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重点】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预习提示】本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情节并不难懂,语句也不难读,历史故事也为学生喜闻乐见,预习时要能理解字词,熟练地读通课文,并考虑课后作业问题。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要重点用于概括人物特点和搞清联系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在预习的基础上,从整篇入手,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组织分段,仔细阅读第一大段;开始接触第二大段。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
1.题解。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提示学习课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①写人物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特点。
②课文是由三个独立完整的故事结构而成,写的是两个人物间发生的事,学习时还应抓线索以理解三个故事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二、指导分段
1.通读全文,考虑分段要求。
2.讨论分段。重点研究二、三两段间过渡段的归属,要从内容和逻辑关系上理解。
三、讲读第一大段
1.轻声朗读,读后说出小标题,写谁。
2.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3.讨论:从三层内容的叙述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4、形成的板书:
22.将相和
5.小结。
①这个故事为什么叫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什么能完璧归赵?
②挖掘蔺相如的思想品质。
③设疑。这个故事与下文有什么联系,与全文有什么关系。(围绕线索考虑)
④归纳学法(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抓人物特点)。
四、用学习第一大段的方法学习第二大段,考虑怎样理清情节,抓人物特点
五、作业
继续阅读二、三两段,并思考学习第一大段结束时的设疑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仔细阅读第二、三两大段;搞清三个故事间的联系及三个故事与整篇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
1.学习本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2.第一大段的主要内容及蔺相如的特点。
二、讲读第二大段
1.说出本段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写谁的。
2.默读,并理清故事情节,抓人物特点。
3.讨论:渑池会上发生了什么事,蔺相如是如何斗争的?表现了蔺相如什么品质?赵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4.思考,暂不作答。这个故事还是写蔺相如,与其他故事有什么联系,与将相和有什么关系。
三、讲读第三大段,先小声朗读后讨论
①这是一个什么故事。主要写谁,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
②从蔺相如对廉颇的步步退让中,进一步看出他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③廉颇为什么能负荆请罪,廉颇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④故事的结果怎样。
四、讨论(搞清联系)
1.课文的结构特点,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它们与全文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2.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3.练习归纳中心思想。
4.形成板书:
22.将相和
一、完璧归赵 抓人物特点
蔺相如 勇敢机智 忠贞爱国 抓线索、联系
二、渑池之会 ↓
蔺相如 不顾个人安危 和的重要
三、负荆请罪 失和的原因
廉颇 知错就改 言和的基础
五、作业
1.熟读全文,归纳中心思想,归纳人物特点。
2.复习生字,练习要求听写的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上两节课内容,朗读全文,归纳中心思想;归纳人物特点;巩固字词。
教学步骤:
一、复习各部分内容及小标题,进一步明确各部分间,各部分与整篇的关系
二、通读全文,准确归纳中心思想及人物特点
1.中心思想:课文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以及他们从国家利益出发,加强团结的精神。
2.人物特点:
三、字词练习
1.讲讲对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两个成语的理解,练习造句。
2.听写词语。(见课后作业3)
四、作业
1.复习本文,重点复习人物特点和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以及学习类似文章的方法。
2.预习下文,要会读,并考虑课后问题。
[评:《将相和》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的题材是写人物的,详细具体地叙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与蔺相如由失和到言和的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认错的精神,说明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和加强团结。从教材特点和读写训练的任务考虑,教学这篇课文要教给学生抓住人物特点的学习方法。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是很有特点的,课文按顺序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都很完整,可以相对独立。但组合在一起,它们又有着密切联系的,与整篇也是密切相关的。教学时,要体现大纲的精神,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段落和整篇课文的联系。所以从特点考虑,教给学生抓联系也是相当重要的。
此外,大纲还指出,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在整分合课堂教学结构上,做了一些尝试。
下面谈谈在处理这篇教材中如何着力体现以上观点的。
整,要从整篇入手,要求学生对整篇文章首先有个总的印象。学习《将相和》一文,通过预习,初步阅读,学生应该了解课文是历史故事,写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与廉颇言和的事。
整,还指在下面的进一步一部分一部分地分析时要有整体观念,处处着眼于整篇文章,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不能把一课分析成几段书。
这篇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写的呢?很明显,课题《将相和》将引起读者如下思考:将相有过什么矛盾,为什么要讲和,为什么又能言和?可见讲和的原因,失和的原因,言和的基础,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条线索去阅读理解,搞清三个故事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搞清三个故事与整篇《将相和》是什么关系,通过这样的分析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完整的深刻的认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点:
