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制定一份计划,好好地规划一下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复习计划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复习计划 篇1
高考数学复习通常要分三轮完成,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将我们学过的基础知识梳理和归纳,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以两个方面作为参考。第一个是以教材为基本内容,第二个以教学大纲以及当年的考试说明,作为我们参考的依据,然后做到尽量不遗漏知识,因为这也是作为我们二轮三轮复习的基础。
对于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来说,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把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把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高三数学第二轮的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高考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强化,是考生数学能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的关键阶段,我们此阶段的复习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就大多数同学而言,巩固,即巩固第一轮单元复习的成果,把巩固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放在首位,强化知识的系统与记忆;完善,就是通过此轮复习,查漏补缺,进一步建立数学思想、知识规律、方法运用等体系并不断总结完善;综合,就是在课堂做题与课外训练上,减少单一知识点的试题,增强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提高,就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对数学问题的阅读与概括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三数学第二轮的复习,对于课堂听讲并适当作笔记,课外训练、自主领悟并总结等都有较高要求,有“二轮看水平”的说法,是最“实际”的一个阶段。
在高考一轮复习即将结束、回顾前一阶段的复习,基本是按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进行,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三基复习,特别是学案的设计利用,为学生提供很大方便,既注重学习效果,又少走弯路,对学生的复习起到很好的作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效果显著;但是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学案的选题和设计中有个别题目的难度把握不合适,量有时过大,对于个别题型的解题方法总结归纳不到位,学生对有些知识的落实不到位,教师对学生要求不是很严,标准不高,致使有的学生懒惰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课堂教学中老师有时讲的过多,学生参与的较少,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二轮复习中要逐步解决,二轮复习即将开始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复习时间有两个月,在四下旬结束。
二轮复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构建知识网络,高考试题的设计,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尤其重视在知识网络的交会点设计试题。而一轮复习结束后,知识点在我们的意识形态中还是孤立的,二轮复习的过程,是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不断深化的过程,要从本质上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加以分类、归纳、综合,形成一个条理化、排列有序、知识之间关系清晰的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可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提取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组合,探索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如函数、导数、方程和不等式以及数列在解决问题时经常相互转化;再如解析几何中曲线与方程和代数中的函数与图像之间的联系;解析几何与向量,解析几何与导数等。因此,只有搞清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在解题时才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要求师学生把握高中数学“七大块知识、四大数学思想”。
(1)函数与导数(及其应用);(2)不等式(解法、证明及应用,这部分不会单独命题,常以工具形式出现在问题中如求范围,比较大小等);(3)数列(及其应用);(4)三角函数(图象、性质及变换);(5)直线与平面及简单几何体(空间三种角、七种距离(点面、异面直线之间距离为常考)、面积与体积的计算);(6)直线与圆锥曲线;(7)概率与统计(理科中期望与方差及正态分布估计)。
要做到块块清楚,不足之处如何弥补有招法,并能自觉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函数是其中最核心的主干知识。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下列主要专题进行复习与训练,巩固并提高。
首先,先对选择题和填空题常用的解题方法和一些解题技巧进行复习,以便学生在后面的复习中进行应用,使之在做这类题时达到熟练、快捷、准确。
(一)函数与不等式是重点。在代数中,以函数为主干,不等式与函数的综合是热点。
(1)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多以具体函数及图象的几何直观展开,要注重考查抽象函数的问题,解答题重点考察导数的应用,特别是对数函数近来出现的频率很高,在复习中要隐去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要关注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的相关题型。
(2)一元二次函数,则是重中之重,函数值域(最值),以及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值域,特别是含参变量的二次函数值域的研讨为重点;方法以突出配方法、换元法和基本不等式法为重点,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二次曲线交点问题等都与此相关。
(3)对于不等式证明,与函数联系的、与数列综合的是重点,在掌握比较法和基本不等式法的基础上,近两年不等式在导数的综合题中有所加强,即借助于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来证明不等式,掌握几种简单的放和缩的技巧是必要的。
(二)数列,以递推关系式为条件考查数列的通项、求和、应用与极限等为重点。应突出基本数列的思想和转换与化归的方法,重点是依据递推关系式研究数列的题型,注重归纳解题方法和手段,注意变式教学,即变换条件引导培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三角函数的考查,高考考察重点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在三角形中三角函数问题,考题多为解答题中第一题位置,属于中档容易题,训练中重视研究函数性质的题目;小题中在 “求值”,抓好基本公式的熟练运用,以及二划一公式的应用,落实三角函数的性质,解三角形的'问题。
(四)概率与统计,训练题型、方法、难度等,以达到高考要求,注重利用近两三年的高考试题以及最新的模拟试题中出现的新颖的题目,要重视与实际应用问题相结合。
(五)从全国考试大纲看,立体几何应当“两条腿走路”:既能用传统的合情推理,也能用向量法求解,但我们主要使用以传统几何法为主进行复习。(1)突出“空间”、“立体”,即把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考查置于某几何体中,棱柱以三棱柱、正方体为重点,棱锥以一条侧棱或一个侧面垂直于底面为重点,棱柱和棱锥的结合体应予以重视。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判断和证明垂直为重点,重视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的灵活运用, (2)空间角以二面角为重点,熟悉三种找二面角的常用方法。空间距离以点面距、线面距为重点,等面积或等体积法是最常用的。计算面积和体积,则以解答题居多,求法灵活,思路宽广。
