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调研报告
在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民工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民工调研报告1
为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我省农民工就业、农民工资性收入、农民工融入城镇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趋势,省委农工委联合省人社厅组成调研组,分赴xxxx、xxxx、xxxx3市6个县(市、区)实地调研,深入农村,走访企业,与农民工、企业负责人和基层干部广泛交流座谈。同时,安排仁寿等16个劳务输出大县也同步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和材料汇总、部门会商和数据分析相结合,对农民工回流、就近就地就业、回乡创业和市民化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民工在xxxx地位举足轻重
xxxx农业人口多,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历来都是劳务输出大省,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保持在2000万人以上,占农村劳动力的50%以上,对促进我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农民工转移就业、大众创业、技能培训的支持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478.9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339.7万人、省外输出1136.2万人、外派劳务3万人。全省实现劳务收入3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省农村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达5503.1元,比上年增加500元。今年一季度,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289.8万人,同比增长0.2%,其中,省内转移1211.6万人,同比增长2.9%;省外输出1076.6万人,同比下降2.7 %;外派劳务1.6万人,与去年同期持平。实现劳务收入930.5亿元,同比增长9.8 %;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431.5元,同比增长141.7元。
二、新形势下农民工就业呈现出新特点
(一)农民工数量外出略减、返乡略增。由于受经济下行影响,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部分企业倒闭停产、工资下降等,对我省外出务工造成一定影响,致使农民工返乡时间提前、返乡人数增加。春节期间,全省返乡农民工有1753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70%,与2015年同期相比,数量上有所增加,同比增长3%。春节后,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我省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全省农民工外出务工数量略有下降,回乡就地就近就业和创业将逐步呈现增长的趋势。截止2016年3月底,全省转移和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省外输出1076.6万人,同比下降2.7 %。
(二)农民工就业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分析一季度各方面的情况:一是从就业区域看,省内和省外转移就业平分秋色。省内转移占52.9%,同比增长3.3%,主要分布在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和川西北经济区;省外转移占47.1%,同比下降2.7%,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西藏、新疆地区。二是从组织方式看,从自主分散逐步向集中统一转变。政府组织转移占0.5%,同比增长0.09%;自发转移占74.98%,同比下降3%;民间劳务输出明显增加,劳务输出组织机构的信任度在劳动者心中得到有效提升。三是从行业分布看,由建筑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逐渐转移到电子商务、物流快递、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家庭服务等新业态。建筑业占21.98%,同比下降1.5%;制造业占43.94%,同比下降2.3%;电子商务、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14.05%,同比增长3%。四是从年龄结构看,逐渐实现年轻化。我省xxxx市20岁以下农民工占5.94%,21-30岁占26.14%,31-40岁占24.01%,41-50岁的占35.61%、增长4%,51岁以上占8.3%。五是从文化程度看,拥有一技之长的逐渐增多。小学学历占16.3%,初中学历占71.09%,高中学历占10.1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97%。同时,通过参加培训后再就业占比逐年提高,农民工从打工谋生型向体面就业型转变、从体力劳动型向技能操作型转变加快。
(三)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从广安市6县(区)统计情况看,2015年农民工月均非农收入为2600元左右,同比增长10.8%,其中月均收入1500元及以下的占6.7%;1501~2000元的占12.6%;2001~2500元的占15.5%;2501~3000元的占14.5%;3001~3500元的占20.7%,3500元以上的占30%。月均收入在2001元以上的农民工占到了80.7%,比上年增加了9.6个百分点,呈现出收入逐年增长,低收入者比重减少的趋势。增长幅度的高低正好与绝对收入的高低相反,收入越高增幅越小,呈现出差距缩小的趋势。
同时,加大农民工欠薪治理工作,保障其合法权益。在全国率先构建由主管部门欠薪处理责任制、总(专)包企业工资支付责任制和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制组成的欠薪治理体系,实行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一地举报投诉,区域联动受理,涉案1000元以上的挂牌督办、追踪到底。建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应急周转金制度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完善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对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优先受理、优先开庭、及时裁决、快速结案。2015年,我省未发生一起农民工欠薪群体性上访事件。
(四)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数量有所增加。省上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xxxx省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15~2017年)》等政策,省级财政安排1.7亿元用于返乡农民工创业风险补助,大力扶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归雁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同时,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等方式,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一季度省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用于返乡农民工初创培训、创业辅导和创业技能提升补贴。据统计,2015年全省返乡创业人数约8万余人,同比增长10%;创业农民工人数5万余人,同比增长12%;回乡创业企业7000余家,同比增长20%,带动新增就业人员40余万人。返乡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返乡农民工创业主要集中在种养殖、餐饮住宿服务、家政服务、批发零售等领域,逐步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回乡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一季度,全省返乡创业就业人数达3万余人,同比增长2.3%。
(五)城镇企业用工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主要是技工需求增加,用工成本上升。对xxxx市200户企业调查问卷分析,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了结构性变化,传统制造业、机械、盐化工等企业,除补充少数技术性岗位外,招工量较小;新兴产业和转型升级的'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从节后企业用工需求来看,技能型劳动力需求占用工总数的26.51%,同比增长8.12%;服务业、劳动密集型等对劳动技能要求不高、工作时间较长、工资待遇不高的企业,出现了大量的用工缺口。与此同时,企业用工成本在不断攀升,据了解,我省城镇企业今年用工成本同比平均增幅在10%左右,个别企业达到20%,特别是五险一金比例高、融资成本高。
(六)广大农民工对市民化持谨慎态度。从我省2015年情况看,进城务工人员在市民化意愿方面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半数以上进城务工人员不愿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愿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不想再回农村的比例仅为14.8%,有53.8%的明确表示不愿转户口,目前只是暂时待在城里,还有31.4%的持观望态度,视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定。 二是省内中等城市是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城镇的首选地 。在被问及如果落户城市,您会首先选择落户的城市是哪里,82.4%的受访者选择大中城市市区,列首位的是省内地级中等城市市区,占比达55.7%,其次为成都市区,占22.7%,选择省外大中城市市区的占4%,而愿意落户省内县(市、区)的只有14.9%,反映出进城务工人员看好省内大中城市。 三是进城务工人员对用农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权换取城市住房存在较大分歧。调查显示,在被问及如果转为城镇人口,您是否愿意用农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权换取同等价值的城市产权住房,受访者态度不一,分歧明显,愿意者、不愿意者和犹豫难定者各占三分之一左右,不愿意者占比略高,达35.3%,在愿意者中还有32.2%的或愿用宅基地或愿用土地承包权换取城市住房。总体看,受访者对用农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权换取城市住房态度较为保守谨慎。四是半数以上进城务工人员愿将农村医、社保转换为城镇医、社保。调查显示,有52.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将农村医保、社保转换为城镇医保、社保,分别比不愿意者、犹豫难定者的占比高了31.5个和26.3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一是城市生活成本高、城乡户口差别不大、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以及农村土地有较大增值潜力,是影响进城务工人员不愿落户城镇的四大主要因素。二是收入低、房价高、就业不稳定,是影响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三大主要障碍。三是住房、养老、子女义务教育三大难题,是进城务工人员的主要诉求。
对此,我省各地作了一些探索:一是在户籍管理上,除成都市外,已经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全面放开农转城限制,适当放宽农村迁移限制,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绿色通道。二是在创业就业上,在项目立项、创业场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创业扶持和创业服务等方面对农民工就业创业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就业援助、自主创业扶持和职业培训政策,帮助其在城镇稳定创业就业。三是在住房保障上,建立了租购并举体系,坚持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多渠道供给,支持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购买自有住房,并给予财政补贴,同时,拿出部分保障性住房定向分配给进城农民工。四是在社会保险上,畅通城乡养老保险渠道,实施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移和接续,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工全部纳入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范围。五是在平等就医上,稳步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同步提高个人筹资水平,大力实施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城乡居民均可平等享受省内任意医疗设施设备,全部纳入统一卫生防疫体系。六是在子女就学上,统筹保障随迁子女就学权利,把常住人口,包括随迁子女纳入到区域教育的发展规划之中,保证所有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居住地就近就学。七是在社会救助上,进城农民工出现生活等困难的,按照规定提供社会救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临时救助和城市医疗救助。八是在农村权益上,固化农村权益,把农民的承包地、林地、农房等资源,变为可出租、抵押、变现的资本,成为农民工在城市生活、购房等方面的资金来源,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个别市州还在支持农民带地进城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三、存在问题及几点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民工工资由大幅增长进入稳步增长阶段,增幅有所放缓;部分建筑业、制造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持续低迷,企业新增用工缺口开始收窄;农民务工工资水平在经过前几年快速提高后,已处于较高水平,农民工工资水平增幅趋缓;加之我省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比例总体偏低,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高水平增收。此外,受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的影响,可转移劳动力人数将迎来拐点;尚未转移的劳动力,大多年龄偏大或学历偏低,转移的难度较大。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一是强化政府责任落实。目前,我国有近3亿农民工,分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对于如此庞大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各级政府还处于真空地带,尤其是在解决农民工诉求方面,存在着踢皮球和相互推诿现象。建议具体明确一个综合协调部门为农民工的主管部门,牵头成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理顺各级关系,联合作战,形成合力,系统解决农民工就业创业和市民化问题。
二是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动农村产村七权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健全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完善产权权能,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有偿退出等改革措施落地,从法律层面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让农民工带着权益进城,留得下、能生活。尽快明确土地承包经营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对第三轮土地承包期限给予明确,一方面有利于防止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结束后产生新问题、新矛盾,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集体和农民尽早作出选择。
三是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加大政府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培训,着力培育一技之长,扶持就业创业。对于农民工技能培训,要强化行业协会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充分发挥用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度,以生产带培训、老手带新手,实现就学即就业,避免学用脱节和第二次培训。对于农民工创业培训,要从国家层面制定职业农民培养综合计划,实施职业培养战略,提出培养职业农民的战略性任务、阶段性目标和具体举措,重点培训一批种养殖大户和经营能手。
四是重点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从跨出农村的那一天起,就不准备回到农村去,如果无法融入到城市,长期在城市中找不到理想位置,就会有被社会边缘化的危险,将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当前除了关心农民工的经济利益外,还要从社会公平公正出发,关心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地位平等、民主政治权力等,让他们能在居住的城市真正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当选人民代表和进入政府、社区管理层;要完善相应的人民团体制度,通过加入工会等组织,积极参与民主管理,使他们最终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实现新城市人的目标。
五是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加快地方法制建设步伐,健全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机制。督促用人单位抓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促进就业法》《社会保险法》《工会法》等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按照平等、公正、共享的原则,加快制订和建立适用所有劳动者群体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政策体系。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严厉处罚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坚决杜绝用人单位违法使用童工、恶意拖欠克扣工资、违章盲目指挥生产、逃避社会责任等现象。建立农民工维权长效机制,畅通农民工维权诉求渠道,加大对农民工法律援助力度,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社会群团组织在维权中的重要作用。
农民工调研报告2
