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7篇(推荐)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重点词句背诵第1自然段。
2.理解"奇异、神奇、呈现、漫山遍野、赞叹"的意思,会用“不但……而且……”写一句话。
3.感受五彩池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受到自然风光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想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1.投影仪①教学目标②本课词语③有关五彩池池水形状的句子
2.“多媒体”有关五彩池图像
板书设计:
在人间——不在天上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到过什么地方?那儿美不美?今天,我们和作者去参观一个美丽的地方,好吗?(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五彩池”。)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读音。投影显示本课词语。
师: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那么谁能准确读出本课词语?(指名读,轮读)
过渡:你读得真好,声音响亮极了。
2.整体把握课文。那么又有谁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五彩池的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板书:五彩池形状、颜色、成因
3.质疑
过渡: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自己不懂的问题,说明大家动了脑筋。现在结合如下几个问题,同学们自学课文,记住:可圈点勾画,也可互相讨论。
三、带题自悟:(投影显示:学生充分自学)
1.五彩池的形状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能说出理由吗?
2.你从池水的颜色中体会了什么?怎么体会的?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
过渡:刚才同学们学得十分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可见大家很会学习。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四、交流点拨:
第一题:体会形状之美。
①五彩池的形状是怎样的?谁能讲一下有关内容?……你的声音真响亮,跟他意见一样的举手。
②那么谁还想为自己争取一次机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还有哪些形状?……
③说得好,你从五彩池的形状中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美丽
过渡:五彩池各种各样的.形状如此美丽。大家肯定有自己的理由,对吗?那么谁有勇气第一个谈谈自己的理由?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畅谈理由。如还不够充分,教师鼓励再加补充)。
④说出美丽的特点。咱们是不是应读出它的美丽?谁想为自己争取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
投影显示:“池边的石粉……像……像莲花的……”的有关语句,让学生竞相比读。
⑤大胆想像,借助多媒体显示水池不同形状。
导语:那么除了书上介绍的那些形状,还有哪些形状呢?请看大屏幕。(教师边展示边配乐朗读)大家边听边看边想像,好吗?
过渡:同学们看得真投入啊!想像得真有点入迷了。谁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你想像得好极了,如此努力,将来你定会实现成为童话作家的梦想。大家从水池的不同形状中体会了美丽与神奇。那么你从池水中又体会了什么呢?
第二题:体会颜色神奇与成因。
①你从池水的颜色中体会了什么呢?(有的说神奇,有的说奇妙,或从没见过如此多的颜色……)对,归结起来就是:神奇。
②这儿的池水这样神奇,你怎么体会的?(依照课本念的做法应该予以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以自己的话抢答)
过渡:这位同学又为自己争取了一次表现的机会,谁还想补充?……对,这么多的好看的颜色往往是不能同时见到,而在五彩池却见到了,实在是神奇。
③投影显示,进一步体会池水颜色的神奇。教师读有关内容,同学们从屏幕中指出相应的颜色,师生评议,共同体会池水颜色神奇。
④体会感情。此时此刻,你对这五颜六色的池水产生了怎样的情感?(热爱、希望身临其境)
板书:热爱
⑤齐读,“神奇”“热爱”。
小结:五彩池的池水来自同一水源,分布各池中却五彩缤纷,实在神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板书:成因。(池底长石笋种种;表面有石粉;阳光照射,像折光镜,花草树木倒影)
大屏幕展示五彩池图像
过渡小结:是啊,原来是因为池底的各种各样的石笋折射阳光,形成了不同的颜色,再倒映着红花绿树,那更是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6.引申,体会情感。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读末句:“那美丽的瑶池在人间,不在天上”。作者为什么再一次强调“瑶池”不在天上呢?此时作者心中感情怎样?你有同感吗?(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板书:热爱祖国山河
五、总结全文: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追随作者领略了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它是祖国壮丽河山的缩影,实在令人赞叹、热爱。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贝多芬和致爱丽丝》是第7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用一个充满“爱”的故事讲述了贝多芬如何创作《致爱丽丝》这首曲子的。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行文的照应与衔接自然流畅,采用叙述、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十分感人,读了它,让人更加敬重贝多芬,也让人更为《致爱丽丝》而陶醉。
设计理念:
根据本单元教学重点,教学时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读自悟,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用情感拨动儿童的心弦;长适度扩展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体会人间真善美的情感。
2、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钢琴曲《致爱丽丝》、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言:先请大家欣赏一段钢琴曲《致爱丽丝》。你们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吗?(板书:贝多芬)
2、出示贝多芬图片,师生互相补充,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补充完整课题:贝多芬和《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这首曲子,节奏富于变化,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旋律十分优美。传说贝多芬在创作这首曲子时还有一段十分动人的传说呢,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啊?那就让我们快快走进《快乐读书屋》吧!
