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经典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感知破坏环境所带来的恶果,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一、揭题导入
1、师板书,生默看,指出错误。
2、齐读,突出“这样”
3、师:三读课题,问题就出来了,谁来说。
4、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就是本堂课的第一个目标。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5、目标是你们自己制定的,办法是你们自己选择的.,下面实践。
二、初读课文
1、放声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相互指导。
三、欣赏、感悟小村庄的美
1、小村庄在什么地方,指名上台把村庄画下来。
2、指导学生把小河的“清澈”画下来。
3、山村后是——树林,指名上黑板画树,相机理解郁郁葱葱。
4、谁来画空气?怎么画空气?得画出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上台画。
5、表演背诵。
6、小村庄美吗?最后呢?指导朗读“什么都没有……”,三读后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四、深入学习课文,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1、自读,划出重点的句子,找出原因,写写体会。
2、交流。
3、说说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
4、写一句深情的话告诉21世纪的人们要干什么?不要干什么?写出的话要深情,要能打动别人。
五、情境表演。
点评:
总评: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b、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2、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品味语言。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三、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①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1、写作练习: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八、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公”。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趣:上星期,我们秋游去了哪里?觉得好玩吗?今天,王老师还要带大家去动物园里玩,想去吗?
2、可是王老师只带上课认真、举手发言积极、声音响亮的同学去,你们能做到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3、[]出示,我们乘着大巴车,迎着凉爽的秋风,望着窗外优美的风景,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路向动物园走去。瞧,动物园已经到了,动物们很有礼貌地站成一排向我们打招呼呢,我们也来跟他们打声招呼吧?学生加手势读词语。学生拼读音节。齐读,指名读,同桌读。
4、[]这些小动物们身后都有一条什么?板书:尾巴
5、今天,我们来得真是时候,小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你知道它们要举行什么比赛吗?板书:比(指名读,齐读,“巴”要读轻声。)这三个字你是在哪里认识的?怎样记住它们?
二、朗读课文
1、动物比尾巴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去看看他们先比什么?(出示文中三个问句)
2、自由练读问句,指导认识问句,教师示范问句的读法。
3、指名读,开火车读这六个问句。(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4、动物比尾巴大赛还差一位播音员,动物们正在发愁呢,你们愿意当他们的播音员帮他们播报一下比赛的项目吗?
5、[]大家猜猜评选结果会是怎样?哪些小动物可能当冠军。
不知道那么猜得对不对,我们去看看评选结果。
齐读,小火车读,同桌读,读得不准的地方互相读。
6、[]猴子、兔子和松鼠到在大赛上捧得了大奖,公鸡、鸭子、孔雀也不甘示弱,他们觉得自己的尾巴也很有特点,还想再比比,看看他们在比什么?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7、出声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8、同桌对读课文
三、识字
1、刚才小朋友读得很好,老师真为那么感到骄傲,可是生字宝宝很调皮,他们悄悄溜到课文外面去了,你能把他们找到吗?找到哪个就向哪个打招呼[出示生字]
2、“公鸡”里面藏着两个新朋友,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偏旁,你们发现了吗?他们叫什么名字?书空“八”字头
3、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谁愿意向大家提个醒,怎样记住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
4、请一名同学当小老师,其它同学提问题,考考他怎样识记这12个字。
5、摘掉帽子的生字宝宝还认识他们吗?
四、写字
1、“公”里面哪些笔画你已经认识?还有哪些不认识?
