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复习计划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复习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原教学大纲、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对班级的学生状况做简单的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二、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
一、积累
(一)字、词积累
1、会读、会写115个生字及116个课后词语。
2、会读、会写练习中84个成语及课文中的成语,大概理解意思,并能按要求归类。
3、认识本册书中30个繁体字,会写相应的简化字。
(二)名言警句积累
1、会背、会写、分类整理9――12册的名言警句,了解意思,知道道理,能在具体情景中使用。(练习和古今贤文)
(三)篇、段积累
1、会背、会默本册书中要求背诵的部分。
(四)古诗积累
1、按内容分类整理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
二、语文基础知识
1、认识修改符号,了解12种常见病句类型,能准确地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能按步骤进行综合修改。
2、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能区别近义词的异同,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词语。
3、了解5种常见修辞手法,能在具体表达中使用。
4、了解“一”“啊”“不”等词的变音规律,正确读出。
5、能用正确的方法整理一段话。
6、了解7种关系的关联词,能正确使用。
7、了解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能正确使用。
8、掌握3种查字典的方法。
三、阅读理解
(一)课内课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选择不同体裁文章的重点片断,设计练习,进行内容、形式的理解,感点的领悟与表达。
2、能用准确的词语评价课文中的人、事、物、景。
(二)课外阅读
1、了解各种体裁文章的特点,能区别不同体裁的文章。
2、知道读懂一篇文章的一般方法与步骤,能按方法与步骤读懂文章。
3、通过10次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习作
1、了解书信等应用文的一般格式。
2、拓展学生思路,积累习作素材。
3、选择适当的例文,通过学习,掌握人、事、物、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选题参考:
(1)那一次,我真
(2)我投他(她)一票
(3)假如我有一对翅膀
(4)我流泪了
(5)谢谢你,
三、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主要题型如:(1)选择正确的读音(2)给专用名词加上声母(3)看拼音写字、词、句(4)确定字的音序、音节等。
2、汉字对于教学目标中规定的字要做到会读、会写、会组词。了解形声字的构造。能区分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书写时做到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掌握常见字的音、形、义;特别要了解多音字、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义。主要题型如:(1)把字写得正确、端正、匀称(2)改错别字(3)确定字的部首,除部首外还有几画(4)辨字组词(5)多音字组词(6)选择正确的字填空等。
3、词语理解、掌握课文中规定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运用。会辨析一些近义词的反义词。能够理解多义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主要题型如:(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2)照样子写词语(3)根据意思写词语(4)用词造句(5)找近义词或反义词(6)选择恰当的词语(7)辨别每组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8)把可以搭配的词语用线条连起来等。
4、句子(1)了解常见的句式(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双重否定句)及其作用。了解句式变换的几种形式(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变换);能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变换句式。
(2)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境中辨别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3)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列、转折、因果、条件、递进、选择、假设等)。
(4)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标点等)。
(5)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5、标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要能结合语境,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要了解分号、引号、省略好号、破折号的作用。
(二)阅读
主要是: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1、课内阅读落实背诵和默写把背诵和默写的段落交给学生,让他们自我检查、相互检查,选择易错字、重点词语或中心词句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背诵与默写要使学生基本做到人人过关。
2、课外阅读(1)、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实于平时的教学积累中,必须扩大课外阅读。
(2)配合单元的阅读重点,巩固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意识地选择了较为典型的阅读材料。如“找出短文的中心句、体会中心”的片段,“分辨事实与联想”的片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片段等。
(三)写作
从习作的类型来看,有写记叙文,也有写应用文。从习作的形式来看,有记实性的习作,写自己平时所见、所闻和所想,有想像性的习作,包括看图作文、续写等。从习作的内容来看,有写人、记事(记叙一次活动),有写景。从习作的命题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全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十二册语文课本里作文训练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记叙文,包括写人、叙事、科学小实验;二是应用文,包括感谢信、毕业赠言等。
四、复习方法
