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常识>《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2-23 08:08:13 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1

  数控专业也可以称之为计算机数控技术,其主要以计算机来实现数字成像控制的技术,机械制图是数控专业的一种基础课程,其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高校的机械制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对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影响。因此,为了使提高机制制图课的教学质量,本文就对机械制图课在数控专业的重要性深入分析。

  一、机械制图课在数控专业的重要性

  机械制图是数控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对本专业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就对机械制图课在数控专业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并对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数控专业需要技术人员通过图纸来进行编程加工,这对学生的机械制图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本专业需要培养出德、智、体、美的全面应用型人才,以此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需求。假如学生无法掌握机械制图相关的知识,这对学生将来从事数控方面的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等工作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制图课在数控专业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还需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大多数学生在刚接触这门课程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是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另外,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存在不足所导致,再加上学生在学习中时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当前社会市场上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其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数控机床的操作、维修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机械制图课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绘图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探讨

  从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不够重视教学方法等,直接影响机械图课的质量。因此,为了使机械制图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下面就对机械制图课的教学展开深入探讨。1.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机械制图课程的内容较广,其中包括基本概念、看图,等等。而且数控专业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需要应用较多的图纸,因此优化教学内容十分有必要。应当将识图能力作为课堂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此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知识。或者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生动形象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比如,在讲授模型与挂图等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很难掌握相关的知识,这时教师则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的为学生演示立体平面的转换等内容,使学生更直接地学习相关的知识,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2.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进行机械制图的教学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且涉及的知识较多。然而从实际教学来看,教师还在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对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学习多种方法,在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软件将重点知识详细讲解。在讲解机械制图中的标注等相关知识时,教师要采用教育技术讲授具体的使用方法与案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提升学生的绘图能力,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3.注重计算机绘图基本技能知识的讲解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计算机绘图作为重点内容之,以此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绘图技能。不仅要详细讲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还应当结合实际操作进行教学,以此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操作方法,同时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机械制图课是数控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对提升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有着很大提升。因此,机械制图课在数控专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计算机绘图基本技能知识的讲解。不断完善与优化教学方法,并努力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以此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提升,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2

  关键词:创新教学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中研究绘制、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基础课极其重要,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机械制图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识读有关的机械图样。但考虑到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参加技术革新与改造的需要,他们又应具有一定的绘图能力。因此,我们将“识图为主,识图与绘图相结合”,以培养识图能力为中心,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制图课教学的指导思想。该课程教学难度大,难点是学生空间概念的建立和机械零件表达方法的正确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打破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实现一体化教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益,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也就是进行创新性教学。

  创新性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做三合一的新型教学方法。即将传授知识与能力提高并重,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教学灵活,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学生通过实习实现学以致用,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以往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的教育要求。因此,我们要采用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下面,笔者结合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应用创新性教学

  方法。

  一、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师备课要备好三个方面:一是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兴趣、需求和个性特征;二是备教法,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目的的要求,确定教材的组织形式,课程的类型、课程的展开方式和进程以及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是备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其中,教学内容是核心部分,是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首先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小知识点,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如机械制图中“视图”的讲解可分为以下几个知识点:一是视图的概念及分类;二是画视图前准备工作;三是为看图和画图方便,表达不同复杂程度和不同形状的机件,视图分哪几类;四是何时何地画何种视图;五是每一种视图的画法。

  教案做到结构清晰,内容完整,学生易掌握,能大大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率,迈出创新性教学的第一步。

  二、课堂上采用“四段式”的创新教学方法

  1.第一阶段新课导入,用时约8分钟

  教师采用大脑风暴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录像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如讲螺栓连接的画法时,我们可以先找到现实生活中螺栓连接的实例,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在哪里见过?如何表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螺栓连接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

  2.第二阶段为重点内容讲授,用时约25分钟

  这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的关键阶段。如螺栓连接这节,教师先提问,若要完成螺栓连接需要哪些零件?继而启发、引导学生去学习螺栓、螺母和垫圈的画法,引出3个子任务。在学习螺栓的画法时,教师出示螺栓模型,让学生观察螺栓由几部分组成,如何正确表达,哪些运用以前知识可以解决。在学习螺母画法时笔者采用对比讲解法,通过录像给出内螺纹的加工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螺母和螺栓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螺母是内螺纹而螺栓是外螺纹,内外螺纹的牙顶和牙底正好相反,因此大小径的画法也相反。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外螺纹的规定画法,笔者编制了两线口诀:

  表示螺纹两条线,用手来摸可分辨;

  摸得到画粗实线,摸不到画细实线。

  笔者通过对比讲解和两线口诀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垫圈的画法,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就能够画出。学生在基本掌握螺栓、螺母和垫圈的画法后,教师先通过动画演示螺栓连接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螺栓连接图的画法,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螺栓连接图的画法,对细节问题和容易出错的地方着重强调。本节课将主要任务分解为3个子任务,由易到难,逐个击破,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第三阶段为总结练习阶段,约7分钟

  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我们采用不同形式总结教学内容,指出重点难点所在,理顺学生头脑中的零散知识点,让学生知识结构化,便于知识的迁移运用,进而转化为能力。在练习题布置时,我们分层次布置分为一般题和提高题两种,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需要,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可检查教学的效果。教师及时检查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第四阶段为任务拓展阶段,约5分钟

  教师对本堂课重点知识加以引申,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如学完螺栓连接,笔者还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形式的螺纹连接?他们的`连接与螺栓连接有什么不同?

  以上四段式授课一段接一段,衔接紧凑,其中预习是掌握、理解知识的前提;直观演示和重点讲授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而总结练习是知识浓缩、能力提高的体现,充分体现了教师“导”,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以教促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创新性教学。

  三、创新性教学的新路――现代化的教学

  手段

  1.多媒体教学经常化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通过动画图形,声音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原有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同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自己新的概念和思维方式。

  2.语言表达准确化

  教师只有做到吐字清楚、表达简明扼要,才能通俗易懂、准确生动,才能把概念本质核心内容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易接受,便于记忆。

  3.讲授过程轻松化

  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沉闷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感到厌烦并且疲倦,而且也缺乏思维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差。在课堂上,教师既要让学生感到上课严肃,又要感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教学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这样学生思维情绪放松,学习气氛高涨,使学生轻松而又紧张地学习。

  4.知识记忆重点化

  教师通过对当堂知识的回忆和巩固,提炼出重点知识,让学生知道理解什么、掌握什么以及怎样应用。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3

  1.引言

  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读图和绘图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力、掌握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并能熟练利用合理的表达方案进行绘制机械产品装配图和零件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传统课程。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毕业生机械制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形式已很难适应科技社会的发展。如何更新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体系,探索新的教改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众多大学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本科院校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体系、教学过程设置、助学、考核着手,探索了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2.机械制图教学现状

  2.1学生素质差异大,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加大,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大。就机械类大方向来说,不同的专业学生入学成绩也存在差异,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差距较大。因而,教师若按同一标准组织教学,存在一定困难。相比五年前,当前大学生学习主动性也逐步下降。很多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单纯地追求考试过关,而不潜心研究知识体系,学习缺乏钻研精神。总体来说,课堂学习积极性较以前毕业生明显降低,课堂上容易出现听不懂的状况,从而对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倦和畏惧心理。