(六)解析几何以基本性质、基本运算为目标。客观题照顾面,解答题较综合,突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等,要注重与函数、数列、三角等内容的联系。
二.把握四大数学思想方法
明确驾驭数学知识的理性思维方法,其集中体现在四大数学思想方法上。四大数学思想方法是:①函数与方程的思想②数型结合思想③分类讨论思想④化归或转化的思想渗透到问题中去思考与讲评。
三.提高模拟练习效果 ,二轮复习中不论课堂上还是作业或是周末,都要进行模拟练习,模拟练习效果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成绩。
1、明确模拟练习的目的。二轮复习中老师将有计划地从知识、方法、策略上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检测,借以强化重点知识和方法,考生则一要检测知识的全面性,方法的熟练性和运算的准确性,发现自己的某些不足或空白,以求复习时有的放矢;二要在平时考试中练就考试技能技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达到既快又对;三要提高应试的心理素质,能够在任何状况下都心态平和,保证大脑对试题的兴奋度。
2、严格有规律地进行限时训练。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要进行限时训练,将平时考试当作高考,严格按时完成,并在速度体验中提高正确率。
二轮复习共设八个专题,其中每周穿插一套综合训练题,来巩固强化升华前面的复习成果,提高和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每个专题中,三类题目都要有,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题型的巩固和提高,又要结合高考的各种信息及各地的模拟试题,进行选编专题学案。
复习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35人,总体学习基础比较扎实。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由于个体的认知差异,水平是参差不齐,两极分化比较大,因此我将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中涉及到的基本知识,以确保“底线”之外,对能力较强的学生采取创新出题的形式,多想一些拔高题,发展优等生,力争做到下保底上不封顶。
二、全册知识点概括
1、全册知识中学生掌握比较好的部分、薄弱部分
学生掌握比较好的部分:1——9的口诀、乘除法计算、口诀运用(逆运用)、规律的填写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的形状、看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再解决问题或提出再解决;摸球,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填空、连线或写一句话。
薄弱部分:应用题(包括平均分除法、倍数、有余数的除法),辨认方向。
2、各部分知识进行概括和提炼
一).乘法
1、在现实的情境中加强对相同加数连加的认识。
2、在有意义接受的基础上理解乘法的意义。
3、逐步培养利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先写出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继续体会乘法的意义。(2)根据图画里“几个几”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初步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3)整理乘法问题情境里的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乘法口诀(一)
1、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体会口诀的意义。
2、教学乘加、乘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帮助记忆乘法口诀。(1)在列出乘加、乘减算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明确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并向乘减计算迁移。(3)设计较特殊的乘加式题,渗透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3、练习活动多样化,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1)重温编口诀的过程,加深对口诀的理解。(2)不断整理口诀,科学地记忆口诀。(3)通过合作学习和独立口算,检查口算能力。
4、结合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三).认识除法
1.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平均分。(1)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平均分(2) 联系平均分的操作,体会平均分。(3)整合认识,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2.联系平均分的活动,教学除法知识。(1)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2)通过练习,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四).口诀求商
1、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教材只编排一道例题,着重教学用口诀求商的思考方法。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方法、形成技能。
2、综合练习以除法口算为主,适当穿插乘法内容,起组织新的认知结构的作用。教材还编排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引导学生及时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
五).位置和方向
1、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关系。
(1)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生活空间里的东、南、西、北。
(2)借助肢体活动,学会辨认方向。
(3)从现实空间过渡到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
六).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1、让学生编乘法口诀,帮助记忆口诀。
2、引导学生主动地用口诀计算。
(1)主动计算表内乘法。
(2)主动计算表内除法。
(3)教学乘法和除法的竖式。
(4)教学乘除混合两步计算。
(5)在游戏中练习口算。
3、在计算教学的同时重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观察物体
让学生观察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八)统计与可能性
一是统计知识,学生掌握按不同的标准进行统计;二是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可能性”研究的是不确定现象,因为在不确定现象里,事情的发生会有两种或多种可能。通过不确定现象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全面而仔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初步教学不确定现象,选择简单而有趣的事情作为研究对象。
小学二年级上期数学复习计划
三、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能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积及相应的除法,能正确口算简单的乘加、乘减、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试题,进一步发展数感。
