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1
目标:
1、提高幼儿对奥运知识的求知兴趣,在了解奥运比赛项目的过程中激发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2、发展幼儿绘画能力,能够大胆独立的进行添画与涂色活动。
比赛形式与要求:
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确定幼儿绘画内容为:教师提供动态福娃的底板,由幼儿根据福娃造型选择相应的色彩,然后进行自主添画。
比赛时间和地点:
14周周五上午9:30开始进行,到10:45结束。方法为:每班一位教师错班参与,大班对小班。
评比标准:
1、能够进行添画。
2、表现具有童趣,涂色 均匀,能大胆使用各种颜色,搭配合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各班再次组织幼儿讨论奥运,了解奥运知识,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
2、画有奥运福娃轮廓的底板每位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发放绘有福娃动态的底板。
二、教师讲解作画要求:
1、幼儿根据福娃形象为福娃图上相应的色彩。
2、幼儿根据自身知识经验进行大胆添画。
3、幼儿在规定时间60分钟完成。
三、幼儿进行绘画,教师换班进行组织与指导。
四、评奖活动。
设全园性质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活动小结:
结合绘画的迎奥运活动,在期待已久的目光中展开。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准备家长和孩子们已经摩拳擦掌了。本次绘画活动不仅为了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更主要的也让家长参与到绘画的指导中来,同时与孩子一起走进奥运。但是绘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练习与平实的.积累。在活动开始是我们就下发了倡议书,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从活动中来看,每一位孩子都在家进行了一定的练习,所以在绘画比赛中虽然是小班的幼儿也没有一名幼儿不参与。孩子们专心致志,十分投入。不仅帮助福娃船队了自己的衣服还能够根据福娃的运动项目天花草地、大树、水、鱼等背景,十分有趣。虽然评奖结果出来后,有些参差不齐,但是整体水平上都在提高,活动圆满成功!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掌握故事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发展,感受遇到困难时获得帮助和关爱的情感。
2.学习故事片中的对话语言"别哭,别怕,我们来了""我再也不怕天黑了"。
3.愿意做个勇敢的孩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鸟、星星、月亮、萤火虫等头饰活动过程:
一、展示多媒体图片(小鸟),师生谈话,引出故事。
有只小鸟在树林里迷路了,天黑了,它找不到回家的路,伤心地哭着,好想妈妈呀!你们愿意帮助它回家吗?怎么帮助它呢?还有许多动物都愿意帮助小鸟,让我们听听有谁来帮助小鸟,是怎么帮助小鸟的'。
二、欣赏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及情节发展。
谁帮助了小鸟?它是怎样帮助的呢?
2.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讲述故事。
小星星(月亮奶奶)听到小鸟的哭声,是怎么说的?
小鸟找到了妈妈,对妈妈怎么说的呢?
三、完整欣赏故事,感受作品中美好的情感。
1.教师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故事。
2.师生共同欣赏配乐故事录音。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3
【活动意图】
绳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绳子的可塑性大,是幼儿非常喜爱的玩具,利用玩绳子来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易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本次活动的重点旨在发展小班幼儿走、跑、跳、平衡和投掷等基本动作技能,难点则是引导幼儿探索出绳子的多种玩法,激发幼儿对玩绳的兴趣,并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绳子的几种玩法,练习走、跑、跳、爬和投掷等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灵活性、协调性。
2、能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并与同伴交流。
3、在玩绳子的活动中,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过绳子的经验。
物质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布条绳(用废旧布条编的长50~60cm绳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行热身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创设小老鼠出来玩跑跑跳跳的情境,幼儿通过活动身体的各部位,活动身体进行热身,为游戏的进行做好充分准备。
二、玩绳子,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并大胆交流绳子的不同玩法。
1、通过揪小老鼠尾巴的`情景,引出绳子。
2、师:小老鼠太调皮了,小猫咪要抓住它长长的尾巴,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老鼠的尾巴像什么吗?
小结:小老鼠的尾巴又细又长,像一根长长的绳子。
3、老师将绳子塞进裤腰,并学小老鼠跑跳,请5个幼儿当小猫咪,过走、跑、跳多种形式来揪绳子,谁的绳子最多,谁就获胜。
4、幼儿自由玩绳子,老师观察幼儿玩绳子时的情况,引导幼儿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
师: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用绳子一样长长的尾巴玩什么游戏?怎么玩?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你的伙伴一起玩,看谁的玩法有趣。
小结:可以互揪尾巴,你揪我的尾巴,我揪你的尾巴,还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谁揪的尾巴多就获胜;小朋友可以拿起绳子甩一甩,上甩甩,下甩甩,左甩甩,右甩甩,但不要甩到你的邻居;还可以玩钻山洞,两个小朋友牵起绳子的各一端,小朋友从底下钻进去了,可以将绳子高度降低,使难度增大,其他小朋友匍匐爬进去;还可以将绳子打结缠绕成球形,进行投球比赛等等。
三、进行小老鼠的长尾巴的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练习走、跑、跳、爬和投掷等基本动作。
将幼儿分散开3至4组,每一组进行一种绳子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根据幼儿游戏情况,教师及时指导,体验利用绳子进行各种活动并完成任务的乐趣,勇于挑战自我。
师:现在小老鼠要和自己长长的尾巴玩游戏啦,每一个小朋友拿一个绳子动起来吧。
四、创设开火车的情境,引导幼儿放松身体,结束活动,感受游戏乐趣。
播放开火车的音乐,引导幼儿用绳子做小火车,幼儿排成长队开火车,随音乐放松身体,进教室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绳子游戏,增进亲子感情;再探索创新绳子的其他有趣玩法。
活动评析:
游戏是孩子的最爱,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很需要步骤,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是《大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让幼儿能体验一物多玩的无限乐趣。整个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灵活的,鼓励幼儿一物多思,一物多变,不断开拓幼儿思路,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一物多玩让运动无限精彩,让游戏无限快乐!
