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管理制度>《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时间:2024-03-27 08:24:16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校园读物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篇1

  为丰富学生课外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规范课外读物管理,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成立审核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团队成员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对学生带进校园的课外读物做好登记、管理、审核,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杜绝各种商业宣传读物进校园,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备案与登记工作。

  二、课外读物审核管理

  1、课外读物进入校园都要经过审核小组组员集体研究决定,经会议通过后向组长、副组长提出申请。

  2、凡发现课外读物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要求立即没收。及时清理、整顿传播色情、低俗信息等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的课外读物。

  3、要确保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的内容在思想性、科学性和适宜性等方面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要求,体现素质教育导向。要以“有效服务教育教学、不增加教师工作和学生课业负担”为原则。

  4、课外读物选用要用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要保证课外读物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

  5、严格合理选用课外读物,严格控制数量,防止影响正常教育教学。

  6、凡未经审核小组记录审查的课外读物,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传播。

  7、严禁学生在除自习课或阅读课外的其他课堂上阅读课外读物,一经老师发现,立刻没收处理课外读物。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伟大创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高校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有巨大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发展和谐教育,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发展,是高校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任务。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阵地,应从自身做起,努力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文化,在和谐教育中发挥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文化,又为发展和繁荣文化服务,并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文化。高校图书馆文化是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在服务、管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体现一个图书馆的馆貌、馆风和管理理念。

  (二)构建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的意义

  1、和谐的高校图书馆文化有利于图书馆健康发展。图书馆的团队精神是通过文化建设,使图书馆员的个人价值观上升为图书馆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和谐的图书馆文化是产生图书馆团队精神的源泉,和谐图书馆文化所产生的团队精神,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把员工的力量和智慧凝聚成一股合力,能使高校图书馆健康稳步发展。和谐的高校图书馆文化能够促使图书馆员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读者至上,一切为了读者”的根本宗旨,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能动性,为图书馆的迅速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2、和谐的高校图书馆文化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图书馆员工队伍。注重人的素质提高和潜能挖掘,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为出发点,充分肯定和发挥每个员工的个人价值和智慧,为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通过树立图书馆文化精神,规范图书馆员工思想道德,塑造图书馆形象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全面提高图书馆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图书馆事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向前发展。

  3、和谐的高校图书馆文化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通过在内部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图书馆意识、图书馆道德、创新思维、竞争观念等,渗透熏陶到整个读者群体,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与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互动,构成校园的精神文明,进而推动校园精神文

  明建设向前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的结构要素

  从文化主体因素看,高校图书馆文化主要包括读者文化、馆员文化和图书馆管理者文化。读者是高校图书馆中最大的群体,读者文化反映了这一群体的价值观念、思维特征、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管员文化是高校图书馆文化的组成部分,管员文化的主要功能就是营造服务育人的氛围,努力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是构建管员文化的关键。图书馆管理者文化在高校图书馆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图书馆管理者文化反映了管理者的价值观念、管理风格和领导艺术,通过分析本校学生文化、教师文化、职工文化的现状,并善于引导和设计图书馆文化建设方向,努力营造出积极、健康而又有时代特色的图书馆文化。

  从文化形态因素看,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是整个图书馆文化的外在标志,体现着一定的价值目标和审美意向。图书馆中的物质文化是通过外在的环境文化、藏书文化以及先进技术文化给人以最直接、最完整的整体印象,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载体,是图书馆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图书馆运作的规章制度,用以规范读者和管员行为,是高校图书馆文化活动的准则。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处于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层。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图书馆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服务意识和道德规范、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是一种特定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它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和灵

  魂。

  三、构建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的措施

  (一)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发挥物质文化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去得最多的地方。据统计,一个学生的校园生活约有1/3至1/2的时间是在图书馆或与图书有关的读书活动中度过的。图书馆文化首先是物质文化,它处于图书馆文化的外延。图书馆物质文化是可以观察到、触摸到和感受到的,是图书馆的硬件,新时期图书馆物质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人本”文化,即图书馆建筑及周围环境的设计与维护一切依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尽可能满足广大读者对图书馆馆址、馆舍的形象设计、功能区的装饰、美化的需求。

  图书馆物质文化是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以图书馆基本设施、图书资料为主,包括馆容、馆貌规划布局及图书馆的绿化、美化等。在规划时,要体现和谐的理念,使图书馆整体规划蕴含和谐文化,体现育人理念。从细微的设计入手使之能打动人和感染人,做到“无一物不景,无一景无用”,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寓教育于景物之中,为广大师生读者创造优雅、文明的图书馆文化氛围,使读者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馆藏是图书馆最重要、最宝贵的物质财富,是图书馆物质文化的基础。高校图书馆在馆藏建设方面应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充分吸收信息文化和网络文化的精华,建立网络导航、学科导航、大量采购电子书、期刊全文数据库、学术数据库资源等资源,丰富图书馆物质文化的内涵。

  (二)发挥制度文化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图书馆文化的制度文化,是协调各方面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各种法规和制度,是图书馆馆员和读者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总和,是图书馆文化的重要环节。图书馆制度文化具有保障作用,整个图书馆精神的发扬、图书馆目标的实现、图书馆道德风尚的确立、图书馆民主的形成、图书馆环境的建设和维护、图书馆职工风貌的保持等等,都需要制度文化做保障。没有制度做保障,图书馆文化的建立将成为一句空话,图书馆制度文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制度文化是图书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中介,图书馆精神文化在它的作用下直接影响到物质文化的发展,物质文化的有效现象通过它升华到精神层面。和谐的制度文化,可以使图书馆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使图书馆所有部门紧密联系,共同行动,并及时调整彼此间关系,形成一个和谐的工作集体,从而提高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质量。