2.使学生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正确解答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从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能在现实情境或平面图上正确分辨东、南、西、北;能正确区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不同图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借助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5.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回顾整理、练习应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6.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成功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习重、难点
1.熟记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的试题
2.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的理解,促使数学思考,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体会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有关的基本数学方法,形成必要的技能。
五、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习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习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
7、复习结束时,让学生在全班中交流问题中的哪些问题在总复习中得到解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复习收获。
复习计划 篇3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复习,取得理想的成绩,是我们本学期工作的核心。下面是结合学生情况及历史复习工作,我们制定的复习计划。
一、分析学情,研究考情,把握方向:
1、本届初三年级共4个教学班,学生整体情况良好,但学习主动性不高,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3、阅读历年中考题,明确考试方向。
二、复习拟定分为三轮:
第一轮:梳理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要求:以课本为纲,辅以复习材料,按照“单元——课题——框题——目题”的顺序,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措施:(1)做好思想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强调本次考试的重要性,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营造学习的氛围。
(2)解答学生提出的学习上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3)加强落实,在检测和练习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留知识疑点,对知识的把握达到“准、全、牢、熟”。
(4)表扬先进,对学习懒惰和落后者常抓不懈。
第二轮:抓重点、难点,搞专题,提能力。
要求: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本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打破教材体系,归类复习,比较对照,纵横联系,培养能力,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由点到线、到面,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
在专题复习时还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问题现实化”),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措施:(1)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通过列表、编写提纲等多种形式再次巩固。
(2)注重扶优补差,设法缩小差距。 对“学困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层、个别补漏。
(3)充分利用手边资料加以练习。
(4)每月进行全级统一的“月考”,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公榜表扬,重视宣传工作。
第三轮:强化训练,查漏补缺,做好考前辅导。
练习各种题型,加强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选典型题练习。从考前心理、答题技巧上加以指导。
复习计划 篇4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期中复习,把学生所学的前三个单元的知识系统梳理一遍,把学生遗忘的知识找回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争取在期中考试中成绩有所进步。
二、复习内容:
期中考试的内容包括:图形的变换、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复习要点:
1、图形的变换:
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及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固定度数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旋转是本节内容的难点内容,应进一步加强学生旋转方面的讲解与动手探索,争取让学生都掌握有关旋转的内容。
2、在因数和倍数:
复习时,要抓住一些重要的概念,使学生系统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与合数等有关概念,进一步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及方法。这些内容是以后学习分数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好。
3、长方体和正方体:
要掌握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及容积时,除了要掌握好它们的外在特征之外,还要根据已有的空间观念,分清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概念,然后再做习题,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复习中,适当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注意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很重要,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空间观念。
四、复习措施
1、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复习,根据相关内容的要点,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通过灵活有效的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相关知识,达到加深体验与理解,形成结构,锻炼基本技能、增进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学习自信心的目的。
2、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
3、重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复习计划 篇5
高三地理学习与复习的内容多而杂,而且很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教材中。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如何搞好高三地理的学习与复习,是学生们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一、是要狠抓基础、提高能力。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密联系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第二、是要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中心就是主干。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对于这些主干知识,学生们要准确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第三、是要形成两个习惯。一个是尽早训练,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另一个是形成关注热点、拓宽视野的习惯。
