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了解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现在的草莓和其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节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前先买一些草莓,准备上课时带到教室;课前找一些描写由夏季到秋季转变时情景的文章。
2、学生准备
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前面几篇作比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每个人因自己的生活的经历、知识层面的种种不同,对不同的“物”,或者是对相同的“物”,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草莓》,体会作者对时光、对生命的别样的感悟。
二、初读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三、正音
槲树 枝柯 禀赋 馨香 璀璨 惴惴不安 葱茏茂密
生意盎然 兴味醋然 湛蓝 沁人心脾 隐瞒 如花似锦
顷刻之间 韶华灿烂 荒诞 赋予 似水流年 从容不迫
四、研读
1、自由朗读1-3自然段,说说这几段描写的主要内容。
九月的农村景物
2、第1段和第3段描写的是同一个时节的几乎又是相同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这样着墨?
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反应出来的人的心境也不相同。
3、第1段中的景物有何特点?人的`心境如何?第3段呢?
4、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是与六月的景物形成比照,从而强调已逝的六月,景物的“另一种模样”和人的“另一番滋味”。
5、能不能揣测一下其中更为深层次的意韵?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
“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强调时光是从不随人的意志在流逝着。
6可人们的思维有时却会陷入一下误区,这个误区是什么呢?
以为一切都没有变。
7、作者这样一番感悟缘于什么呢?
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8、由此可见,文章第2段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点题
9、概括1-3自然段的内容,并根据全文行文的思路,说说它的作用。
叙写了季节更替的不可抗拒,借此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堂课的内容:文章的第一部分,叙写因季节更替而触发的情思,这一感悟的核心就是流年不再,作者借此为后文的联想作了铺垫。
二、研读
1、齐读4-6自然段,说说对这部分文字的理解。
是写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2、说说这部分文字与前文的照应关系。
4、5段分别照应1、3段
例:
A:第1段: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第4段: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
B:第3段: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第5段: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
C:第3段: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
第5段: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
4、作者借此来说明什么道理?
时光的一去不复返。
5、那么作者是否一味地沉浸在逝者如斯的消极感伤里?请从文中找出一些句子来说明。
例:
A、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B、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
C、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
D、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这些句子表明作者并不是沉浸在一种消极的感伤中,更多的是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6、说说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作者将“六月草莓”与“妙龄十八的馨香”融合在一起,展示的是自然与人生的诗意的融合,给读者以更辽阔的思维空间。
板书设计:
4、草莓
九月 夏意正浓 联想 流年不再 珍惜生命
六月 秋的气息
语文教案 篇2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秋夜》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诗,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紧扣各种景物的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借以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因此,教授本文时,应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2、 体会文章描绘出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从而感受作者的爱憎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征,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加以区分,从而体会作者爱憎情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练习5张,巩固性讲义练习一份。
[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辅以练习检测巩固课堂效果,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1、 布置预习:
认真阅读《秋夜》,标出自然段落,分清结构层次,划出重点、关键词语,思考其 深层含义。
2、导入:
1924年初,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一个新的革命高潮逐步在全国形成,但是穷途末路的封建军阀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残酷镇压革命力量,另一方面,疯狂围剿新文化运动, 为此,鲁迅先生写下了一篇寓意深刻、动人心弦的战斗篇章——《秋夜》(板书课题)
3、 简介《野草》(投影下列内容,并指名朗读)
《野草》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抒情散文诗集,收作品二十三篇,大部分写于1924年至1926年之间。这期间是鲁迅思想向共产主义世界观飞跃的前夜,因此,《野草》总的主题是:“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三闲集我和〈语丝〉始终》)
4、 研读文前提示,出示教与 学的目标(投影)
a) 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b) 体会含蓄隽永的意境。
c) 感受作者的情感。
5、 检查预习,思考:
文中作者写了秋夜中的哪 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寄寓了强烈的爱憎感情,哪些是作者所热爱的 ?哪些是憎恶的?(归纳板书)
枣树 天空
热爱(光明) 青虫 憎恶(黑暗) 月亮
红花 恶鸟
6、 以上都是些很常见的景物,但在作者笔下却蕴含着悠远的艺术魅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板书),而这些景物到底象征了什么呢?(仔细研读课文)
课文第一节:作者为什么不说“有两株枣树”却用“一株……还有一株……”?
