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4 09:57:5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通用)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4、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领悟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四、导入新课

  如果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上帝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

  所以才创造出母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五、教学新课

  (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请同学们翻开书,集体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明确:(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5)互敬互爱的·家人

  (同学们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肯去发掘,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那他们是怎样营造的呢?他们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并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品味分析)4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研读赏析

  (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应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确。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没有?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做装饰,还是作者别有深意?)

  4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的,很显然不能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作者这几句轻描淡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让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4

  7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好的呢,我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请同学们拿起笔,任选一个题目,迅速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好的,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2)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3)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6

  (4)(同学们的描写细腻生动,想象也切合情理,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经达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说法就是成了他们肚子里的一条蛔虫。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4

  (四)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饱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淌着。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知心的人倾诉。学校12月份要举行一个发短信比赛,现在我们就先预演一下。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6

  (五)教师小结: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1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朗读感悟,了解他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3、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4、分角色朗读对话,通过表演读,读出它们各自的语气。

  重点:通过第4—7自然段,围绕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品读课文,读出青蛙和小鸟各自的语气。

  难点:了解动物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理解寓意,懂得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教学方法:粗读到细读。层层体会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修改

  一、导入新课:

  1、看图猜成语

  2、引入话题:同样的天,它们看到的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一起去探个究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中领悟。

  (一读课文)

  1、师:请把书翻到第60页,读读课文,看看它们在争论什么呢?

  发口令:手捧书,头正肩平脚着地。

  评价:你真会读课文。

  (二读课文)

  2、师:那么青蛙和小鸟都说天有多大呢?请我们的同学再次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做到了就给自己打星,看谁最快读懂。

  屏幕出示:

  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朗读课文:

  ★自己自由朗读课文。

  ★★和同桌一起分角色读。

  ★★★在朗读时,还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和表情读。

  3、交流:

  师:小动物对天有什么看法,谁读懂了?

  (师相机板书:天无边无际,天井口那么大)

  评价:他读懂了吗?表扬他——顶呱呱。

  师:一起来说,小鸟说天(生:无边无际)青蛙说天(生:不过井口那么大)

  (三读片断)

  4、学习第二次对话:

  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谁知道“无边无际”的意思

  师: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无边无际呢?我们学着小鸟飞一飞,张开你的翅膀。(播放各种画面:小鸟飞过雄伟的高山,飞过宽阔的大海,飞过美丽的草原,飞过无垠的沙漠,)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一边,天可真是(生说:无边无际)

  师:谁来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评价语言):

  要是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你用感叹的语气读出了天的大。

  从你的朗读声中,我看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天空。

  天真的是大得望也望不到头啊!

  师:让我们一起告诉青蛙吧。

  师:可是青蛙却不相信小鸟说的话,认为它在说大话,知道“大话”什么意思吗?

  师: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为什么 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呢?

  师:所以青蛙觉得有点——不相信,不可思议,疑惑

  师:那么谁能读好青蛙说的话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读出了什么语气?)

  评价:你的朗读声中,我听到青蛙的自信的同时,还带点骄傲的语气呢。

  师:谁愿意和小鸟一起来争论,要是再加上动作就更棒了,一起来争论争论吧!

  5、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可是青蛙看到的为什么和小鸟的不一样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原因呢?(生读课文)

  师:你从那句话看出来的(生读)

  评价:你真会读书,

  (出示第三次对话)

  师:青蛙天天坐在井里,为什么看到的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体验:老师呀想一起和我们同学做个小实验。我们现在就当一回井里的青蛙,我们把课本卷成圆筒,一只手捂住眼睛,一只手举起圆筒看黑板,看到了吗?现在请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现在请看黑板,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的黑板和从圆筒中看到的黑板有什么不一样?

  评价:你很会观察,

  师:谁知道为什么呢?

