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5 09:31:1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 。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 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 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 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 交流、讨论。

  5. 精读第一节:

  (1) 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 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 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 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 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 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拥抱着大地 从空间上描写歌颂宏伟气势哺育儿女的胸怀

  悠远久长苦难的过去

  从时间上描写表现光辉的现实

  功在千秋灿烂的未来

  赞美之情崇敬的情感

  抒 写表达

  依恋之情热爱的情感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平”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读好问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平平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初步建立一种心中有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

  二、教学理念:

  本课是一首诗歌,讲的是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他想把房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课文小中见大,从搭积木生发开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心灵。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三、教学重点:

  生字教学和朗读。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生字识记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认识“平、搭”

  1、小朋友喜欢搭积木吗?你们会搭什么?指名说。

  2、出示课件,有位小朋友正在搭积木,你们瞧!齐读“搭积木”。

  3、谁有好方法帮助大家记住这个“搭”?指名读。

  4、这位小朋友就叫平平,出示“平平”。大家叫叫他,跟他打声招呼。

  5、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平平搭积木。

  二、游戏识字。

  1、请小朋友打开书本找到108页,自己读读课文请出今天我要认识的生字宝宝。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招待他,再跟他打打招呼。(巡视指导读正确)

  2、生字宝宝在大家的热情邀请下来到了我们面前,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指名读(正音)、开小火车读。

  3、咦!拼音助手都回家了,你还能认出我们的生字宝宝吗?谁认出来就能得到老师搭的房子。指名读

  4、我们的生字宝宝也要回家了,快快拿出作业纸,一边叫着他的名字,一边把她送回家。

  5、反馈,学生一边指着生字,一边叫他的名字。如果对了就说宝宝回家了,如果错了就说++宝宝没回家。

  1、我们的生字宝宝都回家了,宝宝的妈妈请我向你们说声谢谢。“谢谢小朋友!”引导小朋友有礼貌的回应。

  2、我们的宝宝在回家的途中还交了好多朋友,你们认识吗?自己读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1、小朋友把房子送给了生字宝宝,平平也搭了四间房子呢,你们瞧!(课件出示四间房子)

  2、快来问问平平为什么要搭四间房子?出示:“平平,平平,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1)自由读,读正确。

  (2)指名读,重点指导读正确。

  (3)指名读。(指导学生当不同的角色来读)你是奶奶,你来问一问。

  3、听,平平是怎么回答的,课件出示平平的声音:一间给……

  (1)出示第三段,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读正确。

  (2)分句指导,把你读得最好的那一句读给大家听。(爷爷很爱看书。奶奶可喜欢平平了。爸爸妈妈多恩爱啊!)板帖头饰。

  4、连起来读,老师来当奶奶,你们就是平平了。(同桌读)

  四、学习第四、五段:

  1、指着板贴说啊,平平的房子分完了,一家人都有了房子,该休息一下了吧?。

  2、学生:还有一间呢?

  3、“还有一间啊”,教师画一个大问号?谁来问一问呀?出示:“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指导朗读。(你很想知道;你非常想知道;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4、小朋友,你也有一间小房子,你想给谁住呢?(学生自由发挥)

  5、平平是给谁住呢?请小朋友们找开书本第108页,把第十三课认认真真地读一读,你会找到答案的。

  6、把你找到答案告诉大家,相机出示:“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点出“没有房子”

  7、指导朗读。谁会读这句话?

  指名读(“啊”要读得轻而短。你真有爱心。你是个好孩子。你很关心别人。你能为别人着想,真了不起。)

  8、平平,搭呀搭呀,搭了很多很多的房子。出示: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指导朗读。(啊,平平搭了那么多房子。平平真热心。)这下子哪些人有房子住了?(爷爷、妈妈、姐姐、奶奶……)

  四、书写:

  1、你喜欢平平吗?喜欢就亲亲热热地叫他一声吧!。

  2、小朋友们这么喜欢平平,我们就来写一写他的名字吧!

  3、范写。

  4、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当个小小的建筑师,建设美丽的家园吗?

  我们知道,造房子之前要先选材料。瞧!老师这里的材料真不少,如果你能叫出名字,那它就是你的了!

