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菩萨蛮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2-10 14:12:44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华】菩萨蛮原文及赏析15篇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1

  菩萨蛮·商妇怨

  宋代:江开

  春时江上帘纤雨。张帆打鼓开船去。秋晚恰归来。看看船又开。

  嫁郎如未嫁。长是凄凉夜。情少利心多。郎如年少何。

  译文

  春天的江上飘着细雨,扬帆击鼓船离去。深秋月夜恰好归来,匆匆停靠船又开走了。

  嫁了丈夫好像没有嫁,长守凄凉的夜晚。利欲熏心情意薄,青春易逝皆蹉跎。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商妇:商人的妻子。

  廉纤:细微。

  看看:转眼之间。

  利心:追逐金钱利益之心。

  郎如年少何:郎该怎样对那青春年少的女子呢?

  赏析

  商妇问题,是利欲与人情之间矛盾冲突的一个尖锐的问题。诗词作者人人都很重感情,同时又都鄙薄利欲,因而在他们笔下就有许多描写这类题材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诗中用“嫁与弄潮儿”的痴想表达商妇的痛苦,感情至为深切。江开此词虽不及李诗的含蓄隽永,但由于篇幅较长,因而对感情的剖析却更加细致。

  章法安排上,这首词前半片偏重叙事,后半片偏重抒情,层次井然,条理清晰。上半片叙述商人的丽次外出:“春时江上廉纤雨,张帆打鼓开船去。”“秋晚恰归来,看看船又开。”中间虽有“秋晚恰归来”一句,但说“恰归来”,说“船又开”,可见其间的间隔是极短暂的。因此,上半片其实就是“朝朝误妾期”的具体描述。

  下半片抒情,吐露的是商妇情绪的三个方面:“嫁郎如未嫁,长是凄凉夜”倾诉守空房的孤独;“情少利心多”指责商人情薄;“郎如年少何”慨叹青春虚度。不过,读这首词,我们不仅要看到它条理极清楚,还应当看到它照应极严密。比如,上半片说“春时”出去,“秋晚”归来,那么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商妇是独守空房的`,何况眼下“看看船又开”,这一出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这些描写,实际上就是“嫁郎如未嫁,长是凄凉夜”的最具体、最生动的反映。上半片中关于春去秋归的叙述,实际上是商人全年行踪的概括,而结尾处“郎如年少何”所抒发的青春难久的感叹,就正是一年年韶华虚度的必然结果。《七颂堂词绎》说:“古人多于过变乃言情,然其意已全于上段。若另作头绪,不成章矣。”这首《菩萨蛮》上、下两片分工明确,但下片之情全本上片,上片之事又处处含情。其布局之精巧,可谓如出天工。

  这首词的用字也很有表现力,如:首句写别离的时令气候:“春时江上廉纤雨”,春天是人们最动感情的时候,适于此时离别,已经倍觉伤神;不料又遇上“廉纤雨”,淅淅沥沥,自然更添凄凉。第三句用“秋晚”二字渲染衰飒的环境气氛,同时又正好成为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写照。另外,这一句说“秋晚恰归来”,下一句接写“看看船又开”,“恰”字同“又”字的配合,对主题的表达也极有力量。再说,“看看”二字传达女主人公在商人又将离去时的心理,使读者看到她前番离情未酬,此番分手在即时怯别的情绪,也极富形象性和表现力。又如,上半片连用两次“开船”,构成商人不断离去的气氛,下半片中“嫁郎如未嫁”、“情少利心多”两句各自形成对比,在揭不人物内心世界方面,也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创作背景

  江开在一次外出办事的时候,住在一条船上。当他在岸上散步,欣赏江上夜景的时候,偶然听到有女人唏嘘的声音。江开便问她为何独自在此伤心。少妇便诉说原委。江开听后甚是同情,回来后便写了这首词。

  作者简介

  江开(jiāngkāi),生卒年不详,字开之,号月湖,安徽省庐江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官陕西咸阳知县,诗、书、画皆精。主要代表作:《菩萨蛮·商妇怨》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2

  原文: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译文

  春风最先试着让梅花吐出嫩嫩的花蕊。花瓶中的梅花姿色美丽,冷韵幽香,伴随着它的是明沙净水。它不卑不亢,从容自如,不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应当与月亮约定日期来作伴。