  2.2教师教学活动单一,易缺乏科研经验

  目前,许多高校机械制图教学是由专门的制图教研室进行,任课教师长期从事单一的制图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也只是局限于制图教学研究、教材教案编写和课件试题库开发等。这样容易造成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化,缺少实际设计研究经验。此外,随着高校教师队伍整体学历的提高,大量从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直接参与制图教学,这些人缺乏实际专业应用经验,从事教学后也不能有很好的机会在机械学科方向上开展实际设计开发研究,知识构成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不断退化。教师本身教学的单一性使得高校制图教学更偏重于图形投影知识,而不能有效地同机械类学科特点结合在一起。

  2.3多媒体教学节奏快,课堂讲解难以深入

  为适应“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平台化”的本科通识教研模式,许多高校对机械制图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大幅缩减了制图课程的学时。此外,由于招生数量的增多,一些高校制图课程都采用合班上课的形式,学生人数众多,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板书和挂图等。为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快速掌握制图理论知识,各高校基本摒弃“挂图+模型+板书”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更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用幻灯片代替传统的挂图,利用丰富的动态直观图像创造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由于授课内容较多、每张幻灯片停留时间较短,授课时省略了边绘图边讲解的过程,学生对课件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往往一节课结束,学生只知道几个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根本不懂如何绘制投影图。

  2.4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脱节,教学实效性弱化

  由于学时的减少,机械制图课程中有关画法几何的内容大量减少。而画法几何是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空间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空间最后再回到屏幕的逻辑思维方法。减少对学生相关思维能力的训练,则会减弱学生对空间物体表象的感性认识,削弱学生空间构造能力的发展,最终影响学生基本制图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机械制图教学一般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组合体、机件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轴测图、零件图和装配图。其中,组合体和机件表达方法部分内容较多,重在培养学生画图和读图能力。零件图和装配图部分的内容没能很好地结合实际。总体来说,机械制图教学内容过于偏重机件的详细画法,即侧重培养学生“画”和“读”技能,而与机械行业具体实践关联性差,使得整个教学与培养机械人才的大方向产生了些许偏离。

  2.5课程开设孤立化,学生缺乏相关基础

  大多高校在大一开设机械制图课程,此时学生还未进行机械专业的入门课程学习,有些专业的学生甚至还没参加金工实习,因此学生对一些常见机械加工方法、工艺结构等实际应用知识缺乏初步认识,从而导致机械制图的整个教学过程难以同产品设计开发、实际应用环节有机整合,削弱了机械制图课程同后续专业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关联性。等到毕业设计时,学生的绘图能力严重不足,很难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案绘制正确的投影图,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也十分随意。孤立地开设机械制图课程,人为切断该课程同整个机械学科的联系,使得该课程基本没有体现真正的实效性,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制图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教学改革思路

  3.1教学体系系统化

  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践性和基础性非常强,讲授的知识面宽并且设计后续专业课程内容,必须与相关课程形成良好的配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整体学习系统。应当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学需突出实用性,并有效融合机械相关知识。

  将机械制图课程定位于培养设计制图能力,而非单纯的制图技能。在机械制图课程开设之前,可进行金工实习以及机械基础知识入门学习;利用机械制图课程设计,初步将机械制图训练过程与机械设计联系到一起,体现设计制图的思想。并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中,指定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案,形成以设计—工艺—绘图为主线的课程学习体系,将制图课程的学习深化到后续课程之中,使学生的制图水平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得到不断提高和升华。

  3.2教学设置实用化

  以遵循国标规定为前提,进行绘图表达方案讲解,加强设计制图能力的培养,并注重手工绘图能力的训练。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从如下几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

  (1)改善师资结构,强化教学实用性

  打破教研室限制,不设置专门的机械制图教研室,改由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专业课教师直接担任机械制图课程。利用专业课教师丰富的实际课题研究经验,避免了制图教学过程的单一性。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将专业研究成果、经验和成功开发案例引入制图教学,从而实现制图教学同实际应用的有机联系,使得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真正脱离传统意义上的读图绘图训练,从而更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2)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改善单纯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适当采用绘图软件增加授课效果。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教师必须进行实际绘图,逐步细致讲解绘图过程。由于受教室场地、光线、学生人数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黑板作图只能对教室前几排的学生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黑板作图耗时费力,影响教学进程。这时,教师可利用二维绘图软件(如AUTOCAD)模拟完成黑板教学,既可保证图形的清晰性,又加快了绘图速度。通过对某些局部的放大显示,保证了图形的良好可读性。此外,可利用三维软件现场建模,及时帮助学生构造形体的空间形状,有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3)强化课程设计环节,注重理论学习的创造性培养

  延长机械制图课程设计时间,将单纯的零件测绘实践改为“测绘+设计”的模式。首先,给出某种产品的部分零件实物,让学生完成零件的测绘;然后,根据测绘数据、依据具体设计装配要求,自主设计个别主要零件;最后,绘制完成整个产品图纸。这种课程设计模式,既训练了学生对卡钳、游标卡尺、量角规等常见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创新设计简单零件的能力。以培养学生设计制图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交出成套手绘草图、AUTOCAD电子图稿和全套打印图纸。经过课程设计,学生通过零件的测绘、设计,可熟悉产品出图的全过程,并加强了自身徒手绘图、计算绘图能力。

  3.3助学形式网络化

  开发网上助学系统,开展网上学习、测试和答疑。校园网络的'普及使学生能够更为方便地接受远程教学,更好的吸收知识。可利用校园网络优势,研制开发网上助学系统,系统设置学习模块、测试模块、答疑模块。学习模块主要提供教师上课所用的课件和教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并配备了相应的例题解析;此外,该模块还链接其他高校制图精品课程网页,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针对机械类不同专业教学需要,在训练测试模块设置了不同难度的测试习题。系统开辟教师在线答疑专栏,学生通过网上留言或发邮件方式向老师提出问题,同时师生间也可通过BBS论坛交流学习信息。学生可利用该系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学习情况,选定相应难度的试题,利用系统的二维绘图功能完成解题过程。系统自动对学生输入的答案做出判断,给出学生成绩,并提供正确答案以供参考。助学系统充分利用网络生动、直观、形象、和交互的特点,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又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能根据情况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教师学生互动学习、人机交互的良好教学机制。助学系统的主体框架如下:

  图1助学系统框架

  3.4测试方法的人性化

  制图考试形式不能仅局限于简单的书面测试,而要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分段考试,机械制图成绩构成如下:

  制图基础考试(40%)+课程设计(30%)+软件知识考试(15%)+平时成绩(15%)=机械制图总成绩(100%)

  (1)对于制图基础部分的内容涉及得都是基础知识,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及读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是可采用闭卷的形式考评学生的掌握程度。当然,可采用标准化考试模式,即采用考试选题系统,直接让学生上机考试。该部分考试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40%。

  (2)设计制图部分,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绘制机械零件图纸及装配图纸的能力。由于该部分内容跟专业结合较紧密,应作为考核的重点。该部分可通过“测绘+设计”课程设计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整个机械零件图纸绘制过程,既考核了学生对零件图、装配图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并考核了学生手工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该部分以图纸形式提交给教师,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3)AUTOCAD软件的考核部分可借鉴AUTODESK公司工程师培训要求,采用试题库的形式进行。

  考试直接在电脑上进行,每个学生的试题均从试题库随机抽取,题型各不相同。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AUTOCAD软件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15%。AUTOCAD软件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考评则在课程设计中进行。