第四、抓住三种图表,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能力。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考试也经常以图表为载体考察地理知识,联系政治、历史。图表可分为三种:一是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二是统计图表;三是区域地图。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识别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第五、要走出六个误区提高复习效率。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随时注意适度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外,也要注意是否陷入了学习的误区:1、对自己没有准确定位,好高骛远。2、面面俱到,一味求全。3、学习无计划,盲目跟从老师。4、零敲碎打,死记硬背。5、题海战术,追求数量。6、审题粗心,解题方法僵化。
地理是文科中相对偏向理科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数字处理能力。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感到十分困惑,甚至头疼。应该说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在复习的地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多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勤于分析、多加思考。
复习计划 篇6
一、复习内容:
1、2、3、6单元
二、复习目标:
1.根据散文、诗歌、戏剧、古文的考点集中性地有重点性的复习其知识要点。
2.形成知识网络,传授答题的技巧方法。
3.适当考试训练,提升能力
三、具体复习要求:
1.积累:现代文三个单元的字词和古文默写听写要字词过关,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2、文言文:复习好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理解拓展。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
3、现代文: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1)课内:以《背影》和《雷雨》为主,掌握《点中典》及备课组发的习题。
(2)课外: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
四、复习时间安排:
1、四个单元3课时(其中散文单元由胡映辉老师星期三第六节课上,古文单元由俞晓燕老师星期四第七节课上,诗歌戏剧1课时)。
2、四套市教育局单元试卷和《学习报》期中试题的测试或训练讲评(包括晚自修)10课时。
复习计划 篇7
一、回归教材,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提升学习能力
1.注重主干知识、生物模型知识和方法体系的梳理 高中地理,重新编码复习内容。高考要求考生具有灵活的思维方式与较快的思维切换,因而二轮复习要寻找新的重组方式和切入角度,对原有知识信息进行再新编码,将已学知识融入到个人的记忆和经验体系中去,以保持复习的新颖度和兴趣。例如,从一个免疫学案例入手,探究该疾病的检测方法、检测原理、病理分析、疾病预防及治疗等。
对于主干知识复习要做到“加深理解—迁移综合 —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如细胞代谢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遗传变异与基因工程、研究性学习与实验、动物调节与免疫、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要把局部与整体加以联系和联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生物学问题和模型,把有关的术语、条件、场景转化为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和原理,将遇到的新情景与学过的有关知识发生联系,将隐藏在教材中的重要原理(如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稳定性、低温诱导多倍体的形成、植物顶端优势)、规律(如染色体、DNA、基因的行为,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遗传定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原则(如碱基互补配对、中心法则)、图解信息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和概念图。生物学的方法体系主要有研究性学习、对照实验、杂交实验、显微镜使用观察等。
1.构建知识网络可以有效地克服遗忘,通过知识的迁移、归纳、整合和拓展,理清知识脉络,分清知识树的主干与侧枝,在知识网络的联结处多提不同角度的思考问题,达到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如“免疫与健康”这一专题复习,可以把人体稳态与调节、人体营养与平衡、环境与健康、癌变与衰老、免疫、人类常见疾病、优生优育等内容进行辐射法或穿线成珠法复习,使有关知识存储有序化和网络化。
2.注重生物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内容的复习,如光合作用发现、生长素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等。做好相关知识和概念的比较,找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抗原、抗体与淋巴因子,复制、转录与翻译,呆小症与侏儒症等。把复习反思与练习、自我提问结合起来,将隐藏在教材中的重要原理、规律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但“不要深挖洞,要广积粮”,越是临近高考,越要适当降低复习的.难度,越要回归基础,回归教材,把书读薄读精。
3.注重生物实验、探究、推理及图形转换能力的提高。生物实验考查主要集中在代谢遗传、调节和细胞等内容,实验、推理和评价是体现高考试题难度的主要题型。复习时要将有关实验思想、实验原理、器材药品使用、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及实验设计与有关知识复习结合起来。要重视典型探究实验的操作,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实验,通过这几个典型探究实验的操作与复习,掌握探究实验和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实验探究过程可以是全程性的,也可以是片段性的;可以是理论上复习的,也可以是实际动手操作的。但短期内要提高探究能力,主要还是要通过学习科学家们经典实验的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法,依靠探究习题的训练来提高的。由于高考试题“不拘泥于大纲”,素材可来源于生产、生活、环保、新科技成果等课外知识,也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等实践活动,即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因而还要重视研究性学习和“现学现用”的实验探究内容,并将这些试题情景与课本中知识联系起来复习,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可操作性原理、概念和方法的“探究点”,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绘图识图、图文信息转换及图表数字转换能力也是生物学的一种重要能力要求,如利用绘细胞分裂图、曲线图的方法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用图文变换方法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过程及生态学中有关知识等。通过对图形、表格中相关信息的提取、整理和归纳,对试题的考查方向作出初步判断,再结合已有知识和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根据已有的科学结论直接作出新的判断,以此来训练自己的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