  它的香气清幽淡雅,传得很远,总是先在女子们的钗头上出现。大雪过后。梅花被王母宴请到瑶池,这是人世间报春的第一枝花。

  注释

  试手:尝试身手。

  頩(pīng)姿:美丽的姿色。頩,面目光泽艳美。

  明沙水:明净的.沙水。

  端须:只该。

  期:约定之时。

  钗(chāi)头:妇女的头饰,多为金玉器。

  燕:通“宴”,宴会。这里指举办宴会。

  瑶池: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仙境,有玉楼十二层。

  赏析:

  此为咏梅之作。作者与苏东坡过从甚密,东坡为爱其才,曾荐其于朝。东坡因政争遭贬谪时,作者亦受牵累。此词显然是借梅花以寓性情,并非徒然咏物之作。

  词之首句起笔不凡,以拟人手法写春风似乎可以用她那灵巧的“手”,启开冰封雪盖的万物,而且最“先”使梅花吐出了嫩蕊!“拭手”而先,仿佛是春风对梅花特别钟情。句法峭劲,旋折有力。次句即绘出梅花的丰采:资色美丽(頩),冷韵幽香,相伴着它的是明沙净水。这句七个字,“頩姿冷艳”写梅花本身:“明沙水”显示出一片冰清素洁、纤尘不染的环境。彼此映衬,更给人以丰姿绰约、神采奕奕的感觉。这里词人赋予梅花明沙净水的环境,有着深刻的寓意。

  三四两句,点出梅花的风骨、品格“不受众芳知”,言梅,态度不卑不亢,从容而自矜。“端须月与期”,词情突然扬起,说只有月亮才配与梅花作伴。前句抑,后句扬,抑扬之间,把梅花格调的高绝,推上顶峰。

  下片层层推进地刻画梅花的风神。前两句与后两句看似梅花与人分而言之,其实与人仍是刻绘梅花。“清香闲自远”,梅花的香是“清香”,清幽而淡远:“先向钗头见”,女人们把梅花连同钗饰插头上。这里又用了一个“先”定,再现出她与众芳的不同。“雪后燕瑶池”,想象瑰丽而神奇,极富艺术魅力。瑶池,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人间第一枝”,可以理解为即使天堂仙境,也有人间花魁—梅花,也可理解为梅花超凡脱俗,冰肌玉骨,艳绝群芳,如同那瑶池仙子一般清丽、孤高。

  这首词艺术构思和手法上颇具匠心,极具深沉流美、委婉曲折之妙。全词融情于景,托物抒怀,通过塑造梅花冷艳幽姿、清香惹人。孤高冷傲的风流标格,寄寓了词人的襟怀和性情,读来回味无穷,一唱三叹。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3

  原文:

  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

  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

  一向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注释:

  ①檀郎:晋代潘岳小名檀奴,姿仪美好,旧因以“檀郎”或“檀奴”作为对美男子或所爱慕的男子之称。

  ②挼:揉搓。“挪”的异体字。

  ③《词品》“美人”作“佳人”,“须道”作“只道”,“一向”作“一面”。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檀郎:晋代潘岳小名檀奴,姿仪美好,旧因以“檀郎”或“檀奴”作为对美男子或所爱慕的.男子之称。

  ②挼:揉搓。“挪”的异体字。

  【评解】

  这首《菩萨蛮》,生动地描绘了折花美女天真娇痴的神态,讴歌男女间的爱情。写得流丽自然,面又细腻入微。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

  【集评】

  杨升庵曰:此词无名氏,唐玄宗尝称之。盖又在《花间》之先也。

  《词品》“美人”作“佳人”,“须道”作“只道”,“一面”作“一向”。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4

  原文: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唐代]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注释

  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美的.楼房。此指官贵人家女子的闺一说犹青楼,妓女所居。

  堪惆怅:堪,“那堪”的省文。此指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香灯:即长明灯。通常用琉璃釭盛香油燃点。

  流苏帐:用彩色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状垂饰物。常饰干车马、帐帐等物上。此指饰有流苏的帷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此句是当黎明之时将要出门离去女子留着眼泪与之辞别。

  琵琶:初创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人我国。后经改造,团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八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唐宋以来经不断改进柱垃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观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乐器。

  金翠羽:指琵琶上用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

  弦上黄莺语:此句是指琵琶之声犹如黄莺的啼叫。

  绿窗:绿色纱窗。指贫女的闺室。与红楼相对,红楼为富家女子闺室。

  据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记载。

  赏析:

  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这首《菩萨蛮》词,就是写作者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行的动人情景。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这两句写分别时的情景。回忆在朱门红楼那天告别之夜,灯光映照着半卷的挂有流苏的帐子的情景,真叫人难过极了。“流苏”,是用五彩毛羽或丝绸作成的须带或垂饰,称流苏。“半卷流苏帐”,指人还未入睡。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次二句写情深似海,难舍难分,一直到残月将落时,爱人带着泪水,才送我离开家门,分手告别的。

  词的下片,写客地思归,由听到琵琶乐声想到所爱之人正倚窗远望,等候自己归去。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这两句写作者在他乡听歌女弹琵琶,弦上弹出黄莺般的音乐声。“金翠羽”本指美人的金钗,这里用以代指歌女,“黄莺语”指琵琶弹的乐声就象清脆婉转的黄莺啼般的歌声,极写琵琶声调的婉转。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这两句写词人由“黄莺语”联想起爱人临别时叮咛自己早日归家,想到花容月貌的爱人此时正倚窗远望,盼望归去。

  据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又作: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5

  菩萨蛮·回文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翻译

  山南的江水浅处红梅开出小花,浅红色小朵梅花,开放在江南山岭上。红梅探看我倚靠着稀疏的篱笆,红梅从篱笆的缝里朝我望着。

  南极老人星行将到来,老人星到时,就是进入暮年时。离别时我们叮嘱要珍惜余年,红梅枯谢了,我们会依恋别离时的情谊。

  注释

  江南:代指黄州。

  疏篱:稀疏的篱笆。

  篱疏:篱笆之间的缝隙。

  老人:老人星,又叫寿星,暗指时光流逝很快。行人,代指赵晦之。

  老:暮年。

  残枝:残败的梅花树枝,这里代指余年。

  惜:依恋。

  创作背景

  苏轼贬居黄州后写了不少咏梅诗词。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元月,时值梅花盛开,苏轼作该词歌颂红梅高洁的品格,赠给在藤州(今广西藤县)任知州的好友赵晦之。

  赏析

  上片,以拟人的手法,写梅与人传情,赞美了梅一样高洁的人格。“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开头两句用回环句式特写了细弱的“小梅”开在很不显眼的“江南”黄州这块土地上,苏轼借以自喻贬谪的孤芳生活。“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突出了细弱的梅花与贬谪的苏轼同是苦命根,如坐篱牢,只能通过篱缝传话慰藉,借以显露出梅的孤傲品格,人的独立性格。上片,既描写了景物梅的形象,又体现出景物梅的形象中的苏轼的情感体验,引起读者的共鸣。

  下片,从时空变化的角度,苏轼叮嘱赵晦之要把握住有限的时光,珍重自己,爱惜余年。“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反复进言,以“老人”点明双方生存的时间,以“行人”点明双方生存的空间。时空交错,造成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苍凉感。“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苏轼仍以梅的品格自喻,点明了该词“红梅赠别”的`主旨:虽是暮春的残枝梅,仍傲立于自然间,但应珍惜。说不定来年一到,“春风吹又生”,新枝发新芽了,暗示着苏轼傲然不屈,期望重返朝廷的美愿。

  与其他咏梅词一样,该词仍然是以梅格喻人品的。残梅的枯凉景象与词中“行人”的孤独身影融合无间。这是以景物渲染出“惜别离”的环境与气氛,寄寓着岭南的残梅和黄州的残梅,终有一天,会焕发出新枝而青春永驻的情意来。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6

  五云深处蓬山杳。寒轻雾重银蟾小。枕上挹余香。春风归路长。

  雁来书不到。人静重门悄。一阵落花风。云山千万重。

  赏析

  写景的虚实相间,是此词的主要特点。首句写云写山,这原是常见的自然景象,但此中的云是“五云”,此中的山是“蓬山”,句末下一“杳”字,平添一层梦幻般的氛围。这不禁令人想起白居易“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长恨歌》)的诗句,那么词中“五云”、“蓬山”是指真实的山景呢,还是借仙山之名,表现意念中的境象。这一似虚若实的景象传示出迷惘之气,显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惆怅和对希望的渺茫感。接着一句对月夜的描写较实,但作者写雾重,写月小,以昏淡迷朦的景色特点,创造了和首句相同的氛围,虚实景象交融一体,不仅形成画面的和谐,而且进一步映衬出主人公的`悲凉心情。