教学反思:
绳子是幼儿喜欢而熟悉的东西,绳子的多变性为幼儿发展认知能力提供了多种机会。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触摸,亲身感知了不同材料的绳子的特性,并了解了各类绳子的不同用途。通过运用绳子的两两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了长短、粗细是相对而言的。在游戏活动中,准备各种各样的绳类材料,使幼儿自由选择,发展多方面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对绳类活动的兴趣。
小百科:绳子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溯到数万年前。在人类开始有最简单的工具的时候,他们便会用草或细小的树枝绞合搓捻成绳子了。人们用它捆野兽、缚牢茅草屋、做腰带系住草裙……再后,出现了结绳记事,用绳子结出大小的疙瘩记录事件。那是文字诞生前,人们的记事方法。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随意把纸撕成大小不同的碎片。
2、享受撕纸活动带来的快乐。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已经学会唱《小雪花》;音乐:小雪花
2、人手一份:白纸、手工纸、盒子、粘有透明胶布的纸团(用于滚雪球)
3、flash下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冬爷爷给我们送来了礼物,看看是什么礼物?
观看flash下雪。引导幼儿说说雪花是什么样子的?(雪花是白白的、小小的,一片一片的雪花从天上飘下来了)告诉冬爷爷你们怕冷吗?(冬爷爷我们不怕冷。)
2、讲解撕纸的要领。
今天我们就来撕雪花。请幼儿把双手举起来,跟随老师的儿歌做动作:大拇指爸爸,食指妈妈来帮忙,撕出小小雪花。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5
一、 教学目标:
1、教育幼儿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
2、斑马线给人们带来安全。
3、不走斑马线会肇成事故的危险性。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二、 教学准备:
斑马线的图片、事例1"2个
三、 教学过程:
(一)老师拿出斑马线图片供幼儿认识。
提问;1、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它用来干什么的呢?
3、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到斑马线!
(二) 教师讲解斑马线给人带来的重要性。
提问:1、有了斑马线会怎么样呢?
2、如果没有斑马线的话马路上的人又会怎么样呢?
(三)总结以上所说的事,进行反思。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我通过讲故事《过马路请走斑马线》并让幼儿回答问题,使幼儿认识了斑马线,明白了斑马线对行人安全的重要,让幼儿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童谣内容,并能熟练地进行朗诵童谣。
2、通过游戏形式巩固童谣内容,让幼儿体会童谣的节奏、韵律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学念童谣,能熟练地进行朗诵。
2、能根据童谣情景进行相应的游戏。
【活动准备】
童谣图谱一份,小猫、老鼠头饰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学念童谣。
1、师:“吱吱吱,吱吱吱”是谁来了呀?(出示老鼠图片)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啊?(模仿老鼠走路)
2、今天小老鼠带来了一首有趣的童谣,童谣的名字就叫《小老鼠》,我们来听一听。
二、回忆童谣,出示图谱。
1、倾听童谣,记忆童谣内容。师:童谣中,你听到了什么?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图谱。
3、你听了这首童谣后,感觉怎么样?
三、童谣游戏,提高兴趣。
1、请幼儿集体扮作小老鼠去偷油吃,一幼儿扮作花猫躲在家里,小老鼠边念童谣边向灯台走去偷油,当念到最后一句时,老鼠迅速跑回家不被猫抓住。游戏2—3次。
2、提高游戏难度:设置障碍,讲解游戏规则。
师:油被偷走了,花猫很生气,它呀还设置了障碍,我们怎么样才能过去呢?
3、先请个别幼儿尝试,其余幼儿同他一起念童谣。再集体尝试。
四、结束活动。
师:游戏真好玩,孩子们,让我们把这个好玩的游戏,有趣的童谣去教给我们的好朋友吧。
附童谣
小老鼠,上灯台;
举着喇叭,叫起来。
吹灭了灯,蹬翻了台;
称王称霸好自在。
摇头又摆尾,
喝油又吃菜;
吹吹打打正高兴,
一只花猫扑过来。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7
设计意图:
菠萝学名凤梨,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菠萝树上。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和爱吃的一种水果。在孩子们的眼里,菠萝是一种特殊的水果――它的果实总和密密的叶子连在一起、它的表皮特别的粗糙、吃到它的果实有点困难……为了和孩子们一起全面的了解菠萝,我们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依靠感官的观察、了解正确的削菠萝方法等活动过程,幼儿在猜猜、玩玩、看看、吃吃中充分感知菠萝的'特性,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观察探究能力,提高幼儿了的感知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认识菠萝的特性。
2、在观察、交流中,了解削菠萝的正确方法。
3、幼儿在活中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菠萝,一份削好的菠萝。
2、菠萝拼图四张,观察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回忆感知菠萝的特征
1、 猜谜
师:“今天我们小六班来了一位水果客人,想知道它是谁?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谜,发现这种水果是菠萝。
2、 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猜出它是菠萝的?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我们发现菠萝
二、玩菠萝,感知菠萝外部特征。
3、 玩菠萝
幼儿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充分探索菠萝的特征。
4、 讲菠萝
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字卡。
(菠萝的皮很粗糙,摸上去有刺,叶子上有刺,叶边有锯齿,硬等)
5、 削菠萝
菠萝为什么又重又硬?它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猜测。)
请出水果超市的叔叔,当场示范削菠萝――观察第一步:去表皮,第二步:去疙瘩。
在看削菠萝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因为菠萝表皮又厚又硬,凹凸不平,所以要用特殊的工具来削。
三、吃菠萝,品尝菠萝果实的味道。
1、泡菠萝
师问:菠萝削好了,我们可以吃了吗?
为什么切好后菠萝必须经盐水浸泡才能吃?
2、吃菠萝
幼儿品尝,讲出味道酸酸的,甜甜的。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男孩,女孩的性别特征,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2、体会两种性别各有优势是平等的,应该互相欣赏和帮助。
3、让幼儿识别自己的性别,进一步认识自我,发挥自我意识。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了解男孩,女孩的性别特征,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2、难点:体会两种性别各有优势是平等的,应该互相欣赏和帮助。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入小朋友们,在今天的社会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小客人,他们是红红和冬冬,(出示两张人物图片)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吧!
二、看一看,说一说
1、小朋友们注意看,他们两个长得怎么样?说说他们的特点。
2、找找他们两个的不同点,引导幼儿从头发、服饰等方面找不同。
3、说说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
4、老师总结男孩与女孩的不同。
5、你是男孩还是女孩?(要求幼儿用完整话回答)6、说一说班里谁是男孩?谁是女孩?
7、家里谁是男的'?谁是女的?
