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3-13 07:37:3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10篇(精选)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10篇(精选)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生活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其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科学现象。如:“糖和盐不见了”这一活动作为小班的幼儿,也是经常见到的,但幼儿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这种现象。此活动提供给幼儿实践操作机会,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的去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如:幼儿在活动中观察溶解过程和了解溶解现象,激发了幼儿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糖和盐能溶解于水的现象,同时发现搅拌能加快溶解。

  2、使幼儿知道有的物体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里不能溶解。

  3、培养幼儿对溶解这一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激发幼儿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杯子,一把小勺。

  2、每组一个大盆、一把大勺、抹布两条。

  3、实验材料:白糖、红糖、盐、奶粉、果汁粉、大米、大豆、石子、温水。

  活动过程:

  一、情景故事“小鸭子买糖”导入。

  故事内容:一只小鸭子相帮妈妈做事,妈妈让她帮忙买一袋白糖,小鸭子答应了。小鸭子高高兴兴地买了白糖,到了河边,一不小心,把糖袋子弄破了,糖都撒倒了河里,小鸭子会游泳,连忙到河里去捞,可是她在河里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白糖,小朋友你知道白糖到哪里去了吗?

  二、实验操作:溶解现象。

  1、教师示范实验

  (一):观察糖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小朋友想一想,小鸭子袋子里的白糖和盐哪儿去呢?(河水里去了)⑴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里,让幼儿看看杯子里的白糖颜色和形状。(白色的、颗粒状。)⑵让幼儿尝尝温水的味道,是无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里倒入温水,让幼儿观察白糖在水里,教师用小勺搅拌几下,这时幼儿观察,白糖有啥变化?(白糖不见了)那白糖到哪儿去了呢?(跑到水里了)⑶让幼儿尝尝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变甜了)⑷教师小结:白糖在水里过一会不见了,水变甜了,我们就说白糖在水里溶解了。

  (二)幼儿操作进行实验。

  1、认识操作材料。教师介绍桌面上的材料。(红糖、果汁粉、大豆、大米、石子、奶粉、温水、杯子、小勺子、盆子、大勺子、抹布等)2、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进一步探索。

  ⑴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杯子、一把小勺。每组都有好多实验材料放入碗里,一大盆温水,一把大勺。操作实验时自己自由选择一样材料放入杯子里,每组的小朋友所选的材料应不同,在向杯里倒入温水,用小勺搅拌,看这些东西在水里是不是像白糖和盐一样,在水里就不见了,溶解了。操作时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争抢。

  ⑵教师提醒幼儿把盛有在水里能溶解的东西的碗放在老师桌子的左上角,把盛有在水里不溶解的东西的碗放在老师桌子的右上角。

  ⑶每组选两名幼儿,说说各组实验探索结果。(谁在水里溶解,谁在水里不溶解。)⑷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发现了有的东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能在水里溶解。

  三、各种糖的试验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糖呢,你在吃过什么糖?

  老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糖,请小朋友来试一试,他们在水里会不会溶解呢?

  幼儿实验,说一说做一做,最后请幼儿把糖水喝掉。

  四、活动结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糖和盐这样在水里能溶解的东西有好多;像大豆、大米、石子这样在水里不能溶解的东西也有好多。在生活中,请小朋友们观察哪些东西也能在水里溶解,与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与他人分享食物、玩具、图书等。

  2、懂得抢他人玩具是不礼貌的行为,体验分享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从家中带来一种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食物、行为判断图卡人手一张、红黑两色水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一则小故事引出活动。

  1、教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请你们认真听完故事后回答我的问题,好吗?

  2、教师开始讲故事,幼儿认真倾听。

  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知道分享是一种好行为。

  1、教师: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明明有了新玩具,并且邀请小伙伴一起玩,一点也不自私,妈妈为她的行为感到自豪,所以高兴地笑了。

  3、教师:当你有一件新玩具时,你会怎么做呢?

  4、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大家现在都知道了要和小伙伴一起玩玩具,明白了分享是一种好行为。

  三、教师出示行为判断图卡,让幼儿根据图卡内容判断正误。

  1、教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张图卡,看看上面都画了些什么?

  2、幼儿观察图卡后回答。

  3、教师总结每张图卡上的画面内容,并向幼儿交代操作要求:你认为对的就涂红色;认为错的`就涂黑色。

  4、幼儿开始涂图卡,教师在一旁指导。

  5、请幼儿说一说图卡中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四、请幼儿和别人分享自己带来的东西,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1、教师:你们都从家里带来了自己最喜欢吃的或玩的东西了吗?你带的是什么?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你的东西吗?