  二、复习生字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哪些话是奶奶说的?哪些是平平说的话?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四、谈话

  你知道平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你喜欢他吗?

  全班分角色朗读

  五、写字指导

  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

  教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业”的笔顺。)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说话练习,扩展延伸

  六、结合画面,配乐朗读

  很多很多的房子很高很高的山

  很清很清的河水很绿很绿的树

  看画面天空

  很红很红的很大很大的

  很很的路

  看画面说句子,用上下面的短语

  很美很美的花很长很长的火车

  很绿很绿的小草很小很小的珍珠

  七、说话练习

  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进行说话比赛。

  教学反思:

  本课语句浅显易懂,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含义,尽量避免抽象的说教,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当成文中角色读好课文。

  1.从插图上看,平平正在和奶奶对话。启发学生回忆长辈平时是怎么和自己说话的,练习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第二和第四节。读平平的话时,先让学生自读,体会意思,要表达出喜悦、自豪的心情。最后一节中的`“很多很多”和“大家”要突出,表达出平平的美好心愿。通过讨论“你喜欢平平吗?为什么?你想对平平说些什么?”来感悟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

  2.“呢”是助词,一般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你怎么不去洗澡呢?”“你是写字还是画画呢?”“啊”也是助词,一般用在句末表示赞叹的语气。本课“还有一间啊”,是将“啊”用在句中作停顿,让人注意听下面的话。通过读带有“呢、啊”的句子,体会助词的用法。基础较好的班级,可指导学生用“呢、啊”练习说话。

  教学本课要重视朗读指导。从插图上看,平平是在和奶奶对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平时是怎么和奶奶说话的,指导学生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第二和第四节。要怀着喜悦、自豪的心情朗读平平说的话。最后一节中的“很多很多”“大家”要重读,表达出平平的美好心愿。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处于现语第二册的课文部分,作者用第一人称描绘了“我”家乡海边迷人的景色,抒发了“我”爱大海、爱家乡的感情。学习本课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会用“有……有……还有……”的句

  式练习说话,会模仿课文夸夸自己的家乡,体会作者对大海、对家乡深深的爱,初步培养孩子们爱大海、爱家乡的感情。

  二、认知目标

  1、学会“色”、“面”等5个生字,认识“刀字头”、“欠字旁”。

  2、学习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模仿课文夸夸自己的家乡。

  四、情感目标

  能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爱大海、爱家乡的感情。

  五、教学重点

  学会5个生字,认读新词,理解课文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教学难点

  用“有……有……还有……”的句式练习说话和模仿课文夸夸自己的家乡。

  七、教学媒体

  海边风光录象、课件、北京名胜古迹图片和海浪的'声音。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学生倾听海浪的声音(课件)

  2、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位家住在大海边的小朋友的信,他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教学媒体:海浪的声音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同时课件展示几幅海边美景。学生认真听,整体感知课文。

  2、小朋友在信里说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

  [板书:10、我家住在大海边;海滩;沙子;贝壳]

  3、住在大海边的小朋友给你们每位小朋友都写了一封信,谁愿意来当小邮递员送信呀!学生当小邮递员送信。

  教学媒体:课件展示几幅海边美景。 大海 海滩 小孩儿躺在海滩上游戏图 贝壳 大海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整体感知课文。

  三、自由朗读

  1、快打开读一读,看看信中都写了什么?

  2、同桌互相读一读,听听他字音读的准不准。

  3、自己再读一读,做到把句子读通顺,读后标然段。

  4、分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评字音读的对不对。

  教学媒体:信(信的内容就是课文内容)

  教学意图:扫除阅读障碍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问:我家住在哪?家门口不远有什么?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简笔画大海、海滩、几座房子,让学生找找“我”的家,搞清“我”家位置,理解“海滩”、“海边”的意思。

  3、随机学习生字“色”,认识新偏旁“刀字头”。[板书:金色]

  4、齐读。突出“金色”、“不远”等词,读出喜爱的感情

  5、试着背诵。

  教学媒体:板画简笔画大海、海滩、几座房子

  教学意图:

  1、帮助学生找到“我”的家,搞清“我”家位置,理解“海滩”、“海边”的意思。

  2、指导朗读,突出“金色”、“不远”等词,读出喜爱的感情。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展示沙滩景象)海滩上的沙子怎么样?请去过大海的同学讲一讲。问问没去过大海的同学听了其他同学的介绍和看图,谈谈现在的感受。

