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2 08:52:4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集锦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读准生字字音并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星星是什么样的?你们平时都在哪里见过星星呢?

  2、今天,我们这节课中的星星有点奇怪,它是绿色的,也不在天空中,那么它们在哪儿呢?

  3、出示课题,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师问:读了这个奇怪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4、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你的疑问边欣赏动画边仔细听这个故事。(播放全文朗读课件。)

  5、听了这个故事,你刚才的疑问解决了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同桌互读、请小老师领读。

  3、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的,做给拼音找主人的游戏。

  4、做生字开花的游戏、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三、感情朗读课文。

  1、感情朗读1---6自然段。

  自由朗读1---6自然段,分自然段出示课文内容,指名朗读。

  师生评价朗读情况。师总结点拨:注意读出小松鼠有时高兴、有时难过;小草、小花怕被摘而焦急、害怕的'语气。

  谁愿意来当小草、玫瑰花、小松鼠,我们来演一演?分角色表演朗读。(其他同学读旁白)

  ④总结表演情况,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再次朗读。

  四、本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生字,还学习了1---6自然段的课文,了解到小松鼠因为怕小草、小花疼而没有摘它们。她既没有草帽,也没有胸花,那生日晚会,她过得开心吗?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耳朵上的绿星星

  祝 贺 胸 戴

  玫 镜 善 瑰

语文教案 篇2

  一、抓傲理线索:约2~3分钟

  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找出全文有多少个“傲”字?(8个“傲”。)

  ——引出“傲”串全文的线索美。

  二、挖傲悟组材:约8分钟

  请同学们找出“傲”具体表现在哪五个方面,请仔细读原文后回答。

  分四组抢答,看谁最踊跃最精彩。

  ①一傲在伸长脖颈左顾右盼总领下文;②二傲在叫声;③三傲在步态;④四傲在吃饭;⑤五傲在昂胸凸肚跨方步看野景照应开头。

  ——根据发言,然后引出“傲”在总分总的布局美。

  三、扣傲赏妙语:10分钟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傲”的具体描写句子,看谁找得快又能说出其精妙处。

  教师示例:

  ⒈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用“动作、神态、旁人的心理写“傲”,妙在前正后侧式,如在目前。)

  ⒉而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

  (妙在三个方面的概括来写“傲”,作用:叫声、步态、吃相,两字短语构成段首排比,有气势又总领各段。)

  请同学们用“从来写“傲”,妙在”格式来分析。(发言摘要)

  1.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妙在鸭鹅对比来写“傲”,与大爷类比,妙在对比类比突出了中心。)

  2.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前总后分,前概后具式来写傲,语言精致。)

  3.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怎样来写傲?写鹅的“神态、动作”来写傲。)

  4.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谁能表演“架子十足”的神气)

  ………………

  ——引出语言有生动美。

  四、评傲说做人10分钟

  ⒈“因为它对我们,物质上和精神都有贡献,使主母和主人都喜欢它,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白鹅》教学设计》。”

  教师示例:这里写到的物质上的贡献无非是下文提到的可以给人们生蛋,而精神上的贡献,则在于主人主母小孩捡蛋时的“哈哈”的喜悦之情,其中充满了人情味,更写出了农家小院的惬意生活。(教师扣关键词:“物质”和“精神”来展开评点。)

  ⒉“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神气了。但我觉得,比吃鹅蛋更好的,还是它的精神的贡献。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学生评点活动:用“假设:我们的自己家中没有养鸡鸭狗等动物,你回到家里一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假如我们自己家中养了鸡鸭狗等动物,你回到家中又会有什么感觉?(备用启发故事:我自己儿时躺在地上打滚,为的是缠母亲买两只小兔子养,我可没有想到要吃这个兔肉,而是觉得蛮有味,才要在地上打滚的。引出养鹅,实则趣味无穷也。不单单是为了有鹅蛋吃哦!)

  ——引出语言有哲理美。

  五、拓展有趣味:约10分钟

  1、扣“狗”话题说话活动:说与“狗”有关的俗语词句;

  2、说说你有关“养狗”的趣事;

  3、联读活动:①王维的《谓川田家》;②《白鹅》完整篇章自读。(注:教材只是部分节选)

  ——引出读后拓展有趣味。

  板书设计:

  农家小院鸡犬相闻

  ——丰子恺《白鹅》美读把玩

  形傲

  导:析题学拟题。题有色彩美

  一、抓傲理线索。叫声文有线索美

  二、挖傲悟组材。步态文有总分美

  三、扣傲赏妙语。吃相言有生动美

  四、评傲说做人。言有哲理美

  五、拓展有趣味。读后广联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形声字的发音规律,知道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之间的关系。