  2、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东西,并说出希望和谁分享。

  3、教师根据幼儿的意愿将幼儿分成若干组,一起分享食物或玩具。

  4、教师小结:大家因为分享,都玩到了或吃到了自己没有带来的玩具或食物,这样会使我们大家都很开心。

  五、教师对今天活动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与他人分享东西。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欣赏黑夜中的景色,激发幼儿关注黑夜的兴趣。

  2、尝试运用新材料表现画面。

  活动材料:各种粗细长短不同的玉米芯,各色颜料,黑色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欣赏上海的夜景。

  教师:

  1、从刚才的录像里头你都看见了些什么?

  2、这些是白天的`景色还是晚上的?为什么?

  4、教师总结:原来黑夜中的景色也是那么美啊,我太喜欢上海美丽的夜景了,我已经把它画下来了。

  二、介绍活动材料,操作规则

  1、教师:

  (1)我这里呀有一副我动手画的夜景,我们先来看一看,看到了一些什么呀?

  (2)你们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材料画的吗?

  2、出示玉米芯,边讲解边示范作画的方法。

  让幼儿说说各种形状的玉米芯可以用来当什么?

  (玉米芯蘸上颜料竖起来印成了高楼大厦;玉米芯横过来印变成了汽车)

  3、提出使用颜料的方法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幼儿

  1、知道能力差的幼儿正确使用新材料

  2、提醒幼儿颜料不乱涂乱抹

  四、分享交流

  推荐理由:

  1、运用新材料---玉米芯进行创意美劳。

  2、结合主题白天和黑夜设计了这样子的一节创意美劳课程。

  3、幼儿对于新材料的使用都非常的喜欢,并且在绘画的技能上也是一种挑战,因为除了拓印外,孩子们还需要用到蜡笔勾绘物体的轮廓。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感受家的温暖。

  能模仿句式表达自己爱家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家”组图;《家是什么?》散文诗音频及图片。

  材料准备: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播放组图“家”,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家里的各种东西。

  ——这是家里的什么房间?这里有哪些东西?

  ——这些东西分别是用来做什么的?

  小结:每个家里都有很多东西,每样东西都有不用的'作用。家很重要,我们都离不开它。

  播放散文诗音频及图片《家是什么?》,引导幼儿感知比喻的修辞手法。

  1、播放散文诗音频及图片《家是什么?》。

  ——家,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家是什么?》

  2、鼓励幼儿复述出散文诗里的比喻,并逐步出示图片元素,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内容。

  ——你们听到诗里说家是什么呢?

  鼓励幼儿用比喻的手法抒发感受,增强爱家的情感。

  1、教师可以先说自己的感受,给幼儿示范。

  ——老师喜欢月亮,所以觉得家是一轮圆月,又皎洁又漂亮。

  ——老师喜欢吃苹果,所以觉得家是一个大苹果,又脆又甜。

  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予以一定的引导。

  ——你喜欢巧克力吗?那家可以是巧克力吗?如果是的话,它有什么特点呢?

  ——你喜欢小公主吗?如果家是小公主,她可以陪你一起玩。你要怎么来说这一整句诗呢?

  小结:我们每个人对家都有不同的理解。家是甜的、大的、好玩的……家是温馨舒服的,是我们最喜欢的地方。

  发放画纸,鼓励幼儿将心里的家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1、幼儿绘画。

  ——在你心里,家是什么,我们把它画出来吧。

  2、幼儿交流分享作品。

  小结:我们都有温馨的家,我们都要好好爱它、保护它。

  附【散文诗】

  家是什么?

  家,是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柔软的床。

  有了灯,不再害怕夜晚没有星星和月亮;有了屋檐,不再担心风吹和雨打;有了床,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觉,做个美美的梦。

  家是太阳,爸爸妈妈的笑容,是温暖的阳光。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知道水果、牛奶营养好,爱吃水果和牛奶。

  2、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准备:

  图画书一本,实物(木瓜、杨桃),每人一份表格和一张笑脸贴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第20—21页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

  师:这是什么动物?对,这是只奶牛。它的肚子里都有什么?

