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必备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猫的外形特征,并了解猫的生活习性。
2、喜欢说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3、愿意复述和表演儿歌的内容。
4、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不同款式的猫粮。
有关猫的图片或影片。
有猫叫声的'音乐。
《小花猫洗澡》儿歌。
活动过程
1、请家中养了猫的幼儿介绍猫的生活习性,例如:
猫吃什么食物?(教师可向幼儿出示猫粮。)
它最喜欢做什么?
它怎样清洁身体?
你和家人会怎样照顾它?
它生病时怎么办?
2、与幼儿一起欣赏有关猫的图片和影片,引导幼儿观察猫的动作及外形特征。可强调猫脚有肉垫,因此在跳动时不会发出声音。
3、播放有猫叫声的音乐,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小猫,模仿猫叫、洗脸和清洁身体等动作。
4、出示《小花猫洗澡》儿歌,教师边做动作边完整的示范朗诵儿歌。
师:小花猫在洗澡好高兴,唱起了好听的儿歌《小花猫洗澡》。
5、请幼儿想象自己是小花猫,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做动作边学说儿歌。
教师小结
附:小花猫洗澡
小花猫,爱干净,洗洗脸,洗洗脚,不用水,真方便,洗干净,去睡觉。
小班教案 篇2
一、说课内容
关于活动内容天气凉了,落叶飘飞,跟孩子们一起看落叶、捡落叶、玩落叶,是很有乐趣的事。《小树叶,飘啊飘》勾勒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这首儿歌结构符合幼儿的语言特点,易于小班幼儿接受、理解、记忆,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愿望、学习兴趣,引起美的情感和共鸣。
关于活动目标我希望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帮助孩子感知理解儿歌,学会念儿歌,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并初步尝试仿编儿歌。
关于活动设计活动设计过程遵循逐层深入的原则,步骤大致为:欣赏感知儿歌→理解学习儿歌→体验表演儿歌→尝试仿编儿歌。整个活动设计层层递进,每个环节的设置都希望孩子的能力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具体流程是:
1.欣赏感知儿歌教师扮演大树妈妈,示范朗诵儿歌,幼儿完整欣赏作品,重点让孩子感知“飘、头顶、肩膀、膝盖”。
2.理解学习儿歌小班孩子记忆主要以无意记忆、机械记忆为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为此我利用直观的图谱,帮助孩子理解学习儿歌,也为孩子进行仿编活动打好基础。
3.体验表演儿歌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幼儿正处在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而表演游戏正符合幼儿期语言表达特点,孩子们拿着小树叶,扮演树叶宝宝,在游戏中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4.尝试仿编儿歌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展开思维,充分发挥想象,从词句的.变换来加深游戏的玩法,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模仿。
二、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2.初步尝仿编儿歌。
三、活动准备
1.平时带幼儿在幼儿园里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树叶飘落。
2.儿歌《小树叶,飘啊飘》自制图谱,落叶若干。
四、活动过程
1.欣赏感知儿歌
(1)出示树叶,引导幼儿观察小树叶飘落,初步理解“飘”。
教师:小树叶怎么了?小树叶是怎样掉到地上的?
(2)教师边朗诵儿歌,边做动作,幼儿完整欣赏。
教师:小树叶飘到了什么地方?
2.理解学习儿歌
(1)教师利用图谱引导幼儿理解儿歌。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谱,鼓励他们看图谱朗诵儿歌。
3.角色表演游戏
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幼儿每人手持一片小树叶扮演树叶宝宝,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让幼儿体验儿歌中的乐趣。
4.尝试仿编儿歌
(1)幼儿讨论,“小树叶除了飘到头顶上、肩膀上、膝盖上,还能飘到我们身体的什么地方?”
(2)将幼儿仿编的儿歌用图谱展示,鼓励幼儿大胆念自己仿编的儿歌。
延伸活动:带孩子到户外,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小树叶还会飘落在哪里?启发幼儿进一步创编。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能伴随歌曲做简单的律动。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上4)“音乐律动”《小猫》
2.歌曲《小猫》;歌曲动作说明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猫头饰,引入活动。
师:宝宝看,谁来了?今天老师扮猫妈妈,宝宝们扮小猫咪,我们来学一首叫《小猫》的歌曲,这首歌曲有很多可爱的动作,宝宝们一起学一学,好不好?