  (4)此外,根据学生平时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多个因素,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该部分占学生总成绩比重的15%。

  4.结束语

  本文针对当前机械制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并在试点班级进行了改革尝试。结果表明,该班级的学生机械制图素质较其他班级有很大的提高。从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反馈信息来看,试点班级的学生设计图纸的可读性高,错误率低。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发展的过程,需在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成效,文章提出的相关教学改革措施对其他高校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4

  关键词:机械制图;技工院校;教学策略

  机械制图课程既是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机械制图的实践课程,通过机械制图课程,能够教授学生如何看图、识图、校正图纸,以及培养学生的平面识图和三维立体看图的能力。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的学习能力比较差,因此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比较抽象、枯燥会给学生在学习上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客观反映现阶段技工学校学习问题,并结合当下实情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机械制图专业教学现存问题

  (一)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正处于传统模式向新教学模式转化的过程当中,在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当中并没有凸显学生的主题地位,机械制图的课比较枯燥且有难度,教学过程缺乏互动,主要以教材为主,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则是教师课堂的跟随者。

  (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

  技工院校学生的底子薄、学习能力差、基础知识不牢固,因此学生很容易因为课程的枯燥和难度大而产生厌学、弃学的问题。机械制图课程要求有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学习中强调学以致用和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转变学习态度,更加打牢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过分注重学习成绩

  目前机械制图的课程成绩考核依旧采用纸质考试,考试的内容也主要围绕着机械制图的专业知识、概念和技能,忽视了机械制图这一课程的实践性的本质,也过分的以成绩界定学生成绩的好坏和教学水平的好坏。很多学生专业知识和概念掌握的很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问题百出。技工院校更应注重培养有实际运用能力的技术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优质生”。过分化的重视学习成绩也为学生日常学习带来了误导和偏差。

  (四)学生的实践经验薄弱,实习机会不够充足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机械制图课程要求在良好的专业基础上进行实践认图、试图、画图。机械制图课程学习当中,学生的实践机会少,实习安排不够充足,教师的课下作业也是以偏概全,紧靠几道题目的练习是到不到机械制图灵活运用和深入学习的目的。缺乏实践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会缺乏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机械制图专业教学的对应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当中老师一定不能忽视兴趣的作用,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参与度。教师在机械制图课堂之初可以向大家介绍机械制图在在未来学习过程中的课程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机械制图是他最基本的技能,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及时提问和请教,及时解决困惑和疑问。其次,在机械制图的.课堂中药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增加师生互动与问答环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可以结合班级同学的特点和实情,对于重点和难点的部分反复推敲,借助多媒体、教具等辅助器具吸引学生的关注度,降低学习过程和学习环节的难度。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缓解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同时结合动态试图便于大家的理解和学习,既能够保证课堂的参与度也能够提升在学习过程的认知。

  (二)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技术知识,能够运用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之中,这就要求机械制图课程的设置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导地位。机械制图的课程要求学生学会试图、能够手工绘图。在机械制图课堂中,老师应该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基础识图后,快速画出草图并掌握计算机制图。一味的停留在识图阶段,单靠老师的讲授凸显不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在授课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快速绘图以及计算机制图,保证学生作为课堂能动的主体,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的设置都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技工院校机械制图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重视学习的过程,注重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重视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才能够在机械制图的课程中达到游刃有余的灵活运用。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要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一些绘图技巧、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将以往的知识点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归纳学习方法,通过自身对于机械制图知识的归集,夯实基础,提升学习能力。

  (四)提供实习机会,理论联系实际

  再好的理论知识终归是要有效的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的学习和联系能够强化理论知识也能丰富自己的实习经验。在机械制图的课程中学校以及授课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合理结合的重要性。例如,在机械制图课程学习之余学校以及教学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进入厂区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的学习了解工作流程以及了解机械制图在整个环节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课程结束后既要有相关的基础知识考试、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考试,同时也要增加车间实习的环节,学生通过实地学习和深入工厂之中能够加强机械绘图理论知识的运用,以及丰富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实习经验,为日后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技工院校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处于不断的完善和改革过程中,作为机械制图教师也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结合学校教学实情,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创新、优化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将繁琐、抽象的知识体系化,在教学的环节与实际相连接,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蒋益英.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20xx.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5

  关键词:课程改革机械制体验式教学高效课堂

  机械制图是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遵循规律和准则,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绘制、阅读机械图样等能力的重要任务。能否学好这一门课程,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其他专业理论和技能课的学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将来的专业水平。学习机械制图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但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对学习缺乏兴趣,这为机械制图的学习带来了困难。教师上课时常常是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佳。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外,还应增强自身素质,理论联系实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机械制图。

  一、设计教学任务和实践环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好课堂的“建造师”。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让学生提高主动性,进行自主体验式学习。教师需要创设情境,精心设计任务和教学过程,多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不同的任务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理论为主,与实践结合相对甚少,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内容多以平面二维为主,无法表现丰富多彩的立体、三维空间动态对象的效果,使学生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概念,这对于基础较差、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又进一步打击了他们学习机械制图的信心。针对机械制图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应与生产企业联系,让学生到工厂实习体验,了解零件生产加工常识,使学生对图形形成感性认识;或让学生作为实习生进厂体验工作,亲自动手参与生产操作。这样能让学生感悟到机械制图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实训的关键作用。如果学生前期理论学得好,实训做得扎实,就能很快地适应相应的生产岗位,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机械制图课除要教给学生绘图规定、图示原理、绘图方法及图样的表达和识读外,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虽然进行了教学改革,但教师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除了运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仍然要重视板书绘图的作用。

  教师每演示一幅图,也就是多锻炼一次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演示次数越多,学生观摩锻炼的次数也就越多。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制图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读、绘图的基本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总结出读、绘图的规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思实物的过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否则要想学好制图课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效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或者说是首要的问题。

  三、加强绘图练习

  要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多练习绘图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把任务练习题分为基础练习题和拓展延伸题两种,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还可以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学生知识吸收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最终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的积极性,形成良性有序的竞争学习氛围,增强学生们的求知欲。

  总之,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挖掘制图教材的潜力,不断去发现、总结规律,还要读懂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观上想学;并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巧妙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还要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让学生达到“理论学习基本完善,具有初步动手能力”的水平,实现高效课堂,达到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幼龙.机械制图(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6

  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专业高考中主要专业学科之一,但笔者所在的学校机械制图课程安排在高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当学生在高三再次接触该课程时,已经一年多没有接触该课程了,很多学生基本上又得从零开始。学生能否在高三有限的时间里,围绕浙江省单招单考机械专业中机械制图考试大纲进行有效复习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机械制图教学发现,尽管高一已经进行了1年的制图学习,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制图水平参差不齐,与高考的要求相差甚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有必要对此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复习方案的实施

  依据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将整个高三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第三轮复习,每个复习阶段的时间不同,但都有明确的任务。