  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文化就是围绕图书馆员和读者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从尊重人、关爱人、理解人的角度出发,既考虑到职工管理的合理性、可行性和高效性,又体现了对读者的`规范性、方便性和快捷性;同时,在图书馆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其公正性和公平性,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传达着浓厚的制度文化信息,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让每位利用图书馆的人感受到图书馆制度的和谐和规范。高校图书馆的制度文化通过它所创造的文化氛围和相应的文化传递机制,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的情绪,对每位读者起着警示作用,使不文明的言行自惭形秽,懒惰者奋发向上,使学生在和谐、愉快、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调节自我,培养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形成一种自觉、内在的驱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丰富高校图书馆的精神文化,使其更具有凝聚力。

  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图书馆在实践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共同的服务意识和道德规范、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是一种特定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它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包括图书馆服务活动、图书馆职业精神、图书馆职业使命和图书馆职业价值观等。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能使员工形成强烈的使命感,促进图书馆内部的团结,增强组织观念,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创造出积极、和谐、上进的工作氛围。

  图书馆精神文化应在坚持读者第一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朝着学校培养的目标努力。在为师生服务的同时,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营造自身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充分体现自由与平等的理想圣地。图书馆基本的价值是为所有的读者提供最好的服务,以博爱精神关爱每位读者,使大学生在图书馆尽情享受文化和知识的熏陶,并从中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升华。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化阵地,是大学进行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工作等的文献信息保障单位,高校图书馆应通过自身特有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教育和感染读者,在和谐教育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篇3

  一、营造书香环境,提升文化品位

  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是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支撑,是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环境文化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物质环境文化。通过打造建筑文化、走廊文化、大厅文化、班级文化,力求突出学校的文化特色,注重人文性与科学性、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和谐统一,注重校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注重布置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校园建设及环境布置应集绿化、美化、育人为一体,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让师生员工一走进校园就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人文气韵,受到心灵的熏陶和审美的感知。

  2、精神环境文化。学校要创造适合文化生成的环境氛围。如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校园网、校刊等传播媒介,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讨论学校的共同价值理念,并使之成为学校的主流文化。

  二、坚持以人为本,重建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经营人心、经营学校的有力保障,它强调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相结合,以书香亲和人心,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根本。主要从以下三个途径来开展:

  1、熏陶。通过打造书香校园已形成一定的文化成果和文化氛围,学校以此感染每一个成员,营造一个能体现学校追求、价值观和精神传统的制度环境,使每一个成员都能自觉地以制度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行。

  2、学习。通过学习、宣传、展示,让广大师生认识学校文化,理解、接受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风、学校精神等,并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思维程序和行为方式,从而完全融入到学校制度文化中去。

  3、建设。让广大师生参与制度文化建设,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学校办学目标的制订,参与各种形式的学校文化活动,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共同打造书香校园。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激发学校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建设和谐的学校氛围,使学校的制度更具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和辐射功能,三、打造书香教师。提升教师文化

  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注意提升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和工作责任感:二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与科研的能力,以及与学生交往沟通的能力:三是拓展教师的教育专业知识,使之有更开阔的视野,有更多利用的资源。

  1、建构学习型文化。建立鼓励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学习型文化,采用宣传导学、群体互学、个体悟学等方式,使教师在持续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

  2、形成反思性研修文化。形成有利于教师不断反思的研修文化,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在备课中、在与师生交流过程中不断反思与修正。适时请专家给予专业引领,诸如结题报告、理论讲座、现场指导、教学咨询等。

  3、构建教师团体文化。让广大师生员工一起制订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大家一起分享目标,共同学习,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四、丰富学生文化,强化美育特色

  学生文化是小学教育和学校发展中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原点,尊重儿童的天性是小学教育的起点和根据,是小学教育的终极目的。

  1、广泛宣传,激发阅读期待。学校通过发倡议书、写书信的形式,利用家长会、班队会、教师大会、QQ群、校园网的平台向广大师生、家长宣传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性,让阅读概念深入人心;再利用板报、宣传栏推介书目,引发师生阅读渴望;建立班级图书角,多渠道筹集书籍,多措并举,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为书香校园建设夯实情感基础。

  2、书香课堂,固化阅读活动。把阅读活动纳入美育校本课程。保证课外阅读活动常态开展。比如每周开辟两节课的课外阅读时间,同时推行“晨读午阅”制度,充分保证课外阅读时间。加强刚性阅读管理机制。把它纳入常规课程管理范畴,成立年级阅读推广备课小组,牵头开展阅读指导课教研活动。用制度保证课外阅读活动落到实处,促进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实施,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步伐。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篇4

  在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文化的力量已经逐渐成为高校自身管理与发展的积极需求,也是促进教育发展与进步的强大推动力。图书馆精神与校园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幽静的阅览环境和独有的书卷气息使图书馆成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学生对虚拟空间的高度利用,对电子资源的高频率使用,使图书馆的文化建设逐渐转向多元化,这就为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一、图书馆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一)图书馆文化构成校园文化体系的重要部分

  图书馆是大学教育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群体,在物质形态领域,依据建筑物、设备、图书等物质,构成大学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知识文化领域,图书馆拥有浩如烟海的藏书,不仅包含丰富的专业图书,还有各种文献资料和综合图书。数字化时代,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文献资料的内涵,内容丰富的影音资料融合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大学生可以通过具有“文献信息中心”之称的图书馆汲取丰富知识,获得各种文化熏陶。在形象文化中,图书馆的藏书体系、环境装饰、建筑格局、发展目标、服务态度等连同馆员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时时彰显着大学的教学理念,体现着校园文化,发扬着大学的精神。

  (二)图书馆是校园文化价值体现的重要载体

  一个学校的传统、作风、理想追求和精神构成了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校园文化中,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机构,是信息集散地,是校园文化精神源泉。网络环境中的高校图书馆,在保留原有馆藏的基础上,绝大部分都开始筹建了视听声像室、电子阅览室、无线局域网络、电子终端设备等,为用户提供大量的设备来辅助阅读各种非书资料,同时帮助学校的相关信息。