(讨论明确):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指出赞颂对象,使读者有一个突出而强烈的印象。
7、 为什么说奇怪而高的天空的微笑大有深意?从“繁霜洒在园里的野花草上”这一句,我们能否看出其深层含义?
明确:
(1)“微笑”是指反动军阀表现出的虚伪做作的微笑,显示其欺骗手段的`高明而洋洋得意。
(2)“繁霜”实指军阀政府实行文化高压政策,极力摧残“园里的野花草”。
8、 指名朗读第4节,思考:
(1) 枣树有哪些特征?找出描绘枣树的句子。(略)
(2) 为什么“只有创伤,其他一无所有”的枣树却欠伸得很“舒服”?
讨论明确:“一无所有”的枣树更便于战斗,因为折磨增强了他的毅力,摧残砥砺了他的斗志。
(3) 文中写枣树时用了三个“直刺”,其含义是否相同?
讨论明确:一二两个“直刺”表明了枣树的斗争对象,第三个“直刺”写出了枣树那种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战斗风格。
(4)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枣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板书:)
坚毅不屈的战士形象,是作者着力赞颂的对象。
9、 小红花又是一种什么形象呢?(投影下列判断题)
(1)“小粉红花”象征了那些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作者对其的感情是:同情………………………………………………………………( )
(2)第三段化用了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中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告诉人们黑暗不会永远地统治大地,光明终将到来。…………………………( )
(3)红花的梦——秋后有春,坚信春天必然到来,充满胜利的信心。落叶的梦——春后是秋,明白斗争有反复,是艰难曲折,错综复杂的,因而必须进行韧性 的抗争。…………………………………………………………………………………( )
10 、 分析:小青虫形象:
快速阅读(7-9)节,思考:
(1) 7节和9节中作者两次提到“夜半的笑声”这两种笑声是否相同?
明确:第一次:蔑视的笑、胜利的笑,是示威与挑战。
第二次:快意的笑、欢欣的笑,是对未来的神往。
(2) 文末有“苍翠精致的英雄们”具体指的是什么?
明确:具体指小青虫
(3) 这些小青虫又象征了什么呢?作者对其态度是什么?
明确:象征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进步青年
态度:a 批评其乱撞,不讲策略的弱点。
b 更敬佩(板书:)其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11、 作为作者深深憎恶的“天空、月亮、恶鸟”等景物又有哪些特点?他们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作者对其是什么态度?
讨论明确: (1)天空:奇怪而高 月亮:圆满 恶鸟:夜游
(2)象征:阴险冷酷、丑恶狡猾的反动势力。
(3)态度:鞭挞
12、 在铁枝似剑的枣树的直刺之下,他们的狼狈形象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其狼狈象来。(投影下列判断题)
(1)“月亮躲到东边去了”并不是月亮真的向东边离去,而是指其慌不择路,脱离了原有的轨道。( )
(2)“哇”的一声,是恶鸟绝望的哀鸣,从另一角度显示反动势力惶惶不可终日的惊恐心理,反衬枣树的战斗威力。( )
(3)两三个青虫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是因为看到同伴葬身火海后产生的恐惧心理及畏难举动。( )
13、 有人说:有意境的作品能够用各种艺术方法使读者产生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的审美感受,那么本文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呢?