  1.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耗时最长,达到4个月之久,这么长的时间,旨在夯实学生的制图基础,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显然,在本阶段,学生需要下很大的工夫,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第一轮复习,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老师有很高的要求。老师犹如指南针,指错了方向,学生就会事倍功半。所以笔者觉得,第一轮复习与其说是对学生的考验,倒不如说是对老师这个引路人的考验。为此,第一轮复习之前,老师先必须做三件事。其一,研究考试大纲,在浙江省机械专业的单招单考中,机械专业总分150分,其中机械制图占60分,机械基础60分,零件测量30分。机械制图占的比重为40%。相比较其他两门记忆型的专业课,机械制图的得分率较低。通过研究考纲,教师知道哪些知识点考,哪些知识点不考,哪些知识点考得多,哪些知识点考得少,不同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达到的层次也不一样。教师首先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师可告知学生,制图科目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其二,教师要研究历年真题。高职考的历年真题是对考试大纲具体的诠释。哪个知识点用什么题型考,占多少分值,历年真题都是标准化的试题,分析近3年的试题,这些问题就一目了然。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哪些知识点需要分配复习时间,老师做到心中有数。其三,学情分析,摸清学生基础。学生原有的制图水平参差不齐,制图的薄弱环节也因人而异。再加上老师不一定是从高一开始带起,所以对学生原有的掌握情况不甚了解。高三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旨在扎实知识基础,但有的老师不会按照讲授新课的方法去复习,而是走马观花地匆匆把知识点过一遍。这样既浪费时间,复习效果又不佳,学生对该重点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好,学习中的难点很难突破,从而会逐渐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提高复习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需要对学生原先的掌握情况略知一二,了解他们已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需要什么,什么学起来比较困难,从而更有效地安排复习计划,精心准备复习内容,设计学生习题复习,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另外,教师必须告知学生,机械制图第一轮复习非常重要,第一轮是第二轮的基础,如果第一轮复习不认真,不能掌握基础知识,第二轮、第三轮根本不明白,从而引起学生对第一轮复习的重视。其四,精心设计学生习题。切忌盲目采用题海战术。高三复习资料比较多,教师必须正确选择学生使用的参考资料。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学完全部资料,而应结合自己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做出最佳选择。最好自己精选题目认真制卷,卷子上要同时分布基础题、拔高题和拓展延伸题。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基础差异进行分层次练习,以便对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培优。如截交线与相贯线是每年高考必考项目,以方形与圆柱为主,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题中由浅入深,从简单形体入手,由一个方向一个平面切割到几个平面组合、多方向切割,再过渡到组合体的切割,进行分层次练习。对相贯线的考查,主要是圆柱、球、长方体的形体相贯,由外表面相贯到内表面的相贯。老师教授学生应由单独的相贯与截交线练习,过渡到这两种情况的组合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截交线与相贯线的做法。制图的题目很多,千变万化,如果让学生盲目地做题目,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未必能达到练习的真正目的。另外,作业最好面批,既省时间,又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第一轮复习最忌讳拿难题让学生练习,对于制图学习差的学生,如果这样做,就相当于把学生拒之于高职考试之外。总而言之,第一轮复习教师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同时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按照老师指引的方向,认真对待复习,为第二轮复习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考试就成功了一半。

  2.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为期2个月的时间,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之上,首先,教师要研究历年真题。第二轮复习,教师研究真题与第一轮有所不同,第一轮研究真题,旨在对考试大纲的理解,便于第一轮复习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方案。而第二轮复习则完全不同,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自练真题,让学生把握高职考的命题脉络。对每一种题型,教师做到精讲做题方法,学生做到精练。每一道真题,教师都要要求每位学生强化练习,每题必会。笔者依据近4年的每年高职考真题的题型,对每一种题型进行总结,精讲每一题型的做题方法,然后以专项练习的形式要求学生强化练习。下面是笔者根据历年真题总结的9个专项练习,每个专项练习耗时约1周,共需2个月完成。如果教师在上述过程中严格把关,学生基本上在第二轮复习结束之后,从知识水平上已经达到高职考的要求,对高职考的每一种题型都很熟,每一种题型的做题方法都已经了如指掌。

  3.第三轮复习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7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对中职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进行探讨,根据数控技术应用技术专业原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综合化改革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1原课程体系分析

  1.1采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学科门类划分细、数量多

  原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基本与机械加工专业的一致,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微机原理应用、机械加工工艺等11门课程。①

  1.2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

  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践分别开设课程,一般是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周数有限,实践学时通常都少于理论学时。

  1.3课程衔接处理不够,在时间安排上过于集中

  这11门专业基础课程各自成一体系,独立性较强,相互间呈平行关系。故在教学安排时,各门课程衔接性体现不出。且在时间安排上,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学期开出,没有与骨干课程进行配套实施。

  2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2.1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采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理论知识点过多、过深、过杂,就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2.2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服务于专业骨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应做到“必需、够用”就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骨干课程来服务的。如果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过多,占用学时过多,势必影响骨干课程的门数和总课时,不利于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无法真正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2.3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因材施教

  原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单一,容易形成应试教育,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用性。中职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尽量给予不同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决定了对其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3具体做法

  3.1精选教学内容,整合基础课程

  首先对各门基础课程的内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剔除与数控专业无关的知识点,简化理论较深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重新划分课程科目,整合相关知识点,突出服务主干课程和实践训练的针对性。如综合化改革中将原《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电工电子》,以电工初级工的鉴定标准来设计课程内容,去除电子技术的部分理论较深、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原《工程力学》中理论计算的内容过多,对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太难,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应用不多,因此将这门课程中的有关基本概念的知识点并入《机械设计基础》中,使《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内容,不作复杂计算要求。通过课程整合,基础课程数目减少了,内容更加精练和具有针对性,同时压缩了基础课程的课时,为增加实践课时和开设更多的主干课程提供了条件。

  3.2注意课程衔接,优化教学计划

  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明确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安排上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如《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实训》三门课程间的安排上注意衔接关系,将《计算机绘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命令的操作学习,与《机械制图》并行安排教学;第二部分为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操作学习,安排在《制图测绘实训》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

  3.3突出技能要求,创新考核方式

  进行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也是综合化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块任务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鉴定考证,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如《计算机绘图》采用模块式项目教学法进行训练,以上机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让学生在各个项目中进行合作和讨论来自己完成任务,避免以往《计算机绘图》中学生依葫芦画瓢,学后就忘的情况出现。在《电工电子》、《计算机绘图》等多门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并作为考核方式之一,使学生每学期有一次参加技能鉴定的机会,能较好地适应今后岗位的需求。

  3.4改革后的基础课程体系

  (1)《电工电子技术》:以初级电工的鉴定标准要求,简化电子技术的部分内容。(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以学生能够识图为基础,适当降低难度。(3)《计算机绘图》:自编教材,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与《机械制图》和《制图测绘》实习综合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参加绘图员考证。(4)《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工程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等内容,对有关理论计算不作要求。(5)《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自编教材,包括常用材料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及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常用加工方法综述与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等内容。(6)《设备控制基础》: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相互贯通,压缩了传统内容,利用本校有较好的plc实训设施,适当拓展了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的知识与内容。

  4 小结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对学生来说,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作相结合,在学习上更易激发起兴趣。同时,由于能够更快地接触专业主干课程,学生较早地对本专业要学什么、今后干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使学习的目标性更强。但在综合化改革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需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注意做好配套教材的完善。由于多门课程需进行知识点的综合整理,有些课程难以找到相应配套的教材。对此,我们主要是通过自编教材来满足教学需求。这些自编教材质量的高低将很大地影响到综合化改革的效果。二是要提升教师对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的认识。要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综合化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更是对整个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综合,从而要求教师去更加全面的掌握各专业基础知识,甚至要组织进行编写教材,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8

