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等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的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扁鹊和蔡桓公的资料。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不懂的词语。
四、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一)、谈话,导入新课
1、我知道同学们读过不少课外书籍,特别是寓言故事,对吧。那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另一个寓言故事,(展示课题)20扁鹊治病。看看能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懂得什么道理?
4、了解扁鹊并质疑课题。
(1)扁鹊治病,扁鹊是谁呀?(师生共同简介)
(2)根据“治病”质疑:扁鹊给谁治病?怎么治病的'?治好了吗?……
5、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这个寓言故事吧!
(二)、读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字词,谁来把这些生字读音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大家提个醒?(如:睬的声母是c,不是sh。)那在写或记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如:(毫---豪雀---鹊……)
3、采取各种形式的读生字词。并出示文中的词语开火车读。
4、分组读课文,师生集体正音。
合作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想好以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品读体验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扁鹊有了一些什么了解?
3、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作名医?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
1、说扁鹊是名医,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师引导读四个分句)
5、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板书),皮肤上的这点小病可以怎样医治?也就是说蔡桓公此时的病只用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为了使板书简洁清楚,我写成“能治”,(板书“能治”。)
6、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治好的病,蔡桓公却是怎么对待的呢?是哪个自然段讲的?理解“毫不在意”,他还怎么说?(理解“邀功请赏”)你认为蔡桓公为什么会这样说?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通过我们前边的学习,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些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么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有关词句。
8、蔡桓公的病发展到过身体的哪些部位?(请学生板书——皮肉、肠胃、脊髓)他们分别处于什么阶段?(生板书——可治、还能治、等死)当病在皮肉间时,蔡桓公怎么对待的?生板书——假装没听见,你猜他这时在想什么?当扁鹊告诉蔡桓公病在肠胃而且仍可治时,蔡桓公却——生板书:满脸不高兴,
9、扁鹊最后一次见到蔡桓公时,蔡桓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脊髓,只能等死,课文哪里讲了这部分内容?齐读五自然段的前两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10、生质疑解难:扁鹊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三、巩固延伸
1、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学生体会到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道理。)
2、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还会明白什么?(要防微杜渐)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扁鹊 蔡桓公皮肉(能治) 装作没听见肠胃(还能治) 满脸不高兴
脊髓(等死) 奇怪
防微杜渐
不要讳疾忌医
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我们过去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学课外一定还阅读了不少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文章。)
2.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哪些同学看过或听过《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范读课文。
3.让学生将课文与以前学习的课文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师述: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刻舟求剑》这篇文言文仅53个字,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读课文。
5.指名读,正音。涉(shè)、坠(zhuì)、遽(jù)、契(qì)。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根据译文自己试着理解课文意思。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点拨理解以下词语: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用刀雕刻。
惑: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迷惑不理解的意思。
3.教师用简笔画画出“江面”,然后指名上台利用“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教具演示故事,边演示边讲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出“刻舟求剑”的意思。(照船上刻的记号去寻找航行中丢失的宝剑。)
2.讨论:
(1)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2)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跟着变化。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才能成功。)
(4)你能举出根据情况变化处理事情获得成功的例子吗?
五、熟读课文。
1.指导朗读。
2.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
2.讨论交流。
3.给“糊涂”找反义词,并用“糊涂”说一句话。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检查背诵《刻舟求剑》。
2.从《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狐假虎威》。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意思。
(1)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4.参照译文,练习讲课文故事。
(1)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2)启发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动物看到了老虎跟在狐狸的后面,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3)指名讲故事,相机帮助理解重点句和难句。
三、拓展延伸,理解含义。
(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的“假”是?“假借”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了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3)延伸:出示下面一段话: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一个汉*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逆”的声母是鼻音“n”,不是边音“l”。
2.自由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曰”要注意与“日”区别,“狐、狸”两个字的反犬旁不要写得太宽,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逆”和“违”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从内到外,“畏”字下面不要写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钟”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掩耳盗铃”造句。
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投影仪、动画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略)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放动画,听故事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钟(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
三、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四、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
(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思考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②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小故事。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钟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六、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钟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盗钟》与成语“掩耳盗铃”的关系。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掩耳盗钟》。
4.总结扩展。
同学们想象一下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自主学习,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给盗钟人的想法下判断,而把所设计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学生在回答“偷钟人的想法对不对”这一问题时,能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插图、生活经验多方参与课堂活动)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钟”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七、拓展延伸
1.小黑板:选择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2.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
3.选择作业: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②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③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④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并背诵这则寓言。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懂得生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画蛇添足”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本剧、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钟》,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国古代有不少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它们往往借助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这些寓言故事见于各类文献之中,如《战国策》《淮南子》《韩非子》等,后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则寓言。
二、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3个生字。
2.懂得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有感情地诵读这则寓言。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幻灯显示:
(1)读准
祠赐谓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引酒且饮之()②丁壮者引弦而战()
(3)说说句子大意: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活动安排:复述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寓言故事派代表参赛。
最后师生评议,评出优胜者,颁发小奖品。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指名诵读“画蛇添足”。
2.串讲课文: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3.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然后交流。
明确:“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当。
4.能力训练:这则寓言已成为常见的成语,请造一个句子。教师可先示范造句。学生造句后,组织大家评价是否恰当。
5.全班齐读“画蛇添足”一文。
6.请举出生活中与之同类的事例,并谈谈你从文中所获得的启示。
五、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完成了,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画蛇添足》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写出句子的大意。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3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4个会认字,学写6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二则,板书课题,认识“寓”。
2.你听过寓言故事吗?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谁来给大家说说。
3.听了这么多的寓言故事,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吗?(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一个道理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的两则寓言,你发现了什么让你奇怪的地方?