  数字化和学校的文化环境是不相脱节的,是校园文化和图书馆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电子环境中,依然要倡导文明的符合学校主旋律的校园文化,对于电子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也能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可度。另外,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的学科馆员队伍、高性能的设备与发达的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优势,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了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也提升了学生交流的便捷度。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形成良好的学、教氛围。

  二、数字化背景下的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价值内涵

  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是在制度、物质、精神三个层面对组织文化管理进行着实践,因此数字化背景下的图书馆文化也是组织文化之一种,在发展过程中,高校与图书馆文化建设是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一)物质文化层面——馆藏与馆舍

  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就是不断收藏、竭力保护和传递人类文明成果。一直以来,馆舍是图书馆存在的物质保证,图书馆的建筑往往是庄严典雅的建筑风格,宁静高雅的人文环境,灵活简约的布局分割,是当时社会大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的投射,也彰显着图书馆的精神内涵和内在价值观。在数字时代,许多图书馆都加大了数字化设备的投入,电子报刊、新书导读、检索服务等都采用了相应的电子设备。而这些也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的资源与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教育和文化等信息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传播的速度。新设备与原有的.图书馆环境的优化组合,创造了一个充满信息含量和文化内涵的现代图书馆内部环境。

  (二)精神文化层面——形象与素养

  图书馆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图书馆的个性特色和文化本质的集中反映。馆员的形象、职业道德以及图书馆服务精神时刻反映着一所图书馆精神文化与核心价值。馆员良好的服务、文明的礼仪规范和一心一意的服务精神有助于增进与读者的互动,促进图书馆更好地发展。馆员对于现代科技的掌握,数字化信息的服务水平,咨询服务的多样性,正是数字时代馆员新形象的一种很好的体现,图书馆积极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学术研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现代多媒体手段和传统的传播方式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活跃文化建设气氛,拓宽人们的知识面,进一步地提高和稳定了图书馆的地位。

  (三)制度文化层面——制度与保障

  图书馆内部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实现科学管理的依据,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体系是正确开展组织工作、积极发挥图书馆作用的保障,适度的奖罚制度有助于发挥员工创造性、提升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图书馆人才综合素质。规范的制度体现了图书馆成员普遍的价值观念和整体的管理文化,图书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基于校园文化体系的图书馆文化建设策略

  (一)以高品质的环境建设塑造高层次的图书馆文化环境

  阅览环境的优劣通常决定着读者的阅读心情,舒适的阅览环境使读者身心愉悦,有利于提升读者的探索热情和学习欲望,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随着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更新变革和读者的需求的增长,开放式服务、开架式管理、读者无障碍阅读都会使读者更加满意。由于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虚拟空间和现实的结合,传统的印刷书与现代网络信息的结合成为一种趋势,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资源的丰富,使得图书馆需要提供无线覆盖和更多的网络终端,开发基于馆藏资源、学与教结合的多媒体教学课程,同时创设更多的便于使用终端设备的休闲和学习的空间,在空间的布置上,既体现电子化设备使用的便捷性,又有时尚的环境布局,也体现图书馆高雅的文化环境,让图书馆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或看书学习,或休闲小憩,或查找资料,图书馆人性化服务、幽静的阅览环境、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良好的服务理念久而久之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社会知识、精神气质和道德修养。

  (二)以科学完善的文献资源建设打造文化辐射的平台

  高校图书馆不仅具有服务功能,还有教育职能,积极引导读者阅读方向,传递向上的价值观。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是海量的文献资源,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是书籍。馆藏建设的首先任务是保证教学科研的诉求,藏书的依据是学校的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以及学校的文化建设需求。竭力为校园文化服务,着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文素养,以及提升道德素养,跟紧时代步伐,关注热点,积极引导读者阅读。图书馆利用自有的专业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读者素养教育如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数据库讲座、搜索大赛、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增强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培养信息意识,提高利用信息的道德修养,引导读者掌握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

  (三)以健全的管理制度营造科学规范的服务环境

  组织性、规范性、秩序性是健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特征,健全管理制度是按照发展目标做事的重要保证。图书馆的制度文化体现着校园精神,遵循着学校的教学理念。健全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规范其行为,影响人们的服务态度,体现着图书馆的价值观,引导着图书馆的发展,同时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性化管理使馆员转变态度主动参与管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自觉发挥才智,主动参与到图书馆的发展事务中。这不仅使图书馆的决策更加正确科学,而且体会到自己和图书馆具有密切联系。

  (四)以良好的馆员素质和和服务功能发挥文化主体的支柱功能

  作为服务部门,图书馆管理员秉承的是读者之上的服务理念。高品质的馆员团队在服务中表现出来的是:端庄的服饰仪态、熟练的专业技能、文明的言谈举止,全面的文化修养、高尚的思想品德。数字时代,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主要开展以信息素质教育、综合文献检索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在服务模式、岗位设置和服务内容的变革等方面,这就决定了图书馆员拥有学术敏感性和信息服务素养。信息服务素养包括的内容宽泛。诸如:学习专业文化的能力;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使用分析文献工具的能力;概括抽象信息的能力;与读者的良好沟通能力。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整合信息资源、评价学术信息,根据读者的诉求,提供及时全面的咨询服务。所以,要通过外出学习、学术研讨会、讲座、培训等各种形式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信息服务素养可以更好地进行专业的咨询服务,推进学校教学以及科研的发展。

  优良的图书馆文化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巨大力量,积极丰富图书馆文化,在数字化背景下,有效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各种文化要素才能更好地提升图书馆文化力,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文化品位,最终实现高校图书馆的预定目标。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篇5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必然产生这所院校自身的文化积淀,时间越长积淀越丰厚。同时校园文化因为高职学生思想活跃,以及发展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对其价值取向和人格的影响具有可塑性。二是高职校园文化的独立性和开放性,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一线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职业学院,其校园文化更多地融入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高职教育需要行业拉动、社会参与,其本身的开放性也决定了校园文化的开放性。

