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实用的复习计划7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复习计划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复习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目标,充分而准确地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充分利用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突出复习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查缺补漏、在双基人人过关的基础上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注重讲练结合、侧重积累、运用为主,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得到提高。
二.复习内容及课时安排
复习内容: (共10课时)
(一)、汉语拼音(1课时)
1、复习汉语拼音,基本上能做到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根据拼音写出要求学会的汉字。
3、复习巩固大写字母。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二)、字词(2课时)
1、复习认读《生字表(一)》中的550个汉字,复习掌握《生字表(二)》中的250
2、复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
3、复习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复习本册要求的反义词、近义词,能用部分生字口头或书面组词。
4、进一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及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句子(2课时)
1、认识句子,能正确地抄写或听写句子。
2、正确判断句子是否完整,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3、复习本册要求学会的句式,学会用这些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
(四)、积累(渗透在整个复习过程)
1、复习理解或掌握课文中的词语,不断丰富、积累词汇,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部分词语。
2、复习《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积累其中的好词佳句和优秀段篇。
3.正确背诵指定课文,并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五)、阅读 (3课时)
1、复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2、复习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逗号和感叹号。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4、复习本学期的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努力增加阅读量。
(六)、朗读(渗透在平时读书的时候)
1、复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学会分角色朗读,展开合理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七)、写字(渗透在平时书写的时候)
1、掌握不同结构汉字书写的规律,把握各种笔画书写的特点。
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基本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八)、说话(2课时)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以及自己的想法。
3、与别人交谈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并能对别人的发言做出简单的评价。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
复习重点
1、要让学生能够认读《生字表(一)》中的550个汉字。掌握《生字表(二)》中的250个汉字。
2、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
复习难点
1、帮助学生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2、指导学生能够用部分生字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组词,从而达到积累语汇的目的。
3、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性与灵活性。
复习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1、落实双基:把学生小学阶段所学的分散的数学知识加以系统化整理,勾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落,针对学生的实际查漏补缺,弥补知识的缺陷。
2、培养能力: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把握教材特点, 复习时要加强综合性,实践性,体现现实的、生活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评价:复习时要注意反思与评价。通过反思(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反思)查找不足,弥补缺漏。通过评价(特别是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发展性。
二、复习范围
以十二册教材第三单元涉及的复习内容为主。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它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教材把全部小学数学内容划分为四部分。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统计与概率;
4、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四部分内容,按照知识间的联系,加以编排,使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比较完整和系统化。复习时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复习计划。
三、复习的要点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1)数的意义;
(2)数的读法和写法;
(3)数的改写;
(4)数的大小比较;
(5)数的整除;
(6)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7)常见的量;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概念的识记和理解,难点是概念的辨析和运用。概念要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识别记忆,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实际问题的辨析、对比、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数的意义包含的知识点
①自然数、整数;
②分数;
③百分数;
④小数;
⑤循环小数。
要求: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掌握自然数、分数、百分数、小数的计数单位,准确说出每个数包含的计数单位的个数,会进行数的分解与组成。认识这些数之间的关系。
(2)、数的读法和写法:
①整数读写法;
②小数读写法;
③分数读写法。
复习的重点是:整数的多位数读写。其中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读写是难点。要求:
①正确读写整数、小数、分数。
②由于较大数目的读写比较抽象、枯燥,复习时要借助"分级线"加强指导,另外要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增强趣味性。如:提供现实生活的报道数据,感受多位数与现实的联系,调动学习学习的热情,体验大数目的实际意义,增强学习和应用意识。
(3) 数的改写:
①把一个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②求小数的近似数
③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
④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相改写。
⑤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不包括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复习的难点是:"改写"与"省略"之间的区别
要求:
①复习时侧重对比训练。如:把20098000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在对比训练中体验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②改写、互化时注意互化方法灵活性的训练
