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准备: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故事深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那么,通过对第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学生读文)
2.汇报初读情况。
(1)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 “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尝试拟订自学提纲。(相机板书关键词)
预设提纲: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流读后的感受。
(3) 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补充提纲3.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4.思考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根据自学提纲独立思考,勾画圈点作批注;思考完毕可与小组同学交流。
2.集体讨论交流: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交流,朗读,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3.教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路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1.你能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的故事?
(海豚奥利纳;海龟救人的故事;丹顶鹤的'故事;小狮子爱尔沙;昆索泼的猴子学校……)
2.课外练笔:(二选一)①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②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
板书设计
4 金色的脚印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信任。
教学反思
在这课教学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狐狸为什么要救正太”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如
(1)正太郎隐瞒了了老狐狸地下搭窝的秘密。
(2)正太郎把食物送给老狐狸。
(3)正太郎与他们有了深厚的感情,如能在无人时一起玩耍。
(4)老狐狸救正太郎是为了救小狐狸。针对第四个答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认为主要是因为感情深,而不是因为要救小狐狸。通过同学们辩论,学生终于明白主要还是因为感情深厚的原因。
从以上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信任孩子,大胆让孩子质疑,释疑,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不足球,由于大部份时间让学生质疑,释质,而缺少让学生读课文的时间。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
2.理解本文清新朴素的文字间传达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丽风光的陶醉热爱,也有对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破坏的痛惜。
【教学重难点】
1.对本文写景手法的分析。
2.体会文章质朴本色的语言风格。
3.思考领悟作者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安宁的归宿。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延伸
一、识记字音
蓊()郁游弋()山凹()惬()意
虚掷()挥霍()徜徉()甬()道
喧嚣()吞噬()涟漪()
二、知人论世
美国作家梭罗,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堵塞州康科德城,1833~1837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在家乡执教两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他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该州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9年,他写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出版了。本书开始的时候反响并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44岁。他留下了《日记》39卷,已有多种版本和选本问世。这位美国作家,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书中有梭罗的题词:“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想象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是为了提醒我的邻居。”
一些名人对梭罗及《瓦尔登湖》的评论:
①爱默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
美国还没有知道——至少不知道它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国民。这似乎是一种罪恶,使他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完就离开,而没有人能够替他完成;对于这样高尚的灵魂,又仿佛是一种侮辱。……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道德,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②怀特(美国20世纪散文家)
……我记得我在读到它时的狂喜之情,多年之前,在一段踌躇绝望的日子里,是它让我恢复了健康。梭罗的《瓦尔登湖》在今天仍是既切中时弊,又适逢其时。在我们这个不稳定的季节,当所有人都不知不觉寻找从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开的隐居地时,他在康科德林中的小木屋就是个避风港。
③乔治爱略特(英国著名女作家)
《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④徐迟(中国著名诗人、《瓦尔登湖》译者)
《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部,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澄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三、整体感知
全文的思路结构
1.对湖光山色的礼赞。
2.作者荡舟湖上,引导人们进入一个真实的瓦尔登湖中。
3.进一步描述生态的行为及其恶果。
4.写出了瓦尔登湖的坚韧和顽强。
5.回溯瓦尔登湖诞生的历史,赞美瓦尔登湖的博大永恒。
6.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灵魂荡涤效果上升到无比崇高的地步。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研读重点段落,深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鉴赏作品的哲理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朴素纯美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作者有关生活哲理的提示。
三、教与学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个屈指可数的著名女作家中,冰心是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一个。她以朴素。流畅的笔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人情美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近冰心,再次聆听她亲切的呼吸。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举世为之瞩目,至今仍然声誉不衰。1926年回国后,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等。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抗战胜利后到日本,1949—1951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1951年回国后,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冰心著译作品: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集《小桔灯》。另有《冰心著译选集》(三卷)、《冰心文集》(六卷)等。
主要译作有:(叙)凯罗·纪伯伦《先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穆拉·安纳德《印度童话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55年),(印度)泰戈尔《吉檀迦利》(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初版,1983年再版),《泰戈尔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园丁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诗集》(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诗选》(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泰戈尔抒情诗选》(香港万里书店,1959年),《泰戈尔剧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泰戈尔小说选》(合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泰戈尔诗选》(《吉檀迦利》、《园丁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马亨德拉《马亨德拉诗抄》(合译,作家出版社,1966年),安东·布蒂吉格《燃灯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等。
(四)知识要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思考
1、《霞》一文,选材上跨越了广阔的时空,表现在
时间上———————— 空间上—————————
2、文中说“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仔细揣摩这几句话,回答以下问题。
(1)这句如何理解?(2)这两句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本文的神聚表现在全文处处围绕对人生的感悟上,且这种感情是不断深刻的。试以说明。
4、<我的家在哪里?>中说:”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作者为何要在”家”前加”灵魂深处永久的”几个字?
5、<我的家在哪里?>结尾处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你认为她真的”一无所有”吗?为什么?
板书
<霞>
眼见——————云翳—————————————霞光
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所想——————痛苦—————————————快乐
<我的家在哪里?>
梦(迷惘的精神)—————————————寻找家
走过甜酸苦辣的生命路途后,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现——————————————————————寻找灵魂永久的家
语文教案 篇4
一、本单元内容:
精读课文:
21、《古诗三首》 22、《寓言二则》 23、《西门豹》
略读课文:
24、《三过家门而不入》
语文实践活动6
二、单元教学目标:
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了解西门豹的智慧与才干,理解预言讽喻的意思,了解神话故事中的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积累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古诗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指定的词语造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力,背诵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了课文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的能力;
三、重点分析:
本单元要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每篇课文的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
四、难点分析:
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了解西门豹的智慧与才干,理解预言讽喻的意思,了解神话故事中的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
本单元要培养学生用指定的词语造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力,背诵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了课文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的能力。以前学生都接触过,此单元需要继续学习,掌握方法。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能用普通话正确的朗读课文,但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还需要练习。已经掌握了把课文分成几部分的方法,但还要多练习。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但字词方面上比较多,还应交给学生方法。
七、课时分配:
《古诗三首》 2课时 《寓言二则》 2课时
《西门豹》 2课时 《三过家门而不入》 1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6 3课时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人有两个宝。
(1)认读生字,读题。
(2)“宝”什么意思。
(二)初读指导。
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他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1、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这首儿歌共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人有哪两个宝?
(3)出示:双手大脑
(4)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5)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再学。
2、学习生字。
(1)出示:人个大手
(2)自学生字。看笔顺图,记忆字行、笔顺,分别给他们找个朋友。
(3)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
(二)精读练习。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齐读,注意词儿连读。
2、学习第二句。
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呢?
(1)指名读第二句,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
(2)指导看图,理解“做工”。
(3)启发看图想象,理解“思考”。
(4)齐读第二句,我们怎么用好这两件宝?
3、学习第三句。
(1)指名朗读。
(2)启发学生领会什么是“创造”。
(3)小结。
(三)看图试背课文
(四)指导写字。
四、课后小结:
这是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兴趣比较高,学生在说手脑的`用处时,说的很好。但是,刚开始生字就比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些难度,特别是“用、才”这两个字,学生记得不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精选)语文教案07-28
语文教案【精选】09-16
语文教案(精选)09-15
[经典]语文教案10-01
【经典】语文教案10-19
语文教案(精选)09-19
语文教案(经典)10-10
语文《绝招》教案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