自从一年前选择了农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就对“三农”事业情有独钟了。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学期里,我到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喜良小学进行了支教。在这一过程中,我一直想对农民工子女在授课内容之外有一个更深入的沟通和认识。无奈受课时和其他条件的限制,我与孩子们的关系就只能一直停留在老师与学生的这一层了。这次团委组织的农民工子女调研活动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近距离接触和深入了解他们的机会,弥补了我心中的遗憾。
前期唐书记带我和尹付军、裴洛伟到沈阳药科大学进行志愿者培训,使我对这次活动更加信心十足,充满了期待。以前,我以为做志愿活动,需要的只是年轻人的激情和悲悯天下的爱心。但是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自己的理解实在太过片面。首先,志愿服务的对象不仅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还包括一些大型活动(如大型赛事、博览会)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其次,志愿服务靠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冲动,更需要长久的乐于奉献的内心;再次,志愿者不单是年轻人或者说大学生群体的专有名词,更多的是属于一个更大的群体,很多有爱心、不甘于只是索取的孩子、中年人,甚至是老同志也早已加入到了志愿者的行列;还有,一些间接进行的、对志愿服务有促进作用的间接志愿服务,也是志愿服务的一部分,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也是志愿者,如安排进行直接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的食宿、进行前期活动的策划、安排等;最后,在进行志愿活动的过程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对待不同的服务对象要考虑到不同的问题,比如这次针对农民工子女,我们要注意调研前的破冰、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和用词等细节。
带着信心和期待,我们如期到已定好的小学做调研,我去的是二零五小学。学校的在校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都占有不小的比例,所以该校老师在我们到达后临时通知三到六年级的农民工子女到一楼的两个教室集合坐好。此言一出,我们几个志愿者面面相觑,原因是“农民工子女”这种比较敏感的词汇我们是坚决不能说的,没想到调研还没开始,学校的老师就毫不避讳的在广播里喊了出来。这会给我们下面的活动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的任务能顺利完成吗?我们心里谁都没底,大家手心里都捏了一把汗。好在在后来的交流和活动进展中,可以看出这个细节对此次调研并无实际影响。
我在此次二零五小学的调研活动中,除需和尹付军在两位研究生学长的带领下整体负责外,还负责照相,因此研究生给老师们做问卷和本科生给孩子们做问卷我都几乎能够全程观察和感受到。整体来说,前者有惊无险,后者辛苦并快乐着。这里不再赘述整个过程,只说说我有感触的几个片段吧
给老师做问卷是在一个不大的办公室里进行的。该小学的大队辅导员为我们找来了几位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和一位校里的主任。由于之前的交流不充分、准备不到位,因此很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调研一开始,研究生学长就把调查问卷拿了出来,有几位老师或是很顺其自然地,或是有防范心理地把问卷浏览了一遍,这对我们后面的工作产生了不小的阻力。但是经过后来充分的交流,老师们还是支持了我们的调研,最后较为圆满地完成了问卷。其中那位学校的主任是位年龄不小的女老师,个头不高,其貌不扬,可是说起话来实在是很有水平。很明显,她对我们的到来并不表示欢迎,可是从她说的话里又不太能够听出来。她跟我们说了很多,可就是没有一句是有实际意义的,这一度让我和两位研究生学长感觉尴尬极了。这真是语言的艺术啊!还有一位老班主任告诉我们,在他们学校,农民工子女可以享受很多照顾,不论是在各种费用的减免上,还是在各项荣誉的评比上都占有很大的'优势,甚至有的家长和孩子都希望自己也是农民工或是农民工子女了。而且现在不少的农民工可以挣到很多钱,经济条件还不错。所以说现在的农民工子女缺少的并不是关爱,而是感恩教育、而是更深层次的心理引导。这确实是我们国家、教育者和我们志愿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给孩子们做问卷就要顺利多了。按照之前讨论的步骤,在进入填写问卷的“趣味答卷”环节之前是大家精心准备的小游戏。两个小组(即两个教室)准备的游戏大同小异,但是他们的进展情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小朋友的参与度和现场秩序的组织和维持方面都能体现出我们志愿者的个人能力和团队整体的合作水平。带孩子们游戏其实是个并不太困难的工作,但也能看出大家的态度和实力,当然其他工作也一样,所以说关注细节、努力提升自己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填写问卷,大部分孩子都是跟着我们的节奏,但也不乏填的飞快,一会儿就全部完成了的,看着他们,我心里竟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孩子们来自全国各地,黑龙江和山东算是比较近的了,他们平时都住在学校附近租来的房子里,有的和父母住在一起,有的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条件艰苦的很少。后来又和几个看起来年纪比较大的女生聊了几句,感觉她们确实很成熟,其中一个家里在保利花园买了房子,生活比较富裕。但是毕竟我了解到的情况很片面,数据还是需进一步的搜集和整理才有说服力。
给孩子们合影时他们很开心,都表示希望哥哥姐姐们有时间再去陪他们游戏,我们心里都感到说不出的欣慰。此次调研活动意义重大,我为能成为其中的一名普通志愿者而感到自豪。希望“三农”问题早日解决,希望农民工子女茁壮成长!
农民工调研报告3
一、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基本情况
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高峰时达到xx余万人外出务工,xx金融危机以来,全县返乡农民工总量已近xx人,约占外出务工人员的xx%左右。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为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创业,相继出台了《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优惠政策xx条》、《xx县乡(镇)返乡创业园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规定返乡农民工投资兴办各类企业均享受外资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在减免有关规费、提供用工保障、提供优质服务、给予税收奖励、实行基础设施奖励、优先供应土地、提供贷款贴息和信贷担保、争取注入扶持资金、免费培训等方面予以扶持。在工业园区设立建设规模xxx亩的返乡创业园,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工业园区近xx家企业中有xx余家为返乡农民工投资开办,占入园企业近一半。全县培训返乡农民创业人员达xx余人,享受返乡创业贷款贴息人数达近xx人,贷款总额约xxx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返乡农民工在本县实现再就业和自主创业人数达xxx余人。
二、当前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方式手段陈旧,帮扶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中央、省、市、县出台了许多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根本不知道,也不知道如何获知创业信息。很多返乡农民工创业在选择项目时,仅凭个人的感觉盲目投资,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帮助予以论证,往往是项目投资之日就是失败之时。有的返乡创业项目兴办起来后,后续跟踪服务不够,当初承诺的各项服务成了一纸空文。有的返乡创业农民在办理各种登记注册管理手续中需要缴纳相关费用,增加了创业成本。返乡农民创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土地供应难以满足企业开办和发展所需,治安环境也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还存在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以及“吃、拿、卡、要”的问题,严重影响创业者的积极性。
(二)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制约返乡创业企业发展。返乡创业者的初期投资大多靠外出务工积累的资金,资金量不大,创业时缺乏通盘考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缺乏后续资金。受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返乡创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只有靠高息民间借贷输入企业维护生产和再生产的“血液”,成本高、负担重,有时因资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机。资金问题成为返乡创业者创办企业难以发展的瓶颈。
(三)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需要加强。返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创业冲动,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虽然有关部门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即短期培训的多,长期培训的少;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少;培训初级人才的多,培训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以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多,注重实效的少。有的返乡创业者反映,企业做大了,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需要有各方面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效力,希望能够加强谈判技巧、市场预测、海关贸易、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从事种植、养殖业的返乡农民也反映,为了进一步搞好种养殖业,希望能结合季节特点多提供一些农技、栽培、防治病虫害和牲畜疫情方面的综合培训。
三、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的措施
为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激发和保护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更好地发挥返乡农民工创业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营造良好氛围。抓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要把实施“返乡创业工程”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日程,制定返乡创业专题规划,专项推进返乡创业工作,细化工作任务。要牢固树立“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定期表彰返乡创业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服务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创业基础平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环境。要结合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战略,加速完善小城镇、工业园区、返乡创业园区、小企业孵化基地和各类果业、养殖业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设施建设,使之成为返乡农民工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在土地供给上,要完善制度措施,认真解决好返乡创业用地问题,将返乡农民农民工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强化政府部门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水平,真正象对待外商一样对待返乡创业者,确实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支持。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要进一步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范围和金额,探索、改革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县级财政要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设立创业基金,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创业基金由财政部门管理,工信、民企、工商联(总商会)配合工作,一旦返乡农民工创业达到一定发展规模后,鼓励创业成功人士补足与银行等同利息纳入创业基金,实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要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采用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和政府小额担保贷款制度,金融机构要出台相应便民措施,使国家出台的扶持中小(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惠及返乡创业者,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所需。要根据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的相关规定,制订相关激活民间资本的具体办法,推动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直接投资,释放出民间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巨大潜力。
(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与效益。一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要充分发挥乡镇人保所和企业(管)办的作用,有条件的村、居委会可设立服务站,做到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保障。乡镇人保所要和企业办开展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长期跟踪监测掌握,了解其所需所想所求,协助返乡农民创业项目申报及评估认证申请,开展经常性的返乡创业项目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传输相关信息至县有关部门。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组织好农村富余劳动就地转移和输出。二是要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要抓好乡(镇)与县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与畅通,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效应。对有资金积累、有市场信息、有管理经验、有创业需求的返乡农民工实行特别的联系与服务,为他们创业提供方便。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宣传载体,大力宣传返乡创业政策和先进典型,介绍发布创业信息。可以利用中介组织网络大、信息来源广、反应迅速的优势,鼓励、支持中介组织参与到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中来。
(五)优化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益。要优化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培训的资金、物力、师资等,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切忌撒胡椒面式的资金分配。要结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战略,为产业发展提供创造型人才和技术人力资源。要改革培训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地对创业者开展专题讲座和企业管理咨询诊断,现场答题解惑。或对返乡创业农民以委托普通高校、行政学院、经管学院、党校等院校进行定向培训和到市级、省级、国家级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学习锻炼等形式进行技能、法规、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改革培训考核的机制,要以培训人员的创业成功率为主要考核目标,防止培训走过程,增强创业培训的有效性,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六)发挥工商联职能,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的企业都是非公有制企业,是工商联工作的对象。在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方面,工商联要真正当好政府“助手”,就必须针对农民工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实,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要推动和配合政府部门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建立各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参与产业转移、新技术应用、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等项目的创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打开视野、创造条件;要加强典型带动作用,广泛宣传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代表的发展历程、奋斗事迹、经营战略、重要贡献,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借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培养返乡创业者的社会责任文化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经济大局的关系、经营状况与社会就业的关系、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的关系、诚实守信与市场秩序的关系、创造财富与回报社会的关系,通过同心工程、“感恩行动”、光彩事业等活动,增强他们对责任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切实为吸纳更多社会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共同富裕多作贡献。
农民工调研报告4
近日,国家统计局网站27日公布20xx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xx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加528万人,增长3.4%。
一、农民工总体规模
(一)农民工数量继续增长,总量达25278万人
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xx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加528万人,增长3.4%。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584万人,比上年增加320万人,增长2.6%;举家外出农民工3279万人,增加208万人,增长6.8%。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增加527万人,增长5.9%。
