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读后感

《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09:08:16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读后感

  突如其来的提前放假,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这个假期,在专业阅读上想读完王君老师的《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和余映潮老师的《致语文老师》。

  《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每天阅读一讲,并写读书笔记,这是我给自己定下的阅读任务。

  不读不要紧,一读汗淋淋。二十多年来,我的课型理念就是阅读课、写作课、活动课,从来没有想过,阅读课还可以有别的类型,更没有想到,挖掘文本特质,给每一节课一个支点。所以,每天的阅读都是学习,每天的阅读都在反思。越往后读,越觉青春语文之灵动与求实,越往后读,越觉自己课堂的浮华与无效。是的,正如孙备秋老师所说,长久以来,因为我们缺乏区分文本特质的意识,导致在所有文本上都以大概相同的思路平均用力:文本解读使用大致相同的方法教学设计遵循大致相同的思路,课堂教学呈现大致相同的模式。语文教师被“求全”心理支配,妄图课课全面出击、篇篇精雕细刻,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回忆自己的从教经历,似乎每篇文章都在主题挖掘上大下功夫,猛下功夫。不管是主题显山露水的文章,还是主题云雾深藏的文章。不光是我,我身边的很多老师也是如此。王君老师把它称为“主题纠结症”,还说这种病有点像糖尿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富贵病,真的是恰如其分。

  要想治这个病,就要有文本特质意识,也就是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标志性属性。这个属性决定了该文本在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以及在教材内容中的特殊地位,也决定了围绕该文本采取的独有的教学策略。

  青春语文常提到的文本特质有七种:主题性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思辨型文本、跳板型文本、积累型文本。

  主题型文本侧重于文学教育,他的“语言训练”是隐性的、柔性的,课堂目标是直接指向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其课堂状态颇似政治课、哲学课。

  语用型文本侧重于汉语教育,他的“语言训练”是显性的、直接的,课堂目标直接指向文本的某一种语言特质的认识和学用。这种课他的情感熏陶是隐性的、柔性的。

  写作型文本,它的典型特征是整体或局部具有鲜明的写作示范功能,课堂的起始与皈依须以写作为轴心,挖掘细化该文本的写作特质,精心设计,有序展开。这种课型侧重于一课一得,所谓“得”便是学生在写作技巧上的领悟与收获。

  诵读性文本,它的典型特征是语言精美,情感外显,适合朗读。此课型主要通过朗读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诵,以最直接的方式抵达语言内核,深入情感深处。

  思辨型文本,它是教材中自然存在“缺陷”的文本资源,教学设计要巧妙而充分地利用这些“缺陷”,培养学生的“深思慎问的质疑精神”。在教学中要选准质疑对象,可以瞄准文本的自身缺陷,教师亦可巧设疑问,在真正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思辨”教学。

  跳板型文本是基于文本内容等特征延伸到相关的或有共性的其他文本的阅读,意在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更辽阔的阅读世界,此种文本其实是一个跳板。

  积累性文本,特质是对信息量大的课文中的雅词佳句、精段美文采用同类相聚、变化形式等方法摘抄,在抄中感悟语言美,体会情感真,探讨思想深等特点,在抄中存储语言,涵养方法,熏陶情感,助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每一种课型都有丰富的课例做示范,每一种课型都有深厚的思想做支撑;每一种课型都是对文本最恰切的利用,每一种课型都是对学生最扎实的训练。这样的文本特质理念和课型设计,充分诠释了余映潮老师所说的利用课文资源进行阅读教学。

  增强课型意识,是我当前要对自己教学实践的重要要求。

  课型意识,有助于教师深读文本。也许是平时工作任务太重,杂事太多,也许是自己素养太浅,底子太薄,对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很难静下心来研读课文,设计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往往是处处都想照顾到,点点都想讲解好,但常常事与愿违,不能给学生真正的语文营养。有了课型意识,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就可以循着文本特质,确定文本价值,在一个点上深入进入,探骊得珠,然后通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触摸文本最动人心魄的精魂。这样,不管是于教师自己,还是于学生,都善莫大焉。

  课型意识,有助于教师巧读文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文本,一般不会只有一种值得挖掘的特质,可能借助这样的文本可以设计出多种课型。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与文本缠绵悱恻的直接参与者,就可以从多角度去审视文本,发现文本之美,感悟文本特质。就像余映潮老师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一样,从不同的视角接触文本,设计问题,根据课型需要,灵活组合。这样,教师对于文本的把握就会显得精巧,对课堂的驾控就会显得灵动。

  课型意识,有助于教师美读文本。因为要设计不同的课型,所以,作为教师,必然会反复阅读文本,发现文本特质,根据课型不同,提炼整合,优化设计。提炼整合的过程,就是发现文本之美的过程——雅词美句的聚合,篇章结构的把握,精段美文的欣赏,情感主旨的把握;教师优化设计的过程,就是提升课堂之美的途径——诵读、欣赏、品鉴、感悟、读写。这样,教师对于文本的发现就会“五色交辉”,对于课堂的设计就会“积水空明”。

  “铸炼我们的课堂永远是第一位的”,教师的课型意识,把教师研读文本的能力提高了,必然也将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那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受益良多。

  所以,一个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课型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我们才能在解读文本时努力发现其独特之处,利用这个独特之处设计教学,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素养。

【《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读后感】相关文章:

王君 三严三实05-07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课堂创新08-01

王君书记三严三实党课05-07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03-19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03-19

创新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03-20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策略03-25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3-19

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创新教育要求03-19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