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晋祠彩陶高中教案

晋祠彩陶高中教案

时间:2024-03-05 08:36:5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品】晋祠彩陶高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晋祠彩陶高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晋祠彩陶高中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

  重点难点:

  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真正的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后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在思想领域的变革都没有当时那么巨大,形式都没有当时那么多样,内容都没有那么自由。这个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家能举出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派别吗?其中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乃至政治的影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分别被称为“圣人”和“亚圣”。孔子大家都非常熟悉,而对他的再传弟子孟子就可能不太了解了。有谁能说说孟子的有关情况。

  二、关于孟子:

  1、孟子其人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2、《孟子》其书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3、孟子思想

  ①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思考:为什么孟子的思想会被后世接受呢?]任何一种哲学,都会创立自己的理想世界。比起道家的小国寡民、佛家的因果报应来说,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则诱人得多。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图景。这对于王者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有什么比百姓归附,国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如此,有谁不乐意做太平盛世的人呢?

  4、《孟子》的时代意义

  当时的社会背景:①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②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时代意义:孟子的思想具有着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时期的新观念,正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在我们的思想领域里有着重大影响。孟子的追求是一种对社会出路的探索,他的求真的追求精神也是值得今天我们学习的。另外,《孟子》的散文成就极高,作为文化精粹,我们当然有研究、借鉴、继承和发扬的必要。

  5、“王道”和“霸道”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教师和学生分别读问话和答话,其他学生默读

  2、分男女两组分别读问话和答话。

  思考:

  1、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孟子说服对方实行仁政,实现王道)

  2、孟子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保民而王)

  四、作业:熟读课文

【晋祠彩陶高中教案】相关文章:

晋祠彩陶高中教案03-05

《美丽的晋祠》教案03-23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01-23

晋灵公不君教案4篇10-22

象祠记原文及赏析05-01

三闾祠原文及赏析05-22

三闾祠原文及赏析11-17

新晋员工培训计划04-15

晋位升级整改方案05-19

《重过圣女祠》原文及赏析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