  1、利用已学习过的声旁,能识读晴、清、饱、抱、洋、样、城、诚八个汉字及其相关的词组 。

  2、过分析字形了解字义,能辨别具有相同声旁的汉字,并能对其进行简单的组词。

  教学重点:

  利用字形、字义、字音,进行集中识字教学

  教学难点:

  辨别具有相同声旁的汉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1、写有偏旁、笔画、相关熟字的卡片

  2、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具有相同声旁的生字,引导学生对生字进行简单的组词造句,并区别、辨认具有相同声旁的汉字。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用卡片指名认读熟字:青、包、羊、成、清、跑。

  (2)学生集体认读偏旁:日、扌 、土 、氵、讠

  (3)使用导语进入新课;小朋友,大家一起看图中的小猴和山羊在玩什么游戏呀?对,他们在玩猜字游戏,今天我要教小朋友们玩一个找朋友的猜字游戏,小朋友们可要听好了。

  2、拼读生字

  (1)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中两个生字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试着让学生由熟字及注音来拼读生字.

  (2)教师指名试读,正音,尤其是韵母ing、 ang、 eng 的发音以及声调的变化

  (3)教师示读,告诉学生每一组的汉字都有一个共同的声旁

  3、字词教学

  师生共同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第一组:青、清、请

  启发学生说说“晴、请”左边分别是什么偏旁,与该字的字义有什么关系,再由教师归纳:晴天的晴,与太阳有关所以要以“日”字为偏旁,而请客的请与语言有关所以要以“言”字为偏旁。同时可进行一些简单的组词造句,如“太阳出来了,天晴了”、“请问”等

  第二组:包、饱、抱

  由学生来分析字形、字义,教师归纳:吃饱的饱,左边是“食”字旁,跟食物有关,而抱娃娃的抱左边是“ 扌” 旁,因为要用手来抱。同时教师在写出一个熟字“跑”,巩固以字形来辨别同声旁汉字的观念。

  第三组:成、城、诚

  分析字义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告诉学生要做一个讲真话,做真人的好孩子,养成诚实的美德,以及使学生明白长城使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的象征,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4、书写指导

  指导学生注意由独体字变为偏旁时的笔画的变化,例“土”的最后一横改为提,“日”要写得瘦长一点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熟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组及课后句子,在实际语言环境中运用生字组,检查学生对具有相同声旁的汉字的辨别。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用卡片“开火车”认读新学的生字,词组。

  (2)进行同声旁汉字的.辨别游戏。教师可请12名小朋友到教室的前面,每人发给 一张卡片(上面印有课文生字的12个偏旁),然后让他们各自找“朋友”,组成一个汉字,然后请下面的同学认读合成的生字。

  2、进行说话训练。

  朗读读读写写中的两句话“太阳出来了,暖洋洋”、“雨过天晴,山清水秀”注意朗读时的词儿连续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停顿,请学生利用课文中的生字试着造一些简单的句子例“我爱长城”、“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作业指导

  (1)抽个别生字,请学生回答生字结构,例“晴”的左边是日,右边是青;

  (2)请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3)先让学生自己做,再同桌互改,最后教师纠正练习。

  4、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背诵“太阳出来暖洋洋”、“雨过天晴,山清水秀”。

语文教案 篇4

  (一)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领悟其中真意。

  2.体味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1.理解赏析作品。

  2.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学会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感悟人生真谛。

  教学重点: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

  2.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等待中包含的人生百味。

  教学关键;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学会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圈点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自由说说等待的经历及等待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

  三、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惆怅倚门萌生希冀蠢人魅力

  链子依偎迫不及待引人入胜不速之客

  四、同学之间互相探讨:

  1、为什么说“等待”是贼?

  2、作者说:“希冀在等待中获兔的人岂止守株者。”仔细揣摩这个句子,体会其深刻含义。

  3、“人生是条长长的链子,‘等待’是各环节链子间的纽带。”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4、“等待的未必能获得……而且绝对取不走,避不开”,这句话蕴含着什么深刻含义?

  5、“引人入胜的风景……更远处有瀑布……”这里的“亭台”“溶洞”“瀑布”指的是什么?