  师:正因为这样,青蛙才那么肯定,我们就学学他自信的语气来读一读:“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青蛙笑了,他肯定地说/自信地说/骄傲地说/自以为是地说

  引导学生读青蛙的话

  师:所以无论小鸟怎么说,他还是没有相信小鸟的'话,那么小鸟想出了什么办法呢?让我们来帮小鸟一起劝说一下吧!齐读“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四读对话)

  小鸟和青蛙争论的多激烈啊!那你们想不想学小鸟和青蛙一起来争论争论(大屏幕投影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师:这时,青蛙和小鸟都笑了,他们为什么笑了?

  三:拓展延伸

  师: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跳出井口来,你说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分层作业设计:

  A、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井口,看见了()的天空,飘着()的云朵,()田野种着()。青蛙惭愧地说:“()。”

  B、想一想,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请发挥想象。(可选几个词语:无边无际、一望无际、白云、河流、田野、树木、一排排高树,听到、惭愧、自以为是、目光短浅、见多识广、改正)

  评价:外面的世界课真精彩呀!

  你真是一只知错能改的青蛙。

  师:你们现在还愿意回去吗?为什么?

  师:看来小朋友都不愿意做一只井底之蛙。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揭示“坐井观天”的含义

  要是这只可怜的青蛙永远呆在井里,就看不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了。所以人们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眼界狭小,看东西看不到全貌,见识短浅的人。

  师:平时学习生活中,不想成为“井底之蛙”,我们该怎么做呢?

  3、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在下课前老师送你们一句话,一起来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就是坐井观天意思相反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下课。

  作业布置:A、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找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出示:青蛙和小鸟在争论( )

  生自由朗读课文。

  指名生交流,(屏幕出示):天有多大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指名学生说

  屏幕出示:青蛙认为天{ },小鸟认为天{ })

  (生说:预设:形容一眼望不到边,看也看不到边,很大)

  指名生读。

  齐读第5自然段

  生:吹牛,撒谎

  预设:生:青蛙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可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

  学生自由练习读

  指名学生读

  生评价:

  同桌合作读

  小马扮演青蛙,小羊扮演小鸟表演读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学生体验、观察

  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井壁把青蛙的视线挡住了,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

  请小组同学读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三次对话

  小组合作朗读

  小组竞赛读

  交流:青蛙笑小鸟错了;小鸟小青蛙错了,还自以为是;

  请学生展开想象,小练笔

  指名生读

  学生发表看法

  预设:在井里看到的东西太少了;外面的世界实在是太精彩了。

  指名生说:多看课外说;多到外面看看;多参加课外活动。

  小组合作表演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和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意,感悟蒙生妈妈强忍失子之痛,佯装不知,坚持给战士们写回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

  1、理清事情的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雄母亲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体会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教师:可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抗战资料。走访家长,了解书信常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理解“殊死”等词语。

  2、再读课文,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了解事情的起因。

  预习学案:

  1、预习本课生字新词。

  (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方法:可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完成任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1、辩词导入,引生入文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说谎”对不对?为什么呢?(不对,骗人,不诚实等)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一大群人在说谎。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师板书课题(“不平常”用红色粉笔写)学生读课题。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挖出题眼“不平常”留作悬念激趣。

  (信为什么不平常呢?)

  二、预习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拿出预习笔记,交流字词的预习情况。

  3、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语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

  (“寡”字在书写时,注意下面是“刀”,不要写成“力”了。)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如:“敌众我寡”、“殊死”、“惨烈”等词,师引导学生一起品味体会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内交流预习笔记。

  (“我”的战友赵蒙生在一次战役中牺牲了;为了不让英雄的妈妈伤心,战友们代赵蒙生给母亲写信。而这位英雄妈妈在接到第一封信时,就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在了,为了让战士们安心打仗,她强忍失子这痛,坚持托人代笔回信的感人故事。)

  5、全班汇报总结,初步明白课文内容:他们不是撒谎,而是为了安慰抗日英雄赵蒙生的妈妈不要伤心难过而写的信,这是善意的谎言。

  三、质疑探究:

  师: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明白了这些人写信“撒谎”的原因,故事了解到这里,孩子们,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生共同质疑:

  1、文中写了几封这样的信?这些信是是谁写给谁的?