(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10790万人,比上年增加323万人,增长3.1%,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42.7%;中部地区农民工7942万人,比上年增加323万人,增长4.2%,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1.4%;西部地区农民工6546万人,比上年增加409万人,增长6.7%,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25.9%。
二、农民工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
(一)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从农民工的就业地区来看,20xx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16537万人,比上年增加324万人,增长2.0%,占农民工总量的65.4%,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438万人,比上年增加334万人,增长8.1%,占农民工总量的17.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215万人,比上年增加370万人,增长9.6%,占农民工总量的16.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分省看,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这4个省吸纳的农民工占到全国农民工总数的近一半。
(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比重继续下降
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828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增长0.3%,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072万人,比上年增加7.4万人,增长0.1%,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加数量和增幅均明显低于上年水平。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分别占全国农民工的23.1%和20.1%,分别比上年下降0.9和0.8个百分点。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
(三)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数量减少,农民工以跨省外出为主的格局改变
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8390万人,比上年增加772万人,增长10.1%,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2.9%;在省外务工的农民工7473万人,比上年减少244万人,下降3.2%,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47.1%。在省内务工的比重比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20xx年,去省外务工人数减少,改变了多年来跨省外出农民工比重大于省内务工比重的格局。
(四)外出农民工仍主要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
从外出农民工就业的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占10.3%,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占20.5%,在地级市务工的占33.9%,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三、农民工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状况
(一)农民工以男性为主,年长农(20xx信访工作调研报告)民工比重逐年增加
分性别看,男性农民工占65.9%,女性占34.1%;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16-20岁占6.3%,21-30岁占32.7%,31-40岁占22.7%,41-50岁占24.0%,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4.3%。调查资料显示,4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由20xx年的30.0%上升到20xx年的38.3%,三年中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4岁上升到36岁。尽管每年农村新增劳动力主要会加入到农民工的行列中,但农民工年龄结构的变化,也说明农民工的无限供给状况在改变。
(二)年龄和家庭对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有很大的影响
农民工中已婚者占73.4%,其中,本地农民工已婚者占90.2%,远高于外出农民工已婚者58.2%的比例,这主要是由于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高出外出农民工12岁,本地农民工中40岁以上的占60.4%,而外出农民工40岁以上仅占18.2%。这反映了已婚、年纪较大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就近就地转移,大龄农民工不仅外出缺少竞争力,而且需要照顾家庭,这使得他们的外出积极性减弱。
农民工调研报告5
当前农民工整体素质低下已成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对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中需要妥善处理的大事,日益受到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重视。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农民工培训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须采取措施。
培训内容方面的问题
▲培训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与农民工就业实际需求不相吻合。一些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上与农民的需求有差距,既与实践相脱节,更不能让受训者立竿见影。参加过职业培训的农民工普遍感觉培训内容“用不上”,造成“不学白不学,学了也白学”。
▲培训内容单一、雷同,针对性不强,且多集中在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上,缺少对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的培训。目前基本上很少开设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方面的培训。当前大多数培训都集中在裁剪缝纫工、电焊工、厨师、美容美发等专业。这些工种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都很低,对提高就业能力的作用有限。
▲培训内容多侧重技能培训。目前培训多是让农民工拥有一技之长,但注重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涉及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法律法规常识讲座和城市文明常识、心理健康知识辅导等培训很少。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本领虽然得到了加强,但就个人综合素质而言,仍然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培训资金方面的问题
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民工想培训和被培训的瓶颈问题。当前培训资金分配在各个部门,导致各自为政,使培训形不成合力。
▲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制约农民工培训工作。根据《20__~20__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政策措施,农民工的培训资金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负担。现实中农民工培训主要由政府埋单,农民工没有承担费用的能力,而企业则没有承担费用的意愿。要增加培训投入,由就业专项资金和相关专项资金中给予补贴,目前看来仍显不足。在一些中西部劳动力输出地,贫困县的财政收入50%要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县财政根本无力划拨资金用于补贴农民培训活动。培训内容“缩水”,造成培训形式走过场。
▲农民感觉培训费用太多,“不划算”。农民工要参加培训,除培训费外,书本费、考试费、生活费、职业技能鉴定费、职业介绍费诸项费用少则数百元,多则几千元,这就把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挡在了培训门槛之外。
▲培训资金分散,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目前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补助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同一培训科目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补贴额度,导致培训机构收取的培训费用难以确定,使农民工培训的效率很低。另外政府虽然明确提出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农民工职业培训,由于使用范围狭窄,审批很严,往往是下半年财政拨款才到位,从而造成一方面失业者急需帮助,另一方面又有资金结余过多的现象。
▲职业教育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农业职业教育又是弱势中的弱势。农业职业院校难以投入大量的资金与师资来专司此项工作,影响培训效果。
培训时间方面的问题
▲农民工不能自主选择培训专业的培训时间。部分农民确实有参加培训的意愿和需求,但由于不能灵活自主选择培训时间错过培训机会,没能参加培训。目前,对农民工的免费短期培训时间在2~3个月,像厨师、缝纫、车工、焊工这类专业,两三个月的培训确实难以熟练掌握,导致部分农民工不愿参加培训。另一方面培训时间过长,参训人员难以保证学时,农民工又担心耽误找工作,从而影响到了培训效果。
培训观念方面的问题
▲有些地方仍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地方的领导和部门对农民工培训工作仅停留在口头上,具体问题落不到实处。
▲大多数农民工还没有意识到培训学习的重要性。农民工自主参加就业培训意识淡薄,对培训工作认识不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农民工大多数文化底子差,学起来很费力,很多人常常因为没有信心半途而废。
▲一些地方政府以为将农民工送进培训班就万事大吉了,认为“培训能让返乡农民工有一个地方呆着,不闹事”就行了。
培训体制方面的问题
▲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部门多,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的职责范围没有明确划分,自成体系,互不联通。纵向层面省、市、县、乡建立的科技素质培训资源未能相互有效地衔接。横向层面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部门有农业、科技、教育、劳动、财政、妇联、共青团等近20家,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重复培训等。
▲在培训中没有很好地调动企业在农民工培训中的积极性。企业培训对农民工提高实用技能、增强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企业在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缺位现象。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目前对农村劳动力培训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监督机制,多数地方政府只是把培训费往下拨付,没有跟踪检查培训效果、考核培训工作成效。由于监管不力,有的培训学校(点)存在学时不足、学员流失、有少数冒名顶替现象等问题。更有甚者,一些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和人员钻政策的空子,挪用资金,搞假培训,编造名册,骗取国家的补助金。
对策措施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的引导性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多方参与、整体推进,重点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的工作局面。
强化组织领导。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一个组织、法律、政策、投入、师资、资源“六到位”的`、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民培训机制,将农民教育培训真正纳入“有领导、有机构、有场地、有内容、有特色、出实效”的正常运行的机制中,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
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资金投入。一是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农民,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的潜力和空间,有效整合各级各类农民培训及教育资源,强化基地建设,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二是加大农民工培训资金投入。农民工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农民工培训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培训教材补助、聘请师资补助、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补助和经济困难学员食宿补助等,不能挪作他用,更不能兑换或变相兑换成现金。
完善培训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把劳动需求情况、技能要求及时传递给农民工,使他们明白参加培训的重要性。认真落实“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输出”用工制度和输出制度。二是建立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系统,对农民工培训则要“按需下菜单”。三是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科学设置培训项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长训、短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走农业技术培训和二、三产业技能培训并举的路子,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生产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四是增强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培训含金量。要紧密联系就业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培训内容,尽可能满足农民工的现实需要,让他们感觉到所学的正是所用的、所求的,确实“学有所获”。五是提高农民工培训待遇,适当降低农民工培训的成本。农民工大都是家庭收入的主力,一天不挣钱就意味着一天没收入,要将培训与农民工创收、就业结合起来。
农民工调研报告6
按照x政办明电[20__]x号文件《关于开展返乡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调研的通知》要求,农业局、农综办和人劳局分别抽调人员组成三个调研组,于 20__年x月21日至26日深入全县乡村和农户,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等形式,对当前我县农民工返乡情况和土地承包权益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在乡、村各级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完成了此次调研任务,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民工外出与返乡回流的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农业人口x人,有农户数x户,其中有外出农民工的户数x户,占总户数的x%,举家外出的户数x户,占总户数的8%。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x人,其中外出农民工x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7%。春节前共有返乡农民工x人,截止2月底仍有x人没有返城。
㈠返乡农民工返乡的原因
1、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出口及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出口受到限制,经济不景气,导致企业停产、转产、降薪、载员等,造成农民工不得不返乡。这是造成我县农民工大量返乡的主要原因。
2、国家惠民政策的影响。如粮食补贴、生猪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吸引力,部分农民工返乡后发展农业生产和开展多种经营,如果经营得当,每年也有不错的收入。
3、部分农民工经过几年的创荡,开阔了视野,掌握了一技之长,准备返乡企业和再就业。如有的农民工经过多年打工,有了积蓄,有了技能,有了一定的销售门路,返乡后自己当老板,或者在家乡再就业。
4、因年龄和技能的局限,迫使部分农民工退业返乡。由于年龄的增长和技能偏低,迫使他们退业返乡。
㈡未返城农民工的就业意愿
1、未返城农民工中,大部分已认识到技术和技能的重要性,想学到一门技术,掌握一项技能,最好是原来已经基本熟悉和掌握的技术、技能,达到熟练和精巧,为以后更好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2、我县近期大规模农民工返乡现象虽然尚未出现,但伴随着沿海企业经营的不景气乃至关停倒闭,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的状况已经呈现。调查发现,面对歇岗和失业,我县少部分农民工选择回乡,但大部分农民工仍然滞留原地等待、观望,还有部分农民工流向内地一、二线城市,继续寻找就业机会。
3、“外地再好,没有家乡水甜”。部分农民工返乡后,还是希望能够用上自己在外学到的技术和经验,在家乡再就业和创业。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流转情况
我县是从1998年开始按照国家农业土地政策开展了二轮土地承包,以村为单位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发放经营权证书等,承包期限定为30年。20__年根据《土地承包法》要求,对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进行了完善。全县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率和土地经营权证书发放率都达到了98%以上。但是在农业税费改革以前,部分农户纷纷外出务工经商,甚至弃耕撂荒,有的村组将土地收回,重新进行了发包,有的农户进行了流转,有的农户放弃了承包权。目前,全县外出农民工家庭没有承包地的户数为2256户,占举家外出户数的17.8%。
㈠造成农户没有承包地的原因
1、在二轮承包时自愿放弃。在税费改革前,有的农户已经在外务工经商,同时感到税费负担较重,于是自愿放弃了土地承包权,这部分农户有x户,占无地农户的50%.