  写景的虚实相间,还表现为以充分的想象来充实画面。词中两处写到春风,作者抓住暮春的季节特点,依据春之将逝的自然规律,产生出春风归路漫长的想象。这一想象表现了主人公微妙的意绪转换,是把意识中对出行之人归途的揣想转化而为对春风归途的深沉慨叹,语涉春风,然意在归人。另一写春风的词句“一阵落花风”也包含着想象的成份。女子身处闺中,又是夜间,并不能实见风过花落的景状,这只是她根据暮春花谢的特点所产生的推想,这一推想固然有其逻辑上的必然性,但更透露出内心的无限伤感,她的孤寂,她对青春流逝的叹息尽在这一想象之中。

  以人物的主观情感作为结构的经络,是这首词写景的又一特点。从作品的总体结构看,上下两片都以写外景大景为主,云、山、风、雾、月、雁是整个环境的主要构成,但是在这个大环境中,又分别插入“枕上挹余香”和“人静重门悄”两句,展示了女主人公身边的小环境,使人物主体形象比较明朗地显现在画面中,因而增强了大景中所孕含的主观情感的清晰度。同时,大小景两相映照,只觉得大景更迷茫凄清,而置于其中的闺房则更深邃孤寂,进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心情。作品的首尾构成也颇有深意,首句和末句所写都是云和山,物景相同,但显示的气氛特点和感情色彩却不尽相同,起首以悠渺之景写出内心的怅惘,结句却以云山的层叠显出心情的沉重,两句遥相对应,可见出人物感情的发展。这首词以抒发情感为前提,在景色的描状或结构上都显出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因而虽无直接言情的辞句,却又处处可感深深的情思。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7

  红楼别夜堪惆怅,

  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

  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

  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

  绿窗人似花。

  【作者】: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人乾进士,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词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有《浣花集》。

  韦庄传

  (录自《十国春秋》)

  韦庄字端己,杜陵人。唐臣见素之后也。曾祖少微,宣宗中书舍人。庄疏旷不拘小节,幼能诗,以艳语见长。应举时,遇黄巢犯阙,著《秦妇吟》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人称为‘秦妇吟秀才’乾宁元年,登进士第。为判官,晋轶秩左补阙。高祖为西川节度副使,昭宗命庄与李洵宣谕两川,遂留蜀。同冯涓并掌书记,文不加点,而语多称情。时有县令扰民者,庄为高祖草牒曰:‘正当凋□(鹱,内加祭)之秋,好安凋□(鹱,内加祭);勿使疮痍之后,复作疮痍’一时以为口实。寻擢起居舍人。天复间,高祖遣庄入贡,亦修好于梁王全忠。谈言微中,颇得全忠心。随使押牙王殷报聘。昭宗既遇弑,全忠遣告哀使司马卿宣谕蜀土,兴元节度使王宗绾驰驿上白。高祖颇内怀兴复;庄以兵者大事,不可仓卒而行,乃为高祖答宗绾书曰:‘吾蒙祖上恩有年矣,衣襟之上,宸翰如新;墨诏之中,泪痕犹在;犬马尚能报主,而况人之臣子乎!自去年三月东还,连贡二十表,而绝无一使之报,天地阻隔,叫呼何及?闻上至毂水,臣僚及官僚千余人,皆为汴州所害。至洛,果遭弑逆。自闻此诏,五内糜溃,方枕戈待旦,思为祖上报仇,今使来,不知以何宣告。’且令宗绾以此意谕之。卿乃惶惧而返。明年高祖立行台于蜀,承制封拜,以庄为宣抚副使。未几,梁篡唐改元,庄与诸将佐诣高祖劝进曰:‘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也。’于是帅吏民哭三日拥高祖即皇帝位。进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由庄所定。顷之,梁复通好高祖,推高祖为兄,庄得书笑曰:‘此神尧骄李密之意也。’其机敏多此类。累官至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卒于花林坊,葬白沙之阳。是岁,庄日诵杜甫‘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之诗,吟讽不辍,人以为诗谶也。谥为文靖。有集二十卷,《笺表》一卷,《蜀程记》一卷,又有《浣花集》五卷,乃庄弟蔼所编,以所居即杜氏草堂旧址,故名。庄有美姬善文翰,高祖托以教宫人为词,强夺去,庄作‘谒金门’辞忆之。姬闻之不食而死。庄又常取唐人丽句,勒成《又玄集》。其自序云:‘谢玄晖文集盈编,止诵澄江之句;曹子建诗名冠古,惟吟清夜之篇。是知美稼千箱,两歧奚少;繁玄九变,大获殊稀。入花林而珠树非多,阅众籁而紫箫惟一。所以撷芳林下,拾翠岩边,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宝;载雕载琢,方成瑚琏之珍。故知颔下采珠,难求十槲;管中窥豹,但取一斑。思食马留肝,徒云染指;岂烹鱼去乙,或至伤鳞。自渐乎鼹鼠易盈,非嗜其熊蹯独美。然则,律者既采,繁者是除。何知黑白之鹅,强识淄□(蝇,去虫加爿)之水。左太冲十年三赋,未必无瑕;刘穆之一日百函,焉能尽丽?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虽遗研可惜,而备载斯难。亦由折斧伐山,止求佳木;挈瓶赴海,但汲井泉。等同于风月烟花,各是其□(木虑,去心加且),梨,柚,橘。鱼兔虽存,筌蹄是弃。金盘饮露,惟挹沆瀣之精;花界食珍,仅存醍醐之味。’庄文词甚多,不具录。