  小结:它的肚子里有苹果、西瓜、木瓜、香蕉…原来它是一只爱吃水果的牛。

  二、通过实物投影仪,师幼共同阅读,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师:你们听过这个故事吗?(没有)让我们一起看图画书《爱吃水果的牛》。

  提问:

  1)在一个长满各种果树的森林里。爱吃水果的牛就住在这里,它在哪里呢?(请幼儿上来手指)

  2)主人喂了它好多好吃的`,都有什么?(2,3,4页)

  有(西瓜)。有(…)今天陈老师把这个水果朋友请过来了,我们一起把它变出来。变变变…大家一起来闻闻,这个又香又有营养的水果朋友叫木瓜,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这个像星星一样的水果你们见过了没有?陈老师也把它请到了我们这里,让大家认识一下。它的名字叫杨桃,把它切开后就像星星一样了。再从第2翻至第4页,重新巩固下水果名词。

  3)一只晚上,突然怎么样了?(第5页)(动作提示)

  4)主人被风吹了以后他怎么样了?你能看出来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5)邻居们也怎么样了?那么小牛看见主人和他的邻居们都生病了,心里会怎么想?(很难过,很着急……)

  6)爱吃水果的牛有没有生病呢?(没有)对,只有爱吃水果的牛没有生病。

  7)主人生病了,爱吃水果的牛是怎么照顾主人的?小牛给主人喝什么?(真是只会关心人的小牛呀!)

  8)除了红红的草莓牛奶,它还给主人喝什么牛奶?请学小牛说:“请喝杯“草莓牛奶”吧!……

  9)喝了水果牛奶,主人的病怎么样了?

  10)生病的邻居们也学着吃水果了,大家都变的怎么样了?

  三、师生再次阅读图书,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一页一页地翻。通过翻阅画面,再次感知故事的内容。

  师:爱吃水果的牛为什么不会生病?让我们到图画书中来找答案吧!我们一起来边看边说吧!

  师:故事讲完了,你们找到答案了吗?为什么爱吃水果的人不容易生病?使幼儿获知水果、牛奶是有营养的食品。(因为水果里面有很多的营养,维生素C能预防我们感冒)

  师:你喜欢吃水果的牛吗?为什么?总结:这只奶牛不仅爱吃水果,也愿意去照顾它的主人。当它的主人需要它的时候,还挤水果牛奶给他喝。 当我们家里人或朋友生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你平时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你们喜欢吃这么多水果呀!那你们的身体一定也很棒了。

  四、延伸活动:

  师:我们不仅要爱吃水果多吃蔬菜多喝牛奶,还要样样东西都爱吃。才能更健康,对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表格,表格里呢有许多有营养的食品,请宝宝和爸爸妈妈在自己喜欢的食品上添上一个笑脸,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爱吃的东西最多,谁最不挑食……现在,你就带着表格到爸爸妈妈身边去吧!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会选用材料和用拼、剪、贴、画等方式,制作礼物。

  2.乐于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幼儿园交工的尊敬和感谢,对弟弟妹妹的留恋之情。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放心去飞》,引导幼儿说一说即将离别的感受,以互赠礼物留念引出制作主题。

  二、学做礼物

  1.教师展示范画,引导幼儿欣赏毛线粘贴的特殊质感。

  师:这幅画和其它的画有什么不同?是用什么东西做的?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最喜欢哪一部分?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制作方法,丰富画面设计和制作思路。

  3.教师小结:这是毛线粘贴画,就是把毛线粘在画好的物体轮廓中,注意不要超出边缘。

  三、幼儿制作礼物

  1.教师请幼儿也做幅线贴画送给自己喜欢的人,继续播放《放心去飞》的背景音乐,幼儿作画。

  (1) 教师请幼儿参考幼儿用书的图案进行设计。

  (2) 教师引导幼儿在轮廓线内均匀地贴满双面胶,将毛线细密的排在图案内,注意色彩搭配。

  (3) 教师引导幼儿用塑夹分别夹在硬纸下部两端,使其立在桌上。

  四、展示礼物

  教师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集中摆放,互相欣赏、交流。

  活动反思:

  在今天制作“礼物”的过程中,教师为幼儿创设动脑、动手的平台进行剪剪、切切、画画、拼拼、贴贴等方法制作漂亮的礼物,配着背景音乐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索,最后在《感恩的`心》音乐的烘托下给小班弟弟妹妹赠送“礼物”,进一步萌发幼儿的依依惜别之情,在整个活动中真正让幼儿达到了“欣赏美—感受美—创作美”的目的。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了解围兜的作用,乐意尝试制作小围兜。

  2、 体验为娃娃做事的快乐。

  环境创设:人手一张圆形纸,一根纸条,胶水,蜡笔。

  重点观察:引导幼儿大胆制作小围兜

  活动流程:

  一、情景导入。

  师: 小朋友很小的时候都要爸爸妈妈喂饭,可每次给娃娃吃饭时,总是把娃娃的.衣服弄的很脏,怎么办呢?