  2、“不平常的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

  过渡:同学们提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那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定不逊色,下面请孩子们发挥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以上问题。看看谁是最棒的!

  3、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在小组内与合作伙伴交流。

  4、班内展示:

  (1)生汇报:课文中一共出现了三封这样的信。

  A、分别指名读一读这三封信。

  B、这三封信分别是谁写给谁的?(第一封信是排长替牺牲的.战友赵蒙生写给母亲的;第二封信是赵蒙生母亲请人写给儿子的;第三封信是替赵蒙生母亲写信的大叔写给战士们的。)

  (2)生汇报:“不平常的信”具体指的是第三封信。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第三封信,谈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从中感受到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4)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条理。

  引导学生沿着“起因(赵蒙生牺牲)――发生(排长写信)――发展(英雄母亲托人代笔回信)――结果(最后一封信)”这一线索,理清文章的条理。

  5、了解故事的起因。

  师导读:同学们,现在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战友赵蒙生牺牲的那次战役中去。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象画面。

  (2)同桌交流:听同学读了这两段话,你们脑海里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一个是战火纷飞的画面,一个是战士们因为战友赵蒙生牺牲了的悲痛场面。)

  (3)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殊死”、“至关重要”、“尽管、、、、、、但、、、、、、”、“非常”、“落荒而逃”、“光荣牺牲”)

  四、达标检测: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封信为我们阐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出示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拓展:

  总结:同学们,赵蒙生牺牲了,他死得悲壮、死得光荣。但对于失去战友的战士们来说这是一件悲痛的事情。这要是让赵蒙生的母亲知道了,她该有多伤心啊!所以才有了战士们定期给英雄妈妈写信的“欺骗”行为。从这些欺骗行为中,我们也感悟到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

  拓展:生活中你们有过这样类似的“欺骗”行为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后练习2的词语。

  2、有感情地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不平常的信

  赵蒙生牺牲

  (起因)

  排长写信

  (发生)

  英雄母亲回信

  (发展)

  最后一封信

  (结果)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这是一封什么样的信,问什么说它不平常,了解信中的内容,知道生活中会有善意的谎言,一定要了解情况,做好自己的判断。让学生也感悟到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诵读三篇描写科学家的故事,了解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以及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预习要求:

  朗读课文,搜集一些描写科学家故事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的一生,生命最为宝贵。然而在追求科学的征程中,有人竟不顾自己的性命从事科学研究。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为科学而献身》。

  二、指导学习《为科学而献身》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可敬的卡尔施密特博士去世了,但他在生命最后一刻的`作为却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3你想对卡尔施密特说些什么?

  三、学习《“笨头笨脑”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

  1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 的笨学生,为什么会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这说明了什么?

  2当后来有人问起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3出示“愿望只是美丽的彩虹,行动才是浇灌果实的雨水”。齐读。

  四、学习《女宇航员的故事》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位女宇航员?用自己的话说说她们的故事。

  2出示“巾帼不让须眉”。齐读。

  五、交流各自搜集到的科学家的故事。

  《亲近母语》第十四单元雷雨

  日积月累7

  教学目标:诵读描写雷雨的一组课文,感受雷雨时的情景,体会作者的奇特想象。学习《日积月累7》,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丰富想象。

  预习要求: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组词语: 雷声大作 电闪雷鸣 倾盆大雨

  大雨如注 瓢泼大雨 狂风暴雨 暴风骤雨

  2这组词语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3过度:雷电、暴风雨是大自然的杰作,不少作家都曾把目光投向它。

  二、学习选文

  1指名朗读这三篇课文,正音。

  2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使我们感受到了雷雨的魅力。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描写?画出来 ,好好读一读与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3你注意过雷雨吗?现在正是梅雨季节,你是怎样感受到雷雨的存在的?你能像作者那样写一写雷雨吗?

  三、学习《日积月累7》

  1汉字解说

  (1) 认读“比、丽”的古文字

  (2) 根据古文字形解说“比、丽”的意思

  2词语

  (1) 记一记这些成语。

  (2) 你能再说几个含有动物的成语吗?