1、主要采用集中与个别相结合、集体与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努力提高及格率;多让学生自主复习,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要多种方法交替使用,学生复习得轻松,效率又高。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3、善于利用教材。以课文为主,一是通过复习,对字词句的掌握,对课文的熟记,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二是通过复习,把方法转化为比较熟练的技能。如把略读课文变为精读课文,从中训练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和学习表达方法;把精读课文变为略读课文,复习搜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4、阅读复习时,要把握每个单元的阅读重点,学生对已学的课文有些模糊,教师应帮助他们回忆一下课文和重点训练项目。如十二册第一单元要求学生“借助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第四单元要求学生“分辨文章中的事实与联想”等等,把典型的课例再温习一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梳理,对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帮助学生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课外阅读应根据单元重点选择典型材料,结合复习资料和课外作业运用所学的方法。
5、作文复习时,不管哪一种命题形式,一定要求学生认真地阅读习作的题目和习作的所有提示。善于比较,找出异同。如《好……》是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题,要求用先概述后举例的方法写一个人,写出人物优秀品质。细细回忆一下,发现在五、六年级的习作训练中有好几个题目都是类似的。比如《我熟悉的人》、《一个……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好……》等。又如记事: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题是《暑假中的一件事》,要求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语句通顺。在五、六年级的习作训练中有好几个题目都是与其类似的,如《这件事……》、《一件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童年趣事》。
五、复习重点:
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阅读训练要侧重整体把握思想内容的能力和探究重点字词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文方面重点是:命题作文中的“审题、选材、构思”训练;材料作文中的“围绕中心,重点发散”训练;应用文中的“格式”训练等。
六、复习中注意事项:
1、教师本人要多参考教育教学资料,提高、充实自己,并运用到复习课实际中来,学以致用。
2、对照《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复习方法,结合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认真上好每一堂复习课。
3、减轻学生负担,让每一位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轻松、自如,没有压力。力争让他们真正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乐于复习、勇于复习、勤于复习。
4、转变观念,不单纯看学生的测验成绩,要注重其方法的培养。
七、时间安排:
积累:2课时
基础知识:10课时
阅读:35课时
习作:12课时
查漏补缺:3课时
机动:3课时
复习计划 篇2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临近期末,学生比较浮躁,所以复习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静下心复习,非常重要。大部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比较低,知识很单一,缺乏各知识间的联系,复习中既要注意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既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又要注意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既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二、复习内容
数学期末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在复习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精选题例,突出基础,通过复习,使学过的零散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网络。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使学生的数概念、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进一步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也得到增强,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计算他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2、3、5倍数的特征;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熟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5、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五、复习策略及措施
1.复习“因数与倍数”时,首先需要让学生巩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因为质数、合数等概念很难脱离因数、倍数的概念来单独认识和理解
2. 复习“分数意义和性质”时,教材首先通过教科书第138页第3题的实例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数(或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3、复习“分数加法和减法”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和归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弄清这些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在完成总复习的第6题之后可请学生用所学的验算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
4. 复习“空间与图形”时,可结合总复习第7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和旋转。
5. 复习“统计”时,首先可结合练习二十七第13题复习众数,请学生总结众数和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特别要结合实例请学生说一说用哪个数描述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
七、复习中的注意点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知识之间的联系。一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2、注重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3、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设计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复习例题,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4、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层次性