2、因欠缴税费或撂荒等被收回。这部分农民已经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耕种了一段时间后举家外出,因欠缴税费数额较大或弃耕撂荒等,被村组收回土地重新进行了发包,承包土地的农户现在不愿放弃承包权,使这部分农户无地可种。这部分农户共有x户,占无地农户数的28%.
3、二轮承包时因全家外出务工经商未通知到户。二轮承包时有的农户已经举家外出失去联系,因未通知到,使这部分农户失去了土地承包权,这部分农户共有x户,占无地农户数的8%。
4、其它原因造成。如新增人口,因村组机动地已分完,没有机动地可调整;还有土地被征用等原因失去土地,这部分农户共有x户,占无地农户数的14%。
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
目前我县有土流转的农户数为x户,占农户数的10.3%,土地流转面积x亩,占土地承包面积的'28%。我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土地流转面积较大。全县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有流转现象。主要原因是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征用如修路、办企业、移民等和缺少劳动力的农户。
2、土地流转对象是本村农户的比例较高。在农户外出务工经商和缺乏劳动力的流转土地中,有90%以上的流转对象是本村的农户。
3、土地流转期限较长。全县农村的土地承包权流转中,有超过86%的土地流转期限在一年以上。
4、签订书面流转合同的比例太小,几乎没有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全县农村土地流转中,签订书面流转合同的比例仅为0.5%。除国家征用和少数流转外村的土地签订有书面合同外,其它都是口头协议和私下转包,有的流转连村组干部都不知道。
三、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情况
全县今年元—2月份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共有81起,其中涉及农民工家庭的纠纷案件共有20起,占纠纷起数的24.7%;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生纠纷的案件数为58起,占纠纷起数的72%。
引起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因口头协议引发的权力和义务的纠纷,近几年国家惠农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后,补贴款归谁等引发纠纷。二是失地农户与承包地较多农户的纠纷。外出务工农户口头将承包地转给别人,现回来想收回,但对方不愿放弃承包。三是新增人口无地可种引发的纠纷。如有的通过机动地的调整分到了土地,有的则没有分到。四是个别村组干部执行政策出现偏差,“一碗水端不平”造成纠纷。
四、对解决当前农民工就业及土地承包纠纷的有关建议
㈠对解决当前农民工就业的建议
1、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改进培训方式,扩大培训效果。在中等职业
学校开展面向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特点开设专业和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搭建就业平台。加强对农民工的信息引导和就业服务,加强与劳务输入部门的联系和衔接,发挥劳务经纪人的作用。同时,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投身新农村建设。抓紧制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具体政策措施,引导掌握了一定技能,积累了一定资金的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3、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抓紧制定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与接续办法。及时妥善安排返乡农民工子女入学,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其看病就医问题。
㈡对解决当前土地承包纠纷的建议
1、着力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问题,特别是无地农民工若没有机动地,可通过流转的方式使其获得一份耕地,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其重新返城或在本地就业。
2、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力度,完善县乡两级土地承包管理和纠纷仲裁机构,加强对土地流转监管和纠纷调解工作。只有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消除因口头协议,形成土地承包纠纷的隐患。通过监管把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形成书面合同形式,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不受侵犯。
3、完善纠纷调处机制。认真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维护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县乡农经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信访条例》有关规定,建立农民来信来访制度,对每一起农民来信来访都认真对待,及时入村入户调查核实,按照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进行调解,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
农民工调研报告7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地区一些企业亏损倒闭或大规模裁员,导致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而且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进一步加深,特别是在春节后,农民工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压力。从一定程度上说,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笔者认为,要稳妥解决农民工问题,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加强宣传,帮助农民工正确认识形势,坚定就业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要加大对国际国内经济运行形势的分析预测宣传,既要让农民工对20xx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继续下行趋势有正确认识,做好迎接挑战的各项准备;又要让农民工认识到,我们国家有信心、有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的冲击,下半年将实现经济回暖的总体形势,就业难问题只是暂时的。同时,要加大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返乡民工就业安置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工体会到,他们的就业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正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要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宣传,让广大农民工相信,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也大有可为。特别要抓好对农民工创业典型的宣传,激发农民工的创业热情和信心。
加强引导,千方百计稳妥安置农民工,缓解就业压力
当前,稳妥安置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缓解农民工就业压力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件大事。
一要抓住中央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有利时机,集中开工建设一批符合本地实际、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就业岗位,引导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消化一批劳动力。
二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引导农民工投身农村建设,着力在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鼓励、支持农民工围绕本地产业和土地做文章,使他们增收有保障,化就业压力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三要创新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体制机制,将就业困难时期转化为农民工的“充电”时期。安排专项资金,创新技能培训方式,开设“适销对路”的培训专业,加大对“充电”农民工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吸引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能力,着力解决我国农民工供给市场长期存在的技术断档难题。
四要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致富是我国劳动力转移中一个积极现象。要加快出台更有针对性、扶持性、鼓励性的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设立创业专项基金,放宽信贷审批政策等,为返乡民工就业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大力培育农民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引导掌握技术和拥有经济实力的农民工合作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
加强服务,全力解决农民工实际困难,优化就业环境
就业环境的优化过程,就是坚定农民工就业创业信心的过程。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当前形势下,尤为重要。
一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要建立专门机构,广泛收集、及时发布用工信息,让农民工随时了解掌握劳动力市场行情,积极为他们“牵线搭桥”,为他们重新择业提供服务。
二要搭建创业服务平台。
要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为农民工创业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限,适当减免有关收费标准,并在用工管理、社会保险、降低就业创业风险等方面提供服务。
三要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要在“人”、“地”、“钱”三方面搞好服务,关爱好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土地权益,重点保证他们的土地流转收益。要加强农民工的跟踪服务,切实解决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着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农民工调研报告8
__地处湘中腹地,下辖13镇3乡1个经济开发区,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为掌握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基本情况,我县近期组织了一次覆盖全县乡镇的大型调研活动,现将有关调研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一、妇女创业的基本情况
我县农村人口77万,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县从事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15.1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40.1 万,每年新增劳动力1.5万。近年来,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14.5万,外出经商创业人员4.15万。这些外出务工及经商人员在外所积累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理念等要素都达到了一定水平,返乡创业成为一部分有经济技术实力的农民工的最佳选择,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和惠农、优农政策的落实,在外务工经商有所成就的农民带着在外所学的技术和积赞的资金回乡创业致富,这部分人员达6000多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4.13%。这些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兴办的实体,大多属劳动密集型,用工量大、门槛低,吸纳了大批专业技能相对较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高了经济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植下,我县梓门桥镇香铺坳、杏子铺镇睦家塘两个针纺织基地,及县城五里牌和青树坪镇两个针纺织产业园区,在近一两年日益壮大,通过产业培育以及返乡创业者的艰苦创业和积极带头,现在全县针纺织企业发展到100多家,织机达10000台,年产值达2亿元,从业人员达120__人,其中女性占80%以上。位于杏子铺镇龙返村的经纬毛织厂由外出务工的返乡女青年刘跃强于20__年创办,拥有固定资产300余万元,年创利税40余万元,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200余人,工人工资最高达3000元/月,最低也有1200元/月。刘跃强还把在家乡发展的经历告诉在广东的同行老乡,号召他们回乡办厂,带领家乡群众致富奔小康。在她的积极带动和影响下,全镇仅毛织织行业就迅速发展到45家,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她自己也先后被授予全国妇联“创业女明星”,__县首届“十大创业女明星”荣誉称号。位于梓门桥香铺坳光明村的富强针织厂,占地面积20__平方米,厂房1200平方米,年产值500万元左右,年纯利达30余万元,共安置劳动力110多人,该厂农民工月收入900元—1300元不等。该厂法人代表胡新礼原来在广东从事针纺织产业,于20__年底回乡创业,他筹集资金50多万元租用已闲置的光明小学,招用了附近剩余劳动力100多人。通过近三年的艰苦创业,其企业越做越大,胡新礼本人成了当地一富,还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据统计,仅光明村先后就新创办了规模不等的针织企业8家,转移劳动力近1000多人,目前针织行业生产情况良好,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我县三塘铺镇的铸钢行业已逐渐形成规模,1000万以上资产的铸钢厂有8家,规模不等的小型铸钢厂有100多家。这些企业大多是农民工所创办,现在这些企业已带动了当地经济,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500人。位于三塘铺镇长江村的__县添福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由__县首届“十大创业女明星”邓锡华创办,公司拥有固定资产800余万元,年产值近3000万元,年创利税300余万元。位于三塘铺镇开发区的五星铸钢厂,其创办者戴朝华于1995年开始筹资创业,至今,已发展成占地40余亩,累计投资600万元,年总产值达20__多万,年利润约212万,吸纳附近农村剩余劳动力135人的铸钢企业,在厂工作的农民工年平均收入达2万元左右。目前在这些创业带头人的.带动下,将会有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近来年,我县为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加快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解决我县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优化经济环境,吸引务工能手回乡创业,直接反哺我县经济发展。主要的措施有几点: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依照相关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出台招商引资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如在税收、工商、征地及其他收费上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积极引导较大规模的企业聚集发展;鼓励和支持村组利用集体荒山荒坡、空坪隙地与企业主合股兴办企业,土地可以实施租用;鼓励和支持农民利用闲置土地和房屋创办小型企业。还如对回乡创业者优惠提供生产用水用电,水电费按生活用水用电价格收取。二是允许所创办的企业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派驻常设机构,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长期稳固的联络通道,实行长驻招商。
