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山谷中的谜底》第一课时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谷中的谜底》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谷中的谜底》第一课时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记写雪松“本领”的句子。
2、学习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3、读懂课文,知道山谷中的谜的形成;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感受雪松的坚强。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明白山谷中的谜形成的原因,了解雪松的特殊“本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扣“谜”导入,激趣促学
1、板书“谜”字。学生猜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手指)
2、简介谜语的组成:一般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
3、师述:这节课,咱们还要猜一个谜,是一个“山谷中的谜”,有信心吗?
(板书:山谷中的)
二、初读课文,揭开“谜面”
1、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全文,边读边划出生字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再仔细找一找“山谷中的谜”是什么?用横线划出来。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3、读后交流:
(1)学习生字
出示认读,纠正读音:柘 丫 贞 帐 摧
(2)“山谷中的谜”是什么?
a、指名读找出的句子,相机出示——
“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b、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个什么谜,师相机迅速地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山谷东西坡的不同景象。
c、这个谜容易解开吗?从哪里可以体会出?
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从“始终”、“谁也不知道谜底”体会这个谜的难解。
4、指导齐读1、2两个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探究“谜底”
1、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谜底是什么?用波浪线划下来。(补充课题:底)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3、读后交流,揭示“谜底”:
(1)指名读找到的'写“谜底”的句子,相机出示——
“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自由朗读这句话,想想:这个谜底告诉我们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山谷有了这个难解之谜的?
4、再读“谜底”,感受旅者的欣喜
(1)齐读“谜底”。
(2)这个难解的谜终于被这两位旅行者揭开了,他们的心情如何?从哪句话能够体会到?
朗读句子:“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体会旅者的高兴之情。
(3)两位旅行者因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因而揭开了这一奇异的景观,这让他们感到十分高兴。然而,更让他们欣喜的是他们从这一现象中还领悟到了一些人生的哲理。
四、课外作业
1、描红生字,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预习4—6自然段,体会两位旅行者的话。
《山谷中的谜底》第一课时教案2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4、学习篇末点睛和对比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游戏:猜谜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1、揭题。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有时也比喻事情的真相。
2、读题。理解“山谷”,问,画简笔画。
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
二、自由读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生字: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3、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读,评价。
三、再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引言:课文中谜面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
2、指名读,勾划层次。(1—2)(3)(4—6)
四、细读课文
1、读课文谜面部分。引言:这到底是怎样的谜呢?读,交流。出示:重点句,画简图
2、读课文谜底部分。引言:谜底到底是什么呢?什么原因?读,交流。出示:重点句
3、语言训练:
1)“这样”是怎样?
2)这里有几个“反复”?说明了什么?(雪松不断承受着雪的压力,又不断巧妙地化解了压力,从而顽强地生存下来。)
3)这仅仅是四个“反复”吗?这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说一说。
4)这里的“积”“弯”“落”“弹”四个字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5)读
结束语:这一自然现象,两位旅行者受到什么启发?本文的作者又受到什么启发呢?下节课再学习。
五、描红。
附板书:10山谷中的谜底
松
柏山
柘雪松
女贞谷
【《山谷中的谜底》第一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学反思06-09
《山谷静悄悄》教案03-20
音乐教案《山谷静悄悄》01-26
七彩山谷教案01-16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11-17
第一课时教案:比尾巴03-04
匆匆第一课时教案03-05
《阳光》第一课时的教案03-05
第一课时教案:燕子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