  五、学生探讨后,教师明确。

  六、课堂练习:

  1.课后思考与讨论三。

  2.吴冠中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文章既有画的意境,又有诗的韵律。朗读课文,题为作者的语言特点。

  提示:

  ①文字简练,有画的`意境,又有诗的韵律。

  ②借用中外的谚语及俗语。变抽象为通俗。

  ③语言生动、跳跃、鲜明、空灵。

  七、小结:文章以等待为题,意在说明人们常怀希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难遂人愿的无奈和岁月催人老的感慨。

  八、作业:片断练习

  请用一段文字写出你对等待的独特感悟。

  板书设计:

  等待的滋味

  等待包含的人间百味学会等待

  等待的况味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借物喻人。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读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重点字形区别。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文章的写法和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方法

  读议法读、思、评、悟相结合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 ~~”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要爱护动物、善待生命。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的变化过程,并探寻其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文化传统,诚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什么是诚信呢?就是互相忠诚、互相信赖。其实不单是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它,就是与动物交往也需要如此。下面先请欣赏一组配乐的画面:百花盛开,百鸟争鸣。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也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的生态环境。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的存在,给人平添了多少情趣!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色彩和情趣。尤其在有些作家的眼里鸟岂止是人类的朋友,简直就是疼爱有加的儿女。不信吗,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曾经是专业篮球运动员的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散文《珍珠鸟》。 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课前预习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找出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5、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三、展示交流

  1.学生自主汇报字词:

  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

  “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们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处,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3.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四、反馈检测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给字注音

  巢chao 蔓 man 驳bo 瞅瞅chou 雏儿chur

  啄zhuo 呷呷xia 睑jian 眸mou

  3、画出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五、板书设计

  7 珍珠鸟

  怕人 不怕人

  信赖

  美好的境界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

  1. 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划出文中交代"我"的举动的语句,从这些举动中,你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找出在“我”的举动下鸟儿的反应。

  5、文章的结尾有何深刻含义?又有什么特点?

  二、导入

  播放珍珠鸟的视频画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触流泻下了一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1.检查自学情况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3、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2)“屋里飞”:

  自由读,指名读。

  (3)“喝茶水”:

  它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很大变化。看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了,它先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鸟。

  (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5)“肩头睡”:

  (冯骥才先生的话:“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么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冯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更重要)

  指名读本段。

  四、品读感悟,拓展延伸

  学生分组赏读文章,思考:

  1、文章开头为何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怕人"是珍珠鸟的突出特点,由于"我"对鸟儿的爱护、尊重,鸟儿才会有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任我这样的变化过程。这为下文做了铺垫,前后形成对比也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2、文章的结尾有何深刻含义?又有什么特点?

  (这句话富有深刻的哲理,不仅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也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这种结尾特点叫做卒章见志。)

  3、既然人与动物尚能如此,那我们人与人要创造这种境界应该如何?

  (要点:彼此尊重 真诚相待 相互信赖)

  (二)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

  1、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因为是“我”精细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

  五、反馈检测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7.珍珠鸟

  大鸟信赖探脑袋

  珍珠鸟————————————人屋里飞

  小鸟爱喝茶水

  啄笔尖

  肩头睡

  课后反思:

  教学《珍珠鸟》一课,我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朗读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同桌合作朗读,学生分组赏读等形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了解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的变化过程,并探寻其变化的原因。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其思维在互动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语文教案 篇7

  目的要求

  1.了解课文记述的两则生动的事例和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2.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方法。

  3.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4.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用法。

  一、学习重点:

  1.《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全文共70字,可分为三层。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元丰:宋神宗赵顼的年号(1078—1085)。庆州:宋代州名,在今甘肃庆阳一带。界:地域,范围。子方虫:今称粘虫,危害麦类、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作物。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秋天田地里的庄稼。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害:危害。

  文章首先说明虫害发生的年代、季节和范围。一个“方”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狗蝎:口器咀嚼式,有强大铗状尾须一对,能夹人、物,杂食性或肉食性。其:它的。喙: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钳:指长在昆虫嘴上的钳状物。蔽地:遍地。蔽,遮盖。则:连词,相当于“就”。以钳搏之:用钳跟子方虫搏斗。之,指子方虫。悉为两段: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悉,都,全。为,成为。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旬日:十天。皆尽:指子方虫全部被消灭。岁:年成。以:因。“以”后省略“之”,之,指消灭子方虫。大穰:庄稼大丰收。

  这一层写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灭尽子方虫,庄稼因此获得大丰收。“忽”字表明事出意外。害虫天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虽然在当时人们对此现象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但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这是写它的外貌特征,突出“有钳”,因为这是它消灭子方虫的有力武器。“千万蔽地”,说明为数众多。当它遇见子方虫时“以钳搏之,悉为两段”,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无比。“旬日子方皆尽”,说明剿灭害虫极为迅速,干净彻底。“岁以大穰”,一个“以”字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这里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其:这样,这种。旧:这里是“过去”“先前”的意思。之:第一个“之”,语气助词,无义。第二个“之”,它,指子方虫的“天敌”。土人:本地的人,当地的人。谓:称,叫。傍不肯:虫名,即步行虫。其成虫和幼虫都有钳状的锋利口器,喜食蛾科害虫的幼虫。