2、学写新偏旁,学生书空,并连写一个。
4、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观察所得范写。(“公”上面的“八”开口度要适中。)
5、学生先描红,再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6、评议。(用投影展示学生作品,评出最作品,奖励一颗闪光的小星。)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那些,学得快乐吗还有哪些要改正。
语文教案 篇4
课题:《掌声》(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29课《掌声》。
【教学简析】
这篇课文是作者回忆上小学时一位残疾同学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克服了自卑、忧郁的心理,鼓起了生活勇气的故事。掌声代表赞赏、理解、支持、鼓励,传递了同学们对英子的关爱。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英子由于残疾而自卑、性格忧郁。第2—3自然段写演讲课上发生的事情。第4自然段写演讲后英子的性格改变了。第5自然段写那一次掌声对英子人生道路的重要作用。文章感情充沛,语句优美,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情教育,又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好材料。
【设计意图】
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背后包含充沛的情感,课文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任务的内心感受,在教学时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读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麻、症、疾、姿、势”等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以及正确读以下词语:掌声、文静、愿意、姿势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从小学会关心、爱护朋友和亲人。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方法及手段】以读代讲、多种形式读、多媒体展示台等方法及手段。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1、组织同学们学习“单元导读”。让学生弄懂本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学生上台板书:爱)
2、大家一起分享二年级小朋友的写话成果。(结合本班课前大声朗读给同学们听的习惯,将写话成果读给学生听)(读后引导同学们为小作者鼓掌。并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要鼓掌。)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与学生的沟通,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同时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导入,引入课文内容
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这么多的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怎么表示呢?(鼓掌)同学们用掌声来欢迎我们,谢谢同学们的掌声。现在,我们就在你们的掌声中开始今天的学习。
2、教师板书课题,会写的同学跟老师一起写。29、掌声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时应该注意的一些关键笔画(如“声”字,下边一横比上面一横要短一些)。
3、学生读课题。(师: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们的到来,好吗?)
4、同学们,从课题“掌声”这个词来看,你们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等会大家帮你解决。(学生提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对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教师由掌声入手,直奔主题。教师注重对课题的书写指导,同时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三、初读课文,整理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中有10个生字要求大家认识,还出现了几个多音字。同学们,如果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你会怎么办?
(如学生不知道,老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种学习方法:——你们带字典来了吗?字典是我们的工具书,书包里应该随时带着;问同学;问老师等。)
师:在读课文时,我们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字、词、句子多读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行的?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来写?请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她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课文主要写了英子从小落下残疾,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变得开朗起来的故事。)
(3)多媒体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先借着拼音认读,然后去掉拼音认读。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识记生字。)
(可以向学生推荐自己学习生字的方法。)
(4)读词语。学生小组读、个别读、挑战读、齐读。
3、指导书写生字。
(1)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观察这些生字的结构特点。
(3)给这些生字口头组词,同桌交流学习成果。
(4)教师重点指导较难写的几个字。
如:“吞”,上边的“天”字的撇和捺收笔时要写得开一些;“鼓”字左上边的的两横,下边一横比上边一横稍短些。教师边板演,边指导。
(5)学生书空生字。
(6)学生在作业本上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识字、写字教学。这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四、感悟、理解课文
1、读句子。
师:(由“残疾”引入),读一读这个词。同学们,你们见过残疾人吗?这个词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中?请同学们画下来,读一读。
2、认识多音字“落”和“似”。
(1)学习多音字“落”。
A、多媒体出示带有“落下残疾”这个句子。同学们,我们离开拼音,谁敢读一读?(先有拼音,后没有拼音。)
lào (落下残疾); luò(落叶); là(丢三落四)
B、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这三个词语。
(2)学习多音字 “似”。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似”(课件出示)。这个多音字,课文中是没有注音的。(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
A、学生读多音字。教师教给学生识记两个读音的方法。
B、学生读句子。
C、从这个句子,你们发现没有,以前的英子是个怎样的人?(忧郁)
教师板书:忧郁(指导学生写在书中)
3、课文中,哪个地方重点写了英子很忧郁呢?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英子忧郁什么?为什么忧郁?
(2)现在请大家把英子这种忧郁的心情送回课文中读一读。
(3)全班读。
师小结:同学们,身体的残疾使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童年的快乐生活。她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这看出,英子的心理是非常自卑的。
(板书:自卑)
4、但是,后来英子却变了一个人似的。到底变得怎么样了呢?快快读书,看谁先找到。
(1)学生找到后,读一读。(教师课件相机出示)
(2)读后说说:现在的英子变得怎样了?
师: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可见,从英子的性格上来看,变得开朗起来了。
教师板书:开朗。(指导学生写在书中)
师:英子还请同学们教她跳舞,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教师板书:自信
(3)英子由以前的忧郁变得开朗、由以前的自卑变得自信。她有这么大的变化,英子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她爸爸妈妈看到女儿也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心情又是怎样的呢?(高兴)看到英子有这么大的变化,你们又是怎么的心情呢?(高兴)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大家高兴的心情送进句子里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同学们,是什么力量使英子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掌声)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完整课题。
(2)引导学生看板书试说故事大概内容。
师:就是因为有同学们的掌声,才让她由忧郁变得开朗,由自卑变得自信起来。掌声的力量真大呀!