  二、图书馆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定位

  (一)图书馆是高职院校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部门。近年来,高效图书馆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馆藏资源、宽敞明亮的馆舍、安静舒适的阅览条件和现代化的技术服务手段等,这些设施本身就是构成校园高品位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物质条件的支持。图书馆所营造出的这种优雅、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使读者能全方位地感受到环境与人的亲和力,无声无息地激发着师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意识和学习动机。

  (二)图书馆是高职院校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阵地。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载体多样、种类繁多,是校园最主要的精神文化资源,图书馆可以通过对馆藏的多文种、多类型、多载体文献资料的筛选、加工、集萃,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满足学生对文献的各种需求,把精神化成物质,向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支撑着校园文化的展开,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和质量水平,是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之一。

  (三)图书馆是高职院校建设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机构。高职院校图书馆富于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图书馆员良好的信息服务质量,在高职院校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围绕馆员和读者制定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既考虑职工管理的合理性、可行性和高效性,又体现了对读者的规范性、方便性和快捷性,同时在图书馆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其公正性和公平性,传达着浓厚的制度文化,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四)图书馆是高职院校建设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文献信息中心,而且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集散地。通过开展多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座谈会、举办专家讲座等,活跃读书气氛,调动学生读书兴趣。众多与文化有关的活动都可以在图书馆完成,如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知识的积累,科研课题的开展及学术交流等。因此,图书馆理所当然地成为高职院校建设校园行为文化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

  三、图书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导读工作。图书馆员绝非书刊搬运工人,馆员是知识和信息的管理员,理所当然地成为新读者的良师和老读者的益友。众所周知,大学生在阅读中具有一定程度的猎奇、从众心理,由此导致读书的随意性和片面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以信息技能为核心,以各专业知识为背景,为读者开展导读工作。

  (二)净化网络环境。网络具有无地域性、无时间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征,创造出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安装硬件防火墙,对不良的信息文化进行有效过滤;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打造具有广泛影响的网上文化平台;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巩固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促进广大读者自律的养成;加强网络依法监督,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

  (三)提高馆员素质。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形象代言人。馆员的敬业精神、学识水平、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影响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程度。图书馆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倡主动、人性化的服务,以良好的形象、和蔼的态度、优雅的举止、规范的语言、文明的行为,竭诚为读者服务。同时,图书馆员还要通过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方式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四)开展教育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发展,高职高专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紧跟时代步伐,唱响主旋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我院图书馆联合学院团委及有关系部,组织开展以“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促进了读者阅读经典习惯的养成;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活动,吸引新生利用图书馆;组织以“享受阅读生活,培育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大学生读书月”活动,推进我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开展“争做文明读者,构建和谐图书馆”活动,提高读者的文明修养,让文明行为在校园落地生根;为了展示了中华汉字书写的真谛和魅力,督促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图书馆协助有关部门组织举办我院学生首届汉字听写大赛,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自我塑造与成长。通过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我院图书馆文化,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篇6

  一、引言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发起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大多数高校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发展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并按照数字校园架构初步建立了公共支撑系统多种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应用系统,但仍然存在着网络出口紧张,数据中心容量不足、业务系统缺乏整合、资源共享机制不畅、信息孤岛等突出问题。

  二、智慧校园的内涵

  智慧校园[1]作为一种全新的校园信息化形态,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但笔者更加赞同智慧校园是指集成各类应用服务系统,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把校园中分散的信息化系统和各种软硬件资源整合为具有高度智能化、协同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有机整体,以实现校园环境全面感知、网络互通、学习环境开放及师生个性化服务,提高各应用系统的交互响应速度、灵活性以及准确性,使人们能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新模式。

  三、智慧校园建设思路

  在建设智慧校园时应该将现有的基础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共享的虚拟资源池,把逻辑资源按实际需求同时提供给多个应用。虚拟化集群的建立,可以有效减少服务器数量的增加速度,简化了服务器管理,降低了运行维护复杂度和成本,同时也会明显提高校园服务器利用率、网络灵活性和可靠性。

  四、智慧校园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本身具备开放性和共享性,因此可以为高校提供安全的数掘存储中心,解决存储资源不足问题。把内存、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使资源利用率提高,并运用原软硬件资源实现大规模计算与存储,从而实现超级计算机的性能,通过校园网为师生提供服务,实现海量计算、大规模数据处理等功能。

  1、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理想模式就是无需人工服务,使图书馆管理更加完善。将所有图书由条形标签换为RFID,可实现实时监控馆藏图书,及时更新数据,掌握馆藏分布与数量。与此同时也方便将馆藏资源数字化。借助智慧校园系统全面对接图书管理系统,将用户借阅信息读入手机卡中,轻松实现阁书的借阅、归还,还可通过短信完成查询、预约、到期提醒、续借等增值服务。

  2、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系统应用到实验室中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和智能插座等。如实验过程管理可利用帮助学生方便地获取实验步骤、操作要点、使用帮助等信息,并在实验过程中仪器设备使用不当时,自动警告并中断实验过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实验数据可以被实时采集并以适当的方式提供给实验者,实现实验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

  3、智慧门禁。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方便高校实现门禁,充分利用学生门禁信息实现失联告警系统,保证学生安全。师生进出校门实现自动检查登记,系统自动阅读到校园卡信息,通过屏幕显示通过人员信息、照片,自动放行。系统存储出入记录,学生管理部门通过系统可以直观即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以及进出校园的时间。

  4、智能教室。智能教室包括智能照明、智能温控、智能光照度控制、智能通风控制、噪声控制等。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使教室内环境因素及每一盏灯都能遥测和遥控,并定时反馈状态信息,根据环境参数及光强度实现动态控制,实现低碳环保节约能源。

  5。智慧设备。校园中的各种公共设施也可以通过智慧校园系统连接在一起,若有设施出现异常,便会及时通过智慧校园系统向维修人员发送警告信息,告知出现异常设施的位置及异常情况,以便及时维修。