八、学困生辅导安排:
1.落实口算天天练,提高计算能力。
2.有针对性地自己出题让他们做,然后立即讲评。
3.继续采取“一帮一”的方式,请其他学生负责督促,辅助检查。
4.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帮助学生。
复习计划 篇3
一、进入总复习前的准备——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1.思想中的误区:
(1)语文是最简单的,只是记记背背。其实语文最后还是要通过笔表达出来的,因此只是记记背背,很难体会得到表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细节。(一个学生的例子:认为语文简单,结果每次都得不到高分)
(2)忽视了语文的循序渐进,搞突击式。很多同学认为理科重在平时,而语文明天考试,今天突击。殊不知他们所能搞的突击只是语文考试的一小部分——那就是简单的记忆,而大部分能力,还是要重在平时的训练。
(3)认为语文是一门偶然性的学科,考好考坏主要靠运气和发挥。其实语文如果真的是一门偶然性的学科,那么它应该不会老是有一批相对固定的学生考得比较好了。应该谁都有可能考得好,可结果却不是这样的。
(4)忽视了语文在中考中的地位,认为语文是拉不开分数的。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语文的拉分幅度也不容小视。
2.操作中的困难:
(1)语文是最捉摸不定的,有劲没处使。
(2)成功感不强,做一道语文的主观题没什么感觉,而且觉得烦;做其它学科的题目好象有具体的收获。尤其是最大的主观题:作文,写来写去分数都不高,似乎在打太极拳。这直接导致了很多同学不愿意在语文上的投入,或者说投入的点不够全面。
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应对中考语文训练的有效性。因此在进入真正的总复习前,必须解决以上问题。现阶段我们正在努力调整学生的这方面心理。
二、应对语文中考的主要策略和今后操作的几点思考。
(一)主要策略:像训练理科一样地训练语文。
今年在剩下的时间里肯定要进行一系列的训练。我这里讲的“像训练理科一样地训练语文”不是指不停地做题目,搞题海战术,而是不能把语文的训练只停留在过去的记记背背上,我觉得如果能把理科训练的持续性、细致性、针对性、答题的过程性利用到语文的训练上,或许会有一定的效果。
(二)今后操作的几点思考。
1.注重过程渗透:在教学新课的同时,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的渗透。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我想肯定要早作准备,而且训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个星期都要坚持训练,这个过程应该持续到中考。
2.注重训练的细致程度:主观题一定要做,而且更加要注重答题的思路。
要想办法改掉很多同学不屑于做主观题或懒于做主观题的毛病,要监督他们在遇到主观题时,不准跳过或只是简单写几个字。
3.注重训练基础上有目的的检测:对平时做过的题或相类似的题目进行检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平时的训练首先在于追求质量,在一定质量的基础上,再保证适当的数量。
4.注重答题的过程性:尤其是在做阅读题时,要求学生在审题上重视关键的字词;在阅读文段上有思考的痕迹;在答案上有相对分明的层次;在答案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具体性。
对以上关注的监督方法: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互相监督;老师加强抽查力度,尤其是加强对目标学生的当面交流和细节指导。
三、复习的基本策略。
(一)把握《课程标准》、仔细解读《考试说明》,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分别是教学的纲和考试的纲,它们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实际上,也只有把握了“纲”,才能不走弯路,提高复习的效率。特别是12、xx两年的《考试说明》,教师首先就应该认真解读,明确考试方向,通过比较,洞察考试的热点变化。在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所列考项,逐项对照,明确复习目标,务求落实到位。
(二)研究学生,复习做到因人制宜。
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学习能力、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都关系到复习前的合理定位和复习过程的灵活操作。我们建设中学的应届毕业生整体水平相对比较低,而且分化相当明显。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经过努力之后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我们语文备课组通过几次商议,将各班学生按语文综合素养进行初步分层(三层),接下去,备课组成员分工,分别制订目标和复习计划,以求在复习过程中各得其所,都能更上一层楼,从而避免一刀切带来的劳而无功。
(三)钻研中考命题,预测命题方向。
《考试说明》显示:书写、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现代问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五块内容构成了考试的目标。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考试说明》和xx年中考试卷,就各专题的复习思路作一下简单介绍:
1.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部分。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中考命题改革也不断深入。“积累运用”部分包括:字词、文句、标点、修辞古诗文背诵默写、综合探究、语言实践、文学名著积累等。其中背诵,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更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以应付综合性强和灵活多变的命题形式。综合探究和语言实践的题型变化也是精彩纷呈,特别是读图题的引入,需要教师在指导复习时引起足够重视。
2.现代文阅读部分。
12年中考试卷和xx年的《考试说明》均显示: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基本上是一篇文学作品、一篇科技类说明短文和一篇随笔式的议论文,而且都是课外。因此,现代文阅读的专题复习,因尽量多选取相关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复习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现代文阅读的考测目标,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要让学生把常用的答题方法和思路熟记于心,依据题型特点,掌握答题要诀,并指导学生答题完毕时要阅读自己的表述。
3.古诗文阅读部分。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篇目范围和《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对复习内容要进行合理取舍,二是摸清规律,依据题型落实每个知识点。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考查内容,主要涉及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和用法,重要句段的理解,文句翻译,内容、主题、人物等的理解和评析。文言文复习不仅要落实课内作品的每个知识点,更要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因为中考题目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是组合出现的。古诗词赏析,《中考说明》的要求是:初步鉴赏浅易的故诗词。复习时一要关注学生的积累,二要引导学生从已往考试的命题出发,掌握正确的鉴赏技巧。