自由讨论后明确:本文的意境含蓄而隽永,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刻画形象,用“枣树”与“天空”这两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大有深意的画面,因而意境深远而又奇特,这种效果又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作用,那么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投影下列内容)
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把现实和幻想融为一体,确切真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格化的景物所代表的社会力量,寄托作者的爱憎情感,表现作者自身的战斗精神,运用象征手法的课文还有:《海燕》 、《松树的风格》、《井冈翠竹》、《白杨礼赞》等。
14、 总结课文,进行思想教育。
本文刻画的枣树形象由于它的隐喻和象征作用,能够使读者在想象中幻化出一个寓于人生经验的坚强斗士形象,更能幻化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形象。可以说,散文《秋夜》形象地体现了鲁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执着于现在的战斗的伟大精神,作为我们中学生也应向鲁迅学习,既要学会作文,更要学会作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15、 练习巩固(略)
附板书
枣树:坚毅不屈的战士形象(赞颂)
热爱(光明)青虫: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进步青年(敬佩)
红花: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同情)
秋夜(象征)
天空(奇怪而高)
憎恶(黑暗)月亮(圆满) 阴险冷酷、丑恶狡猾的反动势力(鞭挞)
恶鸟(夜游)
三、 教后感
教授这篇课文,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 教学目标要明确,要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可以时时检查教师的教学环节是否正确。
2、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除了调动积极性启发回答问题外,还要辅以一定的练习加以检测反馈,这样比单纯的讲课要实在得多,要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人 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3、 当学生遇到较深、较难的问题时,要善于启发诱导。例如本课中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写两株枣树,而用“一株…… 还有一株……”,学生回答认为这两株一是代表共产党,一是代表国民党,这明显是错误的,如何引导呢?我举例:假如你考试成绩差了,老师对你说,学习第一要努力,第二还是要努力……这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很快便想到这是强调,所以很自然地解决了“反复修辞强调作用”这个问题,所以教师的临场发挥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强。
4、 要利用电教设备,扩大课堂的容量。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语,并理解成语意思;
2、朗读并背诵相关的儿歌;
3、熟读老子原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成语,走进老子
1、背诵积累的道德经成语。
2、看图猜成语。
师导入: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浓缩的文化。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近《读老子,学成语,诵儿歌》这本书,从经典作品中学习成语。
二、学习成语,初读老子
1、汉字趣解。
过渡语:看到大家如此优秀的表现,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汉字趣
解送给大家!猜猜它会是什么字呢?
出示图片,边看图标讲解:
最早的“和”字是由“龠(yue,古代乐器)”和“禾”组成,本义为以声音相应和,协调地跟着唱或伴奏,此时读音为四声he.
2、你还知道哪些含有和的词语?
3、今天我们要学的成语是——《六亲不和》这个成语也含有和字。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
三、理解成语,熟读儿歌
1、成语简介
六亲不和的意思是指与亲族、亲戚之间的关系不好。这个成语是从《道德经》第十八章中提取出来的。
2、听老师读道德经原文。
3、过渡语:有一首和“六亲不和”有关的儿歌在等着和大家见面
呢!请看!(出示儿歌)
(1)自己试着来读一读吧!
(2)、师范读。
请听老师读一遍,听清你不认识的字的读音,默默记在心里。
注意,一边听一边指着字。
(3)、巩固,熟读儿歌。
A现在一起将整首儿歌读一读。
B谁敢当老师带大家读?(两名学生分两节带读)
C是不是每个同学都会读这首儿歌呢?现在同桌互相检测一下吧。(读得好夸夸他,读错了当小老师教教他。)(检测:谁能流利地读给同桌听?)
(4)、男孩女孩比赛读一读吧!
(5)、填空检测。
四、拍打节奏,背诵积累
过渡语:语文学习重在积累,熟读才能成诵。怎样才能读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诀:要注意把握好词语意思间的'停顿哦!
1、师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儿歌。(斜线表示语气的停顿)
2、请听老师如何读出节奏。
3、打节拍齐读。
4、同桌试着背给对方听。
5、谁敢背给大家听?(指名)
6、全班拍手背诵。
五、增量发现,生活链接
1、学生说说自己最爱的家人,为家人做过哪些事?
2、自己读增量发现后回答问题:“六亲不认”和“六亲不和”意思一样吗?
六、畅谈收获,总结课堂
孩子们,你们的家人都很疼爱你们,你们也很孝顺他们,一家人相亲相爱是多么的幸福啊。说说你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肝、糙、犀、耷、恕、恋”等六个生字。
3.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和小狮子的深厚感情。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小狮子的亲密感情,树立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从课外读物中了解狮子的习性、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2. 阅读奥地利作家乔伊;亚当逊写的《野生的爱尔莎》这本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预习提纲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去过动物园看见过狮子吧,谁能说一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只小狮子,它叫爱尔莎。板书课题:28*小狮子爱尔莎。
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粗糙暴躁和睦相处耷拉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理解词义。
扑腾:游泳时用四肢击水。
乳牙:人或哺乳动物出生后不久长出来的牙齿。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样子。
宽怒:宽容、饶怒。
九霄云外:指天的极高处,课文指把怒气抛到很远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5.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抽查识字效果。
6.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新知。]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小狮子爱尔莎出生才两三天”“五个月以后”“爱尔莎开始换牙的时候”“爱尔莎快两岁了”“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
2.划分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把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的爱尔莎捡回来并喂养它,和它建立了感情。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我”精心照顾小狮子爱尔莎从五个月到两岁,和它感情越来越深厚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结束)讲“我”恋恋不舍地把小狮子爱尔莎送回了大自然。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记述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表达了“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体现了“我”对爱尔莎的真心爱护。
2.默写本课生字,并且每个组两个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狮子爱尔莎》。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
2. “我”精心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一定产生了深厚感情,通过哪些具体事情叙述的呢?