二、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拼音汉字对照读,读准字音。
2、看着汉字读课文,读连贯,读通顺。
3、同桌互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通顺、连贯。
4、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一评他是否做到了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5、初读后感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可以提出一些需要理解的.词语,如:“匆匆、唯一”等。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贝多芬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遇到了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他是怎样创作的?“贝多芬被这一切感动了”指的是什么?等等。
6、合作读文,质疑解惑。
(1)小组学习,理解雷德尔老爹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的。
(2)播放《致爱丽丝》乐曲的高潮部分,让学生听音乐展开想象,并说说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从而理解雷德尔老爹是在美妙的音乐中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学生可能会想象出山川、河流、森林、大海等景物。
(3)思考:如果你就是雷德尔老爹或爱丽丝,此时此刻你会想到什么?
(4)说说你最喜欢课文中出现的哪个人物?画出课文中表现他品质的话读一读,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引导学生选择不同人物来说,从而体会文中3个人物各自的美好心灵。
学生通过互读、互议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在全班展开讨论,教师给予适当地点拨和指导。
(5)有感情地朗读。
人物这样善良,乐曲如此优美,相信每一个人都已被这充满爱心的故事深深打动。怎样才能把你此时此刻的感情表达出来呢?
①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指名读。
(6)在今天的《快乐读书屋》中你感到快乐吗?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说说通过学习课文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背背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贝多芬及他的作品的认识。
(7)认识汉字。
出示本课要认的字,看学生是否能准确的认读。对记得不准的字,通过多种形式地坊来强化记忆。
三、扩展阅读。
请学生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意版)》中的第20课《大禹治水》。
1、先看清文后问题,带着问题读书。
2、学生自由读文,读后回答问题,教育学生学习大禹身上的那些美好的品质。
四、总结。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古今中外,有那么多让我们敬佩的充满爱心的人。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做一个乐于助人、心中有爱的人!
语文教案 篇3
语文园地八- 教案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识字1》是以“多彩的秋天”为主题的第一组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12个四字词语,都是描写秋天的,“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写出秋天景物给人的整体感受,“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是金秋的色彩之美;“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山河壮美”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秋景图。“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写出了秋季的丰收之美。这些词语,排列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设计教学时,我依据新课标精神,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设计教学从学生的感受出发,以读促情,使学生能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意义和感情。顺应了教学逻辑,提升了感受美的能力。并且依照学情,考虑到儿童识记的一般规律,注意让学生在语境中识记,并且按照先整体后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同时注意多种形式的复现和巩固,提高了识字效率,力图较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宜,层,尽,染,”等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调动学生读字学词的积极性。通过师指导朗读,想象画面的方法,读出体会,读出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留心观察秋天景色的美丽,感受秋季的迷人魅力,激发对秋天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中的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四字词语的.意思,能在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感情,从读中感受美,能用朗读表达出秋天的美丽,激发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啊,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出示一幅秋景图)看着漂亮的照片, 你们能说说秋天有哪些美丽的景物么?指名学生回答。 是啊!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个收获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迷人的秋天,学习《识字1》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识字1 生齐读课题。