  1.前言

  食品机械[1]-[4]是食品工业的基础,食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食品机械的发展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证,没有先进的食品机械工业也就不会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食品机械又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在食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观点,提高学生工程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食品机械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使这门课程能够真正起到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2.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机械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其基础课之一“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的总学时只有60学时,这门关键的基础课其实包含两门课程:“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各自仅为30学时,这对于刚入学的'大学一年级,还在适应大学学习方法的学生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学生在修食品机械这门课之前很长时间没有涉及过与这门课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很多看图和制图方面的知识基本上都“还给老师了”,很多常识性的知识都忘到九霄云外了,因此很多学生学习“食品机械”这门课时觉得很吃力,一个学期下来,几乎所有章节都学得不扎实。因此,教师开始讲授食品机械这门课之前,要简单复习一下机械制图的有关内容,这样就占用了食品机械的部分教学和学习的部分课时。

  2.2学时压缩严重,学时数太少。

  过去,食品机械这门课的理论教学的学时是60学时,课程结束以后还有40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食品机械课程设计”。因此,这门课的总学时是100学时。对于有机械知识基础的学生来说,这门课至少需要54个学时。但是,食品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机械方面的知识基础较差,一开始接触这门课时很不适应,等到适应这门课的时候,课程基本上要结束了,也就是说,等到这门课结束的时候学生才刚刚有点“感觉”。因此,对于严重压缩了学时的《食品机械》,想在短短的48学时内就学好是有一定难度的。

  2.3课程顺序安排混乱。

  学习食品机械这门专业课,需要先学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如食品工程原理[5]、食品工艺学等[6]。可是,实际情况却是:这三门课几乎同时进行,由于“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工艺学”这两门的课时中都经常出现的矛盾是:这两门课的很多内容甚至在“食品机械”课程快结束时学生才接触到。一些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甚至安排在这三门课之后。这样一来,不管是教师讲授还是学生学习都很吃力,上课效果可想而知,往往是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很多学生好像在听天书,老师和学生都很苦恼,老师认为学生“太笨”,学生认为老师讲课水平太低。

  2.4感性认识少,实践环节脱节。

  现在很多学校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新开了很多课程,这样一来,多种专业课的课时受到严重压缩,连原来工科学生的三周必修的实践课“生产实习”都变成了形式,而且这门课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原因如下:现在的生产实习一般都安排在这些专业课结束后的学期末,或者下一个学期的开始一两周,基本失去了生产实习的意义。

  3.对策

  为了提高食品机械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针对目前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对策。

  3.1适当增加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课时量。

  应该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教学要求提高一些,具体做法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该课程的课时量,让学生在通过多次物体的立体图和平面图的对照后,对该课程从感性认识快速上升到理性认识,直至完全掌握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基础打好了,学生在学习与之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食品机械”时,就可以很容易地掌握,不至于连机械的平面图都看不懂。

  3.2增加食品机械的教学课时量。

  为了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机械制图”这门课,首先要适当增加“机械制图”的课时量,这样教师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就能把这门基础课掌握好,从而有利于对“食品机械”的学习。由于食品机械的内容较多,因此还需要增加“食品机械”的教学工作量。

  3.3合理调整专业课的顺序。

  学习“食品机械”课程,学生首先修过“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工艺学”这两门先修课程。学生在学习食品机械时,对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没有一个完整和清楚的认识。因此,课程设置顺序严重倒置。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先修完“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工艺学”两门课后,在这之间穿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再进行“食品机械”的教学工作。

  3.4增加实践环节。

  由于专业和课程大调整,学生实践的机会大大减少,实践教学课时也明显降低。不仅仅实践的科目减少,现有保存的实践科目的实际学时数也严重缩水,具体表现在:认识实习取消,生产实习流于形式,即使安排3周的生产实习,学生实际实习时间也不足10天。生产实习现在实际上变成了“认识实习”3周中总共只有不到10天的实习机会,而且在这短短的10天中,每天也只是利用一半的时间到一些工厂或者企业“看一看”。在看的时候,由于工厂讲解人员讲解和操作速度较快,加上学生很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凑”到讲解老师跟前,既听不到老师讲的内容,又看不清生产线和具体工序和设备。因此,应该恢复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并且使之更具体化、实际化和有效化。

  3.5采用多媒体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对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图的直观感受中,增强对该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4.结语

  通过以上几个措施,“食品机械”这门课教和学的效果都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希望学校能够尽快改变目前这种教和学都处于艰难的境地,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9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虽然我国的中职教育起步较晚,然而却具有较快的发展速

  度。然而由于不重视文化成绩以及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是我国中职教育的对象,而且大多数是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所以存在学生难学以及教师难教的现象,使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必须要改革目前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据,有效的结合“CAD”与“机械制图”,将课程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打破,对创新以及使用的原则予以强调,使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地减轻,最终提高教学效果的。

  一、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图解空间、阅读机械图样和图形绘制的几何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制图将图形作为研究的基础,主要是研究平面互换以及图形三维的内容。作为研究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方法和原理的一门学科,中职机械制图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和系统理论性。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育中的开设,是为了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以,机械制图课程对中职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机械制图课程可以为学生学习以后的专业打扎实基础;其次,机械制图还可以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来,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二、目前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尤其是课程体系在中职教育中的改革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然而并没有改变整个教学过程,这是由于各职业学校的学生情况、当地经济以及教学水平的不同而引起的,最终导致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目前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在总体上质量不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因为中职需要的文化成绩并不是很高,而且这些学生很多都是没有进入普通高中的,他们在初中时期由于不重视学习或者能力不足,造成他们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的理解能力较差;(2)学生普遍具有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学能力较差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很难主动地去学习,而且很难将老师教授的知识点消化掉;(3)因为制图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性思维,这对很多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

  三、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学中的改革研究

  由于机械制图在中职教学中涉及机械制图的知识,所以,学生要学习各种各样的图样。学生的整个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都能够在学生对制图知识的数量程度和掌握情况中反映出来。所以,要想进行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必须不断地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基础知识予以强化,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来。

  1.对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强化

  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要想以后能够更好更快的学习,必须要牢牢地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在进行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基础作为重点,设计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基本概念在制图课程的基础教学阶段必须要牢牢掌握。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用图形和总结提炼的方式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简单化。教师要将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多练习,从而使他们对定义以及基础图形的掌握更为牢固,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思、多想空间图形,从而能够实现想、画以及看的结合,使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断加强。

  2.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中职学校要加强专业课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予以突出。机械制图在中职教学中要强调实践训练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统一,在进行实际能力的培养时要明确目标,也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工程师。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重点应该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知识点时应该以课程结构为根据,将画图和看图作为教学目标,融合CAD以及机械制图的内容,从而促进新的课程体系的`形成。教师可以将CAD软件作为绘图平台,让学生们多学多练,从而实现对学生试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采用计算机直接进行绘图操作,将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突出。教师对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的强化,是对技能型人才进行培养的必由之路。

  3.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起来,使学生真正变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创造出高度自由的创造与想象空间,从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将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且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慢慢地培养出来,逐渐形成求异思维。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发现问题,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将新思路、新方法提出来,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必须要予以充分的肯定,最终促使他们不断地在学习上勇于创新。

  本文针对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要想在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中取得长足的进步,需要依靠广大一线中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地研究与探索。长此以往,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在未来必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云君,李红兵,杜建华.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xx(12).

  [2]易建东,张一凡,周静.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3).

  [3]谈华,熊春燕.基于三维CAD平台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xx(12).

