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找规律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找规律

时间:2024-04-04 09:27:0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找规律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找规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找规律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找规律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圆周问题的规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设疑引入

  师:我们先做一个猜谜游戏。

  老师板书

  师:猜测老师在三角形后会写什么图形。

  学生猜测,答案不唯一。

  师转身又写

  部分学生有意识猜测后面是三角形。

  师接着写,黑板上出现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后面是

  由学生说出规律。

  师:这样一组一组的往下写(边写边板书),谁能说说这两种图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一样多。

  生:因为每组里面正好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生:正好一个三角形对着一个正方形

  师:我们可以说三角形和正方形是一一对应着的。板书“一一对应”

  师在省略号后继续添一个

  由生说这时的个数关系。

  生:三角形多一个。

  生:因为前面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一一对应着的,但最后一个三角形没有正方形和它对应了。

  2、揭示课题

  师:它们都是一个物体隔着另一个物体依次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现象我们称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二、探究规律

  1、研究场景图中的三种排列。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从图中找一找,能发现和黑板上一样的间隔排列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这三组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同桌互相研究。

  指出:夹子、白兔、树桩都可以看成两端的物体(板书:两端的物体),手帕、蘑菇、篱笆都可以看成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板书: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排在两端的物体相同。(板书:两端相同)

  师:这属于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

  讨论: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汇报。

  课件出示:

  夹子比手帕多一个。

  小兔比蘑菇多一个,木桩比篱笆多一个。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如果相同,两端的物体就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学生自选一组把实物图抽象成图形,并在黑板上板书。

  3、进一步形成规律。

  4、选中其中的任一组图形,并擦掉中间的物体。

  师: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一个图形一个间隔,间隔数少一。

  生:因为最后一个图形没有间隔和它对应,所以间隔数少了一。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师:是不是这样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和圆片,在桌上沿直线方向间隔排列成一排,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片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其实,在我们的教室中,有些事物之间的排列也具有这样的规律。你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吗?(学生先观察,再回答)

  2、欣赏老师找到的规律。

  3、应用规律:

  (1)“电线杆和广告牌”

  仔细看这幅图,在这条马路边,有25根电线杆,那么中间会有多少块广告牌呢?为什么?

  (2)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3)栽树问题

  如果在河的一边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如果在河的一边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两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比较。

  (4)规律延伸。

  请10位女同学在讲台前站成一排。

  师:请男同学站在每两个女同学之间形成一一间隔排列。

  有9位男同学站在列中。

  师:有请两端的两位女同学慢慢把队伍拉成一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这时没形成一一间隔排列了。

  生:因为原来两端的女同学之间又出现了一个间隔。

  生:还得在这之间站进一个男同学。

  生:男女生一样多了。

  (5)对比练习:

  如果在圆形池塘的一周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两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14棵,有的同学说15棵,还有的说1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b:发现规律

  c:汇报小结,和刚才男女生站队一个道理。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一样多

  (5)提高练习。

  小军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6分钟,照这样计算,他从一楼走到九楼要多少分钟?

  时钟6时敲了6下,5秒敲完。那么,这只钟12时敲12下,几秒敲完?

  五、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些间隔排列的规律,大家有什么收获?

  今后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找规律2

  教学内容: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几种事物进行排列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排列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数学思维。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体验,以激发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

  有层次的学习活动,经历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会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拍照活动。

  1、看书,知道拍照活动方式。

  师:小军、小明、小红3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什么叫不同的排法呢?

  小军站第一个的不同排法:

  如:小军、小明、小红(一种排法)

  小军、小红、小明(另一种排法)

  2、拍照。(教师当摄影师,选三位学生到讲台前)

  要示:这3个同学名字分别叫ABC ,请其它同学把各种排法表示出来。

  (边拍边出示简笔画,并板书排列的字母。在多种方法比较中突出按一定顺序排列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

  3、小结。说一说你如果是拍照者,怎样才能每种情况都拍而不遗漏呢?

  二、想一想,试一试。P52如果在三位小朋友中每次选两人排在一起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想一想”可以引导学生分两步思考:每次选两人有3种不同选法,而每两人都各有2种不同的排法。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排列方法。)

  三、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用8、2、5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可以先引导学生把用8、2、5组成的三位数一一排列出来;再启发学生根据排列的过程,抽象出可以用“3×2”求排出的三位数的.个数。)

  2、“想想做做”第2题。

  四个球队踢足球,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正确理解“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的含义。连线后,还可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其中的规律,认识到比赛可以用“3+2+1”来计算。)

  3、“想想做做”第3题。

  三个小朋友打电话,他们3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如果他们互相寄一张节日贺卡,一共寄了多少张?