二、完整唱一遍歌曲,让宝宝了解歌曲的内容。
三、伴随歌曲做相应的动作,激发宝宝游戏的兴趣。
——动作可尽量夸张,以帮助宝宝感受歌曲的内容并激发宝宝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配班老师弹琴,老师带动宝宝伴随音乐做动作。
——可请宝宝自由做动作,再逐渐引导宝宝模仿老师的动作。不必强求宝宝的'动作与老师完全一样,能用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即可。
五、重复多遍后,老师引导宝宝模仿猫咪走路的动作,轻轻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师:现在小猫咪们要跟着猫妈妈轻轻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上了!
歌曲动作说明
——有一只猫咪 (双手五指分开,在脸前有中间向两边做理胡子状)
——蹲在屋檐下呀 (双手叉腰半蹲下)
——翘起了尾巴 (双手扶膝盖撅屁股)
——学着它妈妈呀 (双手叉腰翘起屁股扭一扭)
——喵呜喵呜喵呜喵呜喵呜 (双手五指分开,在脸前由中间向两边做理胡子状)
小班教案 篇4
一、 教育活动目标
1、 在老师的帮助下围绕话题自然大方、流畅的表达。
2、 学习安静的倾听,不插嘴。
3、 体会与同伴交谈的乐趣。
二、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三、 指导要点
1、重点:围绕话题自然大方、流畅的表达。
2、难点:能始终围绕话题表达,不走题。
3、指导要点:联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话题进行谈话,借助图片给予幼儿适合度的帮助。
四、 活动过程
1、 猜谜语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朗读谜语是要边说边做动作)
2、 围绕“小手能做什么”进行交谈。
出示教学挂图,根据图片内容展开谈话。
提问:起床的时候小手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吃饭的时候小手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在家里我们的小手还能做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的小手真能干,起床的时候,它能帮我们穿衣服、刷牙、洗脸、梳头;吃饭的时候,它能帮我们拿碗、拿勺自己吃饭;在家里,我们的'小手还能帮爸爸妈妈做许多的事情。
3、 迁移讲述经验。
过渡语:小手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它。
提问:我们应该这样爱护小手?
教师小结:天冷的时候要用护手霜搽手,还要带上小手套;危险的东西不能摸……小手是我们的好伙伴,我们要好好爱护她。
五、 评价要素
1、能否在在老师的帮助下围绕话题自然大方的表达。
2、能否安静的倾听,不插嘴,体会与同伴交谈的乐趣。
小班教案 篇5
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做事是快乐的。
2、启发幼儿观察生活中会转动、滚动的物体,发展其观察能力。
3、指导通过操作活动感知轮子滚动可以省力,从而了解轮子的作用。
活动准备:挂图、故事磁带、儿童推车
活动过程:一、随音乐进活动室。
二、师:“嘘,(轻声地)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听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有一辆奇怪的“汽车”,它呀,本事可大了!不信,你听!”
1、故事《会滚的`“汽车”》
1)听故事磁带《会滚的“汽车”》
2)听故事后回答问题:
①故事中的“汽车”是谁?
②小鸡和小鸭为什么不自己走,而偏要坐会滚的“汽车”呢?
3)组织谈话:小朋友是怎样上幼儿园的?使幼儿了解各种车辆能带着人走。
2、了不起的轮子
1)师:“(出示蜗牛和小乌龟的卡片)小朋友们,小蜗牛和小乌龟也要上幼儿园了,它们爬呀爬呀,爬呀爬呀,好不容易才爬到了幼儿园,可是小朋友们都已经开始吃午饭了,他们走得太慢了,这可怎么办呀?”
2)师:“小朋友们想的这个办法可真是太好了,自从小蜗牛和小乌龟坐着汽车上幼儿园,它们就再也不迟到了。为什么汽车跑得那么快呢?它的什么跑得那么快?哦,原来是了不起的轮子!”
3)出示水车、飞机等图片,引导幼儿看看说说轮子还能帮上什么忙?
4)引导幼儿说出还知道那些东西上也有了不起的轮子?
3、游戏《我的小车跑得快》
1)师:“有的小朋友很纳闷:轮子的作用这么大么?我可不相信!要不,我们出去玩玩小推车,看看轮子是不是真的很了不起?”
