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描写小寒节气的古诗词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小寒节气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小寒节气的古诗词1
清远舟中寄耘老·小寒初渡梅花岭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小寒初渡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
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
觉来满眼是湖山,鸭绿波摇凤凰影。
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颍水湄。
山腰自悬苍玉佩,野马不受黄金羁。
门前车盖猎猎走,笑倚清流数鬓丝。
汀洲相见春风起,白吹花散烟水。
万里飘蓬未得归,目断沧浪泪如洗。
北雁南来遗素书,苦言大浸没我庐。
清斋十日不然鼎,曲突往往巢龟鱼。
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虚。
人生百年如寄尔,七十朱颜能有几。
有子休论贤与愚,倪生枉却带经锄。
天南看取东坡叟,可是平生废读书。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描写小寒节气的古诗词2
早发竹下·结束晨妆破小寒
朝代:宋朝|作者: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赏析/鉴赏
作者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中进士,次年被派到徽州(在今安徽省境内),当了六七年州府下属的小官吏。竹下这地方,据说就是徽州休宁(今安徽省休宁县)县西一百六十余里的黄竹岭。他的《竹下》一诗有“我亦縻升头,三年玄丘壑”句,说我为了升斗之米的薪金,而被牵留(縻)在这里,离开家乡山林(丘壑)已经三年了。可见,他在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还在竹下这地方。这首诗是这年或以后二三年内,离开竹下时写的,诗中描写了那天清晨动身的情景。
开头两句说,早上起来梳洗完了,收拾好行李,冲破清晨的寒气,跨鞍上马动身了,这一动,倒是使疲乏顽钝的身子得到疏散,可以轻松一下了。“破小寒”、“散疲顽”,写得很细致、真切。凡是大清早动身远行的人,都有这种共同体会:早起的确有点凉意,一动身出发,精神也轻快了。
第二联写在山路上遇到的情景:走着走着,冲进了很轻很薄的晨雾;看一山,象把一山从雾里放出来似的,再看一山,再放一山,走过了重重迭迭的山峰。这里写雾和山,都不是静看,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人物行进中的观感,是流动的画面,就象电影似的,一个镜头转过一个镜头。这一联,不仅写景妙,修辞也妙。用“轻轻薄薄”、“重重迭迭”这八个迭音字来形容薄雾、迭山,既有音乐美,又能加强语气,使薄者更觉得薄,迭者更显得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雾气既轻又薄,可是这里用了一人“冲”字,分量很重,而重重迭迭的山峰,这里却用了一个“放”字,分量很轻。轻者以重处之,重者以轻处之,并不是一味追求别致,它写出了自己切身的`感受和体验。
过了山区,便到了山下水边的村落。第三联就写在村落看到的景物:村头的炊烟,形状象碧蓝色的波纹,到了桥边,也乘势拐了个弯。这些都是农村常见的实景,到了诗人笔下,便很富有诗意。
最后一联说,耳边传来鸟儿清脆的叫声(啭),象是在欢迎我这个客人;这鸟声对于行人,象是有情,又是无意(无思),妙处正在这“有情无思”之间。鸟儿无所谓有情无意,诗人却设想鸟儿同人一样,也具有感情,实际是自己感情外露的一种形式,西方美学家把这种表现叫做“移情”,意思说,人把自己的感情,推移到鸟儿身上。
全诗节奏轻快,情绪乐观。
描写小寒节气的古诗词3
早发竹下·结束晨装破小寒
朝代:宋朝|作者: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范成大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南宋四大家”。
描写小寒节气的古诗词4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朝代:唐朝|作者: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树梢。
霜鹰近北首,雉隐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出任御史大夫、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
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描写小寒节气的古诗词】相关文章:
描写小寒节气的古诗词01-04
小寒的节气古诗词03-07
小寒节气古诗词01-26
反映小寒节气的古诗词01-05
描写小寒的古诗词01-05
描述小寒节气的古诗词最新12-12
描写小寒节气的古诗12-29
描写小寒节气古诗01-05
描写小寒节气的文案11-02
描写小寒节气的古诗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