  3名言

  (1) 指名读,正音。

  (2)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 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来吗?

  (4) 背诵。

  4古诗

  (1) 指名朗读,正音。

  (2) 根据注释,试着理解诗意。

  (3) 背诵。

  (4)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请背一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2.学会生字“虎、蚊、想、甩、伯、阿”和偏旁“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感叹号,并正确读出感叹的语气。

  教学重点:反复读小壁虎与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理解它们尾巴的用途。

  教学难点:读第1段和最后一段,联系起来理解小壁虎尾巴的作用和再生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激趣,交代任务

  1.教师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出示壁虎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小动物呀?

  2.介绍壁虎的外形、习性。

  3.(拿掉壁虎尾巴)问:小壁虎的尾巴没了,他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小壁虎借尾巴》。(板书:19小壁虎借尾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看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特别是表里的6个字,用笔标出来多读几遍。

  2.看汉字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笔标上序号。

  3.指名读全文,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板书、贴小壁虎图)

  三、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1、2自然段。(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想想: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

  (2)(出示投影片)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发生了什么事?蛇咬住了他的`尾巴,他是怎么做的?

  (3)理解“挣断”的意思。如果淖壁虎不挣断尾巴,会怎么样?

  (4)指导朗读。要用很难过,很不好意思的语气来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书上的第二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小壁虎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尾巴,借到没有,为什么?),边想边画出这些总是的答案。

  (2)看投影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3)小壁虎是怎样来到小河边的?从“爬呀爬”可以看出什么?

  (4)他看见谁在做什么?他是怎么说的,小鱼是怎么回答的?(贴小鱼图)

  (5)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有礼貌、商量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用讲道理的语气读小鱼说的话。

  (6)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板书:拨水)

  (7)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3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3.总结学法。第3自然段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的:先读读课文,再看看图,想想黑板的问题,边想边画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第4、5自然段,你们愿意吗?

  4、自学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看书上第。上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边想画出问题的答案。

  (2)(出示投影片)看,看书回答问题。(贴黄牛图,板书:赶蝇子。)

  (3)老黄牛怎样用尾巴赶蝇子呢?跟教师做动作。

  (4)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小壁虎的话要用很和气、商量和问的语气来读,读老黄牛的话要用诚恳讲道理的语气来读。

  (5)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4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5.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方法同第4自然段。

  6.学习第6、7自然段。(指名读第6、7自然段)

  (1)想想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后来怎么又高兴啦?(板书:长出新尾巴)

  (2)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和气、亲切的语气读妈妈的话,用惊喜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

  (3)把第1段和最后一段连起来读?想想你又知道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

  2.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拼读十三个认读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意图,知道小猴、小鸭、小鹰是如何学会本领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正确书写田字格的生字,拼读十三个认读字。

  三、教学难点

  小猴、小鸭、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让它们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它们是怎么学会的?

  四、教具使用

  1、多媒体课件;

  2、录音机;

  3、音乐磁带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直接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你们都知道它们有什么本领吗?那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小猴、小鸭、小鹰是怎么学会本领的,好吗?(出示课题)

  (由学生的喜好与生活实际入手,使其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自然地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二、揭题引疑

  启发质疑:如题目中的自己是谁?去哪里?去干什么?为什么要自己去等等。(可提出此类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对朗读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配乐听读感知,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打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教师在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进行范读。)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学生自己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生字。)

  1、师指名读课文(23名)。

  2、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自己不认识或认不好的字。

  3、教师指名识字、正音(23名)。

  4、小组检查识字、组长对全对的学生进行奖励,并说说不好认的字是怎样记住的。

  5、小老师进行检查。(检查时个别字可让学生组组词、或说句话。)

  (配乐范读环节教师可选取一些轻松舒缓且带有童真童趣的音乐进行,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环境中去寻找答案。识字教学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认字,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认字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再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师:同学们,通过检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把生字掌握地这么好。下面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这次我们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流利。