6、同学们,课文哪些地方又具体写了同学们把掌声送给英子的事呢?
(1)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学们送给英子几次掌声?(两次)
(2)找出描写同学们送给英子的第一次掌声的句子,读一读。
师:在什么情况下,同学们送给了英子第一次掌声?(英子很紧张,同学们鼓励她走上讲台。)
英子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既高兴,又激动)
教师范读句子。然后引导学生评议。
师:请大家模仿老师把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带进句子里读一读。
师:同学们送给了英子第二次掌声又是在什么时候?(英子讲完故事,而且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同学们表扬了她。)
英子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特别高兴)
请大家把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带进句子里读一读。
A、学生自由读。
B、个别读
C、挑战读
(3)全班齐读这段话。
(4)理解两个“一摇一晃”。
师:“一摇一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当时英子是怎样的心情?
(第一次是英子在很紧张的心情下,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第二次是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表扬下,心情特别高兴之下,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7、同学们,假如英子在我们中间,她不敢走上讲台,你想对她说什么呢?
8、因为有大家的鼓励,才让英子有勇气走上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师:所有的鼓励和表扬都汇聚在这掌声里,所以这掌声热烈而持久。
师:同学们送给英子就单单只是掌声吗?那还是什么呢?
(爱)教师补充课题完整。
师:正是大家的爱,医治了英子内心的疾病,使她由忧郁变得开朗,由自卑变得自信,微笑着面对生活。
师:同学们用掌声给英子送去了关爱,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用什么方式送去关爱呢?
(打电话、发信息、写信,给老人让个座位,上下楼梯让他人先行等)
【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领悟读音、用法,落实了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英子得到掌声前后的心理变化。学生在读中增长知识,在读中提高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总结全课
1、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用开课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检查学生是否解决。
3、小结:
同学们,其实爱很简单,爱就是一次掌声、爱是一个微笑、爱是一句亲切问候······现在,我想问问在做的各位老师,今天这些小朋友表现得好不好?如果好,就给点掌声,如果表现还不够棒,也给点掌声表示鼓励。
(从老师们热烈的掌声看得出,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的棒)同学们,人人都需要掌声,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当我们得到别人掌声的时候,别忘了,也要把我们的掌声献给别人。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们。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的板书发挥了板书应有的作用。最后,又回到了“爱”的主题上,与开课环节相呼应。】
六、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多读几遍,也可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的作业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来完成,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课文,能捕捉人物的主要特点。
2.培养阅读、、口头表达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从文中提到的当时欧洲著名的大文豪身上,感受到他们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2.体会作者准确优美的词语,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了解文中提到几位欧洲著名的大文豪的详细介绍。
2.编列表格,概括地填写课文中描写的四位作家的肖像、语言、行动、性格特点等内容。
3.指导讨论,体会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难点
体会用词的准确。
(三)疑点
本文作为一篇记叙文,既无情节,又无深远的主题思想,因此,本文可以说是一篇比较“单纯”的文章,文章较细致地描写了四个人物,行文是不是重复繁琐?因此文章结构、谋篇布局也值得探索,在讨论与对比中来解决这一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六、活动设计
1.学生自读课文,编列人物一览表。
2.教师设计问题,组织讨论,完成学习“重点”与“难点”。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2.体会文章结构、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福楼拜是欧洲文坛著名的大文豪,他博学、睿智而又宽厚,擅长交际,因此他家的星期天经常是许多文人聚会的时候,作为他的弟子莫泊桑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生动传神的笔墨,通过一次聚会,刻画了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
由介绍欧洲文坛大文豪福楼拜着手引入介绍莫泊桑,从而导入 本课的学习。
2.释题,引入阅读。
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课题既交代了地点—福楼拜家,又交代了时间—星期天。但事件是什么呢?人物有哪些?让人思考,引人入胜。
3.初读课文,弄清学习目的。
(1)速读课文,辨析下列字词,出示投影:
①不约而同:(成语)没有经过商量和约定,彼此的行动、言论却完全一致。近义词:不谋而合。
②“不约而同”与“不谋而合”两者结构相同,意义相近。区别在于:适用对象不同。“不谋而合”的“合”多指计划、理解相同,决不能指不同人的相同行动。“不约而同”的“同”多指不同人的行动相同,也可形容活动。
③“琐事”中“琐”偏旁“王”,不能写作“钅”或“口”。名词,指细小零碎的事情。
④“捋”lǚ,此处不能读作“luō”,动词,用手顺着抹过去。
⑤“忘乎所以”又作“忘其所以”,成语,指得意忘形到了极点。
③“义愤填膺”中“膺”读作“yīng”,成语,指对坏人坏事的愤恨充满心胸。
(2)分析课文结构。
①第1段写了什么?抓住他家什么来写?表现了什么?