2)组织幼儿准备活动。
3)组织幼儿玩游戏。
玩法:
①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用手搬运大积木,一组用小推车推运大积木,从速度上感知轮子的作用。
②交换过来游戏,从自身的感受体验轮子的作用。
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能跟着音乐合拍地跳舞。
2、尝试自由讨论创编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进行游戏,并遵守规则。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会找空位跳舞。
二、 活动准备:
在地上画上巨人的大嘴巴、录音机、磁带、已学会歌曲
三、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回忆上节活动内容。
以"今天我们来当跳跳糖一起来跳舞"引出课题。
(二)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并合拍地跳。
1、复习歌曲《会跳舞的跳跳糖》把跳跳糖快乐的样子唱出来。
2、你这颗跳跳糖会怎么跳舞呀?(启发幼儿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有脚的.动作,再加上手的动作)
3、听着音乐一起来跳舞,可以自由做各种手和脚跳舞的动作。指导小朋友听着音乐的节拍,一拍一下地跳。门-3遍人
(三)自由创编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听歌曲后尾奏一句,自由想象,跳跳糖怎么了?
2、看,地上有一张巨人的大嘴巴,跳跳糖到巨人的嘴里去跳舞一定很有趣。今天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想一想
①跳跳糖什么时候跳到巨人的嘴里去好呢?
②把刚才尾奏的音乐也加到游戏里去,可以怎么玩呢?(鼓励小朋友自由想出不同的玩法和规则)
3、根据小朋友自己讨论创编的游戏玩法和规则进行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玩 法和规则游戏,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体验自由创编游戏的快乐。)
4、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根据小班爱吃糖果的特点,将跳跳糖作为本节活动的题材。符合了《纲要》中所提到的既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把跳跳糖代入课堂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了解跳跳糖。首先,用视觉观察跳跳糖的颜色、用听觉来聆听跳跳糖发出的声音、用味觉来品尝跳跳糖的味道,体验跳跳糖在嘴里跳动的感觉,让幼儿回顾各种感官经验用动作表现跳跳糖。
本节课让幼儿重点体验游戏的快乐,老师在活动的过程中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最后我们还利用了彩虹伞,通过彩红伞将幼儿带入更加生活化的情境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游戏带来的无限乐趣。
小班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饮料瓶子到处可见且非常漂亮,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丢掉非常可惜,于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非常喜欢玩拖拉玩具,我充分利用饮料瓶和孩子们爱动手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练习用手捏豆子、拧瓶盖、拖拉玩具等动作。
2、感受玩拖拉玩具的兴趣。
3、幼儿在积极参与游戏的同时,能获得其中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各种清洗干净的饮料瓶、豆子、80厘米长的绳子若干。
2、瓶内装有少许豆子的饮料瓶一个,喜洋洋实物一个。
四、活动过程:
(一)以观看实物,导入活动。宝宝们,看谁来了?
1、观看实物喜洋洋,引起幼儿兴趣
2、请大家讨论:宝宝们,你们知道这些小豆豆是怎样跑进瓶子里的吗?
3、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空手练习拧瓶盖、捏豆子等动作
①儿歌:手指握住小瓶嘴,转转转转转下来,手拿瓶盖放瓶口,转转转转转上来。
②儿歌:大拇指食指伸出来,捡起豆子捏捏紧,轻轻放进瓶子里,瓶盖转转转转紧。
③引导幼儿探索瓶子放上豆子后的.玩法。
教师小结:小小玩具真好玩,滚一滚变成大皮球。请宝宝们想一想?摇一摇、晃一晃、抛一抛变成了什么?真好玩,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呢?(想)那我提个建议,我们大家也学着制造一个,好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制作饮料瓶拖拉玩具。
请小朋友轻轻走到桌子旁边,每人找一个饮料瓶做一做,试一试吧!