8、游戏:按要求做动作所用男孩起立,所有女孩举手;所月女孩弯腰,所有男孩踢腿等
三、评一评,说一说
1、男孩子有什么优点?指男孩说一说。
2、女孩子有什么优点?指女孩说一说。
3、男孩眼中的女孩:请男孩子评价一下女孩的优点。
4、女孩眼中的男孩:请女孩子评价一下男孩的优点。
5、师小结:男孩:力气更大,跑步更快,勇敢等。
女孩:做事认真,摆放物品有序等。
四、辨一辨,说一说:
在日常生活中你作为男孩或者女孩,如果发现对方遇到困难,应该怎样做呢?
1、出示几张图片,请幼儿观察。
2、幼儿判断后回答哪是对,哪是错。
3、教师小结: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互相帮助,要学会尊重对方(板书)
4、游戏:男孩为一组,女孩为一组,男女一一对应,手拉手完成《开火车》这首歌。
五、全课总结:
在这节社会课上,孩子们的表现都是精彩的,都是让人满意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孩子们能互帮互助,做个好孩子。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9
设计思路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要求是激发研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在对事物的探究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发展形象思维,而且能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进入四月,幼儿园开展了“春天”的主题活动,通过春天里的小草、小花和小动物,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一天,幼儿无意中发现自然角里的红薯发芽了,他们表现得饶有兴趣。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我们设计了学习活动“有趣的豆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闻、比、剥等方法,帮助幼儿积累对各种豆子的感性认识,并在品尝豆子做成的食物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喜爱吃豆子的情感。
2.与父母共同种植豆子,做好观察记录,了解豆子的发芽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准备黄豆、赤豆、绿豆、黑豆、蚕豆等各种豆子。
2.新鲜未剥壳的蚕豆、豌豆;豆类食物:煮毛豆,赤豆粥,豆浆,炒蚕豆等。
3.种子和花盆。
活动过程
一、展示豆子
1.展示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来的各种豆子。
(黄豆、赤豆、绿豆、黑豆、蚕豆等各种豆子)
2.介绍各种豆子的名称。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豆子吗?
二、观察比较各种豆子
1.比较豆子的颜色。
(1)你们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豆子?
(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黑色的)
(2)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黄豆、赤豆、绿豆、黑豆……)
(3)小结:豆子有不同的颜色和名字:黄色的豆子叫黄豆,红色的豆子叫赤豆,绿色的豆子叫绿豆,黑色的豆子叫黑豆。
2.比较豆子的大小。
(1)这些豆子一样大吗?
(2)摸一摸、比一比,哪种豆子最大,哪种豆子最小?
(3)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手摸了摸,又把这些豆子放在一起比了比,大家都发现这些豆子中黑豆最大,绿豆最小。
三、认识新鲜的蚕豆和豌豆
1.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2.教师出示刚剥出来的蚕豆和豌豆。
3.你们知道豆子藏在哪里吗?(里面)
4.谁来试试把豆子找出来?
5.请个别幼儿尝试剥豆。
6.大家一起来试试,把蚕豆和豌豆的“房子”剥开来,豆子就出来了。
7.全体幼儿剥豆子。
8.两个房子里面的豆子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幼:不一样。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一个圆圆的,一个扁扁的。
师:大大的、扁扁的叫蚕豆,小小的、圆圆的叫豌豆。
9.闻闻这些豆子有没有味道啊?
幼:刚剥出来的豆子香香的。
师:对呀,刚剥出来的豆子有股清香味,新鲜的豆子也很有营养呢。
四、介绍和品尝豆子做成的食物
1.请幼儿说说自己吃过哪些豆子。
师:你们吃过豆子吗?吃过哪些豆子?
2.介绍豆子做成的食物。
(展示用豆子做成的食物)
(1)我们来看看,这些你们都吃过吗?你吃过哪些?
(毛豆、赤豆粥、黄豆汤、绿豆汤……)
(2)这杯白白的,像饮料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呀?
(豆浆)
(3)你们知道豆浆是用什么做的吗?
师:豆浆也是用豆子做成的,黄豆、黑豆等都可以做豆浆。
3.幼儿品尝好吃的豆类食物。
(炒蚕豆、煮豌豆、爆黄豆、青豆蛋糕、豌豆泥、豆瓣酥……)
一边品尝一边鼓励幼儿说出吃到了什么豆子。
五、延伸活动
1.观看门卫老伯伯种豆子。
幼儿园门卫老伯伯带来了一些(黄豆)种子,幼儿和教师一起观察门卫老伯伯将(黄豆)种子播种在花园里。
2.幼儿和家长一起种豆子。
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成长记录”(可以用贴照片、绘画、文字记录等多种方式)。
3.召开“成长记录”展览会。
把“成长记录”带到幼儿园进行交流,并做成展板,供大家分享。
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从幼儿兴趣出发,对小班幼儿的“生成”内容进行探究
“有趣的豆宝宝”活动是在“春天”的主题背景下展开的。春天正是万物复苏、播种庄稼的季节,幼儿也带来了很多美丽、多姿的植物宝宝,教室里的植物角越来越丰富。一天早晨,为植物宝宝浇水的幼儿发现了一个露出一点点的红薯芽,幼儿非常兴奋,有的长时间地静静观察,有的互相转告……大家对此非常感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我们及时设计了本次学习活动“有趣的豆宝宝”。
活动设计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挑战性,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
结合小班幼儿发展手部小肌肉的目标和要求,我们通过认一认、闻一闻、比一比等各种感知觉让幼儿全面认识各种豆子。我们还增加新鲜的蚕豆、豌豆请幼儿剥豆,让幼儿体验豆子的各种特点,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在集体活动后,我们又在延伸活动中让幼儿观察门卫老伯伯种豆子,以及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种豆子,再次挑战了幼儿对豆子特征的观察,并引发幼儿种植豆子的兴趣,为他们的继续探索提供了空间。
亲子互动,共同承担教育任务、分享活动的快乐
从幼儿带豆子到幼儿园→观察豆子→剥豆子→品尝豆子,“有趣的豆宝宝”活动在教室里开展得有声有色,为了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豆子,观察豆子的播种和生长过程,我们别具匠心地请幼儿种豆子。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并且与家长一起进行种植,能在家长的指导下仔细地观察,所以决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种豆子。家长们十分配合,参与度很高,对于教师发放的“成长记录”,很多家长都认真地以多种形式进行记录,有的用照片加文字说明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有的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仔细看这些记录的内容,可以体验和感受到在这一过程中亲子互动的成功。这样的方式,不但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了解,而且还让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分享与幼儿一起学习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设计――有趣的糖宝宝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
2.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乐于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
3.知道多吃糖损坏牙齿。
活动准备:
各式糖果、干净的湿毛巾若干、幼儿洗净小手、娃娃家背景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区分品种
1.带领幼儿加入娃娃家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去娃娃家做客好吗?