  【赏析】:

  此首追忆当年离别之词。起言别夜之情景,次言天明之分别。换头承上,写美人琵琶之妙。末两句,记美人别时言语。前事历历,思之惨痛,而欲归之心,亦愈迫切。韦词清秀绝伦,与温词之浓艳者不同,然各极其妙。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8

  困花压蕊丝丝雨,不堪只共愁人语。斗帐抱春寒,梦中何处山。

  卷帘风意恶,泪与残红落。羡煞是杨花,输它先到家。

  注释

  斗帐:小帐。形如覆斗,故称。

  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

  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

  残红:凋残的花,落花。

  注释

  斗帐:小帐。形如覆斗,故称。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

  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

  残红:凋残的花,落花。

  鉴赏

  这是一首闺怨词。人在愁绪中,雨是借以诉请的最佳友伴。首句“困花压蕊丝丝雨”,真切地写出春雨的绵长轻润。但这丝雨“困”花“压”蕊,原来也像是了解了闺中女子的愁肠,一任默默地飘洒相伴。“斗帐抱春寒”,夜深了人在红罗绣帐里却不能成寐,便更觉得春夜的清寒。“抱”,写出闺中人之孤单无助,惟有抱“春寒”而已。“梦中何处山”,独自寻梦,梦里山重水远,并不能遇见自己所思念的.人。下片,“卷帘风意恶”,因心事凄迷,便觉得连吹卷起珠帘的风也欺悔人。这是以“我”之眼观物的写法,此语看似极无理,实则极含情。惟究词人心绪何以如此之坏,“泪与残红落”拖出了并不难猜的谜底:原来是看流水逝花,叹岁月流转,恐年华不再,故而泪与残红落。结句乃把一段心事,付与自由飘舞的杨花,盼着远人也如杨花般早日回家。全词格调清新秀雅,虽写一般闺情,而不一味抑郁不欢,能于词中独赋一种绵渺深情,令人味之而意愈长。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9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

  温庭筠〔唐代〕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风景,闪露出时明时暗的晨光;仿佛雪地上飘过一缕青云,乌黑的鬓发掠过她的脸庞。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照插花时前镜对着后镜,镜里镜外都是花的倩影。身穿崭新的绫罗短衣,贴绣的鹧鸪似欲飞动;那金线绣成的鹧鸪成双,又撩起她相思的柔情。

  注释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也用作曲牌名。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上下片均两仄韵转两平韵。小山: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一说小山是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贴绣:苏绣中的一种工艺。罗襦(rú):丝绸短袄。襦,短上衣。金鹧(zhè)鸪(gū):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

  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词作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颇晦涩难解,有认为是写室内屏风的,有认为是写女子眉妆的,还有解为是写女子发髻的,歧义纷纷。因此学者往往给予特别关注,解读评鉴,发掘之深,体会之细,分析之精,可谓字无剩义,甚至远远超出作者写作歌词时主观上所欲表现的内容意蕴。次句写闺中思妇初醒而尚未起床,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飘动。三、四句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懒地打扮,慢慢地梳洗。其中的“懒”字和“迟”字,生动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惆怅倦怠之情态。