  6、智慧宿舍。智能宿舍空间[2]的感知模块,包括数据信息集、数据智能分析和智能反馈信息服务,其数据应服务于其他智能空间。其服务涉及面比较广,包含住宿(如学生信息、住宿状态、床位数量及状态)、水电、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度、纪律卫生、设备资产的报修与管理、人员出入及夜晚查寝、分区广播呼叫等。

  7、智慧操场。学生体育锻炼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活动。使用RFID技术,在操场体育器材上安装RFID读卡器,结合学生一卡通,使用RFID读卡器读取学生进操场时间、参加的各种体育锻炼的时间以及离开操场时间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学生日常锻炼相关信息,以便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监管。

  结束语:高校信息化日益成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潮流。然后建设高校智慧校园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我们必须做好整体规划和设计,从应用出发,更好更加有效的推进智慧校@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篇7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的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相关校园读物的管理制度。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博雅校园氛围。

  学校以图书馆为主阵地,扎实推进课外读物遴选配置和推广利用、加强各学科组与图书馆的联动,支撑和保障课程教学改革。

  1.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课外读物管理审核小组,加强组织保障,使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使本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成员由校长、书记、高校专家(家长代表)、课程教学部主任、行政服务部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图书馆馆长等组成。

  2.规范配置流程,杜绝问题图书进校园。购买合法、正规渠道出版物是对进校园课外读物选购的基本要求。在市、区两级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学校多年来一直注重对采购图书源头的规范,严格审查供书单位实体书店资质,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问题图书进入校园。

  3.评议审核推荐书单。认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校图书馆的.图书配置严格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文件规定,认真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并加强馆藏图书适宜性研究。审核小组负责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4.严格管理,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学校也接受校友和在校师生捐赠,所有图书均需经过审核小组的严格审核。对受捐赠的图书进行审查,凡进必审,关注“方向性”。由图书馆对受捐赠的图书完成消毒工作后,方可进入流通借阅环节。

  5.完善清查制度,结合资产剔旧每学期开展馆内图书清理工作,发现不适宜的图书及时下架。

  下一步,学校将以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和上海市教委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相关要求为契机,扎实把好课外读物进校关口,集全体师生之力打造优质的阅读生态圈,以“多读书、读好书”为目标,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篇8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20xx]2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通知》、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稿)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学校,充分发挥图书馆教辅功能与知识育人功能。特制定以下五个制度。

  一、课外读物进校园推荐工作报备制度

  1、学校成立由学校校长、书记负责,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学科教研组组长和图书馆等相关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校所有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2、各类进校园的课外读物须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课外读物推荐和选用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进校园课外读物必须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规定或存在《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

  3、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由学校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学科教研组组长、图书馆负责人、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初选目录推荐小组,形成初选书目,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4、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对初选书目进行评议,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5、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明确采购渠道,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局图工委审核备案。

  6、学校应向师生和家长主动公开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教师对学校推荐的书目负有导读责任。

  7、各级各类需要在校园内使用课外读物的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不得接受请托、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

  8、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由教师所在学科教研组组长认可,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学校管理工作组备案。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9、学校将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要求纳入校纪校规以及年级和班级公约等制度进行规范,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建立学生自带读物进校园自治管理制度。

  10、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切实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外读物读书活动审核制度

  为规范课外读物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从而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现制定课外读物读书活动审核制度。

  1、学校成立由学校校长、书记负责,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学科教研组组长和图书馆等相关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校所有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2、课外读书活动的荐书原则

  学校对各级各类需要在校园内使用课外读物的活动都要审核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要求

  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学校每学年举办“读书节”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4、课外读书活动审核流程

  1、教导处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2、根据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活动教师因活动需要,向学生推荐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通过教研组商议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教导处备案。

  3、教师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及语文教师报备。等具体审核人审核符合要求,经教导处备案之后再带。

  三、课外读物教师荐书管理制度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管理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进课外读物,要严把12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1、学校成立由学校校长、书记负责,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学科教研组组长和图书馆等相关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校所有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2、教师荐书原则

  课外读物推荐,要坚持五大原则的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需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满足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要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3、基本标准

  课外读物推荐要符合思想标准,进校园课外读物要符合以下基本标准。

  1)主题鲜明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

  2)内容积极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的价值。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3)可读性强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

  4)启智增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4、教师荐书的流程

  1)教师列出所需要的荐书目录。

  2)教师把所需要的书目报所在备课组和教研组审核。

  3)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根据《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进行审核并报教导处备案。

  四、学生读物自治管理制度

  为了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管理办法》要求,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学校制定了学生读物自治管理制度。

  学校将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要求纳入校纪校规以及年级和班级公约等制度规范,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

  1、建立组织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由学校校长、书记负责,政教处、各年级的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各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和本班语文教师和图书馆等相关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校所有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2、班级工作内容

  1)班主任要对《管理办法》进行宣传,对十二种不良书籍要让学生知晓,对学生书籍进行一次大清理。

  2)每班对学生自治管理读物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3)每周定期对学生课外书籍进行清理,并制定相应的班级公约。

  4)班级成立班级学生读物管委会。

  3、制定相关的责任制度

  1)班级学生管委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定期清理学生所带书籍。

  2)对不遵守课外读物管理的同学,班主任要进行批评教育,品德等第降一级。

  3)对不听劝阻的学生要联合家长和学校进行批评教育,品德等第为不合格,并进行重点教育直至其改正为止。

  五、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备案制度

  1、学校相关受捐赠课外读物部门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的来源,确保合法性。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捐赠读物,一律不予接收。

  2、学校相关受捐赠课外读物部门确认受捐赠课外读物事宜背景,确保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3、在相关受捐赠课外读物部门初步审核后,学校组织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领导小组人员对受捐赠课外读物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审核,确保对捐赠读物的价值取向和适宜性严格把关。