你们看他们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2.师:在这些盆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糖,我们一起把一样的糖拣出来放在一起好吗?(幼儿操作)
二、亲身体验 感知特征
请幼儿找一个喜欢的糖宝宝做好朋友。
提问:
1.你的糖宝宝穿了一件什么样的衣服?
2.请你们轻轻地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老师小结:糖宝宝的衣服是五颜六色的,不一样的。糖宝宝有硬的,软的。
3.剥糖,品尝味道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尝一尝糖宝宝是什么味道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老师和幼儿边尝试边交流)
老师小结:糖宝宝有各种各样味道的。
4.教育幼儿多吃糖损坏牙齿,不宜多吃。
三、延伸活动 感知乐趣
1.品尝跳跳糖
师:娃娃家还为我们准备一样很有趣的糖,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吃在嘴巴里面将会怎么样?(跳)
2.师:小朋友,你们在家里面还吃过哪些有趣的糖?以后我们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好吗?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有趣的糖宝宝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圆形宝宝
活动背景
汽车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玩具。可有一天,汽车的轮子掉了,汽车再也动不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于是我与他们共同收集了许多生活中有关圆形的东西,并把它们作为部分数学操作材料,将教学目标和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大胆尝试让幼儿积极地与操作材料互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看、玩有关圆形的物品,初步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及操作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圆形积木、纽扣、薯片罐、八宝粥罐、圆形棋子等,每个面上都粘有一个圆形。
2.课件一个(春姑娘送礼物的画面,许多圆形宝宝滚动的画面,由圆形组合成的花、太阳、小鸡、鸟、钟等画面)。
3.用硬纸板做的斜坡8个,牙签,中心有小孔的圆片,有轴的长方形积木,轮子等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课件导入,引起兴趣。
师:“看,谁来了?”(出示春姑娘送礼物的课件)
幼:“春姑娘。”
2.自由玩一玩有关圆形的东西,初步感知圆形。(出示礼物箱)
师:“春天来了,春姑娘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礼物?再玩一玩。玩的时候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
(把“礼物”发给幼儿后自由玩)
师:“有些什么礼物呢?”
幼:薯片。
师:薯片罐长的什么样?
幼:圆圆的。
师:“还有什么礼物呢?”
幼:八宝粥。
师:八宝粥罐长的什么样?
幼:圆圆的。
师:“还有什么礼物呢?”
幼:纽扣、积木。
师:那它们长得什么样?
幼:纽扣、积木都是圆圆的。
师小结:原来春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里都藏着一个圆形宝宝(出示课件)。它长得圆圆的,滚来滚去非常好玩。
师:“我们赶快把藏在礼物里的圆形宝宝找出来吧。找到后可以和圆形宝宝手拉手做好朋友。”
幼儿找出粘在礼物上的圆形,撕下后粘贴在自己的衣服上。
(评析:大胆尝试让幼儿积极地与操作材料互动,引导幼儿自由地看看、摸摸、玩玩、找找、贴贴,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气氛,为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创造了条件。)
3.尝试在图上找出与圆形相似的实物的某一部分。
师:“调皮的圆形宝宝们滚呀滚。怎么不见了,到哪里去了呢?”(出示许多圆形宝宝滚动的课件。)
师:“原来调皮的圆形宝宝们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来把它们找出来好吗?可以先和好朋友找一找,说一说。”
幼儿自由讲述圆形宝宝藏在哪里了。
师:“圆形宝宝藏在哪里呢?谁来告诉大家?”
幼A:圆形宝宝藏在太阳里。
幼B:藏在花里。
幼C:藏在小鸡的身体里。……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灵,看圆形宝宝还藏在哪里了?”(出示圆片和轮子)
(评析:通过电教手段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幼儿在宽松的“捉迷藏游戏”氛围里自由地与同伴交流,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其大胆发言的信心。)
4.分组尝试制作有趣的小轮子及汽车,在斜坡上滚动,进一步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体验活动的乐趣。
“调皮的圆形宝宝还藏在圆片和轮子里,它们还想手拉手到斜坡上玩一玩。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它们,好吗?”
幼儿自选材料制作,有的幼儿把两个中心有小孔的圆片用牙签接起来变成一对小车轮,还有的幼儿把带轴的长方形积木装上4个小车轮,就成了一辆小汽车等。然后孩子们尝试着让它们从斜坡上往下滚动。
(评析:在做做玩玩中,气氛显得更加轻松、自由,幼儿的操作兴趣高涨,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调动,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活动延伸
1.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宝宝变的?
2.给圆形娃娃涂色。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以数学教育生活化为主导思想,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作为部分数学操作材料,大胆尝试让幼儿积极地与操作材料互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2.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从第一环节引导幼儿有意识地看、玩各种有关圆形的物品,到第二环节尝试找出与圆形相似的实物的某一部分,到第三环节尝试制作有趣的小车轮及汽车在斜坡上滚动,进一步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3.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教育环境。如为幼儿提供了四种不同的制作小车轮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任意选择。这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幼儿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活动中,教师能灵活运用观察、讨论、提问、幼儿尝试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总之,只要在活动中本着“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幼儿就一定会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小班学习活动:请你猜猜他是谁
设计思路:
“请你猜猜他是谁”是“好朋友”主题背景下生成的活动。
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后他们的交往范围逐渐扩大,已会表达对教师的亲近和与教师交往的愿望,开始认同、接纳同伴。
本活动的价值一:让幼儿参与层层递进的活动环节——猜猜熟悉的老师→猜猜身边的同伴→猜猜新朋友(客人老师),在愉快地和同伴一起讲讲、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幼儿园大家庭,并愿意对周围人表示亲近与友好,体验共处的快乐。价值二:让幼儿辨认其他人的声音、辨别其他人的外貌特征,分析同伴的本领以此来猜猜教师和同伴,挑战幼儿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记忆能力,让幼儿愉快地学习。
活动目标:
1.猜猜同伴和教师,喜欢和大家一起看看、讲讲。
2.愿意对熟悉的人表示亲近与友好。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照片若干(用PPT呈现)、电视机、音乐等。
2.经验准备:幼儿已共同生活1~2个月,同伴之间逐渐熟悉。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猜教师——亲近教师
1.听听声音,猜猜她是谁(三位教师分别戴着头饰,让幼儿听声音猜猜是谁)?