1、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2、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凌、崭
3、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鸽、盈
一、质疑导入
1、出示恐龙图片,这是什么?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
2、当你看到“飞向蓝天”几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动物?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3、一个那么笨重,一个那么轻盈,你觉得他们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吗?(我也觉得没有)但是,它们的确又有很大的联系。那究竟有什么联系呢?现在,就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
4、齐读课题。
二、生字词。
1、开火车读——全班读
2、强调读音:凌、崭
3、哪个字容易写错:鸽、盈、捷
4、互相检查
二、整体感悟
1、听课文录音,要求:
①听准读音
②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反馈
①茹毛饮血(xue)
②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问题。
很多同学都觉得,其实恐龙和鸟,二者毫不相干,其实不仅是你们,很多人都也是如此。现在让我们迅速阅读第一自然段,找找鸟和恐龙有什么不同之处,用“ ”划起来。
2、反馈。出示表格
3、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是近年来通过大量的化石,却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请问,那是什么?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5、好词:这里有一个好词——凌空翱翔,大家用圈起来。
6、谈感受,指导朗读。
(过渡)
四、小结所以,现在我们就知道了,鸟儿和恐龙之间其实是有联系的。但这究竟是怎么发现的呀?这个问题就等到下节课来解决。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课文剩下部分的内容
语文教案 篇3
一、 联系旧课,引出新课。
问: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哪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内容?
答:上学期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了百草园中生活的趣味、欢乐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对束缚儿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
教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的,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艺术概括,它的题目叫“社戏”。
二、作者介绍及题解。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集外集拾遗》)这一种十分可贵的“亲近”,对鲁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鲁迅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少年时代的鲁迅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戏》就形象地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地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
《社戏》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课文叙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儿”)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鲁迅把这些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使人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在鲁迅写作《社戏》的那个年代,一般作家不大愿意去描写农民;有的人即使写了农民,也是瞧不起农民,甚至歪曲农民。鲁迅能写出象《社戏》这样歌颂农民高尚品质的作品,是很了不起的。
三、正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 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òn 皎(洁):jiǒ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四、补充注释。
(1)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时间所演的戏。
(2)日里:白天。
(3)神棚:供神名牌位的凉棚,演社戏时,搭在戏台正对面,意思是请这些神看戏。
(4)白篷船:船篷没有加油漆的船,旧时绍兴人民一般都使用这种船。
(5)乌篷船:在白篷上用桐油抹黑,课文中指财主乡绅使用的船。
五、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意。)
六、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我”的乐土平桥村。(从“我们鲁镇的习惯”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第二部分,“我”在乐土中也有不乐的时候。(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第三部分,“我”与农民孩子们到赵庄去看戏的情景。(从“这天我不钓虾”到“各自回去了”。)
第四部分,“我”对吃豆和看戏的怀念。(从“第二天”到文末)
七、布置作业
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辨析词义,复述课文大意。)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爱家、爱父母的纯真情感。
2、继续关注和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和指读读书的习惯。、
3、指导学生认识11个汉字,会写“个,大”
教学重难点:认识汉字11个
教学准备:字卡、ppt
课前热身:
同学们我早就听说我们(香城)小学的小朋友特别不错,我想和大家交个朋友可以吗?我叫董世美,你们知道怎么称呼我吗?大声的喊怎么喊,小声的喊怎么喊,亲切的喊怎么喊?真有礼貌!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他是谁呀?(出示会听娃娃,播放录音)
一、课前导入(随文识字:“家,的,有,)
想和会听娃娃成为好朋友吗?我们的课堂比赛又开始了,看看哪个组的孩子能得到会听娃娃送出的四颗星星,就能和它交上朋友。挑战开始,你们看,它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字宝宝,它想听听谁会读?