  2、从课文中找到形容沙子的词语,并结合生活感受理解词语“又松又软”的意思。[板书:又松又软]

  3、(出示句子“我们躺在上面,听大海哗哗地歌唱)学习生字“面”,课件演示“面”的书写笔顺,学生书空。上面指?听到了什么?(大海哗哗地歌唱)

  4、出示词语“歌唱”,学习生字“歌”,认识新偏旁“欠字旁”。

  5、摩声:大海是怎样歌唱的?划出表示大海歌声的词。

  6、朗读指导。躺在这样的沙滩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舒服)指名读、齐读。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意图:感受海滩上的沙子又松又软。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写了什么?

  2、学习第一句

  (1)、各种颜色,书上写了几种颜色,划出来;指名朗读这句话。随机学习生字“各”。[板书:各种颜色,有……有……还有……]

  (2)、你还见过哪些颜色的贝壳?出示小朋友带的贝壳。引导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贝壳的颜色真多呀,有( ),有( ),还有( )。练习说话。

  (3)、齐读

  3、贝壳不仅颜色多,而且形状还很多呢!出示各种各样的贝壳。贝壳的形状真多呀,有( ),有( ),还有( )。

  4、学习第二句

  贝壳不仅颜色多,它还星星点点地散步在海滩上。瞧,(引读第二句)

  哪两个词说明海滩上的贝壳多?(一会儿、一小篮)朗读,突出这两个词。

  5、齐读这一段

  教学媒体:课件各种颜色及不同形状的贝壳;实物小朋友带的贝壳。

  教学意图:帮助学生体会贝壳的颜色各种各样,形状各式各样,非常多。

  体会海滩捡贝壳给小作者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七、齐读第四自然段

  问:如果你在这样的家乡生活,你最想说什么?

  1、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齐读第四自然段。

  教学意图:读出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八、连起来读全文

  连起来读全文

  教学意图:连起来读全文,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九、检查字词

  1、全文退去剩下带拼音的词语

  金色、海滩、上面、歌唱、各种、颜色、捡贝壳、又松又软

  去掉拼音读词语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意图: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十、巩固练习

  1、口头填空

  ( )的海滩 ( )的贝壳 ( )的沙子 ( )地歌唱

  2、拓展练习

  (1)你爱大海吗?结合课件中所见说说“大海里有……有……还有……”

  (2)公园里有( ),有( ),还有( )。

  森林里有( ),有( ),还有( )。

  (3)北京有( ),有( ),还有( )。

  (4)课件展示北京名胜古迹图和交通图,使学生体会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

  (5)模仿课文夸夸自己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 ),这里有( ),有( ),还有( ),我的家乡真好,( )。

  教学媒体:课件大海、森林、公园和北京名胜古迹图和交通图

  教学意图:拓展练习。使学生体会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学生生发对家乡无限的爱。

  十一、

  家乡美好的明天等待着你们去创造。

  教学意图: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板书设计:

  10、我家住在大海边

  海滩 金色

  沙子 又松又软

  贝壳 各种颜色 有……有……还有……

语文教案 篇4

  知识目标

  1、学习和掌握节奏急促的语言和句式变换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学习和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2、学习和掌握修辞方法的运用。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物质文明的挑战下如何固守传统的问题

  教学重点

  把握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修辞方法、句式变换的运用。

  教学难点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文中反映出来的作者在纽约生活的心理状态。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9·11”事件导入,简介纽约: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有“美国的门户”之称。纽约市区人口732万,加上连在一起的都市及卫星城市,人口约1809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面积约828平方公里。分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丝、昆斯和里士满五个区。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纽约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华尔街,位于曼哈顿区南端,长500多米,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银行中的6家总行,为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

  百老汇大街,为娱乐场所集中地。市内还有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研机构和艺术中心。

  纽约是重要的陆、海、空交通枢纽。地铁四通八达。肯尼迪国际机场名扬全球。

  美国的交通十分发达。公路网稠密,长达630万公里,高速公路约7万公里。70%公路网集中在北部。汽车保有量约1。7亿辆,其中80%以上为小汽车。汽车在客运中占84%。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纽约的?