  这一层说明天敌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旧曾有之”。篇末点出“傍不肯”的名称,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2.《梵天寺木塔》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本文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全文分三层。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两浙:浙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茅山山脉以东地区。梵天寺木塔: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八角九层,高三十七丈。宋乾德二年(964)重建。这里是指重建时的木塔。钱氏:指五代时割据浙江的吴越王及其子孙。方两三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方,才。级,层。钱帅:(929—988),入宋后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之:指正在建造的木塔。患:担忧。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云:说。布:铺排。故如此:所以这样。故,所以。如此,这样,指木塔不稳定。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乃:顺接连词,当“于是,便”讲。以:介词,用。而:转折连词,当“但是”讲。初:从前,当初。

  以上是第一层,讲建塔过程中关于塔身不稳定问题,工匠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这里首先交代建塔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一个“患”字,突出了“塔动”这一主要问题。塔“动如初”,说明了建筑工匠未能解决这一主要问题,因为“塔动”的关键不在于“未布瓦”。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密:暗中,秘密地。使:派。其:他的,指匠师的。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贻:赠给。贻以金钗:即以金钗贻(之),用金钗送给她。以,用,把。金钗,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问:询问,打听。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因:原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此:这,指解决塔动问题。易:容易。耳:语气词,可不译。但:只。讫:终了,完毕。实:使坚实。钉之:钉木板。钉,用为动词,意思是用钉子钉。之,指木板。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如;遵照。其:他的,指喻皓的。言:话,言论,指上面喻皓讲的一番话。遂:于是,就。

  第二层,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

  “无可奈何”一词道出了大家对解决“塔动”这一难题无计可施,反衬了喻皓很轻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突出喻皓技术之高。“密使”“贻以金钗”,写出了匠师为解决“塔动”问题,费尽心机,从侧面反映出在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对这一难题,一个“笑”字写出喻皓的神态,突出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轻松。“此易耳”短短三个字,体现了他胸有成竹,技艺高超。“如其言,塔遂定”,一笔带过,用事实说明了喻皓的技艺高超。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胜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弥束:更加紧密相束。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相:互相。联:连接。如:像。履(旧):走,踩踏。其:那。持:支撑。自:自然,当然。

  [人皆伏其精练。]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伏:通“服”,佩服。其:他,指喻皓。精练:高明。

  第三层,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应。“人皆伏其精练”,从侧面再次突出了喻皓在建筑方面的高明。

  二.学习难点:

  1.《梦溪笔谈》这部中国文化史上的综合性的笔记体巨著,总结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课文所选的两则,《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这种方法不仅是促进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这种防治方法不仅在古代有效,今天也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第二则《梵天寺木塔》记述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解决高层建筑木塔不稳定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

  2.《梦溪笔谈》两则,文字简洁生动。《以虫治虫》只用了70个字就记述了“傍不肯”在子方虫危害秋田作物时应运而生,迅速彻底地消灭了虫害,保证了农业大丰收的情况。《梵天寺木塔》仅用130个字就清楚地记述了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准确地解释了木塔稳定的原因。

  3.详略得当是这两则短文又一特点。《以虫治虫》介绍子方虫的天敌比较详细,介绍了“傍不肯”的外貌特征,数量之多,剿灭子方虫的情况,而介绍子方虫为害则一笔带过,这样就突出了“以虫治虫”这一中心。《梵天寺木塔》记叙喻皓的语言较详,因为这最能体现他技艺的高超。对“塔遂定”的原因也写得较详,因为这是木塔稳定的科学原理,有必要交代清楚。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不是本文的重点,则以“如其言”三字一笔带过。这样安排详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三.文学知识

  1.《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又《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因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而得名。成书于11世纪末。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十七日,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业、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现象部分,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于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有所反映,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翔实记载。今人有《梦溪笔谈校证》。

  2.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熙宁五年(1072)提举司天监,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并推荐卫朴修《奉元历》。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1075)使辽,斥其争地要求,又图其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为《使契丹图抄》奏上。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主张减少下户役钱。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以徐禧失陷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连累坐贬。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市区),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发明活字印刷术,炼钢、炼铜的方法等,凡有见及,无不详为记录。又精究药用植物与医学,著《良方》十卷(传本附人苏轼所作医药杂说,改称《苏沈良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教案(精选)09-19

语文教案(经典)10-10

语文教案12-28

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12-29

语文教案12-29

语文教案12-29

语文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