二、识字学词,走进秋天
1、自由读一读课文,把难读准的词语多读几遍。
2、说说这些词都是有关什么的?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小老师带读。
4、小老师提醒读准字音,需要注意什么?(“层”字是平舌音和后鼻音,“尽”字是前鼻音,“染”字读的时候需要翘舌,“爽”字和“壮‘字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确)同学们跟着齐读三遍。
5、在读字时,相机让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好办法,(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宜,层,翠”,用换一换记住“壮,尽,染",用组词法记一记“叠”,还能用图画法记住“爽”和“谷”。)同学们跟着小老师读三遍。
6、去掉拼音帽,开小火车读一读生字,并给生字组一两个词语。
7、指名12位同学分别朗读十二个四字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8、男女生合作朗读词语。
三、看图学词,感受秋天
1、课文中有两个词概括了秋天景色的特点,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金秋时节,景色宜人) 指导读出舒心愉悦的心情。
2、出示图画,细心的你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层林尽染,叠翠流金”这两个词语的教学。
出示这两个词语,指名两三位同学读一读,再齐读。看看图画,说说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指导读出红色的枫叶,和金黄的果实的色彩之美)
3、天空中也有好看的景色呢!出示图片和词语“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做一做动作,一边想象一边朗读。
4、从上空向下看去,你看见一怎样的景象呢?“秋高气爽,山河壮美”,配合图片,感受秋日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大地开阔壮观。带着感情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5、秋天到,田里,果园里都大丰收啦。(出示庄稼,瓜果丰收图片和词语“五谷丰登,瓜果飘香”)谁能读出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指名读,小组赛读。
6、最后出示两幅图,这丰收的果实是怎样得来的?相机释义“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收获了这么多粮食该怎样保存?秋收冬藏:秋天收获,冬天贮藏。
7、同学们学得真棒,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图猜词游戏:用分别出示文中词语描绘的画面,学生以四字词语抢答。
8、与小伙伴合作朗读。
四、师生共读,体会秋情
1、秋天的图画色彩斑斓,秋天的果实无比香甜,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美好的秋天吧!师生合作,齐读12个词语。
2、比一比,看谁能最快地背出这些词语。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呈现12个词语,,用红色字体显示本课的11个生字,指名认读。同桌互读。
2、游戏:摘苹果:读对一个生字或一个词语,就能摘到一个香甜的大苹果。
3、说说书上”我会写”的田字格里哪个生字最难写,容易写错。请同学提醒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师重点指导“尽”和“层”,分析字字形,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4、师范写,提醒学生两个字应该区分的地方。并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间架结构,笔画的起,落笔位置。
5、生书空后,自己描红田字格中生字,练写。(提醒学生写字时的正确姿势)
6、展示评议。
六、作业布置,课外拓展
1、积累背诵文中的12个词语。正确书写生字。
2、课外,自己收集一些关于秋天的词语,抄写下来。
3、到大自然中,感受秋天,把你眼中最美的秋景画下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并展开想象,知道小白兔、山羊、公鸡、小、猫各爱吃什么?
2.能看图有顺序地、连贯他说几句话,并注意用上礼貌用语。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幻灯片,问:①屋子里谁是主人?从哪里看出来?②长颈鹿在于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说话课《长颈鹿请客》,大家齐读课题。
(二)看图说话
(1)长颈鹿请了哪些动物来做客?出示句式练说:长颈鹿请()、()、()和()做客。(指名说、开火车说、齐说、同桌互说。)长颈鹿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三)听老师讲故事
开饭了!开饭了!长颈鹿分食品给朋友们吃,给小白兔盘子里放上红红的,给小山羊盘子里放上绿绿的,给小公鸡盘子里放的全是胖胖的,给小花猫盘子里放的是新鲜的。
(四)说话训练
(1)听后讨论练说:
长颈鹿给小白兔是一盘什么颜色的东西?给小山羊是一盘什么颜色的东西?给小公鸡是一盘什么样子的`东西?给小花猫是一盘怎么样的东西?