②第2段交代的时间是哪一天?这一段叙述中可以读出哪些要点?
③来拜访的客人中,有名有姓的写了哪几位?这几位是不是一起到的?
④文章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讨论后并明确:
①第1段写了福楼拜家,抓住了陈设,表现福楼拜生活简朴、创作勤奋。
②时间为星期天,一点到七点,这一段表明福楼拜朋友之多,交往之密,在欧洲文坛地位之高。
③在拜访的客人中,有名有姓地写了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几位不是一起到的,可以从文中找出“第一个来到的”、“过了一会儿”、“接着来的”和“最后”来说明这一点。小结并点示: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叙述和描写了的情况。文章开头抓住福楼拜住所的陈设,表明他生活简朴、创新的勤奋,然后用“第一个到来的”“过了一会儿”“接着来的”把几位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作家依次推到读者面前,从而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④本文对人物写得最多的是人物各自的肖像(外貌)、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表现出人物各自的性格。
4.讨论分析,突破本课学习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1)分组讨论,填表。
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围绕课后练习一进行讨论、分析,并将明确结论填入表中。每组指定一人发言,发言重点:第一组—福楼拜,第二组—屠格涅夫,第三组—都德,第四组—左拉。
明确:福楼拜:热情大方,容易激动,和蔼可亲,博学睿智。
屠格涅夫:老年持重,感情丰富,醉心文学,博学多识。
都德:活泼快乐,言语生动,厌恶腐朽的生括方式。
左拉:温和、寡言、坚毅、聪慧。
人物各自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答案略,各自所表现出来的'性格见上面小结。
(2)比较,在对人物进行外貌、语言、行动三方面描写时,四个人物又各侧重写哪方面?
明确:写福楼拜时,侧重其语言、行动描叙;写屠格涅夫时,侧重其语言描叙;对都德,侧重写他的外貌和语言;对左拉,则侧重于写他的外貌。
(3)讨论,为什么要各有侧重,并举例说明。
明确:是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需要。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时,人物的哪一方面最富有特点,就侧重写哪一方面,同时这样写能避免重复累赘,使行文更活,内容更集中,人物特点更突出。如动作描写,福楼拜最突出,着墨多,拥抱屠格涅夫,充满激情说话,在客人面前周旋等,突出他热情大方的性格特点。
(4)作者是怎样突出福楼拜这个中心人物的?
明确:采用了正衬和直接表现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这个中心人物。以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的人作为福楼拜的衬托,突出福楼拜,同时,对福楼拜进行直接描写,集中写他的语言、神情、动作 初一,表现他的活跃、情感丰富、思想深邃、话语深刻的特点,显示出他的才气,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
(5)作者在描写中常插入抒情议论,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找议论抒情句。例如写左拉“他的头……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智慧和坚强性格”“黑色的眼睛……十分尖锐,透着探求的目光”,这些描写不是纯客观地描写,而是用议论在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这样在描写中插入了议论,既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
又隐含了作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总结、扩展
本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值得学习;在描写人物方面更有值得学习的地方:1.抓住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来进行描叙。2.突出中心人物。3.描写中适当插入议论抒情,有助于突出人物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读后,可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人物描写。
八、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写法,写出三位同学(或好友)的不同个性特点。
要求:1.从外貌(肖像)、语言、行动三方面来写。2.不少于400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高效教案04-21
《语文园地》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