4.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与生活体验,适当进行知识的引申和拓展复习。生物能力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应用材料立意命题,这些试题大多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或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如现代生物技术工程、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人体营养健康、免疫、工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年的诺贝尔奖生物科技成果等。因而要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国内外重大科技的新进展,拓宽知识视野。
二、对照《考试大纲》,查漏补缺
1.准确把握《考试大纲》内容和要求的增减变化,把握重点主干知识,适当照顾冷点,夯实基础,使复习目标更具明确性、有序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突出重点和主次分明。
2.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等进行梳理和查漏补缺,对没有掌握好的内容开展补缺性的专题复习和题组训练,清理知识盲点,并对一些疑难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如以艾滋病或蛋白质工程为题材,把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调节、遗传变异及免疫等进行组合。
三、训练思维,提高应试能力
1.关注新课程的高考、实验探究、研究性学习、图表数据信息、热点问题的试题,注重图表曲线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
2.要重视研究性学习和实验探究典型题的训练,如胰液的分泌调节、生态农业、生态环境的调查等。重视科学研究方法,如空白对照和自身对照实验、同位素示踪法、显微镜的使用等,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重视研究性学习与调查表格的设计、实验变量关系的确定、器材药品的选择与安全、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步骤的设计与完成、实验结果预测、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评价及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要求等。
3.精选精练习题,回顾反思,提高训练效果。对典型题的解题方法、解题规律、题目变化要进行反思,多开展“举一反三”“举三归一”的变式训练,练活自己的学习“思维”,提高发散性、聚敛性思维和应变能力。要针对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易错的地方以及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多练,提高解题能力。
复习计划 篇8
高考复习一般要经历三轮:第一轮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第二轮专题研究;第三轮强化训练。那么高三第一轮复习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善于整合高中三年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高三第一轮复习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核心,常常需要重复温习高一二已学知识点和基本技能,这个过程需要重复实现温故而知新,即在原有基础上要有新的发现,这就需要在复习高一二所学知识时,善于镶嵌高中三年所学内容,来实现复习的新意和高效。
二、善于拓展原有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在高一二我们所掌握的方法毕竟很有限,高三学习后无论是视野和基本技巧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因此,一些高一二必须采用的方法,到现在可以优化和改进,以便减少计算量,提高运算速度,改善学习方法。
例如到了高三后,解决函数的单调性的策略有两种,一是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二是利用求导的办法,显然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比利用求导要复杂得多,因此,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最好能整合利用函数求导来解决函数单调性问题。这样在处理此问题时,就可以回避利用函数单调性定义来研究对函数的单调性问题了。这自然就拓展了原有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了学习视野和复习效率。
三、善于嵌镶高中三年所有学习技法,造就思维落差
高三第一轮复习仅仅是回顾和实践旧知识是永远不够的,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和更新旧知识,不断造就思维落差,才可能获得新智能。只有在不断发展和领悟中,获得惊喜,才会感受到第一轮复习不是无谓的重复,机械的回顾。高三第一轮复习需要在强化和更新旧知识的基础上,增添新的感悟,才能持续不断地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题突出,活而不杂,多而不乱
我们提倡高三第一轮复习要整合高中三年所学内容的所有基本方法,但我们并不主张高三复习出现过大思维跳跃,或者主题不突出,甚至没有主题的复习方法。我们所提倡的整合是主题鲜明,结构严谨,活而不杂,多而不乱的复习策略。
我们就以“求函数的值域”为例,在设计上,虽然我们在问题中整合了高一、高二高三所学的所有方法,具有一定的`跳跃度,但每一个问题都是围绕函数求值域这个中心来考虑问题的,重点突出了高一阶段所学的知识,所嵌镶的高二高三知识,是为了丰富高一所学知识,让高一所学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更加优化合理而又不形成定势,让方法转化成技巧,让技巧转化成数学品质和能力。
总之,高三第一轮复习应注重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和过关,在复习的过程中应巧妙地整合高中三年所有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让每一节复习课活而不杂,多而不乱,主题突出,方法有新意,思维有落差。
复习计划 篇9
(一)复习内容
复习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表内乘除法计算及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复习常见的平面图形、线段和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用厘米和米测量物体和线段的长度、画指定长度的线段等;复习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等内容;复习时间单位时、分、秒及统计与可能性等内容。
(二)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全册教科书的复习与整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复习目标
乘、除法计算: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能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能正确口算简单的乘加、乘减、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计算能力。
使学生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正确解答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从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认识时、分、秒:使学生进一步感受1时、1分、1秒的持续时间,能结合日常生活情境合理选择时间单位表示相应的时间,能正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几分。