出示字卡——“家”
指名读。会听孩子认真听(1个孩子读,你的音发得真准啊,请你教读,)
帮“家”找三个词语朋友(老师的灵耳朵一听到组对的词,就情不自禁的会跟读,大家也可以像我一样)
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在家里有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有家人的地方就有我的家
出示课题:——我的家
谁的家?我的什么?(这个“的”字是轻声,大家轻轻的读,读得真好听,让老师再听听你们那动听的声音。像这样要轻轻读的字还有——出示爸爸,妈妈,这样叫起来才特别的甜)
过渡:冬冬用了一首儿歌来介绍自己的家,这首儿歌就藏着我们语文书的,翻开书,小手轻轻得指着,听冬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的。
二、初读课文,正字音。
1、听录音读课文(孩子听读课文时,不发声音,小手指着,背打直,听的姿势真美,恭喜四个大组都得到会听娃娃的赞美,一个听讲星送给大家)
2、跟老师读课文(会听的孩子也会读,跟老师读课文,小手指着,我读一句,你读一句)
3、自己读文(读得真好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宝宝可以问同学,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4、同桌共用一本书读文,交换指读(相信你也能像他们读得这么好,和你的同桌共用一本书,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请左边的同学美美读课文,右边同学帮他指着,认真听,注意听清字音。交换读。反馈:觉得你的'同桌读的好的请举手,用你的掌声夸夸他,得到同桌帮助的请举手,掌声恭喜你又进步了。)
5、请生读文,反馈字音(老师听到你把“快乐地”音发得很准,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个词语,老师再请小朋友,老师最喜欢你读“幸福”时的表情,你领着大家读读这个词语,在请小朋友老师最喜欢你读“爸爸爱我,妈妈爱我的那种骄傲劲,你领着大家骄傲的读读这两句)
6、过渡:你们能读准课文字音,听清老师要求,会听娃娃又要表扬大家了,两种听讲星送给大家。得到听讲星的小朋友们,冬冬请大家去参观她的家。
7、出示插图
三、精读课文,悟幸福
1、这是冬冬的家,爸爸在,妈妈在,冬冬在,注意说话完整。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说明他们很——(高兴、快乐、幸福)
2、过渡:是的和家人在一起有很多快乐的事发生。谁来说说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
3、读词卡“快乐”
4、过渡:在这首儿歌里冬冬告诉我们,他感到快乐的事是——“我有一个幸福的家”(齐读。读出自豪感,幸福感)
5、创设情境: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读句子: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播放音乐,)
过生日时,爸爸妈妈精心的为你准备饭菜,悄悄买好你最喜欢的礼物,接过这个礼物,你会快乐的说:出示句子“爸爸爱我妈妈爱我。”(评:你真幸福啊!礼物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你生病时,爸爸妈妈既要工作,还要挤出时间照顾你,当你看到他们为你累红的双眼,你会感动的说:(出句子“爸爸爱我妈妈爱我”)(评价:你真幸福呀,父母无私的付出那也是爱)
爸爸爱我妈妈爱我,你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什么:谢谢爸爸妈妈!(师评:懂得感谢,是孩子对父母的爱,把这份感激带给你的爸爸妈妈,告诉他们出示:我也爱爸爸妈妈
你们互相爱着,关心着对方,这就是“幸福”让我们大声的骄傲的告诉大家“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带着你的幸福,带着你的微笑,让我们读读课文。(会听娃娃听到了你们幸福的声音,看到同学们快乐的表情,他说他也很幸福,奖励大家第四课听讲星,他表扬大家说:听出幸福棒)
四、巩固识字,写字。
1、哎呀,我们光顾着做操,你看一些调皮的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跑出来了
2、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调皮的宝宝跑出来了。
3、你能为这些生字宝宝找到他们的家吗?字宝宝请大家叫两遍他们的名字,在为他们找一个词语朋友,他就回家。谁来送第一个字宝宝回家
4、这两个字宝宝的家在哪里呢?(田字格,好吧让我们把他们送到田字格里吧!右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书空,眼睛要亮晶晶,看老师是怎样写这些字的。
5、你发现老师在写撇捺时的小秘密了吗?
6、拿出你的铅笔,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找到这两个字描一描。注意我们写撇捺的小秘密呀!