  用什么方法才不会使娃娃衣服变脏?

  (出示小围兜)幼儿认识。

  二、演示讨论。

  1、观察围兜

  师:谁来说说围兜是什么样子的?

  幼:是半圆的。

  有一根东西系在身上的。

  师: 师:那谁来帮老师想想办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幼: (把圆形折掉一半)

  2、 师演示放线并粘合半圆形,变成小围兜。

  师:围兜要系到身上还缺少什么啊?

  幼:绳子

  3、装饰围兜

  师:好了,围兜做好了,可是围兜上什么也没有,好看吗?看看老师要变魔术了。

  (用蜡笔画画装饰,结合已有经验——绕毛线)

  三、表现创作。

  略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2、感受噪声和乐音并会区别,知道噪声的危害。

  3、会用各种形式表达对乐音和噪声的感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初步知道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

  物质准备:录音机、录有噪声和乐音的音带、笔,制作“安静”标志的“静”字剪刀、圆形卡片、小木棍、长方形卡纸等工具和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乐音和噪声.

  (1)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做动作,突然录音机里传出刺耳的电钻声。

  (2)幼儿自由议论之后,请他们说说刚才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感觉怎样?

  (3)放录音,请幼儿听听小鸟的叫声,说说听这种声音的感觉。

  教师小结:我们把悦耳动听的音乐叫做乐音,把那种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做噪声。

  二、区别乐音和噪声。

  (1)请幼儿听小溪流淌的声音和嘈杂的市场叫卖声的录音,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

  (2)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乐音和噪声。听到乐音时用优美的舞姿来表示,听到噪声时用夸张的表情来表示。

  (3)请每一位幼儿自选一种乐器,尝试发出乐音。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发出乐音的。

  (4)教师用一种乐器演奏出两种声音,请幼儿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为什么同样的乐器,演奏同样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师小结:美妙的乐音放大音量后会变成噪声。所以平时我们要控制音量,不要把乐音变成噪声。

  三、了解噪声的危害。

  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噪声?你们喜欢噪声吗?为什么?

  四、创造安静的环境。

  (1)噪声的危害那么大,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噪声呢?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安静?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利用材料制作“安静”标志。如在圆形卡片中间画上嘴和手指;在长方形纸上画上睡觉的小朋友,然后插上小木棍做成标牌,在圆形卡片上贴上“静”字等。

  延伸活动

   幼儿把自己设计、制作的各种“安静”标志贴到(或插到)适当的地方,如午睡室、医务室、图书室等处。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发现自己到认识自己从而初步了解自己的性别;

  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3、激发幼儿乐意参加集体游戏的积极情感。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选择有一面大镜子的教室内进行,并在教室内构建一个“化妆间”;

  2、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和一个玩具娃娃;

  3、设计好一段关于认识自己的动画短片;

  4、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五官。

  活动过程:

  1、导入――看动画短片,引导幼儿发现自己。

  动画短片内容为:一个小娃娃很开心地边吹泡泡糖边走路,碰到了好几个小动物,大家都劝他走路当心点,可他就是不听,结果头上撞了个大大的'包。他又疼又急,哇哇地哭着跑回家,镜子说:“别哭!别哭,好孩子以后要爱惜自己!”娃娃问:“自己是谁呀?”镜子说;“自己嘛,请你对我照一照,就会看到了。”听了这话,娃娃真的对着镜子照了起来。

  2、集体活动——玩照镜子游戏,引导幼儿认识自己。

  (1)幼儿在室内寻找镜子,找到后拿着镜子照照,并说出自己的名字,向教师介绍自己。

  (2)玩“自己的五官在哪里”的游戏,说一说五官的名称,并指出五官的位置。

  (3)请幼儿讲讲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如头发的长短、衣服的颜色……

  3、操作练习,使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学会区分男孩与女孩。

  (1)“交朋友”游戏:幼儿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性别后,找一个玩具娃娃做朋友,并把他带回“家”。

  (2)送“朋友”参加化妆舞会:请幼儿将自己的“朋友”按性别的不同送到“化妆间”里。

  区域设置和日常活动组织:

  1、在晨检表、评比栏、毛巾架等上为幼儿贴上照片,让幼儿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2、在一些音乐、体育等活动中,适当加入一些分男、女的角色表演、演唱、游戏等形式;

