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案
课 题 14 再见了,亲人设计
第二课时
课 题 16 桥设计
第二课时
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比较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3、再读加深感受:再选择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二、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我们永远纪念您!
洪水退后……
四、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
(1)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
五、作业
1、摘录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
2、排演课本剧。
课 题 17 梦想的力量设计
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2、能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到“梦想的力量”,感受人们对非洲人民的同情和爱,能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瑞恩说的话。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非洲缺水的状况
课 时1
教学过程 一、“梦想”的质疑
1、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
(1)谁的梦想?
(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
二、“梦想”是什么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三、“梦想”怎样实现的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
(1)瑞恩为攒够这七十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很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瑞恩的老师没想到……是瑞恩和同学们更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是什么是瑞恩的梦想成真?
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梦想”的力量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课堂交流。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①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
②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像些什么?
③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口井。
3、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
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
五、作业
1、摘录瑞恩说的话。
2、瑞恩满怀希望的去募捐,当他得知七十块钱只够买一个水泵时,幼稚的他并没有失望,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虽然这非常非常难,但瑞恩依然执着地做着。他的执着感动了妈妈的一位朋友。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他把瑞恩的事写成了。
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中写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参考题目:《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题。
课 题 口语交际四 感动设计
教学目标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2、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课 时1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1、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2、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
6、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7、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8、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xx”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课 题 习作四 感动设计
教学目标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2、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例文一篇
课 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文:
1、怎么样才能把一件感动的事写具体呢?
出示例文《感动的心》
(1)自由读故事,划出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2)交流:课文是怎么把这些感动的地方写具体的?
夜,深了,端茶、喂水还在进行着,疯女人还在不停地说着。忽然,她对着一位二十多岁的乘务员叫了一声“妈妈”,那位乘务员居然毫不犹豫地答应着,就是这一声“哎”,却深深地感动了一个神经不正常人,它让一个疯女人说出了一声久违了的“谢谢”。 X b1.c
为什么用上“居然”?去掉行吗?为什么?
(3)再读,哪些句子写得特别有感情,划下来,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4)交流朗读,小结:抓住故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来具体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能把写具体。
二、指导写作
1、选择自己最感动的故事的片断,写下来。
2、交流写作: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3、按方法小组评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完成习作:
1、把这篇全部写下来。题目自定。
2、教师巡回指导。
二、讲评习作:
1、指名读,说说写得好的地方,再提出修改意见。
2、独立修改。
附:例文
感动心灵
今年七月,我到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颁奖大会,在返程的北京西站——重庆T9次列车13号车厢上,发生了惊人的一幕。
像晴天霹雳,一个疯女人搅乱了旅客们的兴致。
她一上车就说个不停,开始,人们似乎没有察觉到她的反常,不一会儿,就发现她是一个神经不正常的人。有人报告了列车长,列车长带着两名乘务员立即来到了13车厢,并在13车厢的旅客中找到了一位医生,那位医生很乐意地为这位病人看病,并将自己随身带的安定药给那位病人服下。
为了照顾好这位疯女人,列车长决定,派两名乘务员日夜守护在她身边,以确保病人和乘客的安全,那位医生也把自己的下铺让给了那位病人,自己就睡在那位病人的中铺,以便随时照顾她。
就这样,乘务员、医生、乘客他们并没有嫌弃那位疯子,而是用爱心演绎了一段人间真情。
列车长和乘客们开始为这位疯女人的命运担忧起来,她是哪里人?家在哪里?为什么没有人护送?列车长说:“从她的行李中没有找到可以证明她身份的证件,她既然上了我们的这次列车,我们就要对她负责,保证安全地把她送到重庆站,然后再想办法联系家人。”
乘务员轮流照看着这位疯子女人,他们既要耐心地听她说个不停,又要防备她对乘客的伤害,列车每到一站,乘务员都要特别小心,将她紧紧地拉住,以防她下车跑了。一位乘务员阿姨说:“我当了二十几年乘务员,遇到这种特殊的旅客还是第一次,我们要尽力照顾好她。”他们为她买来了方便面、面包等。
乘务员们的爱心深深地感动着乘客们,几位好心的乘客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到看护那位疯女人的队伍中,他们有意地去和她说话,然后给她东西吃,给她水喝。在他们爱的呵护下,那疯女人似乎有一些清醒了,她说她叫穆仕晴,三十三岁,在北京做清洁工,家在贵州, 其它什么都不知道了。
夜,深了,端茶、喂水还在进行着,疯女人还在不停地说着。忽然,她对着一位二十多岁的乘务员叫了一声“妈妈”,那位乘务员居然毫不犹豫地答应着,就是这一声“哎”,却深深地感动了一个神经不正常人,它让一个疯女人说出了一声久违了的“谢谢”。
爱是多么伟大,她可以让没有正常思维的人心灵感动。
用爱抚平寒冷的心扉,让心灵去感动心灵,使黑暗的世界打开一扇光明的大门。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重点:
1、快速概括文章中心论点
2、体会论据的作用并可根据需要恰当补充论据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说实话,大家怕不怕?假如取消了中考,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如果付诸于书面形式,你们刚才的发言就是一篇议论文,你所提到的“好或者不好”就是论点或者观点;而解释的原因就是论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温习第四单元有关于议论文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得到一点新知?