  4、图书馆负责人如实填写《嘉一联中受捐赠读物进校园备案表》交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副校长、校长审核通过后,上交教育局图工委审核备案,审核通过后方可接受捐赠。

  5、总务处规范做好进校园课外读物的卫生管理工作,对各种渠道捐赠的课外读物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篇9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校园,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室“五项管理”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制度,望各部门遵照执行。

  第一条为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我校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我校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第三条我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

  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适宜性。符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适度性。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第四条我校进校园课外读物要符合以下基本标准:

  主题鲜明。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重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

  内容积极。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价值。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可读性强。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

  启智增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第五条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我校中小学生课外读物:

  (一)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污蔑、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模人物,戏说党史、国史、军史的;

  (二)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反华、辱华、丑华内容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

  (四)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五)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内容,宣扬宗教教理、教义和教规的;

  (六)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

  (七)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

  (八)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

  (九)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十)存在科学性错误的;

  (十一)存在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及不当链接,违规使用“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等字样的;

  (十二)其他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第六条中小学部负责组织我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第七条中小学部对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程序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教研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中小学部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

  第八条我校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我校不组织统一购买。

  第九条我校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第十条我校将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读书角,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第十一条中小学部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第十二条中小学部要杜绝以下情况的发生

  (一)进校园课外读物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推荐的;

  (二)进校园课外读物不符合本办法原则、标准、要求的;

  (三)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

  (四)接受请托、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行为管理制度2

  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挂你,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作用,威海市新苑学校特制订《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制度》如下:

  一、明确责任制度

  成立“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禁止任何人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二、严格读物管理

  1.建立健全进校读物审查机制,不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校本课程不编写出版教材。

  2.学校给各位家长推荐的各学段“学生课外读物目录”必须是在国家批准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选择,每学年1次推荐,并由学校分管领导审核才可向家长推荐。

  3.各任课教师、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4.接受捐赠书籍必须先明确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

  5.不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三、优化阅读环境

  1.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组织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2.教务处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推荐原则、程序按《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执行。要广泛开展阅读能力提升工程,以语文教研组为主体成立专家组,参照《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读书目》,结合实际制定适合本校学生阅读能力的推荐书目,向学生推荐经典类和前沿类的优秀读物。

  3.学校图书馆定期更新图书,提高图书馆的使用率。严格遵守图书室和班级图书增新剔旧和进室、进班审查制度,及时补充更新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篇10

  为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依据教育部印发《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组织机构

  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二、推荐原则

  (一)方向性。

  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全面性。

  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三)适宜性。

  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四)多样性。

  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五)适度性。

  中小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具体实施

  具体实施要求见《xxxx小学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制度》。

  四、管理监督

  1、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学校加强对图书馆购买、教师推荐、学生携带进入的校园读物管理。

  2、定期开展有关课外读物的问卷调查,及时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篇11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属于专科层次范畴。它的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岗位技能,面向社会培养能熟练地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或行业的技术及服务规范,符合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高职院校图书馆与高等院校图书馆相比更具有其专业特色和特点,是为教学、科研、生产提供服务的,其职能主要体现在服务和育人上,为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知识和信息。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成及特征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社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在大学校园的反映。广义的校园文化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第一,物质文化形态,即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如校园地理环境,建筑群布局,艺术文化设施等。第二,制度文化形态,即以社会关系反映出来的文化。如学校的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等。第三,观念文化,即以理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形态。如办学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校风,学风等。第四,心态文化,即内隐于师生中无形的深层文化形态,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情感方式、审美情趣等。[3]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一般的企业文化、军旅文化、商业文化、村落文化、节日文化有着质的区别,它指的是在高职院校内发生的,以学生为主要载体,教师为导向的,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文化氛围和文化现象,包括校容校貌,教育与管理制度,全校师生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等。高职教育有高等性、职业性、实用性、层次性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1] ,校园文化有其自身的功能:德育功能、美育功能、升华管理功能[2] 。

  (二)高职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力量,但它对学生的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有时甚至能达到许多强制性力量无法实现的目,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学习功能设施,对于校园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图书馆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通常有这样的感觉,进入一个学校最引人关注的是教学大楼、科技楼和图书馆。由此可以看出这三项建筑是高等学校校园风貌的体现者,其中图书馆则是这三者中最具有代表性与综合性的一个,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高职院校图书馆体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性质和特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一般高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职业性,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及活动的开展更是体现了职业性与生产性的特点。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自身的建设,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前进的推动者。

  高职院校图书馆体现校园的审美娱乐性。总的来说体现在三个方面,提供书籍阅览、提供娱乐场所、创造审美性文化氛围。图书馆内外的文献书籍、装饰美化物品、标语或标牌、墙报和壁报等都是审美文化的创设。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引领的层面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事物和现象,在人们的头脑中不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看书学习的实体[4],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可以归纳为物质层面的图书馆、制度层面的图书馆、精神层面的图书馆。高职院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引领者,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进行思想政教育,是课堂教育的继续与补充。笔者将从三方面来谈高职院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的引领。

  (一)图书馆对校园物质文化的引领

  图书馆作为一个场所是一个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实体。图书馆物质设施包括馆藏文献、馆内外环境设施、馆职工及工作设施等。校园物质文化是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包括:校园地理环境,建筑群布局,艺术文化设施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图书馆更是汇集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积累的文明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实体场所,是高职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看书学习的良好场所,为高职学生提供文化、思想、道德及专业知识的文献,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之一。它让学生学习知识,开阔视野,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完全能够体现并帮助学生提高校园学生的认知文化、审美文化和价值文化的目标,起到引领校园物质文化的作用。

  (二)图书馆对校园精神文化的引领

  图书馆在工作、运转和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特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它还包括图书馆的群体意识和职工的工作作风、道德情操、服务哲学等。校园精神文化包括观念文化和心态文化。观念即以理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形态。如办学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校风,学风等。心态文化即内隐于师生中的无形的深层文化形态,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情感方式、审美情趣等。