(2)请你帮助长颈鹿招待客人,想一想,每个客人的盘子里应该放上什么?指名学生上来移动投影片,在每个小动物面前的盘子里放上爱吃的食物。
(3)指名分句练说:长颈鹿请()吃()。
(4)谁能连起来说说,长颈鹿怎样招待这四位客人的,按顺序说:长颈鹿请()吃()。请()吃()。请()吃(
指名说——一组开火车说——同桌两人互说
(5)说具体训练:
①长颈鹿请小白兔吃怎样的萝卜请小山羊吃怎样的青草?请小公鸡吃怎样的虫子?请小花猫吃怎样的鱼?(可以说颜色或大小或味道)。
②指名连起来说四句话,评一评,谁说得好?好在哪里?再开火车说,同桌互说。
(6)想一想,长颈鹿请客人吃东西时,会说些什么呢?这四位客人又会怎么说呢?请加上礼貌用语说。
(五)按课后第3题的提示,有选择地请同学练说
(六)分角色表演说
(七)教师
(1)跟别人说话,要用上礼貌用语。
(2)说话要有次序。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
2.学习老舍先生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被称为“宝地”的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是其代表作。他的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
【相关知识】
本文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躬耕于此,又名舜山或舜耕山。隋朝年间因沿壁镌佛,石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很有名,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新课讲授】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注音。
济南(jǐ)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
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晴朗无云。
设若:假如。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水、天空)清亮。
2.讨论,感知全文。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
明确: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2)济南为何“真得算个宝地”?
明确:济南的冬天在老舍先生将之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的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净的。
(3)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
(4)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舒适”的?请讲述理由。
明确:①济南三面环山。②像是“在一个小摇篮里”。③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④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⑤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
(二)课文分析
1.分析第1段。
(1)本段中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的哪些特点?
明确: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2)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这段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3)本段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不可以。“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2.分析第2段。
本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老城”?有什么好处?
明确:拟人。用“睡”“醒”将老城人格化,使之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3.分析第3段。
(1)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们的感受及遐想,来表现济南的可爱。
(2)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阳光朗照下的山。
(3)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明确:两方面。①小山:用“围”“小摇篮”“暖和”写出济南的可爱、充满温情。②人们:用“含笑”“不着急”写出济南冬天的慈善。
4.分析第4段。
(1)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明确:薄雪覆盖下的山。
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
明确:空间顺序。①山上:矮松青黑——顶白花(像日本看护妇)。②山尖:全白(镶银边)。③山坡:白雪黄草(穿花衣)。④山腰:露粉色(害羞)。
(3)“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明确:①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青黑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②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4)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分别举一例)有什么好处?
明确:①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树尖上顶着雪的青黑矮松。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②拟人:“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突出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思考探究”。
2.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或句子,并反复朗读体会它的妙处。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对课文的前4段进行了细读赏析,既感受了本文文字的美妙,也从整体上对这篇课文的结构进行了把握。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课文的最后两段,并且从写作特色等角度继续对课文进行学习。
【新课讲授】
(一)课文分析
1.分析第5段。
(1)本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雪后济南的城外的景象。
(2)本段为什么用两个“卧”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唯有“卧”字才能把错落有致的小村庄及矮屋房顶上的薄雪的形状、情态写得活灵活现,烘托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两个“卧”字表现出的安闲、舒适与前文“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这样使全文一致,有一种和谐之美。
(3)城外远山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素淡雅致。
2.分析最后一段:
济南的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通过描写三组植物:绿萍、绿水藻、绿柳,衬托水的“绿”,体现了冬水的温暖,充满生机。从颜色上来看:澄清、清亮、蓝汪汪,用“蓝水晶”做比喻,突出冬水清澈通透的特点。
(二)品析赏鉴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①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②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三)比较阅读
《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两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图画,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课堂小结】
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等均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以描写四季景物为主,而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这些课文,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济南冬天天气的温晴,又进一步从山和水具体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本文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是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更是学生学习写景方法的最好范例;同时,文中优美的语言、美好的意境,都足以让学生获得不少的教益。
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由于地域相距较远,学生对济南知之甚少,但结合我们当地的冬季景物,可以很好地理解本文内容。另外,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思考探究,有利于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与互动交流。
2、学生认知障碍点:本文内容较易理解,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是:抓住事物特征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先进性自学,然后重点探讨重难点问题,最后再通过当堂检测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运用各种修辞给文章增添文采的方法;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绘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朗读感悟文章的图画美、情感美、音乐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抓住事物特征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识字教案02-22
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掌声》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