  过片两句承接上片写妆扮的具体情形:簪花时,置放前后双镜,非常细致、讲究,花容和人面交相辉映,更觉人面如花,娇俏艳丽。此处写女主人公的“细致”“认真”,与前面的“懒”“迟”,真实地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因情人不在,无人欣赏,而懒起迟妆,但少妇的爱美天性又使她本能地进行细致妆扮。最后两句写她更换衣服时,忽然看见上面绣有的双双鹧鸪,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

  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过程。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此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

  在格律上,词作采用了仄韵和平韵交错变换的调式来表现曲折细腻的思想感情,而“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二句,不仅平仄合于律句,而且巧妙地安排了五个响亮的去声字:“照”“后”“镜”“面”“映”,置于换头之处,吟唱时,就更加显得跌宕飞动,抑扬顿挫。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10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原文: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翻译:

  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醉方休,酒桌前千万不要谈论明天的事情。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的酒杯是深的,主人的情谊也是深的。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太短暂了,我不再推辞说您又将我的酒杯斟得太满。既然有酒可喝再怎么样也得打起精神来,人生能有多长呢?

  注释⑴沈:同“沉”。⑵尊前:酒席前。尊:同“樽(zūn)”,古代盛酒器具。《淮南子》:“圣人之道,犹中衢而设樽耶,过者斟酌,各得其宜。” ⑶“须愁”句:应愁时光短促。漏:刻漏,指代时间。⑷莫诉:不要推辞。⑸呵呵(huōhuō):笑声。这里是指“得过且过”,勉强作乐。

  赏析:

  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这组词的写作时间是在韦庄离开江南之后,当是韦庄晚年的追忆之作,而写作地点则很可能是其晚年羁身之蜀地。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11

  原文: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

  背灯唯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远山攒,芭蕉生暮寒。

  译文

  在这萧索的秋天,心上的人儿远去京城,庭院画檐下喜鹊飞起,院中梧桐纷纷飘落。倚靠着枕儿默然远想,月儿和梦境都是那么的圆美。

  不知什么地方响起阵阵捣衣声让人从梦中惊醒,看着眼前的冷寂,柔肠寸断,背着烛灯哀泣不止。眉头如远山紧蹙,室外月色下的芭蕉也觉瑟瑟寒意。

  注释

  玉京:指帝都。

  欹枕:斜倚枕头。欹,歪斜;倾斜。

  暗泣:暗中哭泣。

  眉黛:指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所以称眉为眉黛。

  攒:聚拢。

  赏析:

  这是北宋初年广为流传的一首词,笔致工巧,深婉动人,尽极抒写一位温柔多情、敏感娴静女子之念思之情,陈廷焯评赞该词:“如怨如慕,极深款之致。”据阮阅《诗话总龟》等书记载:“南唐卢绛病痁(shān,疟疾),梦白衣美妇歌曰:‘玉京人去秋萧索’云云。”给这首词蒙上一层迷离恍惚的神秘色彩,世称为“鬼词”,可见人们对其喜爱之极。上阙首句“玉京人去秋萧索”,点明亲人远去京师,春去秋至而音信全无。“画檐鹊起梧桐落”,鹊起不顾,进一步暗示亲人一去杳然;庭院阒寂,怅然失望,梧桐叶坠之声亦清晰可闻,怀想之深,立见。“欹枕悄无言”,夜不安寐,欹枕无言,用动作表现心理,形象而又委曲。 “月和清梦圆”,梦里依稀与亲人团聚。词人把梦中团聚与中天月圆巧妙地交织一起,“圆”语双关,圆而不圆,梦境与现实、月色与人事两相反衬,思念之情愈婉愈深。“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前后倒装。“甚处砧声急”,深夜里不知什么地方响起阵阵捣衣声,把人从朦胧的睡梦中惊醒。“甚处”表明砧声从很远处传来,时断时续,并不太响,也符合乍醒恍惚情态。这种响声亦把人惊醒,说明睡得不安稳,夜之冷清更甚,“急”未必实写砧声矣。“背灯惟暗泣”,梦断神伤状。眼前冷寂,梦中欢聚,两相衬照,益发伤神怅惘,岂不柔肠寸断、哀泣不止呀!一“暗”字,心中哭泣,为伤感之最。“眉黛远山攒”,接“背灯暗泣”,给伤心之极攒蹙秀眉一特写,更将满膺思念、一腔哀怨,无法释怀而凝结于眉间黛远。末句“芭蕉生暮寒”宕开,以景收束。“芭蕉生寒”凄冷之切,寒气直沁人心里,又不说破,辞婉情切,令人哀怨无端,为以景结情之妙笔。此词上下两阙各用两仄韵、两平韵,平仄传递,情调亦由紧促转为低沉,与词意的.转进相谐和。结构上一句景,一句情,间或情景双写。在情与景的相映、相生、相融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婉曲而深切地袒露出来。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12