  2、采用个别读、集体读、两人轮读等多种方式,力求读通畅。

  (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从而达到流利的朗读。)

  五、精读体悟

  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悟课文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精读体悟第一段内容。

  1、多媒体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妈妈,我要吃果子。对妈妈的依赖、请求;树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突出自己,表现妈妈的鼓励以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这样,小猴学会了爬树。突出学会,体会小猴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学到本领的喜悦心情。

  2、讨论小猴是怎样学会爬树的,理解自己亲自去做的必要性。

  3、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如当妈妈要小猴自己去时,它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么学会摘果子的?它学会后会怎么想等等问题,然后四人小组针对联想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果。

  4、交流各小组联想内容。

  5、小组同学合作学习第二、三段,然后全班讨论学习。

  6、分角色朗读。配上音乐,使学生在读悟中受到遇事要相信自己,勇于尝试,不要依赖他人这一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熏陶和感染。

  (通过指导重点句的朗读,使学生了解小猴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学到本领的心情;此环节的联想即深挖教材,把平日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加之四人小组共同学习,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求的意识;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及与众不同的联想内容多做肯定,大可不必规定死答案,只要符合实际,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六、作业

  1、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认识的人听。

  2、制作好你喜欢的文中动物的头饰,准备下节课表演课本剧。

  第二课时

  一、演读见悟

  在经过精读体悟后,让学生带上自制头饰进行课本剧表演。整个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

  1、自报角色。

  2、角色定位(即把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揣摩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使之合乎角色要求)。

  3、同桌或四人小组演练。

  4、小组代表配乐表演(因该文中小猴、小鸭、小鹰学本领的经过太简单,所以可指导表演者把四人小组联想内容融入到表演当中去)。

  5、课本剧改编、表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6、师生共评(从语言、动作、神情及配合诸方面点评)

  7、评后再读。

  (该环节中,教师要在四人小组演练中相机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将联想内容与生活实际融入到表演中去;在课本剧改编、表演中,不必苛求改编的完整性和表演的艺术性,要多做肯定。)

  二、总结,课文延伸

  1、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中小朋友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并对错误行为进行纠正。(图片1为一张床上有一些散乱的衣服,一位小姑娘正在进行整理;图片2为小刚的书柜上很乱,还有几本书掉了下来,这时,小明来找他踢球,他毫不犹豫地就出去了;图片3为小亮晚上休息前洗完脚后,洗脚水不倒,袜子也不洗,随地一扔,就睡觉了;图片4为一天放学,爷爷接小红回家,小红不加思索,就把书包往爷爷身上一扔,便一手拿过爷爷刚买的冰糖葫芦吃起来了。)

  2、运用所学知识及懂得的道理对自己进行自评、共评。

  (教师找一些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经常犯的、较为典型的毛病的图片,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纠错中去;除此之外,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也可以带出来,让孩子一同讨论。)

  三、指导书写生字,拼读认读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2、生字书写。在学生自己练习的基础上,交流写字的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如:己容易写成已或巳;吃与风的末一笔都是横折弯钩,但写法不同等。

  3、识记、拼读十三个认读字。指导学生把十三个认读字在文中画出来,做上记号,反复连词诵读。

  (教师在教授生字时,要注意己、吃和风的书写,因为这其中既有容易写错的,又有难以写好的,所以要切记;在学认读字时,教师要让孩子亲自去画,不要过分干预,让其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对生字的识记。)

  四、指导背诵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呢?