师:请你猜猜我是谁?
幼儿:是刘老师。
2.鼓励幼儿找到喜欢的教师抱一抱。
教师小结:仔细用耳朵听声音也能知道是谁来了。
二、看照.片猜同伴——亲近同伴
1.看面部特征猜同伴。
(出示一张幼儿侧面照片)猜猜他是谁?
幼儿:是大乐乐!
师:哪里很像大乐乐?
幼儿:头大大的,有蓝色的皮肤。
师:哪里有蓝色的皮肤,能不能上来指给大家看呀?我们的乐乐有蓝皮肤吗?这是胎记呀,原来这让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乐乐了。
2.看本领猜同伴。
(1)(出示幼儿跳舞的照片)这是哪里?她在干吗?能看出她是弟弟还是妹妹?为什么?
幼儿:在小舞台上;她在跳舞;她是个妹妹,因为她有长辫子。
师:这个妹妹是瘦瘦的还是胖胖的?
幼儿:瘦瘦的。
师:我们班瘦瘦的、长辫子的妹妹是谁呢?
幼儿:佳佳、小乐乐、婷婷。
师:你们觉得这张照片上是谁?
幼儿:是婷婷,因为照片上孩子的头发和她的头发一样(当天特意让某个孩子梳和照片上孩子一样的发型)。
(2)看照片,验证是佳佳。
教师小结:原来找朋友不能光看发型,除了要看清样子,更要看清朋友的脸。
3.看照片记同伴。
(1)(出示幼儿排队喝水的照片)他们在干什么?一共有几个人(数一数)?
幼儿:排队喝水。有四个人(点数)。
师:你们能看出有几个弟弟?几个妹妹?
幼儿:2个弟弟、2个妹妹。
(2)你能认出他是谁吗?
幼儿:是添添。
师:哪里有添添,他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幼儿:穿白色的衣服。
师:是这个吗(指最后一个)?
幼儿:不对,不对,是排在第一个的。
师:你们怎么一看就知道?
幼儿:因为添添个子小小的。
幼儿:因为汉妤胖胖的。
幼儿:因为大毛毛个子高高的。
幼儿:因为非非就是这个头发(发型)。
以照片上同伴着装的颜色和同伴特征引导幼儿辨认。
(3)幼儿排队验证。
三、猜客人老师——招呼新朋友
1.出示客人老师的照片,鼓励幼儿在现场找到客人老师(幼儿找到客人老师后和客人老师拥抱一下)。
2.鼓励幼儿大胆与客人老师打招呼、交流。
3.与客人老师留影。
四、延伸活动:猜猜我的好朋友
根据照片上同伴的不同方位进行一一对应的摆放。
活动反思:
活动中提问是否有针对性,对目标的达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看了第一张照片后猜想是大乐乐,教师就接着问:“哪里很像大乐乐?”而没有问“为什么你说是大乐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要尽量少问究因性问题,提问中我还用了一个“像”字帮助幼儿来表达,这对他们经验的提升和表述都很有帮助。当第二张照片出现,需要按形体辨认时,幼儿有些困难,我用了一连串的追问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如“这个是弟弟还是妹妹?这个妹妹是瘦瘦的还是胖胖的?”运用排除法引导幼儿缩小辨认范围,这也是辨析的一种方法,而且易于幼儿掌握。出示第三张照片后,我预设了开放性的问题,“你能认出他是谁吗?”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教师有意“出错”,在追问中激励幼儿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述,将颜色、数序等多种元素相融。不同的环节中用不同的方式提问,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活动中,第一个环节是:听声音猜教师,从声音切入猜熟悉的人很适合,如果蒙上眼睛让幼儿用耳朵倾听后来猜,可能效果会更好,也有助于注意力的培养。在看本领猜同伴时如果考虑将照片以背面形式出现,效果也许更好,能增加猜的情趣,但照片中人物的形体特征要明显,要便于小班幼儿观察。
幼儿园小班学习活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设计思路:
这个活动源于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故事的情节简单有趣,说的是高高的树上长着红红的苹果,鼠小弟好想吃,他希望自己像鸟儿一样能飞,像猴子一样会爬树,像大象一样有长长的鼻子……这样它就能够吃到苹果。可是鼠小弟没有本领,看着树上的苹果越来越少,鼠小弟有点着急,就在这时候海狮来了,虽然海狮没有其他动物那样的本领,可它会顶球,最后,海狮利用它的这个绝活把鼠小弟顶到了树上,它们合作摘到了苹果。这样的结尾出人意料,又令人愉快。幼儿从中可以认识各种动物和它们独特的本领、学数数、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激发想象力、体会合作与分享……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寓教于乐,非常适合幼儿阅读。
结合小班“好朋友”的主题,我选择了这个绘本故事,以故事为原型设计了集体活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考虑到幼儿的经验水平和教育的正面引导作用,结合目标的定位我对故事情节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修改:让更多的动物表示愿意帮助鼠小弟,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这样的调整是为了更加符合集体活动目标达成的需要,有利于幼儿体验小伙伴互相帮助的乐趣。
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观察特点,我舍弃了原先绘本素描形式的画面,采用彩色的背景与形象进行课件的制作。同时,借助多媒体动画来展示鼠小弟的动态一“拉长自己的鼻子”“伸长自己的脖子”“使劲儿往上跳”,帮助幼儿理解角色动作的含义,依据自己的观察来猜测鼠小弟在学哪个动物,在看看、想想、猜猜的过程中理解含义,体会乐趣。
动态多媒体对幼儿来说很有吸引力:可爱的动物形象、有趣的动作姿态……这些都能够帮助幼儿投入其中进行学习。活动尾声部分我设计了结合多媒体的演示,由教师接住画面中“苹果”的环节,出现实物苹果,出乎幼儿意料,又把幼儿的情绪调动起来,让活动达到高潮。同时,实物“苹果”的出现也有助于活动的尾声部分——“分享”,从“体验互相帮助的乐趣”到“共同分享快乐”,将活动的教育价值进一步延续。
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大家一起猜、一起想、一起学、一起笑,营造着快快乐乐的氛围,围绕着问题情景幼儿能够有机会说、愿意说、喜欢说……活动的趣味性对于小班的幼儿很重要,所以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材料以及活动的过程,都充分考虑到“趣”,“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这一活动的设计正试图让小班的幼儿在“趣”中学。
活动目标:
1.看看、想想、猜猜动物们摘苹果的方法,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感受故事情景的趣味性,体验小伙伴间互相帮助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苹果。
2.经验准备:幼儿对于一些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和本领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介绍鼠小弟。
2.鼠小弟看到远远的树林里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树上结满了红红的苹果,苹果散发出一阵阵的香气,鼠小弟望着树上红红的苹果。
(1)鼠小弟会怎么想(观察图片并讲述:鼠小弟想吃苹果)?