(二)拓宽回乡创业的企业投融资渠道。鼓励银信部门向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回乡企业主贷款实行从简从快优先办贷的优惠政策。
(三)规范企业法人的权利和义务。一是企业主对企业拥有充分的自主经营和管理权,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许可下,享有生产自主、用工自由的权利。二是所办企业必须依法与劳动者签订
劳动合同,依法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维护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大对民工的培训力度。尽快提高其业务技能和操作水平,以适应企业的需要。
(五)制订出台有关优惠政策。在县城区域内投资创办的部分企业如针纺织企业,其本人和其直系亲属可凭国土部门的土地使用证和有关户籍资料到县公安局办理城镇户口,户口办理只收工本费,其子女入托、入学、就业按国家相关政策办理。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我县农民工回乡创业尚处于自发、起步阶段,创业难度大,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
一是资金缺乏。回乡创业人员虽然在回乡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但远远不能达到创办企业、搞活生产性经营的需要。然而当前的金融制度和服务还不能满足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需要,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农民工大部分也无财产抵押,更难找到担保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单户贷款额度小,利息高。而小额担保贷款尚未将回乡创业农民工纳入范围,因此导致农民工回乡创业很难获得所需资金方面的援助。
二是人才缺乏。回乡创业农民工所创办的实体大多属微利项目,规模不大,产品单一、技术含量较低,工资待遇、工作条件以及创办地的生活水准、环境和物质文化条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导致本地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大量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掌握了一定生产技能的技术人才流动性更大,即使工资待遇与本地企业差不多,他们也更愿意外出务工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积累更多的资本。
三是创业者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和经验。由于许多回乡创业者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专业技能知识和管理水平受到了限制,缺乏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很多人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缺乏长远眼光。其所创办的企业大部分处于小规模、低效益的状态。管理也不够规范和完善。很多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不规范的管理导致了生产效率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对于各项政策理解不透也导致了这些小型企业存在着一些违规行为,导致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低下,很难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
四是投资环境不够宽松,激励机制的健全程度尚不能完全满足回乡创业者创业的需要。创办企业的手续办理比较复杂,有的部门对待回乡创业者的优惠政策尚不能完全落到实处。
五是信息技术缺乏,投资盲目性大。一些回乡创业人员在外打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回乡后对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不能准确把握,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更好的经营及管理,造成其企业管理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对产品的营销也存在着信息不畅通的现实情况,营销手段因此缺乏。在投资上有一定的盲目性,达不到最佳的效果。企业的竞争能力较弱,后续发展面临难题。
四、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议根据实际需要,将农民工回乡创业生产经营场地和后续发展用地纳入城乡发展总规划。鼓励投资兴建各类专业市场,综合市场、标准厂房等。在金融方面,对符合市场要求、有发展前景、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放低贷款门槛,在贷款额度、时限上适当放宽限,满足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回乡创业农民工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以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创业。
二是加大创业培训及农民工转移培训力度。不仅要对外出务工尚未创业的农民进行创业培训,已经创业的农民及即将创业的农民更要进行创业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特别是创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对政策知识的理解。着力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市场竞争的农民企业家。同时针对所办企业的需求,加大对广大农民工的转移培训,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分期分批的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培训等。以提高农民工素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解决回乡企业人才缺乏的难题。
三是进一步优化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支持和扶植,为回乡创业者开辟绿色通道。特别在用地及税收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在行政审批、信贷等方面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不断加强回乡创业环境建设,增强回乡人员创业信心,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
四是优化创业环境。对回乡创业企业要规范收费项目,制止乱收费行为,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要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法,对损害企业利益、发展环境的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努力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
五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营造创业的良好氛围。对回乡创业的典型事迹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大力的奖励及支持。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形成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性互动格局,实现回乡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良性循环。
总之,对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在人才引进、资金支持、政策扶持、教育培训、政府奖励方面要优化服务。各部门应为农民工回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降低创业门槛,引导行业协会等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创业辅导、信息咨询、技术支持、人才引进、员工培训、风险投资等各方面的服务。要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认真制定和落实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各项政策,引导各类资金,特别是民间投资进入服务业领域。积极鼓励社区服务业、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快速发展,以增加就业岗位和财政收入。要大
力推进“回归工程”,将引导、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切入点,为__经济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和活力。
农民工调研报告9
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县农民外出就业影响很大。10月以来,县政协工商联活动组组织部分协委员采取点、面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县农民外出就业影响进行专题调研。现就调查报告如下:
当前,珠三角及中国沿海一批出口加工型企业倒闭,许多大中型制造企业也迅速收紧扩充步伐,导致大批民工被裁,或被迫无限期休假。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以珠三角为例,仅今年10月上旬,就有近50家香港企业申请破产清算,大量企业破产关闭,对我县农民工就业有一定的影响。
(1)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县农民工就业影响。截止____8年11月底,我县外出务工人员有25万人,受经济形势影响人数为1.95万人,主要集中在广东和山西。广东主要以女同志为主,由于服装、电子业等行业停产而失业,山西以男同志为主,由于煤炭行业连续安全事故发生而停产整顿。
受经济形势影响人数为1.95万人中:寻找到新岗位继续就业的1.61万人,回乡务农和等待就业的0.34万人。从受影响返回我农民工年龄上看,35岁以上0.21,占返乡农民工的61.76%;从文化程度看,初中及以下0.20万人,返乡农民工的58.82%;从技术上看,未参加培训的0.24万人,返乡农民工的70.59%。
(2)我县采取主要的主要措施。面对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农民工就业的现实,我县高度重视,按照“劳务输出人数不减、劳务经济收入不减、发展劳务经济势头不减”的“三不减”原则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确保稳定。一是积极开展招聘活动。11月2日,由劳务办牵头,县各劳务公司、职介所参加,在地王广场举办大型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组织用工单位现场招工,____0多人参加应聘,159人找到就业岗位,其中,受经济形势变化38名返乡农民工又重新找到了岗位。二是积极开展法律服务活动。由县政法委牵头,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司法、农业、劳动保障局、劳务办等部门,在地王广场集中开展系列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发放宣传资料 份,及时解答了农民工就业系列政策等。三是积极联系。各乡镇、村社积极联系外出农民工,及时掌握他们基业动态。
(一)就业不稳定性增加。一是流动就业。根据调查,这部分农民工40岁左右,80%属于小学文化,没技能,在家干粗重农活,或在本地下苦力。外出就业不如技术工人相对稳定,他们就业流动性强。家住甲高镇红龙村的卢延兵,38岁,____8年1月在广东东莞一电子厂当搬运工,每月能挣1500元左右。____8年11月18日,该厂歇业,卢延兵和当地干粗活的家乡5人失业,打电话回家,家人不支持他回家待业,原因是在家乡找份好工作不容易,家乡农活又不多,鼓励他们继续在外创业。11月23日,他们接到另一家纺织厂用工招聘,又当上了搬运工,每月还能挣到____0元左右。根据调查了解,这类年龄大、文凭低、技能差的农民工,失业后就业相对容易些,他们基本是干体力活,流动性强,一家企业关门歇业,他们很容易就在另一家企业招用。二是转移就业。“老婆呀:你就不要取笑我了嘛,我现在不是过得好好的嘛,对了,这月1800元工资我寄回来你收到没得嘛”。在深圳市鑫天海电子厂务工的我县羊市镇大旗村3社的吴元国,手拿手机的他兴高采烈地对妻子说。吴元国____7年3月到深圳一家服装厂当车间小组组长,今年9月上旬,该服装长关闭。由于他有技术,9月中旬被鑫天海电子厂录用。据息,受经济危机影响,我县在外创业的农民工失业后,90%通过转移到其他企业、厂矿实现了就业。三是返乡就业。随着外出创业人员返乡投资创业和回报家乡父老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本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业岗位不断增多,部分企业已出现用工短缺现象。近年来,我县把招商引资和和返乡创业结合起来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引进外出创业人员返乡创业。在我县民泽针织厂务工的刘海红高兴地说:“如今在家门口务工,不仅可以照顾家庭,收入也不比外面差。”20天前,他在江苏一家餐厅做服务员,该厂关闭后,她回到家乡,通过招聘进了该厂。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引进了近60家企业,解决了近5000人就业。据了解,受经济形势影响,我县先后有1835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四是等待就业。这部分人年龄为30—45岁,文化低,无技能,大部分没参加什么培训,外出务工干粗
重活,一旦企业关闭,面临重新就业。我县石岗乡天星村5社农民李佳琼,35岁,曾在深圳肯发电子厂务工两年,该厂今年8月停产,9月初她回家希望能再就业。根据调查,手经济形势影响,我县外出务工回乡务农的1314人,等待、寻找新的就业岗位的有20xx人。
(二)就业收入减少。调查显示:企业倒闭,农民工失去工作,没经济来源;待岗农民工没工作,还要生活开支;在岗农民工由于大多以计件工资为主,现在没什么加班,工资比原来少了很多。广州各大人才市场近期反馈,许多以往月薪人民币七八千元的`专业人才,都纷纷自动降薪至三千元左右,以求尽快找到新的工作渡过这场“寒冬”。一位在番禺某制衣厂工作的龙桥乡的刘毅说:“工厂前三个月都没事可做,这个月才开始接到订单正常运作。我们基本工资都不高,以往都是靠挣加班费的,前段时间不仅没有班加,连正常上班时间都没事可干。”“很多员工都熬不住自动离职了;现在工作又不好找,只能在这厂继续呆下去,因为回家也没什么事情做,在这厂每月还能挣个千多元钱,虽然比原来少了一半,但总比回家强。”他无奈地说。
(三)维权难度加大。企业停产、关闭,直接关系到到农民工切身利益。深圳南山“2.27”火灾事故和山西“9.8”溃坝事故的圆满处理,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农民工及亲属的高度赞赏。当前,农民工经济问题成为维护农民工权益首要问题。“企业关闭,农民工工资没完全兑现,签定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满1年后增加1个月补偿问题,11月2日到11月7日五天时间从广东那边打电话来咨询相关政策的农民工达到300多人,相当于原来1个月的咨询人数”,农民工维权的主要工作,我县劳务办维权保障科科长说。
(四)稳控难度增加。香港工业总会会长陈镇仁近期表示,珠三角7万家港资企业中,年底时可能会有四分之一即1.75万家倒闭,以一家企业倒闭引起500人失业计算,1.75万家倒闭就将引起87.5人失业;这些工厂所聘用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农民工。加上即将步入毕业的应届大学生,就业市场形势越来越严峻。春节将至,许多受经济形势变农民工将回家过春节。春节后,大量农民工又外出就业。就我县在陕西务工的农民工说,随着煤炭企业的整改恢复生产,他们就业相对容易;而对于在广东、江浙一带的农民工,由于原来务工地厂矿关闭,将面临新的就业。他们文化程度低,技能差,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相当不容易。这部分人如不就业,对社会稳定将造成巨大压力。