(4)、数的大小比较:
①整数大小比较;
②小数大小比较;
③分数大小比较;
④百分大小比较;
⑤整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比较。
复习难点:分数大小的比较。
要求:
①掌握比较方法,会比较数的大小;
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每一类数的比较方法之间的联系、区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③拓展学生思维,培养个性化学习。通过复习,学生应该达到运用抽象的数进行比较的水平,但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水平不同,在比较数的大小中允许学生采取不同的比较方法。
④注重比较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值的实际意义。如:在0.4与0.5之间插入一个两位小数;写出一个比1/4小的分数------
⑤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比较是一个难点,复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自身的特点采取适应的方法进行指导或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科学的比较方法。
(5)、数的整除:
①、整除、约数、倍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③、分解质因数。
④、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概念非常多,又很抽象,应该着重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要求:
①以理解概念,正确应用概念为主要目的。
由于这部分概念抽象,学生复习时会有一定难度,为了降低学生的难度,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做出准确判断即可。如:10÷2=5--(整除) 7÷2=3.5--(除尽)
②掌握20以内的整数的特点(质数、合数、奇数、偶数、最大的、最小的)。
③加强概念辨析,深入理解掌握概念。
在概念辨析中应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探索中理解每个概念的真正含义。
④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如:针对7、14、21、25、49这些数,围绕数的整除知识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36□如果在方框内填一个数字,关于数的整除知识你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⑤关于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的问题,要加强实际应用训练。
(6)、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小数计算的基础。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并且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
复习时侧重的知识点:
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②约分、通分。
小数点位置移动是一个难点,复习时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7)常见的量
复习要点:
(1) 常用的长度、面积、体积单位
(2) 常用的质量单位
(3) 时间单位
(4) 名数改写
复习的难点:建立各个单位的空间观念,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
要求:
(1)记住计量单位比较简单,但要建立计量单位的概念却是一个难点,复习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独立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尽可能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实物或教具,比一比、说一说、计量单位的大小。教师还可以把教材中的表格设计成报告单,让学生以独立或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探讨,填写报告单,进行交流,加深理解这些计量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巩固强化学生们已建立起来的这些单位的空间观念,达到能准确应用这些单位的目的。
(2)掌握计量单位名数的改写方法,进行正确的化聚。
2.数的运算
计算知识包括四则运算意义、法则、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估算。
这三小节是把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放在一起进行整理和复习。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是在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扩展来的。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运算的意义,应整理成表格,使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建议:
①复习时表格应让学生完成,教师可给学生提供表格、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这张表格,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对于他们认识、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及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可培养他的分析、概括、总结能力,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
②四则运算的法则的复习方法同四则运算的意义的复习方法是相同的,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回忆法则,体会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乘除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不需要用语言准确概括出来。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参加运算的数不宜过大,按照《课标》要求降低计算的难度,但要加强计算的准确度,计算方法的灵活度的训练。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重点:
一是运算顺序、计算方法;
二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复习时严格要求学生作到下面四点:
一看有无抄错数;
二看顺序是否正确;
三看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四看算法是否最优化。
③关于加减法、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等量关系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它是解方程的基础。
④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复习时要把定律应用到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中。除了应用定律进行比较典型的简算外,还应进行一些简算的基本技巧性的训练。
⑤估算
教学建议: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正逐步向抽象思维过度,但他们仍需要借助形象去感受。所以复习时注意把这些数的概念放到现实有趣的具体情境中,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让他们去解决问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这些数的概念的回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建立起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复习时要避免单纯就知识讲知识,更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探索、理解、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如复习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时间空间,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本单元复习的侧重点也应该放在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上,因为计算贯穿于试卷的始终,计算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学习质量。计算能力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计算知识的能力,是知识技能、思维水平、习惯态度的综合表现。我们应注意从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 整理计算知识。