三、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一)想想课文写了爱尔莎成长过程中哪些具体事情?
学生汇报——洗澡时,开玩笑;保护“我”,斗犀牛;换牙时,像孩子;闯驴群,求宽恕。
(二)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描写爱尔莎特点的哪些语句,体会它和“我”的感情深厚。
第一件事:洗澡时,开玩笑。
1.它看见我蹲在河边,故意扑腾起浪花,还用前爪轻轻地把扑倒我在地上,十分高兴地和我开玩笑。
抓住“故意扑腾”“扑倒”等词语,体会爱尔莎的顽皮。
指导朗读:个人读。
2.第二件事:保护“我”,斗犀牛。
我大声呼喊,爱尔莎从远处跑来,勇敢地和犀牛搏斗。犀牛敌不过它,掉头跑了,爱尔莎一口气把它赶出很远很远。
看插图:重点品味“跑来”、“勇敢”、“搏斗”、“赶出”等词语,体会爱尔莎的勇敢。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要读出爱尔莎的.勇敢。自由练读;男生读。
3.第三件事:换牙时,像孩子。
爱尔莎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不一会儿就安静地进入了梦乡。
品读“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吮吸”等词语体会小狮子的温顺可爱。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要读出爱尔莎的温顺可爱。自由练读;女生读。
4.第四件事:闯驴群,求宽恕。
爱尔莎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响,垂头丧气地蹲在地上,好像求我宽恕……鼻子里发出轻轻的哼声。
抓住 “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吮着”“蹭着”“轻轻的哼声”等词语,体会小狮子驯服、善解人意。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要读出爱尔莎的温顺可爱。自由练读;指名读。
(三)这样既顽皮、勇敢,又温顺可爱,还驯服、善解人意的小狮子爱尔莎多么若人喜爱呀!“我”精心驯养并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所以产生了深厚感情,课文还有哪些语句描述了“我”和小狮子爱尔莎深厚感情?自读课文第一部分。
1.它一刻也不离开我,晚上也跟我一起睡。……把我舔醒。
重点品读:“不离开我”“一起睡”“舔”这些词语,体会小狮子和“我”已经有了感情。
指导朗读:个人读。
(四)“我”与爱尔莎感情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把它重新送回大自然?“我”是怎么做的?你感受到什么?