我们这节课就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来总结一下如何快速概括文章中心论点?如何辨识不同类型的论据以及如何分析其作用?
二、快速概括文章中心论点
1、这三篇课文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尽量用课文中语句回答。(组内同学合作会快一点!)
思考:有什么快捷方法或者小窍门帮助我们迅速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
【提示】:仔细揣摩一下你找到的语句,看看他们的位置有没有共同点?
———————————————————————————————
2、巩固练习:比一比谁找的快?
选文论述的观点是—————————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①
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成功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但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②
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你自己呢?
③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只有一次,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例如《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生目标就是自度度人,自觉觉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人生目标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最终他们都成了最好的自己。说到我的人生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样带来幸福和快乐。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④要做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对该领域有激情时,你就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复习学案》,来自网!
可能为它废寝忘食,发挥出所有的潜力。这时候,你已经不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你将会得到成功
三、体会论据的作用并可根据需要恰当补充论据
1、区分论据:论据有两种基本形式——和——。
区分他们难度不大:事实论据往往包括事例和数据;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实践检验的真理、定理。
警惕:文章中引用的句子并不都是道理论据:包含在某一事例之中的,是事实论据的一个组成部分!
2、体会论据的作用。
例:"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方面的典范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干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例子,目的是什么?(2分)
答:-----------------------------------------------
(2)得分要点何在?语言如何组织才能让答案更完善?
(4)组内互问互答。体会下列句子中论据的作用:
(2)引用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3)在文中第③段划线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
6、补充:提问方法“万变”但不离“其宗”如:给划线句做批注
四、延伸总结
1、回归刚才《假如取消中考》的话题,你能用一个事例或者一句名言来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吗?
2、学生畅谈收获;
3、结束语:看来温故还真能知新!那么现在可以为师了吗?其实你们能总结出这么好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已经是一名了不起的老师了!希望大家以后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常思考常总结的好方法,继续总结议论文其他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学习就可以无师自通了,中考这只拦路虎也就成了一只”纸老虎”而已!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学重点:
1、理清层次
2、品味语言
3、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
一、齐背《春水》导入
二、感知生命,理清文章脉络
现在,请同学们朗读文章,感知生命,理清文章的层次,注意行文层次的标志性语言。
第一层(头两句话):提示话题。
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最后部分):总结全文。
三、探究生命,感悟生命的本质与规律(分组探究)
过渡:下面,我们精读文章,探究生命的本质与规律。
作者把生命形象地比喻为“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就让我们先来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体验他们的情绪。(分组探究)
(一)感受形象
1、第二层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中,描绘了几个“有时候”的情况?
这几种情况让你联想到人生历程中的哪些境遇?显示出生命历程的什么特点?(男、女生读)
2、第三层描写了“一棵小树”的哪几个生命状态?
补充:“春水”和“小树”的行程终结在哪里,面对生命的终结,它们的心理、情绪又是怎样的?
(二)体验情感
面对生命历程的种种状态,“春水”和“小树”的情绪状态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再读,读出情感)
过渡:第二、三层作者对生命进行了形象化的`描写,在文章的最后还进行了哲理性的归纳。
(三)感悟哲理
齐读最后一层,结合全文,你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补充:1、你怎样理解“不是每一道江流……便成了空壳”这句话?
2、你认为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生命的态度?
四、感谢生命
你觉得应该怎样感谢生命,对待生命?
五、积累语言
词语、句子
六、总结,赠送小诗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文章形象、蕴藉的语言,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加强我们对生命的体验,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小诗。
《生命小诗》
生命!
像一朵正要下雨的云朵,
会聚许多雨点,汇成一场倾盆大雨,向大地撒下。
她穿过丘陵盆地,滋润树林田野,击打山岩石块。
当太阳升起时,她发现自己已渐渐离去。
生命!