  明确:看纽约,观察视角有平视、俯视和仰视。

  要求学生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仰视)

  俯首望去(俯视)

  环顾四周(平视)

  —————————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三、细读课文,进行分析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反映出来的节奏和思想情感。思考并以四人为小组进行讨论:

  1、描写景物,哪些段落用了静态描写?哪些段落用了动态描写?试把相关语句勾画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填写下表

  段落描写对象原句静或动这样写的好处

  1高楼大厦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静勾勒出纽约景物的轮廓,让读者比较完整清晰地看到客观景物实况

  2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上俯首望去静

  5夜景不知什么时候,暮色已从纽约的每个墙角每棵树后钻出静

  2飓风万里长风……无法站稳动风力之大,大厦之高

  4交通乘电梯……按摩动将事物写活,充分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明确:旨在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不同方法。

  2、看下列短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l“顾客的嘈杂。黑人的鼓声。警车和救护车的尖叫……”

  表现出纽约喧嚣嘈杂。

  l“路。直线。交叉线。弧线。拱起的线。隐没的线。圆圈。

  有重叠的线,甚至,缠在一起的线。……”

  表现出纽约的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发达。几字一顿,语言简洁,铿锵有力,气势激越、昂奋。

  明确:节奏急促,恰当地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3、读下列叠词、叠句、排比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l“好象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多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丘、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

  l“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后移沟壑,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

  明确:加强了气势和力量。这样的语气,汪洋恣肆,充分表现出纽约的高楼大厦耸立如群的雄伟场面。气势迫促,令读者有透不过气来之感。

  4、找出文中使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互相讨论,找出修辞方面的特色,运用最多的是什么方法?

  明确:比喻手法,如:

  l“它们是一片蒿草,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它们是一堆玩具,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高峻。

  l“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十里的时速掠过,龙爪和龙鳞,碰撞着、撕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都狼狈得如同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这些比喻句,极力表现了纽约高处风速之快,风力之大。

  夸张手法,如:

  l“登上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有如越过雪线,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虽不见白雪皑皑,气温却骤降,寒气砭骨。”

  5、从下列句子中,揣摩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l“我知道我不属于纽约。我的家乡在地球的那一边。我出生在北中国的一个飘荡着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头和暴风雨剥夺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黄土高原。”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身在异邦,虽然处在繁华的大都市,但依然时时心向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她能早日繁荣富强。

  l“啊,纽约,这就是纽约!面队它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我必须调整我的乡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脚步。”

  作者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赶上。

  四、小结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纽约充满勃勃生机。同时文中也反映了纽约的另一方面: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文中写只有小松鼠“没有追求,没有压力”,反衬出生活在纽约这样环境的人们,“远不象小松鼠那么自在”;褒中有贬。

  五、拓展延伸

  你能不能也找出一篇文章,在写繁华的同时,和常人不一样,采用新奇的构思?

  六、板书设计

  走进纽约

  看纽约: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华尔街:大名冲天,全是沟壑

  帝国大厦如越过雪线气温骤降

  市贸中心:寒气砭骨

  作者心态:我不属于纽约调整脚步

  纽约交通:直线、交叉线、弧线、拱起的线……立交桥:五彩莲花

  纽约人:拼命三郎、争分夺秒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1.课前1分钟演讲,一学生谈《营养》。教师点评: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营养,我们不仅需要食物营养,也需要精神营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宋词。大家都知道,宋词有两大派。(生齐答:婉约派、豪放派)这学期中我们就学过著名词人辛弃疾的《声声慢》,我们还记得吗?

  (生齐背)辛弃疾《声声慢》

  2.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宋代另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大家知道李清照吗?