指名学生回答后,师述: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情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2.在看课文之前,你是否听过、看过这两则文言文?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对照译文慢一点读;(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意思。
4.指名学生说读的.过程,需要帮助的地方。
5.分别指名学生读一、二则寓言。正音:揠(yà)曰(yuē)槁(gǎo)鬻(yù)矛(máo)盾(dùn)。
6.老师范读,听的时候自己不会读的生字注音,不会断气的做好标记。
三、深入理解第一则寓言。
1.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则寓言,对照译文把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来,把知道的字、词的意思用笔写上。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点拨理解以下词语:
悯:担心
揠:拔高
者:指代人
芒芒:疲惫不堪
曰:说
病:在课文里指累了
槁:干枯的意思
3.小组合作读、齐读。读的时候想一想它的意思,看能不能和译文的意思联系起来。
4.挑战自己:不看译文,老师读一句,学生说一句意思。
5.指名上台讲述这个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揠:拔。助:帮助。
(2)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的意思(拔高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2.讨论:
(1)这个人帮禾苗长高了吗?为什么?
(2)想一想这人错在哪里?
(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能举出例子来吗?
五、熟读课文。
1.指导朗读。
2.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寓、悯、趋。
2.讨论交流。
3.指导写字:“寓”上下结构,下边不能写错。
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趋:半包围结构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检查背诵《揠苗助长》。
2.从《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自相矛盾》。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A: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B: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A:名学生读。
B:指名学生说句子的意思。
C: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好夸的语气)。
D: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
三、总结全文,明白含义。
1.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2.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你能举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来吗?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自由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矛”字不能丢掉最后一撇,“盾”字半包围结构,“陷”的右边两横不能连在一起。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4
【教材简析】
本课是精读课文,包括《滥竽充数》和《邯郸学步》两则寓言。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常叫三百人的乐队一起吹奏给他听。齐宣王死后,齐?王继位,他的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他叫每个人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偷透逃走。
《邯郸学步》讲的是战国时候,燕国寿陵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学走路的故事。
这两则寓言,都是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之中,具有讽刺意味,给人以启发和教育。《滥竽充数》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进行家里充数的人。《邯郸学步》比喻机械模仿别人,最后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记了。
学习这两则寓言的目的:一是理解两则寓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寓意。二是能够活学活用,即能够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三是通过续写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这两则寓言,虽然短小,都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如何通过自读、自探、自悟的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意义?本课教学讲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的“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逃跑了”和“那个学走路的燕国人为什么只好爬着回去?”这两个重点问题去思考、理解两个人落得如此下场的原因。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前后联系,上下贯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寓意,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难点: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看谁能把这个动画片的内容讲一讲。
[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2、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滥竽充数》。生齐读。(板书: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齐宣王编排蒙混过关
(2)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引导学生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然后指导朗读并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也更好地体验了人物角色,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造力都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结合上文的讲排场来理解。)
4)后来,齐宣王死了……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解决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
(1)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说一说。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4)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其他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也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因为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
2、假如,同学们现在碰到了南郭先生,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却有些让人担心,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现在的说法是“下岗”,下岗后的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帮他出出主意吧!题目:南郭先生下岗以后(也可以自拟题目)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5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得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是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的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比较字形:肠、烫、汤。
指导书写:睬、蔡。
课后反思: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6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拔苗助长》,理解寓意,懂得按事物自身规律办事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拔苗助长的过程,理解寓意
教具: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朗读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拔苗助长)
同学们从课题中能理解哪些内容?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师相机解释:拔高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二、质疑激趣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思考:从课题中,你想知道或了解哪些内容?