(2). 进一步明确口算、笔算、估算的基本要求,并加强练习。。
(3). 灵活选用计算方式,恰当应用计算知识,尽量使计算简便。
(4)、强化学生良好做题习惯的养成
3、代数初步知识
复习要点:
(1)、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学过的计算公式;表示基本数量关系。
(2)、简易方程:
①方程概念;
②解方程
(3)、①比的意义与性质;
②求比值化简比;
③比例尺。
要求:,通过具体题目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解答,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在这部分知识复习时,注意下列知识的区别:
① a的平方与2a;
②X-2=3、3-X=2;
③比与除法、分数;
④求比值与化简比;
⑤正比例与反比例。
由于这部分知识易混的概念较多,建议采用对比方法进行复习较好。不要进行纯理性概念上的对比,要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来体验、感悟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求比值:4:2/5=10-----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也可以是分数。
化简比:4:2/5=10:1---是一个比,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二)、空间与图形
这部分知识是把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几何图形集中整理复习。复习的知识点:
(1)图形的认识;
(2)平面图形;
(3)立体图形;
(4)图形与测量 ;
(5)图形与变换 ;
(6)图形与位置 ;
《图形的认识》复习要点及要求: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立体图形,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罗列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图形进行归类,梳理出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网络图等形式呈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分类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
一是将图形与其名称结合起来。在整理时鼓励学生根据图形的名称画出来(立体图形在教师的指导下画出简图),
二是通过分类,再次深化学生对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各种立体图形,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适当的动手操作,以实现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上的提升,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平面图形》主要是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的认识及其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梳理。如从边的角度进行梳理,特殊的四边形有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中包括长方形,长方形包括正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形的对边平行并且四条边都相等;从角的角度梳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个角都相等;再如从轴对称图形的角度来梳理,这些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梯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长方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分别有2、3、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再整理时鼓励学生将知识用合适的形式表示出来。
《立体图形》主要是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认识及其特征,复习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分两部分,一部分让学生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尝试验证这些特点。来引导学生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再用一定的方式验证这些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主要从点、面、棱等方面进行复习。圆柱、圆锥的特征主要从面的角度去复习,还可以从展开图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另一部分是找出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并连一连。来引导学生复习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与测量》复习要点:
1.对图形测量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图形与测量》复习的主要内容时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度量单位的认识及进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围绕这些知识,教材在“回顾与交流”中给出了9个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教学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和班级实际分成几个课时进行复习。
教材的主题情境图是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中的物体说说对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的认识。如结合围栏的长度说说对长度、周长的认识结合水池的占地大小、草坪的大小等说说对面积的认识;结合柱子的大小、水池中水的多少说说对体积容积的认识,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这些内容的认识。
图形与变换
复习要点:
1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3.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4.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轴对称、平移和旋转这部分内容尽管是复习,但教学时仍应重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具体内容的“度”,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作图需要借助方格纸,旋转的角度只限于90°,平移是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可以借助具体图形的变换,引导讨论三种变换的要素。对于平移来说,要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对于旋转来说,要指出旋转中心、方向和旋转的角度;对于轴对称来说,要指出对称轴。
图形与位置
复习要点:
1.复习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
2.能在具体情境中,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材安排了确定大本营位置的情境,目的在于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回顾确定位置的方法。要确定平面上一个物体的位置,可以用类似“第几排第几列”的方法表示位置,也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前一种方法实质是以后要学习的直角坐标,后一种为极坐标。但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有参照点(也就是原点)和两个要素。第一种方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原点,水平、竖直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如果设大鸣山为(0,0),大本营的位置可以表示为(4,3),也就是大鸣山向东400米,再向北300米。第二种方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参照点(原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坐标系,这样可以用东偏北37°,离大鸣山500米表示大本营的位置。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设定原点以确定位置。这个情境需要学生自己建立坐标系以确定位置,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给与适当指导。