1.轻读第三部分。
2.小组交流意见。
3.学生汇报。
⑴“我”送爱尔莎回到大自然去的原因。有三句话。第一句讲第一个原因:让它自己去生活,拥有一个真正的狮子该有的一切。第二、三句讲第二个原因:试验由人抚养的带有人的气味的狮子能否在大自然中生存。
⑵ “我”是这么做的。先教会它自己捕食,培养它独立生存的能立。再把它送回大自然。结果“饿着肚子回来了,发着高烧”。最后“我”决心离开它。)
⑶ 我的感受是:“我”与爱尔莎之间的感情犹如母子。
看插图:理解“恋恋不舍”的意思:因留恋舍不得离去。
⑷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课外延伸:
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五、总结全文:
只要我们真心爱动物,与它们相处,它们也会爱我们,与我们和睦相处的。我们和它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我们做保护动物的使者,成为动物的真正朋友。
六、作业:
1.搜集有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与自己学习伙伴交流。
2.如果你喜欢写作,请你写一篇保护动物,关爱动物的倡议书。
七、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看拼音写词语
bàng wǎn pèi hé guāng huá
( ) ( ) ( )
2.给多音字组词
dǎo( ) jiào( )
倒 觉
dào( ) jué( )
3、填字组词
( )糙 搏( ) 扑( )
( )察 资( ) 浪( )
4、知识积累
“岁寒三友”是指 、 、和
“文房四宝”是指 、 、 和
5、阅读乐园
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我搂住它的脖子吻着它,它好像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儿地蹭我之后,它恋恋不舍地向森林走去,一次又一次回过头来看我,直到我们互相看不见了为止
1.你是如何理解句子的意思。
2.“恋恋不舍“是什么意思?用它说一句话
板书
28*小狮子爱尔莎
抱回喂养 精心驯养 放归自然
关爱动物 和谐相处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三、课前准备
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二、教学设计
观沧海 曹操
1、导入新课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
[明确]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2、研读与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1、导入新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2、感知内容
3、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4、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4、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3、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确:
[明确]
①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4、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讨论明确: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5、作业
背诵这三首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很、有、名、本、领、以、为、然、识、结、永”11个生字的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认识笔画“横折提”,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描摹“识、本”。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标点正确停顿,能读出“不以为然、不耐烦”等语气。
3、在阅读中了解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不愿学习,结果什么本领也没有学会。
4、通过学习课文后,知道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不好本领的,并能用比较规范的话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重点难点】
1、能借助拼音读准11个生字的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认识笔画“横折提”,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描摹“识、本”。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标点正确停顿,能读出“不以为然、不耐烦”等语气。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
天热爬上树梢,
总爱大喊大叫,
明明啥也不懂,
偏说知了知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简介:蝉以吮吸植物的汁液为生。雄蝉能鸣叫,因为雄蝉的腹部有个音箱一样的鸣叫器官。
3、蝉也叫知了,因为它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播放蝉鸣声)这样的叫声真难听,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想来教蝉本领。
4、出示:许多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蝉学本领。
(1)指名读,把句子读正确。
(2)学习生字:有名 本领 正音。
(3)自由读,齐读,把句子读通顺。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哪些有名的歌唱家想来教蝉本领呢?蝉的表现怎样?
2、交流、板书:黄莺 画眉 云雀(可简单介绍)
3、开放式回答:有名的歌唱家黄莺、画眉和云雀想教蝉本领,可是蝉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蝉的叫声很难听,有名的歌唱家们到底要教蝉什么本领呢?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第2节,思考。
2、交流:(可出示句型,填空)
(1)黄莺想教蝉发音,画眉想教蝉识谱,云雀想教蝉唱歌。
(2)黄莺、画眉和云雀分别想教蝉发音、识谱和唱歌。
3、板书 黄莺 画眉 云雀
发音 识谱 唱歌
老师给你们一个填空,请你们想一想,该怎么说?
出示: 、 和 分别想教蝉 、 和 。
学生思考,准备
4、蝉学会这些本领了吗?读读课文第三节
果然,蝉什么本领也没有学会,而且,它永远只会叫“知了,知了”。这里有个生字:永。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书空
5、蝉怎么就没学到本领,永远只会叫“知了,知了”呢?我请一个小朋友读读第2节,其他小朋友好好想一想。
交流、补充板书: 不以为然 摇头 很不耐烦
6、学习:不以为然 生字:以、为、然
7、指导朗读:
(1)听蝉与黄莺、画眉和云雀三次对话的录音,感受蝉的语气。
(2)出示黄莺和蝉的对话:
黄莺飞来了:“我教你发音吧!”
蝉不以为然地说:“知了,知了!”
①指名同桌读,把句子读正确。
②自由读,想想蝉是怎样说话的'?
③体验朗读。
(3)同桌合作,读蝉和画眉、云雀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4)分角色练读、比赛读。
蝉对教它本领的黄莺、画眉和云雀感到不以为然、不耐烦,结果怎样?
8、指名读,齐读课文第三节。
9、说话练习:
那么多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蝉学本领,可到现在为止,蝉还是只会“知了,知了”地叫。学了课文,你想对蝉说些什么?(要求句子规范、连贯,意思明确。)
四、复习巩固
1、双轨火车:读字组词。
2、欢乐蹦蹦跳:积累词语。
3、读句子:
蝉很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
爸爸耐心地对我说:“别着急,你能行!”