(2)你们吃过苹果吗?吃上去是什么味道的呀(苹果又香又甜)?
(3)你觉得鼠小弟能摘到苹果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鼠小弟太小了,苹果树又高又大,它可能摘不到树上的苹果。
二、展开
1.小鸟、小猴来摘苹果。
鼠小弟正在努力想办法的时候,有小动物来摘苹果了。
(1)看看是谁来了?它们能够摘到苹果吗?它们会怎么摘苹果?
(2)看到小鸟和小猴摘到了苹果,鼠小弟是怎么想的(观察图片并讲述)?
教师小结:鼠小弟想“要是我也有翅膀,那该有多好呀!”“要是我也会爬树,那该有多好呀!”“我也想要有摘苹果的本领。”可是,鼠小弟没有翅膀,也不会爬树,还是摘不到苹果。
2.猜猜谁又来摘苹果了?
又有动物来摘苹果了,会是谁呢?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鼠小弟正在学这些动物的样子,看看它们是谁,和好朋友一起说一说。
(出示动态图片,幼儿和同伴一起看看猜猜。)
3.集中交流
(1)鼠小弟是在学谁的样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大象、长颈鹿、袋鼠它们会怎样摘苹果?
学学这些动物摘苹果的样子。
教师小结:大象、长颈鹿、袋鼠都摘到了苹果。可是鼠小弟没有长长的鼻子,也没有长长的脖子,更跳不到袋鼠那么高,还是摘不到苹果。
4.鼠小弟摘苹果
树上的苹果越来越少了,鼠小弟真着急!急得哇哇大哭起来。它这一哭,朋友们都围了上来,朋友们问:“鼠小弟,你怎么啦?”鼠小弟说:“我想吃树上的苹果,可是我摘不到。"
(1)朋友们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2)朋友们有什么办法能让鼠小弟摘到苹果呢?
(幼儿自由表达和想象各种可能。)
(教师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词汇的运用等。)
(3)海狮也想来帮忙,用什么方法才能让鼠小弟自己摘到树上的苹果呢(多媒体演示)?
(4)鼠小弟为什么要给海狮一个苹果?
教师小结:原来动物们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鼠小弟,把鼠小弟送上了高高的苹果树,鼠小弟终于摘到了苹果!鼠小弟没有忘了感谢朋友的帮助,它们你帮我,我帮你,都吃到了苹果。
三、分享
好吃的苹果大家分享。
苹果真好吃!你们想吃吗?鼠小弟也想到我们这些好朋友了,看它在摘苹果呢,一起来数数。
苹果装进篮子里,鼠小弟给我们送苹果来喽!
(利用多媒体调动气氛,让多媒体中的一篮苹果“变”成实物,出现在幼儿面前。)
四、延伸活动
和好朋友一起吃苹果。一篮苹果只有5个,大家一起吃,一人一个不够分,怎么办呢(可以把苹果切开来分着吃)?
建议:可以在吃点心的时间切开苹果,让幼儿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
活动反思: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结局出人意料。经过调整和修改的故事情节,更符合小班年段幼儿的经验和理解水平,同时也能够为活动的目标服务。故事情景的展现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它有着传统图片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动态画面的情景中,幼儿的理解更加贴切,帮助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展开思考,在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景中,幼儿愿意说、乐意说、喜欢说。从“鼠小弟”一出场,我和幼儿就一起进入了这有趣的故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一起担心、帮忙、欢呼……整个过程大家“同命运、共呼吸”。活动尾声部分,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我接住画面中的一篮“苹果”,这一情节出乎幼儿的意料,把活动推向了高潮,突显了趣味性。
活动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幼儿说说猴子会怎么摘苹果,大家都说:“猴子会爬上树去摘苹果。”有一个小男孩说:“猴子可以飞上树去摘苹果。”这样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奇特”的回答,这是我预设之外的“突发事件”。几乎所有的幼儿都持反对意见,只有那个小男孩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时我没有想怎么去解决和平息这个“突发事件”,我认为小男孩肯定有自己的理由。经过思考,我理解了他,于是我对他说:“你说的是孙悟空吧!”得到我的肯定后,小男孩使劲地点点头,仿佛在说:“对,就是这个意思,还是老师理解我!”听了我的话,大家这才明白,觉得他的说法也很有道理,“突发事件”就这样被平息了,还发散了大家的思维。面对“突发事件”,我觉得可以先认真听一听,再仔细想一想,倾听和理解幼儿才能有效地回应他们。
幼儿园小班学习活动:听声音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常常喜欢摆弄自己的小手、小脚。拍一拍、踏一踏、跳一跳,这些简单而有规律的身体动作都会发出声音,给幼儿带来惊喜和好奇。本次活动以身体发出的声音为切入点,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发现各种声音,感知游戏活动中声音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建构经验。
活动目标
1.发现、倾听各种声音。
2.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能比较、区别声音的大小。
3.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有关声音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拍拍、听听
1.教师引导幼儿反复用不同的力气拍手,感知拍手时声音的大小。
师:孩子们,伸出小手,拍拍手。用力拍拍手,轻轻拍拍手。
学会说:我用的力气大,拍手的声音大;我用的力气小,拍手的声音小。
2.欣赏课件,感知大雨的声音与小雨的声音,发现其不同。
师:下雨啦!听听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学会说:大雨的声音大,小雨的声音小。
3.让幼儿用力拍手表示大雨声,轻轻拍手表示小雨声。
4.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玩“大雨与小雨”的拍手游戏。
二、小脚发出的声音
1.听课件中播放的声音。说一说小脚发出的声音。
2.小脚发出的走路的声音、跑步的声音、双脚跳的声音,都一样吗?(让幼儿感知不同的运动方式,小脚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3.幼儿自由探索小脚发出的声音。
4.幼儿演示自己的发现。
学会说:走路有声音、跑步有声音、双脚跳有声音……
5.游戏:爸爸走路和宝宝走路。体验两种脚步声的不同。爸爸走路声音大,宝宝走路声音小。
三、倾听声音
1.小手拍一拍、小脚动一动都会发出声音,听一听这是从身体哪个部位发出的声音。(说话声、唱歌声……)
2.听一听每个小朋友的笑声一样吗?(仔细辨听每个幼儿的笑声。)说说哪里不一样?