(三)、统计与概率
复习要点及要求:
(1) 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统计表、统计图:了解统计表、图的种类,特点,制作方法,会分析统计图表。
建议:复习时忌机械练习,单调地填表、制统计图,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应用统计知识,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如: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出发,针对商场购物优惠方式多种多样的特点,让学生自己设计购物方案,选择最佳购物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统计知识的复习任务。
(四)、解决问题策略
复习要点:
1、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复习解决实际问题,要整理解决问题的策略,用策略统领解题活动。二、三年级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解题思路,已经是在教学策略。四~六年级每一册教材都集中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每个单元重点教学一种策略。
整理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有层次地进行。首先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大致是“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制订解题计划—解题、检验并回答问题”。其中制订解题计划是核心步骤,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活动。其次是帮助理解题意与分析数量关系的常用手段或方法,如列表、画图都能整理信息,有助于发现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思路。然后是一些其他策略,如枚举、倒推、替换、转化等,经常在解决问题中使用。
整理解决问题的策略,要结合解题活动,既利用策略解决问题,又通过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四、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落实教材要求,全面体现《课标》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要把复习与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使复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反思,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3、复习时要注意着眼于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提高,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4、复习方式要多样化。单一的听讲容易使是学生疲倦,教师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说一说、量一量、填一填、算一算、画一画、调查、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计算、操作、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高。
5、复习要注意考练结合,在考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五、试题分析:
通过对近二年毕业试题的分析
1.主要考查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情况,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分析和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
近两年试题相比,题型基本相同,深难度略有变化。试题取材和叙述方式贴近教材和学生实际,体现过程和方法。
2.深难度比例约为7∶2∶1。
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试题,分值占全卷总分的70%。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
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力的试题,分值约占全卷总分的20%。主要考察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比较综合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初步能力。
考察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题,分值占全卷总分的10%。主要考察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分析、推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题型和内容
①填空题:以基础知识的直接应用为主,综合应用为辅。
②判断和选择题:以易混概念的辨析和基础知识的简单应用为主,空间观念和“双基”的综合应用为辅。
③计算题:直接写得数的口算或简单笔算;按照运算顺序和运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合理、灵活的计算;解简易方程(含比例)。
④实践操作:运用图形概念和尺规作图;运用相关知识,灵活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⑤解决问题:直接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合理、灵活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六、复习的思想策略:
复习课很容易上成是单纯的知识回忆课,将复习课变成了知识训练课。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复习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应是“温故知新、提高能力”。“温故”是复习课的首要任务,,温故重在查缺补漏,凡是学生自学能够掌握的知识不再补,补的是哪些学生容易遗忘和易于出错的知识。其次是知新,其含义有二:
一是将旧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纳入新的知识框架,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二是在此基础上将知识升华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到了“温故知新”,只是完成了复习课一半的教学任务,“提高能力”才是复习课的落脚点和归宿。能力的提高需要适当的训练,但不是以练代讲,让学生不厌其烦地重复做题,而是联系社会生活,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训练题,让学生运用上阶段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独立解决类似的问题,以举一反三,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因此,训练题的选择既要有典型性,又要体现思维的深度的广度,量不在大,而在精。学生做题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回扣所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总结的归纳,使方法进一步套路化。
复习课的基本环节如下:
一、导入课题,引领目标
复习课的课题导入,语言要简练。复习课的目标定位要突出对新授课知识的弥补、充实、完善和深化,突出整体构建、方法迁移和综合应用,突出思维的拓展与科学方法的形成。要立足双基,突出发展,通过整体构建和综合应用落实思路和方法的培养;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又要避免脱离学情的“一步到位”。引领目标要突出复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要深化、完善的重点及要求,要探究的思路与方法。复习课的目标定位要考虑到新授课还没有到位的目标。
二、自主梳理,构建体系
复习课要高度重视调动学生主动梳理,科学构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实现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梳理要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突出知识所描述(或反映)的属性,不要搞成了对知识内容的复述再现;整合要根据概念、规律和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层次,不要搞成了知识点的罗列再现。梳理和整合最好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创设平台,让学生展示交流,互动完善。在梳理(不是复述)、归纳(不是罗列)、感悟(不是问答)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方法的温故知新。