(1)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读。
(2)你能试着也用“很不耐烦”和“耐心”说一两句话吗?
4、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1、认识“言字旁”,观察笔画“横折提”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了解“本”的笔顺,适时渗透笔顺规则。
3、学生当堂描写:识、本。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弓字旁,会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弹这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石的样子。
3、能够结合语言文字和自己的想象体会出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 25自然段,了解黄山奇石的样子。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语言文字和自己的想象体会出黄山奇石的有趣。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释课题,检测易错生字:
1、学生齐读课题,初步理解奇的意思:
(1)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6课黄山奇石。(教师板书学生跟写)注意:奇中间的一长横要托住上面的大字,这样这个字才能写稳。
(2)学生读课题,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奇的意思:
咱们一起读读课题,同学们谁能用奇组个词啊?学生说,教师副板书:奇怪、奇形怪状。
教师解题:从这些词看,奇的意思是,不常见的,特别的,与众不同的。那课题的意思就是:黄山有特别的,少见的的石头。带着对奇的理解再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题目的理解重点是对奇的意思理解。但让低年级的学生直接解释奇的意思很难,所以我就采用让学生组词和教师讲解结合起来的方法理解课题,在组词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2、复习第一自然段和易错生字,利用课件反馈:
(1)用填空的形式复习第一自然段内容。
教师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并认识了一些生字词,老师考考你记住了多少?(填空复习第一自然段)(自己读指名填空)
(2)听写易错字词(南、尤)
教师导语:填空中有2个词是我们上节课重点讲解的易错生字词,快认真地写写,注意笔顺。(学生写完和教师大屏幕对一对,错的改正过来。)
教师小结:同学们上节课的学习都很认真,都抓住了第一遍记忆生字的最佳时机,牢牢地把生字记住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主要是复习,利用这个填空一个目的是复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另一目的是巩固本课的四字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最后一目的是检测本课易错生字词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初读课文,带着问题读书,整体感受:
教师要求:请同学们轻声读书,找一找文中都介绍了哪些奇石?读完后在书中圈出它们的名字。
学生汇报:文中介绍的奇石有( )(都的读音)教师随学生的汇报进行板贴。
教师导语:同学们黄山石头不仅样子奇特,连它们的名字都充满了神奇色彩,所以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就说了,那些怪石学生接(有趣极了教师板书)换个词(有意思、好玩)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从整体上知道我们都要学习哪些奇石,并从读书中初步感受这些奇石是有趣的。)
过渡: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到底怎样有趣呢,哪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
三、了解奇石的样子,体会奇石的有趣: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受有趣:
教师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奇石的样子,用笔划一划你认为有趣的地方?再读一读。
学生默读,教师检查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
过渡:作者先介绍的仙桃石,我们就先来看看仙桃石吧。
(二)具体学习奇石样子,随机指导朗读:
仙桃石:
1、自己出声读读仙桃石这段,说说哪里有趣。
2、教师指导(大,飞来)。
(1)我们平时见过的桃多大,想象一下这个桃有多大,用手比一比这个大仙桃。
(2)生活中你见过吗?这么大的桃子哪来的?不是长出来的,是飞下来的。师述:看来此桃只应天上有,人间只在黄山见。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自己读指名读)
4、观察写作顺序:
(1)观察介绍顺序:同学们看看这个自然段,小作者是怎样介绍的,先介绍了奇石的学生接(名字),再介绍了学生接(奇石的样子)
(2)找相同介绍顺序的奇石:细心的同学们找一找,书中还有哪一块奇石是先介绍名字,再介绍样子的呢?(齐说:仙人指路)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在自己读的基础上,说说有趣的地方,教师采用抓住重点字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文字进行想象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仙桃石的有趣。最后进行朗读的指导,使学生在体会有趣的基础上带着感情进行朗读)
仙人指路:
1、巩固作者的介绍顺序。
教师导语:这块其实是怎样介绍的啊?也是先介绍学生接(奇石的名字)再介绍了学生接(奇石的样子)。
2、自己读文,介绍样子。
教师导语:读读这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奇石的样子。
3、边做动作边朗读。
4、练习朗读两个自然段。
朗读练习:自己试着想奇石的样子,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男、女生分读这两段。
过渡:我们先欣赏的两块奇石都是先介绍奇石的名字再介绍奇石的样子,另外的.两种奇石介绍的顺序可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是学生接(先介绍奇石的样子再介绍奇石的名字。)
师述:剩下的奇石,你们想先看哪一块?(随学生选择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是略处理的,主要是在学生了解样子的基础上,用边读边做动作的方法体会奇石的有趣。)
猴子观海:
1、自己读读这个自然段,说一说你觉得哪儿有趣?