  图书馆有浩瀚广袤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有利用价值的文献,并有序排列,指引学生进入到这一知识的殿堂,学生可以与大师们进行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与碰撞,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5]。《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实行)》,明确规定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坚持开展“修身、立德、爱馆、敬业”的思想教育。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中心,以校园为主要场地,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图书馆是学生群体学习和活动的良好场所,有利于师生以及图书馆馆工作人员形成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认真学习和工作的作风,这种作风将带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和体系的建立,学生长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的图书馆中学习或参加活动,他们也将不自觉的学习这些学习和服务精神,进而带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三)图书馆对校园制度文化的引领

  校园制度文化,即以社会关系反映出来的文化。如学校的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等。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其毕业后直接面向社会基层,是第一线的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这一办学方向和特点,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具有浓厚的社会性和职业性。图书馆的制度文化是指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奖励制度、部门岗位职责、图书馆借阅等各项管理制度是图书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连接中介,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有力保证。合理的图书馆规章制度、严格的纪律、科学的管理等方面,是图书馆工作稳定有序的进行的有效保障,由于高职院校教育的职业性和社会性,学生在更专注所学的知识是否符合职业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当他们发现图书馆科学合理的制度使师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对每个馆员、师生具有习得励志的作用,他们也会慢慢学习图书馆的优秀制度以便适应以后在工作的制度。这样,图书馆的制度就潜移默化的作用于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

  三、 加强措施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高职院校图书馆有文化性和育人性的特点,所以它与校园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它以自己的文化储存、文化设施、文化创造和文化服务,去支持和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现实中,高职院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并不明显,具体表现在:一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没有利用好图书馆的作用。二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参与到校园文化现设的力度有限。笔者认为应该加强措施使高职院校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一)加强图书馆环境建设体现校园文化

  图书馆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场所,具有文化传导功能。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图书馆的文化传导功能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图书馆环境建设包括内部氛围营造和外部景观设施布置。图书馆的建筑就不仅是一般的实用性建筑,而是有强烈的文化内涵的文化建筑。图书馆建筑的室内外空间环境,是构成校园高品位环境设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格独特的馆舍建筑,浩如烟海的图书杂志,整洁明亮的读书空间,画廓、墙报等各种宣传园地,再加上亲切文明的馆员,学校图书馆所营造出的这种优雅、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在无声无息中营造出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勇于探索、追求创新的一种氛围。为学生提供了智力开发、道德教化、技能培养、情操陶冶的条件,为学生的禀赋和能力的充分开发创造出一种宽松的环境,使学生在不断充实和提高中,以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宽敞明亮的阅览室、书库和现代化多功能的电子阅览室及多媒体报告厅等,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物质条件的支持。我们在强调外部设施重要性的时候,千万不能忽视图书馆最重要的功能——提供文献资料的功能。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结合学校专业特长构建以高职专业和课程设置为导向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在馆藏建设上须要有适应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适合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信息资源。因为学校的教育依托的是专业和课程,所以图书馆服务必须以专业和课程为中心,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也必须以专业和课程设置为导向,只有这样服务才有针对性,才是抓住了高职院校发展的特色和方向。

  (二)加强图书馆制度建设推动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加强人事制度、奖惩制度、日常业务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与使用制度等的建设。

  首先,提高对这些规章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管是图书馆领导还是一般工作员工,都应该认识到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做到不抵触、不破坏、积极支持维护图书馆制度。高职院校由于其学生的生源的复杂性,其图书馆的管理更是比一般院校更加有难度,因此,加强对规章制度重要性的认识是图书馆制度执行的提前。其次,认真总结经验,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质量。图书馆的制度也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在工作中总结过去的经验并借鉴其他高职院校的经验来改革自身的制度,但在改革中一定要注意其可操作性,并将这些成功经验用制度确定下来,并行成行之有效的规范。最后,强化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与追究力度。对执行规章制度监督应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规章制度本身应有监督条文,二是制度的实施应有监督部门。有了规章制度能否贯彻落实坚持下去,需要强化检查和监督,否则容易落空,图书馆可以通过联合学生会建立图书馆制度维护社团或组织等。

  (三)加强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引领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来引领校园文化。首先,提供文献资料和场地开展校园学术活动。高职学生为二流生源,且实训时段大幅增加,又受到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等媒体的冲击,文本阅读时间越来越少,阅读习惯和能力比较差。若缺乏良好的阅读熏陶,没有终身阅读的内驱力,没有一定的理性知识为依托,学生就很难可持续发展,这将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生命力。图书馆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和联合师生开展学术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指导并协助,以点带面,为营造学习型校园注入生机和活力。文化服务是图书馆加入校园文化活动的最主要的形式。教师申报课题、学生撰写论文、学生等级或职业技能证书考试时,图书馆可以提供专门的资料室或电子阅览室供他们使用,提供“特殊”帮助,或是学生需要学科竞赛时可以学生借阅比平时更多的书刊资料等。

  其次,图书馆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高职院校图书馆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特色的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图书馆可以组织各种体现高职校园文化特色的文化活动,教师的备课、学术交流,学生的课外活动如专业技能演示、读书和评书活动、演讲、学生就业教育、书法、摄影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社团组织如文学社、艺术社、报社等也会融入其中,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使学生共建文明阅览室,使图书馆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最后,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文化素养与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校园文化服务。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结构是指图书馆相关人员的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的有机构成的状况,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结构包括整体知识结构和知识面状况。图书馆人员文化素养是指图书馆相关人员经过学习、实践、接受影响而形成的较为稳固的文化意识文化行为达到的程度。包括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度、政治思想等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图书馆人员的服务技能包括:表达能力、管理组织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为了达到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文化素养和服务质量,图书馆可以通过定期学习、考核,参加服务技能培训等方式。总之,高职图书馆应积极引导图书馆馆员树立“人本服务”的理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日常工作中开展文明礼貌服务,通过馆员热情的服务、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文明的行为举止来影响校园学术氛围和达到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目的,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达到服务育人的效果,发挥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精神熏陶作用。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篇12