平面图形、长度单位: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感受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能结合具体的事物选择合理的长度单位表示相应的长度,能用厘米和用米作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确定位置、观察物体: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像“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在现实情境或平面图上正确分辨东、南、西、北;能正确区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不同图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借助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统计和可能性: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用方块图表示统计结果的方法;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综合运用: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回顾整理、练习应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进一步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成功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习重点
使学生在理解乘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价值,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有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五)复习难点
1、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获取需要的信息,建立初步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2、使能在现实情境或平面图上正确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训练、提高学生的方向感。
3、感受1时、1分、1秒的持续时间及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建立时间和长度的概念,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
4、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六)复习策略
1、帮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分类梳理,使学生对全册教材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并指导学生找出各自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训练。
2、以教材、教参为中心,精心挑选例题、习题,丰富变式练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重难点内容精讲精练,适当拓展延伸。
3、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指导,大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4、加强对中下游学生的个别辅导,补缺补差,力求人人达标。
课时安排:共4课时(另准备4课时机动)。
第一课时:复习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
第二课时:复习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完成期末复习第7~9题。
第三课时:复习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线段的长度、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完成期末复习第10~17题。
第四课时:复习时间单位时、分、秒及统计与可能性等内容。完成期末复习第18~20题。
参考书目: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
复习计划 篇10
(一).明确主体,突出重点。
第二轮复习,教师必须明确重点,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若指掌.
第二轮复习的形式和内容
1.形式及内容:分专题的形式,具体而言有以下八个专题。
(1)集合、函数与导数。此专题函数和导数、应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问题是重点,特别要注重交汇问题的训练。
(2)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此专题中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恒等变换是重点。
(3)数列。此专题中数列是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数列与其他知识交汇问题的训练。
(4)立体几何。此专题注重点线面的关系,用空间向量解决点线面的问题是重点。
(5)解析几何。此专题中解析几何是重点,以基本性质、基本运算为目标。突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等。
(6)不等式、推理与证明。此专题中不等式是重点,注重不等式与其他知识的整合。
(7)排列与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复数。此专题中概率统计是重点,以摸球问题为背景理解概率问题。
(9)高考数学 思想方法专题。此专题 中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重点。
(二)、做到四个转变。
1.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
2.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突出高考热点问题.
3.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突出讲练落实.
4.变以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并举,突出因材施教
5.做好六个重在。重在解题思想的分析,即在复习中要及时将四种常见的.数学 思想渗透到解题中去;重在知识要点的梳理,即第二轮复习不像第一轮复习,没有必要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到,但是要将重要的知识点用较多的时间重点讲评,及时梳理;重在解题方法的总结,即在讲评试题中关联的解题方法要给学生归类、总结,以达触类旁通的效果;重在学科特点的提炼,数学 以概念性强,充满思辨性,量化突出,解法多样,应用广泛为特点,在复习中要展现提炼这些特点;重在规范解法,考生在平时的解题那怕是考试中很少注意书写规范,而高考是分步给分,书写不规范,逻辑不连贯会让考生把本应该得的分丢了。
(三)、克服六种偏向。
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复习集中几个难点,讲练耗时过多,不但基础没夯实,而且能力也上不去.
2.克服速度过快.内容多,时间短,未做先讲或讲而不做,一知半解,题目虽熟悉,却仍不会做.
3.克服只练不讲.教师不选范例,不指导,忙于选题复印.
4.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
5.克服集体力量不够.备课组不调查学情,不研究学生,对某些影响教与学的现象抓不住或抓不准,教师头头是道,夸夸其谈,学生心烦意乱.不研究高考,复习方向出现了偏差.
6.克服高原现象.第二轮复习大考、小考不断,次数过多,难度偏大,成绩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碍;或量大题不难,学生忙于应付,被动做题,兴趣下降,思维呆滞.
7.试卷讲评随意,对答案式的讲评。对答案式的讲评是影响讲评课效益的大敌。评讲的较好做法应该为,讲评前认真阅卷,讲评时将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相结合,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矫正。
(四)、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我们应该:
1.安排好复习内容。
2.精选试题,命题审核。
【复习计划】相关文章:
复习计划09-15
复习计划09-16
复习计划09-16
复习计划09-19
复习计划09-19
复习计划09-19
复习计划09-19
复习计划09-19
复习计划09-19
复习计划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