像一朵正在绽放的花朵,
长出许多花瓣,合成一朵娇艳的鲜花,向太阳开放。
她经过风吹雨打,吸收阳光雨露,呵护着短暂的生命。当严寒来临时,她发现自己已面临枯萎。
生命,是多么脆弱,要我们好好把握!
生命,是多么珍贵,要我们共同珍惜!
生命,是多么渴望,要我们去谱写美丽的篇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简析:
《妈妈的葡萄》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课文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饥饿的小狐狸摘来葡萄,路上却遇上猎人,为救小狐狸,她冒死引开猎人。狐狸妈妈死了,而她放在树下的葡萄却在若干年后长了起来,结了串串葡萄,让小狐狸吃到了甜甜的葡萄。这个故事表现了世上最伟大的爱——母爱。这篇课文浅显易懂,不需进行讲解分析,可引导学生在朗读、讨论、感悟中体会母亲对孩子伟大、无私的爱。
教学要求:
1、会写8个字,学会8个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4、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狐狸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理解时围绕课后思考题“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充分讨论,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复述课文,培养理解能力及想像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想吃葡萄的时候怎么办?有一只小狐狸它特别想吃葡萄,该怎么办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3、抽读生词卡片
狐狸 饥饿 采摘 附近
冒险 山洞 一颗 嗓子
4、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思考:
(1)为什么课题是《妈妈的葡萄》
(2)妈妈采摘葡萄容易吗?找出相关词句。
体会:
a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b 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
(3)听到猎狗的叫声,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妈妈焦急的心情。
(4)为什么小狐狸能逃脱猎狗的追踪?狐狸妈妈哪去了?
(5)请你们想象一下狐狸妈妈被猎狗追赶时的情景。
(6)山洞附近的葡萄是从哪里来的?小狐狸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读读妈妈说的话。
(7)如果你是小狐狸,此时你会怎么想?请你读读小狐狸的话。
(8)让我们带着对狐狸妈妈的敬意,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三、拓展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2、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续写一段话。
猎人带着狗追来了,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危险!快逃呀!”这时( )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用旧字换偏旁的方法学习:狐狸饿险洞
(2)组词
狐:狐狸狐步狐仙
狸:狐狸狸猫狸子
饿:饥饿饿了饿虎扑食
险:危险保险冒险
洞:山洞洞口洞穴
重点指导:
摘:里面是个"古",不要写成“”。
颗:颗是量词,用作颗粒状的物品。只有和“棵”的用法区别开。“棵”跟植物有关。
嗓:右面是三个“又”,不要写成三个“口”。对比“噪”和“嗓”
三、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子格中的位置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学
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
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
第二板块
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
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咏物言志诗──《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写景诗──《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二、以作者为生发点,复习积累的有关作者的诗词。
如:王维、王昌龄、杜甫、郑燮、苏轼等。
教后反思:
《古诗词背诵》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最后一个内容,学习这个内容时我做了一个大胆尝试:十首古诗我先让学生读熟,然后每一个组重点研究一首诗词,上课时让小组代表在全班面前讲解,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布置下任务以后,小组同学下来积极查找资料,进行备课。尽管这样我还是有些担心——害怕学生抓不住重点,对诗词的意境理解不到位,于是下来后我也认真研究了教材并备了课。
上课伊始,我按照我的布置先让第一小组代表讲解,学生上了讲台后学着老师的样子讲了起来。充当老师的学生刚开始有点紧张,当他进入角色后完全放开了自己。同时我发现这个小组在讲解的过程中,其他同学都能认真听讲,当讲解的同学提问时,同学们也都能积极举手发言 。讲完后我当堂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了一下小测验,结果是我没有想到的——就连我们班学习最差的王斌同学都能很好地掌握这首诗的内容,这节课虽然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需要改进,但是从这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我认为我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这节古诗词的学习,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大胆放手,不要怕浪费时间,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一定的空间锻炼自己,让他们自由地理解,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人们常说能力是练出来的,只有这样经常地锻炼下去,我觉得我们班学生的能力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
1、孔子及《论语》资料
强调识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
1、理解重点词语:
⑴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⑵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下列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课文: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传不习乎?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巳诲女知之乎!
三、概括思想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归纳到如下几点:
1、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
3、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学习体验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识记字词。
3、预习剩余部分。
4、完成“研讨与练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3-08
语文教案03-08
语文教案03-08
语文教案03-07
语文教案03-03
语文教案03-03
语文教案03-03
语文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