  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审核制度。

  一、成立审核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职责:对进校园的课外读物做好审核,杜绝各种商业宣传进校园,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备案与登记工作。

  二、审核要求

  1、课外读物进入校园都要经过教师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经教师会议通过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2、凡发现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要求立即停止发放,依法清理整顿传播色情、低俗信息等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的课外读物。

  3、要确保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的内容在思想性、科学性和适宜性等方面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要求,体现素质教育导向。要以有效服务教育教学、不增加教师工作和学生课业负担为原则。合理选用课外读物,严格控制数量,防止影响正常教育教学。

  4、凡未经备案审查的课外读物,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传播,不得在课外统一组织或要求、推荐学生阅读未经审核备案的学习类课外读物。对违规传播、疏于管理并造成不良影响的相关人员要严肃问责。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篇13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有别于社会整体文化和其他文化现象的组织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向人们提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高校的校园文化相对于社会文化大系统来说,既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个性。从内涵上讲,高校校园文化至少应抱含如下几个层面:

  1、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抱括教学、科研、生活的物质条件,校园环境和设施以及运用这些物质资料的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高校校园文化存在的基础;

  2、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园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社会规范以及长期形成的校风、学风,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层;

  3、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各种精神文化的组织与设计;四是校园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行为准则。各个层面之间有机联系,各个层面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和升华才能真成形成。

  二、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

  1、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物质文化标志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包括校园整体布局规划、教学科研设施、校园建筑、校园环境。图书馆向来是高校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无论是外形设计,建筑布局还是优美的绿化,优雅的室内环境,都折射出校园文化的底蕴,发挥着陶冶师生情操的作用。

  2、图书馆是高校学生的重要“第二课堂”

  如果说教室是高校学生的第一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那么,图书馆则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但是,由于我们的课程设置不可能完全襄括每一个学生所必须具有的所有知识和技能,这就使得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第二课堂的全面开展,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现代化的信息设施与手段,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资源共享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条件。这就使得图书馆成为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

  3、图书馆是高校师生实现知识创新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地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对启迪学生思想,扩大知识视野,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学术探索,强化学术气氛的作用是其他教学形式所难以替代的。面对知识经济社会,教师要注重知识更新,保持学科知识的前沿性进而实现知识创新,大学生要在信息社会求生存,求发展,就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和各项技能。图书馆为高校师生敞开着求知的大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求知天地,他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的各类文献资料、信息资源开发潜在智能,锻炼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要,大学生们可以在这里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娱乐身心,提高人文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搞好服务教学,服务科研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藏书丰富、设施设备先进、信息量大、宣传方式多样的优势,更多地担负起先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努力成为推进先进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

  1、引导读书,倡导阅读,助推校风学风的根本好转

  为加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风学风的根本好转,图书馆针对高职学生参差不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等特点,与各系、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以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弘扬读书明理,求知成才的新风尚为目的,制订了《打造“书香成职”行动计划》方案,把学生读书活动纳入各院、系学风建设范筹,让读书活动既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院学风建设,校风建设的重要载体。

  (1)提供“经典书目”,发挥导读作用

  为了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图书馆与各系、部教师一起为学生提供了有助于他们扩大知识视野,提高专业技能的专业图书和人文经典图书目录,分别形成专业图书100本和人文经典图书100本供全院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并在图书馆内设“经典图书借阅区”以方便其借阅。

  (2)以读书为主题开展征文比赛

  通过开展征文比赛,举行优秀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展,并将学生参与读书活动情况纳入评优、评先管理,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使读书活动蔚然成风。

  (3)开展读书知识有奖赛

  根据图书馆提供的推荐书目为主要范围印发竞赛题,并对优秀者进行表彰奖励。

  2、加强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校园物质文化氛围

  良好的借阅环境,往往能起到催人奋进,激励向上的作用。我们本着“读者第一,利用至上”的办馆理念,科学合理地进行了馆舍布局,努力营造一个优美、舒适、文雅、有序的读书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图书馆成为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品位的重要阵地。

  3、加强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增强图书馆文化感染力和阅读疑聚力。

  我们除了利用图书馆主页进行馆藏文献的宣传报道以外,还利用图书馆门前的报栏、图书馆宣传栏、壁报等途径展示新书通报、好书推荐、阅读排行榜、图书馆文献分布图、图书馆动态等,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感染力和阅读疑聚力的作用。

  4、创设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机制建设,它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那么图书馆制度文化则是落实办馆理念,发挥图书馆职能的前提条件,图书馆要本着“读者为本,利用至上”的原则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做好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以确保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应用的作用。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 篇14

  为了落实“五项管理”精神的要求,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审核制度。

  一、成立审核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对进校园的课外读物做好审核,杜绝各种商业宣传进校园,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备案与登记工作。

  二、审核要求

  1、课外读物进入校园都要经过教师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经教师会议通过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2、凡发现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要求立即停止发放,依法清理整顿传播色情、低俗信息等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的课外读物。

  3、要确保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的内容在思想性、科学性和适宜性等方面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要求,体现素质教育导向。要以“有效服务教育教学、不增加教师工作和学生课业负担”为原则。合理选用课外读物,严格控制数量,防止影响正常教育教学。

  4、凡未经备案审查的课外读物,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传播,不得在课外统一组织或要求、推荐学生阅读未经审核备案的'学习类课外读物。对违规传播、疏于管理并造成不良影响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要严肃问责。

  5、严格对标对表核查,是否有《出版管理条例》的12条负面清单列举的书籍。

【校园读物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制度03-07

校园课外读物管理制度03-06

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制度03-06

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制度15篇03-07

校园读物排查总结01-24

中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制度03-06

中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制度03-06

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制度03-24

读物管理制度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