对照图片,弄清蝌蚪最先长出的两条腿的位置。

  4.理解“迎上去”这个词中的“迎”。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5.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小蝌蚪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读出鲤鱼妈妈那种作为长辈的亲切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1)对照课文,想一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小蝌蚪这时候有什么变化;

  (2)再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3)领会重点词语。

  三、讲读理解

  1.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试着自学第3、4、5自然段。分小组讨论,然后选出代表汇报自学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2.“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2自然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并指导朗读。

  4.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指导朗读,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那种高兴的心情。“游过去”表明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5.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青蛙的特征。他们描述的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6.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7.自由读第6自然段,请学生认识到青蛙是益虫,引导学生培养爱护青蛙的意识。

  四、开展活动

  1.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拿出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成长阶段的图片,让学生排出正确的顺序。

  五、练习,巩固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 前腿 尾巴 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____嘴巴,____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____,露着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宽 鼓着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11-20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7篇【通用】04-07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07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语文教案11-20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语文教案01-17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01-17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总结01-15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语文教案11-2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24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