三、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问题,加大稳控力度。农民工失业尚未纳入有关部门失业率统计口径,从表面上看不会形成严重的就业问题,然而农民工就业带来了经济收入,带动一家稳定,如今受影响,就业难度更大。对社会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首先,全面了解和掌握民工返乡情况。只有全面调查和了解民工返乡的实际情况,分析和掌握发展的趋势,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化解矛盾。因此,民工比较集中的地区和农村劳动力输出比较多的地区,都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二要积极做好稳定工作。对于那些受影响的农民工,多和他们沟通联系,要多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让他们有针对性实现就业;对于那些还没有受到影响的农民工,一方面要鼓励他们稳定就业,另一方面要多提供就业指导,让他们稳定就业。
(二)做好政府服务工作。一是要加强创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目前很多返乡的民工,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失业者。因此,如何解决这些民工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如果被动地等待经济的“回暖”、等待新的就业岗位的出现,既不现实,也不允许。所以,政府应当针对民工大量返乡的实际,抓住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的有利时机,组织专门的力量,对返乡民工进行创业指导和就业培训。二要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要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策促进就业”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建立公平有序竞争的就业机制,使农民和城镇居民享受平等的就业政策。积极引导他们到高新技术、能经受风险的企业就业。这样的企业能够经受市场考验,劳动者可以实现稳定就业,这样既可以减少农民工流动的盲目性,又降低求职者寻找就业岗位的成本,减轻了失业者的经济负担。三要积极维护农民工权益。农民工权益五小事。对于农民工提出的权益问题咨询,要及时给予答复;对于农民工要求处理权益相关事情,政府要积极给予帮助;同时,要做好“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相关工作,让农民工安心就业。
(三)积极做好返乡创业工作。现在,由于经济进入“寒冬”,民工就业的空间明显变小,鼓励农民创业是一种比较好的机会。____8年10月17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撑。这是农民工创业的大好机会,要切实抓好抓落实。一是建立农民工创业服务机构。依托县劳务办(劳务局),或者专门成立返乡创业者指导(服务)中心,让创业者有机构可找,为他们提供项目信息、开业指导、小额贷款、政策咨询等便捷的服务,帮助他们办理相关证照。二是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区。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农民工创业园。享受园区的所有优惠政策要落到实处。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桥梁、电力、水利、
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完善医院、学校等社会事业设施,为返乡创业者经营创造条件,增强对返乡创业投资的吸引力。
农民工调研报告10
为全面掌握辖区劳动力就业形势特别是农民工节后返岗就业情况,龙眠街道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问询等方式对节后农民工返岗情况和就业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
龙眠街道辖6个行政村、7个社区,街域总人口5.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5万人。通过调查统计,20xx年,龙眠街道在市外(桐城市外)务工人口0.66万人,返乡约0.48万人,市内本地农民工约0.2万人。农民工节后返岗就业形势稳定。其75%的农民工已返回工作岗位,15%的农民工处在留乡创业、就地择业两者间徘徊,10%的主要来自山区的农民工准备待茶季结束后再外出就业。省外就业主要分布在北上广和江浙一带,约占出省就业人员的70%。年龄构成上,以70后为主,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队伍正在壮大中。外出人员与总人口的比例距离城区较远的山区村较大,如街道黄燕村总人口数是1442人,外出务工大约600多人。根据调查,外出务工人员从事的行业只要集中于传统的建筑和装潢行业,其中涌出很多如东盛村的杨海在上海的统帅集团那样的规模企业和成功人士。在20xx年街道和各村居举办的在外杰出人士恳谈会上,不乏农民工的优秀代表。
二、节后就业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节后农民工返岗率渐降。根据电话调查问卷分析,接受调查的300名农民工中有220名表示春节后会返回现在岗位工作,48名不会返回,32名目前还不确定,返岗率达到75%,距离上年度下降8%。愿意返岗的原因中,有50%的农民工是因为习惯了作业内容和工作环境,35%是因为所选择的城市更有利于自身学习提高和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10%是由于返岗单位工资待遇好,5%是因为购买了住房及其它原因。返岗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向型经济走低,造成就业、待遇等都不稳固,因此更多的人在无法保障稳定就业的情况下愿意选择回乡就业和创业,本地企业不断提高薪酬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满足了农民工对务工生活的心理预期,就近就地就业趋势加大。
2、农民工就业选择和利益诉求多元化。随着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队伍的壮大,就业选择从传统的建筑工地更日趋倾向于安全、舒适的工作。因此建筑行业、作业环境脏乱差的行业对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逐渐变小。农民工就业的领域更广,大概40%的农民工进电子厂、服装厂,类似“产业工人”,另外60%广泛分布装潢、餐饮、物流、建筑工地等行业中。对第一代农民工来说,“提高工资待遇”依旧是该群体最大的诉求,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新一代农民工的诉求更加多元,薪酬高低已不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标准,他们更看重工作环境、生活品质、职业发展等因素。
4、用工难和就业难同时存在。根据街道不完全统计,龙眠辖区内工商业总的就业大概1万多人,全市估计10万人。大量农民工外流让我地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经政府多方协调解决,尚有不少缺口。综合全市农民工就业形势,劳动力总量充足,但“合适”的劳动力不足,结构型短缺已经成为新常态。经过多年发展,龙眠辖区形成输送机械、羽绒家纺、包装印刷、电线电缆和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在本地很难招到熟练和充足的员工。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市级层面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研究制定农民工创业政策,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创新创业引导基金等方式积极引导有技术、有资金、有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自主创业,发展乡村特色餐饮、旅游、服业等三产融合产业。结合桐城近年来形成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发展实际,鼓励经济开发区、各镇街工业园项目建设农民创业园、科技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健全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体系,从而扎实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
2、着力提升就业技能。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都中学毕业后直接外出务工,既没有老一代木工、瓦工、钢筋工的专业技术,所从事的也大都是力气活,要化解“用工难和就业难”这一矛盾,需大力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提升就业技能,促进农民工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也为企业用工找到“合适”的用工对象。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针对务工信息传输不畅通,乡村劳务人员基本得不到正规渠道信息等情况,加大市、镇街、村居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强化平台职能,全力做好信息发布、公共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推荐培训等工作,定期举办各类劳动力招聘会。加大企业空岗报告制度的推广完善力度,使各大园区劳动用工供需情况掌握在劳动就业部门手里,发挥好基层基础平台的“穿针引线”作用,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的服务。
4、优化企业用工环境。近年来,外出务工的性价比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地方经济逐步发展,家乡对农民工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工就近就地择业就成为一种理性选择。但多数农民工普遍反映,本地企业上班时间长,工资低,假期少,因此规范企业用工,及时查处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超时加班等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依法保障员工的正当权益势在必行。
5、营造返乡创业氛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彻底解决乡村人口大量外流,村庄日益凋敝的事实,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这项工作尤为重要。为此,建议每年要充分利用春节这一契机,举办专场招聘会,发放返乡创业政策宣传单页,面对面向前来咨询的返乡创业人员讲解各项扶持政策。广大镇街干部进村入户,大力宣讲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利用乡情、亲情、友情和我市驻外招商机构及行业协会鼓励农民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选树农民工创业成功典型,在返乡农民工中,培养和挖掘一批乡贤,发挥乡贤文化的道德张力,使尊重农民工创业、推崇农民工创业成为全社会的良好风尚。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生根和惠农政策的逐步普及,农民工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将会逐渐被打破,必然会呈现出双向流动的新局面,“返乡潮”则为期不远。
农民工调研报告11
20xx年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伴随着危机进一步蔓延,对我市农民外出务工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市农民工非正常返乡人员增加,务工收入下降,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严峻,给我市农民持续增收带来压力和困难,引起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关注。为了及时了解我市农民工非正常返乡情况,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决策依据,近日,市统计局采取全面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及农民工非正常返乡人员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农民外出务工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农民外出务工从快速增长期转入到稳定发展期,全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1.6万人,占全市农村乡村从业人员比重38.7%。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凤台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3.7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43.4%),潘集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8.7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27.5%),毛集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1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9.8%),大通区、谢家集区、田家庵区、八公山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及所占比重分别为:2.1万人、6.7%;1.9万人、6.0%;1.7万人、5.4%;0.4万人、1.3%。
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地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和建筑业。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当前农村劳务经济的影响
据调查,截止到20xx年12月底,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市农村外出打工劳动力非正常返乡人数2.1万人,仅占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的6.7%,目前尽管从数量上来看还并未形成大批民工返乡潮,但综合多种因素分析,真正对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将在春节后,应引起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因所在单位裁员或停产、收入明显减少成为农民工非正常返乡的主要原因。
据对全市5732名非正常返乡人员的问卷调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2.1万非正常返乡人员中因为收入明显比金融危机发生前减少而返乡的占46.2%,所在的公司(单位)因订单减少而裁员或停产返乡的占37.1%,在外生活成本提高,继续外出打工不划算返乡的占7.6%,所在公司(单位)因经营困难而破产倒闭返乡的占4.5%,认为所处的打工环境明显不适应(包括:住宿不方便、孩子上学不方便、当地人岐视民工、工资不能足额及时兑现、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政策不配套、在当地受老板欺负等)返乡的占1.4%,认为其它原因返乡的占3.2%。
(二)文化程度低的青壮年农民工成为非正常返乡的主流。
从年龄构成来看,全市非正常返乡回流农民工20岁及以下的占11.7%,21岁至44岁的青壮年却高达61.7%,45岁至54岁的占21.0%,55岁及以上者占5.6%。
从劳动力文化素质来看,受教育低的劳动力返乡的比重大,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包括文盲)以下返乡人员占全部非正常返乡人员的52.4%,初中文化程度占37.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0.6%。
(三)经济发达地区返乡人员和外出务工时间较短的人员返乡比例较大。
在调查中从长三角非正常返乡回流的占全部非正常返乡人员的30.0%,从珠三角非正常返乡占23.5%,从本省其它市非正常返乡回流的占14.3%,京津地区非正常返乡回流的占8.3%。