3.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咳嗽声)什么时候会咳嗽?
身体里发出的声音有时候也是一种信号,听到咳嗽声,爸爸妈妈就知道宝宝不舒服了。
四、辨听声音
1.欣赏故事(课件),听一听故事里有哪些声音?
2.幼儿回忆故事,说一说听到了哪些声音?
附故事:
星期天,爸爸带着宝宝在公园玩,爸爸走在前面“嗵嗵”,宝宝走在后面“踢踏”。宝宝玩得可高兴呢,他还“啦啦啦,啦啦啦……”唱起了歌。啦啦,啦啦啦……”唱起了歌。
忽然,天上飘起了小雨,小雨“淅淅沥沥”,爸爸抱着宝宝往回跑,雨越下越大,“哗啦啦,哗啦啦”。好不容易跑到家门口,爸爸累得直喘气。
下午,宝宝发烧了,爸爸带着宝宝来到医院,打针的时候,宝宝“呜呜……”哭得可伤心了,爸爸为了安慰宝宝,买了一个玩具送给他,宝宝看见玩具“咯咯”地笑了起来。
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爱模仿,认知多通过行动获得的特点,我在设计活动时运用了快乐三部曲:快乐地感知、快乐地发现、快乐地模仿,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效果较好。
教师以幼儿熟悉的声音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并在每一个环节中匹配了相应的小游戏,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感知、发现、模仿各种声音,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
由于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有感性经验,故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幼儿也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且兴趣盎然地探索、发现。可见,教师选择的游戏一定要是幼儿所熟悉的、能亲身感知的,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获得有意义的学习内容。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印章连接拓印的方法,表现越长越大的毛毛虫。
2、鼓励幼儿想象,并大胆表达。
活动准备:
各种材质的印章(固体胶、藕、甜椒等)、各色颜料、盘子、记号笔、抹布、树叶形状的淡绿色纸(贴有毛毛虫头部)人手一张等。自制"会变的毛毛虫"的PPT。一段轻快的音乐。
活动流程: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知毛毛虫的身体是一节一节连接的外形特征。
1、(播放PPT)"春天到了,小花园里的树长出了绿绿嫩嫩的叶子,小草也钻出了泥土,花儿们一朵一朵开放。"
2、"瞧,树上有一片神奇的叶子。叶子上有一个白白的圆圆的东西。它动了起来,原来里面住着一条毛毛虫。"
3、"听!毛毛虫在说话呢!"(播放录音:我好饿呀!)引导幼儿说出喂给毛毛虫吃的食物。
4、"毛毛虫吃下一样红红的东西?猜猜是什么?"(红红的苹果)。"它吃了红红的苹果后,身体长出了一节。"
5、"可是,它还是很饿,又吃下了一样黄黄的东西。"(黄黄的梨)。"接着身体又长出了一节。"
6、"毛毛虫还想吃东西。它又吃了一样紫色的东西(紫色的`葡萄),接着身体又长出了一节。"
7、数数它的身体长出了几节。(3节);那它一共吃了几样东西(3样),是苹果、梨、葡萄。)、
8、小结:毛毛虫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长长的,它吃了各种颜色的水果,身体也变得五颜六色,漂亮极了,它终于长大了。
二、示范演示,探索拓印连接的方法。
1、教师示范用印章表现毛毛虫。
"还有一条毛毛虫,它也想长大。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引导幼儿说出给毛毛虫喂的食物。)
2、"我们先来给它吃红红的苹果。"(拿一个印章,蘸红色颜料。)啊呜,毛毛虫的身体长出了一节。(继续喂食物给毛毛虫吃。)3、"谁愿意给毛毛虫喂食物?你在喂毛毛虫吃东西的时候,别忘了说一句好听的话。(如:毛毛虫,我给你吃黄黄的香蕉。)"
三、大胆表现,体验用不同材质拓印的乐趣。
1、幼儿想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作品展示,欣赏评价。说说:"你的毛毛虫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你的毛毛虫在做什么?"
3、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11
活动设计背景
玩具是每个幼儿都喜欢的物体,它能够使幼儿玩的过程中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使幼儿与其他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建立起友谊。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标记为玩具找家;
2、尝试分类摆放玩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习根据照片标记,将一样的玩具放进贴好照片的玩具筐内。
难点:引导幼儿将玩具放进贴好照片的玩具筐内,体验给玩具分类乐趣。
活动准备
1、 在相应的玩具柜上贴上照片标记,并在玩具筐上贴相应的照片标 记。
2、将玩具散乱地摆在桌上
活动过程
1、 认识篮子上的照片标记,并能找出相匹配的玩具
今天几个小玩具筐子都很不开心,因为玩具筐里的玩具宝宝都不见了。你们愿不愿意帮助玩具筐子们找到他们的玩具宝宝啊。
教师出示照片,幼儿观察,每张照片请一个小朋友在玩具堆里找到一个相匹配的玩具宝宝送到玩具筐里。
2、玩具宝宝们找妈妈
那里还有很多的玩具宝宝,我们一起帮忙,把它们都送到他们自己的玩具筐妈妈那里去吧。
教师检查每个玩具筐里的.玩具。
3、送玩具筐妈妈和玩具宝宝回家
请一幼儿送其中的一个玩具筐回家,成功后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找到玩具筐妈妈的家的。
请其他幼儿把剩下的玩具筐子找回家。
请幼儿们根据玩具筐上贴的照片,将相应的玩具宝宝送回到玩具筐内。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玩具找家》幼儿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很高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这项活动既来源于生活,又让幼儿感到很真实、很亲切、很好玩,让幼儿体验到给玩具找家的乐趣,从而启发的幼儿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12
有益的学习经验:
知道在河边玩是十分危险的,自己不要到河边玩,更不要将手或脚放到水里。
准备:
故事“小猫被淹”、小猫教具、磁力板
活动与指导: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猫被淹”。(附后)
2、教师在磁力板上画一条大河,然后在磁力板上边讲故事边演示。
3、小猫为什么会落入水里,它碰到了什么危险?