  [4]苏秀婷,马娟.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xx(4).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10

  【关键词】机械基础制图教学教学方法几点看法

  机械基础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及相近专业必须开设的基础理论课之一,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机械基础制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好“设计师”,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兴趣,达到掌握技能、技巧的目的。

  一、教学要有创新的理念培养学生利用机械图样进行技术交流的综合能力

  工程图样被称作“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图形是交流、表达的直观工具。因此要求中专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须需要具备较强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机械基础制图不仅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培训课程。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制造业正在向高、精、尖纵向深入,不再是传统的单一模式。因此对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机械基础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绘图仪器画图的方法,能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绘制和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在机械图样的绘制中,离不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在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中,能读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的标注,能正确理解公差的意义,对于读懂图样、分析装配关系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手工制图技术相比,现代计算机绘图技术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大大减轻了绘图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有利于保证绘图精度,所绘出的图质量高;三是计算机绘图易于图样编辑、修改、管理、交流。随着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手工绘图必将逐渐淘汰。目前教学机构、科研院所及工矿企业中使用的各类国内外计算机绘图软件不下几十种,但使用最广泛的通用绘图软件是美国autodesk公司的autocad。其操作方便,界面友好,命令齐全,功能强大,适用面广。在我校中专机械类各专业中,我们还将autocad课程教学与国家劳动和就业保障部组织的citt高新技术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结合起来,力争提高学生获得技能证书的`人数比例。具备计算机绘图能力也成为机械类中专生就业的一块“敲门砖”。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课程整合绝对不能是几门课程的简单叠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整体优化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有必要的取舍,重组知识体系,符合中级技能培训"必须、够用"的原则,不求大而全,防止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具体的做法是:对原有《机械基础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autocad计算机绘图》等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改革,简化投影法、三视图及点线面的理论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从传统手工制图、徒手绘制草图逐步过渡到计算机绘图,对学生进行制图技能的三重训练。从学习各种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开始,到各种机件、常用零件的图样表示,始终将测量的基本技能训练贯穿进去,同时学习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基本测量技能,将抽象的图样与手中可测量的模型、零件实物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测量技能,为机械加工实训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在学习机械零件图时,因为要用到表面粗糙度符号、形状公差及位置公差符号,就同时讲解表面粗糙度、形状公差及位置公差的意义、符号及标注方法,在学习装配图时,因为装配图中要用到配合尺寸,就讲尺寸配合的意义及标注方法,在学习机械基础制图的同时学习有关公差配合的知识,目的是学以致用,实用性很强,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较高,掌握和记忆也较好。

  三、教学手段及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11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职学校;教学方法;主动性;直观教学

  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传统教学方法及其存在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涉及《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先进制造技术》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其知识点“碎”而“杂”,内容多而广,而其课时量却并不富足,因此给任课教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多年来,该课程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其内容与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而忽略了技术的应用性,教学模式带有很大的学术型成分,与中职教育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的背离。《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灌输式”的“纸上谈兵”,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状态,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主要以黑板加粉笔的模式,影响授课速度,使课堂信息量和教学内容的扩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理念

  (1)针对中职学生特点,精选教学内容。中职教育是以实用型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因此,可以以此为主线来精选授课内容,以实用性知识点为主,突出重点,简化难点,并且可以根据教学条件、学生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将教材适当删减或补充,从而合理安排课时,更好的完成教学计划。例如,将教材中内容陈旧,与实际联系有些脱节的内容进行删减。这样,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解决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内容多却课时紧张的情况,又可以深入浅出,使学生重点掌握一些实用性强的应用性知识点。(2)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地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们全面实施中职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基本途径。但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课堂教学可采用由工程实例启发学生总结出新知识的“启发式教学”;也可以利用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课堂讲授法与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营造出一种更好的教学气氛,活跃而高效。例如,对于一个新知识,我们可以先引入一个与之相关的工程实例,提出相应的问题调动起来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总结出这个新知识的理论内容。然后由教师重点突出的详细讲解该知识点,使学生对其形成一种系统的认识后再另学生分组讨论,最终使学生在宽松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本次课内容的学习。(3)加强直观教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实践性强,尽管学生进行了一定的生产实习,有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但由于受知识程度、经验程度的限制,其所学知识还没有系统化,而且对本工种以外的其它知识接触极少,对企业一线的生产状况不了解,因此实践知识仍然缺乏,学到的理论知识不知道如何与实践联系起来。因此要尽量多采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该课程的感性认识。所谓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常用直观教学方法如下:第一,利用挂图、教学模型教学。使用挂图、教学模型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可起到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建立形象的认识。第二,采用现场教学。学校一般都有实习车间,理论教师可以与实习指导教师联系,在实习车间进行现场教学。第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也是现在非常方便的一种直观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利用图形、图片及动画的功能将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更可以利用录像视频足不出户的将工厂中的设备结构、加工方法及工艺流程清晰而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关键是要寻求出最符合其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学方法也在与时俱进。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针对不同的课程,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从而逐步完善成为一个教学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徐嘉元,曾家驹.机械制造工艺学(吉机床夹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12

  中职学校机械类或近机械类专业均把机械制图课程作为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对于中职学校机械类或近机械类专业的新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由于大部分学生个人基本素质差异较大,他们在学习制图的过程中,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较弱,学习起来普遍感到困难,特别是在学习组合体视图时,往往不知所措,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改革的激励下,大胆创新,采取“项目教学法”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局面。结合中职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环境,在理实―体化教室播放比较劲爆的音乐,用动画演示机构、组件的装配,并且在课桌上摆放基本体模型和机械零件中常见的一些肋板、连接板等组合件;其次,把班级学生按掌握知识程度层次分为不同的小组,形成一个小团队,选出组长,负责项目的总体分工和进度控制;再次,给出统一的组合体轴测图让学生进行组装、测绘三视图并标注尺寸;最后,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亲自动手组装出不同结构的组合体来,并对组合体进行分析、绘制图样和尺寸标注。这样,既有利于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的确定

  项目名称:组合体视图。

  组合体视图是机械制图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形体分析法是学生掌握的必备知识。这一部分内容,对中职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但又必须要求他们理解掌握,并且也是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必备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三维动画模拟演示机器装配过程中,来发现、提出、解决和总结问题,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形体分析法的理解。

  二、项目背景分析

  项目的功能定位:巩固基本几何体视图的画法及平面与立体相交的相关知识,理解形体分析法的含义。

  学生知识能力基础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项目时,应对点、线、而的投影特性和基本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有一定的基础。对平面与立体相交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多个基本几何体的叠加或是基本几何体的切割没有直观印象,更多的是既有叠加又有切割。学生既具有新鲜感,又有畏惧感。因此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予以特别关注,并要留有足够时间以便学生思考。

  三、任务提出

  要求提出的任务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在学生前面所学基础知识之上,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进入新的知识体系的学习。

  组合体视图单元的学习,从动画演示和儿时搭积木的游戏引出组合体的概念,以形体分析法为主,结合线面分析法对组合体的画图、尺寸标注和看图进行教学。教学过程:轴测图一实物图一三视图一尺寸标注;分任务对照:轴测图的分解―实物图的搭建―单―实体模型三视图的构想―组合体三视图整合―分析基本形体组合形式标出完整尺寸。根据学生分组情况,可给出难度不同的组合体轴测图,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四、分析任务并决策