3、学生质疑,师归纳:那个人为什么要拔高禾苗?那个人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三、学习课文生字词
1、学习课文生字词
学生自由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焦、喘
学生讨论自己习字的.和小诀窍
2、学习生词
学生找出文中的生词,并多读多记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
3、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质疑激趣”中的思考题
四、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分段读课文
3、找出人物的对话读一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4、学生说一说:从这个人的话语里你有哪些想法?
学生交流,师及时引导大家体会。
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说寓言所包含的意思。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7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成语故事。理解寓言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通过看书,查资料,小组合作等形式理解寓言。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掌握两个成语。
教学难点:懂得其中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滥竽充数》。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通过注释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理解寓言内容,理解其中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其中道理。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练习朗读
二、学习《滥竽充数》
1、默读根据注释理解古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试说意思。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则语言讲听吗?
5、从这则语言中你体会带了什么?
6、生活中你看过滥竽充数的事例吗?
7、试背寓言。
质疑。
作业:背诵《滥竽充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狐假虎威》的寓意。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通过注释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理解寓言内容,理解其中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其中道理。
教学过程:
读《狐假虎威》。
1、默读根据注释理解古文。
2、小组交流。提出不懂问题
3、看课件帮助理解内容
4、指名试说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
5、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则寓言讲听吗?
6、从这则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7、生活中你看过狐假虎威的事例吗?
8、试背寓言
9、想象故事的发展情况,续写
作业:背诵《狐假虎威》
板书设计:
26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狐假虎威
(冒充)(借着)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相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朗读课文。
1、指名课文,注意随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2、3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力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五)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事、虱。
2、写字、写词。
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女”连起来。“刺”左半部分是“ ”不是“束”。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发下阅读资料,学生阅读,了解扁鹊其人: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劂”(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生读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小结: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把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四)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语和第6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1)交流学生的疑问。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①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③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恒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
(2)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出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虽然你是国君,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重点指导: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教后记: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9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朗读“妻子、拜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以及恒心,毅力,名师指点的重要性。
4、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以及恒心,毅力,名师指点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寓言两则)我们以前学过寓言,你们知道“寓言”是什么吗?
2、板书(纪昌学射)。说一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二、自读自悟,把握内容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强调写“昌”“妻”两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住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做到之后,飞卫才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三、质疑交流,感情朗读
1、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读明白了些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和大家讨论。
2、梳理问题:
(1)纪昌为什么学习射箭?
(2)纪昌学习射箭,为什么花那么大力气练眼力?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讨论解疑:
(1)从哪看出纪昌花大力气练眼力,读2、3自然段找出怎样练习眼力的语句:
出示: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这梭子来回穿梭。
自读句子,说一说从“躺”“睁大”“注视”等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妻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读句子,说一说从“每天”“聚精会神”等词语中体会到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2)假如纪昌不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生活谈一谈。
(3)假如纪昌没有和飞卫学习,而是和一名普通箭手学射,他会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吗?
4、小结:
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扎实的基本功入手。学习者要有恒心,毅力,再加上名师的指点就会事半功倍。
四、回归整体,抒发感受
1、自己再读一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文章中告诉我们的道理。
2、复述故事。
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认真 恒心 毅力
学习要练好基本功──成功
名师指点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10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新词。2.学习《亡羊补牢》,理解寓意,懂得当一个人做了错事,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果早听别人的劝告,损失会更少。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拔苗助长的过程,理解寓意
教具: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朗读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词,说一说《拔苗助长》的.意思。
二、理解:亡羊补牢
1、齐读课题
2、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3、出示图:说一说那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学生拼读并记忆字形:叼劝堵悔忠
引导学生书写生字
2、学习生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叼走、后悔、忠告
学生理解词语,可采用互帮互助的方法理解生词,师相机点拨
四、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学生分段朗读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意思完整。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那个人不什么不修羊圈?不修羊圈的结果是怎样的?修了以后呢?
4、学生自由讨论,找答案,相互交流看法
5、汇报讨论结果
五、全文,指导朗读
1、全文,揭示寓意
学生自由讨论:这个养羊人的做法错在哪里?
2、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后,再朗读
3、结合实践,说一说这个人在生活中还会存在哪些事情?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相关文章:
《寓言》教案07-29
《寓言》的教案03-03
《伊索寓言》教案02-21
寓言七年级语文教案12-15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教案12-19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寓言》11-21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教案07-12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寓言 》11-30
《寓言》教案(15篇)02-08
寓言二则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