7、终于把他们都找回家乐,你们看他们在课文中高兴的给大家打招呼呢?
8、让我们再来美美读课文。
五、拓展总结
孩子们,在家里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我幸福的长大,在学校里,——爱你,我也爱——
孩子们不管在哪里,都有爱着你的人,好好的爱你身边的人,你的父母,你的老师,你的同学,让我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你看,充满了爱,连听讲星也对着大家幸福的笑了。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珍珠鸟与“我”日渐亲近的情谊。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教学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与“我”日渐亲近的情谊。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难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媒体伴学、激情导入。
1、课件:示学生欣赏一组珍珠鸟的图片,教师解说,感受珍珠鸟的美丽和温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来源于生活,用学生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把学生和教材的距离拉近,引起学生和作者的共鸣。)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训练快速默读课文的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难读句子,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珍珠鸟与作者日渐亲近的情意。
句: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斑斑驳驳,显得生意葱茏,珍珠鸟便从中伸出小脑袋瞅瞅我。那雏儿从画框上飞下来,“嚓嚓”地在纸上跳动,还用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珍珠鸟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细腻的绒毛盖住,还咂咂嘴。
(设计意图:学生的阅读离不开文本,充分阅读文本,并训练本课的阅读目标—默读。努力发现并运用文中的人文素养,去激发他们关爱鸟类、关爱动物的思想意识。)
三、想象画面、品读悟情。
1、画面:屋里飞。
(1)课件出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默读段落,勾画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3)读了这段话,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4)情景朗读,感悟情意。
2、画面:喝茶水。
课件示:
(1)创设对话情境:“你是文中的小珍珠鸟,有什么感受?”
(2)扣住关键词,体会日渐亲近的情意。关键词:渐渐,先,然后,再。
(3)不同形式的读,悟情。
(4)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教育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和作者建立关系的。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领悟、读中欣赏,善于积累”的学习过程。重视语言积累。)
3、画面:啄笔尖、肩头睡
(1)自由读相关段落,同伴合作勾画珍珠鸟和作者的关系很密切句子。
(2)体会“再三呼唤”。
(3)比较句子,体会作者用词。
句子:这小家伙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4)看插图,在读中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始终作好学生和教材的“介绍人”,让学生和教材真诚地对话。采用同伴互助,自由交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创设自己探究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潜能。通过朗读、交流、看图、谈体会,进一步深化学生,人类爱护鸟类,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得到启示,拓展延伸
1、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用“信赖,……”的句式,写写你的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一点启示。
五、作业设计、更胜一筹。
1、背诵今天学习的段落。
2、选择文中的一个画面写一个片段或画一幅画。
语文教案 篇6
课文简析:
《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以生动地语言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灯光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金碧辉煌的天安门,焕然一新的商业街,绚丽多姿的故宫把古老的北京城点缀得如诗如画。文章文质兼美,层次清晰,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好教材。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咀嚼优美词汇,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束”等几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更多地了解北京,从而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指导写字。
2.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积累运用词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出示图片,点明课题:、
师出示以下景物的图片: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简要的介绍介绍。图片上的这些地方你觉得怎么样?(漂亮)
师:夜幕降临了,这些景物会变成什么样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词句中识字
学生自由朗读
点名说从文字中对北京夜晚的感觉(亮、美、繁 华)
从那些词中看出来北京夜晚的亮、美、繁华?