据调查外出务工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非正常返乡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外出2-5年的劳动力返乡占到69.5%,20xx年当年外出当年返乡的占14.5%,外出6-10年的占12.3%,长年在外打工而非正常返乡回流的仅占3.7%。
(四)从事劳动密集型及外向型产业的人员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
据调查,在我市非正常返乡人员中从事服装加工行业的返乡人员占到22.3%,从事玩具加工行业的占到11.5%,从事电子行业的占到2.8%,从事其他工业的占到3.8%;从事建筑业行业的返乡人员占到26.8%,从事批发零售行业的回流人员占到19.8%,从事餐饮业的占到3.6%,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占到1.3%,其他行业占到7.4%。
(五)非正常返乡人员返乡后收入下降明显,少数农村居民家庭生计可能发生困难。
据对返乡人员调查中发现,有81%的人员返乡后不能马上就业,仅有19%的人员在返乡后马上能够就业。
工资性收入一直是拉动我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20xx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约450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44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54.1%。据对我市非正常返乡回流人员调查了解,有95.8%人认为返乡回流后收入明显减少,其中:有48.3%的人认为每月收入减少20xx元以上;有27.9%的人认为每月收入减少在1500-20xx元;有9.9%的人认为每月收入减少1000-1500元;只有13.9%的认为每月收入减少1000元以下。
(六)由于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我市非正常返乡回流人员春节后继续外出务工的意愿大大降低。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我市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形势愈发严峻,我市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压力加大。
调查显示非正常返乡回流人员中有71%的人员春节过后不准备外出务工,仅有29%的人员在春节过后继续外出务工,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对金融危机冲击下,外部打工形势不看好,对将来感到迷茫。
三、对稳定和发展我市农村劳务经济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农村稳定工作,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当前经济运行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宣传,坚定各级政府与广大农民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信心,困境之中困难之时,信心比黄金更加珍贵。同时进一步贯彻中央20xx年一号文件《关于20xx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要求的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切实解决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中央在20xx年底追加的1000亿拉动内需的资金,我市积极争取了2.9亿元,主要用于煤矿棚户区改造和农村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投资项目的带动功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就地就业,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二)加强对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
“工欲其善必先利其器”,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农民工实用性、针对性的业务技能培训,帮助提高农民工业务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调查全市非正常返乡回流农民工对政府的建议和希望中,首先选择有关部门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的高达64.8%,由此可见农民工对本身职业技能提高是多么急迫与渴望。
(三)强化和完善政府职能,提高为农村劳务经济服务水平。
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多个职能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目前实行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的力度弱,解决困难问题有些力不从心等,建议市政府对现有相关部门力量整合,建立起调度有力协调有序的长效运转专门机构,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效率。我们仅以农民工外出组织化程度为例,据了解当前我市农民工以老乡亲戚介绍方式结伴自发外出务工占绝大多数,而通过政府职能部门或市场中介形式组织外出务工的尚微不足道,我市广大农民工对外地务工需求准确信息和行情迫切渴求,并希望有关部门搞好信息服务,以便减少外出盲目性及辛苦求职的旅途奔波,减少开支。
(四)借鉴外地经验与我市实际制定出台帮扶农民工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
外省、市有许多扶持和帮助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先进经验,我市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帮助和支持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如:我市可否将失业返乡农民工在城镇创业就业人员纳入小额贷款扶持范围。是否对诚实守信企业在资金周转困难时,减免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存入等。
注:1、由于目前国家关于农村外出劳动力及非正常返乡回流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为此我们结合农村经济工作特点及本地实际,确定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必须同时符合两条标准统一调查口径:一是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在空间上必须达到跨出乡镇及以上地域;不包括在本乡(镇)内由第一产业就地转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因为此方面难以界定统计数据难搞准确),二是外出打工20xx年全年累计时间必须达到3个月及以上,全年累计低于3个月,视为临时工,属未成功转移不在统计之列。
2、对于受金融危机影响造成的农村外出打工劳动力非正常返乡回流的统计标准我们规定是:20xx年10月至12月份因金融危机冲击引起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而造成的非正常返乡回流,主要是考虑到了金融危机蔓延负作用于20xx年10月份方才显现明显,也考虑到新年返乡团聚,全国各地于20xx年元月中旬步入春运高峰的民俗传统等,不包括外出农村劳动力正常返乡过年,因家中私事或生病返回等。
农民工调研报告12
19XX年以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产业工人,也就是媒体所称的“农民工”。“农民工”这个概念的出现是国家将公民划分为城乡两种身份的的结果,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在许多城市中,农民工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却不被他们所服务的社区所接纳,甚至被排斥。他们在城市里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他们的社会身份决定了他
们无法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权利。传承人类文化、向社会提供消息和娱乐为己任的都市媒体对农民工的报道,存在着失衡的状态。
媒介对农民工的污名化
社会学家孙立平指出,在我国城市中,对农民工的污名化现象普遍存在。肮脏、随地吐痰、偷盗、不礼貌、不文明等,在某些报道中似乎这些就是农民工的特征,一个地方一旦发生了刑事犯罪,人们也总是首先将怀疑的目光投向进入城市的农村人。中国传播学会会员、香港城市大学传播学博士生李红涛曾对《工人日报》、《北京晚报》、《成都商报》三份报纸一年间的112则报道样本做了内容分析,结合“以农民工为主角的个体事件报道中的事件类型”,考察了“农民工在事件中的形象定位”。结果发现,农民工在媒体报道中完全纯负面形象的比例为9.8%,若将负面形象与“被侮辱与被损害”形象中偏向消极的形象建构累加起来,应该在20%~25%之间。在个别事件的报道和一般化的对农民工形象塑造中,都存在着对农民工污名化的倾向。
在媒介视野中,农民工被塑造成为主流群体的“他者”而存在,他们被认为是弱势的、病态的群体,所有媒体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农民工的讨薪欠薪难题、农民工权益保障、政府部门有关农民工问题的会议和政策、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等相关议题,不难看出,报道中农民工被打上无力、无能、需要扶助等弱势形象的烙印,被定位在“需要拯救”的刻板印象中。
媒介中的农民工失语现象
面向城市人群的都市报近XX年来发展迅猛,几乎每个省会城市都有至少1~2家都市生活娱乐类报纸,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受众只拥有一家全国性的日报。而流行杂志所面向的读者群是城市中产阶级;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追求中产阶级的格调和口味;号称新媒体的网络不仅在入口处就已经设置了经济文化的多重障碍,而且各网站的定位有着更明显的城市化、年轻化、小资化的取向。根据一项外来劳工社会研究项目的调查显示,农民工中有40%的人平时参加打牌、逛街、喝酒一类的娱乐活动,35%的人平时没有娱乐活动,只有25%的人平时有看电视、上网、读书报等媒介接触行为。这样的情况表明,愿意接触媒介的农民工并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媒介针对弱势群体的节目太少造成的,媒介有无法推卸的责任。
农民工形象被曲解的深层原因及后果
传媒对农民工的歧视,最本质的原因是传媒产业化促使传媒极力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此过程中,他们常常或主动或被动地将信息资源交由市场规则来进行分配。出于信息成本的考虑,他们到农村去获取新闻信息的成本远远大于在市区内,而收益却非常小。所以,农民工的信息表达权就在这样的经济利益权衡下丧失了。
其次,城市市民的观念向媒体流动,导致了媒体对这一城市外来群体的歧视。很多城市人自视甚高,认为农民工的素质低,为了迎合这些市民的论调,媒体的宣传也逐渐趋向与市民一致,在报道上歧视农民工。
第三,媒介产品的消费者是双重的,第一重是被受众消费,他们消费的是媒体的实体产品,即报纸上的新闻或者电视上的节目等;第二重是被广告客户消费,广告客户借助媒体在受众中形成的注意力和知名度,付出一定的金钱来获得一定的时间或空间用以宣传自己的产品。媒体的第二重消费尤其重要,因为媒体需要这些收入来获利。而广告商在选择媒体的时候,除了媒体的知名度以外,更会在意媒体的.受众是否和自己产品的目标消费者相契合;而从购买力和影响力上来说,农民工不是合适的对象,相反大众媒体更在意的是主流人群,也就是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所以农民工的话语表达空间就牺牲在媒介的市场逻辑之下了。
谭诚训认为,农民工的社会形象错位,是由媒介无形中产生的城市视角造成的。媒体只报道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弱势形象,而他们的强势形象却一直被忽略。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集中反映出我们媒体中存在的那种偏狭的城市视角。通过这样一种偏狭的视角,农民工在媒体上呈现的只能是弱势和边缘的一面。
作为现实状况,传媒歧视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但是传媒歧视的长远影响不但会日益加剧社会的知识信息鸿沟,破坏平等公正原则,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和扭曲大众传媒自身的发展,导致传媒最终丧失作为公共领域的价值。
都市媒体如何平衡农民工群体的报道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媒介作为社会整合的纽带,加强社会各阶层的交流、理解和融合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今后的农民工报道中,媒介应该多给予他们关注,全面描绘他们,一方面加强主流人群对他们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寻找社会认同感。
首先,不要把农民工仅仅看作是农民,而要把农民工看作是城市人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农民工群体提供一个强大的利益诉求的表达阵地,让大众传媒发挥社会利益平衡器的作用。其次,都市媒体在确立受众定位时,应该扭转城乡二元体制下养成的思维方式。再次,媒体的报道要多联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和合同法等,帮助民工维护他们的权益,而不应该只沉迷于事件的冲突性,追求报道的刺激性。现在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一些相关法规,将会更多地出现在民工权益报道中,成为新闻点,这样的民工报道将更有指导性和实用性价值。
农民工调研报告13
去年下半年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外向型中小企业效益大幅度下降甚至停产倒闭,导致大批外出农民工回流返乡。为准确把握农民工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时、准确地为政府提供农民工外出、返乡、就业和培训等情况,近期,我们就xx区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全区农民工返乡现状
xx区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县,20xx年全区劳动力总人数15.5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6.4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1.2%。从调查统计的情况分析,全区农民工返乡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返乡和外出人数“一减一增”。从劳动部门统计数据来看,农民工返乡人数呈逐月回落态势。二月份、三月份、四月份返乡农民工人数分别为19058人、20479人、21712人,环比分别增长7.5%、6%,四月份返乡人数增幅较三月份下降1.5个百分点。二、三、四月份外出就业人数分别为10036人、13244人、17496人,环比分别增长32%、32.1%,四月份外出人数的增幅较三月份外出人数增幅上升0.1个百分点。外出就业人数的环比增幅远远高于返乡人数的环比增幅。
返乡人员务工地比较集中。调查发现,返乡前80%的外出农民工集中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域,主要从事制造、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企业效益下降是农民工返乡的主导因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泛,无论是出口外向型企业,还是物流业、建筑业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企业因产品积压、销售不景气甚至倒闭破产,导致农民工无法维持正常生计而返乡,这类情况占到70%。但有30%的农民工受强农惠农等大好政策的吸引(如粮食、农资综合等各项补贴政策以及一些新的土地优惠政策)决定返乡从事农业生产。
培训力度加大。为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创业技能,xx区积极组织落实农民工参加各类劳动技能培训。截至4月份,全区农民工参加培训人数达1523人,其中返乡农民工参与培训481人,占农民工培训人数的31.6%。
农民工返乡利弊分析