  一学生:李清照是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师简介李清照:这个同学应该说对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全面。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横跨北宋与南宋,她的词风并不是单以婉约为主,她其实也写过不少豪放词。大家都知道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俘虏了北宋的徽钦二帝,北宋灭亡。部分逃到南方的北宋贵族又以金陵为都建立了南宋。经历这次历史大动荡,对李清照的词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的词作前期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后期则委婉缠绵,饱含人生漂泊沦落天涯的痛楚。

  3.师:我们这节课所要学的是李清照在金兵南侵后避乱金华时写的一首词《武陵春》,先请同学将这首词放声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在读这首词时有几个字的语音不大有把握,这里的“拟”应读“nǐ”,打算的'意思,“舴艋”读“zéměng”,形似舴艋的小船。

  4.师:听得出来,刚才大声读这首词的时候,情绪高涨,兴致很高。那么读了以后,你觉得这首词中的哪一句你最喜欢?

  生:词中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句写出了作者流落江南,经历家破人亡后的感慨。“欲语泪先流”不由得让人想起辛弃疾《书博山道中壁》中“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语还休,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师:你能能够在学习中展开联想,说明你已经初步了解了欣赏古典诗词的决窍。其它同学还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我最喜欢的是最后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它写出了词人心中忧愁之多之重,以至连船儿都载不动。

  生:我也是喜欢第一个同学说的那一句“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读后让人觉得十分伤心。

  生:我喜欢最后一句中的“载不动许多愁”,这里将心中之愁形象化,更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愁绪之浓。

  师:刚才的几位同学讲得非常好,应该说他们都准确地领会了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展开联想,把作者形象化地写出的心中之愁这个特点讲出来了。在古典诗词有一条规律,作者往往是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象化地表达出来。除了这首词之外,其实我们还学过不少类似的诗句,比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欣赏的时候,充分展开联想并且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有一位诗人曾说“最淡的墨水也要胜过最强的记忆”是很有道理的。

  接下来,大家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再来体会一下作者表达之情。

  (生:朗读)

  5.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首词作者抒发的是作者心中无边的哀愁,下面请大家结合这首词,展开讨论:作者为何有这么多愁呢?

  (生:讨论。举手,回答)

  生:我在上课前曾查过相关资料,刚才又听了老师的讲解,我认为文中主要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之愁。

  师:好,刚才这位同学“物是人非”这四个字概括得非常准确,说明这位同学事前的预习是卓有成效的。我们在注解中可以看到这首词写作于金兵南侵之后,这时词人的丈夫已亡故,自己孤身一人漂泊于人生地不熟的金华,此时此景,怎不让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

  6.师:作者是如何排遣这种“物是人非”之愁的呢?

  生:(讨论)答:闻说双溪春尚好,原拟泛轻舟。作者打算去赏春(游春)。

  师:哪位同学能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呢?

  生:听说双溪春光还好,本打算坐小船前去(赏春)。

  7.作者最终成行了吗?

  生(齐答):没有。师:大家从哪一句看出作者最终没有成行呢?

  生(齐答):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这首词开头两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好像与后文没有什么关系,应怎样理解?请大家展开联想,讨论一下这几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讨论)

  生:这几句还是表达的一种悲伤、凄苦的心情。

  师:那么这几句该如何理解呢?

  生:太阳已升得很,我却心情倦懒,不想去梳头。前面一句不太懂。

  师:开头一句从字面上的确不好直接翻译,但如果我们展开联想,就容易懂了,狂风停止了,但花儿都已凋谢,尽化为尘土。老师还想问一句,既然太阳已很高了,为何又倦梳头?

  生(讨论、答)心情不佳。

  师: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亲人已逝,自己虽然容颜依旧,却已再无人欣赏。看着满地落花,人心中又怎能不哀伤、凄凉。

  9.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将作者内心的愁绪表现出来。

  生(自由朗读)

  师:老师来朗读一遍,大家听一听,作者内心的愁绪表现出来没有?(范读)

  生(鼓掌)

  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表演朗读,好不好?(点读)

  一生朗读。师:哪一位同学评点一下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很好,语调低沉,感情真挚,较好地表现出了词中的愁绪。

  师:好,下面我们一齐来读一遍这首词,加深对她的理解。

  生(齐读)

  10.上课前,我们已讲过,李清照虽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但她的词风前后期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我们再来学习她的另一首词,看看它与《武陵春》有何不同,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女词人。先请同学们将这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齐读两遍。生(齐读)

  11.师:今天的作业是把《如梦令》改写成散文,100字左右。并且背诵这两首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7-28

语文《绝招》教案06-02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教案[经典]08-06

(经典)语文教案08-01