(夜幕降临、五光十色、银光闪闪、光彩夺目、华灯高照、川流不息、金碧辉煌、绚丽多彩)
出示这些词语,学生齐读,在词语中认读生字“幕、临、闪、夺、”。
找出带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句中认读生字“勾、喷、府、紫、禁、束”
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
再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通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写北京城特别美。(引导学生理解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让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再让学生说说这段写的是什么地方?并要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及不明白的词语。
引导看图理解“华灯高照”“川流不息”“银河”也可以联系实际理解词句)
3.指导感情朗读一、二自然段。(多种形式读)
4.组织合作学习第三—五自然段及理解词句。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学生汇报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犹如”一词并引导学生抓住“犹如道道彩虹”这个比喻句,想象出立交桥,拱型的桥身,凌空飞架,彩灯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及引导学生抓住“照明灯、草坪灯……”等,体会灯的形状和色彩,体会街道的美丽,繁华并指导感情朗读。
(2)学生汇报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结合“焕然一新”、“五光十色”体会如“白昼一般”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指导感情朗读。
(3)学生汇报“古老的故宫为什么变得年轻了?”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抓住“倒映”、“银光闪闪”等重点词语,体会古老的故宫年轻而美丽,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6.齐读最后一段(读出北京的明亮、辉煌)
四、积累运用
1、给出一两个城市的夜景图片,用以下词语说话,看谁用得多。(教参P69高大的建筑物)
2、利用本课的词语说说自己的家乡。
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北京夜晚犹如“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文章文质兼美,语言生动、优美的词语,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晚上的首都是多么的美丽。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着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增强直观感受
夜晚的北京灯光绚丽多彩、璀璨夺目,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绚丽多姿的夜景,词句非常优美,但这一切对于我们处在偏远山区的一个小县城的大多数没去过北京的学生来说却是非常陌生的,更何况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理性的文字变得感性,让每一个优美的词句都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我的做法是:
多媒体创设环境,用图片缩短时空的距离。例如:师出示景物的图片: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让学生对北京有所认识,在理解“金碧辉煌”“灯光闪烁的汽车,像银河从天而降”“夜晚的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焕然一新”等词句时,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并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生动的课件去冲击学生的视觉,直观理解词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二、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识字、写字教学”部分明确提出:“要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助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牢固联系,准确理解字(词)义,提高识字、学词的质量。
三、以读为主、以读带讲、读中感悟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以读带讲,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本节课中我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首都北京灿烂迷人的夜景。整堂课上,我让学生全方位的读书,有个人读,引读、齐读、赛读,小组读,男、女同学分别读,感悟后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自解、自悟。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在“读”中升华了情感;在“读”中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为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个人说,大家说,讨论说等形式,让他们表达自己感受,表达见解。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看、读、划、问、说、之中学得轻松自如,生动活泼。
四、注重学生的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课堂上,角色的转换,扩展想象、拓展练习都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因此,我努力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空间,给学生提供两个城市的图片让他们用本课的词语描述,用本课所学词语来说自己的家乡。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美好感情。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我们是中国人而自豪。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园地以三组字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用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的规律来识字。另外,以展示台的形式引导学生懂得从商品包装上或商标上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口语交际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让学生就身边的垃圾问题进行交流;二是把想法说说、画画,然后到课外去实践。通过背诵小诗、口语交际,让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习、生活、发现并快乐着。
教学目标
1、会认字、代等7个生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地朗读词语、小诗,背诵小诗。
3、与同学交流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4、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自觉保护身边的环境卫生。
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食品的包装或商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与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春天的美景。)小朋友,春天真是百花盛开,美不胜收呀!公园里、路旁边到处鸟语花香,让人留恋忘返。你们看,学习园地中也盛开着鲜花,芳香迷人呢!咦,这是我们班领养的园地月季园,让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二、我会认1
1、(课件呈现:园地中有许多月季花。)这些花一枝上开两朵,更妙的是他们还藏着小秘密呢!请学生点击花,点出字后读一读,有困难的,其他同学帮。
2、四人小组认字,相互帮助学习。
3、请学生当小老师来领读带拼音的字。
4、去掉拼音读一读,说说怎么记这些字。
5、谁在今天的识字中又有新的发现?(说出加一加、减一减方法的奖给一朵小红花。)
6、回忆所认识的字,哪些也可以用加加、减减的办法记。
三、我会认2
1、(课件呈现:教师领养的桃花园,再特写为一枝上开着四朵花。)这四朵花中也藏着秘密,谁来揭开。
2、请学生点击其中的一朵花,出现一个字,读读,再击一下,大花下开出两朵小花,是构成字的两个部分,再读读。将四朵花中的四个字都点出。
3、请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4、谁又有新的发现?(得出合一合方法的奖给红花。)
5、老师用课件出示几朵小花,小花中的字为:女、马、子、口,请学生将两朵小花合为一朵大花(一个字)。
四、展示台
1、请学生拿出课外收集的商品包装或商标。
2、四人小组认读。
3、说说在课外收集商标时又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
4、布置成展板,学生互动认读。
小朋友,你们的努力使我班的月季园又开放出许多鲜花(看课件),我们今天真是收获不小啊!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小朋友通过课外收集商标识字使我们班的月季园开出了许多鲜花(课件展示)。
二、我会读
1、(课件出示102班的杏花园,门口有个小朋友在喊买票进园)102班的同学在卖门票呢,想不想进去看看?