1、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边数数边捏豆豆。
2、引导幼儿自由玩饮料瓶玩具。(像皮球一样抛一抛,像一种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3、出示绳子,激起幼儿制作拖拉玩具的兴趣。
①教师示范,幼儿观看
②指导幼儿将绳子套在瓶口上,变成拖拉玩具
③幼儿自由玩一玩拖拉玩具
(三)游戏:为喜洋洋运粮食
拖拉玩具好玩吗?刚才,我听喜洋洋说:“他家里的粮食不多了,我们帮它运些去吧!怎么运呢?”幼儿讨论,教师建议用拖拉玩具。
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2、幼儿做游戏2-3遍
教师小结:喜洋洋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我们也谢谢喜洋洋教我们制作了这么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说:“谢谢喜洋洋”,你们的拖拉玩具一定累了,你们也玩累了,我们把拖拉玩具们放到这里,让它们休息一会,我们也到院子里修休息休息了。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六、活动延伸
在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玩教师准备好的各种拖拉玩具,如:木制线轴、保鲜膜芯、卫生纸芯、大透明胶带、各种漆桶制成的拖拉玩具,让幼儿自由玩拖拉玩具。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会用密密的曲线和长线条表现妈妈的头发。
2、意识到自己对妈妈充满爱。
活动准备:
幼儿美术用书《我的妈妈真漂亮》,蜡笔,幼儿妈妈的照片。
活动重点:知道妈妈头发是什么样子的,并会用语言表述。
活动难点:用线条绘画妈妈的头发。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夸夸妈妈:
幼儿看照片,想同伴介绍自己的妈妈,夸夸自己的漂亮妈妈。
结合幼儿的介绍,教师示范几种表现头发的方法,如曲线、长条线等。
2、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提出创作的要求,要求幼儿把妈妈的头发画的.密密的、一根接一根的:
——“请你为自己的妈妈设计一头漂亮的头发。”
引导幼儿在作画时,要画出头发密密的感觉。
2、漂亮妈妈的图片展览: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一侧的墙上。
欣赏幼儿为妈妈设计的各种发型。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通过游戏加深幼儿对图形的理解,体现同伴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用圆形、方形、三角形鱼图片个一张,三角形鱼图片十个,圆形鱼图片十个,方形鱼图片十个,活动场地上画好的大三角形,大圆形和大正方形,小鱼游的音乐。
活动过程:
1.课前律动。
师:小手拍一拍,小手放一放,小手拍,小手放,小手放在大腿上。
2.复习巩固圆形,方形和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呀?(出示圆形鱼图片)
师:这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小鱼呢?(圆形)
师:是由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拼成的,我们叫它圆形鱼宝宝(贴)
师:小朋友们再来看一看(出示方形鱼图片)
师: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呢?(方形)由一个大的方形和一个小的方形拼成的,我们叫它方形鱼宝宝(贴)
师:圆形鱼宝宝和方形鱼宝宝在水里游了一会,就遇到了它们的好伙伴了,你们瞧!(出示三角形鱼图片)这又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呢?(三角形)由一个大的三角形和一个小的三角形拼成的,我们叫它三角形鱼宝宝。
3.幼儿认识自己的鱼宝宝。
师:现在我们每一个小朋友的小椅子下面都藏了一个小鱼宝宝,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把它拿出来,挂在自己的脖子上面(指导)
师:现在再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的小鱼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什么鱼宝宝,可以跟自己旁边的好朋友轻声的说一说(指导)
师:现在是不是每一个小朋友都知道自己是什么图形的什么鱼宝宝了,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了(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4.认识地面上大图形。
师: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小鱼游”,小朋友们想玩吗?先跟老师来认识一下小鱼们的家吧。老师这里有三个大大的图形(带领幼儿一起认识)三角池塘,是三角形鱼宝宝的家,圆形池塘是圆形鱼宝宝的家,方形池塘是方形鱼宝宝的家,现在跟老师一起去鱼宝宝的家里参观一下吧!(放音乐)
5.游戏“小鱼游”
师:现在跟老师一起来做游戏吧!你们准备好了吗?(师念儿歌后,找出错误的幼儿给小朋友们看一看)
师:刚刚小朋友们找自己家的时候太慢了,小鱼们不高兴了,我们再玩一次,这一次,小朋友们找快一点好吗?
