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归航》是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些渔民最黑时归航时与凶险的大海顽强,斗争,最终平安归来的故事,歌颂了渔民不畏艰险,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勇敢战斗,执着前行和精神。
3.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重难点:体会渔民不怕艰险的精神。
教具:多媒体
教程:
一、 导入新课
1.利用课文前的导语,揭示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在课文中进行批注。
二.朗读精彩段落,体会课文内涵。
1.学生选自己喜欢玩的段落,自由的.朗读。
2.学生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讨论:是什么使渔民们战胜了困难,顺利归航。
四.积累内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里。
四. 积累好词好句。
五. 作业: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识字、引导学生用汉字的规律识字,初步认识多音字。
2、积累词语,并感悟词语的搭配。
3、口语交际。
4、展示自己从街道招牌里学到的生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识记生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展示自己从街道招牌里学到的生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小黑板,指导观察。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⑴
观察→发现→交流:
四人小组自主学习,每一行字的意思与偏旁有什么关系?
⑵
小组汇报:
你还能说说带这些偏旁的字吗?
⑶
指导读字:
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⑷
指导读句子:
重点指导多音字的.读音。
⑸
读句子:
体会多音字音不同义也不同的特点。
掌握形声字的规律,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目的:
积累词语,感悟词语的搭配。
⑴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⑵变换形式读。
⑶用短语说句子,如:
美丽的夏夜:这是一个美丽的夏夜。
⑷比一比:
看谁记得多。
2、我会读,目的: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朗读能力。
⑴自由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读熟后,读给同桌、老师、父母听。
初步感知多音字音不同薏也不同的特点积累词语,感悟词语如何搭配才合适培养朗读能力。
三、练习设计
1、再说一些如“美丽的夏夜”这样的词语。
2、把短文《浪花》读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续讲故事。
二、看图说话
1、出示挂图。
2、老师讲:
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来……
3、观察图中有什么?
4、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5、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改进。
三、展示台:识字加油站
1、提前布置学生认识招牌上的字。
2、教师收集一些招牌上的字,做成苹果树,举行摘苹果比赛:
⑴观察图中有什么?
⑵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⑶讲故事:
小组内每人讲,小组代表在班里讲。
⑷小组合作把自己组编的故事在班上演一演;也可以把故事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在班上展示出来,再说说图意。
①口头说说自己从招牌上认识的字。
②做游戏:
摘苹果,读正确了就可以摘下一个招牌,看哪个小组摘的苹果最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准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
2、通过练习,把左右结构的字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
(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2、一起做一做
二、导入新课
三、学习新课
1、出示“松”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左右部分在米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2)教师相机介绍: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应使左右两部分的长短、宽窄、高低适当,搭配合理。
2、各学习小组讨论其余的字
四、学生练习
1、学生临写,师巡视。
2、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五、巩固练习。
六、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七、了解书法文化常识:学会读帖。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些关于桥的课文,比如说《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力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为我们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座桥,是什么样的桥呢?