三、深化完善,典例导练
实现知识在“温故”基础上的“知新”,在综合应用基础上的“思路和方法提炼”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知新”的意义包括深化、完善、提高,即知识内涵的透彻理解——深化,外延条件的全面把握——完善,相近知识的准确辨析——提高。要突破薄弱环节,澄清认知误区,关注学生新课学习中疑惑不解的问题、复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这是复习课的根本问题;例题的导练要突出审题能力的培养、解题过程的规范和思路方法的提炼。在综合应用(不是套公式)、互动辨析(不是对答案)、方法归纳(不是就题论题)的过程中实现知新,确保学生头脑中知识和方法的正确性。
四、应用感悟,变式训练
例题教学所探究出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往往掌握不够准确,理解存在误区,教学中要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检验、内化,感悟思路和方法的含义、功能与应用注意事项。变式训练的题目设置要跟例题相近又相异,提高例题教学的指导功能。训练要规范时间、氛围和格式,允许同学之间讨论、合作。变式训练的题目设置要关注学情,做到分层设计,落实因材施教,注重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五、综合检测,达标演练
复习课的主要活动是围绕知识主干、重点难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的,不可能对复习范围内的所有知识面面俱到,同时不同学生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往往不同,所以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充分关注个性,最后必须进行综合检测,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补救复习,以消除教与学的盲点。
六、归纳链接,拓展提升
归纳、拓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复习课的效果。归纳是针对本课题的内容,是为了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以突出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主线;拓展是针对相关联的内容,是为了实现本单元知识体系与前知识体系的链接,本单元的方法与已掌握的方法的整合,以突出知识的整体功能与方法的迁移应用。
总之,复习课教学是一个师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要突出知识的整合和应用,杜绝知识罗列式或压缩讲课式复习,明确夯实双基并不意味着低效重复,立足教材要避免“温故有余,知新不足”,提升能力但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做到知识让学生自主疏理,网络让学生参与构建;应用让学生充分训练,规律让学生探究发现;错误让学生互动争辩,方法让学生感悟提炼。
复习计划 篇3
一、夯实基础
复习的过程是掌握知识的高级阶段,复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在平时学习新知识时,应按正常的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打好基础。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要全部理解和掌握。绝不能在学习新知识时,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成为“夹生饭”,指望到复习时进行弥补,那样会为全面掌握知识设下障碍。
二、自学归纳
复习开始时,首先按教材分单元看书研究,系统地复习,并归纳整理,做好笔记。归纳的内容一般包括:
1.本单元学过哪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
2.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列出知识网络,写成提纲或画出图表等;
3.本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和热点;
4.本单元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或掌握得不牢。
三、查漏补缺
复习时,在自己归纳的基础上,和老师全面系统的总结进行对照。查出漏缺,分析原因,进而完善自己的归纳,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弄懂还没有搞清楚的`问题,透彻理解和掌握好全部的基础知识。
通过以上第二和第三两个环节,主要是把以前所学的分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变成系统的知识,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产生质的飞跃。
四、揣摩例题
课本上和老师讲解的例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应该认真研究,深刻理解,要透过“样板”学会通过逻辑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要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总结出解题的规律。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精练习题
复习时不搞“题海战术”,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定一本质量较高的参考书,通过解题来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在解题时,尽量独立思考,一题多思,一题多解,反复玩味,悟出道理。并善于在解题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找出根源,加以充实;善于在解题中总结解题的规律,提高解题能力。这样,才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六、总结提高
对于做过的习题应该认真对待,参考正确答案进行自我总结,主要总结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今后复习的努力方向。
好的结果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为了期末能够取得好成绩,就需要从现在做起,踏踏实实按计划复习,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复习计划 篇4
一、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使他们的知识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各种能力,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及复习重点
1.复习前的诊断,以历年中考试卷为住找出考点及学生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挖掘考点确立复习重点;用上年的中考试题,在复习之前检测,进行诊断,发现问题,明确复习难点,向学生下发复习意见,征求意见,收集学生对复习的建议和要求。
2.复习方法(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单元为重,以基础知识为主,归纳、整理知识网络,并弄清记忆内容,理解的内容,综合运用的内容。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全面夯实基础。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运用发现探究,抓紧考点。复习之前,大同基础知识记忆关;元素符号,化合价,原子团,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等,总之该牢记住一定先过关。
第二阶段运用训练为主,强化知识点,以中考说明为主,要复习依据,按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配以中考复习训练题,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阶段借助多媒体,增大复习教学的容易,课件集体设计,共同使用,还要走近实验,既培养学生能力又能挖掘兴趣。
第三阶段把时间还给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并对学生的考试方法进行辅导,看成长记录本,看重点试题,同学之间讨论,向教师质疑。
三、复习措施
1.组织学习《银川市20xx年初中毕业,开学考试学习考试说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了解命题和要求,了解通常知识的考点,使整个复习有针对性。
2.研究复习方法与复习教学模式注意讲练结合,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复习中各准备一节示范课,与校内同行观摩与借鉴。交换班级传授,学生有新奇感,在方法上是有互补性。
3.统一进度,统一方法,统一使用资料(用好中考说明,选择性使用),统一考试时间,统一使用中考信息。注意阶段性检测,把好命题关,阅卷阅卷流水作业,教师逐题分析,主要错误出现在哪里,分析产生的原因,如何帮助学生改正,找出学生答题中的亮点,便于教师讲解。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投入更多关爱,提出更多的建议,展示给学生更多的希望,让学生尽力去做,并且做的更好。