农民工返乡既有利好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方面:一是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队伍结构。外出的农民工长期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积累了资金,学到了内地从未有过的先进经验,返乡农民工带回了资金、技术、观念和经验,使农业生产队伍得到进一步的壮大和优化,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有利于家庭稳定和谐。青壮年农民工的返乡,将大大减轻留守老人的生产生活负担,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有了规律和保障,老人不再孤独,儿童不再孤单。
不利方面:一是外出劳务收入减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二是就业压力加大。据劳动部门四月份统计显示,返乡农民工累计21712人,今年外出就业人数17477人,未就业4235人,占返乡人数的19.5%。三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农民工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若长时间未能实现就业,难免出现急躁、埋怨等不稳定情绪,甚至暴露出过激行为,给维稳工作增添不利因素。
建议
针对金融危机下农民工返乡的实际,要抓好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
认真抓好农民工返乡情况统计监测。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办事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的职能作用,深入村组逐户开展调查统计,及时掌握和上报农民工返乡动态信息。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对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农业生产特点等情况,提出对返乡农民工培训、再转移就业、创业的对策意见,为返乡农民工做好服务打好基础。同时借助报纸、电视等重要媒体开办专题栏目,搞好政策宣传、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强化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结合返乡农民工的实际、适应转岗转业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就地就业和创业提供优质服务,为实现再务工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打好基础。
引导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种养、旅游休闲服务业的生产经营规模,鼓励吸纳当地劳动力,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二是各乡镇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种植,创办乡镇企业,吸纳本地返乡人员就地务工。如四都坪乡即将启动的五倍子万亩种植基地和钒矿开采项目都将有效地吸纳本地返乡农民工,为其创造再就业机会。三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农田水利、交通、沼气工程等农业项目建设,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四是加强区域劳务合作,通过招商引资,促成项目建设,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开展劳务创收,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开辟新的渠道。
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要发挥大量农民工返乡带来的人力、技能、财力、新思想、新观念这一优势,引导鼓励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业,兴办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政府在工商登记、税收、信贷、土地使用等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
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摸清返乡农民工实际生活情况,保障返乡农民工的正常生产生活。同时确保返乡农民工子女正常入学。
农民工调研报告14
在外打拼多年学会了一技之长,增长了见识和才干,有了新思维和新理念,同时也攒集了一定的资金,又对家乡情深义重,这些打工者,一旦时机成熟有人提醒,他们一定会返乡创业。个人认为,返乡创业是利县利民的大好事。
一、在当前这种经济形势下,由于他们的创业,为很多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就业提供了岗位,可以保稳定,保民生;
二、为政府排忧解难,减少就业安置费用;
三、扩大了县域经济总量,增加了财税收入,确保了经济增长。
但是作为一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太难太难。这是前段时间我走访调查两户返乡创业的企业得来的结论。下面我就他们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思考归集如下:
一、困难
1、资金的困难
创业一个企业不是点滴资金能够解决的事。一是固定资金投入,包括建厂土地,建设厂房,购置机器设备等等。二是流动资金投入,大致包括:原材料采购、库存产品运输费用、日常周转资金、人工工资、水、电、煤等能源消耗等成本性开资、三是广告、协调、新产品研发等费用资金紧缺成了所有企业都存在的共性问题。
2、用地的困难
创办一个企业必须要有厂房,要建厂房必须得用地。土地资源是非常紧缺资源,城镇的土地显得更为紧张。一是可用土地少;二是用地报批难;三是土地价格高。所以企业建厂用地时,一是难有满意的可用之地;二是政府没有现成的可批之地,等手续办下来,至少一得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企业筹办期太长。
3、人才的困难
要办好一个企业,必须有支撑企业运转的方方面面的人才。除了有老板,还得有做事的员工,管事的管理人员和为生产经营服务的后勤人员。通过对两个企业的走访,我发现,现在的私营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式企业,老公(或老婆)当老板,老婆(或老公)当技术负责人兼总经理,管生产,管营销,小叔、小姑或小舅、小姨当保管、会计或出纳、采购员等等,没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没有成套的.系统的管理[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手续制度。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这不难看出,业主不是不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企业缺职业经理,缺技术研发人员,缺市场营销人才,缺财务管理人才。
4、环境艰难
这些年,政府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力度大,效果好。但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还是有差距的。首先是硬环境无法比,如交通、能源、城市配套设施等无法比,其次是软环境,一是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官员的思想解放程序跟不上,他们往往只盯住企业的产值和税收,忽略其他方面;二是很多优惠政策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无法落到实处,业主还不敢乱说,说不好得罪谁了自己吃了亏还不知道,只好不说,有人调查时,一概说好。
二、解决这些困难的建议和想法
1、资金困难的解决
一是政府成立融资担保公司,为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担保融资,为守诚信的企业融资担保,为一时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担保融资,为企业季节性需求资金融资担保,保证融资渠道畅通。二是理顺银企关系,建立完善的银企借贷制度,确保企业资金困难时能及时从银行贷款,同时,也保证银行贷出去的款项能按时全额收回。三是引导建立和完善的股份制公司,让有资金有意愿的人到企业入股,增加企业资金,保证入股人的利益实现和到位。四是政府的闲置的资产和土地入股,减少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增加企业流动资金。
2、解决用地困难的想法
一是县里要为工业用地储备一定的土地,只要有合适的工业项目,就按程序审批适量的土地供应。二是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成立土地储备中心和其他可流转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收归土地储备中心备用,凡有企业用地申请,根据企业特点和环保要求,批给其适用适量的土地。
3、解决人才困难的想法
一是县里为企业招聘急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聘用后企业认为他确实为企业发展壮大作出了特殊贡献或重大贡献的,经有权部门审核考察合格的可以由县委提拔为政策相关部门的管理型领导或者由政府重状。二是企业自己选拔优秀人才,由政府利用创业培训的平台,为企业免费培训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三是企业自己招聘急需的人才,聘用人才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到企业入股,让人才变为股本,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分红,让他们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中去,死心踏地的去为企业做事。
农民工调研报告15
班级:电子商务1班
姓名:xx
学号:详细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系
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中仍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们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走访龙泉周边与网上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了农民工在城市中如何生存。 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一、 农民工整体现状
我们从网上收集资料数据,了解到目前全国已有近两亿的农民工,且这些数量不断增加。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为了增加收入而选择外出务工,而他们选择的职业大多数是建筑行业与进入中小型工厂。
最近十几年,我国虽然在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据我们对农民工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面临的诸如生产生活环境差、择业差别待遇、权益屡受侵犯、负担不断加重、社会保障缺位、教育培训滞后、子女就学无门、受社会歧视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广大农民工实质上已成为城市社会中最辛劳、地位最低的弱势群体。
二、 农民工存在问题
(一)农民工生活问题
我们走访了学校周边现存的建筑工地,发现一个现象:建筑工地周边往往伴生许多路边的小摊,为农民工提供方便的饮食。如: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去往川师成龙校区的途中,之前建筑仍在施工期时,中午或晚上往往可以看见许多农民工在路边的小摊上吃饭。只有一个简单的小凳子,简单的饭菜,而他们往往带着特有的建筑工地安全帽,身上是泥水与灰尘。同样的情况,在去往炜岸城的路上也可以看见路边的小摊位。
在饮食方面:大多数农民工早上都是随便吃下,然后早早去上班。至于中午,则是外面的小摊位草草解决,有的会是早上做好的饭菜带到工作地方中午吃,但那时吃的都是冷饭冷菜。
在住宿方面: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或出租房里,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市区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暖气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不到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在娱乐方面: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乐环境。
(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农民工收入多在最低工资线上徘徊。
根据调查表明,我国的农民工工资始终在最低工资线上徘徊。即便是在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最近十几年来的工资也只是上涨了几百元,考虑的加入世贸以来我国的物价飞涨,实际上农民工工
资可以说的'上没有涨,还呈现下降趋势。
据了解,农民工收入一般情况下在800到3000之间,没有半点技术的农民工女性大约800到1500左右,男性稍高些1200到2500左右,而有点专业特长的农民工就稍高点,多的能达到三千多。
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其一,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其二,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三)农民工权益问题
农民工进城的首要目的是要从经济上获得比在农业领域多的好处。他们的期待只是用自己的辛苦换得稳定的生活, 他们期望能按月发工资,待遇能稍高一些。这些在城市职工看来理所当然的要求,在具有很强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农民工那里, 变得十分困难。农民工就业的企业内用工不规范、工资待遇低、随意克扣工资的情况司空见惯。许多企业工作时间长, 没有休息日, 工人加班领不到加班费, 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 有40%多的农民工不能按时领到工资。除拖欠工资报酬外, 部分用人单位还存在克扣或变相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
每年总有无数的报道,都是称哪里拖欠了农民工工资,而对于农民工来说,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孩子的读书费用、家里的来人赡养费用等都是一大笔支出,拖欠工资更造成了他们的负担。
而农民工相对来说是一个弱势群体,往往只有忍气吞声。农民工是中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休,是向我国工人阶级过渡的新产业工人群体。但这个过渡状态的群体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的特殊性, 其应享有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甚至处于缺损状态。
(四)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xx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三、 针对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对农民工入城的管理。
个人觉得政府应倡导发展科技农业,毕竟外出打工也不是那么好。
要加大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他们为改变家乡面貌做出贡献。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积累一些资金,掌握一些技术后,终将返乡。我们曾调查过的重庆市开县是农民工输出大县,该县以“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为宗旨,为农民工返乡发展家乡经济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很值得推广。以往我们在鼓励农村富余劳
【农民工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05-06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04-01
农民工文化需求调研报告05-04
强化农民工培训问题调研报告05-05
对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调研报告02-13
中学调研课题及调研报告05-06
保密调研报告_保密调研报告模板09-30
怎么写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范文03-28
企业调研报告_企业调研报告范文03-28
双促活动调研报告的调研报告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