二、 略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来。
2.检查字音字形,解释词语
3.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主要讲了在黎明时,雨下的很大,山洪暴发了,老汉组织全村一百多号人撤离,最后老汉和他儿子英勇牺牲的故事。)
4.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发展顺序)
5.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一至六段;疏导撤离:七至十三段;桥塌殉职:十四至二十三段;祭奠英灵:二十四至二十七段)
三、 细读课文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同时找出描写大雨山洪和老汉的句子,并想一想,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1.我们先来看描写雨和山洪的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像泼,像倒”说明雨下的很大,雨势凶猛,为下文山洪暴发做铺垫)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了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势不可挡: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课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挡。)
(这些词都生动地写出了水势的迅猛。)
(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洪水的凶猛可怕。)
【这两句是比喻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洪水的迅猛、可怕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狞笑: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3)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这三句是拟人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曾强了表现力,把洪水的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以及人们处在的危险环境表现地淋漓尽致。】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2.面对这样可怕凶猛的,像魔鬼一样的洪水,村民的反应是怎么样的?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失措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向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惊慌失措地折了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AABB句式,可以多积累,多运用)
(在人们的反应中,“惊慌、你拥我挤、跌跌撞撞、拥”这些词都写出了人们在面对洪水,面对生命危险时的惊慌失措、奔跑混乱的场面。)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人们那种惊慌失措的心境和混乱的场面,语速要稍快】
第二课时
1.村民们面对洪水是惊慌失措的,那文中的老汉在面对惊慌的人们和气势汹汹的洪水时,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之前找过描写老汉的句子。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都拥戴的老汉。
(拥戴:拥护推戴。正是因为全村人都拥护爱戴他,所以下文中他才能指挥全村人民有秩序地撤离。)
(老汉先于村民来到木桥前,但他并没有先跑,而是站在这里等他的村民们,我们可以体会到老汉他心系群众)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比喻句,老汉像一座山,老汉的神情是严肃的、冷静地,临危不惧的,与村民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不仅说明老汉的临危不惧,也表达出了老汉在人们心中的高大地位,他还是人们获得希望的“靠山”。)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3)老汉沙哑着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啊!”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来报名!”
竟没有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这几句话用语言描写来描写老汉,老汉的话说的简短而有力,他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局面,虽然他的.话是冷冷的,但我们可以体会到他那颗火热的,为人民服务的心。)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的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在这里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
1这句话通过“冲、揪、吼”等动作和语言描写,还运用比喻,写出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是严厉的,同时我们可以体会到老汉坚持原则的品质。
2木桥是什么样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及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3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他的儿子)
【把自己的儿子排在后边,就以为这他的危险更大,老汉是不爱他的儿子吗?(不是)从哪里能看出来老汉是爱儿子的?】
(1)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些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从“吼,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些什么”等可以看出老汉是爱儿子的,他希望把活下去的机会留给儿子)
(2)既然老汉是爱儿子的,又为什么要把儿子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1他们都是党员,要遵守先人后己的党纪
2老汉身上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坚持原则的优良品质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是啊,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共产党员,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也正是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样一个品德高尚、无私无畏的老党员值不值得我们敬佩?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带感情读】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1)读到最后,我们才知道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课文为什么这样写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这样的构思特别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虽然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结构安排可以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四、表达方法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分析完了,浏览全文,你能发现文章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吗?有什么作用、好处?
(本文的句子、段落都非常简短,很多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这样的特点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又可以增强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懂得借条、收条和领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初步学会写借条、收条和领条。
二.教学重点
懂得三种条据的不同用处,学会三种条据的书写格式。
三.课前准备
投影片每位同学准备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懂得借条的用处,理解借条的写法,学写借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张三的人借给李四三千元钱,说好一年以后还给他。可是没想到,李四做亏了生意没钱还,死活不认帐。于是他们闹得十分厉害,谁也说不清他们的事情,到最后,这个事情还是没有解决。他们在法庭上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法官对他们说:“你们以后千万记住,借东西要给别人打借条,收了别人的东西可要打收条呀!
2.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学会一项本领:学写借条。
二.学写借条
1.知道借条的用处。
(1)轻声读课文。
(2)讨论:谁向谁借书?借了多少书?马老师为什么请赵玲写一张借条?
2.掌握借条的写法(格式和内容)
(1)投影出示借条范例,读一读.
(2)自读课文第2--5段,想想借条分几部分写?每一部分应写在什么位置?
(3)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
a.第一行,中间写“借条"”,表明这是一张借条。
b.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向谁借,借到什么东西,数量多少。数字要大写。还要写明物品什么时候归还。
c.最后,写上借东西人的单位、姓名和借东西的日期。
(4)再读书上的借条。
(5)学了这一张借条,还有什么问题?