  原文:

  赤泥亭子沙头小,青青丝柳轻阴罩。亭下响流澌,衣波双鹭鹚。

  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添个浣衣人。红潮较浅深。

  注释:

  赤泥亭子沙头小,青青丝柳轻阴罩。亭下响流澌(sī),衣波双鹭(lù)鹚(cí)。

  澌:解冻时流动的水。澌,通嘶。流澌:流水声。鹭鹚:水鸟。

  田田初出水,菡(hàn)萏(dàn)念娇蕊。添个浣衣人。红潮较浅深。

  菡萏:荷花。

  赏析:

  这首题画词写得生动逼真。上片写画中美景。青青柳丝,赤泥小亭,亭下流水,鹭鹚对浴。下片写荷花与人交相辉映。

  把物与人融为一体,为全画增添无限情韵。全词意境幽美,工丽新巧。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13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翻译

  雪花飞暖融了少妇的香脸。香气的脸上融化了飞花似的雪。在铺天盖地的雪面前,我凭着单衣抵挡。尽管我衣服单薄,靠着它就不怕雪欺压。

  离别时梅的果子已经结了结子的梅熟时,我们离别。只要他归来的话,我不恨梅花开得太晚。梅花迟开了,我愁恨的是他还不归。

  注释

  香颊:少妇的香脸。

  欺:压,盖。

  任:凭靠。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十月。苏轼被贬黄州,“杜门谢客”,冬至后又去天庆观养炼。在无所收获之后,作该词以解脱。

  赏析

  上片,用烘托的笔法,写少妇暮冬时节站在雪地里,忍着严寒的威胁,盼望郎君归来的情景。将阻碍爱情的原因归怨于一种客观事物的表达手法,人们称之为“移恨于物”。“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点明盼望郎君的时令、气氛与环境。漫天飞雪扑面来,反觉雪暖了脸,脸融了雪。冷就是冷,雪就是雪。冷、雪不可变暖,这纯属于一种心理变化。雪有人情,人有真理,物随人变。“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直议少妇穿着单衣,冒着严寒而不动摇的坚贞如一的精神。一“欺”,一“任”,辩证地烘托了少妇铮铮贞骨的爱情。

  下片,以回忆与推进相结合的`手法,深一层地展示少妇思念郎君、盼望郎君而未愿的心态。“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忆起甜蜜的岁月,美好的离别。“梅子”不仅表明少妇与郎君离别的时令,更重要的象征着他们高洁的爱情与青春。“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再透过一层,道出了少妇此时此地难言之隐痛。只要你归,我不嫌梅花开晚了我最大的愁恨则是梅花开了,果子结了,你还是不回到我的身边。“恨”中饱含几分真情,“恨”中平添几分情趣。可谓牵肠挂肚,刻骨铭心,“恨”思绵绵无尽期。

  全词,通过现实与回忆、景物与人情、回环与强化、直写与烘托等相结合的手法,将一位痴心的少妇思念郎君又不能如愿从而产生的愁“恨”推向了高潮。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14

  原文

  李煜〔五代〕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译文

  在鲜花盛开,淡月朦胧,轻雾迷蒙的良宵,步好可以与你相见。手提着绣鞋,光着袜子一步步迈上香阶。在堂屋的南畔我终于见到了你呀!依偎在你的怀里,身体仍止不住的发颤。你可知道我出来见你一次是多么的不”易,你要好好怜惜。

  注释

  暗:一作“黯”。

  笼轻雾:笼罩着薄薄的晨雾。笼,一作“飞”;一作“水”。

  今朝:今夜,一作“今宵”。

  郎边:一作“侬边”。

  刬(chǎn):《全唐诗》及《南唐书》中均作“衩”。刬,只,仅,犹言“光着”。刬袜,只穿着袜子着地。唐《醉公子》词中有:“刬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