2、随学生发言指导体会奇石的有趣:
(1) 体会一动不动:
【1】 学生自己先说
【2】 教师引导:对比平时猴子好动的特点,想象说说为什么会一动不动?(观云海)小石猴看着这翻滚的云海,都看得出神了,会想什么呢?
教师导语:通过一动不动这个词就把小猴认真观云海的的神态和样子写出来。这样的词语真神奇啊。
(2) 体会表示样子的句子。(两只胳膊抱着腿)
【1】生说自己觉得有趣的词语,说感受。
【2】对比句子:情景设置:老师也看着奇石写了一句话,你们感觉哪句更有意思?
猴子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
猴子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
【3】教师引导: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加上两只胳膊抱着腿你就觉得有意思了呢?(学生回答)
【4】教师总结:通过这些词使我们看到奇石不只外形像猴子,连它的胳膊和腿都那么清楚,那么逼真。不是人工雕刻,是在大自然中形成的,真是太有趣啦。
【5】训练朗读:这么神奇,有趣的语言,让我们多读读,记在脑子里。
(3)体会翻滚的云海:
【1】 自己说说你认为云海什么样啊?
【2】 观看云海的图片。感受云海的美丽:看完黄山四绝之一的云海,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连接语:这么美丽的云海,难怪小石猴会看得入迷呢?
(4)体会望字的准确性:
【1】细心的同学,快帮老师挑一挑,老师打错了一个字。(望)有什么不一样?这个字用得太准确了。
【2】文中也有一个字表示看这个意思观。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字(瞧、盯、瞥等)
3、训练朗读:通过同学们的讲解,我觉得猴子观海太有趣了,这只小石猴太可爱啦!,你们能用读的方式,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猴子观海这块奇石的有趣吗?(同桌互读推荐读)
过渡:金鸡叫天都和前几块奇石不一样,是由几块巨石组成的。那我们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在学生读文基础上,说出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教师采用比较句子、比较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想象画面、利用视频理解词语等方法帮助学生体会奇石的有趣,同时采用不同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金鸡叫天都:
1、自己读书,用读告诉大家金鸡叫天都很有趣。
2、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教师导语:这么有趣的奇石,你们想把它画下来吗?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里都有一只神奇的画笔,它可以画出各种事物,各种颜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神奇的小画笔要开始画了教师朗读
学生汇报:睁开眼,你在脑海中出现怎样的画面。
3、对比写作顺序:
教师导语:我们学习的后两块奇石,都是先介绍学生接(先介绍样子,再介绍名字)
如果我们都把奇石的名字放在前面写,样子放在后面写,(课件出示名字放前)你读起来有什么感觉?对,写同一种东西,在顺序上有变化,别人在读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重复和单调。
过渡:除了具体介绍的四块奇石外,课文还介绍了学生接(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再造想象,帮助学生理解奇石的样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三)学习另三种奇石,同时练习说话。
1、教师导语:虽然先介绍什么后介绍什么顺序不一样,但我们都能通过奇石的名字,想象到奇石的样子,而且介绍的非常有趣。
2、学生选择介绍顺序,介绍奇石样子。
教师要求:课文中有三种奇石,只说了名字,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奇石的样子吗?
3、指导生字:
介绍到仙女弹琴时:这里边有一个生字,给我们带来一个新偏旁,这个字念弹。
教师导语:仙女这么美,我们也要把生字写美啊!
(1)复习弓笔顺。
(2)对比独立的字和偏旁的不同观察生字结构(左窄右宽)
(3)重点指导:写好哪笔 这个就很好看了。(横平竖直,该压线要压线)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6)学生评写,巩固要点。
四、整体回顾,带着感情读书:
黄山奇石不仅形状奇特,还引起我们神奇的想象。黄山的奇石真是太有趣啦!请同学们再美美地读一下课文,体会一下黄山石的神奇和有趣。
追问:奇石这么有意思,为什么只重点介绍4种,另3种也这样介绍不好吗?