2、点击门票出现我会读中的词,哪个小组的.同学先会读就先进去。要求:
a、小组内每个同学都会读后举手示意。
b、检查读词时,小组内同学一人读一个,组内同学不得提醒。
3、学生准备,老师巡视。
4、按举手的先后顺序读,其他同学当裁判。
5、请读得又准又快的组介绍自己的经验。
6、学生出题考对方。(如:用词说话、找意思相近的词、找结构相同的词等)对方不知道的我们班同学帮忙。
三、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102班的小朋友当导游引领大家欣赏美景。一棵树上有小鸟在欢唱。)小朋友,你们真能干,看小鸟都在为你们唱赞歌呢!
2、(课件出示:导游小朋友的诗《小鸟》)他请大家帮忙跟小鸟说说。学生自由读。
3、小组内交流一下,我为什么要小鸟轻轻地跳。
4、指名分节朗读。同桌一个读一个配上动作。
5、回放小鸟又跳又叫的画面,请小朋友告诫小鸟。(读背)当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时,让小鸟停下来。
四、练习
1、读读说说:暖和暖暖和和明白欢喜开心
2、课外收集自己喜爱的小诗读读背背。
第三课时
我们身边的垃圾(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知道垃圾的产生不可避免,但可以处理好。
2、在交际过程中,学会倾听老师、同学的讲话,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通过画画等,设想垃圾的处理,懂得从小就该爱护环境。
课前准备:
1、查垃圾的来源。
2、多媒体课件一组。
3、画画、做模型等所需的材料。
教学设计与说明
一、创设情境,揭示话题。
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很不幸的消息:地球爷爷生病了。听,他在痛苦地哼哼呢!(播放地球爷爷呻吟的声音),你们知道是谁惹的祸吗?告诉你们是垃圾。
1、出示班级垃圾桶,猜一猜里面有些什么。
2、揭题:这些垃圾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因此,我们称它们是我们身边的垃圾。(出示)
二、回顾调查,说说由来。
小朋友,你们在调查生活垃圾的事被地球爷爷知道了,他要和你们说话了。(播放地球爷爷的声音:小朋友,你们辛苦了,你们能告诉我垃圾是从哪儿来的吗?)
1、请小朋友分四人小组说说自己调查的结果。
2、小组汇报调查结果。组长汇报时如有遗漏,请组员及时补充。
3、老师展示:老师要大家去调查垃圾是怎么产生的的时候,自己也做了个有心人,你们看这是大街上的垃圾和垃圾的产生。(多媒体课件)出示:大街上,塑料袋、果皮等垃圾;一位老奶奶将一包药渣撒在小区的路上。
4、请小朋友说说在课件中发现了哪些垃圾。
5、将结论告诉地球爷爷:垃圾的出现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让垃圾进入垃圾箱。
三、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地球爷爷的声音:既然在你们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现垃圾,你们又不可能在垃圾中生活、学习,垃圾一定要处理,有什么好办法处理吗?我设立了金点子奖,看看谁能得到这个光荣的奖项。
1、先把老师看到的街上的垃圾处理好。
2、指名说说大街上的垃圾的处理。
3、创设情景,制止乱扔垃圾的行为。(老师扮演课件中的老奶奶,学生制止老奶奶乱扔垃圾的行为。)老师随时表扬注意文明礼貌、讲话得体的学生。
4、自由组合开展出金点子比赛活动。
四、互动交流,语言交际。
垃圾的处理现场发布会开始了。
1、请小组派代表介绍本小组金点子,其他组员随时补充。是画或模型的展示在黑板上。
2、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听仔细,看清楚,等他们介绍完后进行评价或质疑问,。老师随时点拨,指导学生将话讲完整,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
3、请大家评一评哪个小组的点子好。
4、地球爷爷的评价。(地球爷爷的话:小朋友,你们真爱动脑筋,你们找到了我生病的根源,看来你们都能获得金点子奖,祝贺你们。)
五、总结活动,延伸拓展。
1、小朋友真能干,你们帮地球爷爷找到了生病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帮他治病了。可是,我们的想法只有我们一个班级的人知道,想想怎么才能让大家都行动起来?