  提出任务之后,不要急于解答,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先考虑如何简化总任务,把总任务分解成多个“分任务”,甚至可以把分任务细化成小任务。这一步骤的实施,可以使学生有信心去完成这些小任务。通过多次细化“总任务”,学生也能逐渐学会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能,逐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在完成“总任务”时的独立思考能力。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就是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五、探索任务并实施

  通过对“总任务”的分解,学生就可以查阅已学相关知识或小组成员相互探讨来完成各个“小任务”,从而达到完成“总任务”的目的。尽管已经把问题讨论清楚,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项目教学法,用任务驱动把形体分析从想象中将组合体分解为几个部分,再按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逐个画出各部分的投影,综合起来,即得到整个组合体的视图;反过来,根据视图也可在想象中分解出组合体各部分及其组合关系,联想出组合体的立体形状。所以说,形体分析法,可把一个较为复杂的物体,分解成几个简单的组成部分,然后再画出或看懂各组成部分的投影及其相互关系,从而看懂、画出组合体的视图。同理可知,用形体分析法标注尺寸,是将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几何体后,逐个标出其定形尺寸及定位尺寸,然后标出组合体的总体尺寸。

  六、检查评估

  依据评价方案和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并共同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其评价对象从而向知识转向而向能力,注重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根据组合体视图内容的特点,应多给学生模型,多动手多思考,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从有形到无形,转变思考问题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真正得到提高。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13

  1 前言

  在长期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讲授及指导实践类教学工作中,深有感触的一点是: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情况,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于专业课的接受和理解。其中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技术交流的语言工具——《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及掌握状况,让学生基本能够识读机械图纸,对于学生学习专业课及将来所从事的机械加工制造等工作,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对当前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如何讲授这门课,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进行了一些反思,感到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和今后借鉴的经验需要总结。

  2 是否有必要讲授基础投影理论

  基础投影理论是《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是研究把空间形体(点、线、面、体)表现在平面上而建立的一套系统的理论,即投影原理、基本几何元素(如点、线、面、体)的图示法则、元素间几何关系图示法的基本定理(如平行、相交、交叉、垂直等)。其基本的作图方法,包括点、线、面从属关系的作图,如直线上的点、平面上的点与线、线与面交点、面与面交线的求法等,它们组成了课程所特有的理论系统。由于课时原因,关于基础投影理论部分是否有必要讲授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在学时少时(总课时少于60学时),就没有必要讲授基础投影理论。经过几轮尝试,笔者认为:基础投影理论需要讲授,而且需要精讲细讲。

  基础理论部分是学习画图、看图、培养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课程的中心,即使在讲课时数较少的情况下,也不应该过分压缩或分割这一部分,以免破坏课程的轮廓和体系。事实证明,教材中各个部分的内容前后连贯,联系紧密,并相互影响,前面所学习的内容都是学习后一部分内容的基础,每一部分的学习效果都影响着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只有从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开始,按照点、线、面、基本几何体、组合体的顺序,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讲授,才能使学生逐步具备物体的“从空间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空间”的关系转换,即读图和识图的能力形成。在讲授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述外,还应借助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用多媒体技术把投影理论中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客观、形象地展现出来,方便学生理解、掌握。

  3 如何解决学生由“空间—平面—空间”关系转化的难点

  《机械制图》主要是通过对空间几何形体投影过程的分析而归纳它们的投影规律,并运用于读图和画图上,读图和画图都需要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多年专业课的讲授告诉我:许多学生比较欠缺空间想象力和空间分析能力,没有透彻掌握平面图形与空间物体间的转化规律。如何培养学生具备空间想象力和空间分析能力,解决学生“从空间—平面—空间”关系转换的难点,既是本课程的重要任务,又是学好本课程及后续专业课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应采取相应措施和办法来解决这一难点。

  3.1 结合网络资源,合理组织教材,课程内容精讲多练

  本课程虽然以识(读)图为主,由图思物,但是识(读)图源于画图,只有多画图,才能以画促读。由于课时少而内容又不能过分压缩或删减,所以本课程讲授时,内容必须要精讲,尽量多地挤出时间给学生练习画图。精讲的前提是认真备课,即钻研吃透教材,充分利用网络上有效的、合适的资源,结合学生思维情况和接受能力,进行资源整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地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言简意赅。

  3.2 教学设计新颖,利用信息技术,课堂练习有乐趣

  3.2.1 教学设计方法一:游戏、竞赛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改变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获取知识;竞赛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分组对抗,在博弈中获取和巩固所学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组织观念,集体意识,又可收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加深印象等极好的效果,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面以“截切体画法”为例。

  游戏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分组坐好,每组每人分配一定大小的橡皮泥(或萝卜),每组发给几张不同形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各组学生分工合作,讨论、研究、看懂三视图后,制作相应的基本几何体若干(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动手参与,而不是几个学生包办制作,游戏规则中要加上相关约束条件和评分标准)。第二步是要求学生将基本几何体进行不同方位的切割,画出切割体的三视图,而且至少三种不同放置方式(主视图不同)的三视图都要画出,最后同多媒体展示出所有的组合方式,并采用合理的考核方法对每个学生进行评判。

  竞赛教学法:每次有两到三个小组同场比拼,小组成员每人都必须参与,每人轮流到黑板上画“切割体”三视图中的一笔或一个视图,以共同完成三视图最快、最多、最正确的小组为胜,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落后的小组,要在全班帮助其分析落后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3.2.2 教学设计方法二:多媒体直观教学法

  讲授《机械制图》时经常采用而且比较传统的方法就是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包括语言直观和教具直观。语言直观要求教师用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手势、姿态、表情等)进行传授,以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教具直观则采用:实物、模型、挂图、电视、电影、幻灯等演示教具,为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如通过展示各种截交和相贯模型以及零件实物,让学生对表面交线的物性有所感悟和理解;通过学生进行组合体和零件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建立叠加体和切割体两种形体的区别和联系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室的建立,多媒体课件以其信息量大、画图速度快、动理形象逼真、利于复习等诸多优越性,而被各学科的教师采用,也成为《机械制图》教师直观教学法的主要手段。例如,讲解“三视图的形成”内容时,我制做的多媒体动画课件演示过程如下:将一立体实物放置在三投影面体系中,互相平行的投射线,模仿光线照射,分别将实物向三个投影面进行正投影,动画显示,在三个投影面上分别得到三个视图,然后再利用动画的演示,将三个相交的投影面分别绕三根投影轴展开,原本在相互垂直的三个投影面上的三个视图,展开在同一个平面内,三视图形成了……多媒体动画课件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用语言很难表达完整的内容,既生动形象又鲜活逼真。在学生感性认知初步形成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加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进行分析,结合想象与思考,分析出展示对象的特点和各种现象的联系,使学生建立或巩固思维中的抽象观点,并使之具体化,诱导学生总结归纳,抽象概括出准确的概念,完成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这样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3.2.3 教学设计方法三:软件辅助教学法

  随着制造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化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简称CAD/CAM)在机械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能适应机械专业的现代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机械类专业信息化教学中显得相关重要,除了每门课程制作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优化教学外,相关软件技术也应该逐渐运用到机械专业的教学中,例如Solid Works 软件辅助《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法。