五、作业:
1、利用老师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先说再把它写下来)
2、选你最喜欢的奇石一两块,介绍给你的父母听。
板书设计:
26、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有趣
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复习单韵母:a、o、e、i、u、ü及其四声。
2、复习笔画:横、竖、撇。
3、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学会连字成句,启发学生在例句的基础上说出不同句式的句子。
4、学会朗读儿歌,理解儿歌所表达的意思。
5、在写字姿势的自评与互评中,让学生能初步懂得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自我,并给予同伴公正客观的。学会赞赏同伴的长处或给予诚恳的意见。
重点和难点:
1.能正确书空汉字,发现横、横折、横折钩等笔画的不同。
2.指导学生根据“谁干什么”的句式连字成句,并尝试在此基础上用不同的句式说话。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水彩笔,苹果教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大家和字宝宝成为了好朋友,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准备了许多又大又甜的红苹果,要把他们送给今天在识字游戏中表现出色的小朋友,谁愿意来争取?
2.出示课题:识字游戏3齐读。
二.拼拼图,拼出一个大苹果
1、出示拼音卡片。谁先来认一认这些红苹果。请学生开火车认读六个单韵母和它们的四声。
四人小组内进行认读。
出示课文中的空白苹果和旁边的汉字,请学生用彩色笔在自己的书上完成练习。老师巡视指导,并检查读写姿势。学生画彩色的大苹果。
校对,给完成正确的学生送上“苹果”奖励。
集体认读。
三.看清楚,不要晒错衣服。
1、出示题目及其要求,和学生一起读题,指导理解题意。
2、板书:“横,竖,撇”指名读出笔画名称。
3、指名一人示范。(王:横,横,竖,横。王字里有三横,我把衣服挂到竹竿上。)
4、学生自己完成练习,校对。老师巡视指导,并检查读写姿势。
5、将容易混淆的生字再书空一遍。
四.从刺猬身上选几个合适的‘苹果“,连成句子,看谁连的句子多。
1、看刺猬先生来了,他身上背着这么多苹果,只要你能把苹果上的字连成句子,你就可以把这个苹果摘走。指名学生尝试。
2、示题目要求及例句。老师示范例句:牛吃草。什么吃草?牛干什么?
我用了刺猬身上的三个苹果组成了一句话,我就可以得到三个苹果。请你们自己也试一试,我们的要求是用“什么干什么”来连句子。
学生自由准备,在同桌内交流。
全班交流:
(1)用“什么干什么‘的句式进行交流,正确的就可以得到苹果奖励,并可以进行累积。
(2)根据句式的要求来补充完整。
(3)你想想还能用上我们已经学过的字词来说一句话吗?再加上表示时间、地点、心情等的词语把句子说得更丰富些吗?
五.点点小拳头,月大月小我会说。
1、你们想听吗?请大家一边听一边认真看,想想有什么规律吗?
2、老师示范儿歌并做动作。学生找出其中规律。
:大家的观察很仔细。其实这种以拳关节的凹凸来判断大小月的做法是我国古人流传下来的。一般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其中二月只有28天。这样的.计算方法能帮助古人比较正确的计算日期,确定气候的变化和各种节气。
3、大家想让自己的小拳头唱歌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学。老师指导学习儿歌。
4、和好朋友一起读儿歌交流。
六.写字评比
1、提出写字的要求:今天,大家通过做游戏,复习了学过的生字、词语,大家都得到了老师奖励的苹果,现在老师还要给你们每人三个苹果,让你们自己来做小老师,奖励给自己或你们的同桌。我们接下来评比的内容是大家的写字姿势。
2、提示写字姿势:请大家回忆自己每次写字时,“一拳一尺一寸”都做到了吗?老师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学生自评。
3、互评:还有两个苹果,请你评一评你的同桌的读写姿势,如果做得好,就奖给他两个苹果,更别忘记祝贺他,表扬他。如果你的同桌做得还不够,那你悄悄的告诉他,希望他以后继续努力。
同桌互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优秀教案02-04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高效教案04-21
语文《绝招》教案06-02
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