  (着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两个问题的不同含义,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加深对简单搭配的排列现象中规律的认识。)

  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找规律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 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上衣和裙子图片,记录纸,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搭配现象

  谈话:无锡有许多旅游景点(多媒体显示无锡的风景图片),小红和爸爸妈妈想来无锡玩。为了这次旅游,妈妈给她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还准备了3条裙子(出示学具):粉红色的、蓝色的和大红色的。用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颜色的裙子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

  学生交流,教师操作。

  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

  二、 合作探究,体会有序思考

  1. 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让小红自己挑。

  合作要求:同桌两人,一人拿学具进行搭配,另外一人把搭配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搭配方法。

  请学生汇报搭配过程,教师演示。

  小结: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 比较方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更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有序搭配是比较好的方法。

  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3. 理解不同的搭配方法。

  谈话:你们能像刚才这组同学一样,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有序地搭配吗?请同桌两个同学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有序地搭配。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谁能具体地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有序搭配的?

  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1) 选上衣,先用绿色上衣分别和3条裙子配,再用黄色上衣分别和3条裙子配。(2) 选裙子,先用粉红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再用蓝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最后用大红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

  4. 小结。

  谈话:(电脑演示)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行搭配,可以先用上衣进行有序搭配,也可以先用裙子进行有序搭配。

  三、 创新表示,感受符号思想

  出示问题:小红的爸爸为了这次旅游,准备了3件衬衫和3条领带,(课件出示3件衬衫和3条领带图)衬衫和领带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 讨论。

  启发:刚才我们用学具摆出了上衣和裙子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领带与衬衫的搭配方法全都表示出来呢?同桌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提示可用连线的方法。

  2. 尝试。

  谈话: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有序地表示出这些搭配的方法吧。

  展示学生作业,简要评析。

  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真多,有画实物的,有画简单图形的,还有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

  3. 比较。

  这么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小结:看来,用简单的图形、字母或数字等符号表示实物的.方法更简洁些。

  4. 归纳。

  电脑演示:电脑小博士就是用简单图形表示的,他用梯形表示领带,用长方形表示衬衫。把3条领带和3件衬衫进行搭配,可以先用领带进行有序搭配(电脑连线),也可以先用衬衫进行有序搭配(电脑连线)。

  提问:如果领带的条数不变,衬衫减少一件,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6。

  再问:如果衬衫的件数不变,领带增加一条,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3=12。

  引导: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衬衫的件数和领带的条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是什么关系?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领带条数与衬衫件数的乘积就是搭配的方法数,这就是搭配的规律(板书课题:搭配的规律)。

  四、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 路线问题。

  电脑演示:穿上漂亮的衣服,小红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无锡。打开地图,他们准备从火车站出发,经过五爱广场,到锡惠公园去玩。

  提问:那从火车站到锡惠公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呢?

  学生交流。

  再问:这么多的走法?选哪一种比较合适?

  学生交流。

  小结:当搭配的结果很多时,要注意选择最合适的搭配方案。

  2. 奖品问题。

  谈话:锡惠公园里有许多有奖游戏,小红的运气真不错,她得奖了。来到领奖处,让我们听听领奖处的叔叔跟她说了什么。

  (电脑播放录音)“小朋友,恭喜你得奖。你可以选一个木偶,配上一顶帽子,或者配上一条围巾作为奖品。领奖之前我可要先考考你喔。现在有3只木偶,2顶帽子和3条围巾,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的方法呢?”

  学生交流不同的搭配方法。

  3. 游戏问题。

  同学们在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时,有没有注意其中也有我们研究的搭配规律呢?你知道在这个游戏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怎样才能把各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序地玩出来呢?

  同桌商量,试着玩一玩。

  交流玩法:一个同学连续出三次“石头”,另一个同学依次出“石头”“剪刀”和“布”,就这样玩下去。

  同桌两人玩一玩,然后交换一下角色,再玩一玩。

  学生活动后,说一说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小结:原来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 全课小结,引导延伸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找规律】相关文章:

《找规律》数学教案12-22

《找规律》教案09-19

找规律教案03-29

找规律教案02-19

关于《找规律》教案03-04

大班教案《找规律》11-01

幼儿园大班数学《找规律》教案02-27

找规律排序大班教案04-23

《找规律》教案(15篇)11-15

《找规律》教案1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