四、复习安排
1.4.20———4.30复习酸.碱.盐知识的学习
2.5.8———5.15进行全书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复习
3.5.16———5.24进行《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性质和制法,用途的复习
4.进行化学用语的'复习(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方程式)意义和书写
5.化学与生活实际问题
6.化学计算(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五、复习策略
初中化学总复习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按章节复习,目的在于夯实“双基”
第二阶段分块复习
构成物质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身边的化学物质
化学与社会发展
科学探究
目的在于弥补化学知识掌握过程中的某些缺陷,增强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的程度,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第三阶段进行模拟训练,能在增强应试能力由于时间短,内容多,为了达好的复习效果,同学们在复习时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1.在前期复习中更要注意基础。
2.由于试题“能力立意”命题的特点,在中期复习中,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理论结合,习题化有机的融入实践探究内容,提高各部分知识的融汇。
3.在中后期复习中,要紧密联系实际。
4.把握热点,关注社会,知识迁移。
复习计划 篇5
【指导思想】
落实教导处的精神和要求,认真组织有计划的、有效率的复习,使每一个学生能圆满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任务,顺序升入高一级学校,充分做好迎接区毕业班教学质量调研和小学毕业升考试的准备。
【复习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学会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算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学会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学会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学会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正确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进行分析。
5、使学生牢固地学会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具体措施】
1、 制订具体的复习计划。
对本班学生理解和学会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以及能力发展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找出学生学习中的缺陷、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其它问题,结合本单元各个复习板块的教材编排情况,拟定具体的复习顺序、重点、课时分配及适当的配套练习。
2、 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重视学生对概念、法则、性质的理解和学会,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已有知识系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避免混淆。
3、 注意继续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计算方面,要注意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几何知识方面,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复习应用题时,要注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整理和复习。
讲究复习技巧,有效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说、多练习,互相促进,切实提高复习的效果。
5、 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培优补差。
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让他们通过复习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知识学会比较薄弱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在课堂上还学会不牢固的内容,要利用课后时间补差,帮助他们学会好最基本的知识和形成最基本的技能。
复习计划 篇6
随着这学期的期末来临,学生们的四年科学课程也已告终。学生们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做实验、科学游戏、讲故事、上网查资料等方面的培养,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能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答一些浅显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迎接期末,为学生步入初中学好数理化做好衔接,复习计划如下:
一、全面系统地复习本册教材的科学课程知识,巩固观察、操作实验的成果,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学习小组注重优差搭配,进行适时评价。
二、通过本册教材的复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运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运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三、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认真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精读精练,加强小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相信,通过全面系统的复习,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内容一定会牢记在心,并为今后升入初中学好数理化奠定浓厚的兴趣与坚定的信心。
复习计划 篇7
例子一:对于成绩较好的孩子如何夯实基础保持平稳力创佳绩
1、语文
(1)一个星期复习3个单元,背诵部分要背的非常熟练
(2)多做一些阅读题,提高阅读水平
(3)作文都复习一遍,学会列提纲,考试时时间不够的话就要学会在脑子里把提纲列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会有条理,也不会因为慌乱而写的没头没脑。平时写多一些读后感练练笔。
2、数学
(1)一个星期复习2个单元,要点要记住。最好复习一单元就写一套单元复习题,然后做一套包含了几个单元要点的练习题;
(2)多做数学题,提高运算水平及解题能力
(3)做题过程中要注意粗心大意的毛病
3、英语
(1)一个星期复习两个单元
(2)背诵部分背书,必背单词背熟,语法要清楚、记牢
总结:
对于学过的内容要重新翻一遍,重要知识点要牢记,平时考过的试卷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再过一遍。总的来说,期末考试是对一个学期的总结,基础牢固,避免粗心大意,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啦!
例子二:对于成绩中等、一般的`孩子如何平稳过渡有所突破
1、语文
(1)一个星期复习2个单元,生字词等基础知识要牢固争取不要丢分。
(2)查缺补漏:查看平时考试的卷子,总结薄弱环节做重点突破。复习要有针对性,要主次分明,针对薄弱环节各个击破。
(3)阅读题和作文占的分值比较大,这两项都是需要长期累积的,平时要多做做阅读题,多写写练练。临阵磨枪的话可以考前半个月每天都做几篇阅读题,作文方面可以列提纲练习下思路。
2、数学
(1)一个星期复习2个单元,复习一单元就写一套单元复习题,然后做一套包含了几个单元要点的练习题。这一点基本不变,无论是对成绩好的孩子还是成绩一般的孩子。
(2)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都要掌握,不理解、不熟练的部分要格外注意,争取考前把“死角”清理完毕。
(3)粗心的毛病一定要注意注意再注意!不该丢的分绝对不丢。
3、英语
(1)单词、课文、该背诵记忆的一定要非常熟练。把基础知识全部掌握。
总结:
基础是王道,把基础知识全部学明白并且掌握就肯定会有提升。
【复习计划】相关文章:
复习计划09-30
复习计划09-30
复习计划09-30
复习计划09-30
复习计划09-30
复习计划09-30
复习计划09-30
复习计划09-30
复习计划09-30
复习计划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