3.认识、书写大写数字。
4.练习写借条
(1)修改有错误的借条。(投影出示)
今借到
学校实验室烧杯10只。3月2日归还。
三(1)班实验员张红3月1日
(2)根据下面内容写一张借条。
教室里有一把椅子损坏了,劳动委员王新向学校总务主任借一把锯子,一把榔头。借用日期12月20日,准备第二天归还。
学生各自仿写;集体交流评议;自我订正。
(3)巩固练习
学校体育室有很多体育用品,许多同学到那里去借。三(2)班的体育委员平华借了三只篮球、十条绳子、一个排球。借用时间是12月11日,准备第五天归还。请你代平华写一张借条。
自己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互相借看一个星期。练习写一张借条。
互相批改,纠正,收存。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懂得借条、收条和领条的不同用处,区别这三种条据的异同点。练习写收条和领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说借条的用法和借条的基本格式。
2.朗读课文。
二.学写收条
寒假过去了,新学期又开始了。2月15日那天,三(1)班的图书管理员赵玲把书还给了马老师。马老师对赵玲说:“我写一张收条吧!”他拿起纸和笔写了起来。请大家也替马老师写一张收条吧。
1.学生试写(请一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交流,评议。
2.修改有错误的收条。
今收到
三(1)中队上缴的支援灾区捐款90元。
少先队大队部12月6日
3.说说借条和收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小结。
借条、收条、领条是三种不同的意思。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写借条,还给别人时,一般地说别人收到你归还的钱物应写收条,表示已经收到。领条,一般是向公家领钱物,或是公家按规定发给你钱物,不用还。当然领到公物应注意保管。
三.学写领条
1.课本141页内容。
2. 9月3日,四(1)班卫生委员王小红领到医务室发下的医药箱1只,红药水和紫药水各1瓶,创可贴10条,药棉2包。请你代她写一张领条。
学生试写,交流,评议。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
2.体味韩愈在《马说》中表达的对人才被压抑、埋没的愤懑之情。
3.品味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表达的复杂的感情。
4.初步了解“说”和“序”的文体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阅读提示”中字词的音、义,“易”“策”“食”的各个义项和‘马之千里者”“子之不遇时”的句式特点。
2.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3.体会韩愈对董邵南的同情、劝勉和劝阻等复杂的感情。了解“序”的文体特点。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解说:四个步骤:初读课文、疏通文字、梳理文章思路;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体味作者的见解主张、思想情感;研读课文、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拓展阅读、拓展视野、迁移知识、培养筛选信息和搜索信息的能力。)
2.发现法。
(解说:原则同讨论法,步骤分两步走:一是学生阅读发现问题阶段,二是师生梳理问题,解答问题阶段。注意事项:一是要引入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耐心听取学生的发言。)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所企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很多人才常哀叹生不逢时。人才受压制,不能施展自己的报负,甚至被扼杀,是一种经常性的社会悲剧。另一方面,人才如何施展自己的抱负,才能用在什么地方、为谁所用也是一个不能不重视的大问题。韩愈的两篇短文论述了上述两个问题,他的见解和主张值得我们深思。
二、解题“序”作为文体分两类,一种是写在某书或某文章、诗歌前面的说明、评介性文字;一种是蹭序,是为一件具体的事向人赠言,或向即将告别的人赠言的文章。《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属赠序。
三、研习课文三.初读课文。疏通文字,梳理文章的思路。
具体做法:先请两位学习中等偏下的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甲生读完后,师生共同找出读错的或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同时肯定他读得好的地方(只指出某个字、句即可)。然后由己生朗读。乙生读完后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具体做法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或者由小组长组织讨论,大家边读边口译,相互更正,一起补充,疏通文字,整理思路;或者小组轮流当组长,先疏通文字,后整理思路。
(解说:豆.初读一定要落实,给够时间,要各组组长督促大家在课文上做标记,该注音的注音,该释义的释义,该加符号的加符号。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精选)语文教案07-28
语文教案【精选】09-16
语文教案(精选)09-15
[经典]语文教案10-01
【经典】语文教案10-19
语文教案(精选)09-19
语文教案(经典)10-10
语文《绝招》教案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