  2、教师指名复述课文(23名)。

  3、自由背诵课文,教师进行指导。

  (此环节教师不要把要求提得太高,可按学生的不同层次给出相应的'要求即可。)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四个生字,给十三个认读字加注拼音。

  2、朗读课文,把你课上所学内容及懂得的道理讲给家长听。

  3、比一比,看谁学做的事情多。(适当时候组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素质大赛。)

  六、板书设计

  21、自己去吧

  小猴→去爬→学会爬树

  小鸭→去游→学会游泳

  只要努力,我能成功

  小鹰→去飞→学会飞翔

  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这一课上完了,可以看到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课前让孩子们制作头饰,通过联想,编排小品,引来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了学习本课的积极性;课堂上采用配乐朗读激情法,指导学生选择文中的小动物,并且随着音乐边读边体验,使学生的情绪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文中小猴、小鸭、小鹰学本领的过程过于简单,所以我让孩子们讨论、联想三个小动物在学本领时的神态、动作及学后的心情,课上讨论相当激烈,大家踊跃参与,对课本研发的氛围极为浓厚;课本剧表演,使学生的表演与联想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效果很好。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我忙着结束这一课,所以关于讨论联想内容叫孩子回答的次数不是很多,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这样说:老师,刚才你找回答问题的同学太少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讲,你才能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为学时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二)读准生字,了解生词。

  (三)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简介小说的背景。

  本文选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这部小说通过对高俅等剥削者、压迫者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揭示了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真理。“乱自上作”的事实在《水浒传》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汉们大多存在严重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们要把“酷吏赃官都杀尽”,为的是“忠心报答赵官家”。他们不可能最终把封建社会的代表者皇帝作为反对的目标,终于接受了招安,使起义失败。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这些性格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报仇的整个情节中,在痛打蒋门神、怒杀西门庆的故事中,在景阳冈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封建统治者对充满反抗意识的《水浒传》深恶痛绝,但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总是会在社会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

  《水浒传》在流传过程当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景阳冈一回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要求: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标出作品的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掌握下面的词语。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尽:完、光。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勿:别,不要。

  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难道不是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岂:难道。

  使尽平生力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平生:一生,平生力气指所有的力气。

  (四)再默读课文,想一想: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着重写了哪两件事?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提出来。

  (五)分段,概括段意。

  学生分段时,可让他们先把课后第1题做好,然后根据提示再给课文分成四个大段。

  第一段(1~4自然段):写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第二段(5~7自然段):写武松上冈,见了官司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第三段(8~12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老虎。

  第四段(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六)作业。

  1.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二)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重点朗读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课文根据什么分的段?是怎样分的.?

  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二)学习第一大段。

  1.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武松在店家喝酒时与店家的对话,主要谈了几方面的内容?

  这段主要谈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关于酒的,这部分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关于虎的,这部分也要抓住人物的语言。

  2.精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酒,主要是想表现武松性格的豪放。写虎,是突出武松倔强无畏的性格。

  3.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时作了哪些细致的描写?请你们用笔画出有关词句。

  这道题是想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从而体会武松的性格。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要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1.默读这一段,画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看出武松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在这一大段当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抓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动。第一次:想转身回去又怕人耻笑,决定不回去。第二次:怕什么,只管上去。第三次:哪儿有大虫,是人自己害怕。这些心理活动突出表现了武松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2.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自学课文第三大段。

  1.提示学生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理清层次,抓住要点。

  这段是写武松打虎的过程,武松先是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接着用哨棒打虎,最后拳打脚踢打死老虎。

  2.勾画出表现老虎凶猛及表现武松打虎时勇敢、机智的有关动词,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

  3.交流自学情况,概括本段的内容。

  (五)读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二段”和“第四段”可否不写为什么?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这两段写了上冈和下冈,这是武松打虎这件事的起因和结果,不能不写。而且第二段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反映了人物倔强、无畏的性格。结果的心理活动:如再来一只大虫,怎么斗?让人觉得“下冈”合情合理。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2题。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

  这件事的原因是喝了三碗酒就醉了,有三碗不过冈之说,所以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武松喝了十八碗。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

  这是因为官家有榜文,店家劝武松不要上冈,而武松不听,走上景阳冈,果真遇上了吊睛白额大虫。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

  因为武松打虎使尽了气力,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只好一步步换下冈来。

  (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七)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精选]语文教案10-27

语文教案[精选]10-30

(经典)语文教案08-13

(经典)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经典)07-24

(精选)语文教案07-28

语文教案07-21

语文《绝招》教案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