  步:这里作动词用,意为走过。

  香阶:台阶的美称,即飘散香气的台阶。

  手提:一作“手携”。

  金缕鞋:指鞋面用金线绣成的鞋。缕,线。

  画堂:古代宫中绘饰“丽的殿堂,这里也泛指“丽的堂屋。

  南畔:南边。

  一向:一作“一晌。”一向,同一晌,即一时,刹时间。

  偎:紧紧地贴着,紧挨着。一作“畏”。

  颤:由于心情激动而身体发抖。

  奴:一作“好”。奴,古代妇女自称的谦词,也作奴家。

  出来:一作“去来”。

  教君:让君,让你。一作“教郎”;一作“从君”。

  恣(zì)意:任意,放纵。恣,放纵,无拘束。

  怜:爱怜,疼爱。

  赏析

  这是一首忌写男女欢爱的词,写的是一个繁会盛开、月光淡淡的夜晚,一个少女与情人幽会的情形。

  上句以夜景铺垫,黯淡的月,迷离的雾,给半夜悄然赴约,生怕被人发觉的女主人公一点方便,暗影中的明艳会朵象征着一情的少女的娇媚和青春。女人呼男子为“郎”,说明她的心已然相许了。如今主动前去践约,恐怕曾经多次犹豫才有今天的决心的。下面原该接续下片的幽会场面,词人却做了一个颠倒的结构:他把女人行动的一来一去、幽会的一首一尾,这两个画面捏在一起,作为上片,因为它们忌摹的都是女人的单独行动。第一个是淡月轻雾中女子潜来的画面。第二个则是幽会事毕,女于仓皇离去的画面。“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女人何等下张,因来不及穿鞋,光着袜底便跑了。一双手还提着鞋子。这个画面虽涉狠裹,但生动传神,饶有情致。少女初次一情,上片是这等行为,下片是那样心态。一方面因做错了事而害怕,害羞;一方面因一情成功,激动而有幸福感。

  下片写幽会的中心,更加精彩:“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女人走到践约之处——画堂西畔,一眼瞥见等待她的情郎,便扑过去,紧相偎倚,身子微颤着,好一会儿享受着难得的欢乐。词人用了一个“一向”,一个“颤”,忌摹女子的情态,可谓大胆的暴露,狎昵的`极度。

  末二句忌摹女子的言语,更是写实之笔:“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越礼一情,幽会不易,感郎挚爱,今来就郎。“任你恣意爱怜吧,我只珍惜这幸福的一刻!”女子如此毫无忌讳地吐露爱情,真令男子销魂无限。只有后主之情和他的笔,才会把本人的风流韵事传写得如此淋漓尽致。

  从这首词看,李煜是如何擅长写人物。他以白忌手法,认真细致地忌摹人物的行动、情态和语言,毫无雕饰和做作。只凭画面和形象,便做成了艺术品。不过如此狎昵的猥褒的内容,不足为法。和古代《诗经》、《汉乐府》五代诗词向等忌摹妇女的热烈坦率的爱情、反叛坚定的性格的那些名著,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李煜的这首词,极俚,极真,也极动人,用浅显的语言呈现出深远的意境,虽无意于感人,而能动人情思,达到了王国维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的境地。

  作者介绍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15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朝代:清代

  作者:顾太清

  原文: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注释:

  [1]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2]沈(shěn)檀: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两种著名的熏香料。爇(ruò):烧。

  [3]老圃:有经验的菜农。

  赏析:

  词作于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五月五日端午,太清三十九岁。

  这是一首咏花词。菊在秋季开放,但这里所咏的盆中菊在端午开放,词人在初夏欣赏到了秋季的'花卉,自然格外欣喜。上片首先渲染盆中所菊所开放的夏日气候,“薰风殿阁樱桃节”,说温暖的南风吹满殿阁,樱桃也成熟了。“碧纱窗下沈檀爇”,屋内燃着驱暑的熏香。再以“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凸写菊花开放时节。下片以“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写出因花开而洋溢欣喜之情。她在欣喜之余,唯有赞叹栽培它的花匠:“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全词最后才说出这一“菊”字,而惊叹、欣喜之情灵动地展现在其中。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03-29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09-03

菩萨蛮·芭蕉原文及赏析03-30

菩萨蛮·回文原文及赏析02-28

菩萨蛮·咏梅原文及赏析03-04

菩萨蛮温庭筠的原文及赏析11-23

菩萨蛮·宿水口原文及赏析04-21

高观国菩萨蛮原文赏析03-10

菩萨蛮 宿水口原文及赏析04-02

菩萨蛮·宿水口原文及赏析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