  SolidWorks软件是一款专业的三维机械设计软件,它功能强大、组件繁多,具有操作简单、绘制规范、装配设计、检测全面的特点。在投影理论教学中,SolidWorks软件可以打破传统的二维挂图、有限模型的局限性,利用其三维视图的功能,借助三维平台提供的拉伸、旋转、扫描和放样的操作方法来创建三维实体模型,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具互动性,而且能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感知形成正确的思维和逐步提高的识图绘图能力;在剖视图教学中,剖视图往往由相对复杂的线、面构成,SolidWorks软件中的“剖切视图”功能调整视图角度进行各个角度的成像和观察;在装配图教学过程中,Solid Works软件中有一个专门的“装配”命令,通过这个命令,设计者可以对已有的机械远近进行位置、角度、关系等参数的定位,然后自动将机械元件装配起来,形成相应的装配图,而且Solid Works软件还能模拟出实际的装配过程,从而及时地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3 作业适量,辅导跟紧,批改反回及时

  课后要布置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习题,以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布置作业要注意分量适当、难易适度,保证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独立完成;完成作业的有力保障,是课后的辅导、答疑要跟紧;检查和批改作业,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加以解决,习题集要勤收、快批、即返,以便因势利导,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批改学生的作业,应从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进行,既看所布置的作业题是否全做完了,也看学生在解答这些题目时出现了一些什么错误或问题,将作业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组织讲评、分析原因、总结规律,并要求学生重新改正后,再进行批改。

  3.4 总结、归纳作图技巧,提练、运用识图口诀

  为了解决学生由“空间—平面—空间”关系转化的难点,每个单元结束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和归纳,提炼一些对作(识)图很有帮助的方法、口诀等。例如,“三视图的画法——放、画、展”、 “三视图的投影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是三个线框;平行面的投影是一线两框;垂直面的投影是两线一框”;识读组合体的两个基本方法是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还有八条经验等等。这对于学生快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投影原理、制(识)图技巧,建立空间立体感,最终实现“由图想到物”的转化都非常有效。

  4 结语

  作为一名教师,给学生授课是天经地义的职责,可如何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授课,解决学生的难题、难点,是需要我们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的问题;同时,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和制造业信息化是时代的需求,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机械类专业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是机械专业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也是机械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14

  【关键词】机械制图模块教学项目导入

  《机械制图》是高职汽车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基础投影理论和有关的国家标准、以识引绘、以画助读,着重培养识图能力。要求能熟练地读懂零件图和装配图,并掌握绘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绘制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课程的学习为汽车构造、汽车零配件等课程打下基础。

  《机械制图》作为汽车专业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活动组织与安排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更会对后续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培养造成重要影响。由于高职学生普遍基础薄弱,而本课程知识点多而散,学习效果常常不够理想。对于本课程的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方面精心组织,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模块化,可以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区分重点内容和技能点,提高学习效率。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知识模块、投影图模块、机械图模块、实践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掌握《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和国家标准中的一些基本规定、几何作图的方法及技巧;投影作图模块:掌握组合体的画法,完成从平面图形到空间形体的绘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机械制图模块:掌握一些国家标准件与常用件的画法,及识读零件图与装配图,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模块:组织学生分组测量汽车配件的尺寸,并进行实地绘制,使学生初步了解汽车构造,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方法趣味化

  (一)精讲多练,激发兴趣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高职学生的基础又比较薄弱,教学过程中需要精讲多练。讲解内容需要进行精选,以够用为标准,删除既不实用难度又大的章节。学习机械制图的目的就是会读、会画实用的零件图和装配图,根据这一课程培养目标,应淡化在传统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的画法几何内容,并降低其难度,保留一些投影所必须的内容,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练习,在练习中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问题。课上大量的正规练习还可以使学生的绘图规范化、专业化,并能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采用课堂讨论、课堂小测验、帮同学批改作业等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机械制图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对三维图形的空间认识,增强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与理解能力。将一个三维立体用多媒体从不同角度展示给学生,甚至可以播放机械加工或者汽车组装的实际场景,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让机械制图不仅仅是画图,让绘图、读图能力结合汽车构造了解,成为汽车构造、汽车零配件课程的先导。

  (三)项目导入教学

  项目导入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模拟实际项目完成来进行知识学习的教学模式。项目导入教学模式,强调实际项目的完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而是辐射到掌握这门课程的技能要求,即要求学生熟练读识装配图和复杂零件图,能够画出零件和简单的结构草图。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不再以听课为主,而是在具体项目完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除专业的理论知识、技能,还注重培养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满足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三、作业批改形式多样化

  《机械制图》作业批改的方式不光是教师批改对错一种,这种形式教师、学生的互动少,效果一般。可以通过变化批改形式,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可以在作业中指出错误,让学生自己更正;同学之间作业相互批改,并改正错误,让学生做同学的老师;向全班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同学,激发同学竞争意识;作业批改后要对普遍错误重点讲评,对错误较多的同学做重点辅导。多形式的作业批改,将学生纳入批改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四、考核内容综合化

  高职汽车应用技术专业的《机械制图》的考核不仅仅是依据最后的考试,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也是考核的对象、评价的要点,即过程考核。期末考试着重知识点,成绩占总成绩的30%,过程考核着重技能点、素质点,成绩占总成绩的70%。过程考核按照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项目完成中的应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完成项目中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3.项目完成汇报的口头表达能力;

  4.项目完成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几年的教学效果验证,通过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趣味化、作业批改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综合化等方面的改革,确实能够明显提高汽车应用技术专业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15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机械制造与材料基础》;教学内容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xx)30-0097-02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围绕船舶特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热、机、电、管理论基础,掌握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电工电子等学科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拥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热能与动力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机械制造与材料基础》是高等工科学校热能与动力工程等近非机械类本科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知识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机械制造与材料基础》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程,在形式上浓缩了原有的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程材料基础以及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材料加工(成型技术以及切削加工以及特种加工)、机械零件的设计与材料及其处理、制造工艺的选择关系等主要教学内容。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按照参考教材的编排顺序,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材料性质”部分主要给学生提供材料性能和材料学的基础知识,为产品选材、零件改性、材料成形和产品制造提供材料基础知识。“材料加工”部分包含材料热处理、材料成型以及机械制造工艺。材料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盒冷却的手段,获得不同组织和性能的加工工艺,主要介绍了普通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的作用,了解材料的适用性。材料成型主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形状的产品或毛坯的外形制造技术,了解产品制造首先是对外形的制造,材料成形是产品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制造技术,理解各种成形工艺在产品制造中具有多样性、可替换性和选择性,材料成形的技术基础与材料和选材部分密切相关。机械制造工艺部分主要介绍毛坯的切削加工与精加工技术以及特种加工与先进制造技术,该部分与材料成形和毛坯生产部分紧密衔接,是产品获得所需几何尺寸和精度的重要生产方法,机械制造工艺在产品制造中同样具有多样性、可替换性和选择性。“零件性能”部分是总括性的内容,包含材料选择、加工方法选择以及零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这种基于模块化的组织方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教学内容分散、知识点难以前后联系的问题。《机械制造与材料基础》,知识面广、内容概念多,这就要求教师如何梳理三大模K之间的联系,归纳整理材料选择―加工方法选择―工艺方案评价的递进关系,进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一体化是授课教师的工作重点。据此,经过较长时间的分析汇总,我们初步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课程内容组织结构关系图。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公共基础备考知识点02-20

语文基础知识点02-16

语文基础知识点11-27

语文基础知识点(15篇)02-17

语文基础知识点13篇02-17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02-17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02-16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03-13

七下语文基础知识点02-16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汇总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