4.作文部分。
观中考作文变化轨迹,“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是其发展方向。由于写作的内容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的多样化。因此我们认为,写作训练的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多读,包括书籍和合适的报刊,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写作积累素材。二是规范训练,指导学生关注中考作文命题,进行多种命题形式的作文训练,采用当堂作文、面批、互评等形式,力求文章体现真挚的感情,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另外,由于我校学生的.书写习惯较差,因此作文训练和中考作文,一定要引导学生规范书写,做到卷面整洁,以博得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分。
我们深信:进步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虽然,我们的看法还很浅短。
四、阅读和写作训练的现阶段做法和今后打算。
(一)现代文阅读训练。
现代文阅读的考察,其中记叙文阅读是固定的,议论文、说明文则两种文体取其一。无论是哪种文体,都应把重点放在对文章的整体阅读、理解和感知上,即如何真正把文章读懂,如何通过上下文细致、全面地抓住答题要点。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没有一个过程的训练是达不到的。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打算:
第一阶段——打基础阶段。(开学——4月底)
1、粗放型地积累阶段。自己做,自己对答案,尤其是阅读题,要求认真订正,思考得分点。组长定期检查、统计做的情况;老师不定期进行抽查。
2、典型段落课堂训练、检测阶段。
第二阶段——专题阅读阶段。进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专题阅读训练。(5月)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阶段。(6月——考前)
(二)文言文阅读训练。
文言文阅读分为课内与课外两块,其考查要点为默写诗文句子、解释词语和句子,把握短文的主旨等。在训练中,默写句子,我们把重点放在理解性默写上;解释字词和翻译,重点放在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课内外字词的迁移上。
主要做法和打算:
第一阶段——重在吃透九上和九下的课内文言文。
第二阶段——开始回顾八年级和七年级的文言文。
第三阶段——依据《中考考试说明》及《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重点篇目,进行文言文的整理和积累。
第四阶段——综合检测阶段。
(三)写作训练。
指导思想:努力改变靠“天收”的写作现状。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有意识地在训练学生的应试作文。基本上,每两星期进行一次当堂作文,并相应进行一堂作文讲评课。平时也渗透其它形式的作文训练,并对大部分同学进行了面批。可是经过前一个阶段的训练,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有些同学甚至出现了混乱,并对自己的写作水平产生了怀疑。现在,我们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经过反思,我们认为原因应该有三个:一是学生在一定的写作方法指导下,要对原先的写作思路进行调整,调整的阶段肯定也是最混乱的阶段。二是我们在作文讲评时,过于面面俱到了——每堂课都讲解了作文评价的各个要素(立意、选材、结构、语言)。侧重点没有把握好,学生在听时也想样样顾到,结果产生了混乱。三是例文的选择不够典型,而且过多。想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他们的文章,结果同学们听得太多,只是一味地羡慕别人的文章,静下心来思考得太少了。
阶段调整打算:
第一阶段: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有侧重点的精选例文进行讲解。
第二阶段:从审题、取题、开头、主体、结尾等方面,有侧重点的精选例文进行讲解。
第三阶段:调整阶段。
一个强调:引导学生写出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两个坚持:坚持当堂作文,坚持作文面批。
复习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复习时间:
第17周——第19周
三、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四、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八个单元,共分为三大版块来复习:其中第1、认识更大的数3、乘法5除法、7、正负数这四个单元为“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2、线与角4图形的旋转6、方向与位置这三个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第8单元为统计。
五、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日常生活中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及乘法的分配律和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含有中括号的三步式题的运算,能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能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理解owtopic.aspx?topicid=94819&page=end用商不变的规律,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角以及平行和相交等基础知识;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能用“数对”或者“方向与位置”来确定物体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理解条形统计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六、具体安排:
周次内容备注
17 分单元复习基础知识
18 综合复习及检测
七、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复习计划 篇5
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又要结束了,面临即将要到来的期末考试,我制定了自我的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以下是我的复习计划:
第一步:自我反思,查漏补缺
反思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针对学习态度需要反思三个问题: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全力解决学习疑难?是否认真完成课后作业?而学习方法方面则需要问自我:是否学习散漫,学习效率低?是否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精力听讲?之后就是查找漏洞,及时记录。找出失分原因,分类记录。失分原因归类以后,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并与自我的解题思路相对照,找出自我学习漏洞的弥补方法及相关知识。