6.活动结束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游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活动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的`特点,在经历了看看、说说、之后再进行玩玩,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再次兴奋起来。游戏“小鱼游”的创设,既与主题相符,又调节了幼儿的注意,同时,在小鱼回家(看图形找家)的过程中,幼儿再次巩固了对三个基本图形的知识,让幼儿知道要按照自己身上的标记找到正确的家,整个活动显得比较愉快、轻松。在刚开始的导入环节中,幼儿的回答并不在我的预想之内,我对幼儿的回答给于了否定,是反应能力不足导致的,而在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小鱼宝宝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每一个幼儿,可以多请几个幼儿说一说,也尽可能的避免了在小鱼找家环节中出现错误的几率。
小班教案 篇10
自主性游戏案例——爱心医院
【案例背景】:
自主游戏活动是幼儿在参与体验的同时,充其自主性,培养其多种能力发展的一种颇受孩子喜欢的活动。这次游戏活动来源于孩子,小班孩子天变凉后,他们经常感冒,咳嗽等,有的甚至是多次的进出医院。于是,“爱心小医院”就在此时满足孩子的当前需要中开门了。在这次游戏活动中,为了达成在游戏中初步会分工协商,坚守岗位这一目标,我给孩子提供的是一些基本的游戏材料,如:医生的白大褂、盐水瓶、药丸、药方等,在游戏一开始我让孩子们自己学着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他们在整个游戏活动中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小医生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看病、一会儿打针等;病人也忙碌着,一会儿这不舒服,待会那又不行了。孩子们的游戏兴趣乐此不疲,贯穿始终。
【案例实录】:
瑶瑶和佳佳正在玩“小医生”的游戏,瑶瑶穿着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手里拿着装有针筒、温度计的医药箱,这时,只见佳佳抱着一个玩偶娃娃来到“小医院”,指着娃娃的对瑶瑶说:“她肚子疼。”瑶瑶看了看佳佳,用手指着娃娃的肚子问:“是这里吗?”佳佳点了点头,只见瑶瑶随手从医药箱里拿过针筒对着娃娃的肚子就打了下去??这时佳佳说:“不是打这里的,要打手上。”
像瑶瑶这样的游戏行为是不符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但从孩子的心理上分析,他们认为身体什么地方不舒服有病了,就在什么地方“施药”,把“药方”往不舒服的地方贴。当我看到这儿时,并
没有急于纠正幼儿的问题行为,而是在孩子游戏结束后讲评时,把这样的游戏场景边用语言描述边表演了一遍,然后问孩子:“你们去医院看病,医生是不是看你哪儿不舒服就在哪儿打针呢?”孩子纷纷摇头说:“不是的。”“那应该怎么做呢?”有的说:“医生是在屁股上给我打针的。”有的说:“医生是在我的手上打针的,还要吃药。”在这样的场景下的讨论,引导幼儿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他们把各自零散的看病、打针、吃药的体验与同伴分享,同时在原有的经验上,我作为“病人”告诉医生“我怕疼的,哪里打针不疼啊”,这又引起了幼儿的一番讨论,有的幼儿还很努力的安慰我:“老师,打针一点都不疼的,我打针很勇敢的。”于是,我以此作为切入点我又做了一个情感上的提升:宝宝生病了看医生,很勇敢,一点也不怕疼。在分享的.过程中,通过个别孩子已有的游戏行为,我把有益的经验串成了一条线,使他们逐步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经验,为下次游戏的开展提供新的积淀。
【行为分析】:
幼儿游戏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筛选,对于游戏中一些不明白的事情,或幼儿模仿了一些不良现象,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幼儿来加以讨论、澄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种需要我建立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之上。当发现游戏情节总是处于停滞状态或者出现困惑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如先前在讲评中问道:“我打针怕疼的,我可以打哪里呢?”等语言,不仅会使游戏的情景得以丰富,而且还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平等,但在
运用时要注意把握幼儿已有的经验,切忌超出幼儿经验的范围,露出“导演”的痕迹。同时,作为老师可以用鼓励式的表扬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的形成,而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及违规行为,老师不一定直接指出来,而是用一种激励式的正面语言,把希望幼儿出现的行为要求提出来,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教养支持】:
从这次的实践中,我发现教师的细心观察和适时介入显得非常重要,感受让我特别深的是老师在游戏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老师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满足幼儿游戏需要,体现选择的自由度,创设一种可选的环境;老师是游戏开展的支持者:主要指老师介入游戏的时机,出发点是幼儿自己游戏的内在需要,而不是教师处于教育的意图,即幼儿需要的时候介入,老师的介入使他们更好的实现其游戏的愿望;老师是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提供了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观察是重要的,观察是教师介入游戏的前提,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也能成为教师预设教育活动的依据,更是评价幼儿发展水平的机会。通过瑶瑶和佳佳的个案,从多方面验证了这些说法,作为老师应该在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像游戏结束提醒她收拾好,医院比较小,就请幼儿东西需要什么就取什么不要全部摊出来,让孩子除了游戏之外也有所成长。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的教案04-20
小班教案11-07
(精选)小班教案11-29
[经典]小班教案11-09
小班教案11-08
【经典】小班教案08-10
[精选]小班教案08-11
(精选)小班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