  3、在幼儿入厕时,强化幼儿对性别的认识。

  与家长沟通计划:

  1、给孩子看看他们小时候的照片,向孩子讲述小时候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2、有可能的话,多给孩子照些照片;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一起记他们的成长日记。

  教学反思:

  少一半的幼儿对教师的提问能积极反应,大部分幼儿比较被动,需要鼓励和再次引导。大多数幼儿能简单自我介绍,在游戏互动环节里,幼儿都能参与活动,在旦表述时语句单一,缺完整、连贯说话的表达能力。所以,有勇气在同伴面前大声说话、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述还需要在不同的领域教学中渗透能力培养,多给幼儿表达的机会。

小班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孩子们从温馨的家庭走进快乐地幼儿园,快到一学年了。他们逐渐适应在幼儿园里吃饭、睡觉、喝水,渐渐自然地把自己的高兴和不高兴的事情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我和小猪》是一个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故事。故事中将吃饭、睡觉、喝水等用“呼噜呼噜”、“啊呜啊呜”、“咕咚咕咚”等象声词加以表现,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助于他们进行阅读、理解,并在愉快的体验中学说简单的词、句。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画面作有序的观察,愿意边看边说宝宝和小猪睡觉、吃饭、喝水的相关内容,初步萌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2、学说故事中的象声词“呼噜呼噜,啊呜啊呜,咕咚咕咚”,体验模仿表演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能在观察理解画面的`基础上进行大胆表述。

  活动准备:

1、课件

2、小图书人手一本

3、一杯温水

  活动过程

  一、 以“小猪”形象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小猪”形象,引导幼儿与小猪问好。

  2、“你喜欢小猪吗?为什么喜欢小猪?”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述。

  3、教师小结:我也很喜欢小猪,因为小猪长得非常可爱。

  4、幻灯片一:“有个小男孩叫鲁尼,他和小猪一样可爱,你知道哪个是鲁尼?”鲁尼和小猪那些地方长得比较像?(引导幼儿观察鲁尼和小猪的形象)

  二、分页观察画面,分享阅读经验。

  (一)幻灯片二

  1、提问:鲁尼和小猪在干什么?说说睡觉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学说:呼噜呼噜)

  2、师幼一起模仿小猪和鲁尼睡觉的样子。

  3、在表演中说出句子:“困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呼噜呼噜,睡觉。”

  (二)幻灯片三

  1、他们又在做什么?请幼儿模仿小猪和鲁尼吃饭的样子。(学说:啊呜啊呜) 2、在表演中练习句子:“饿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啊呜啊呜,吃饭。”

  (三)幻灯片四

  1、过渡:小朋友你们渴了的时候会做什么?我讲了这么多有点渴了,我要喝水了,你们仔细听会发出什么声音?

  2、师:看鲁尼和小猪正在喝水呢!我们一起来学喝水的样子。(学说:咕咚咕咚)

  3、在模仿中练习句子:“渴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咕咚咕咚,喝水。”

  (四)幻灯片五

  1、教师以设疑问的口吻说:“小猪和鲁尼怎么啦?生气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

  2、在模仿中学说句子:“生气的时候我像小猪一样,撅嘴。”

  (五)幻灯片六

  1、引导幼儿观察小猪和鲁尼在做什么?

  2、小猪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鲁尼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鼓励幼儿说说自己高兴的样子,并随机请幼儿上来表演,并帮助幼儿用:“高兴的时候我可不像小猪了,我……”的句式表达出来。

  三、亲子阅读,加深故事的理解。

  1、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家长,家长抱着孩子。

  2、提醒家长尽量让幼儿一页一页地翻看图书。

  3、一边看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四、学学小猪。

  1、胖乎乎的小猪真可爱,我们一起来学学小猪吧。

  2、幼儿边唱边模仿小猪。与可爱、亲切的小猪打招呼,消除了幼儿上课的紧张情绪。并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为下面的学说句子作了铺垫。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讲述,让幼儿学会观察图片。

  在边表演边学说中练习句型,让幼儿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换种方式呈现,让幼儿感觉到一种新鲜,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学说句型。

  句型的变化,又激起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

  亲子阅读,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音乐中再次感受小猪的可爱,让阅读延续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经典)09-29

小班教案【经典】10-26

(精选)小班教案11-29

小班教案11-08

[经典]小班教案11-09

(经典)小班教案09-22

(精选)小班教案08-18

【经典】小班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