第二步:调整状态,设定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就必须牵动他的学习需求。首先要针对期末考试,确定一个分数目标;其次,适当自我考核,确立个人自信。最终,给自我找一个竞争对手,激发自我学习。
第三步:认真分析,合理计划
分析课堂重点、难点,记录自我学习疑点。小窍门:找教师要来本期教案资料。教师的教学资料上每课都明确标注学习的重点、难点,能够将它抄录下来贴在自我的学习桌上,每日对照学习。
经过课本目录把握课本知识脉络:此刻的考试越来越重视学生联系思考的本事,所以学生也要重视自我对于所学知识的真题把握。经过课本目录能够较为清晰地把握课本知识脉络,使我们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
复习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复习目标
1.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网络,温故而知新。2.促进学生的认知策略和发展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测查考核进行全面、科学、轻松愉快的评价,减轻学生压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复习内容
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能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级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加、退位减)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会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单的估算;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3、结合现实情景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别“大约几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4、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东、锡、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进一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会画线段,并能量出线段的长度。
(三)统计与概率
1、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个代表一个单元),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四)实践与综合运用
1.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初步了解用数学研究问题的。
三、时间安排
复习内容 | 日期 | 每课时复习内容 |
100以内数的认识(1) | 6.8 | 1.数数。(正数、倒数、单数、双数) 2.回顾数位的认识。 3.进一步了解数的意义。 4.反馈练习。 |
100以内数的认识(2) | 6.9 | 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反馈练习。 |
认识钟表 | 6.10 | 1、进一步巩固整时、半时、大约几时 2、根据具体情景描述时间 |
方位与图形 | 6.11 | 1.进一步巩固所学图形的特征。 2.说说认识方位的要领。 3.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
1-3单元检测 | 6.12 | |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1) | 6.15 |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位加、退位减) 3、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2) | 6.16 | 1、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知识 |
人民币的认识 | 6.17 | 1、巩固认识人民的单位:元、角、分 2、在具体情景中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
厘米和米的认识 | 6.18 | 1、对长度单位(厘米、米)的整理与回顾 2、会画线段,并会测量 |
统计 | 6.22 | 1、会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
总复习 | 6.23 | 1、回顾全册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整理和反馈 2、查漏补缺、综合练习。 |
复习计划 篇7
1.关注知识结构的梳理,关注教学重点。
一年级起始阶段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线索并不是很多。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把单元复习和归类复习相结合。除去拼音外,教师可以认真研究教材的价值,把具有相同价值取向的教材进行组合,既给学生新鲜的刺激,又抓住了教材的教学重点,使复习的块状结构更加清晰。复习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效果。我们把课文组合成六组,加上拼音,年级组的教师认真分工,精心准备复习课的教案,尤其是设计好作业,切实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2.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差异。
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结束后,从作业、试卷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真实的学习状态,这是复习阶段最有价值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情,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在问题上呈现出许多共性:拼音上表现在“ui、iu”的标调规则、“ie、ei”和“uw”的区分、前后鼻韵的区分等。生字上集中表现在同音字的混淆。阅读上则表现出不会联系前后灵活运用,尤其是稍微变化后的按课文内容填空。造句上更多的反映出表达的不正确、不通顺。
学生由于学前教育、家庭环境、个人学习能力的不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教师要正视学生现有的能力,在复习中尽量安排弹性化的内容,让学生在丰富的、多层次的智慧的.挑战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3.关注复习阶段的师生心理调适。
学生第一次面临这么重要的考试,教师既要让孩子认真对待考试,又不能让其成为学生的思想负担。教师应在认真组织好复习课教学的过程中,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帮助孩子梳理知识,掌握重点、难点。
教师也要积极克服复习中易产生的急躁情绪,要善于用自己的情绪去带动、感染学生,让孩子认为考试是一件重要而有意义的事,复习是轻松快乐的。另外,补差要充分考虑孩子的需要,不做无效甚至适得其反的工作。
复习时间安排:
12月26日~1月5日按复习课的计划进行单元和分类的复习
1月6日~~1月9号各班按本班前一阶段的反馈情况自主安排复习
【复习计划】相关文章:
复习计划11-06
复习计划11-07
复习计划11-07
复习计划11-07
复习计划11-07
复习计划11-07
复习计划11-07
复习计划11-07
复习计划11-07
复习计划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