2、延伸拓展:
a、回家说服家长处理好垃圾。
b、把金点子寄给垃圾中转站的叔叔、阿姨,请他们采纳。
c、把画、模型等做成宣传品,到街道、社区去宣传,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当环境卫士。
3、老师总结:经过小朋友的努力,不久的地球爷爷将又会很有精神,非常美丽了。我们一起来展望地球的将来。(多媒体出现地球上的纯净和美丽,地球爷爷感谢小朋友,与小朋友说再见。)(在和谐、欢快的音乐声中,小朋友离开教室下课。)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三,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2个字。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的颜色,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有关地球的风光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2.师激情导入:多么神奇壮观的地球呀,她还特别爱打扮自己呢。大家想知道,她都喜欢穿哪些颜色的衣服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读题。
4.依题探文,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生字新词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2.读完后请其他同学评议,相机指导“爽”、“置”、“善”和“燥”的读音,提醒同学们注意多音字“薄”在文中的读音。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第二课时
一、读悟重点,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便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找出有关介绍地球不同颜色衣服的重点词句,摘录重点词填表。
蓝色的衣服→海洋湖泊→冬暖夏凉
黄色的衣服→沙漠、半沙漠→热时更热、冷时更冷
最重要的外衣→大气→调节气温、冷热适宜
白色的衣服→冰雪覆盖→降低温度
绿色的衣服→植物、森林→改善气候、适合人类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①读一读,议一议:各种衣服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②研读重点句段、探究拓展: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3.集体交流,梳理归纳。
4.指导朗读,印证理解。
二、品读领悟、升华感情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激情导思,组织学生讨论:地球是万物生灵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使她更加美丽,适合于人类居住,人们正在开展哪些工作?我们应该怎样做?
3.启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表达自己对地球,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4.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作业超市
1.搜集有关地球质量与环境恶化的资料,在全班交流。
2.试着写一篇读后感或号召人类保护地球的倡议书。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任务: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
2。通过鉴赏,整体感知这篇诗歌的内容大意,理解作者对民族生存力的讴歌。
教学安排:1学时
目标实施:
一、读导入:这首诗规模宏大,自始至终,澎湃着火热的激情,诵读时须注意两点:
一是体会蕴藏在诗行里的强烈的感情,揣摩作者痛苦的悲怆的真切感受;二是注意
每节诗末尾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反复吟唱的深厚意味,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带血的呼喊。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
穆旦,原名查良铮,1918年出生,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至千里之外的边城昆明.1940年毕业后留校。1942年5月毅然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抗战以来他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考验,长沙至昆明的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开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这种见闻和经理引起诗人对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赞美》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礼赞。
三.鉴赏分析全诗
1.第一节:
①第一节诗人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辽阔美丽的大地,走不尽的起伏的山峦,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美丽的河流草原,动听的鸡鸣和狗吠,但这是一片呼啸着干燥的风的荒原土地,低压的暗云下,滚滚东流水唱着单调的歌,表现的是诗人复杂的精神世界。
②诗人描写观察有什么特点?
明确:诗人仿佛站在历史的高度,鸟瞰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用密集的意象群来充分展现眼中所见。
③如何理解“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一句?
明确:点出了时代的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这片土地既爱且怨的感情。诗人对土地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他要拥抱的人民是在耻辱里生活的佝偻者。但“我”是和这土地一起受难呻吟着过来的,对土地充满着爱,而且从这爱的力量中他感受到——个伟大的.史实:“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2.第二节和第三节: ,
①诗人重点写了“他”——一个农夫。如何理解?
明确:这个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惯于隐忍,安于苦难,然而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他毕竟起来了,他放下了“古代的锄头”,走上了抗战的行列。这是觉醒了的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这意味着他们除了忍受饥寒、疲劳外,还要面临流血和死亡。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民啊,所以诗人要“拥抱每一个人”。
3.最后一节;
诗人以两种相互交叉的感情,写了他复杂的内心感受。如何体会这种复杂的内心感受?