4、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带着, 自己不能到水边玩,以免掉到水里。
附故事:
小猫被淹
小猫的爸爸和妈妈正忙着做饭,小猫一溜烟地跑出来,他跑啊跑啊,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小河的水清清,哗哗地流,里面还有许多小鱼。小猫也将小手伸到水里,他多么想捉一条小鱼啊,可是正当他再一次将手伸到小河里时,他的'脚下一滑,不好小猫掉到水里了。小猫在水里拼命挣扎,大喊“救命”,恰巧小鸭子走过来,听见小猫的呼救,急忙跳到水里,将小猫救上来了。小猫再也不敢自己到水边去玩了。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仔细观察,能按袜子的属性(大小、颜色、花纹)进行匹配、分类。
2.通过找袜子、理袜子等环节,丰富生活经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3.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体验自我服务的成功感。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家已整理过袜子。
2.物质准备:PPT、袜子图片、操作板(为蜜蜂穿袜子)、实物袜子。
三、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PPT:花红柳绿的日子里,看看谁飞来了?
2.小结:一只小蜜蜂呀,左飞飞右飞飞,它的袜子飞走了,请你帮忙找一找。
(二)游戏:寻找袜子
1.第一次游戏:幼儿根据两只袜子的共同属性自由寻找并进行匹配,试着说明原因。
◆蜜蜂的袜子不见了,请你帮忙找一找,想一想你找了两只怎么样的袜子?
◆幼儿取出操作纸根据袜子的属性自主地进行匹配。
◆提问:有没有帮小蜜蜂找到袜子?一双袜子有几只?你帮小蜜蜂找了两只怎样的袜子?
◆教师用板书帮助幼儿梳理,幼儿根据板书将操作纸进行分类:原来两只袜子只要有一个特征一样的就可以是一对好朋友。
2.第二次游戏:重点引导幼儿看图卡按照颜色、大小、花纹等特征帮小蜜蜂找袜子。
◆出示操作纸,介绍规则(按照老师的指令,如:紫色小蜜蜂想穿红色的袜子,幼儿找到红袜子帮小蜜蜂穿上;绿色小蜜蜂想穿一双一模一样的袜子,幼儿则围绕颜色、大小、花纹帮蜜蜂寻找),教师将指令用简笔画进行板书。
◆幼儿取出操作纸根据指令或者板书给蜜蜂穿相应的袜子,教师关注幼儿操作情况,在过程中指导幼儿操作。
◆提问:有没有帮蜜蜂找到它想穿的'袜子了呢?鼓励幼儿根据板书进行自查。
◆引导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纸,教师梳理、小结。
(三)整理袜子
◆引导幼儿找到颜色、大小、花纹都一样的两只袜子(一双袜子)整理后放在袜盒里。
小结:展示个别幼儿整理的袜子,幼儿互相检查。
(四)小结延伸
1.活动结束后,在数学区投放操作纸,供幼儿操作。
2.把整理好的袜子带回娃娃家。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能区分“1”和“许多”
2.学习手口一直地点数5以内物体的数量
3.能初步判断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4.初步理解并学习有规律的排序
二、活动准备
豆地、各色圆珠若干、镶嵌板、塑料筐、皮球、线绳
三、活动过程
1、蚂蚁搬豆豆
(1)天气越来越冷,我们蚂蚁要储存一些粮食准备过冬。想一想我们要准备什么?(搬豆豆)
(2)好,妈妈带你们去到地里搬豆豆。
(3)孩子们,你们每个搬了几个豆豆?(1个)快把豆豆送到口袋里。看一看口袋里有多少豆豆?(许多)一个一个的豆豆合起来是许多许多的`豆豆。
(4)哎呦,哎呦,这么多的豆豆搬起来可真沉呀!怎么办?
(5)每只蚂蚁都来搬一个,口袋里许多的豆豆还有吗?(没有)许多的豆豆分成了一个一个的。
2、分豆豆
(1)小蚂蚁真能干。搬了许多的豆豆。看看有什么豆豆?(红豆、绿豆、黄豆)
(2)数一数你有几个红豆、几个绿豆、几个黄豆?(幼儿学会点数)
(3)比一比哪个豆豆多?哪个豆豆少?(幼儿学习两组物体之间数量的比较并准确地判断)
(4)这么多的豆豆,怎样才能让我们想吃什么豆就能很快地找到?分豆豆(按颜色分类)串豆豆(幼儿学习有规律地排序)
3、活动结束
我们有了这么多的豆豆,不怕过冬天了。劳动结束了,让我们休息一会儿,喝点水吧。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15
在《甜甜蜜蜜》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我是棉花糖》这节小班的歌唱活动。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用快乐的情绪学唱歌曲。
主题活动开始前,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不同种类、不同味道的糖果,如棉花糖、跳跳糖、棒棒糖等,带来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交流,使幼儿获得了有关糖果的感性经验。
由于幼儿已经接触过、品尝过棉花糖,所以在“认识棉花糖”的环节中,主要让幼儿通过用手压一压、捏一捏实物棉花糖,了解棉花糖软、会变形的特点。同时我以棉花糖的口吻来介绍,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
《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在学唱的环节中,我采用了让幼儿想象、创编动作的形式来记住歌词。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创编了“胖胖的棉花糖”“大大的棉花糖”“两颗棉花糖粘在一起了”等棉花糖不同形态的动作。幼儿有了一定的创编的基础后,我根据歌词内容有针对性的请幼儿来创编,比如,老师说:“变变变,变出一只小兔来”幼儿马上就把两只小手放到头顶上,变成小白兔的模样来;老师说:“变变变,变出一只小熊来”幼儿马上变成小熊的模样来,我还把歌曲中原歌词里的小兔、小熊替换成长颈鹿、小狗等,幼儿非常的活跃,创编出很多的小动物,情绪也非常的高涨。这样的形式不仅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也带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达到记歌词的目的。
不足之处:在学唱歌曲时,只采用了集体演唱的方式,比较单一。如果采用小组或分角色演唱幼儿可能会更感兴趣。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11-19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教案12-08
幼儿园小班环保活动教案02-09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06-15
幼儿园小班绘画活动教案02-13
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教案02-13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01-30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01-28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教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