明确:“悠久的年代的风”,年复一年吹过“倾圮的屋檐”,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吹过“枯槁的树顶”“荒芜的沼泽”,与“虫鸣”及“乌鸦的声音”相应和。这一切使诗人感到无言的痛苦,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所以“我”并不失望,仍有勇气生存下去。
四.朗读全诗,总结其赏析要点:
1、这首诗歌有广大的包容性,如何理解这种广大的包容性?
明确:这首诗并不想以小见大,而是力图对所见所闻所感作整体的把握,以表现复杂深刻的感情,重要处不吝惜笔墨,敞开思路大胆铺排。尽量写出了中国人民苦难的生存境况。
2.有人说这首诗是民族生命力的讴歌,你怎样理解评价?
明确:全诗尽管流露了低沉悲怆的情调,但贯穿全诗的是一种强烈的爱。作者从“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的身上,看到了时代的闪光,民族的转机。诗人把希望寄托在舍家保国、义无返顾的农夫身上。当战争打破了乡村的安宁,农夫便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一条征战之路。他是单个人,又是一群人的代表,甚至象征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坚定信念。
3、诗歌中的“我”指什么?诗人究竟“赞美”什么?诗歌美一节都以“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有怎样的意味?
明确;指抒情主人公自己。赞中华民族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以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使此声音成为诗歌的主旋律,凝结着诗人对民族生命力的赞美,充满一种鼓舞人心的内在力量。
五.讨论:先对《断章》进行朗读,然后学生自己赏析,讨论这首诗的主题。
教师提示:这首短诗玲珑精巧,是短诗中有悠久生命力的一朵小花。作者用常见物、眼前景创造了象征性的画面,为读者想象留下开阔的空间。有人认为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装饰”二字上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写字训练。要求把字写端正,匀称,写正确。
2、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帮助学生正确地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讲读成语。积累语言,积累文化。
4、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能根据词语选择字义的能力。
5、阅读成语故事《一字之师》。目的是增加阅读量,扩大语言和文化知识。
6、口语交际练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7、习作:记叙生活中的“第一次······”。
教学难点:查字典练习,写字练习,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4课时。(包括习作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写字。
1、师指导写以下几个字:
幽:竖要写田格的中线上,而且最高最长。
臂:月字要写得扁一些宽一些。
皆:第一笔是横。不要丢一撇。
2让学生写一写。
3、看看“庐,曛,畏,寇,稻”这几个字写时应注意什么?
4、自己写一写。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
二、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
1、自己修改。
2、全班交流。
3、师: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应用。(以、已,在再,由、尤,)特别是(一、异)要从意义上区分。
三、积累成语。
1、读一读,讲一讲。自读自讲。
2、集体交流。要说出成语的本意和比喻意。例如:落花流水:形容春景衰败,用来比喻惨败、狼狈不堪。
3、把成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四、查字典。
1、读题。
2、独立填写表格,自己确定部首、笔画、选择义项。
3、集体交流,订正。(“累”查“田”部,再查6画,应选1。“屏”,尸,6,2。“洽”,“氵”,6,1、)
4、师:选择义项,要据词订义;要符合词所在的语言环境。
第二课时
一、阅读成语故事,按要求去做。
1、独立阅读故事,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自学。
2、读故事,说说故事的主要意思。
(1)两个同学互读。
(2)集体交流读。
(3)说说故事的主要意思。(谁称谁为师?因为什么称郑谷为“一字师”?结果怎样?)
(4)师:齐己写了一首《早梅》诗,请郑谷看。郑谷告诉齐己“数枝”不“一枝”更好。齐己接受了郑谷的意见,并且称郑谷为“一字师”。
3、谈谈自己学习这文章的感受。你认为齐己和郑谷是怎样的人?
二、背诵《早梅》
1、师指。
2、同学之间互读。
3、指名读。
4、自由练习背。
5、竞赛背。
6、集体背诵。
三、学习补充资料《推敲》
四、作业:抄写《早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优秀教案02-04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高效教案04-21
语文《绝招》教案06-02
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